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夜尿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邓楠;潘兆君;邹自灏

    目的 探讨小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夜尿增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仍合并有夜尿增多的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去氨加压素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每天睡前服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对照组患者每天睡前服用坦索罗辛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夜尿治愈率、平均夜尿次数、平均第一睡眠周期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变.结果 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去氨加压素治疗组25例,对照组27例,随访4周、8周后观察.治疗4周后,去氨加压素治疗组在减少夜间尿量及生活质量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夜尿次数、夜间尿量、延长第一段睡眠持续时间方面及改善生活质量等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钠、钾、氯及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5,12%).结论 小剂量去氨加压素能安全有效的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夜尿增多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轻型地中海贫血成年男性精液质量及其精子γ-H2AX含量的研究

    作者:邓雪连;林发全;莫曾南;钟慧芝;丘玉铃;覃敏;胡缨

    目的 研究轻型地中海贫血成年男性精液质量,探讨精子γ-H2AX含量及其与精液参数、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轻型地中海贫血的成年男性100例(轻型地中海贫血组)和确认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100例(对照组).通过检测精子γ-H2AX含量、精子DNA损伤率、血清铁蛋白浓度、精浆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精液常规参数,分析两组间差异及轻型地中海贫血组精子γ-H2AX与精液参数、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轻型地中海贫血组的精子γ-H2AX表达率、精浆ROS、DNA损伤率及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0.001),而精子浓度、精子前向活动力及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显著降低(P<0.001);精子γ-H2AX表达率与精子DNA损伤率、精浆ROS水平、血清铁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0.001),而与精子前向活动力、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轻型地中海贫血成年男性的精液质量较健康男性差,γ-H2AX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男性,这可能与铁负荷增加所导致的精子DNA损伤率升高有关.

  • 不同透析方式下尿毒症患者贫血指标比较

    作者:郑斌;万秀贤;毕晓斐;赵伟;胡昌红;李金梅

    目的 通过慢性肾功能衰竭(CKD 5期)患者在两种不同透析方式下贫血指标的比较,进一步分析肾性贫血的病因并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筛选已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KD 5期)患者共76例,其中血液透析(HO)患者40例,腹膜透析(PD)患者36例,透析龄≥1年,以Kt/V≥1.3为透析充分性标准,排除急慢性感染、出凝血障碍、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肾移植失败等疾病,分别以本院正常体检者40例为参照.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别检测近1年内患者透析后Kt/V、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叶酸(FA)、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维生素B12(VitB12);分析比较其在正常组(NA组)、血液透析组(HD组)和腹膜透析组(PD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HD组和PD组的FA均低于NA组;PD组VitB12明显低于HD组;HD组TSAT明显低于PD组,SF在HD组中高;HD组与PD组血清Vit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HD组比较SF、TS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D患者较易出现缺铁性贫血,PD患者更易出现VitB12缺失,HD患者和PD患者均易缺乏FA,HD患者较PD患者较早出现甲状旁腺的亢进从而使得贫血加重,可能较早出现动脉血管并发症.

  •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的比较

    作者:叶永强;王刚;谢宝龙;叶华斌;刘季春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初诊临床分期Ⅲa-N2期已行新辅助化疗并拟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0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有17例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对照组完成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期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 差异性重睑成形术对睑裂不对称单睑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玮;梁智;刘飞;郭正东;林海波;王芳芳

    目的 探讨睑裂不对称单睑的重睑成形术手术方法.方法 26例睑裂不对称的重睑手术者,术前坐位平视自然睁眼状态下双眼睑裂宽度相差1.0~2.0(1.42±0.20)mm.按照测量数据将26例患者分为3种类型:(1)上睑皮肤松垂量不等型;(2)睑裂宽度不等型;(3)上睑皮肤松垂量不等合并睑裂宽度不等型.根据患者双眼睑部特点,采用差量去除睑缘松垂皮肤、提上睑肌前徙术或两种手术方法并用的方案,行重睑成形术进行矫正.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测量双眼睑裂宽度差值,记录末次差值,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7例患者出现行提上睑肌前徙术侧轻度睑裂闭合不全情况,予以红霉素眼膏治疗,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于术后1周到1个月闭合.随访6~12个月,9例单纯行差量去皮重睑术的患者,术后2例半年后复发.其余患者重睑线条流畅,双眼睑裂无明显不对称,不对称睑裂未见复发.末次随访时双眼睑裂宽度相差0.1~0.5(0.21±0.08)mm,与术前比较,差值明显缩小(t=38.912,P<0.01).结论 差量去皮或合并提上睑肌前徙术的重睑成形术,对睑裂不对称单睑矫正效果良好.

