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显康;边媛

    目的 探讨在肝肿瘤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枝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应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处理的肝肿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经过平扫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肿瘤的位置、供血情况、不同时期强化特征、与肝脏关系及周围组织关系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经平扫检出肝肿瘤44例(84.62%),未检出8例(15.38%),增强扫描检出51例(98.08%),未检出1例(1.92%),增强扫描检出率(98.08%)显著高于平扫检出率(84.62%)(P<0.05).采用平扫高密度检查出4例(7.69%),等密度检查出8例(15.38%),低密度检查出40例(76.92%);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进行了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是84.62%、61.54%、78.85%、84.62%.结论 运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枝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血管的走向,确定肝肿瘤的位置,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奇凯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6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扫描后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增强扫描检出65例(98.48%),高于平扫59例(89.39%),两种方法 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肝肿瘤的诊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血管的走向及肝肿瘤位置进行确认,对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打下夯实的基础.

  •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诊断肺内肿块的价值

    作者:郭兴全

    目的:对应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肺部肿块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前实施病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术后病理学确诊为肺部良性肿块和肺部恶性肿块疾病的患者各45例,首先采用常规CT扫描技术在术前对患者实施病情诊断,分别定义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再采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术前对患者实施病情诊断,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术前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术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研究2组研究对象术前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术前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2组.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肺部肿块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前实施病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分析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冯红松

    目的:总结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CT平扫(A方法)以及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B方法),回顾分析诊断鉴别效果.结果:B方法较A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较为显著 (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早期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艳红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扫描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肾实质内≤3cm的占位性病变(典型低密度肾囊肿除外)进行多期CT增强扫描.结果:43例病变中小肾癌占25例,肾囊肿占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肾腺瘤2例,早期肾脓肿1例,肾结核1例.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尤其是肾皮质早期扫描可显著提高小肾癌的诊断符合率.

  • 肝多发转移瘤CT平扫加增强的诊断分析

    作者:王凯;张允;雷景伟;孟欢;周伟;陈菊花

    目的:应用双排CT进行平扫加增强双期和延迟期扫描,分析肝多发转移瘤的CT表现及特征,以期提高肝多发转移瘤的检出率和诊断认识.方法:肝多发转移瘤患者21例均行平扫加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分析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肝多发转移瘤的CT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弥漫分布的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影,少数呈囊状或不规则块状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个别血供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当病灶与肝实质密度接近时,延迟期扫描有助于发现.结论:CT平扫加增强多期扫描,对肝多发转移瘤是一种敏感、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有利于提高检出率、诊断和鉴别诊断.

  • 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肾癌及肾盂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杜云鹏

    目的 探讨肾癌及肾盂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2例肾癌及肾盂癌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回顾分析CT图像.结果 52例患者中,肾癌35例,肾盂癌17例.肾癌较小的病变位于肾实质内,较大的病变均外突改变,均为单发,CT平扫病变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规则或不规则,5例患者可见分叶征,6例可见病变内钙化影,平扫CT值27~ 66 HU;等密度9例,低密度20例,高密度6例.肾盂癌17例中,肾盂内肿块型13例,浸润肾实质型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肾盂占位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分泌期11例占位密度不同程度减低,与同层面肾脏相比较,肿瘤呈低密度;8例延迟扫描可见肾盂内有造影剂充盈缺损表现.结论 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肾癌及肾盂癌的影像学诊断率,对早期肾癌及肾盂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胃肠道肿瘤螺旋CT诊断的新进展

