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单纯放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周明镇;郭竑;翟田田;余元祥;李德锐;李东升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7例符合条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0例,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组(37例,同期放化疗)。放疗方法采用 CT 扫描定位,ACQ Planning System 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直线加速器6-MV X 线外照射,常规分割,5次/周,2 Gy/次。总剂量:同期放化疗组 DT 50 Gy,单放组 DT 66~70 Gy。化疗:PF 方案,DDP 75 mg/m 2第1天+5-FU 600 mg/m 2第2~5天,于放疗开始第1、4、7和10周应用,共4个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和生存率差异。结果同期放化疗组的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基本相似(P =1.000);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同期放化疗组89.2%比单放组73.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年生存率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分别为58.8%、20.8%、13.8%和81.1%、45.9%、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放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的局部失败分别为19例(19/30)和12例(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5,P =0.009)。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比单纯放疗好,能提高局部控制及生存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

  • COMT val158met 基因多态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发病、症状轻重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黎娟花;黄雄;胡文生;郑朝盾;邓利章;谭就维;毛展威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和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认知功能及其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对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OMT 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选用连线测验(TMT)、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病例组的 G/G、G/A、A/A 基因型及 G、A 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代表3个基因型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精神分裂症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阳性量表总分,高活性 G/G 与 G/A、低活性A/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 =0.024),对 N 总分,A/A 与 G/G 与 G/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P =0.028);对 G 总分,G/G 与 G/A、A/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P =0.000);对 PANASS 总分,G/G 与 G/A、A/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COMT val158me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及其认知功能无明显关联性。

  • 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纬建;洪金省;陈群;邹喜;郭飞宝;洪华兰;陈金梅

    目的:通过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可能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诱导化疗的佳周期数选择及放射治疗的佳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多周期诱导化疗的首诊 SCLC 患者的疗效。使用治疗计划系统自带体积测量软件及 Image J 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肿瘤体积,分析诱导化疗不同周期后的体积变化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大体类型、患者 ECOG 评分、化疗前肿瘤体积、T 分期)对其的影响。结果(1)共有34例 SCLC 患者入组,化疗前和化疗1、2、3、4、5、6个周期后的肿瘤绝对体积分别为63002.89(18488.99,130598.54)、40523.12(12083.03,77139.65)、12145.31(2758.06,67560.39)、18141.67(4498.78,70062.25)、13864.67(2940.28,71071.43)、20964.56(1854.63,85806.55)和19600.00(5698.36,151165.90)mm 3。(2)化疗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绝对体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57,P =0.004),两组的相对体积(假定化疗前肿瘤体积为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 =3.312,P =0.003),第3周期较第2周期化疗无效例数明显升高(P =0.025),其他各相邻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T 分期(χ2=5.512,P =0.019,OR =0.099)是 SCLC 化疗1个周期后肿瘤消退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CLC 患者多周期化疗后体积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化疗1个周期后 SCLC 平均原发灶肿瘤体积明显下降,化疗3个周期后可能出现反弹。若采用诱导化疗,1个周期即可。 T3~4期较 T1~2期的第1周期肿瘤退缩效果相对较好。

  • 凋亡相关蛋白 PDCD5在 Graves′病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赵杰;李超;赵丽娜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PDCD5在 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与 GD 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50例 G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 PBMC 中 PDCD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PDCD5蛋白在 GD 患者 PBM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 PDCD5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GD 患者高 T3水平(T3≥4 ng/mL)者 PDCD5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低 T3水平(T3<4 ng /mL)者(P <0.05)。结论PDCD5在 GD 患者 PBMC 中表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表达逐渐增加,提示 PDCD5可能与 GD 淋巴细胞凋亡异常有关,参与了GD 的发病过程。

  • 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

    作者:覃川;张鹏;蒋忠胜;温小凤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鼓室成形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作者:梁晓丽;赵为禄;罗佛全;闵佳;徐勇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鼓室成形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鼓室成形术患者100例,分成5组,Dex 组(D1、D2、D3、D4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0例。于手术结束前15 min D1、D2、D3组分别肌肉注射 Dex 1.0、1.5、2.0μg/kg,D4组则静脉泵注0.5μg/kg 的 Dex 至手术结束,C 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3 mL)替代 Dex 按相同方式肌肉注射。记录麻醉前(T0)、给 Dex 前即刻(T1)、给 Dex 后5 min(T2)、给Dex 后10 min (T3)、给 Dex 后15 min (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拔管后15 min(T7)、拔管后30 min (T8)有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各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T6、T7、T8时刻各组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在 T0、T1、T3、T5时间点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记录苏醒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例数。结果与 C 组相比,D2、D3、D4组患者在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D1、D2、D3、D4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与 C 组相比,仅 D3组显著延长(P <0.05);T6、T7时刻 D2、D3、D4组镇静、镇痛评分与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2、D3、D4组苏醒期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D1、C 组。 D2、D3、D4组拔管即刻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鼓室成形术结束前15 min 肌肉注射1.5μg/kg 或静脉输注0.5μg/kg 剂量的 Dex 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苏醒质量。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Delta 样配体4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梁锡堂;高雪平;王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Delta 样配体4(DLL4)的表达及与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D1)、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 -9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 DLL4的表达,同时检测 PCNA、CyclinD1、MMP -2、MMP -9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 DLL4与之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DLL4、PCNA、CyclinD1、MMP -2、MMP -9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均明显增强(均 P <0.05);DLL4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 P <0.05)。相关分析显示,DLL4与 PCNA、CyclinD1、MMP -2表达均呈正相关(均 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DLL4存在过表达,且随肿瘤进展而进一步增强。DLL4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机制在于 DLL4可能通过调节 PCNA、CyclinD1、MMP -2表达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 局部热疗在胸壁复发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黄中;邵汛帆;郑乃莹

    目的:观察局部热疗在胸壁复发乳腺癌中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女性患者,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在治疗前经手术切除活检取得病理支持及 MR 影像学支持。按是否热疗分为热疗组与非热疗组,观察两组的胸壁复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热疗组在短期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优于非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年的生存率、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结论局部热疗在胸壁复发乳腺癌的应用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以精子 DNA 碎片化指数辅助精液参数评估男性生育力

