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郭艳霞;肖珍;王丽敏;冯鑫;盖媛媛

    目的:探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可能存在的血管变异,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右位主动脉弓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并追踪产后复查情况。结果产前超声共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病例56例,6例(10.7%)因合并心内结构异常或其他结构异常引产,引产后均未尸解,余50例(89.3%)右位主动脉弓胎儿出生。23例胎儿因出生后没有临床症状,心脏未进行进一步检查,27例胎儿产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或CT检查,均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一致,其中右位主动脉弓并左位动脉导管16例(59.3%),右位主动脉弓并右位动脉导管4例(14.8%),双主动脉弓4例(14.8%),镜面右位主动脉弓3例(11.1%)。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切面是三血管气管切面,声像图特征为主肺动脉、主动脉弓及上腔静脉的相对位置正常,主动脉弓位于支气管的右侧。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存在右位主动脉弓畸形的胎儿可能存在血管变异及伴有心内和心外其他畸形,必须全面扫查。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铁卫;何斌;陈机琼;王凯辉;粱常禧;邓超明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甲状腺结节的术前FNA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测算FNA诊断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FNA诊断符合162例,不符合44例,诊断符合率78.6%,诊断不一致率21.4%,诊断敏感度77.8%,特异度83%。结论 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虽有一定局限性,但总体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是一种安全可靠与简单实用的诊断方法。

  • 血清 makorin 环指蛋白3基因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唐家彦;黄娟;黄连红;刘玉玲;付四毛

    目的:评价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血清中makorin环指蛋白3(MKRN3)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收集50例CPP女童及相匹配的同等例数健康女童(对照组)血清,记录年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 BMI)、乳房发育Tanner分期、卵巢体积及骨龄等一般资料;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 LH)、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 FSH)及泌乳素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KRN3基因的表达。结果 CPP女童血清中MKRN3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MKRN3水平与年龄、身高、体重、BMI、骨龄、骨龄年龄差无关( P>0.05),与CPP女童乳腺发育年龄呈正相关(P<0.01),与卵巢体积呈负相关(P<0.01);血清MKRN3水平与CPP女童血清LH、泌乳素、FSH、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无关,与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血清MKRN3水平与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中基础LH、LH峰值、基础FSH、FSH峰值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MKRN3在CPP女童血清中表达降低,与雌二醇水平、乳腺发育年龄及卵巢体积相关,并与GnRH激发试验结果密切相关。 MKRN3在CPP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氢呼气试验评估肠易激综合征动力异常的价值

    作者:郑中文;布小玲;张华娟;王启仪;沙卫红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胃肠动力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93例腹泻型IBS(IBS-D)、36例便秘型IBS(IBS-C)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查,对各组的口盲传输时间( OCTT)、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SIBO)发生率、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率、焦虑抑郁评分、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D、IBS-C及对照组的平均OCTT分别为(86.2±35.3)min、(143.3±36.0) min、(105.0±31.3)min;IBS-D组的平均OCTT明显快于IBS-C组(t=-4.56,P<0.01)及对照组(t=-2.54, P=0.014<0.05),IBS-C组的平均OCTT相比对照组(t=2.08,P=0.047<0.05)明显减慢;相比对照组,IBS-D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χ2=7.07,P=0.008<0.05)、平均BMI( t=3.70,P<0.01)、SIBO发生率(χ2=7.72,P=0.005<0.01)明显升高。结论 IBS-D、IBS-C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动力异常。焦虑抑郁状态、SIBO、BMI异常升高与IBS-D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关联。

