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内外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的比较研究

    作者:江岑;董丹凤;俞焙秦;王学锋;彭奕冰

    目的 研究比较临床分离和体外诱导的耐氟康唑光滑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的4对氟康唑敏感-耐药配对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其中4株敏感株在体外氟康唑的作用下均被诱导为耐药株.利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敏感株与两种耐药株的外排泵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SNQ2和ERG11的表达.同时,对PDR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对比分析临床耐药株和体外诱导耐药株的突变位点.结果 临床耐药株和体外诱导耐药株外排泵的功能均明显强于敏感株;两者CDR1表达均显著升高,而CDR2和SNQ2则无明显变化;ERG11在敏感与耐药菌株之间的表达水平也无显著差别;两种耐药株的PDR1均发现错义突变位点,其中P927S、L543P及S947L突变尚未被报道过.结论 光滑假丝酵母菌在体内外氟康唑作用下PDR1均产生突变,引起外排相关基因,尤其是CDR1的表达增加从而增强了外排泵的作用导致耐药.

  •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胡绿荫;宰淑蓓;金鑫;蔡金凤;曹宇硕;胡香南;杜昕;李天铭;李敏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唑类耐药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至2011年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血液、无菌部位和黏膜分离鉴定的白念珠菌104株,选用ATB FUNGUS3检测抗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唑类敏感、浓度依赖性敏感(S-DD)和耐药菌株之间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的差异,同时通过甲基四氮盐(XTT)代谢试验筛选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HBFs),研究其与弱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LBFs)相关基因ALS3和HWP1表达的差异。结果104株白念珠菌中共检测出1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耐药,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S-DD。药物靶酶基因ERG11在耐药株、S-DD株和敏感菌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8),且耐药株、S-DD株分别与敏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3种菌株间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显示16株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其HWP1表达量与LB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9),ALS3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G11基因的过度表达为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重要机制。菌丝细胞壁蛋白HWP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增强相关。

  • 3种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及耐药机制比较

    作者:江岑;董丹凤;俞焙秦;蔡刚;彭奕冰

    目的 研究比较3种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及其体外诱导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同一患者中同时分离的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1株,在体外氟康唑的作用下诱导其成为耐药株.采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敏感株与耐药株的外排泵作用,RT-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以及靶酶编码基因ERG11的表达,并对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通过罗丹明123试验对3种念珠菌的线粒体膜电位(△ψm)进行检测.结果 光滑念珠菌易被氟康唑诱导为耐药株,其CDR1的过度表达引起外排泵作用增强.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诱导耐药株以ERG11表达增加为主,其中白念珠菌的ERG11存在V437I、A430V、S263L和T128K突变位点.此外,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诱导耐药株表现为呼吸缺陷.结论 不同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的易感性不同,耐药机制也存在差异.

  • 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姚冬婷;应春妹

    目的 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CDR1、CDR2、SNQ2和ERG11基因mRNA表达差异以及ERG11基因突变在氟康唑耐约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罗丹明6G试验比较氟康唑耐药组与敏感组的外排泵作用,Real-Time PCR检测外排相关基因CDR1、CDR2、SNQ2和ERG11表达情况.同时,对ERG1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的突变位点.结果 耐药组光滑假丝酵母菌外排泵功能明显强于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的CDR1和CD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1,P<0.05);但两组间SNQ2和ERG1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到ERG11基因4个突变位点,均为同义突变,其中3个突变位点在耐药组和敏感组中均出现,1个突变位点只在敏感组中出现.结论 外排泵功能在光滑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G11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但未发现与氟康唑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

  • 氟康唑诱导耐药的阿萨希毛孢子菌ERG11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丁潇;夏志宽;张德全;杨蓉娅

    目的 探讨ERG11基因在阿萨希毛孢子菌耐药的作用以及基因表达量与药物浓度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氟康唑体外诱导获得阿萨希毛孢子菌耐药菌株,将敏感株与耐药株同时置于含0~64μg/ml浓度氟康唑的培养基中培养,用实时PCR检测ERG1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无药情况下,阿萨希毛孢子菌耐药株组ERG11基因表达(7.542±5.311)高于敏感株组(1.014±0.012),两组比较t=3.002,P=0.03.在不同浓度氟康唑作用下,耐药株组ERG11 mRNA水平分别为9.183±3.226,13.657±5.428,15.292±7.007,13.720±8.550,13.949±2.960,13.123±6.429,亦高于敏感株组3.281±2.068,3.459±1.923,3.242±2.530,3.651±0.728,3.969±1.924,3.824±1.875,均P<0.05.但ERG11表达量与氟康唑浓度之间差异无相关性(耐药株rs=0.229,P=0.096;敏感株rs=0.166,P=0.357).结论 阿萨希毛孢子菌ERG11基因过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ERG11基因mRNA表达与氟康唑浓度之间无相关性.

  • 艾滋病患者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王丽;惠艳;张丽娟;张巧巧;邓淑文;帕丽达·阿布利孜;王慧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作用靶位基因ERG 11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PCR对临床分离的93株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X13296进行比对,将突变碱基翻译为氨基酸,确定是否发生错义突变.结果 共检出40个碱基突变位点,包括27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3个错义突变位点.耐一种药物的突变菌株中每株菌只发生一处错义突变或无错义突变,而耐二种或三种药物的菌株中每株菌还可以同时出现两处或三处错义突变.结论 ERG 11基因错义突变与白念珠菌耐药有关.

