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卡维地洛对柯萨奇病毒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疗效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李岳春;任江华;曹茂银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心肌炎组(n=30)与卡维地洛组(n=30),利用BALB/C小鼠感染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感染24h后每天灌胃给予卡维地洛10mg/kg直至第14天,分别于接种第7天和第14天随机从各组抽取若干只小鼠取血后处死并留取心脏等标本.结果卡维地洛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急性期的死亡率,显著减轻心脏病理损伤,显著降低HW/BW(HW=心脏重量,BW=身体重量)比值;小鼠感染CVB3后第7天和第14天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增高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降低;卡维地洛干预后第7天小鼠心肌与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第14天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显著减轻感染小鼠的心肌损害,提高生存率,还具有明显抗氧化功效.

  • 反式白藜芦醇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作者:李雪;徐江平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后血浆中反式白藜芦醇苷的浓度.方法采用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溶液(22:78,V/V);流速0.8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06nm.结果线性范围0.012625~2.525μgml,血浆标准曲线为R=4.264995+17.5689C,相关系数0.9998,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方法回收率为95.0%~103.0%.根据大鼠灌胃给药50,100,200mg/kg后测得的血药浓度,用DAS1.0软件处理后求得的反式白藜芦醇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2.5)分别为2.637,0.925,0.617 mg/(h·L),Vβ分别为89.490,79.717;31.253L/kg,CL(s)分别为54.915,95.661,73.631L/(h·kg).结论建立了白藜芦醇苷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阐明了白藜芦醇苷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专属性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 河虾中主要过敏原组分鉴定及分离纯化

    作者:张在军;向军俭

    目的鉴定并分离纯化河虾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蛋白组分.方法河虾蛋白浸液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过敏模型,获得高效价特异性IgE血清用于免疫印迹分析.用饱和硫酸铵分段盐析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目的蛋白.dot-ELISA及竞争ELISA检测纯化目的蛋白的过敏原活性.结果河虾蛋白浸液皮下注射成功建立了虾过敏小鼠模型.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虾中有一分子量36kD的蛋白组分为主要过敏原.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成功分离到目的蛋白.dot-ELISA证明目的蛋白能与特异性IgE反应.竞争ELISA检测纯化目的蛋白与河虾蛋白浸液竞争结合特异性IgE的活性,大竞争抑制率可达60%.结论本实验成功鉴定并分离到河虾中一分子量为36 kD的主要过敏原组分,为过敏原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

  • α2,6-唾液酸对结肠癌细胞同源凝集的影响

    作者:林绍强;尹小菁;李君武;Wolfgang Kemmner;丁彦青

    目的研究结肠癌细胞LS174T的α2,6-连接的唾液酸水平对肿瘤细胞同源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I)cDNA或ST6Gal-I cDNA的部分反义序列以及空载体pcDNA3.1,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表面α2,6-连接唾液酸含量并进行克隆分选,比较顺义、反义以及空载体转染细胞的贴壁时间以及细胞-细胞之间的同源凝集效应.结果转染顺义的ST6Gal-I cDNA的细胞克隆显示ST6Gal-ImRNA的表达增强,SNA(一种特异性识别α2,6-连接唾液酸的植物凝集素)与细胞表面成分的结合增加;另一方面,细胞转染反义ST6Gal-I cDNA后其ST6Gal-I mRNA表达减少,SNA与细胞表面成分的结合力降低.与空载体转染相比,顺义转染的细胞克隆同源凝集作用降低,与细胞外成分的黏附作用增强,贴壁速度加快;反义转染细胞克隆同源凝集作用显著增强,与细胞外成分的黏附作用降低,传代后4 h的贴壁率仅为空载体的53.7%.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细胞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I)的表达将有效影响细胞表面α2,6-连接的唾液酸水平并调节肿瘤细胞的黏附功能.

  • 人卵巢上皮癌的体外培养及耐药株的诱导

    作者:梁慧超;王沂峰

    目的研究人卵巢上皮癌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耐药株的诱导方法.方法取卵巢上皮癌患者的卵巢癌实体瘤、囊内液及腹水,分别用直接培养法,胰酶消化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培养法体外培养.检测细胞对顺铂和环磷酰胺的药物敏感性,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浓度诱导卵巢上皮癌耐药株.并比较耐药株与诱导前的母株间克隆形成率和耐药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腹水和囊内液直接培养较实体瘤培养易成功.实体瘤培养以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获得细胞数多,混杂细胞少.取腹水来源的稳定传至30代的卵巢癌细胞用环磷酰胺诱导耐药株成功.检测其克隆形成率和耐药蛋白表达均高于诱导前.结论本实验探讨了人卵巢上皮癌体外培养的多种方法,成功培养一株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细胞,达建系要求,并成功诱导其耐药株.可用于卵巢上皮癌发生及复发机制和治疗及预防方面的研究.