  •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莉;钟进;索冬梅;陈敏;郭晓玲;罗润环;陈志华;李红霞;邓璐莎;史淑琼;周登诗

    目的 评价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致病基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索CHD与染色体亚显微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胎儿超声心动图确诊胎儿为CHD的单胎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对其中72例自愿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对SNP分析确认拷贝数变异(CNVs)的病例,同时检测双亲样本,以明确变异的遗传性质及相关临床意义.结果 72例CHD胎儿中,共有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并且SNP分析技术均检出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的致病性CNVs.6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中,SNP分析检出3例(4.6%)致病性CNVs,2例(3.1%)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s,对这5例胎儿的双亲进行SNP分析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对CHD胎儿进行SNP分析较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能显著提高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检出率,有利于产前临床咨询中正确评估胎儿的预后,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 血清鸢尾素检测对重型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价值

    作者:陈莎燕;赵琳;孙兰菊;常艳敏

    目的 研究血清鸢尾素的表达水平在重型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1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A组,另选3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B组.均检测其血清鸢尾素、淀粉酶与脂肪酶水平,并对其结果及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型急性胰腺炎组鸢尾素水平低于轻型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急性胰腺炎组的鸢尾素水平与对照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均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鸢尾素、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高;鸢尾素检测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为高.结论 血清鸢尾素可作为重型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独立衡量参数,三参数联合检测在重型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 延迟脐带结扎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的影响

    作者:张红琴;陈俊

    目的 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足月顺产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增多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足月顺产分娩的新生儿病例126例,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延迟脐带结扎60 s,对照组娩出15 s内结扎脐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评价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并随访2周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新生儿2周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可明显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并明显提高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 3D导航联合神经监护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发泰;杨进顺;廖壮文;黄彦;郭冬晓

    目的 探讨术中3D导航联合神经监护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且符合筛选标准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其中透视组22例,导航组24例,导航联合监护组28例.通过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NDI评分、手术时长、平均置钉时间、一级螺钉比例、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3组患者临床疗效,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 导航联合监护组及导航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透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导航联合监护组高于另外两组(P<0.05),而NDI评分、平均置钉时间、术后并发症3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航联合神经监护辅助寰枢椎手术能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同时能提高置钉准确率,并且不会延长置钉时间.

  • 血浆和肽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郑晓东;张介立;易飞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Copeptin)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83例为脑梗死组,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Copeptin和hs-CRP浓度,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采用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Copeptin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浆Copeptin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且由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浆Copeptin和hs-CRP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检测血浆中Copeptin和hs-CRP水平对预后的评估的价值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Copeptin和hs-CRP水平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

  • 生长分化因子-15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侯天华;郭靖涛;周江;罗东雷;金继利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3例AMI患者与65例非冠心病(NCHD)患者血清GDF-15水平,并采集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采用SYNTAX评分软件计算AMI患者SYNTAX评分.分析GDF-15水平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NCHD组[(1252.06±488.38)ng/L vs(699.75+185.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可能影响冠脉SYNTAX评分的因素后,GDF-15水平显著影响SYNTAX评分(F=7.684,P<0.01),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444,P<0.01).结论 GDF-15水平与AMI冠脉SYNTAX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能为AMI新的标记物,预测AMI冠脉严重程度及预后.

  • 一家系板层状鱼鳞病TGM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成;彭宇声;胡群

    目的 对一家系板层状鱼鳞病(LI)患者转谷氨酰氨酶1(TG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采用聚合酶反应扩增TGM1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1例LI患者的TGM1基因存在杂合突变,核苷酸序列第587位发生错义突变,碱基由C突变成T,TGM1基因编码的蛋白第197位的脯氨酸转换成亮氨酸突变(p.Pro197Leu).患者家庭成员未发现TGM1基因突变.结论 TGM1基因突变可能是本例LI患者的致病基因.

  • 初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凋亡的变化

    作者:朱丽;林赠华;刘红

    目的 通过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中凋亡的变化,探讨Treg过度凋亡在SAA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SA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reg,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凋亡和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 SAA患者外周血中Treg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Foxp3+占CD4+CD25+细胞中比例及CD4+CD25+Foxp3+占CD4+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A患者外周血中Treg可能通过降低Foxp3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且CD4+CD25+Treg凋亡的增加可能参与SAA免疫发病机制.

