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D -1/PD -L1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宏宇;张晓刚;何梅芳;申红玉;朱珍;郑立明;王永忠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31例AIH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率,并检测其中24例活动期AIH患者经临床治疗4、12周后PD-1/PD-L1的表达。结果 AIH患者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分别是(18.3±8.5)%和(13.0±9.0)%,PD-L1的表达率分别是(24.5±12.3)%和(11.2±7.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不同性别及不同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4例活动期AIH患者接受临床治疗4、12周,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率均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1+/CD4+表达率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呈负相关(r=-0.48,P<0.05),PD-1+/CD8+表达率与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P<0.05;r=0.41,P<0.05),与其余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PD-1/PD-L1共刺激分子表达存在异常,与病情活动及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尚不能成为判断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分子靶标。

  •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扫描在肝血管瘤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李啸天;邱维加;王现锋;钟鸣;成戈;邢腾龙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 ATCM)技术结合自适应迭代算法( ASIR)在肝血管瘤行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临床怀疑或复查肝血管瘤行CT检查的患者,改变增强扫描不同时期预设噪声指数( NI),每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按期进行分组,平扫NI=9为A组,动脉期NI=9为B组,静脉期NI=11为C组,延迟期NI=13为D组,每期扫描时ASIR均设为50%。记录每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并估算有效剂量。测量图像噪声,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并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并取得终诊断。 A组有效剂量为(3.80±1.51) mSv,B组为(3.70±1.40) mSv,C组为(2.62±1.23)mSv,D组为(1.93±0.90)mSv,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延迟期图像评分低,为(3.75±0.44)分,图像噪声值高,为(16.30±1.05)HU。 A组平扫时图像评分高,为(4.90±0.26)分,图像噪声值低,为(9.47±0.88)HU。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其余各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各组图像噪声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CM技术能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CT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

  • 血清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在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自生;孟凡亮;秦文燕;陈博;佘有清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 PCT)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根据CURB-65评分标准将63例老年CAP患者分为低危组24例、中危组22例、高危组1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的差异,分析CURB-65评分与D-二聚体、PCT及NT-proBNP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PCT及NT-proBNP诊断高危CAP的效能。结果高、中、低危组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中、高危组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1);全部研究对象中CURB-65评分与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 P<0.01);D-二聚体、PCT及NT-proB-NP诊断高危C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997、0.999。结论检测血清D-二聚体、PCT及NT-proB-NP水平对了解老年CAP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疗效

    作者:张莹;谭少建;梁皓

    目的:通过对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Verisyse PIOL)植入术后6~10年患者视觉质量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并与近期进行对比,对Verisyse PIOL植入术后远期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Verisyse PI-OL植入术后持续追踪随访的12例患者6~10年、平均8年的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SCVA)、散光度、非接触眼压、前房深度,并与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8年随访患者中,58.3%(14眼)UCVA≥0.5,33.3%(8眼)UCVA≥0.8。 BSCVA≥0.5占100%(24眼),BSCVA≥0.8占70.8%(17眼)。 UC-VA术后8年与术后4年、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BSCVA术后8年与术后4年、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1个月、术后4年、术后8年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术后1个月、术后4年、术后8年间BS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83)。在散光度方面,术后8年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8年1眼眼压为22 mmHg,余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8年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4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8年前房深度比术后4年、术前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Verisyse PIOL植入术后远期随访显示UCVA、BSCVA保持稳定,散光度、眼压无明显变化,前房深度变浅,但由于本研究例数较少,对于更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 hMAM、VEGF -C 和 VEGF -D 在乳腺癌原发灶及腋淋巴结中的表达

    作者:黄英;刘新兰;厚玉瑾

    目的:探讨人乳腺球蛋白( hMA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及VEGF-D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淋巴结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16例乳腺癌原发灶和232枚腋淋巴结中hMAM、VEGF-C及VEGF-D的表达。结果腋淋巴结阳性中hMAM、VEGF-C及VEGF-D的表达率分别为82.80%、72.04%和69.89%,高于腋淋巴结阴性和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分别为20.14%、8.85%、36.69%和59.48%、50.86%、5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MAM、VEGF-C、VEGF-D在乳腺癌原发灶、腋淋巴结阳性中2个或3个指标共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单个因子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腋淋巴结阳性中2个及3个指标共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MAM、VEGF-C及VEGF-D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淋巴结中呈多个因子共表达为特征,原发灶与转移灶阳性表达率存在差异性,提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个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原发灶与转移灶存在异质性。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

    作者:尹安雨;伍健明;孙艳花;刘晓蕾;雷益;李莉芳;夏军

    目的:探讨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患者术前行MRI颈动脉管壁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序列包括3D TOF、T1 WI、T2 WI、T2-TSE及增强T1 WI扫描,对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成分(纤维帽、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钙化等)进行分析,并与CEA取出的斑块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检查共发现双侧颈动脉48支粥样硬化斑块,CEA取出31支斑块。 MRI诊断斑块内脂质坏死、斑块内出血、钙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100%,90.0%、90.0%,96.6%、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分别为0.763、0.729、0.783。结论 MRI对诊断易损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纤维帽、斑块内出血、钙化等成分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为临床外科手术方式及内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监测重症儿童颅内压

    作者:唐家彦;张胜;罗序峰;付四毛;朱建萍;梁兰梅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与重症儿童颅内压变化的关系,及甘露醇脱水治疗后P1潜伏期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高度怀疑颅内高压患儿(观察组),入院即行fVEP监测患儿P1潜伏期。与同期正常儿童P1潜伏期作比较。观察组在fVEP后立即行腰椎穿刺记录颅压值,符合儿童颅内高压诊断标准予静脉滴注甘露醇前,以及滴注完后30 min、2 h、6 h分别进行一次fVEP检测。结果符合颅内高压诊断标准的重症患儿fVEP P1潜伏期结果与对照组P1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明确颅高压患儿43例30 min P1波潜伏期开始缩短,2 h后时缩至短,6 h时P1波潜伏期有所回升,但仍较甘露醇应用前短。结论 fVEP无创监测颅内压具有实时、方便、安全的优点。 P1潜伏期与颅内压变化有关。