  • 高氧诱导大鼠视网膜病模型建立及视网膜血管变化分析

    作者:罗先琼;柳国胜;聂川;赖日权;吴坤河;张江宇

    目的探讨高氧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建立及视网膜血管变化规律.方法86例胎龄21 d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1,3,7及14 d 4小组.高氧组吸入75%的氧(7 d后置入常压常氧中饲养)建立高氧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常压常氧中饲养.取视网膜组织制作标本,HE染色及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视网膜发育过程及血管改变.结果①对照组视网膜在自出生后逐渐发育,至出生后14 d视网膜发育基本成熟;高氧组与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发育情况基本相似,高氧组14 d时内层和外层毛细血管增生,部分血管增生可延及玻璃体,可见血管扩张,部分伴有出血;②随着天数的增加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指数(RCDI)呈逐渐上升趋势(F=21.589,P<0.01),7 d时高氧组RCDI低,停氧7 d(即14 d)时增加(F=67.885,P<0.01).结论21 d胎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未发育成熟,视网膜血管处于未完善状态,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逐渐成熟,视网膜血管不断丰富;当未成熟的视网膜处于高氧状态时,视网膜血管减少;当视网膜处于相对低氧状态时,视网膜血管出现了明显的增生伴有血管扩张.

  • 米诺环素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邹秀兰;皮荣标;钟敬祥;陈剑;施月欢;吴春云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早期大鼠视网膜电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防治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DM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n=10).喂养2个月,每个月测量体重和血糖,同时观测各组大鼠的晶体和眼底以及电生理的变化.结果米诺环素治疗组8周时检查无晶体混浊和眼底血管瘤出现,且血糖检测较DM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正常组和DM组之间FERG-a,b波潜伏期和振幅差异有显著性(P<0.01);米诺环素治疗组4周和8周时FERG-a,b波振幅和潜伏期均较DM组显著改善(P<0.01),且8周时FERG-a,b波振幅和潜伏期的改善比4周时更明显(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米诺环素组FERG-a,b波潜伏期和振幅改善与正常值之间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DM早期所致的视网膜电生理异常,说明其对DR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咪唑安定拮抗戊四氮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和突触传递的影响

    作者:谢玉波;熊文勇;徐林

    目的观察戊四氮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以及咪唑安定的拮抗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电流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的变化.结果戊四氮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EPSC值降低;咪唑安定拮抗戊四氮的作用,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少甚至消失,EPSC值上升至加入咪唑安定前的2.5倍左右.结论咪唑安定可以部分恢复大鼠海马CA1区戊四氮诱发的动作电位发放和EPSC的改变,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

  • 蜕皮甾酮对内毒素性肺损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熊俊;吴旭;王武军;侯量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是否能够减轻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比较地塞米松(Dex)、EDS对ALI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组,Dex+LPS组,EDS+LPS组,对各组大鼠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aO2、PaCO2、pH值等指标进行观测,同时将肺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EDS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aCO2、pH值和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其PaO2显著高于LPS组(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1),Dex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aO2、pH值、PaCO2和病理评分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蜕皮甾酮及地塞米松均可降低肺水肿参数,改善肺组织水肿,降低肺血管通透性,蜕皮甾酮的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

    作者:张敏;徐军

    目的探讨TGF-β1体外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型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TGF-β1(10μg/L)处理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14o,显微镜下实时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染色方法检测E-cadherin,α-SMA和F-actin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10μg/L作用3 d,气道上皮细胞株16HBE-14o失去正常的立方形,变得肥大,胞体拉长;上皮细胞特征性标志E-cadherin表达减弱,胞浆中出现肌纤维母细胞表型标志物α-SMA,F-actin聚合形成张力纤维沿着细胞长轴分布.结论本研究提示,气道上皮细胞在TGF-β1的作用下经历了表型改变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可能作为肺肌纤维母细胞的一个新的来源,从而参与哮喘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发展.