  •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未固定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超;王宏伟;田松瑶;孙海彪;孟昭宇;杨立新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下胫腓联合固定与未固定效果.方法 将从获得的7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在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对下胫腓联合予以固定,对照组未予以固定,术后1、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值,术后12个月时记录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TBCS及TBOL值于术后1、12个月分别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其优良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对其固定与否,需要依据术中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构的恢复情况而定.

  • 绝经后代谢综合征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尹飞;李志红;苑晓超;罗加凯;王鑫;段明明;段婷婷;郭淑芹

    目的 探讨绝经后代谢综合征(MS)女性患者正常范围内血尿酸水平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绝经后MS女性患者156例,其血尿酸水平均在正常范围(150.0~360.0μmol/L)内,以血尿酸均值(252.0μmol/L)为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尿酸水平≥150.0且≤252.0μmol/L,B组患者尿酸水平>252.0且≤360.0μ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差异.分析尿酸水平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B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收缩压、高血压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肌酐、尿素氮、尿酸、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与尿酸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349,P=0.029),股骨颈骨密度与尿酸无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r=0.186,P=0.258);(4)尿酸与骨质疏松诊断的ROC曲线提示尿酸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有意义(AUC=0.773,P=0.047).结论 在尿酸水平正常的绝经后MS妇女中,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而与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关系.

  • 不同类型早期稽留流产的绒毛染色体分析

    作者:聂庆文;华芮;周瑶;李红

    目的 分析在早期稽留流产中有胎芽和无胎芽两种绒毛染色体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因早期流产行清宫术+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的患者431例,根据B超情况分为胎芽组和空囊组,有自然妊娠(NC)和IVF/ICSI妊娠(ART)两种不同来源.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染色体核型的组成差异.结果 431例样本中检出异常核型255例(59.2%),胎芽组染色体异常率显著高于空囊组(65.8%vs 47.1%,P=0.000),35岁以下更为明显;所有45,X和90%可存活三体(13、18、21-三体)存在胎芽组,空囊组常见的异常核型为16、22-三体;年龄是非整倍体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后ART不增加非整倍体的发生风险,各组间流产物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绒毛染色体异常和有胎芽流产密切相关,但可能不是无胎芽的主要原因,ART妊娠并不增加孕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

  • 结直肠癌1085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伍世钢;罗枫;李进邦;刘坤平

    目的 分析清远地区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分析清远地区1085例结直肠癌根治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及生存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男女比例为1.28:1,中位年龄为62岁.男性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50岁结直肠癌组的高级别肿瘤比例、黏液癌比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50岁组(P<0.05).近端结直肠癌组的高级别肿瘤比例、黏液癌比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远端结直肠癌组(P<0.05).组织学级别与Dukes′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Dukes′C+D期患者化疗组生存率高于未化疗组(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的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所不同.组织学级别、Dukes′分期及化疗与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

  • 多胎妊娠合并葡萄胎12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谭金凤;尚建红;沈宏伟;柯佩琪;姚书忠

    目的 探讨多胎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2例多胎妊娠合并葡萄胎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检查结果、妊娠结局等.结果 12例患者中无一例自然妊娠,2例行促排卵治疗后妊娠,其余10例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9例为双胎妊娠合并葡萄胎,2例为3胎妊娠合并葡萄胎,1例为4胎妊娠合并葡萄胎.12例患者中,4例出现妊娠剧吐,10例有严重阴道流血,2例出现腹痛,1例并发子痫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转氨酶升高,2例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足月剖宫产活产一男婴,其余11例均终止妊娠.2例于清宫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不降反升和持续平台期,疑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给予单药化疗,后随访至正常.结论 多胎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并发症多见,且有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风险.多数患者终止妊娠,当未出现明显孕妇及胎儿并发症及患者有继续妊娠的愿望时可在密切监测继续妊娠.

  •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牙槽美学效果的影响

    作者:梁向新;余晓波;黄媖

    目的 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治疗的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存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拔牙后给予清理牙槽窝、缝合或压迫止血等常规处理.保存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处理.所有患者待拔牙窝愈合后行种植体植入修复术治疗,采用锥形束CT(CBCT)检查测量牙槽骨高、宽度、骨密度,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牙槽骨高、宽度、骨密度及种植后美学效果情况.结果 保存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牙槽骨高、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组患者美学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有效改善前牙区口腔种植患者拔牙后牙槽骨高、宽度,有利于保护残余牙槽骨骨量及为后期修复提供良好的硬软组织条件,且可提高患者种植后的美学效果,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性