  • 不同方式引导下梨状肌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翔;李晓宏;李世杰;邓翠芬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梨状肌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超声组( B组)和X线联合神经刺激仪组( X组),每组20例,B组在B超引导下行梨状肌注射,X组在X线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梨状肌注射。手术前、术后1h、1d、7d、14d、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以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SF-MPQ)评价镇痛疗效,并计算术后3个月的缓解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1 d、7 d、14 d、3个月的VAS、疼痛分级指数总分( PRI-T)、疼痛强度(PPI)降低(P<0.05)。与X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1 h、1 d、7 d、14 d、3个月的VAS、PRI-T、PPI无明显变化(P>0.05)。与X组比较,B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缓解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与X线引导下行梨状肌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相当。

  • 高龄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功能变化

    作者:吴军;钱云峰;许卫国;陈蕊;肖飞;孙杰;熊日成;俞宙;郭振辉

    目的:探讨高龄非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 NTI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功能的变化。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排除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腺疾病后,将住院高龄患者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 A组,40例)、NTIS组( B组,33例)、NTIS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组( C组,36例)、NTIS并脓毒症组(D组,54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PBMCs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用MTT方法检测PBM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用ELISA方法检测经内毒素( LPS)刺激前后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PBMCs表面HLA-DR的表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经LPS刺激后分泌TNF-α、IL-6、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比较,C、D两组患者PBMCs表面HLA-DR的表达、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性减低( P<0.05)。 D组上述免疫功能指标较C组有下降趋势,但C、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本身不引起PBMCs功能的变化;SIRS或脓毒症所致NTIS的患者PBMCs功能减低。

  • miRNA-32、-196a、-218和-128与let7i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冯强;黄翔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miRNA-32、miRNA-196a、let7i、miRNA-218、miRNA-128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前列癌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s的相对表达含量,并分析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miRNA-32、miRNA-196a和miRNA-128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let7i和miRNA-218在前列腺癌中低表达。 miRNA-32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 P<0.05),且分别在病理分期T1~2组与T3~4组比较、Gleason评分≤7组与>7组比较、淋巴转移有无转移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iRNA-32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志物具有很高的效能。

  • 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作者:容燮峰;张姗姗;杜巧云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1例(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两组Hp感染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全部的检测标本中Hp的阳性数86份,阳性率65.6%(86/131),其中梗死组71例(70.3%),对照组15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梗死组71例Hp阳性者中,前循环梗死38例(53.5%),后循环梗死10例(14.1%),前循环+后循环梗死23例(32.4%)。梗死组的CRP为(16.36±4.5)mg/L,对照组的CRP为(5.15±3.68)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梗死组患者分成Hp阳性组与阴性组,Hp阳、阴性组的CRP分别为(26.85±3.15)和(15.31±5.1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脑梗死患者Hp感染高于健康者,且更易导致前循环梗死,Hp感染的脑梗死患者较阴性患者具有更高的CRP水平。

  •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作者:蔡伟斌;范积平;吕扬阳;郭新辉;凌龙;秦文;宋飞;王莉;库建斌;范素珍;杨俊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ONFH)的效果。方法对36例战创伤导致的成人早期ONFH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于术前及术后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观察ONFH体积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2.4±0.11)个月随访。术后疼痛症状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6、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ONFH体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ONFH效果显著。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恩五;朱启航;何哲;乔贵宾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61例肺癌患者,其中鳞癌20例,非鳞癌41例,均在术前1周内行FeNO及肺功能检查。以健康人51例为对照,均行FeNO及肺功能检查。结果肺癌患者FeNO测量值显著性的高于健康人( P<0.001),ROC曲线提示21.3 ppb是在人群中鉴别肺癌的佳值(P<0.05),约登指数大值0.632,此时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67.2%。鳞癌患者FeNO测量值显著性的高于非鳞癌患者及健康人( P<0.05),ROC曲线提示31.7 ppb是在肺癌患者中鉴别鳞癌的佳值(P<0.05),约登指数大值0.296,此时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57.2%。结论在无呼吸道炎症性疾病的前提下,肺癌患者FeNO高于健康人,尤以肺鳞癌患者高。 FeNO在筛查肺癌及鉴别肺鳞癌患者方面有一定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在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小平;贺旭东;巢江铃;范月秀;朱卫国;韩鲁浙

    目的:探讨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在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 TEP)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选择5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同一副主任医师应用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行TEP。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3.4±5.7)min,术中出血量(24±5.0)mL,住院时间(5.5±1.0)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6±5.1)h,随访(22±5.0)个月,无疝复发,无肠粘连、肠梗阻、气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应用于TE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可行。

  • 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血清 Bcl -2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刘宏雅;常振东;牛犇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癫痫患者血清Bcl-2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5例癫痫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定,并取血用ELISA 法测定血清Bcl-2水平。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工具:ADAS-Cog中的单词回忆测验、画钟试验、连线测试、言语流。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测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的命名、延迟回忆、定向力测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癫痫患者血清Bcl-2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包括ADAS-Cog单词回忆、MoCA延迟回忆、CDT、TMT、VFT、DST方面,而MoCA定向力、MoCA命名损害不明显。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病程、脑电图等相关,以发作频率相关性强。癫痫患者血清Bcl-2水平与病程、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相关,以发作持续时间相关性强。癫痫患者血清Bcl-2水平与MoCA延迟回忆、DST、VFT呈负相关,与ADAS-Cog单词回忆、TMT B耗时数、TMT B-A耗时数呈正相关,且与DST相关性强,而与MoCA定向力、CDT、TMT A耗时数、MoCA命名无相关性。结论癫痫患者的知功能损害主要包括ADAS-Cog单词回忆、MoCA延迟回忆、CDT、TMT、VFT、DST方面;与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病程、脑电图等相关;血清Bcl-2水平与MoCA定向力、CDT、TMT A耗时数、MoCA命名无相关性以外,与其他因子均有相关性。