  • 人骨唾液蛋白膜靶向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杜红延;王捷;郑霖;杨静;刘大志

    目的构建人骨唾液蛋白(BSP)膜靶向表达载体,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为进一步体内外研究BS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的方法从pB-hBSP载体中亚克隆人骨唾液蛋白hbsp基因,定向克隆至细胞膜靶向定位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TM中,构建中间重组载体pDisplay-hB-SP,再次通过PCR的方法从构建的pDisplay-hBSP载体中亚克隆出膜靶向信号肽、hbsp以及细胞膜定位蛋白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构建重组复合载体pID-hBSP-EGFP,利用脂质体转染特异性骨转移的乳腺癌细胞.结果重组载体pDisplay-hBSP和pID-hBSP-EGFP插入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发表的BSP序列基本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人骨唾液蛋白膜靶向表达载体,并且经转染后成功在特异性骨转移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O中表达.为下一步进行体内外试验研究BSP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高危出血血透患者应用舒洛地特抗凝1例

    作者:王妍春;李静;唐湘

    患者,男,80岁.入院诊断: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②动脉硬化性肾病;③高血压病Ⅲ期;④2型糖尿病;⑤多发性脑梗死;⑥心功能Ⅲ级;⑦慢性支气管炎;⑧右侧输尿管恶性肿瘤.肉眼血尿1年余.曾行腹膜透析COPD4次/d,7d/周3年余.因透析不充分及肺部感染后心衰加重,于今年5月改为每周行4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次4 h,每周行腹膜透析2次.因患者高龄,多脏器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滤过期间危险性大,凝血功能不稳定,曾试用小分子肝素抗凝,但透后患者血尿较前明显加重,并于透析间期发生过1次脑梗死,1次脑出血,家属及患者感到恐惧,坚决拒绝应用肝素.

  • 胃恶性间质瘤1例

    作者:黄思敏;杨冬华;钟健;汤绍辉

    患者,男,50岁,因反复上腹痛10余年,再发1周,伴黑便3 d入院.患者十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阵发性隐痛,不向腰背部放射,疼痛持续时间不定,与饮食关系不明显,在外院诊断为"胃病",予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治疗,症状改善,但反复出现.1周前再次出现剑突下阵发性隐痛,疼痛多于上午11:00和夜间2:00左右出现,放射至脐,在当地诊所予斯达舒治疗,腹痛有所改善.3 d前出现黑便,为成形软便,每天1次,量约100g,伴口干口苦,偶有头晕、恶心.

  • 难治性产后血肿并DIC介入治疗成功2例

    作者:吴素芳;江少如

    例1.孕妇,27岁,因第一胎足月妊娠于2004年4月18日14:25在我院顺产一活女婴,产后2 h出现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

  • 孕36周联体双胎心功能Ⅲ级1例

    作者:李青;万波

    患者,30岁.G2P1.因停经36周,双下肢浮肿气促1个月,加重15 d于2005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2000年在家顺产一男孩,体健,去年取环.2005年2月4日受孕,预产期2005年11月11日.未定期产检.2005年9月19日第1次产检当地医院B超示双活胎,臀位.10月14日另一家当地医院B超示单胎,胎儿右侧胸腔积液.1个月前开始双下肢浮仲,伴胸闷,气促.半个月前胸闷加剧,不能平卧入睡.下肢浮肿加重,逐渐肿至会阴.今来诊收入院.

  • 淋巴瘤晚期肺大出血抢救成功1例

    作者:王灿敏;曹淑芳;张德明

    患者,男,61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10年,因第4次复发于2005年5月19日入院,行6个疗程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白细胞低至0.72×109/L,血小板低至13×109/L,给予升白药物治疗并反复静脉输注血小板、血浆;因持续高热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于2005年12月10日转至我科监护室,给予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心衰基本纠正.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周内宫内妊娠

    作者:马俊瑛;林丽琼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周内宫内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宫内妊娠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按未产与经产,停经≤7周与>7周进行分组,在第1,2天分3次口服米非司酮,总量150 mg,第3天8:00时顿服米索前列醇6μg,观察流产效果.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未产与经产组比较完全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经≤7周与>7周两组间完全流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完全流产者在应用米索前列醇后胚胎的排出时间平均为(3.55±1.25)h,阴道出血量平均为(50.45±4.56)ml,304例中有39例发生恶心呕吐,大多数用药后月经如期恢复,复经后月经量与用药前一致.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7周流产率高且安全,避免了人工流产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瘢痕子宫、子宫畸形,是怀孕妇女终止妊娠的又一种选择.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汤永新;范波胜;赵学忠;王艳兰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住院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灯盏细辛针20ml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近视青少年视力及视疲劳症状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鸥