    作者:高剑波

    螺旋CT 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着巨大的潜力。纤维内窥镜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消化道肿瘤理想的初选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胃肠黏膜面的改变,但对肿瘤突破浆膜向外直接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不能显示。进入80年代,CT逐步用于消化道肿瘤检查,CT能发现和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术前分期。但CT分期的准确性一直存在争议。1989年以来螺旋CT的应用,快速扫描避免了呼吸运动的影响,配合对比剂高压注射,可获得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利用容积式扫描进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和其他三维成像检查,使CT不仅能观察胃肠壁及邻近脏器的病变,而且可以观察黏膜的改变。目前螺旋CT对胃肠癌的诊断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一、检查方法 1. 胃肠道对比剂的应用: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常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CT检查时必须引入一定量的对比剂使之充分扩张。对比剂主要包括高密度对比剂(2%~3%碘溶液)、等密度对比剂(水)和低密度对比剂(脂肪乳剂、气体)。高密度对比剂对胃肠壁的显示差,且会遮蔽部分壁组织,限制了癌肿的检出和胃肠壁浸润深度的诊断,但三维成像时高密度对比剂与胃肠壁有良好的密度对比,Rogalla等[1]尝试用其进行小肠的CTVE。水是胃肠CT理想的对比剂,无论平扫或增强,对胃肠壁的细节和病变的显示都非常清晰,但三维成像时水与胃肠壁缺乏密度对比。脂肪乳剂对胃肠壁的显示优于或等于水对比剂,但价格高、病人耐受差,三维成像时与胃肠壁密度对比不大。气体对比剂在CTVE检查中常使用[2-5],与胃肠壁密度差异大,成像效果好,但轴面图像对上消化道壁显示差,常有伪影产生。选择合适的对比剂以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和三维图像是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Lee等[2,3]尝试用2种对比剂进行胃成像研究,即三维成像时使用空气,打嗝排气后再口服水进行增强扫描,获得满意效果。 2. 低张药的应用:胃肠道处于不断的蠕动收缩状态,造成运动伪影,影响诊断。使用低张药可消除以上因素,同时使病人容易耐受胃肠腔的扩张。低张药国内多采用肌注盐酸山莨菪碱10 mg。 3. 增强扫描:螺旋CT配合高压注射器快速团注,可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多期扫描图像,对胃肠癌诊断至关重要:(1)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类似于血管造影,动脉期表现为肿瘤表面异常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终平衡期完全强化[6],反映了癌肿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点,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定型、定性,以及判断癌肿浸润的深度。(2)多期增强扫描还有助于发现胃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肝脏或腹膜转移。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准化方案探讨

    作者:徐亮;钟建国;龚建平;朱雪明;宦坚;王建玲;钱铭辉;郭启勇

    MSCT多期增强扫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可以在显示肾脏精细解剖的同时,提供单侧肾脏甚至肾脏局部区域的功能情况,而不必额外注射对比剂,是目前肾脏功能影像学的一个研究方面~([1-3]).本研究通过对30例患者应用改良后的MSCT双期增强扫描标准化方案,评价其测定GFR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及自动测量软件的可靠性.

  • 进一步重视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荫太;高剑波

    90年代以前,由于受CT机性能和检查方法的影响,CT对胃肠肿瘤疗前分期的准确性较低,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其诊断价值尚不能肯定。进入90年代,螺旋CT投入临床应用,由于CT机性能的提高,使胃肠CT的检查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与B型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比较,螺旋CT成为胃肠肿瘤疗前分期实用和可靠的方法。但人们对螺旋CT检出胃肠肿瘤的敏感性未能充分认识,以致螺旋CT仍不是检查胃肠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螺旋CT扫描速度的提高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升级,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了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 virtual endoscopy,CTVE),随后胃肠螺旋CT的三维成像及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胃肠道螺旋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胃肠的螺旋CT检查,包括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根据设定CT域值的不同,可分别获得胃肠道的CTVE、空气投影成像(air cast image, ACI)和模拟管腔(pseudo tract)等不同的三维图像。利用剪切功能对模拟管腔图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割观察,可获得胃肠道的多方位剖面图像(cutaway view)。上述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螺旋CT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功能。 对于胃的专项检查,口服水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简便易行,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三维成像由于要求扫描技术严格,X线管的负荷及病人的经济负担过重,尚处于临床应用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献报道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1)三维成像时,使用气体对比剂完成第1步后,嘱病人打嗝,排除胃内气体,然后服水对比剂,进行螺旋CT增强轴面扫描;(2)轴面常规增强扫描采用水对比剂,第1步检查完成后,嘱病人口服60%泛影葡胺50~70 ml,翻身后使阳性对比剂和胃内的液体混匀,再进行胃三维成像检查。(3)口服脂肪乳剂进行胃三维成像。3种方法对比,第2种方法优于其他2种方法,操作简便,病人容易接受。 小肠走行迂曲,充盈对比剂困难,小肠CTVE的应用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小肠的螺旋CT检查采用低张口服水增强扫描。 大肠的螺旋CT检查,包括低张水灌肠螺旋CT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大肠充气造影。后者的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可获得多种三维重建图像,常用的有CTVE、ACI、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CTVE适宜于大肠和胃,在胃肠螺旋CT 的三维成像中,大肠三维成像技术目前为成熟;螺旋CT大肠空气造影已成为检查大肠病变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对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已确诊的大肠癌进行疗前分期,宜采用低张水灌肠螺旋CT增强扫描;如果怀疑大肠病变,且狭窄较著,为明确定位与分型,可采用CTVE、ACI等三维成像方法。