  • 舌鳞癌患者外周血髓样来源抑制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储眉;苏宇雄;周媛;李源莹;梁玉洁;廖贵清

    目的:鉴定舌鳞癌患者外周血中血样业源抑制细胞( MDSC)的表型,探讨影响舌鳞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表达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未接受过治疗的舌鳞癌患者27例和健康志愿者16例,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病理分型。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14-CD33+CD11b+MDSC细胞的表达。结果舌鳞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外周血中MDSC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志愿者( P<0.001)。舌癌患者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间外周血MDSC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晚期舌癌患者MDSC细胞比例高于早期舌癌患者(P<0.05)。舌癌高分化者与中分化者,中分化者与低分化者间MDSC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者MDSC细胞比例高于低分化者(P<0.05);三者外周血中MDSC细胞比例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患者TNM分期和病理分级与外周血中MDSC细胞比例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舌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33+CD11b+MDSC比例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升高的程度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

  • FSHR 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早衰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印贤琴;周燕;张清

    目的:探讨FSHR基因第10外显子-680位点多态性现象与卵巢早衰( POF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对300例武汉市妇女(79例POF患者和103例PCOS患者、118例对照者)进行FSHR基因第10外显子-680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武汉市妇女存在FSHR基因第10外显子-680位点多态性现象。 POF组FSHR基因第10外显子-680位点S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N等位基因频率(χ2=6.067,P<0.05)。在PCOS组和对照组该位点S和N等位基因之间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Ser680Asn多态性与POF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而与PCOS发病无关。

  • 心理障碍管理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惠晓亮;徐珊瑚;冯佳捷

    目的:探讨临床上实施心理障碍管理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56例意识清醒的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饮食护理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障碍管理。连续治疗30 d后用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用情绪状态量表( POMS)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用改良Rankin残障量表评分( mRS)评价患者预后;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量表中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无力评分和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性因子hs-CRP、IL-2、IL-6、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给予心理障碍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酒精诱发乳腺癌过程中 RNA 聚合酶Ⅲ依赖基因转录与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关系

    作者:张青松;曹立赢;钟烁;温英武;高建超;王明君;费乐学;郑景珍;王瑜

    目的:探讨酒精诱发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酒精对雌激素受体α( ERα)不同表达状况的乳腺细胞系、酒精联合雌激素MCF-7细胞系以及酒精对转染ERαsiRNA的MCF-7细胞系的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酒精对ER+乳腺细胞系tRNAs、5S rRNA上调水平(7~8倍)明显高于ER-乳腺细胞系(2~3倍)( P<0.01);酒精和雌激素联合处理对MCF-7细胞系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作用(12~14倍)明显高于酒精(7~8倍)或雌激素(2~3倍)单独作用组( P<0.01);酒精对转染ERαsiRNA组MCF-7细胞系(2~3倍) tRNAs、5S rRNA的转录水平的上调作用明显低于未转染组(6~8倍)(P<0.01)。结论酒精诱发乳腺癌过程中RNA聚合酶Ⅲ依赖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依赖于ERα的表达。

  • 镁合金内固定物的降解与力学强度

    作者:廖穗祥;郑冠;史成龙;杨轩;肖立军;夏虹

    目的:探讨镁合金内固定物的降解与力学强度。方法将12只兔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建立尺骨骨折模型,然后使用镁合金( ZK60)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对照组不建立模型,仅作正常对照。术后16周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测试尺骨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MicroCT测算镁合金的腐蚀率。结果三点弯曲力学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力学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测算结果显示,术后8周螺钉的腐蚀率为(0.40±0.04)mm/年,但螺帽比螺杆腐蚀快,接骨板的腐蚀率为(0.55±0.02)mm/年。结论镁合金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内固定材料应用,且对成骨无不良影响,并可促进骨增殖。

  • 七氟烷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 Toll样受体4表达的关系

    作者:孙喜家;王键;冯娅妮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LPS组( L组)、七氟烷组( S组)和对照组( C组)。 S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并维持;L组及C组:给予苯巴比妥麻醉并维持。 L组和S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0μg LPS,并给予50μg/20 mL LPS雾化吸入10 min。监测各组小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肺组织TLR4的表达。结果 L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损伤,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明显增加,TLR4表达明显增加;S组与L组相比,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减少,肺组织TLR4表达降低。结论七氟烷对小鼠LPS诱导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降低肺组织TLR4的表达有关。

  • miR -200c 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 MDA -MB -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詹军芳;谢国柱

    目的:探讨miR-200c对三阴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方法将细胞株分成3组,未处理组是指未感染任何慢病毒的原始细胞,miR-NC组是指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的细胞,miR-200c组是指利用包装有has-miR-200c的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并建立稳定过表达miR-200c的细胞株模型。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间充质-上皮转化( MET)的标记分子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蛋白( ATM)分子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化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过表达miR-200c的MDA-MB-231细胞发生间充质样形态向上皮样形态的转变,伴随着MET相关基因的显著改变( P<0.05);转化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加;转化后细胞的ATM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显著减少。结论 miR-200c过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间充质-上皮转化,增加细胞的放疗敏感性,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内ATM表达的下调有关。