    我院从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对107例近视青少年视力及视觉疲劳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和肌苷片治疗后观察,发现其对视力及视觉疲劳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郑三晖;刘少飞;庄霖鹏;温丽文;王美如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口服氨氯地平和B组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结果在降压效果相似的情况下,A组和B组LVMI,Q-Td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LVMI及Q-T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用有协同逆转左室肥厚并能显著降低Q-Td.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并高血压肾病的影响

    作者:蔡建生;彭志坚;黄俊益;李继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

  • 避孕Ⅰ号和克罗米酚治疗青春期功血

    作者:黎静;钟梅

    目的应用避孕Ⅰ号和雌激素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血,观察两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对47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分别采用避孕Ⅰ号(复方18-甲基炔诺酮片)加安宫黄体酮(A组)和雌激素加安宫黄体酮(B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及效果.结果24h内控制出血A组7例,B组6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48h止血A组19例,B组1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无突破性出血的表现,停药后无出血量过多等情况发生.两组均给予克罗米酚调整月经周期,随访1年,资料完整者A组18例,B组12例,A组均获得规律的月经周期,B组仍有3例月经周期不规律.结论应用避孕Ⅰ号加安宫黄体酮治疗青春期功血方法简便,疗效满意,明显优于采用大剂量雌激素止血法.克罗米酚调整月经周期有明显疗效.

  • 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谭耀驹;陈江华;黄丽晶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罗氏终点法对1 247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1 247株结核分支杆菌对OFLX,CPLX,LVFX,SPFX,MXFX的耐药率分别为17.8%,18.5%,13.3%,10.3%,8.6%;235株初治肺结核分离株对OFLX,CPLX,LVFX,SPFX,MXFX的耐药率分别为10.6%,11.9%,6.0%,4.7%,4.9%.2004年OFLX及CPLX的耐药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结核活性以MXFX及SPFX较好,同时发现OFLX及CPLX的耐药性有逐年升高趋势.

  •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余思良

    小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我院在2004年8~12月用病毒唑加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作者:李旭;李贵生;李桂森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有效性.方法口服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共观察39例55只眼,其中渗出性AMD24例39只眼,干性AMD15例16只眼,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岁.结果显效19例21只眼(38.18%),有效14例26只眼(47.27%),无效6例8只眼(14.55%),总有效率33例47只眼(85.46%).结论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渗出性AMD有效.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正武;陈强;蔡芳钦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氧疗、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21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

  • IRESSA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作者:林金容;曾勇;谢波;李荔霞;张莉国;郑积华;王晓怀

    目的观察IRESSA对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口服IRESSA250 mg/d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结果7例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曾经使用过一种以上药物化疗肺癌,所有患者均全部完成口服IRESSA 100d后评价疗效,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29%,其中PR 2例(29%),SD 2例(29%),PD 3例(43%).疾病控制率(CR+PR+SD)4例(5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6个月,总生存期为4.1~1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2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29%,长1例存活15.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5例、皮肤瘙痒6例、四肢关节疼痛2例、腹泻5例、食欲减退6例、恶心3例、呕吐1例、头晕1例、头痛1例、胸闷3例、腹痛1例等,无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改变.没有因为严重副作用导致中断治疗或死亡.结论IRESSA对晚期耐药非小细丙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可以考虑做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方案;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 C型髋臼骨折的治疗分析

    作者:李伟民;张健荣;赵善明

    移位的髋臼骨折如果关节不经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使其准确复位,常常导致残废和创伤后关节炎.按AO分类其中C型髋臼骨折较复杂,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延长的髂股切口,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C型髋臼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高血压脑出血的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俞云文;王建仙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其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尚缺乏统一标准,手术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漏诊分析

    作者:方海龙;陈汉谋

    21-三体综合征,亦称唐氏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新生儿期症状可不典型,易漏诊.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了6例21-三体综合征新生儿患儿,报告如下.