    作者:李晓峰;蔡耘;张萍萍;黎雅婷;陈壮桂

    目的 研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8例反复喘息的婴幼儿(反复喘息组)及80例健康对照儿童(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总IgE(TIgE)水平,分析反复喘息婴幼儿的维生素D水平与Th1/Th2平衡变化、T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反复喘息组婴幼儿的血清25-(OH)D3水平以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9.85±7.64)ng/mL vs(41.13±13.71)ng/mL,(16.72±4.63)pg/mL vs(27.03±7.16)pg/mL;P=0.000];而前者血清IL-4、T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后者[(39.63±21.32)pg/mL vs(9.53±4.27)pg/mL,(165±17)IU/mL vs(48±12)IU/mL;P=0.000].反复喘息组婴幼儿Th1/Th2为0.48±0.23,对照组Th1/Th2为2.94±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6,P=0.000).反复喘息组婴幼儿血清25-(OH)D3水平与Th1/Th2、TIgE均呈明显负相关(r=-0.809、-0.725,P=0.001).结论 反复喘息婴幼儿存在低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导致反复喘息婴幼儿Th1/Th2免疫失衡的主要原因.

  • 脉冲式自动泵注与持续性恒速输注方式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王美容;柳垂亮;蒋群锰;陈太新;何妹仪;蔡建历

    目的 比较脉冲式与持续性自动泵注方式在开胸手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持续恒速输注组(C组)、高容量脉冲式泵注组(H组)及低容量脉冲式泵注组(L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入室后10 min(T0)、予负荷剂量0.5%罗哌卡因10 mL后20 min(T1)、术后2 h(T2)、4 h(T3)、8 h(T4)、12 h(T5)、24 h(T6)和48 h(T7)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T2~T7时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镇痛药物的总用量,血气分析仪测定T0、T5~T7时的PaCO2、Pa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H组及L组T2~T7时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降低(P<0.05),H组T3~T7时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L组(P<0.05);3组各时间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6~T7 PaO2高于C组及L组,PA-aO2小于C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总用量小于C组及L组;3组均未见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置管持续阻滞镇痛中,脉冲式自动泵注优于持续性恒速输注方式,且高容量的脉冲式间断泵注方式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 不同介入时间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后脑组织Bax、Bcl-2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李令建;汤艳萍;左常阳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脑组织Bax、Bcl-2表达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缺血组再分为模型组、模型干预组(1、6、12、24、48 h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次/d,每次持续30 min,持续5 d.针灸后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与纹状体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6、12 h电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1、24、48 h电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6、12 h电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纹状体Bax表达升高(P<0.05),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6 h电针治疗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1、12、24、48 h电针治疗组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纹状体有少量AKT-1、PI3K mRNA表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纹状体AKT-1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以6 h电针治疗组为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1、6 h电针治疗组PI3K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纹状体有少量AKT-1、PI3 K蛋白表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1、6、12 h电针治疗组AKT-1、PI3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24、48 h电针治疗组AKT-1、PI3K表达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电针治疗对大鼠MCAO模型有保护作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佳治疗时间在6 h左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与此同时电针能通过增强AKT-1和PI3K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mTtor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钟梅芳;赵青;李秋月;陈钦开

    目的 观察mTOR阻断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蛋白的影响,探讨mTOR通路在DN足细胞损伤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A组);STZ造模,模型组随机分为DN组(B组)、DN+FK506干预组(C组)、DN+ku0063794干预组(D组).C、D组分别予FK506、ku0063794灌胃.灌胃前1 d、灌胃4、8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4、8周时检测肾组织mTOR、Raptor、Rictor、Ezrin、α-SMA的表达.结果 4周、8周时C、D组24 h尿蛋白低于B组(P<0.05);Ccr高于B组(P<0.05);mTOR、Raptor、Rictor在B组升高,C、D组均下降(P<0.05);B组Ezrin蛋白明显低于A组(P<0.05),C、D组表达上升(P<0.05);B组α-SMA蛋白高于A组(P<0.05),C、D组降低(P<0.05);病理评分C、D组均较B组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中Rictor与α-SMA呈正相关(P<0.05),与Ezrin呈负相关(P<0.05);Raptor与Ezrin、α-SMA均无相关性.结论 阻断mTOR通路能降低DN大鼠的尿蛋白、升高Ccr、改善肾脏病理,对肾脏有保护作用;mTORC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N的足细胞的Ezrin、α-SMA蛋白的表达;FK506也可能阻断mTORC2通路.