    作者:梁嘉颖;李子涛;黄志承;杨旭辉;汪李虎;杜鹏;刘风华

    目的:研究精子 DNA 碎片化指数(DFI)与精子正常形态率、诱发顶体反应率等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估男性生育力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8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标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分析精液常规参数;运用 Diff -Quick 染色法分析精子形态,严格参照《WHO 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采用钙离子载体 A23187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AR);采用 SCD 法检测精子DNA 碎片化程度。按 DFI 值分为 DFI≤30%和 DFI >30%两组,对 DFI 与各项精液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和顶体反应率随 DFI 值的升高逐渐减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FI 与精子总活动率、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以及诱发顶体反应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精液量无显著相关。结论精子 DNA 损伤可导致精子前向运动力下降、形态学异常和诱发 AR%降低,精子 DFI 是评估男性生育力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 舌癌患者 p16基因启动子 CpG 岛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林曦;黄旋平;吴忆霖;徐华生

    目的:研究舌癌与 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的 CpG 岛甲基化的潜在关系,并了解 p16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观察组舌癌标本及对照组正常舌组织标本所提取的 DNA,经亚硫酸氢钠处理改变甲基化碱基,设计相应引物(p16-M、p16-U)Q -MSP 扩增,检测样本中的甲基化比例。结果观察组甲基化阳性率为64.58%(31/48),对照组阳性率仅2.0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舌癌个体中 pl6基因甲基化比例与病理分期、发生淋巴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p16基因启动子 CpG 岛甲基化现象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癌症发展越晚期、肿瘤浸润更深、发生转移、更低分化者 p16基因启动子 CpG 岛甲基化的频率更高,但与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

  • 胱抑素 C 与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的意义

    作者:林珠;连炬飞;冼懿雅;马丹娟;邓群娣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HDP 患者78例(HDP 组)和正常妊娠孕妇87例(对照组),在妊娠22~26周及32~36周分别检测血清 CysC、β2-MG、肌酐(Cr)和尿素氮(BUN),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HDP 组妊娠中、晚期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CysC、β2-MG 和 C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妊娠晚期 HDP 组与对照组比较,BU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DP 组妊娠中、晚期的 CysC、β2-MG 和CysC 与β2-MG 联合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中、晚期(P <0.01)。 HDP 组妊娠中、晚期 CysC 与β2-MG 呈正相关(r =0.718、0.806,P <0.01)。结论血清 CysC 与β2-MG 是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 HDP 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海口地区成人全血微量元素的参考区间

    作者:潘在兴;李春芸;陈夏明

    目的:建立海口地区健康成人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参考区间。方法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海口地区475名18~60岁健康成人全血铜、锌、钙、镁、铁的含量,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的要求和步骤,建立海口地区健康成人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参考区间。结果海口地区健康成人的参考区间分别为铜(男/女):12.60~34.09μmol /L;锌:男64.03~166.93μmol /L,女74.38~136.46μmol/L;钙:男1.38~1.66 mmol/L,女1.45~1.74 mmol /L;镁:男1.33~2.11 mmol/L,女1.13~2.03 mmol/L;铁:男9.16~12.89 mmol /L,女8.03~11.23 mmol/L。结论初步建立了海口地区健康成人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参考区间。

  • 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靳红绪;王忠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需行有创动脉监测的危重症患者126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31~76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可视下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63例(U 组)和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穿刺置管63例(C 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前的心率和无创动脉压。两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前均行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桡动脉的内径及桡动脉上壁距皮肤的垂直距离。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发生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桡动脉的内径及桡动脉上壁距皮肤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C 组比较,U 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明显升高,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亦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 组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穿刺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 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对帕金森病康复的效果

    作者:于梅;李连涛;董同宝;孙强三

    目的:探讨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对帕金森病的康复疗效。方法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4)和观察组(n =37)。所有患者均接受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每天在常规康复训练外增加2次核心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 Webster 评分,平衡能力(Berg 平衡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及步行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 Webster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步速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卧位到坐位时间、步长及“起立-行走”计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 Barthel 指数评分、Berg 平衡量表评分、卧位到坐位时间、步速、步长及“起立-行走”计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核心肌力训练对帕金森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协调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根治性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姜经航;郭哲;杨富权;杨浩洁;鲍思扬;黎乐群;杨日荣;向邦德

    目的:比较根治性切除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肝功能 Child -Pugh A 级148例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切除44例(根治性切除组),行 TACE 术104例(TACE 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和TACE 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0个月和10.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41.7%、34.9%和41.3%、18.9%、1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 TACE 治疗、血清白蛋白<35 g/L 和 AFP≥400 ng/mL(P <0.05)。结论肝功能 Child -Pugh A 级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明显优于 TACE。

  • 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毅;叶怀华;赵宏;赵恒贻;赵守华

    目的:探讨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施行开胸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术中采用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及普迪思线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关胸法,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观察术后疼痛感觉的区别和切口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24、48小时,观察组中感觉轻度疼痛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感觉重度疼痛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哌替啶的应用量、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骨骨膜内缝合关胸术和普迪思线用于开胸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作者:丁胜;赵湜;王中京;张旭艳;毛红;周玲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2例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组成移植组,其余22例患者经与移植组患者配对分配到药物组。入组前两组均采用胰岛素常规治疗1个月。移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前5 d 及术后5 d 每天行高压氧治疗1次,药物组继续胰岛素常规治疗。治疗后1、3、6、12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血清 C 肽(FC -P、2hC -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变化,观察胰岛素用量变化。结果移植组治疗后血清 C 肽水平均较移植前升高,升幅显著高于药物组;移植组 HbA1C明显降低,且降幅大于药物组;移植组63.6%(14/22)患者胰岛素用量减少或停药。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进堂;蒙婷婷;王少勇;张忠民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配到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每组均为5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 d 抽取外周血,分别测定并比较患者的 CRP、IL -6、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术前1 d 两组患者的 CRP、IL -6、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5 d 开腹组血清 CRP、IL -6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 患者 CD3+、CD4+、CD4+/CD8+均有所下降,但开腹组下降幅度大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5 d 患者 CD3+、CD4+、CD4+/CD8+均有所上升,但腹腔镜组上升幅度大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方式小,且恢复快,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 白假丝酵母菌吡咯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和表达

    作者:李倩珺;徐韫健;谭皓妍;吴晓宾;黄俊

    目的:了解白假丝酵母菌吡咯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和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裂解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 DNA,扩增 ERG11基因后测序,选取3种吡咯类药物(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均耐药的全耐药菌株DNA 片段进行 TA 克隆;利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 CDR1、CDR2、MDR1基因表达的 mRNA 进行相对定量,比较耐药株与敏感株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37株耐吡咯类白假丝酵母菌中,ERG11存在41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20个同义突变,21个错义突变,发现新变异:N12I、Y13F、S16F、V36F、V51L、G129E、T123I、E194K、K344N、E517G、V234A;CDR1基因2-ΔΔCt值敏感株为1.09±0.27,耐药株为1.46±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株与耐药株间 CDR2和 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 ERG11某些位点突变导致的氨基酸变异和 CDR1高表达有关,CDR2和 MDR1表达与耐药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基于斑点追踪测量二尖瓣环位移法的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