  •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食管癌11例

    作者:胡祎;黄伟钊;傅剑华;杨弘;郑斌

    食管裂孔疝发病率较低,其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自200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食管裂孔疝患者中有11例初诊时误诊为食管癌.现分析如下.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配合及护理

    作者:许玩兰;林婵兰;刘惠敏;黄凤

    目的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31例心肌梗死患者35个支架置入手术过程的配合及护理.结果有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用药效果满意,成功率100%.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措施,护理人员掌握手术中特殊用药,严密观察病情,熟练掌握急救器械的操作,特别是除颤机电击复律的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

    作者:周雪;温淑华;李映霞;梁婉玲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7例于伤后2~48h内行气管切开术治愈60例,死亡7例,治愈率89.6%.结论特重烧伤合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越早,救治成功机会越大.适当扩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加强术后气道管理,通过早期支纤镜灌洗,定时雾化吸入,喷灌气道以保持气道湿润,必要时机械辅助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 对比剂实时跟踪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术的护理

    作者:邓年妹;陈宝萍

    目的探讨对比剂实时跟踪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术的护理.方法96例患者取仰卧位,用25G蝶形螺旋头皮针,穿刺足背远端或中上部浅静脉.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连接高压注射器,设定的注射方案为流速1 ml/s、总量30ml、30%~35%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根据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实时移动导管床,跟进对比剂实时采集图像.结果90例经一次跟踪造影满足下肢静脉全程显影的效果,表现为造影肢体静脉血管全程显像,显影清晰,对比度良好,病变部位清晰.6例在造影过程中肢体移动,影响减影效果.结论流速1 ml/s,总量30ml/单下肢可作为对比剂实时跟踪下肢静脉顺行造影高压注射的常规方案.

  • 中风的中医药治疗

    作者:林湘;洪俊荣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的特点.急性期由于各原因导致脑局部血管的狭窄或闭塞,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血管破裂,血溢于脑压迫脑内组织,使相应的脑组织功能部分或全部受损,临床上经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抗血栓或止血以及降低颅内压等救治后,损害仍未完全恢复,多遗留下程度不同、形式不一的后遗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中风的疗效是显著的,但是它因疗效的不稳定性及机制缺乏可论证性而一直难以取信于人.当务之急是用现代科学手段揭开中医治疗中风的机制,从传统医学宝库中去发掘有效方药,并用科学实验去论证其机制,走上一条中医现代化之路.本文将对中医药治疗中风进行综述分析.

  • 内皮素及其受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叶倩君;郭勇;张为民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生物活性肽.ET共有3种异构体,ET-1,ET-2和ET-3.ET通过细胞膜上的内皮素受体(endothelin receptor,ETR)产生生物学效应,ETR属G蛋白偶联受体,有ETA及ETB 2种亚型.ET及ETR不仅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还广泛分布于肺、肝、子宫、乳腺、前列腺等组织器官.ET-1除了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外,还是强大的细胞促有丝分裂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肾间质组织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有促细胞生长的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ET-1及ETR与肿瘤细胞生长关系密切,许多肿瘤细胞能自身合成、分泌ET-1并表达ETR,ET1可通过ETR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 小儿麻醉前用药研究进展