  • 慢性应激损伤对消化系统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郭维;孙琪;桂牧微;江东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损伤对模型大鼠消化系统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在常规饲养基础上另外给予对应的慢性应激刺激[足底电击(40 V,0.1 Hz),冰水游泳(4℃,5 min),禁水(24 h),禁食(24 h),束缚(4 h)],21 d后采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CEA、CA199、CA724、AFP,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并分析消化系统相关肿瘤标志物变化与慢性应激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CEA、CA199、CA724、AFP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99、CA724、AFP与慢性应激有相关性,且以AFP相关性高,回归分析得到的佳回归方程为Y=0.199+0.029CA724+0.001CA199+0.045AFP,复相关系数R=0.994,决定系数R2=0.998.结论 慢性应激损伤能刺激大鼠血清消化系统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有直接诱发肿瘤发生的可能性.

  • Caspase-1抑制剂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作用

    作者:刘莹;董文鹏;陈长富;杨永超;杨东鹏;王晓武

    目的 研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其抑制剂在肺动脉高压(PAH)大鼠中的作用,探究PAH的发病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MCT组)、AC-YVAD-CMK组(YVAD组).YVAD组腹腔注射caspase-1抑制剂AC-YVAD-CMK药物0.5 h后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而MCT组腹腔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0.5 h后腹腔注射等剂量的野百合碱,对照组则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处理.正常饲养21 d后留取组织标本,测量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室肥厚指数{右心室/(左心室+心室隔)[RV/(LV+S)]比值},行HE染色观测各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及YVAD组RVSP、RV/(LV+S)值均明显增高(P<0.05);与MCT组相比,YVAD组的RVSP、PV/(LV+S)值又明显下降(P<0.05).(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AC-YVAD-CMK可减轻PAH模型大鼠肺小动脉内膜增生,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C-YVAD-CMK可减少caspase-1、IL-1β的表达.结论 AC-YVAD-CMK可抑制caspase-1的活化,减少IL-1β的分泌,进而减轻PAH的发生、发展.

  • 不同剂量大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王琛;陈鹏;林兴栋;吴智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大黄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瑞巴林组(15 mg/kg)、大黄素剂量组(25、50、100 mg/kg),对其进行自发性疼痛评分、纤维丝测试、冷板试验、热痛测试及针刺试验评估大黄素对CCI大鼠自发性疼痛评分、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冷触发痛觉、热痛觉阈值及机械痛觉过敏阈值的影响.结果 CCI大鼠从术后3 d开始到实验观察的15 d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与异常性疼痛;与模型组相比,灌胃给予大黄素可改善CCI大鼠损伤侧后足的自发性疼痛症状、机械触痛阈值、冷触发痛阈值、热痛觉及机械痛觉过敏阈值,以中剂量效果为显著.结论 大黄素对CCI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以中剂量效果为显著.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构建及其成膜规律

    作者:姚泽明;赖健昆;陈祥;高兴华;刘永轶

    目的 通过体外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探究MRSA生物膜成膜规律,旨在为MRSA生物膜感染治疗的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MRSA菌株,微孔板法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通过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筛选出产膜能力强的菌株,该菌株即为实验菌株;导片法体外培养MRSA,在加入菌液后的1、12、24、48、72、84、96 h 7个时间段随机样进行漂洗、固定,结晶紫染色后高倍镜下观察.结果 MR-SA29213菌株产膜能力强;体外MRSA生物膜在培养72 h后面积大,膜内细菌密度大.结论 MRSA生物膜体外培养72 h达到成熟.

  • LPS对COP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microRNA-146 a的表达及合成分泌IL-6的诱导作用

    作者:杨丹;王昌明;马礼兵;林武洲;徐青;陈峰;刘晓黎;吕倩;蒋明

    目的 通过分析microRNA-146a在脂多糖(LPS)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及与其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分析,探讨mi-croRNA-146a对PASMCs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经典的COPD大鼠模型,采用酶消化联合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远端PASMCs,将第4代PASMCs分成对照组及LPS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干预剂,LPS组用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诱导细胞;两组细胞分别培养12、24、48、7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细胞microRNA-146a的表达情况,并将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表达量与microRNA-146a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组PASMCs中microRNA-146a的表达量在12 h开始升高,并呈递增趋势,72 h达峰(P<0.01);同时,LPS组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表达量亦于12 h时升高,并且升高明显,72 h可达到高峰(P<0.01);经相关性分析,两者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81,P=0.00).结论 COPD大鼠PASMCs在LPS诱导后合成分泌IL-6,同时PASMCs中microRNA-146a表达升高,两者表达量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与PASMCs的炎症反应调控有关.