  • 结直肠癌组织中 LAP +CD4+T 细胞的细胞因子谱分析

    作者:曹云飞;钟武;江志远;钟世彪;张磊昌;黄家豪;张森;陈利生

    目的:分离、纯化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LAP+CD4+T细胞并检测其细胞因子谱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促瘤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初次手术治疗的30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肿瘤组织中分选出LAP+CD4+T细胞和LAP-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纯度,台盼蓝法检测LAP+CD4+T细胞和LAP-CD4+T细胞的活性,RT-q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白细胞介素( IL)-2、IL-4、IL-10、IL-17、干扰素-γ( 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后LAP+CD4+T细胞的纯度为(96.14±3.67)%, LAP-CD4+T细胞的纯度为(95.61±4.66)%,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LAP+CD4+T细胞存活率为(91.35±4.11)%,LAP-CD4+T细胞存活率为(92.48±2.56)%;RT-qPCR结果显示LAP+CD4+T细胞高表达IL-10和TGF-β1 mRNA,低表达IL-2、IL-4、IL-17、IFN-γ,与LAP-CD4+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LAP+CD4+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膀胱癌相关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的影响及其在细胞周期信号传导网络中的作用

    作者:谢秋娴;郑曼佳;谢昭雄;陈婵玉;丁淼

    目的:探讨膀胱癌相关蛋白( BLCAP)发挥抑癌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细胞周期信号传导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BLCAP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F-BLCAP-3×Flag,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KG-BLCAP和pET-32a-BLCAP。应用瞬时转染、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LCAP的过表达引起的相关信号分子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和确定能与BLCAP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采用大肠杆菌体外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回收BLCAP融合蛋白,并做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离、鉴定,大量制备留存备用。结果构建带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F-BLCAP-3× Flag,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KG-BLCAP及带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BLCAP,并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确定其插入序列和开放读码框均正确无误。 RT-PCR结果显示在转染BLCAP基因的细胞中,BLCAP的mRNA水平高表达的同时,抑癌基因Rb1的mRNA水平也显著提高。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BLCAP过表达时,RB1蛋白的水平也明显增高,但磷酸化RB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在生理水平,BLCAP能够与RB1结合,同时也能与磷酸化的RB结合。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大量表达和纯化回收BLCAP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确为我们所需的目的蛋白。结论 BLCAP很可能通过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RB1的作用而使得细胞无法通过G1/S checkpoint,从而发挥其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的功能。

  • 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作者:张海龙;李智高;李玉;王波;段奎甲;王明国;邓兴力

    目的:研究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 mNSCs)移植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胚胎mNSCs并进行EGFP基因修饰。前脑内侧束和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将EGFP基因修饰mNSCs定向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行为学实验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EGFP基因修饰胚胎mNSCs移植能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行为学实验发现可改善运动功能。结论移植EGFP基因修饰胚胎mNSCs可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

  • 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腰椎休门病1例

    作者:岳欣欣;付洋

    患者,女,17岁,主因间断腰背部疼痛1年,加重3个月于2014年5月20日就诊于我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为钝痛,可耐受,休息及活动后不能缓解,当时未在意、未诊治;3个月前患者自诉腰背部疼痛加重,不能久坐站立,影响生活学习,同时疼痛向颈部放射,平卧后疼痛可略有缓解,当时无皮疹、眼炎、口腔溃疡及发热等症状;2个月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症状,当时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等症状,体温高达38℃,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静滴抗生素(头孢,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5d后体温正常,随后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待排,给予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物(洛索洛芬60 mg,3次/d)治疗,腰背疼痛缓解不明显。现为进一步治疗以腰背疼痛待查收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既往有两性畸形病史,染色体46XXY,已行手术治疗,现口服雌激素治疗。

  • 误咽牙签致腹腔大网膜包裹性脓肿1例

    作者:赵玉军;高鹏;姜敏

    见牙签样物一根,长2.6 cm,直径0.1 cm(图3-B )。(右中腹)纤维脂肪组织内包裹牙签样异物,伴化脓性炎及脓肿形成。术后病理结论:(右中腹)纤维脂肪组织内包裹牙签样异物,伴化脓坏死、脓肿形成及大量泡沫样细胞反应(图4)。
      患者,女,69岁,因右侧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15年1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11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痛,以右下腹为主,无放射及转移性疼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黏液脓血便等。外院曾诊断为阑尾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逐渐蔓延至右上腹部。2015年1月14日外院超声示:右中腹部异常不均质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肠道占位病变?2015年1月16日转入我院,症状同前。患者平素身体良好,已绝经22年,孕4产4,无手术和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16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54/62 mmHg,体重55 k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软,右中腹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部可触及一4 cm ×5 cm ×6 cm的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有压痛。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大小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癌抗原12548.31 kU/L。腹部彩超:右侧中腹部液实性包块,不除外合并异物,来源于网膜可能性大(图1)。腹部CT:右中腹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范围约73 mm ×43 mm ×55 mm,边界模糊,其内可见条状高密度影及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图2)。考虑异物并局部包裹、脓肿形成可能性大,不除外恶性病变。胃肠镜示:(1)食管多发静脉瘤;(2)萎缩性胃炎(Ⅲ级)伴糜烂,以胃窦、角为主;(3)慢性直肠炎。手术所见:横结肠中段处大网膜组织内可见一5 cm ×6 cm ×7 cm的肿物,呈灰白色,质地硬,表面光滑,与横结肠粘连,界限清楚。完整切除肿物。