    作者:施小彤;刘敬臣

    目前国内小儿麻醉前用药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而肌注所产生的疼痛刺激、患儿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均可导致麻醉诱导不平稳和手术后的行为改变,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1-2].如何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和适当的给药途径来避免或减少上述因素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是目前麻醉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小儿麻醉前用药及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范淼;李子平;王晓燕;彭振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肝移植术后行MSCTA的21例患者资料,其中1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扫描完成后于工作站上进行二维(2D)及三维(3D)血管成像.结果表现正常者2例,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患者19例.血管源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①移植后肝固有动脉狭窄11例,肝动脉血栓1例;②门静脉狭窄或癌栓各1例;③下腔静脉狭窄2例;④肝段梗死4例;⑤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其中肝段梗死1例同时合并门静脉狭窄,下腔静脉狭窄1例同时合并肝动脉狭窄.结论MSCTA所显示征象与DSA基本一致,MSCTA将取代诊断性DSA的功能,成为肝移植术后无创性检查以及肝脏血管情况随访的首选手段.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彤杰;谭理连;李扬彬;江金带;李树欣;周少萍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椎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患者行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检查,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及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44例中,26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3例,单侧血管异常23例,行走变异3支,狭窄17支,迂曲11支,2支局部动脉壁钙化.结论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椎动脉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椎动脉病变引起的多种临床常见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子平;张中伟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CT技术已经历了常规CT到螺旋CT再到多层螺旋CFT的发展过程.CT检查部位也由原来局限于头颅(1972年)向体部实质性器官(1980年代初)再到腹部空腔器官(1980年代后)发展.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肾动脉血管评价及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谭理连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形成的角度呈直角.肾动脉管径较大,直径约6.6~7.6mm.肾动脉到达肾门之前,绝大多数分为前后两干.前干又继续分出尖、上、中、下四支段动脉,尖段多与上段动脉共干,中段多与下段动脉共干,后干在进入肾门之后延续为后段动脉.肾段动脉在肾内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五个段动脉中,上段动脉、后段动脉在起点上基本恒定,但尖段、中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则变异较大.尖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可直接起自肾动脉干、腹主动脉或前两者的上下交角,这种尖段和下段动脉均不经肾门而经肾上下极穿入肾实质内,常被认为是副肾动脉、迷走动脉,其实就是供应某段的正常段动脉,手术中如果不慎给予结扎,可造成尖段或下段缺血或坏死.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崔敏毅;李子平;冯仕庭;孙灿辉;周旭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腹部血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选取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30例,以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进行腹部血管重建.在VR图基础上,再分别选取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脾动脉(SA),肾动脉(RA),应用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VP)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并与VR及MIP对照.同时测量VP可显示的小血管内径.结果VP能较全面显示SMA、IMA、SA及RA的壁上钙化及软化灶情况,能显示其位置及大小,测量其CT值.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小血管管径为0.9~1.5 mm.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VR及MIP相结合能更全面准确显示腹部血管情况,VP将在CT血管造影显像中具广阔的应用前景.

  • 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作者:江金带;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梁彤杰;周少萍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髂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T).结果14例髂动脉MSCTA检查,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移植肾动脉正常7例,髂动脉和(或)移植肾动脉异常7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狭窄闭塞4例,髂内动脉闭塞2例,移植肾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支架术后1例,髂动脉钙化5例.结论髂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诊断与评价肾移植术后髂动脉血管改变有较大临床意义.

  •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评价

    作者:何国满;谭理连;李扬彬;肖平;江金带;李树欣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主动脉夹层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投影(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表面覆盖成像(SSD)、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 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优化剂量的初步研究

    作者:章作铨;张皓;高洁冰;秦培鑫;韩铭钧;刘小彬;何燕丽;钟国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用量以及注射速率的优化选择,从而减少含碘对比剂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方法24例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分成3组(3.0ml/s、3.5 ml/s、4.0 ml/s),对比剂总量均为50 ml,进行胸部同层动脉扫描,计算主肺动脉干峰值时间(time to peak)、强化峰值(peak contrast enhancement)以及强化CT值大于200 Hu起始时间(Tb200)及持续时间(T200).结果3组之间强化峰值随注射速率加快而增高且三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T200在3.0ml组与3.5 ml/s组差异无显著性(8~10秒,P>0.05),3.5 ml/s组与4.0 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中,注射速率3.5 ml/s、对比剂总量减少至50ml左右可达到检查要求.

  • 多层螺旋CT两种重建方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比较与评价

    作者:王颖;韩铭钧;赵虹;柳学国;张翠运;何艳丽;秦培鑫;李坤伟

    目的选择和建立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佳重建技术.方法采用16层CT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5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两种不同模式的薄层重建:2mm层厚组(层厚2mm,层间隔1mm)和3mm层厚组(层厚3mm,层间隔1.5mm);计算每组图像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agatston score,AS),容积积分(volume score,VS),质量积分(mass score,MS),比较两种重建方式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计算钙化积分的差别.结果2mm层厚组检出的钙化斑块较3mm层厚组多38个,其中多为小钙化斑块;全部钙化斑块的钙化积分VS、MS、AS2 mm层厚组较3mm层厚组高(P<0.05).结论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灶时2mm层厚的图像较普遍应用的3mm重建方式能发现更多、更小的钙化斑块,对于临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早期发现,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韩铭钧;王颖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在过去的10年CAD的治疗及预防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在美国CAD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仍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0%,远远超过其他死亡原因,并且有一半患者死于没有任何征兆的急性心肌梗死.因此需早期诊断CAD,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防止冠心病事件(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rteriography)一直被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这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技术且价格昂贵,难以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或MDCT)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我院于2003年初引入16层螺旋CT并随即开展了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目前64层螺旋CT已开始应用,其先进的功能在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方面得到更加突出的发挥和体现,使这一技术更趋成熟,其无创、价廉及应用范围广等许多特点及优势使该技术有望成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治疗及追踪复查的常规手段.