  • 左上颌第三磨牙四个分叉牙根1例

    作者:杨琴秋;胡宗全;肖蓉

    患者,男,28 岁,汉族,主诉因左上后牙间歇性隐痛6个月余,于2016年11月10日来我科就诊. 既往无拔牙病史及药物敏感史,也未有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等系统性疾病史.口腔检查:患者张口度约三横指半,开口型无异常,张口时未有颞下颌关节区不适及弹响.

    关键词:
  •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分泌功能卵巢副中肾囊肿1例

    作者:鲍娜;孟亚丽;许淑稳;都治香;王娜;张霞

    患者,女,72 岁,孕6 产1. 主因绝经后少量阴道出血半年,发现子宫内膜增厚9 d于2016年10月7日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当地医院行诊断性刮宫术,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息肉. 1个月前曾有少量阴道出血,9 d 前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 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94 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 145/76 mmHg,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壁较厚,触诊不满意,肠鸣音正常. 妇科检查:老年性外阴,阴道后壁膨出Ⅰ度,阴道畅,黏膜无充血,宫颈肥厚,可见纳囊,余因腹壁较厚触诊不满意. 辅助检查:妇科彩超示:子宫多发实性结节——考虑肌瘤(肌壁间、浆膜下);子宫钙化灶;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宫颈多发纳囊;右卵巢增大,可见卵泡回声(内膜厚1.0 cm,回声不均,右卵巢大小3.7 cm × 2.4 cm,内可见8 ~10 个卵泡回声,较大者2.3 cm ×1.2 cm). 行宫腔镜检查:宫颈外口光滑,宫颈管黏膜光滑,宫颈内口处黏膜光滑,血管增多,宫腔形态规则,可见大小 1.2 cm × 1.0 cm ×0.8 cm的息肉样赘生物,蒂位于左侧壁,大小0.8 cm ×0.7 cm × 0.6 cm的息肉样赘生物,蒂位于右后壁,大小0.5 cm ×0.4 cm ×0.4 cm的息肉样赘生物,蒂位于左后壁,周围内膜不厚但血管丰富,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 行分段诊刮及宫颈管涂片送病理. 病理回报:未见异常. 肉眼检查:灰红软组织3 块,大小1.5 cm ×1.0 cm ×0.5 cm. 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磁共振平扫提示:子宫多发肌瘤,右侧卵巢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右侧卵巢区可见长T1长T2信号,横截面大小约1.4 cm ×1.2 cm,其内可见分隔).

    关键词:
  • 不同浓度肝素液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冬英;方岚;魏际穷;杨金花;邓娜;龚园其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的合理肝素浓度.方法 60例SAP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行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低浓度肝素盐水(625 U/mL),B组:中浓度肝素盐水(1250 U/mL),C组:高浓度肝素盐水(2500 U/mL).监测血管通路通畅、出血情况,测定封管前、封管后2、4 h凝血指标.结果 各组患者导管堵塞和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封管前、封管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封管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与封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肝素封管液可以用于大多数SAP患者CRRT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有高凝倾向的患者可能更适合采用高浓度肝素液.

  • 正念减压训练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认知偏向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作者:董春凤;王艾英;张冬梅;王秀梅;杨茜;纪征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训练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认知偏向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6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使用投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正念减压训练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疏导,正念减压训练组接受常规心理疏导+正念减压训练(90 min/次,1次/周,连续8周).训练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正负性认知偏向问卷(APNI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IUS)、五因素正念度量(FFMQ)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APNIS、FFMQ和IU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焦虑缓解率为48.4%,正念减压训练组焦虑缓解率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念减压训练组APNIS评测中负性他人、负性自己评分、IUS评分低于对照组(10.8±5.9 vs 13.8±3.5;10.6±4.3 vs 14.9±5.4;32.2±14.4 vs 49.0±11.4),APNIS评测中正性他人、正性自己评分、FFM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8±4.6 vs 32.5±3.4;39.8±6.2 vs 35.2±5.7;98.4±9.6 vs 77.1±7.8)(P<0.05);两组干预后APNIS、FFMQ和IUS的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训练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过渡期患者的认知偏向,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缓解焦虑症状.