  • 地塞米松致儿童淋巴细胞异常升高1例

    作者:张金彪;翟文燕;杨国平

    患儿,男,3岁,因咳嗽,咳痰伴气喘9 d,加重伴精神萎靡1 d,发热(38.6℃左右)3 d于2013年9月18日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发热第1天村医考虑感冒,建议口服头孢克肟、利巴韦林,肌肉注射地塞米松6 mg,3 d后发热症状改善,偶尔低热(37.6℃左右),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建议上级医院就诊,遂于到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发热,无惊厥发生,体温在38.0~39.0℃之间浮动,饮食欠佳,稀便。体格检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未见肿大淋巴结,体温:37.4℃。血常规:WBC 41.36×109· L-1, NEUT%14.20(NEUT#5.87×109· L-1), LYMPH%78.50(LYMPH#32.47×109· L-1), MONO%4.60( MONO#1.90×109· L-1),RBC 3.89×1012· L-1,Hb 123 g/L,PLT 389×109· L-1。生化:乳酸脱氢酶235 U/L,α-羟丁酸脱氢酶156 U/L,超敏C反应蛋白11 mmol/L,血沉6 mm/h,其余检验项目正常,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查外周血涂片排除白血病和类白反应可能,外周血涂片: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均为正常成熟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无明显改变(图1)。综合以上考虑:患儿临床症状无特殊,系感冒引起发热,头孢曲松使用3d症状有改善,故临床考虑该患儿淋巴细胞异常升高可能与使用地塞米松有关,遂建议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头孢克肟+利巴韦林坚持使用至第7天,1周后来我院复查血常规。因患儿家长担心白血病,3 d后便来我院复查:体温36.7℃,血常规 WBC 16.50×109· L-1, NEUT%33.6( NEUT#5.54×109· L-1),LYMPH%48.40( LYMPH#7.99×109· L-1)。1周后复查:体温36.4℃,血常规白细胞6.78×109· L-1,NEUT%53.50(NEUT#3.63×109· L-1),LYMPH%40.70( LYMPH#2.76×109· L-1)。患儿康复,家长忧虑解除。

  • 腹腔镜手术相关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1例

    作者:曾俊;范保维;毛婷;邵红艺

    患者,女,42岁,因经期延长3年余于2012年7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8~30 d,经期5 d,近3年月经经期延长,持续10 d,周期及经量无改变。无外源性雌、孕激素接触史。患者于2005年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子宫肌瘤一个(约50 mm ×50 mm),盆腹腔探查未见异常结节增生,术中采用电动碎瘤术取出肌瘤组织,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平滑肌瘤。术后于2009年体检B超提示子宫多发肌瘤(大约10 mm ×10 mm),定期复查肌瘤逐渐增大。2012年7月19日我院B超提示:子宫右壁见大小约17 mm ×12 mm低回声团,子宫右旁可见3个低回声光团,关系密切,其中大2个分别为74 mm ×51 mm 和64 mm ×68 mm,另见一个大小约62 mm ×40 mm,边界清,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入院后行腹腔镜下探查术见:子宫增大,表面充血,子宫右侧至输卵管伞端可见一大小约50 mm ×50 mm肿物,表面光滑,质白,蒂部位于右卵巢窝腹膜,右侧髂窝可见一大小约90 mm ×80 mm肿物,表面紫蓝色,蒂部宽5 mm,扭转约180°,蒂部位于右侧髂窝腹膜上。直肠系膜可见一大小约20 mm ×10 mm赘生物,质中,白色(图1)。术中切除髂窝肿物送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为:腹膜平滑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盆腔腹膜肿物切除术。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例

    作者:付超;孙丽娟;张鑫;杨硕;佟倩

    患者,女,41岁,农民,因突发呼吸困难2个月,加重20余天,于2015年6月9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约持续2d后好转,此后于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未系统诊治。20余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轻微活动后即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无胸痛、咯血,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出生时即发现右下肢葡萄酒色“胎记”,右下肢较对侧肥大。

  • 维生素D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艳红;黎艳;李莉;汪晓红;代丹娇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V组(常规治疗+骨化三醇)、P组(常规治疗+盐酸吡格列酮)、V+P组(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盐酸吡格列酮),每组各40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24 h尿蛋白(24hUP)、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4组患者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V组、P组及V+P组的24hUP、UAER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且V+P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V组及P组(P<0.05),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也显著高于C组、V组及P组(P<0.05)。 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的24UP、UAER与血清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DN患者可能存在微炎症状态,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肾功能有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维生素D和盐酸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有效控制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与重组促卵泡素β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疗效

    作者:吴茜雅;杨军;曾晓霞;吴淑卿

    目的:比较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与重组促卵泡素β注射液在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的疗效和临床结局。方法选择139例行IVF-ET/ICSI的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3个治疗周期。按促性腺激素( Gn)种类不同,用药分为A、B两组:A组69周期,B组74周期。分别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与重组促卵泡素β注射液促排卵,比较两组Gn启动剂量、Gn总量、用药时间、HCG日≥14 mm卵泡数、获卵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结果 A组Gn启动剂量低于B组,HCG日≥14 mm卵泡数及OHSS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超促排卵中,无论采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还是重组促卵泡素β注射液都能获得同样的妊娠成功率,但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卵泡募集数及OHSS发生率较高,提示需更谨慎地选择启动剂量和调整用量;低反应的患者选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促排可能会增加成熟卵泡数。

  • Flotrac/Vigileo 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廖小卒;程周;陈勇;魏巍;凌泉;李斌飞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肾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Flotrac/Vigileo指导,B组为常规中心静脉压( CVP)指导。记录患者术前(T0)、肾动脉开放时(T1)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心输出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统计患者术中出入量;监测患者术前、手术结束时的乳酸,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肾功能指标———肌酐。结果肾动脉开放时(T1)A组MAP、CVP、CI高于B组,SVV低于B组(P<0.05)。术毕乳酸A组低于B组(P<0.05)。 A、B两组术后肌酐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第2、3天A组肌酐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中应用Flotrac/Vigileo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显著增加肾的灌注,加速肾功能的恢复。

  • 保护性涨肺对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

    作者:陈俊勇;叶靖;郭娜;蔡开灿;秦再生

    目的:观察保护性涨肺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成C组和P组,每组15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与维持麻醉,行右单肺通气(OLV)。根据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作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关胸前恢复双肺通气(TLV),C组采用常规涨肺:以手控涨肺,气道峰压(Ppeak)20 cmH2O持续5 s,间断3 s;P组采用保护性涨肺:在机械通气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5个循环后,启动手控涨肺。记录恢复TLV前即刻( TLV前),TLV后1~10 min( TLV 1~10 min)的外周动脉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SVV、CI,C组记录前10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MAP、心率( HR)、Ppeak和中心静脉压( CVP),P组记录5次机械通气吸气末和5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OLV时的氧合指标,涨肺期间的HR、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肺完全复张需时短于P组。 P组前5次涨肺时的MAP高于C组,Ppeak和CVP 低于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高于C组。 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及涨肺结束时的MAP低于TLV前;术后第1天,P组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C组,脑钠肽前体低于C组( P<0.05, P<0.01)。结论以机械通气过渡的保护性涨肺策略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术后氧合。