    作者:孙鹏涛;黄伯湘;陈其城;杨乐平;沈嫱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法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长顿抑组(阻断45 min)、短顿抑组(阻断15 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对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0、30、60、90 min 的二尖瓣环位移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的 EMAD1、EMAD2、EMADm 及 EMADm%值均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顿抑组的 EMAD2、EMADm 及 EMADm%值均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90 min 时长顿抑组 EMAD1值低于短顿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斑点追踪测量 MAD 法可准确、便捷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

  • 茶多酚对人结肠癌细胞株 Caco -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董丽华;杨鹏春;戴迟兵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人结肠癌细胞株 Caco -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 Caco -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12.5、25、50、100μmol /L)的茶多酚对其进行干预,MTT 法检测 Caco -2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 Caco -2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茶多酚能抑制 Caco -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茶多酚能诱导 Caco -2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茶多酚能将 Caco -2细胞周期阻滞在 G0/G1期。结论茶多酚对体外培养的 Caco -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周期。

  • 巴戟天对手机辐射致雄性大鼠生殖障碍的作用

    作者:李容;刘良财;王凤娟;王玮

    目的:探讨巴戟天对手机辐射致成年雄性大鼠生殖障碍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分为5组:假辐射组(不辐射,不给药)、辐射组(辐射,不给药)、阴性对照组(辐射,灌胃等体积双蒸水)、巴戟天水提物给药组(辐射,灌胃巴戟天水提物)和巴戟天醇提物给药组(辐射,灌胃巴戟天醇提物)。应用手机辐射2周后,两个给药组分别以巴戟天水、醇提取物灌胃2周。结果辐射组:捕捉潜伏期期显著延长,扑捉次数和交配次数显著减少;精子计数及活动率显著降低,畸形率显著升高;睾丸超微结构见损伤;两个给药组均见恢复效果,水提物给药组效果显著强于醇提物给药组。结论巴戟天水、醇提物对手机辐射致大鼠生殖障碍有修复功效,且水提物效果优于醇提物。

  • 银杏达莫针剂对油酸所致家兔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作者:梁亚统;廖秀清;马松梅;雷达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针剂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法复制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8):手术后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10 min 后缓慢推注生理盐水30 mL;油酸模型组(n =8):经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10 min 后缓慢推注生理盐水30 mL;银杏达莫组(n =8):经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10 min 后缓慢推注银杏达莫注射液5 mL/kg +生理盐水,共30 mL。连续监测并记录造模前、造模和治疗后1、2、3、4 h 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气分析的变化;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实验结束时测定肺湿、干重量,计算湿/干重比,并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银杏达莫组外周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与假手术组和油酸模型组比较降低;银杏达莫组油酸性肺损伤所致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部分改善,肺组织水肿减轻,病理切片上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出血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银杏达莫针剂可减轻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改善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流,降低肺动脉压力,抑制炎症反应。

  • 内质网应激在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黎永华;陶力;林颖;李光宇;陈嫦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给予20% CCl4(0.1 mL/10 g)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0.1 mL/10 g)作为正常对照。采用病理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CCl4腹腔注射后8 h,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损伤,肝组织 GRP78蛋白以及 cleaved caspase -12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cleaved caspase -3表达量亦显著升高(P <0.05);TUNEL 法检测结果均显示模型组肝脏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而 PCNA 染色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相蛋白质印迹显示,模型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凋亡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线粒体细胞色素 c 的释放,而促细胞增殖蛋白p -Akt、PCNA 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内质网应激反应介导的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参与了 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发病过程。

  • 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大鼠模型的机制

    作者:周文;谢泽宇;林开颜;林岚;许宏武;郭燕春;林欣鹏;李沐;黄钦国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皮层注射氯化亚铁建立外伤性癫痫大鼠模型,将癫痫大鼠分为无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模型组及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治疗组,将正常大鼠设立为正常组,对3组进行行为学观察及脑电图记录。取脑组织观察神经细胞形态改变,检测各组标本 c -fos mRNA、c -jun mRNA、c -myc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脑细胞形态学改变相对于模型组更少有神经元变性及凋亡。治疗组的c -jun mRNA、c -myc mRNA 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 <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通过阻断c -jun、c -myc 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而起到治疗效果。

  • 甲状腺素诱导兔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

    作者:虎松艳;唐省三

    目的:探讨白兔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其中实验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 L -甲状腺素,对照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期10 d。分别对两组日本大耳白兔 HW/BW、LVW/BW 进行计算与分析,行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血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的活力、总抗氧化能力与丙二醛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白兔的 HW/BW、LVW/BW 均显著升高;心肌细胞直径显著变大,细胞间质变多与细胞间距增大;血清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力与丙二醛均含量显著升高(P <0.01, P <0.05),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 <0.05)。结论该建模方法具有需时短、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技术容易掌握、动物损伤较少等优点,是一种简便的建立白兔心肌肥厚模型的方法。

    关键词: 白兔 心肌肥厚 模型
  • 基于基因转染法的胸苷磷酸化酶高表达结肠癌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王绮雯;刘剑;叶钿均;张继民