  • 产时护理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作者:金爱英;阙墨春;郭惠敏;叶蕾;陈友国;黄沁

    目的 建立产时护理满意度评价体系及其应用方法,探索提高产时护理服务质量的途径.方法参照国内外成熟的临床患者满意度量表,设计并编制产科领域产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和家属中设置对照组和干预组,通过人文干预比较满意度得分差异,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人文干预前产时护理满意度量表各条目得分以及四项因子得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接产技术呈正相关(P=0.012),学历与产程进展(P=0.005)、镇痛法(P=0.036)、腹压(P=0.024)、接产技术(P=0.021)呈正相关,收入与自我介绍(P=0.030)、产程进展(P=0.039)、接产技术(P=0.019)呈负相关,与沟通呈正相关(P=0.041).收入与主动沟通因子呈正相关(P=0.043),与专科技术因子呈负相关(P=0.033).干预组产时的护理满意度各条目及四个因子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创新设计编制的产房专科产时护理满意度量表可及时发现产时护理服务质量问题,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产时护理满意度.

  • 延续护理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影响

    作者:周敏;温贤秀;张静;雷花;王兰英;刘芳英

    目的 观察延续护理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行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后的100例膀胱灌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延续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出院后1、6、12个月时比较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心理状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出院后1个月的疾病知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生活质量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6、12个月的疾病知识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得分明显提高(P<0.05,P<0.01),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疼痛、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明显较少(P<0.05).结论 延续护理随访模式可提高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自护能力,减轻焦虑抑郁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作者:牛少琼;孙霞;赵西西;刘斌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状况及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改善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反刍性沉思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9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进行调查,问卷现场回收.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10±16.95)分,侵入性沉思得分为(1.85±0.77)分,目的性沉思得分为(1.61±0.74)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57.56±14.78)分;创伤后成长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r=0.467),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683);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和反刍性沉思是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R2=0.562,F=40.238,P<0.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儿父母的心理干预,引导其采取正向的认知方式,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以促进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

  • 白血病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和血常规指标的关系

    作者:梁昌兰;章新琼;张卫;姚素玉

    目的 调查白血病患者症状,进一步探讨症状群的种类、发生率、严重度及其与生活质量、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住院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91例,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血常规指标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白血病化疗患者症状中疲乏、苦恼、悲伤、胃口差的发生率较高也较为严重.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发现4个症状群:上消化道症状群、能量不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神经侵犯症状群.能量不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与生活质量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症状群与血常规指标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能量不足症状群、血红蛋白值是生活质量生理总分的预测因子,上消化道症状群与心理症状群是生活质量心理总分的预测因子.结论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症状构成了症状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评估症状群,积极制定症状群视角下的症状群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阳;田丽;王盼盼;王坤;陈长英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总得分(36.63±10.70)分,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9.25±5.41)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7.43±6.22)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家庭人均收入、疾病分期是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了解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并进行合理评估,识别癌症复发恐惧的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模型及应用

    作者:李秋敏;王再生;李元玲;王丽芳;吴琼玉;贺美芳;林桂香

    目的 搜集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相关的指标,构建评判该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性模型,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所有老年病专科在岗的护理人员为研究队列,完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及相关心理量表.并对其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以确认抑郁症相关预后,依据随访结果,预判远期继发抑郁症的风险,并进行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终纳入170例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14例失访,22例护理人员于随访期内继发抑郁症.(1)Cox回归分析显示,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模型由已生育、低级职称、三甲医院、每周被占用的休息时间、上班出行耗时、MMSS量表、BDI量表组成,上述因素均为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2)每周被占用休息时间≥4.065 h、MMSS量表<27.20分、BDI量表≥77.51分的护理人员,并发抑郁症的时间窗更短,其中每周被占用休息时间及MMSS量表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评判效能.结论 已生育、低级职称、三甲医院、每周被占用的休息时间、上班出行耗时、MMSS量表、BDI量表是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风险因素,且每周被占用休息时间≥4.065 h、MMSS量表<27.20分老年病专科护理人员继发抑郁症的临界点.

    关键词: 老年病 护理 抑郁症
  • 中药联合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郑瑜;金伟孝;沙翔垠;宋莉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63例93眼临床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45眼)用中药+阈下微脉冲激光+羟苯磺酸钙,对照组(33例48眼)用阈下微脉冲激光+羟苯磺酸钙,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改变.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CVA提高、黄斑水肿的消退及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消失或减轻均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以上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不仅可以促进黄斑水肿的吸收,减轻激光的损伤,同时可以改善及维持患者的视功能.