  • 婴幼儿重复肾畸形56例诊治体会

    作者:许海华;徐国栋;张富义;陈子英;王晓佳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复肾畸形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复肾畸形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除1例患儿对碘过敏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 MRU)检查外,均行B超联合CT泌尿系造影三维重建(CTU)检查。并根据患儿病情实施个性化手术方案,38例行患侧上半肾及输尿管切除术;6例行患侧输尿管部分切除与膀胱再吻合术,6例行下半肾肾盂、输尿管吻合术;4例行经尿道腔镜下输尿管囊肿内切开术;1例因双输尿管汇合处狭窄行输尿管-输尿管斜行吻合术;1例行患侧肾全切术。结果56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探查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准确率100%。术后恢复良好,46例患儿获随访6个月至5年,其中2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患儿于术后6个月内复查尿常规,多次出现无症状菌尿,半年后好转,3例半肾切除患儿出现输尿管残端感染,其中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未再发作,1例予以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婴幼儿重复肾畸形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B超联合CTU检查准确可靠,优于单独MRU检查,可以作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佳检查组合。实施个体化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 脑肿瘤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柯超;张湘衡;王翦;赛克;陈忠平;牟永告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依据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标准诊断谵妄。收集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结果,评估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6例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谵妄,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70岁,70岁以上脑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2.1%。与非谵妄者比较,谵妄者术前头颅MRI显示明显的脑缺血改变,术后第1天谵妄者比非谵妄者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前多灶性脑缺血改变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保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从而降低术后谵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NK 和 CIK细胞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金梦迪;刘黎琼;王淡瑜;卢博;王欣;崔海燕;刘泽林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外周血NK细胞及CIK细胞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1例AA患者[急性AA( AAA)30例,慢性AA( CAA)21例]治疗前后与40例健康对照组NK细胞、CIK细胞的表达。结果(1) AA患者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CD8+、CIK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AA组与CAA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好的患者NK细胞比值升高,CIK细胞比值无明显下降。结论 AA患者存在多种免疫异常,多种因素参与AA的发病机制。检测免疫细胞将有助于评估AA的病情及疗效。

  • 表现为单个肢体症状的周围神经损害特点分析

    作者:欧晶;何珊;吴珊

    目的:观察单个肢体症状的神经超声图像、临床资料,总结其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神经科诊治的单个肢体症状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双侧神经损害组与单侧神经损害组,按症状将两组进一步分为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两亚组,并对各组症状部位分布、性别、年龄、病因、神经损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39例患者中双侧神经损害85例,单侧神经损害54例,其中有8例为症状对侧的神经损害;双侧神经损害组年龄较大( P<0.01),患者症状表现为左侧或右侧以及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上肢单肢症状较下肢多见,上肢神经损害中,除单侧神经损害组中表现为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以尺神经为主外,余均以正中神经为主,多由周围神经卡压所致;下肢神经损害均以胫神经、腓总神经为主,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结论表现为单肢症状的周围神经损害常见于上肢,且多为双侧神经损害,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居多,多由周围神经卡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单个肢体症状的神经损伤是双侧或单侧可能与年龄相关;高频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有精确的定位价值。

  • 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脉搭桥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刘喆;高项羽;付红光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LSGB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0例。患者入室后,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持续记录24 h HRV的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 SDNN)]和频域指标[低频功能( LF)、高频功能( HF)、LF/HF]。 LSGB组在麻醉前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N组未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两组的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 Holter监测分析对比各时段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LSGB组患者均完成星状神经节阻滞操作。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前、阻滞后及搭桥前、搭桥后各时段HR、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DNN值在搭桥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 LSGB组HR值在阻滞前与阻滞后各时段及搭桥前与搭桥后2、10、12、14、16、18 h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搭桥前与搭桥后4、6、8h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SGB组:SDNN值在搭桥前与搭桥后6、8 h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值搭桥前与搭桥后2、4、6、8、10、12、14、16、18 h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F值在SGB前与SGB后20、40、60 min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搭桥前与搭桥后2、4、6、8、10、12、14、16、18 h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F/HF值在搭桥前与搭桥后8、10、12、14、16、18 h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LSGB能够降低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交感神经活性,平衡冠脉搭桥患者自主神经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应用于冠脉搭桥围术期。

  •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盆底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作者:王琨;陈智毅;王伟群;朱珺琳;麦紫欣

    目的:探讨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的盆底功能变化。方法选取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有无盆底组织异常,测量并计算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有盆底功能障碍组(观察组)以及无盆底功能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中有盆底功能障碍者(观察组)18例,无盆底功能障碍者(对照组)68例。观察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6例,阴道前壁脱垂1例,子宫脱垂1例,其余10例未检出异常。对照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9例,其余59例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3例,阴道前壁脱垂2例,子宫脱垂2例,直肠膨出1例。对照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简便有效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的盆底功能变化。

  •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叶虹;李飞;潘志信;刘清阁;罗丽霞;罗群英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疾病( CSV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制定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CSVCI )预测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及分析入院颅脑MRI诊断筛选出的CSVD患者163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MoCA )量表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CI),将163例CSV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n=82)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CI组,n=81)。整理分析患者MRI表现和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VC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2型糖尿病与VC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有无高胆固醇血症与VCI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1);CI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多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CI组白质病变评分高于n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CSVCI关系密切;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可作为CSVCI的预测指标,通过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CSVCI的发生率。