    目的:构建表达高度胸苷磷酸化酶(TP)活性并可以稳定传代的结肠癌细胞株。方法合成包含TP cDNA 全长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用慢病毒包装后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 SW480、LOVO、HT29和 LS174T,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 方法检测 TP 的 mRNA 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TP 蛋白表达。结果转染 TP cDNA 后,SW480、LOVO、HT29与 LS174T 在传代5代后转染效率仍稳定在95%左右。与未转染 TP 基因的亲代细胞相比,SW480-TP、LOVO -TP、HT29-TP 与 LS174T -TP 的 TP mRNA 的表达分别提高了(694.56±171.53)、(282.46±86.85)、(8.45±0.15)和(2615.02±253.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 TP 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慢病毒载体能够高效地将 TP cDNA 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 SW480、LO-VO、HT29和 LS174T 中,所得克隆能够稳定传代,并能显著提高4株结肠癌细胞 TP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 转谷氨酰胺酶2对乳腺癌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贺文兴;吴毓东;徐卫英;刘志明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耐药机制和转谷氨酰胺酶2(TG2)表达水平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TGM2慢病毒干扰载体(TGM2-RNAi -LV)构建转染细胞,设立3个组:RNAi 组,转染沉默 TGM2重组慢病毒颗粒;NC 组,转染阴性对照病毒颗粒;Con 组,仅在培养基中培养。 Western blot 检测 MCF -7/ADR 细胞 TG2、Bcl -2和 E -cadherin 蛋白表达。3组 MCF -7/ADR 细胞加阿霉素处理,相应细胞分组为 RNAi +Dox 组、NC +Dox 组和Dox 组。 TUNEL 法检测阿霉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MTT 法检测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RNAi 组与 NC 组和 Con 组比较,TG2和 Bcl -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 -cadherin 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NAi +Dox 组细胞的凋亡率为(31.37±1.30)%,与 NC +Dox 组和 Dox 组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RNAi +Dox 组的 IC50为(20.41±0.87)μmol/L,而 NC +Dox 组和 Dox 组的 IC50分别为(40.68±1.23)μmol/L 和(41.97±1.29)μmol/L,RNAi +Dox 组的 IC50明显低于 NC +Dox 组和 Dox 组(P <0.05)。结论RNA 干扰 TGM2表达,增强人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化疗的敏感性,下调 TG2表达水平可能是预防乳腺癌患者耐药的一种新的方法。

  • 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

    作者:董贤慧;谢红林;贺小平;赵静怡;孙淑红;高维娟;王志影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 -3及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补阳还五汤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CI 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阳性药物对照(MP)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于建立 SCI 模型后1、7、14、21、28 d 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 BBB 功能评分,观察大鼠 SCI 模型建立及恢复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各组大鼠,采用 real -time PCR 法检测脊髓组织 Caspase -3 mRNA 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脊髓组织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麻醉清醒后,SCI 模型组大鼠损伤平面以下完全瘫痪。 BBB 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1~28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I 模型组 BBB 评分明显降低(P <0.05);术后第7~28天,与 SCI 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 BBB 评分明显增高(P <0.05);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 BBB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eal -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I 模型组 Caspase -3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 <0.05);与 SCI 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脊髓组织 Caspase -3蛋白及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 <0.05)。补阳还五汤组和 MP 组大鼠脊髓 Caspase -3蛋白及 mRNA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 SCI 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通过下调 Caspase -3的表达,从而抑制 SCI 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脊髓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 丙泊酚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和核转录因子-κB 表达的影响

    作者:汪鑫;查艳;林鑫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和核转录因-κB (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上进行研究。设立正常葡萄糖对照组(糖浓度为5.6 mmol/L)、高糖组(30 mmol /L)以及 PDTC 干预组(100μmol/L)和分别含丙泊酚12.5、50、100μmol/L 的干预组。用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 TGF -β蛋白,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TGF -β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系膜细胞内磷酸化 NF -κBp65(p -NF -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系膜细胞24 h 后,TGF -β蛋白分泌明显增强(P <0.01),丙泊酚(12.5、50、100μmol /L)对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 TGF -β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系膜细胞在低浓度葡萄糖水平下可低水平表达 TGF -βmRNA,高糖作用24 h 后,TGF -βmRNA 表达明显增强(P <0.01),丙泊酚可明显下调高糖诱导的 TGF -βmRNA 的表达(P <0.01);在高糖作用1 h 后,系膜细胞内的 p -NF -κBp65蛋白表达增强(P <0.05),丙泊酚能够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 p -NF -κBp65蛋白增多(P <0.05)。结论在体外含高糖培养条件下,丙泊酚可以抑制 TGF -βmRNA 及蛋白在系膜细胞的表达,部分逆转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 NF -κB 的活化,提示丙泊酚对糖尿病肾病可能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 肾移植术后发生合并麻风的复合感染1例

    作者:周结学;刘东;吴家清;蒙善东;申升;李琴;郑克立

    患者,男,47岁,因四肢多发性红色丘疹、斑疹、溃疡并水肿形成5个月余,加重2周余,于2014年3月4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四肢、躯干部出现散在分布的类圆形红斑、丘疹伴四肢水肿,部分丘疹表面出现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伴疼痛,无明显瘙痒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就治,排除结核及艾滋病,皮损病理检查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给予抗感染、定期清理溃疡面、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2周,四肢水肿加重,皮损出现渗出增多,伴低热,遂来我院就治。患者既往于2006年7月因终末期肾病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等抗排斥治疗,血肌酐波动于100~130μmol/L,Hb 为106~110 g/L 左右。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无外伤史;无结核、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史;无麻风病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较差,慢性病容,面色苍白,神志清楚,精神差,胸背部、四肢皮肤可见散在红色丘疹、斑疹,以双下肢为明显,双下肢的胫前、胫后,后踝部有多处溃疡面,溃疡边缘色苍白,溃疡底部平整,有的溃疡底边缘沿皮下潜行,长达5 cm,底部有暗红色组织,沿皮下隧道处轻轻有力挤压,有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右膝下胫前处溃疡皮下隧道与膝关节相通,右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肤冷热觉及触觉未见明显异常,浅表神经未触及粗大,局部浅表淋巴结无明显增大,皮肤感觉存在。

