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4-2016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继华;朱善军;马春芳;郝天波;张肖;陆静芬;徐震

    目的 研究住院患者感染真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真菌感染的控制提供指导. 方法 2014-2016年1 72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送检标本,分离鉴定真菌,描述和分析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 结果 1 725例患者标本中共分离真菌406株,其中2014年74株,2015年217株,2016年115株;菌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73株(42.61%),光滑假丝酵母菌116株(28.57%),热带假丝酵母菌77株(18.9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0株(9.85%).分离真菌的主要科室来源:ICU239株(58.87%),肾脏病科64株(15.76%),神经外科36株(8.87%),心血管外科20株(4.93%),肝胆外科12株(2.96%),其他科室35株(8.62%).真菌标本来源:尿液309株(76.11%),血液33株(8.13%),分泌物31株(7.64%),引流液13株(3.20%),穿刺液6株(1.48%),胸透液6株(1.48%),其他标本8株(1.97%).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种类、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患者真菌感染有相关性,真菌感染与性别无关. 结论 2014-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的主要真菌类型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主要来源于ICU,以尿液为主,真菌感染以泌尿道感染为多见,且真菌感染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基础疾病种类以及治疗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相关.

  • 白色假丝酵母菌 ERG11基因突变与高表达在唑类药物交叉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乔祖莎;冯文莉;杨静;奚志琴;马彦;张谨宇

    目的:初步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高表达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集4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ERG11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突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 PCR(RT -PCR)检测ERG1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43株实验菌株中有药物敏感菌株15株、单药耐药菌株13株、交叉耐药菌株15株,其中9株交叉耐药菌株出现5个错义突变,分别为T123I、Y132H、E174A、G450E、G464S ,交叉耐药菌株ERG11基因突变概率显著高于单药耐药菌株及药物敏感菌株(P<0.05);交叉耐药菌株ERG11基因mRNA的表达量(4.00±2.06)显著高于药物敏感菌株(0.93 ± 0.21)( P<0.05),但与单药耐药菌株(3.92±1.0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G11基因突变及高表达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的机制,其交叉耐药的产生与基因突变相关,与高表达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肺癌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及生物膜类型分析

    作者:商安全;吴健;潘红超;王微微;刘晓明;魏军

    目的: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药敏率以及产膜能力,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出7612株真菌,真菌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VIT EK‐2 Compact分析仪鉴定到种,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纸片K‐B法,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生物膜定量分析。结果分离的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366株,占17.9%;白色假丝酵母菌主要分离自呼吸科389株及急诊科241株,分别占28.5%及17.6%;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多,其次为尿液及分泌物,分别占68.3%、10.5%及5.8%;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99.9%、99.8%、98.0%;标准菌株SC5314为强产生物膜,临床分离的136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弱产生物膜325株、中等产生物膜243株、强产生物膜798株。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依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临床分布不同,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同时加强对真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也推动了生物膜产生能力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理及致病性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 多药耐药外排泵ABC基因对白色假丝酵母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产生的研究

    作者:杨静;奚志琴;张谨宇;马彦;乔祖莎;王一如;陈晋宇;冯文莉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外排泵基因在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耐唑类药物中的作用,对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临床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方法检测耐药和敏感菌株多药耐药外排泵基因(CDR1/CDR2/ABC1)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罗丹明6G为示踪剂了解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的药物外排情况。结果临床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较高,均>8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70.00%;根据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验获得的ΔCt值,经统计分析发现,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CDR1、CDR2 mRNA的表达量高于敏感菌株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克柔假丝酵母菌中仅有一株耐药菌株出现高表达,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 ABC1 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罗丹明6G外排试验测定,随时间延长罗丹明6G外排明显增加,在CDR1/CDR2 mRNA高表达的耐药菌株明显增高。结论外排泵基因CDR1、CDR2在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产生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说明外排泵基因ABC1在克柔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产生中无作用,因样本量较小,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氧化剂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菌丝形成的研究