  • 64排螺旋 CT 分次团注法在泌尿道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应乙波;李强;张斌;施优波;童竑章;李盛;周守军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分次团注法(split-bolus)CT泌尿道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 , CTU)的可行性。方法连续57例临床怀疑为泌尿系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分次团注法两期扫描(平扫、实质-延迟期);对照组29例使用常规单次注射法四期扫描(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延迟期)。球管输出电压依据患者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选择100 kV(BMI<25 kg/m2时)或120 kV( BMI≥25 kg/m2时),对比分析两组样本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图像质量采用主观5分法,对两组后一期的横断位、三维重建后的CPR、MIP和VR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和图像评估,观察组、对照组的总辐射剂量为(19.04±2.11) mSv和(38.58±5.87)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5,P=0.00)。观察组、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8±0.71)分和(4.39±0.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4;P=0.15)。结论64层螺旋CT分次团注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CTU检查的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未受明显影响。

  • 气温变化对精液检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丽蔓;张哲欢;于雅璐;曾晓霞

    目的:探讨气温变化对无精子症、极重度少精子症、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精子总活力、精子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收集的4194份精液标本,根据检查当天的日平均气温,将所有标本分为5个组:其中日平均气温A组≤15℃、15℃<B组≤20℃、20℃<C组≤25℃、25℃<D组≤30℃、30℃<E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无精子症、极重度少精子症(浓度小于1×106· mL-1)的比例及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精子总活力、精子存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5组间的无精子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E两组的极重度少精子症比例明显高于A、B、C 3组(P<0.05)。 A组精液量(3.58±1.49)mL多,E组精液量(3.29±1.50)mL少,A组精液量显著高于E组(P<0.05),而B、C、D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子浓度B>A>C>E>D,A、B、C 3组的精子浓度明显高于D、E两组(P<0.05);前向运动精子比率:A>C>B>D>E,A、B、C 3组明显高于D、E两组(P<0.05);精子总活力、精子存活率的比较结果跟前向运动精子比率比较结果类似,均为A、B、C 3组明显高于D、E两组( P<0.05)。结论气温变化对精液质量有明显影响,气温>25℃时极重度少精子症的比例明显升高,气温<15℃时精液量多,而气温<25℃时,精子的浓度、前向运动、总活力、存活率均明显优于气温大于25℃时。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作者:杨慧;钟水生;王展航;潘梦秋;曾昭龙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及与随访闭塞静脉窦再通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55例,分析其病因、年龄和性别分布,磁共振平扫及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55例患者中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或发作性)者11例,合并视力下降者7例,合并颅神经症状体征者3例,合并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者11例。 MR平扫证实合并脑出血者13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例,硬膜下出血1例,其余为脑实质内血肿。合并脑梗死者17例,其中7例为出血性脑梗死。55例中累及上矢状窦39例,同时累及下矢状窦2例。横窦39例,其中累及双侧横窦7例。乙状窦34例,直窦11例。累及皮层静脉2例,累及大脑大静脉2例。随访MRV 1、3、12个月内再通率分别为46.5%、55.8%和69.8%,1年以后再通率为72.1%。接受DSA溶栓7例,死亡1例,48例患者入院后即开始抗凝治疗,死亡3例,其余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在治疗初期直接征象的变化滞后于间接征象。

  •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作者:吴寅良;王强;彭俊;李法年;江龙

    目的:探讨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8例共计45个椎体,其中伴发胸腰椎侧弯畸形10例11个椎体。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脊柱评分。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与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伴脊柱侧弯患者,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术中透视次数增多。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脊柱侧弯的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步骤和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舌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陈凯;欧阳可雄;龚攀;李劲松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D)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舌鳞癌癌内和癌周淋巴管密度,并探讨VEGF-D与舌鳞癌淋巴管密度( LV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舌鳞癌组织(观察组)和12例正常舌黏膜组织(对照组)中VEGF-D和LVD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EGF-D与癌内、癌周LVD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的 VEGF -D高表达率为60.00%,对照组为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对照组的LVD高表达率为20%,观察组的癌周LVD高表达率为58.33%、癌内LVD高表达率为48.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43)。 VEGF-D和癌周LVD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生存状态及预后之间有关( P<0.05)。癌内LVD的高表达仅与肿瘤T分类有关(P=0.039)。 VEGF-D与癌周LVD在舌鳞癌中呈正相关(r=0.966, P<0.001)。结论 VEGF-D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指导舌鳞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