  • 低剂量扫描在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李树欣;谭理连;何国满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动脉血管造影的成像质量及扫描技术.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应用Bolus Tracking智能触发技术,分别以常规Quality ref mAs和常规Quality ref mAs的60%的射线剂量,对两组共63例患者进行扫描后,作MPR、MIP、VR和VE等三维后处理,获取动脉血管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检出异常动脉血管47例,正常动脉血管15例,失败1例.常规剂量组优良图像(19/24)79.2%,合格图像(4/24)16.7%.低剂量组优良图像(32/39)82.1%,合格图像(7/39)17.9%.两组优良图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可应用低剂量扫描,Quality ref mAs可较常规剂量降低40%.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理连;何国满;李扬彬;江金带;李树欣;余林;周少萍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 2000例吸毒者HIV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

    作者:李海清;李运波;傅瑾;蔡同安;刘志梅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所新收容的2 000例吸毒劳教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并采用"吸毒方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 000例吸毒人员中HIV阳性者372例,检出率18.6%.2 000例吸毒人员中静脉注射吸毒1 860例中HIV感染370例,烫吸吸毒140例中HIV感染2例;1 860例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1 302例,其中HIV感染360例(HIV感染率28.42%),非共用注射器558例,其中HIV感染10例(HIV感染率1.4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x2=163.89,P<0.001).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是引起HIV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 潮州地区高考学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莫焕桐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HB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003~2005年高考体检学生共15 806例的HBsAg.结果2003~2005年高考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6%,16.6%和15.2%;乡镇学生HBsAg的阳性率为21.2%,显著高于市区学生的12.3%(P<0.01);男性的HBsAg阳性率19.1%,显著高于女性的13.3%(P<0.01).结论本地区2003~2005年高考学生的HBV感染率(平均感染率16.5%),显著高于全国的HBV平均感染率9.8%.乡镇学生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市区学生,男性高于女性.

  • 影响妇女更年期心理症状相关因素调查及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李洁明;田丰莲;詹新林;江雪芳

    目的探讨影响妇女更年期心理症状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择广东省9个地区的4 489名40~65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在4 489名被调查者中,出现心理症状的妇女为85.9%.发现其心理症状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孕次、月经等因素密切相关.妇女出现心理症状就医者仅占28.8%.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指导,缓解妇女更年期不良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联合耳穴按压治疗高血压病

    作者:余德奎;许佩群;钟宗扬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联合耳穴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高血压病120例随机分成3组,A组为耳穴按压组,B组为药物治疗组,C组为联合组(A+B).对3组的血压作治疗前后的比较,并分别对A、C组,B、C组作比较.结果3组均有降压作用,C组明显优于A、B两组,并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卡托普利氢氯噻嗪联合耳穴按压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较高效的降压、稳压作用,无副作用.

  • 叩击复位法加TDP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

    作者:郭小云

    目的观察叩击复位法加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叩击复位法加TDP治疗,对照组用电针加TDP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叩击复位法加TDP治疗急性胸椎小关节紊乱,方法容易掌握,安全,治疗效果迅速、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 四君子汤治疗老年脾气虚症在抗衰老中的疗效探讨

    作者:任哲;余湘泽

    由于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本地区的老年人较多的情况相对突出,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延年益寿、延缓衰老的要求增高,老年的脾气虚症,在老年疾病中所占的比例亦较大,而西医治疗效果欠理想.本院从2003年10月开始,应用"四君子汤"治疗老年脾气虚症40例,发现改善症状、抗衰老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针药结合与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瘫88例

    作者:王正娟;梁海慧;林洁;袁松华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药结合与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瘫8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扬彬;谭理连

    CT的临床应用较MR早了10年左右,但由于以往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及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使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直至螺旋CT产生,由于其快速的容积扫描,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采用高压注射器的造影剂团注技术等使CT血管成像在临床中逐步推广与应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以其优异的性能使螺旋CT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可优于常规血管造影或DSA,有可能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