  • 右美托咪定对婴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芳;杨琰;凌智娟;马星钢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婴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60例(年龄2~11个月),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和对照组(C组, n=30)。 D组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μg/kg(15 min内缓慢泵入),然后以0.4μg/(kg· h)的速率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主动脉开放后1、6、12 h测量SI、CI及LCWI,监测术中心脏复跳时间及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情况。结果 D组自动复跳率高于C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及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后不同时点CI、SI及LC-WI均高于C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婴儿体外循环手术,促进了围术期的心功能恢复,提示其有心肌保护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对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晓光;何世武;黄淡霞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对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C组):靶控静脉输注血浆靶浓度丙泊酚2 mg/L,瑞芬太尼4μg/L;观察组( M组):分步靶控诱导,丙泊酚从1.0 mg/L起递增,梯度为0.5 mg/L,瑞芬太尼从2μg/L起递增,梯度为1μg/L,血浆靶浓度同C组。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0.15 mg/kg,后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及每搏量指数(SVI)。结果 C组SBP、DBP、MAP在T1时点降低,与T0时点及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T3时点显著升高,且高于T0时点及M组相应时点( 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T1时点CI均明显下降,与T0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管插管后C组T2~T3时点CI均明显高于T0时点及M组( P<0.05)。 C组患者SVI在气管插管前后( T1、T2)均低于T0时点( 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分步靶控输注有利于维持脓毒症患者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田丽平;陈惠群;雷洪伊;叶小平;曾繁荣;张鸿飞;徐世元

    目的: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成年患者15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前于局麻下经右侧股动脉经皮穿刺置入PiCCO plus热稀释导管,监测前负荷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后负荷相关指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气腹及改变体位后5 min(T3)、气腹后1 h(T4)、开腹后5 min(T5)、开腹后1 h(T6)及手术结束即刻(T7)采集并分析数据。结果(1)分别与T1、T2时点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在T3、T4时点均显著升高(P<0.01),T3时点每搏量变异度(SVV)与脉压变异度(PPV)均明显下降(P<0.05);与T2时点比较,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在T3时点明显升高(P<0.05)。(2)与T1时点比较,T2~T6时点心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3)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降低(P<0.05);与T2时点比较,T3时点心率明显降低(P<0.05),T3~T7时点MAP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ITBI、SVV或PPV较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变化。

  • 腹腔镜手术中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与有创动脉压监测的一致性

    作者:李雨泽;陈小杏;招伟贤;洪庆雄;邵兰

    目的:在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观察无创连续血压监测( CNAP)与动脉有创血压监测( IBP)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胃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CNAP血压监测仪和Philips MP60监护仪连接FloTrac传感器分别连续监测无创和桡动脉有创血压,并以麻醉诱导期( T1)、气腹手术期( T2)、术毕拔管期(T3)以及低血压(Low)、正常血压(Nor)和高血压(Hi)等不同时期和血压状态对比分析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0例血压监测获得匹配数据3721对。两种方法测得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Bias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6.7±21.3)(-35.0~48.4)、(8.4±10.8)(-29.6~12.7)和(3.8±13.0)(-29.2~21.6) mmHg。 CNAP在T1和T3的收缩压及在T2的平均压与IB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ias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2.8±23.7)(-49.3~36.2)、(3.6±31.8)(-65.9~48.7)和(1.7±13.3)(-27.8~20.3) mmHg。两种血压监测在3种血压状态时的监测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0.000),其Bias平均值及95%置信区间变异较大。结论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不同麻醉手术阶段或不同血压状态下,CNAP与IBP血压值均存在较大的偏离性。 CNAP监测的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 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术中气腹对每搏量变异度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小杏;邓金和;招伟贤;曾朝坤;钟德勇;李雨泽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癌切除手术中气腹对每搏量变异度( SVV)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择期在腹腔镜下实施的胃肠癌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麻醉及FloTrac/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开始后、气腹10 min、气腹20 min、气腹50 min、气腹结束后等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及Narcotrend指数(NI)等参数,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输血量及麻醉药用量等。结果68例患者中24例因术中血压升高而使用了硝酸甘油,麻醉手术过程NI值基本维持在中等麻醉深度水平。气腹开始后早期SVV值下降(P<0.05),30 min后略回升到气腹前水平,而CI、MAP及SVR则持续明显升高,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在气腹压12~13 mm-Hg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SVV仍可作为容量监测指标反映容量变化,但单纯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似乎难以防范气腹中的交感反应和血压升高。

  • 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对扁桃体剥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忠勤;叶凤卿;吴耀滨;禤星华

    目的:观察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对扁桃体剥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入选188例全身麻醉下接受双侧扁桃体剥离手术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4)常规诱导插管全麻。观察组( n=94)在气管插管前口含服10 mL达克罗宁胶浆10 min,10 min后再行常规诱导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插管均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效应室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1~4 ng/mL,丙泊酚1~4μg/mL。记录并评估在气管插管时、扁桃体剥离时、清醒拔管时及拔管后3 min两组患者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及苏醒期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中睁眼及拔管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气管插管时、扁桃体剥离时及清醒拔管出现明显HR增快、MAP升高。观察组HR增快不明显,MAP升高也不明显。对照组的HR增快和MA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可明显减少全麻扁桃体剥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左侧斜卧位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志强;雷洪伊;叶小平;梁启波;张鸿飞;徐世元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体位变化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于剖宫产术中分别采用平卧位和左侧斜卧15°位。分别于入室后5 min、腰硬联合麻醉时侧卧位后3 min、麻醉后3 min、切皮即刻、胎儿娩出后3 min、手术结束时点记录产妇心输出量、每搏量、心率、平均动脉压、总外周阻力、胸腔液体含量。结果两组产妇总输液量、升压药用量、心率、胸腔液体含量无明显差异;心输出量、每搏量组内各时比较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血压、总外周阻力下降较B组明显(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主要发生在麻醉后及胎儿娩出前后,需要及时准确的监测以指导治疗。术中采取左侧斜卧位,配合恰当的容量治疗及麻醉管理,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高明涛;金强;周锦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 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72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式;B组96例,应用PICCO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液量、输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A组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ICCO是一种简单、微创的,可对重症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灌注,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李晶;周婷;田丽平;徐世元;张鸿飞