    作者:丁大鹏;刘锦新;余海浪;郭云波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XP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乳腺癌患者130例(病例组)和健康对照者188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两组人群XPA-4G/A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杂合子基因型A/G在两组样本中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纯合子基因型G/G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3),但G/G基因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基因型频率要低于在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等位基因G和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的临界值( OR=0.782,95%CI=0.568~1.077),对照组中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为病例组的1.28倍。结论 XPA-4G/A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相关性,但是等位基因G的携带者在健康人群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因此提示XPA-4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降低。

  • 毁损肺手术血液保护措施及麻醉气道管理

    作者:温海明;劳燕萍;代冬梅;李红新;詹景六;杨仁

    目的:评价单侧毁损肺手术患者采用多项血液保护措施,血红蛋白( Hb)≥70 g/L时按需输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的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6例患者为观察组,回顾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9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氨甲环酸、液体加温超声刀等多项血液保护措施,输血条件为Hb<100 g/L,≥70 g/L。对照组则根据患者术前情况,手术出血500~700 mL时按经验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入量及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血浆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输血时Hb值为(77±5)g/L。两组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毁损肺患者,恰当的气道管理及血液保护措施、按需输血,可减少术中出血,无不良反应。

  • 多糖止血修复生物胶液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苏菊芸;邓慧聪;严小玲

    目的:探讨分析多糖止血修复生物胶液在妇科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术中使用多糖止血修复生物胶液冲洗腹腔的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60例为观察组,在术中使用传统的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腹腔的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粘连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追踪康复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均小于对照组。结论多糖止血修复生物胶液具有清除彻底、广谱抗菌、迅速控制渗血出血等优点,而且还能预防术后粘连,促进组织的完全性修复,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干细胞标记物在翼状胬肉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司颖;卢蓉

    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上皮中干细胞标记物p63、ABCG2、CK1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揭示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3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3、AB-CG2、CK19、PCNA蛋白在翼状胬肉上皮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以正常结膜上皮作对照。选取翼状胬肉病理组织块和正常结膜上皮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63和ABCG2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63、ABCG2、CK19、PCNA的免疫组化结果,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细胞培养结果,翼状胬肉呈现高增殖能力,根据PCR检测结果,p63和ABCG2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上皮高表达干细胞标记物p63、ABCG2、CK19。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联合乳腺超声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辉;秦杰;秦耿耿;梁燮;何子龙;徐维敏;婵娟;廖昕;陈卫国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FFDM)联合乳腺超声( BUS)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7例老年乳腺癌以及27例乳腺良性病变(≥60岁),术前均行FFDM以及BUS检查。回顾性总结其影像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对比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老年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等。结果老年乳腺癌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Ⅱ级为主(64/107,59.8%),肿块常见(83/107),钙化出现率较低(21/107)。 FFDM诊断老年乳腺癌的敏感度91.6%、特异度70.4%、准确率87.3%,BUS检查的诊断敏感度81.3%、特异度77.8%、准确率80.6%, FFDM联合BUS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依次为95.3%、85.2%、93.3%,单独应用FFDM或BUS检查诊断老年乳腺癌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810、0.795,联合应用FFDM与BUS检查诊断老年乳腺癌的ROC曲线AUC值高,约为0.903。结论老年乳腺癌以肿块型常见,病理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Ⅱ级为主。 FFDM联合BUS检查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的FFDM或BUS检查。

  • 溶胶凝胶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对恒河猴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作者:王晶晶;施亮;徐婧;王丽艳;李蜀光

    目的:建立较大面积牙槽骨缺损植入溶胶凝胶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修复的恒河猴动物模型,探讨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成年雌性恒河猴4只,拔除恒河猴双侧下颌尖牙和第一、第二前磨牙区牙齿,去除牙槽间隔和颊侧至牙槽窝根尖部全部牙槽嵴,仅保留舌侧骨皮质,修整拔牙区牙槽骨。右侧为实验组植入溶胶凝胶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左侧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两侧拔牙区植入材料后骨膜覆盖防止材料流失。分别于4、8、12、16周行大体及X线片观察,大体观察牙槽骨局部生长情况,X线片观察牙槽骨缺损部位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大体观和X线片观可见明显的骨修复,新生骨与正常骨密度基本一致,植入材料完全降解吸收。对照组未见明显骨修复。结论溶胶凝胶微纳米生物活性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能促进牙槽骨修复,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牙槽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材料。