    关键词:
  • 分泌高雄激素的卵巢高分化支持细胞瘤1例

    作者:向阳;王慧颖;张彩凤

    患者,女,26岁,已婚未育,因月经延迟1年余,B 超发现右卵巢肿物1月余于2014年4月18日入院。12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自2013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开始月经推后,3~4 d/2~3月,需黄体酮催经,2013年3月及7月外院查子宫附件彩超未见明显异常,2013年10月23日(经期第2天)我院门诊查性激素五项时:FSH 7.11 IU/L (正常:3.5~12.5 IU/L),LH 5.44 IU/L (正常:2.4~12.6 IU/L),睾酮3.23 nmol /L(0.29~1.67 nmol/L), PRL 229 mIU/L(正常:102~496 mIU/L),E2224.4 pmol/L(正常:46~607 pmol/L),门诊遂予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3个月,停药后于2014年2月23日(经期)复查性激素三项: FSH 5.99 IU/L, LH 10.74 IU/L,睾酮13.31 nmol /L;2月25日再次复查睾酮12.54 nmol /L。患者自诉发病以来除月经异常外无任何明显不适,体格检查无发现痤疮、多毛、声音变粗、喉结、阴蒂肥大等男性化体征。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正常发育,子宫及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2月26日我院肾上腺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彩超示:右卵巢大小40 mm ×25 mm,内见可疑实性占位,范围约24 mm ×27 mm,性质待定,子宫及左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2月27日查尿17-酮皮质类固醇23.93 mg/24 h 尿(正常:6~14 mg/24 h 尿),尿17-羟皮质类固醇6.36 mg/24 h 尿(正常:2~8 mg/24 h 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51 pmol /L(正常:0~10.21 pmol/L)。3月28日(地屈孕酮片催经后)复查子宫附件彩超:右卵巢大小38 mm ×25 mm,内见实性占位,范围约24 mm ×24 mm,性质待定,子宫及左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因故推迟至末次月经4月14日(地屈孕酮催经)干净后入院。入院后再次复查子宫附件彩超:右卵巢边缘性实性包块,考虑卵巢肿瘤,大小约23 mm ×20 mm ×26 mm,子宫及左附件未见异常;相关抗原五项未见异常。2014年4月21日于腹腔镜下行右附件切除术+左卵巢活检术,术中见:盆腔无明显积液,子宫及左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右卵巢稍增大,内见一实性肿物,大小约2.0 cm ×2.0 cm。术中右卵巢肿物冰冻病理结果:考虑为(右卵巢)性索来源肿瘤,较难鉴别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与支持细胞瘤;右附件、左侧卵巢组织冰冻病理均未见恶性肿瘤细胞。终石蜡病理结果示:(1)(右卵巢)高分化支持细胞瘤并滤泡囊肿;(2)(左卵巢)组织未见癌组织,右输卵管未见瘤组织累及。腹腔冲洗液病理:见大量红细胞,未见癌细胞。患者术后复查血睾酮值:2.00 nmol /L。标本主要镜下所见:右卵巢肿物内瘤细胞呈小巢状及腺样排列,瘤细胞核深染,部分可见核内纵沟,部分瘤细胞胞浆透亮,部分胞浆红染;免疫组化示:a -mhibln(+),CD99 (+),CR(+),Syn(-),CD56(++), CgA(-),Ki -67指数约3%细胞阳性。见图1。

    关键词:
  • 误诊为干燥综合征的 IgG4相关性米库列兹病1例郭云柯,陆燕,纪伟

    作者:郭云柯;陆燕;纪伟

    患者,男,69岁,因双眼睑肿块4年,眼干3年,颈部肿块4 个月于2013年11月5日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双侧上眼睑肿块,3年前出现眼干,有肿胀感,有轻度口干,均未就诊。4个月前出现双侧下颌部肿块,查血常规:嗜酸性细胞计数0.76×109? L -1,嗜酸性细胞百分比12.5%;血沉90 mm/h;肝肾功能:球蛋白69 g/L;免疫8项:IgG 48.8 g/L;抗核抗体阴性(<1∶100);ENA 多肽抗体谱阴性;双侧腮腺 B 超:所见根据泪腺有同样改变考虑淋巴上皮病(米库列兹病)可能。唇黏膜活检提示:小涎腺组织,间质见2灶慢性淋巴细胞浸润,>50个淋巴细胞。外院诊断考虑为干燥综合征。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过敏性鼻炎病史9年,支气管哮喘病史4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3年。2011年曾因鼻息肉、鼻窦炎行手术治疗。10余年前曾行过敏原试验检查,对猪肉、牛肉、鱼虾等均过敏。入院后查血常规:嗜酸性细胞计数0.84×109? L -1,嗜酸性细胞百分比13.5%;免疫8项:IgG 58.90 g/L;肝肾功能:球蛋白60.5 g/L;血沉46 mm/h; IgE 299.43 IU/mL;ANA 滴度阴性;ANCA (-);尿常规、粪常规、TM 6项、甲功7项、心电图未见异常;颌下腺 B 超:双侧颌下腺肿大伴内部回声不均,考虑慢性炎症可能;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 B 超:枕后、右侧腹股沟、右侧腋窝、双侧颌下腺区淋巴结肿大,双侧腮腺区淋巴结可见,双侧锁骨上窝未见异常。颌面部 CT:(1)双侧泪腺和颌下腺形态增大;(2)左颈内动脉混合型斑块形成伴血管明显狭窄。胸腹部 CT:(1)右肺多发结节,性质待定;两肺间质纤维化;双侧支气管壁增厚,原因待查;右侧肺门增大;(2)胸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壁增厚,原因待查,动脉炎?壁内血肿?动脉夹层?(3)胰头密度改变,病变待排;胰尾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4)双肾多发异常强化灶,性质待定;双侧精囊旁结节影,增大淋巴结?(5)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患者至外院查 IgG456.80 g/L(正常值0.03~2 g/L)。综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为 IgG4相关性米库列兹病。治疗上给予甲泼尼龙40 mg/次,1次/d静脉滴注,1周后改为泼尼松20 mg,2次/d 口服,并予甲氨蝶呤10 mg 每周1次、雷公藤多甙片20 mg,2次/d 口服。经治疗后患者双侧上眼睑肿块,下颌部肿块明显缩小。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细胞计数0.00×109? L -1,嗜酸性细胞百分比0%;肝肾功能:球蛋白30.7 g/L;ESR 25 mm/h;IgG 17.30 g/L,IgE 157.97 IU/mL。

    关键词:
  • 《广东医学》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关键词:
  • 连续3次同侧输卵管妊娠术后患侧宫角妊娠1例

    作者:刘梦媛;李瑞满;韩小雪

    患者,女,29岁,因停经46 d,下腹部隐痛2 d 于2013年2月22日入院。患者孕4产0,2011年3月因停经50 d,B 超提示右侧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术;2011年10月因停经46 d,B 超提示右侧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切除术;2012年6月因右侧输卵管残端妊娠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残端切除术。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3 年1 月 8日,量少。患者诉2013年2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30 min 后腹痛逐渐好转,2 d 后因下腹部间歇性隐痛于我院就诊,无阴道流血流液,体格检查:血压115/82 mmHg,脉搏86次/min,腹平软,明显压痛,无反跳痛,无贫血貌。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02 g/L,白细胞6.85×109? L-1。血β-HCG:27354.85 mIU/mL,孕酮10.4 nmol /L;凝血功能,常规生化,电解质,肝功能未见异常。 B 超提示:宫腔内未见典型孕囊,右侧宫底旁卵巢内侧可见一低回声不均质肿块,大小约26 mm ×19 mm ×21 mm,边界模糊,内部为类似孕囊样回声,CDFI:内见半环状血流信号。门诊拟“宫角妊娠?”收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β-HCG:29113.04 mIU/mL,孕酮:11.7 nmol /L,因宫角妊娠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可见右侧输卵管缺如,右侧宫角处可见暗红色病灶,大小为2 cm ×2 cm ×3 cm,盆腔少许积血,色鲜红,有活动性出血,子宫、左侧输卵管和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取出病灶可见新鲜绒毛。术后病理回报:(右侧宫角妊娠病灶)镜下见绒毛组织,符合妊娠。