  • 白念珠菌临床株氟康唑敏感性试验与ERG11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徐永豪;李春阳;陈腊梅;胡勤峰

    目的 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筛查临床菌株的ERG11突变,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微量稀释法和药敏纸片法体外测定试验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段扩增ERG11基因的第295~777 bp(483 bp)、第723~1204 bp(482 bp)和第1179~1667 bp(489 bp)等3个片段,并测序.结果 共收集念珠菌80株,分离白念珠菌52株,52株白念珠菌均为敏感株.经测序的5株敏感白念珠菌ERG11基因共出现19处突变,其中14处为同义突变,其余5处错义突变(T495A、A530C、G640A、A945C、G1609A)分别可引起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酶的下列氨基酸改变:D116E、K128T、E165K、E266D、V488I.结论 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E165K和V488I可能与耐药无关.

  • 白色念珠菌ERG11突变基因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龙丰;张永信;兰和奎;任大明

    目的 将含有点突变的白色念珠菌编码基因ERG11克隆至毕氏酵母中进行表达,判断其在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含有点突变的白色念珠菌编码基因ERG11与pPIC3.5K载体重组,构建pPIC3.5K/Ca1.6k重组体,经Top10F'鉴定和筛选,电转入毕氏酵母GS115中,经过诱导表达出现目的 蛋白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点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 含Y132H突变转化菌株和含Q474K突变的转化菌株对氟康唑的MIC分别上升16倍和8倍,证实其突变与耐药有关.结论 氟康唑耐药可发生于白色念珠菌编码基因ERG11的Y132H与Q474K点突变中.

  • 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江雨璐;王中新;沈继录

    25株临床分离的热带念珠菌通过ATB FUNGUS3试条分类为对氟康唑(FCA)敏感的菌株和耐药的菌株,使用ABI 7300荧光定量分析仪扩增外排基因CDR1、MDR1和靶酶基因ERG11,用2-△△CT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高表达率.结果显示MDR1和ERG11基因的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1基因的高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带念珠菌对FCA耐药与外排基因MDR1和靶酶基因ERG11的高表达相关.

  • 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何琦丽

    目的 研究本院临床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及其ERG1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将临床标本接种至沙堡弱平板,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所得菌株,保存所得白色假丝酵母菌;按照CLSI-M27-A3酵母菌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氟康唑敏感性试验;选择部分代表菌株进行ERG11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16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来自痰液标本多,占68.5%;氟康唑耐药株为11株,占6.8%;剂量依赖敏感株(S-DD)为16株,占9.9%;敏感株为135株,占83.3%;从7株氟康唑耐药和1株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中共发现22个点突变,其中错义突变3个,分别是V51E、D116E、E266D,其余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氟康唑耐药菌株未发现错义突变.结论 ERG11基因的突变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的重要机制,D116E可能是浙江地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突变位点;对于白色假丝酵母菌耐氟康唑机制的研究不应局限于ERG11基因的突变,应综合多方面因素.

  • 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辉;夏忠弟

    近年来,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Erg11基因、CDR1和CDR2基因、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及突变有关.本文就这方面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白假丝酵母菌吡咯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和表达

    作者:李倩珺;徐韫健;谭皓妍;吴晓宾;黄俊

    目的:了解白假丝酵母菌吡咯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突变和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裂解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 DNA,扩增 ERG11基因后测序,选取3种吡咯类药物(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均耐药的全耐药菌株DNA 片段进行 TA 克隆;利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对 CDR1、CDR2、MDR1基因表达的 mRNA 进行相对定量,比较耐药株与敏感株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37株耐吡咯类白假丝酵母菌中,ERG11存在41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20个同义突变,21个错义突变,发现新变异:N12I、Y13F、S16F、V36F、V51L、G129E、T123I、E194K、K344N、E517G、V234A;CDR1基因2-ΔΔCt值敏感株为1.09±0.27,耐药株为1.46±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株与耐药株间 CDR2和 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 ERG11某些位点突变导致的氨基酸变异和 CDR1高表达有关,CDR2和 MDR1表达与耐药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念珠菌属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当代视角

    作者:汤雪文

    白色念珠菌和新出现的非白念珠菌在许多患者人群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目前这些疾病的治疗指南中首选药物包括氟康唑,但是它只对念珠菌属真菌有抑制作用,且对氟康唑的固有和获得耐药性也都有报道.相关耐药机制包括增加药物的外排,改变或增加药物靶点,以及产生固醇、麦角固醇的替代生成途径.尽管在白色念珠菌中观察到的许多耐药机制在非白念珠菌种属中也有发现,但种间也存在重要和未知的差异.此外,新兴念珠菌属(包括具有全球健康威胁性的耳道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为了保证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基本效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念珠菌的耐药机制.

  • 安徽省耐唑类药物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突变研究

    作者:章磊;许夕海;胡立芬;叶英;李家斌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筛选出耐药的菌株及3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其ERG11基因,扩增后送之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标准序列(X13296)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均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片段,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34个不同的碱基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位点为14个.结论 本研究发现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存在多个错义突变位点,且多为多位点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其中T123I、Y334S、V452D和L480F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研究

    作者:董正蓉;张宏

    目的通过对白念殊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探讨两相在DNA水平的差异.方法对5株分离自同一HIV阳性患者的白念珠菌分别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ERG11基因(包括部分上游和下游非编码区),用下游引物对部分ERG11基因进行测序.结果CA-7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分别位于第1547,1587和1617位点.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在DNA水平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殊菌的病原真菌学研究中菌丝相为适宜的研究对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