  • 兔鼻泪管阻塞模型的建立

    作者:胡文学;廖海兰;黄小花

    目的:探讨鼻泪管阻塞模型理想的制作方法,以及动物模型鼻泪管阻塞的判断方法等。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金葡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扎组4只8眼行鼻泪管损伤后缝线结扎,另一组2只4眼作为对照组,行鼻泪管损伤后不做进一步处理。观察损伤后3、7、14 d的临床表现及14 d时的泪道冲洗结果,泪囊造影情况,比较这些制作鼻泪管阻塞模型方法的成功率、临床表现等。结果结扎组鼻泪管阻塞成功率为100%(8/8),金葡组成功率为25%(2/8),对照组为0(0/4)。金葡组与结扎组、金葡组与对照组、结扎组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泪道阻塞眼均有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泪囊造影示泪囊显影,鼻泪管不显影,但分泌物较少,金葡组早期分泌物较多。结论兔可作为鼻泪管阻塞模型较理想的实验动物,结扎法是制作兔鼻泪管阻塞模型的较理想的方法。

  • 黄芪甲苷经 TGF -β/Smad 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影响

    作者:李忠;张培华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干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氧化损伤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4±0.45)kg,其中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作为空白加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其余60只则用于STZ模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以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造模后1周开始测血糖,剔除血糖低于13.9 mmol/L的大鼠。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和模型加黄芪甲苷高中低(120 mg/kg、60 mg/kg、30 mg/kg)治疗组。每2周收集代谢数据,给药6周后处死。测定体重肾脏指数,血糖情况以及大鼠血清ROS及SOD情况,观察患侧肾脏组织病理,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重及肾脏指数大,而治疗组大鼠肾重及肾脏指数明显减小(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实验各组大鼠血糖在0周时无明显差别。黄芪甲苷治疗组血糖值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甲苷可降低模型大鼠患侧肾脏组织纤维化病变,呈剂量依赖性下调TGF-β1、TβRⅠ、TβRⅡ、Smad4、Smad2/3、P-Smad2/3、α-SMA、Collagen Ⅰ、Ⅲ、Ⅳ的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调Smad7的蛋白表达。结论(1) SD大鼠单次腹腔大剂量注射STZ建立致糖尿病肾病模型;(2)黄芪甲苷可通过降低ROS水平,升高SOD活性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缓解;(3)黄芪甲苷可通过下调大鼠肾脏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而改善大鼠的胞外基质堆积而保护肾脏。

  • 潜在抑癌基因 eIF4 E3对宫颈癌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

    作者:孙丽萍;姚运红;庞天云;张叶;康海仙;王森;胡新荣

    目的:探讨潜在抑癌基因eIF4E3对宫颈癌细胞分裂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转染eIF4E3表达质粒至Hela细胞和C33A细胞,用定量PCR和WB鉴定转染效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过表达eIF4E3后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用WB分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 eIF4E3表达质粒后, Hela 细胞和C33A 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在48 h 分别下降32.84%和30.42%(P<0.05);平板克隆形成率分别下降39.99%和21.42%(P<0.05); G2/M期细胞比率分别下降55.33%和54.79%( P<0.05);PCNA蛋白和cyclin B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而cyclin A1和P27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eIF4E3通过下调cyclin B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G2/M期,从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本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和阐明eIF4E3是否宫颈癌的抑癌基因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宫颈癌预防和诊治靶点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竹节参皂苷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覃玉娥;孙志伟;张长城;王婷;袁丁;刘朝奇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竹节参总皂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 HepG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竹节参总皂苷不同浓度乙醇洗脱(10%、30%、60%及90%)的有效部位,应用棕榈酸( PA )诱导肝癌细胞HepG2脂肪变性的细胞模型(模型组),正常组应用DMSO。提取细胞总RNA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 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CHO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表达水平,通过噻唑蓝( MTT)方法反映细胞存活状况,以及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肪变性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竹节参提取物中,90%乙醇洗脱组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油红O染色其细胞内泡状脂滴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细胞肿胀减轻,细胞数目增多,而其他萃取部位效果不明显;RT-PCR显示,模型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竹节参90%乙醇萃取部位则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乙醇洗脱组经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其主要成分为齐墩果烷型皂苷。结论竹节参齐墩果烷型皂苷能明显降低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与干预内质网应激相关。