    关键词:
  •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效果

    作者:薛康颐;陈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或双侧肾结石的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两点法阻滞,俯卧位手术,分为4组,每组30例。 C 组患者麻醉成功,俯卧位后静脉给予生理盐水;M 组患者俯卧位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之后给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D 组患者俯卧位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给药时间为15 min),之后给予0.5μg/(kg? h)持续泵注;M +D 组患者俯卧位后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之后给予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 h)持续泵注。记录患者各时间点 MAP、HR、SpO2,术毕时患者的镇静状况(Ramsay),对体位的耐受情况。结果4组患者的 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 组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而镇静评分及患者耐受性方面 D 组和 M +D 组均明显强于其他两组(P <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中,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方式,患者的镇静充分,对体位的耐受性好,同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干扰轻,是此类手术俯卧位时理想的镇静方式。

  • 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效果

    作者:许文;冯爱民;周红;万钧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效果。方法80例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观察组联合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卡泊三醇软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 后的靶皮损面积和皮损面积评分、皮损瘙痒评分和湿疹病情指数(EASI)、皮肤生理功能,包括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皮肤油脂(S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 d 后的靶皮损面积、皮损面积评分、皮损瘙痒评分、EASI 评分和 TEWL 均显著低于治疗前,WCSC 和 SC 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14 d 后的靶皮损面积、皮损面积评分、皮损瘙痒评分、EASI 评分和 TEWL 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WCSC 和 SC 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1)。观察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92.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00,P =0.0226)。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

    作者:吴澄;钟丰文

    心脏血栓形成是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由于术后抗凝治疗不当、华法林耐药等原因所致[1]。心脏内血栓形成风险极高,必须立即处理,目前国内对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治疗策略尚无统一认识,各家不一。我院总结5例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处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PET/CT-MRI多模式分子影像学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宁亚梅;陈琳;骆春柳;龚程;尹国平;陈佩豪;凌雪英;唐勇进;弓健;徐浩

    目的:总结规范化护理配合在 PET/CT -MRI 多模式分子影像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受检者在我院 PET/CT 中心行 PET/CT -MRI 显像检查的有关资料和护理配合。结果105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了 PET/CT -MRI 检查,未出现不良反应,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标准。结论全程细致的护理是 PET/CT -MRI 检查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清晰图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PET/CT-MRI 18F-FDG 护理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叶桦;王虹;代晓捷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调查问卷及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QLSBC)对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出院后基本化疗知识、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与饮食营养及功能锻炼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患者在出院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合理饮食等遵医行为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网络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谢艳芳;潘霞;罗鸿超;樊婷

    目的:探讨网络延续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 A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院行健康教育讲座,每周2次,30 min/次,共4次讲座。出院后,观察组采取网络互动方式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行医院内健康讲座,均为每周1次,60 min/次,共计12次。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采用 BASDAI、BASFI 及 SF -36量表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 BASDAI、BASFI 评分较干预前降低,SF -36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 <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网络延续护理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 AS 患者的生活质量。

  • 营养风险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陶胜茹;黄洁微;邓秀兰;杨艳丽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使用 NRS2002风险筛查表对呼吸科收住的98例住院患者进行筛查,并收集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资料。结果98例住院患者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29例,发生率为29.59%。有营养风险和无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较高,应加强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

  • 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作者:马宏丽;雷美英;刘耿;陈海燕;李杰锋;蒋敏贞;李婕;李红政

    目的:了解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深入探讨心理资本对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 -D)对120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独生子女、非留守学生及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资本得分相对较高,抑郁得分相对较低,抑郁得分在性别、是否留守、家庭是否完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等级(无抑郁、可能有抑郁、抑郁)在心理资本及其4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资本及其4个维度(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4个维度能够解释抑郁水平26%的变异量。结论心理资本对抑郁具有缓解作用。

  • 童年期创伤经历与自尊对新兵抑郁的影响

    作者:李红政;陈海燕;雷美英;王周然;王创

    目的:了解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新兵抑郁的影响,探讨自尊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自尊量表(SES)、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 -SF)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25名男性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控制年龄后,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预测抑郁的回归系数为正;自尊在抑郁上的回归系数为负,在儿童期创伤经历各个因子和抑郁症状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其中介作用显著。结论童年期创伤经历显著影响新兵抑郁,并能通过自尊间接作用于抑郁,但自尊不能改变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的影响。

  • 雌激素α受体 PvuⅡ和 XbaⅠ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夏光源;张静;谢渊;陈静;邹涛

    目的探讨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关联性,为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的病因机制提供遗传学证据,进而为疾病基因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产后抑郁障碍产妇(产后抑郁组)与健康产妇(正常对照组)各45例,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法、基因记数法统计两组 ERα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ERα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产后抑郁的关联性。结果产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 ERαPvuⅡ基因型及等位基因(P 与 p)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 ERαXbaⅠ基因型及等位基因(X 与 x)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RαPvuⅡ与 XbaⅠ联合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R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产后抑郁障碍发病有相关性,XbaⅠ基因型突变对于产后抑郁障碍发病无相关性,联合基因分析,产后抑郁产妇与健康产妇整体基因型分布相似。

  • 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关系

    作者:杨程甲;许明智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特征,并探讨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中文版(TAS -20)、患者健康问卷(PHQ -15)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 -17),对113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1)抑郁症组 TAS -20总分及各因子分、 PHQ -15总分及各条目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0.05);(2)根据 PHQ 总分将功能性躯体不适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症组 TAS -20总分、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和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均依次升高(P <0.05);(3)情感辨别不能因子主要与四肢躯干疼痛及疲劳症状呈正相关(r =0.211,r =0.434,均P <0.05),外向性思维因子与头部及消化系不适呈正相关(r =0.192,r =0.388,均 P <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辨别不能(β=0.220,95%CI 20.55~22.28)、外向性思维(β=0.216,95%CI 21.32~22.76)和 HAMD -17总分(β=0.334,95%CI 21.54~23.79)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影响因素(R 2=0.238)。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严重而广泛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辨别不能和外向性思维可能对部分症状的产生具有影响。