    目的:评价TL_300 tensymeter系统(TL_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NIBP)在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仰卧位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无菌操作下左侧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进行连续有创血压( IBP)监测,右侧手臂连接TL_300进行NIBP监测,稳定5 min后,同时测量IBP和NIBP,间隔3 min分别记录IBP监测及相应时点NIB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术后监测与两种血压监测相关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果 NIBP监测与IBP监测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差值分别为(-0.086±9.59)、(3.203±7.11)、(2.60±6.76) mmHg,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11、0.565和0.729,P值均小于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论与IBP监测相比,NIBP监测在全身麻醉成年手术患者中,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安全的血压监测。

  • 染色体易位临床效应分析

    作者:夏冰;叶长烂;周霞;王捷

    目的:分析染色体易位的临床表现及核型。方法对3547例遗传咨询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现易位携带者60例,其中相互易位47例(78.3%),罗氏易位13例(21.7%)。临床表现有生殖问题的占95%(57/60)。结论易位染色体主要对生育有危害,不良孕产史夫妇和不孕不育的成年患者有必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女性远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作者:张艳敏;常延河;夏彦东;蒋晓忠;吴寿岭;张杰;段和力;张海玲;王谦;朱国玲;佟博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女性与非PIH女性远期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的发生情况,探讨PIH对女性远期NAFLD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3595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H患病史,非PIH者3047例,PIH者548例。比较两者妊娠、分娩特征及体检特征,观察健康体检时NAFLD的检出情况,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PIH者分娩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年龄及腹围均高于非PIH者( P<0.05),而孕周及新生儿体重则低于非PIH者(P<0.05),两者新生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IH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空腹血糖(FBG)水平均高于非PIH者(P<0.001), NAFLD发生率也高于非PIH者(P<0.001),而两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体检时年龄、BMI、腹围、TG、FBG和UA水平是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而PIH并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PIH与女性远期NAFLD的发生无关。

  • 白细胞介素-10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建科;郭达;刘军;杨伟毅;洪坤豪;黄永明;许树柴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又称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是Mosmann及其合作者于1989年在小鼠Th2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能抑制Th1细胞分泌IL-2和γ干扰素( IFN-γ)[1]。 IL-10是除了转化生长因子( TGF)-β和IL-35之外具有抗炎特性的重要细胞因子。它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亚群(包括TR1、调节性T细胞和Th1细胞)。 IL-10通过跨膜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这个跨膜受体复合物由 IL-10R1和IL -10R2组成,调节着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在单核/巨噬细胞中,IL-10可减少炎症介质的分泌和抑制抗原表达,尽管它提高了炎症介质对抗原的摄取。此外,IL-10在B细胞和T细胞生物学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IL-10的特殊生理作用在于预防和限制过度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即组织损伤。同时,IL-10增强了“清道夫”的功能,有助于诱导性耐受[1]。研究发现骨关节炎( OA)呈现出一种涉及免疫的炎症环境[2]和营养物质缺乏的内质网应激[3],这种环境是一种持久的障碍,触发了细胞凋亡和新生血管产生,因而,如何克服这种涉及免疫的炎症环境和应激反应可能是有效治疗OA的方法。 IL-10被认为是重要的抗炎分子,在一些关节疾病中起到了保护软骨的作用[4]。因此,本文就IL-10与OA相关性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明确IL-10在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松;郑军;姚汝铖;谭潇

    消化系统肿瘤在全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人们对消化系统肿瘤研究越来越重视,各种治疗方法相继被提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仍然不能改变其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的困局。在这种背景下,消化系统中与肿瘤细胞生长、肿瘤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的组织激肽释放酶( KLKs)的表达显示出巨大的价值。本文拟综述KLKs的异常表达在消化系统各种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着重探讨不同KLKs对消化系统肿瘤的预后价值,以期促进KLKs在消化系统肿瘤进展过程中研究的继续深入,为KLKs作为消化系统肿瘤独立预后指标甚至生物标记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人类胸腰椎椎体骨折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健超;江晓兵;杨志东;梁德;任辉;沈耿杨;唐晶晶;林顺鑫;陈康;张志达

    在美国,每年因外伤所致脊柱骨折约有20万人,而胸腰椎椎体骨折占了其中的3/4[1-2]。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等病理性因素并发胸腰椎椎体骨折的患者也日渐增多。同样在美国,每年胸腰椎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就有70万人[3]。其除引起剧烈疼痛外,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并且增加个人或社会的经济负担[4]。胸腰椎骨折发病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现已得到脊柱外科医生和科研学者的重点关注。在实施研究时,建立有效的骨折模型是开展研究的前提要求,但是,由于受伦理学和法律的限制,人类活体实验难以开展。既往大量的骨折模型研究集中在动物上,但是研究者发现动物模型与人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人类尸体模型及计算机有限元模型快速发展,并应用于各种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15年国内外关于人类椎体骨折模型建模方法的文献,并对其建模方法及特点进行总结和评价。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志红;雷俊;颜萍平;尹航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情感心境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与此同时可伴有思维和行动的改变及躯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残及自杀行为[1]。国外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在10%~15%[2],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5%~25%[3]。产后抑郁症具有高发性、高复发性、难治性和高自杀率,而且不利于母婴亲密关系的建立,影响婴幼儿成长,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产后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母婴、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有单胺酶氧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但是这些药物会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董永海等[4]的Meta分析发现,针对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疗法的近期疗效有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作为一种营养素,被发现可以调节认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5]。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N-3PUFAs与抑郁存在负相关[6],它与产后抑郁症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学病因、N-3PUFAs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