  • pCMV -Myc -MyD88重组质粒构建及其在293 T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潘洁;邓延梅;何雅军;刘志河;吕霞;沈雁;宋慧东;舒建昌

    目的:构建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从大鼠肝星状细胞株T-6中提取总RNA,应用PCR技术扩增MyD88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质粒中,对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钙离子转染法转染至293T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MyD88蛋白的表达,以观察转染及表达效果。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pCMV-Myc-MyD88重组质粒的DNA序列正确,将其转染至293T细胞后,MyD8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CMV-Myc-MyD8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针对MyD88分子的疾病治疗及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 siR N A 干扰 A T1 R 基因调控链脲佐菌素诱导NIT -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莫丽雯;梁杏欢;邝晓聪;李海滨;李励;蔡劲薇;卢德成

    目的: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小鼠胰岛素瘤NIT-1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AT1R)基因,探讨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胰岛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针对小鼠AT1R基因,设计并合成3对siRNA序列,脂质体法转染至NIT-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强度检测转染效率,Real-time PCR检测AT1R mRNA表达量判断不同干扰序列及干扰时间的基因沉默效果;分4组: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STZ组予5 mmoL/L STZ干预30 min,si-AT1R组予40 nmol/L si-AT1R转染24 h,si-AT1R+STZ组予40 nmoL/L si-AT1R转染24 h后5 mmoL/L STZ干预30 min;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 mRNA表达量,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40 nmol/L siRNA转染的荧光强度强,转染后AT1R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si-AT1R-2转染24 h的沉默效果佳(92.20%);Caspase-3 mRNA表达量:STZ组与空白组比增加了2.37倍(P<0.05),si-AT1R+STZ组与STZ组比减少了11.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凋亡率:STZ组与空白组比增加了3.27倍(P<0.05),si-AT1R+STZ组与STZ组比减少了26.82%(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稳定的胰岛细胞AT1R基因沉默模型;RNA干扰沉默胰岛细胞AT1R基因可通过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量降低STZ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提示AT1R介导了STZ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过程。

  • 自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中的表达

    作者:赵海洋;张佳运;程姝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区心肌细胞自噬的表达,探讨心肌细胞自噬在大鼠实验性无复流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结扎冠状动脉2 h,再灌注1 h,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无复流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在再灌注末,从左心房注入6%硫磺素1 mL/kg使复流区着色,无复流区不着色;再于原位重新结扎冠状动脉,实验组从左心房注入Evan′S蓝,使结扎区外着蓝色,梗死区不着蓝色,对照组不予Evan′s蓝。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组无复流区、梗死区和正常区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p62/SQSTM1表达;电镜下观察自噬体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 TTC和硫磺素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无复流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大鼠心肌细胞内自噬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PCR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实验组无复流区、梗死区及正常区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SQSTM1的表达,实验组无复流区自噬表达明显高于梗死区和正常区心肌组织( P<0.05),但梗死区和远端区心肌组织自噬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验组无复流区心肌组织局部自噬表达增强,其活性的改变可能与无复流的发展及程度相关。

  • 酪酸对大鼠成骨细胞系中骨唾液酸蛋白转录的作用

    作者:杨立;安;沈军;小方赖昌

    目的:研究酪酸调节大鼠成骨细胞系( ROS17/2.8)中骨唾液酸蛋白( BSP )转录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能生成BSP的大鼠成骨细胞系(ROS17/2.8),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首先加入无血清α-基本必须培养基(α-MEM)配制的(10-8~10-2)mol/L浓度梯度的酪酸12 h,确定优刺激浓度为10-4 mol/L,然后使用10-4 mol/L的酪酸作用于ROS17/2.8细胞3、6、12 h,对照组加入等量不含酪酸的无血清α-MEM。用Northern杂交试验检测BSP mRNA的表达;用瞬时转染方法检测BS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变化;用凝胶迁移实验验证酪酸对核蛋白与相关基因区段结合的作用。结果酪酸作用ROS17/2.8细胞12 h后BSP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酪酸对BSP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上调作用主要通过启动子pLUC3(-116~+60)中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响应区段( FRE),在凝胶迁移试验中,酪酸促进了FRE片段与相应核蛋白的结合。结论酪酸通过BSP启动子中的FRE片段增强BSP基因的转录,从而在成骨早期增强成骨细胞活性。