  •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肖沛标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胰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探究两组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92.00%)明显好于对照组诊断的准确率(5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便于对患者后期的治疗,且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无创性、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东兴;郭盛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CT平扫中8例为等密度,14例为略低密度,1例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3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1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1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23例均显示肿癌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是可靠有价值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小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出"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

  •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琦珩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对2010年8月-2012年2月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和术前分期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文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经MSCT扫描检查出100处肿瘤,其中位于直肠60处,乙状结肠20处,降结肠4处,升结肠16处.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5,P<0.05).N1、N2分期准确率高于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8,P<0.05).经x2检验,M0、M1分期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结论 MSCT可以提供结、直肠癌的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情况,提供准确的术前分期,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的常规评估方法,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季景田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诊断治疗的早期肾癌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总结早期肾癌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肾实质内,均为单发,其中左肾14例,右肾7例,肾上极9例,肾中极7例,肾下极5例.CT平扫病变呈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边缘规则或不规则,与周围界限明显者15例,不清者6例,直径1.2~2.8cm,1例患者可见分叶征,3例见病变内钙化影.平扫CT值27~66Hu,等密度7例,低密度12例,高密度2例.皮质期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8例,CT值升高约30Hu.实质期,肿瘤组织密度有所下降,与周围的正常组织边界清晰.肾盂期肿瘤组织密度进一步下降,与周围界限更加清晰,3例患者肿瘤体略突出于肾孟.本组患者均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提高早期肾癌的影像学诊断率,对早期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小肾癌患者行MSCT检查后的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增强扫描能够完全显示小肾癌病变,同时从影像学角度提供其分型依据。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利荣;庞伟强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cm)术前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21例患者中平扫病灶高密度2例,等密度15例,低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14例明显强化,高于正常肾皮质,6例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16例,21例患者中检出率为100%;手术及病理示,左肾12例,右肾9例,大直径2.8cm,小直径1.0cm;肾透明细胞癌10例,颗粒细胞癌5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混合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肉瘤样细胞癌1例;1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单侧2个病灶,1例为双侧各1个病灶;实性肿块17例,囊实性4例;有假包膜13例,无假包膜8例;病理分期:I期10例,Ⅱ期9例,Ⅲ期2例.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是小肾癌诊断及其亚型鉴别诊断的可靠检查方法.

  • 对特殊患者行肝脏CT个性化双期增强扫描的图像分析

    作者:刘建球

    近年来,CT设备的普及对肝脏病变的检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报道较多,扫描技术成熟,因扫描速度快而不需要考虑扫描的时间;在我国的基层医疗单位,拥有较多的单排螺旋CT.单排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因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强化扫描,以得到满意的成像效果.如果患者是老年或者肿瘤放、化疗后体质较差或心血管功能不良者,不能耐受快速静脉団注法行增强扫描,而只能以低速率引入对比剂,如何得到满意的成像效果,成为影像科医生研究的对象.我院应用单排螺旋CT机对该类特殊患者进行肝脏个性化方案双期增强扫描,使用恰当的扫描时间,取得了满意的增强效果.

  • 16排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关闯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小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小肾癌的CT诊断。结果18例小肾癌中,CT平扫呈略低密度10例,等密度5例,略高密度3例。增强扫描皮质显著强化16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研究

    作者:梅景泉

    目的:对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子宫肌瘤的特征和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以及多期增强扫描。25ml/s和100ml分别为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25-30s、55-65s和2-3min。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相比子宫肌,肌瘤密度在平扫时与之相当,增强扫描时肌瘤在实质期出现大增强值。40例患者当中,7例为黏膜下肌瘤、11例为肌壁间肌瘤、16例为浆膜下肌瘤和6例为多发性肌瘤。结论:肌瘤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可通过T检查探测出来,要想诊断出子宫肌瘤,CT增强扫描实质期是可靠时期,在诊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上,CT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应用

    作者:王生锋;徐晓燕;鞠建

    目的 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 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19例小肾癌中实性16例,囊实性2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13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幅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其中5例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5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强化或边缘强化,1例呈明显边缘强化.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