  • miRNA 参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信号通路调控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振浩;陈家乐;伍丽青;陈志浩;孙嘉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肿瘤生长取决于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但其重要性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近十几年,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血管生成不仅决定肿瘤生长速度,在肿瘤病理分级、预后判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因此,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肿瘤血管生成涉及众多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是其中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通过与受体结合,激活其下游信号,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迁移、增殖以及血管管状结构形成。而在此过程中,涉及纷繁复杂VEGF的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肿瘤血管生成中,microRNA(miRNA)在多个方面参与了VEGF的调控,包括转录后调控、转录调控、VEGF上下游信号转导调控等。因此,阐明miRNA在调控VEGF中所起的作用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认识,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骨肉瘤继发性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

    作者:符策岗;曾艳;赵红卫;肖运祥;刘扬;陈海丹

    骨肉瘤( osteosarcoma,OS)好发于15~25岁的青少年,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OS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1],具有很强的侵蚀性,多向肺部转移[2]。 OS主要是梭形细胞的恶性增殖,也存在软骨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亚型,只要在骨组织内被发现这些肉瘤细胞即可确诊OS[3]。 OS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疼痛和软组织肿胀,并且高达20%~25%的患者发现有肺部转移灶,给予OS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缓解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OS患者仅行手术切除的存活率不足20%,但与化疗联用后,局部病变OS患者存活率猛增至70%,这说明化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4]。目前国内外以顺铂、多柔比星和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为基础的化疗药物治疗OS。骨肉瘤对化疗药物耐药是OS患者存活率在过去的30年里没有再次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5]。探索骨肉瘤抗化疗的分子机制并找到相应的克服方式,对提高O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OS主要通过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2种方式发挥化疗耐药作用,本文将对OS继发性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优化容量治疗策略的探讨与争议

    作者:张鸿飞;徐世元

    容量治疗是围术期及各种重危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维持恰当的血管内容量为患者提供充分的组织灌注与氧合,并避免不良反应。优化围术期及重危患者容量治疗策略,减少液体治疗相关并发症,可改善预后。近年来,容量治疗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更新较快,基于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SV)与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CO)变化为基础的个体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策略备受关注,同时其在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的作用也日显重要[1-2]。由此引发如何评估容量反应性、使用何种液体(晶体或胶体)及如何有效实施GDFT的热议[3-4]。容量治疗涉及围术期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麻醉科医师在内的多个学科,必须熟练掌握因手术、创伤、麻醉等综合因素引发的相关病理生理改变,采取个体化液体治疗策略,终使患者受益。

  • 目标靶向液体治疗围术期应用进展

    作者:魏巍;李国才

    以常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基础的液体管理常常会造成隐匿性的低血容量状态[1]。目标靶向液体治疗( 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引入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动态观察心脏前负荷状态,并且结合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以达到预定的佳前负荷状态或氧供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围术期任何一时间段使用GDFT都会带来好的临床收益。但各种研究达到目标所采用的评估指标、达标方式、监测手段、临床收益各不相同,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综述。

  • 三种动态试验在容量反应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丽平;张鸿飞;徐世元

    容量治疗是循环衰竭需要复苏的危重患者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为增加心脏前负荷,从而使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或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增加,以改善患者全身氧供、组织灌注和各器官功能。然而此类患者对容量治疗产生反应者仅约占50%,剩余不产生反应的50%患者,额外补液则可能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1],尤其对感染性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过度的容量治疗会增加其死亡率[2-3]。因此,容量治疗前需精确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保证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得到有效容量补充,同时避免不需要补液的患者接受无效甚至有害的容量治疗。近年来,通过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某种干预因素的反应,揭示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状态,即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到广泛应用,常用参数如每搏量变异度、脉压变异度等,然而因需要机械通气、潮气量需达到一定标准、心律失常患者准确性受到质疑等因素影响,临床使用受限。因此,扩展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或观测目标,寻求更适于临床的观测患者围术期循环功能变化的有效方法,始终是包括危重症医学在内的麻醉学科的研究热点内容。被动直腿抬高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 test,PLR试验)、呼气末闭塞试验( end-expiratory occlusion test,EEO试验)和微量液体冲击试验( mini fluid challenge test,MFC试验)均属于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因各具特点,成为临床容量监测方法的有益补充,在预测容量反应中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 清肠颗粒辨证加减在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作者:章雪玲;林婉萍;王少晶;李黎;范司琪;杨敏玲;林琼芳

    目的:探讨清肠颗粒辨证加减在提高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服用清肠颗粒辨证加减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服用单味药番泻叶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结果观察组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和排出澄清水样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的总次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对肠道准备过程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肠颗粒辨证加减能有效提高妇科术前肠道准备效果,减少患者腹胀和增加其舒适度。

  • 脉复生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周伟青;刘若轩;张洁;邓志军;郭洁文;齐耀群

    目的:研究脉复生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控感染、抗凝、降糖、支持疗法、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脉复生口服。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及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 VAI)、红细胞刚性指数( IR)、红细胞变形指数( TK)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 LP( a)]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脂联素水平升高,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VAI、TK水平下降,IR水平提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APOB、LP ( a)水平均下降,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中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VAI、TK水平下降,IR水平升高( P<0.05)。结论脉复生能调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

  • 《广东医学》稿约

    作者:

    一办刊宗旨《广东医学》是综合性医学专业期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反映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动向、新进展。旨在加强广东省与国内外医学科技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