    作者:王业生;孙玲;宗丽娜;宋永平;杜钢军

    目的 研究3种氧化剂对白色假丝酵母菌(CAL)菌丝形成的影响 ,探讨氧化应激对真菌病原体的抑制作用 ,为研发新的抗真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2月将3株C A L标准株和临床分离菌株悬液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过氧化氢、二酰胺和甲萘醌的RPM I-1640培养基中 ,分别于不同时间(0、2、4、6 h )计数菌丝生成率 ,数据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氧化剂对CAL菌丝形成均有抑制作用 ,H2 O2 、二酰胺和甲萘醌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菌丝生成 ,H2 O2 、二酰胺和甲萘醌浓度为30 mmol/L时 ,CAL菌丝生成率开始下降 ,菌丝生成率分别为67 .0% 、58 .0% 、49 .0% ;在H2 O2 、二酰胺和甲萘醌处理2 h时 ,CAL菌丝生成率开始下降 ,生成率分别为73 .0% 、59 .0% 、51 .0% .结论 3种氧化剂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C A L菌丝形成 ,其中甲萘醌抑制CAL菌丝形成的作用强 ,并且标准株菌丝生成率低于临床分离株.

  • PNA-FISH技术鉴定血培养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方法研究

    作者:赵晓丽;王秋;伏改芬;钱净;邵剑春;黎海生;杨悦林;胡大春

    目的:采用PNA‐FISH技术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血培养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方法学初索。方法模拟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制备;对所有血培养报阳的标本均进行革兰染色,初步区分报阳菌的种类;对于镜下显示为念珠菌的标本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一种为PNA‐FISH技术,另一种为传统的科马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技术,后对这两种方法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特异度、敏感度及检测时间做对比分析。结果 PN A‐FIS H方法鉴定血培养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97.5%;采用 PN A‐FIS H技术鉴定血培养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时间为(4 ± 0.2)h ,较传统真菌鉴定时间(18~24)h明显缩短。结论采用PN A‐FIS H技术鉴定血培养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所需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死亡1例

    作者:李伟宏;赵军;王连明

    1 病例患者,男性,69岁,因发热(体温40℃)、咳嗽、口腔黏膜出血,自服感冒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药后,体温下降但咳嗽加重并出现口腔多发血疱,来我院检查.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祝建军;叶金艳;杜玉海;卢红梅

    目的 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59例RVVC病例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17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2株(68.5%)、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27.5%);1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高的是两性霉素B(100.0%)、克霉唑(100.0%)、制霉菌素(99.2%)、酮康唑(99.2%),低的是咪康唑(36.9%);56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高的是制霉菌素(100.0%)、两性霉素B(9 8.2%)、益康唑(96.4%),低的是特比萘芬(0)、氟康唑(60.7%).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无药敏结果时可选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叶茂林;郑玉龙;谢玉萍;方平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 统计2004-2006年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痰液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相关因素多,且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逐年上升,近3年分别为25.2%、36.9%、39.9%;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3年分别为20.6%、41.8%、34.2%.结论 要降低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率,必须有效地控制感染诱发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荆州市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探讨

    作者:黄娥;范文;段六生;雷鸿斌;易光明

    目的 探讨荆州市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控制真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感染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2.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0.3%;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伊曲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率为8.3%~27.3%,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13.6%~36.4%.结论 应遵照真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才能提高真菌感染临床治愈率.

  • 62例真菌菌血症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凌伟;吴伟元;邱晨;刘争红;谢燕燕;袁奕英

    目的 研究真菌菌血症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医院2003-2004年发生的62例真菌菌血症.结果 95.2%的真菌菌血症为医院感染;59例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95.1%)、中心静脉置管(46.8%)、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38.7%);分离出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6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对氟康唑敏感性均>90%(热带假丝酵母菌除外).结论 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导致的真菌菌血症逐渐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中心静脉置管与真菌菌血症相关性可能更强,氟康唑对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多种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石家庄地区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

    作者:李美芳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生殖道感染者中支原体、衣原体、加德纳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滴虫、淋菌、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情况及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867例门诊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置于超高倍显微镜下以盐水涂片法直接镜检.结果 21~45岁与46~60岁发病率高,各占55.0%与6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原体、加德纳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发现多,分别占17.9%、16.7%、15.3%;滴虫2.5%,衣原体1.96%,淋菌0.35%,螺旋体0.12%;混合感染者也以21~45岁和46~60岁居多,各占9.05~16.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原体合并加德纳菌高为46.7%,白色假丝酵母菌合并加德纳菌23.4%,滴虫合并加德纳菌和支原体16.9%,白色假丝酵母菌合并加德纳菌和支原体12.9%.结论 21~60岁妇女为生殖道感染主要人群,病原体主要为支原体、加德纳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者多见.