  •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

    作者:胡雪钰;宁布;贾福军;杨程甲;郭牟莹;郭月平;张水兴;许明智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索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完整性情况。方法对21例抑郁症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者行常规 MRI 和 DTI 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侧楔回、右侧距状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左侧前扣带回、左侧边缘叶、右侧前额叶、右侧舌回、右侧后扣带和左侧中央前回的 FA 值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脑内多脑区 FA 值减少,局部白质微结构受损。

  • 颅脑损伤后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

    作者:侯彩兰;刘毅;许明智;贾福军

    目的:评估颅脑损伤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状况。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4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评估和诊断。结果有25例(39.06%)颅脑损伤患者符合中重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logistic 回归分析(进入法)提示,年轻(OR =21.3,95%CI 19.7~32,P <0.001)、女性(OR =0.79,95%CI 0.7~1.2,P =0.042)和开放式颅脑损伤(OR =3.9,95%CI 2.8~7.9,P =0.03)更有可能患抑郁障碍,这些变量可以解释抑郁障碍发生的39.2%(R2=0.392,P <0.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高,年轻、女性、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抑郁障碍发生的易感因素,需关注颅脑损伤后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 绝经后妇女膳食平衡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陶新城;葛环;杨玲;吴洁

    目的:评价膳食平衡指数(DBI)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绝经后妇女(绝经1年以上)和122例健康妇女,采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DBI -07指标与取值方法对其进食的各类食物的权重进行赋值,计算谷类、蔬菜等12项单项指标,并分别计算负端分(DBI -LBS)、正端分(DBI -HBS)、DBI 总分(DBI -TS)、膳食质量距(DBI -DQD)。应用以色列定量超声骨强度仪测定其的骨密度,按骨密度 T 值分为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包括骨质疏松),并记录一般情况。结果按 T 值分组,绝经后妇女骨量正常89例(64.49%),骨量减少49例(35.51%,含骨质疏松21例);健康女性骨量正常94例(77.05%),骨量减少28例(22.95%,含骨质疏松7例),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密度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女性中 DBI -LBS、DBI -HBS、DBI -TS、DBI -DQD 等各项膳食指标均优于绝经后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检验显示4项指标与骨密度水平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女性的膳食质量的优劣与其骨密度水平具有相关性。

  • 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

    作者:付联群;王晓丽;闵连秋;李芳

    目的:调查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评估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来自中国北方三级医院的脑梗死数据。18~45岁的脑梗死患者共1395例被纳入研究,临床评估包括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及 NIHSS 评分,诊断依据病史、生化、影像学及心脏检查,病因诊断按 TOAST 进行分类。同一患者因脑梗死住院2次及以上视为复发。应用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 NIHSS 与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及 TOAST 亚型的相关性,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价青年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18~45岁的脑梗死患者共1395例,年龄(38.50±6.318)岁,其中男1104例(79.1%)。(2)发病危险因素中,发病率较高的有高血压(44.4%)、家族史(39.2%)、脂代谢异常(16.8%)、糖尿病(13.8%)、吸烟(47.1%)、饮酒(41.6%),以上因素更多见于男性,心瓣膜病、心房颤动及头痛史更多见于女性。(3)TOAST 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596例(42.7%),心源性90例(6.5%),小血管病变225例(16.1%),其他明确病因71例(5.1%),多个潜在病因168例(12.1%),病因未明204例(14.6%),资料缺失41例(2.9%);(4)NIHSS 严重程度:轻度1066例(76.4%),中度293例(21.0%),重度22例(1.6%),资料缺失14例(1.0%);(5)NIHSS 与糖尿病(P =0.208)、高血压(P =0.869)的相关性不显著,NIHSS 与 TOAST 分类的相关性不显著(P=0.955);(6)心房颤动是青年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OR =3.842,95% CI 1.039~14.203, P =0.044)。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男性多见,发病危险因素以传统血管危险因素为主,大、小血管病变、多个病因共存及心源性卒中是其常见病因;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与发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不相关,与病因亚型 TOAST 分类不相关;预防青年脑梗死复发尤其应注意心源性病因的筛查及防治。

  • 腹膜透析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的抑郁状况与其社会支持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作者:李娟;叶俊生;张建林;陈红春

    目的:了解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况,探讨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状况及其与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和所照顾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对腹膜透析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患者一般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调查。结果腹膜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抑郁自评分为(20.46±8.40)分,高于国内常模,且超过正常范围界值;所调查的主要照顾者中有60.16%存在抑郁症状,家庭经济情况差、自费患者和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其照顾者抑郁发生率显著升高(P <0.05);有抑郁症状的照顾者与其所感知的社会支持和所照顾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和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知度,医护人员、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腹膜透析患者照顾者的抑郁问题,及时提供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度,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质量。

  • 辛伐他汀对骨合成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忠磊;邓悦;岳新新;高岩;赖春花;周磊;田芳华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近20年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新药,因为该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受到临床应用的重视和好评。辛伐他汀是甲基羟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它是一种无活性的内脂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性限速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 A(HMG -CoA)还原酶,从而阻断肝细胞的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辛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代表,是一种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有效药物。辛伐他汀在调脂过程中还能提高骨密度,促进骨生长。近年来发现,以辛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药物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骨形成增加,将不同载体携带的辛伐他汀局部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可产生不同的促骨形成效果,但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医学界开始高度关注该药在骨合成代谢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就辛伐他汀的特性及对骨合成代谢所产生的影响和机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T 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芳君;徐丽君

    脑小血管病(SVD)系脑部累及小动脉和小穿支动脉(直径40~200μm)、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的病变,其血流主要供应脑深部白质、灰质核团及脑干等部位[1]。 SVD 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为所有卒中的20%~25%,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各种腔隙综合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 LI)、脑白质病变( white matter changes, WMC)、颅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2-3]。 SVD 症状轻微,反复发作则可引起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卒中甚至死亡。 SVD 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部分 SVD 为遗传性,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病(CA-DASIL)、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病(CARASIL)、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病(Fabry 病)等单基因遗传疾病。越来越多学者展开了对脑血管病其他基因的探索,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与 SVD 关系密切。 MTHFR 是 Hcy 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其基因外显子677位点上等位基因 C 突变为 T时,该酶的稳定性和活性下降,进而影响了 Hcy 甲基化,导致Hcy 蓄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Hcy 通过细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破坏血脑屏障等相关机制导致 SVD 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 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妮;郑卫红;李余星