  • 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卓冰帆;宁晓燕;张彦卿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符合RomeⅢ制定的腹泻型IBS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予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对照组39例,予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参考罗马Ⅲ标准制定)和生活质量积分(SF-36量表)评估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l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对腹泻型IB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更具有保护免疫功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DNA修复酶APE1/Ref-1基因调控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文亚;李春艳;林子英;刘刚

    细胞内存在的DNA损伤修复系统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和完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APEl为DNA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 ,BER)途径中的限速酶,亦是细胞DNA放射性损伤和烷化剂损伤重要的修复因子.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 apurinic ap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 -1, APE1/Ref-1 )是一个多功能酶,参与BER途径,具有DNA修复活性,减少脱嘌呤脱嘧啶( apurinic/apyrimidi-nic,AP)位点;并且可以还原活化许多转录因子,其通过调节多种转录因子[如活化蛋白-1( AP-1)、核因子-κB( NF-κB)等]潜在的DNA结合活性及随后特异性目标基因表达,从而参与氧化应激、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等多种关键的细胞反应过程[1]. 近发现APE1/REF-1在调节RNA新陈代谢方面起一定调节作用[ 2 ] ,提示APE1/Ref-1可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同时其也是调控细胞凋亡、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子. APE1在肿瘤、炎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一定的作用[3].APE1/Ref-1表达失控与肿瘤发展、治疗及预后均有密切联系,且其与细胞增殖、分化、损伤修复有关. 本文拟从APE1/Ref-1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功能在肿瘤中作用机制和治疗前景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ABC转运蛋白相关microRNA与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晓丽;杜梦楠;郑纪宁

    恶性肿瘤是世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策略,但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 MDR )使得临床化疗效果并不理想. 其常见原因是细胞膜上ATP结合盒( ATP-binding cassette , ABC )转运蛋白过表达,其可依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内药物泵至细胞外,降低胞内药物浓度,从而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当今,ABC转运蛋白导致肿瘤MDR机制是肿瘤耐药研究的热点,而大量研究集中在寻找对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具有靶向调控作用的miRNAs上. MiRNAs是一类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 目前约有高达1/3以上编码人类蛋白的基因组受miRNAs调控. 因此,寻求与耐药蛋白相关的miRNAs尤其是对耐药相关蛋白具有直接调控作用的miRNAs对于肿瘤耐药患者的靶向治疗及克服肿瘤化疗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内镜下治疗顽固性跟痛症临床进展

    作者:朱天波;周游;李新志

    跟痛症又名足底跖腱膜炎,是引起成人足跟部疼痛的常见病因[1]. 人群发病率为10%[2] ,占成人需要专业治疗的足部疾病的15%左右[ 1 ].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足底内侧至跟骨内侧结节疼痛,在晨起刚下地时疼痛尤为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会加重. 体格检查存在跟骨内侧结节压痛,足背伸时疼痛加重. 足部极度外旋或足趾极度背身时亦可诱发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行走功能. 跟痛症保守治疗主要有夜间夹板固定、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小腿肌肉及跖腱膜牵拉训练、射频消融刺激、足部矫形支具、体外超声波治疗( ESWT )等. 但即使经过严格而规范的保守治疗仍有一部分患者因症状反复发作加重而需手术治疗[3 -4]. 目前主要有传统开放性手术和经内镜微创手术两种手术方法. 但开放性手术可导致术后恢复慢、切口感染、术后足跟不稳定等诸多并发症. 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是跟痛症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且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复发率低、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短、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5]. 自1991 年有学者[6]首次报道利用内窥镜技术行跖腱膜切开术成功缓解跟痛症患者临床症状以来,内窥镜下治疗跟痛症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手术入路、手术方案不一,治疗效果也千差万别. 本文就内镜下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脑卒中患者害怕跌倒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陈萍;戴付敏;张娜;陈瑞云;王丽君

    跌倒是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14%~73%[1 -2]. 跌倒不仅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躯体损伤,如骨折、颅脑损伤等,还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恐惧和躲避等不良心理,即害怕跌倒( fear of falling,FOF) [3]. FOF,也称恐惧跌倒,是指在进行某些活动时为了避免跌倒而出现的自我效能或信心降低.存在FOF的患者往往会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减少肢体活动,造成个体灵活性和独立性以及平衡信心降低,增加跌倒和FOF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FOF普遍存在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5] ,国外社区老年人FOF的发生率为25%~55%,而我国则达到58.2%~82.2%[6 -8] ,远高于国外水平.近些年,随着脑卒中患病人数的增加以及对各种并发症预防和康复的重视,卒中患者FOF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已有研究显示,国外脑卒中患者FOF发生率为12%~92%,我国达48%[4,9] ,辨别卒中患者FOF情况及加强该方面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 -11]. 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FOF的干预研究逐渐增多,且效果显著,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存在干预方案过多、针对性不明确及依从性不一等问题,致使干预效果不同. 因此本文就卒中患者FOF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不同干预策略的差异,明确其适宜人群,以期为我国医护工作者科学管理卒中患者FOF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