  • 深部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孙迎娟;王洪梅;陈庆增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深部感染分布特点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加强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调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到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及药敏检测.结果 从住院患者送检的痰、尿液、血液、分泌物、咽拭子等标本中分离出1698株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075株,占63.3%;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9.8%;体外监测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仍保持良好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9%、3.6%、2.5%、0.5%和0;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激素、侵入性操作、体质、年龄及基础疾病等有关.结论 医院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明显上升,耐药性也日渐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早期诊断及有效性治疗是防治深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关键.

  • 呼吸内科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蒋景华;王宗欣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医疗技术的普遍开展,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扩大,全身性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为此,笔者对本院呼吸内科临床标本分离的29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临床干预

    作者:叶茂林;李玉

    目的 探讨控制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将2006-2007年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08-2009年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干预后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8.27%降至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地控制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二重感染的关键.

  •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作者:申建维;吴远志;许平;金伟杰;程冬娥;孙秀琴;张鸿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真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53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4%;其次为消化道,占13.1%;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60.1%)和热带假丝酵母菌(20.9%);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索B和制霉菌素耐药率均为0;对伊曲康唑及克霉唑的耐药率为0~7.6%,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17.4%~30.0%.结论 应重视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真菌医院感染.

  • 靶向白色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小分子干扰RN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毒力影响

    作者:杨怀;苑天红;刘玉江;郑金鼎

    目的 探讨靶向白色假丝酵母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白色假丝酵母菌SAP的基因表达影响,以期为RNA干扰技术抑制真菌毒力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设计并合成SAP靶向的siRNA,用醋酸锂转染白色假丝酵母菌,试验设空白对照组、错义对照组、SAP siRNA组,采用RT-PCR测定转染后白色假丝酵母菌SAP mRNA表达水平,制备BSA培养基测定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及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错义对照组相比,转染48 h后,siRNA组白色假丝酵母菌中SAP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为(0.51±0.05),siRNA组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PA值为(0.84±0.04)均高于空白及错义对照组,小鼠30 d死亡率显著降低为20.0%.结论 化学合成的靶向SAP siRNA能够下调白色假丝酵母菌中SAP基因的表达,降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毒力,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抗真菌治疗奠定基础.

  • 耐唑类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株CYP51基因的研究

    作者:朱元祺;王洪梅;林荣海

    目的 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株CYP51基因突变与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了解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初步筛选呼吸道感染对耐唑类白色假丝酵母菌,按NCCLS公布的M-27方案测定初筛耐药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设计3对引物,对分离的2株耐唑类白色假丝酵母菌(2007H株,2007T株)进行PCR,扩增CYP51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序列(X13296)相比较分析.结果 PCR扩增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扩增到白色假丝酵母菌CYP51基因,与X13296序列相比较,两个耐药株都存在有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两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共有22个碱基突变;突变发生氨基酸替换的有F105L、K128T、Y132H、T199I、R267H、G464S和G467K,其中,两株菌都有Y132H和G467K突变,F71L、W244R、T311N和T352I为新发现的突变,同时,也发现了9个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的突变.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与CYP51基因突变有关,且为多位点突变,研究发现了新的突变点,它在耐药机制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 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作者:阳隽;张天托;朱家馨;黄静

    目的 监测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CAL)体外生物膜形成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接种CAL于96孔培养板黏附生长形成生物膜,根据相对于空白对照透光度下降的程度将CAL分为生物膜阳性和生物膜阴性菌株,并测定抗真菌药物对10株生物膜阳性CAL游离态和生物膜的MIC值.结果 52株CAL中有14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占26.92%;38株为生物膜阴性菌株,占73.08%;氟康唑、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对生物膜CAL的MIC值明显高于其游离态MIC值,10株生物膜CAL对氟康唑、卡泊芬净均耐药(SMIC80>256μg/ml及>16μg/ml),而两性霉素B对其中4株生物膜CAL的SMIC80>8μg/ml.结论 呼吸道CAL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生物膜CAL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高.

10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