    疼痛是一种器官或组织发生损伤时的预警机制,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伴有疼痛的产生,而慢性疼痛使患者在身心上都遭受极大的痛苦,可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慢性疼痛的一种,它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有研究报道[1-2],在欧洲有1/5的慢性疼痛患者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近年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较多,但由于其机制复杂,仍有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而随着各类动物模型及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对其机制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将综述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 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用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艳萍;彭雪梅

    随着腹腔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适应证也逐渐放宽,令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而肥胖患者因其身体的脂肪增多导致肌肉、骨胳、循环血量等的构成比与正常体重人群存在差异,并引发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的改变,导致现以普通人群为依据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对肥胖患者人群存在差异。本文对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用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胎儿胼胝体发育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郑昌业;曹满瑞;刘炳光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是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联合纤维束,是评估胎儿大脑发育和成熟的一个敏感指标。在大脑半球间的信息整合及大脑皮质的机能发育、学习与记忆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发病率约为1/4000[1],胼胝体发育异常可分为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胼胝体发育异常,预后差异较大。因此对胎儿胼胝体详细而准确地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胎儿胼胝体发育异常的诊断和研究,以超声报道胼胝体结构完整性为主[2-3],MRI 相关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但产前超声对部分性胼胝体发育不全和胼胝体发育不良诊断很困难[4]。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和应用,胎儿MRI 技术愈加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现出了独特优势。本文旨在综述磁共振在胎儿胼胝体发育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产前胎儿胼胝体的临床诊断和相关科研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 ACE2-Ang -(1-7)-Mas 轴对糖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寻英;秦映芬;徐梦婕;黄耀

    目前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存在对立、统一的2条轴:ACE -AngⅡ(1-8)-AT1轴和 ACE2-Ang -(1-7)-Mas 轴,前者主要起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氧化应激、促凝、促增殖等病理生理作用,后者拮抗前者,可产生一氧化氮依赖的舒张血管、抗氧化应激、抗增殖、抗血栓形成等效应[1]。有研究发现,ACE2-Ang -(1-7)-Mas 轴对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发挥重要调节作用[2-4]。

    关键词:
  • 抑郁障碍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许明智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风险的精神障碍。据 WHO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04年抑郁障碍是全球第三大疾病负担疾病,到2030年将成为第一大疾病负担[1]。抑郁障碍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杂性疾病,迄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了。近年来,有关抑郁障碍的遗传、神经生物学、神经影像学和分类诊断等方面也有许多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
  • 抑郁症诊疗新进展

    作者:黄雄;老帼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的全球性疾病。 WHO 研究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负担疾病[1-2]。随着对抑郁症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无论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归类方式和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关键词:
  • 抑郁症的优化治疗

    作者:范长河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的精神障碍,是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和疾病负担。据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抑郁症患者,美国成人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6.5%[1]。美国精神病学学会(APA)2010版《抑郁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 APA 指南)[2]和《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均提出抑郁症应进行分期治疗,其治疗目标是获得临床治愈,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关键词:
  • 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郎宁;余洁;文俊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加盐酸二甲双胍0.85 g/次,2次/d 餐前服。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自拟益气固本汤方治疗,100 mL,3次/d,2 d 1剂,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脂及血清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脂、CRP、IL -6、TNF -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体重、体质指数均有所下降(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腰围较对照组减少(P <0.01)。两组 CRP、IL -6、TNF -α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 <0.01)。结论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减肥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但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热休克蛋白70和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作者:邢海伦;胡玲;罗琦;周正;劳绍贤;胡斌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白细胞介素-8(IL -8)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探讨 Hp 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脾胃湿热证和脾气虚证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75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各组胃黏膜 HSP70、IL -8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HSP70、IL -8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呈现脾胃湿热证患者>脾气虚证患者>正常对照者的趋势。 Hp 感染者 HSP70、IL -8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较非感染者有偏高趋势。结论HSP70、IL -8的表达与证型及 Hp 感染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SP70表达水平与 Hp 感染的关系可能部分体现脾胃湿热证的“正邪交争”状态,IL -8的高表达可能为脾胃湿热证 Hp 作用于胃黏膜的机制之一。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

    作者:吴佩蔚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对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46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72例仅给予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74例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配合归脾丸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4%与80.55%,观察组疗效明显更理想(P <0.05);观察组出血时间[(28.4±5.3)h]与控制时间[(27.9±1.4)d]、突破性出血的发生率(5.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血时间[(32.9±4.4)h]与控制时间[(29.6±1.7)d]、突破性出血的发生率(16.67%)(P <0.05),观察组 2例(2.70%)出现轻微恶心,未作任何特殊处理病症自行缓解。对照组9例(12.50%)出现恶心、头晕与食欲不振症状,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 <0.05)。结论给予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配合归脾丸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

  • 《广东医学》被国内外自然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收录情况

    作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技期刊评价方法、体系的兴起和完善,《广东医学》逐步被国内外自然科学期刊评价体系收录,具体情况如下。

    关键词:
  • 《广东医学》稿约

    作者:

    关键词:
  • 有关相对数的误用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对相对数的概念不理解,常把“率”和“构成比”相混淆,把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相混淆。如某作者分析3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将38例患者按职业分为:工人25例(65.8%),干部7例(18.4%),学生4例(10.5%),农民2例(5.3%),于是便得出工人发病率高的结论。在这个例子中,百分数的分母均为本组总例数38例,几个百分数拥有共同的分母,其中任何一个分数的分子发生变化,都必然影响其他的变化。因此,这里的百分数只能说明部分占全体的比重,不能说明各部分发生的强度,这里的百分数是相对数中的构成比,而不是率,更不是发病率。所以不能代表各职业人员的发病情况。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集团人口发生某病的新发生例数与同时间内该集团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患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集团人口患某病的人口总数与该时期该集团平均人口之比。两者的区别在于分子不同,发病率的分子是新发生的病例数,而患病率是过去和现在的病例总数。死亡率是评价人口健康水平的一个人口学指标,指全年人口死亡总数与全年人口总数之比;病死率则是某病死亡人数与某病总例数之比。两者的区别在于死亡率的分母是人群,有健康人和患者;而病死率的分母则纯是本病的总例数。在临床论文中主要涉及病死率,只有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才有死亡率出现。

    关键词: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