  • 商陆皂苷甲对 IL -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ERK 通路活化的影响

    作者:汤杰印;董杨;张祥贵;肖寒;张薇;徐丽君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 EsA)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rGMC)增殖及其对IL-1β诱导rGMC的ERK1/2 mRNA、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EsA治疗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EsA(5 mg/kg)组,EsA (10 mg/kg)组,EsA (20 mg/kg)组,EsA (40 mg/kg)组,药物灌胃后,获取含药血清;取6代rGMC随机分成对照血清组,EsA (5 mg/kg)血清组, EsA (10 mg/kg)血清组,EsA(20 mg/kg)血清组,EsA(40 mg/kg)血清组,MTT法检测各组对rGMC增殖的影响;将rGMC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EsA组,IL-1β+U016组,IL-1β+U0126+EsA组,同步化后培养48 h, RT-PCR法检测各组ERK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的表达并成像分析。结果EsA (5~10 mg/kg灌胃)含药血清抑制了细胞增殖( P<0.05,P<0.01);IL-1β组促进了rGMC的ERK1/2 mR-NA、p-ERK1/2表达(P<0.05),IL-1β+EsA组、IL-1β+U0126组,IL-1β+U0126+EsA组作用rGMC后,其ERK1/2 mRNA、p-ERK1/2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EsA含药血清(5~10 mg/kg灌胃)可显著抑制rGMC的増殖,EsA(10 mg/kg)血清组作用48 h效果佳;EsA通过下调p-ERK1/2表达,抑制了IL-1β诱导的rGMC增殖,ERK1/2通路是EsA抑制rGMC增殖通路之一。

  • 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祝司霞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从临床分离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刚果红平板法筛选生物膜阳性菌株和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以万古霉素为阳性对照药,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和药物对细菌生物膜的小抑膜浓度(SMIC);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不同时间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刚果红平板法生物膜阳性菌株有12株,即生物膜形成率为40%,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实验阳性有22株(73.3%);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SMIC50为125 mg/L,SMIC80为500 mg/L;1000、500和250 mg/L的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早期黏附能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及万古霉素。

  • 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张阳;张勇;罗唯师;黄凯敏

    患者,女,51岁,因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流涎7年于2014年9月1日入住我院神经外科。患者于2007年6月上旬受凉后出现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变浅,右侧口角“漏水”,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右侧面神经炎”行针灸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随病程进展右侧面部瘫痪逐渐加重,伴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出汗减少、耳鸣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体格检查可见右侧面神经功能为House-Brackhmann ( HB)Ⅴ级,右侧面部触觉稍减退,舌前2/3的味觉无减退。肌电图:右侧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失神经电位。双耳电测听检查正常对称。头颅 MRA (图1):右侧颞骨内见椭圆形异常信号影,境界清,大小约1.2 cm ×1.5 cm,其内信号欠均匀, T1 WI 稍低信号主, T2 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颞骨CT (图2)示右侧颞骨岩部(鼓室内前方)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局部骨质明显膨胀性改变,大小约16 mm ×9 mm,增强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右侧颞骨内占位:面神经鞘瘤?手术予气管插管全麻,安装电生理监测双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以及咬肌静息肌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诱发肌电( trigger -EMG),保护Ⅲ、Ⅶ、Ⅷ神经。经右颞下硬脑膜外入路,术中发现右侧颞骨弓状隆起部位,骨质局限性膨出隆起,肿物基底部骨质增生,顶部骨皮质变薄破坏,磨除增生骨质后,见一灰红色质韧肿瘤,范围约1.2 cm ×1.5 cm ×1 cm,边界清晰,与鼓室、听骨链及半规管尚有一薄层骨质相隔细致分离肿瘤全切除。切除后可见肿瘤基底部有较完整的神经纤维,予0.2~0.8 mA电刺激,未引出面神经动作电位。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图3)。复查头颅MRA:肿瘤全切。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同术前,随访10个月,右侧面神经功能为HB Ⅳ级、面部感觉麻木消失,耳鸣情况较术前轻度改善,无味觉减退、泪腺分泌异常等情况。

  • 以闭经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作者:黄妙灵;马洪明

    患者,女,18岁,因闭经2年,四肢抽动半天于2014年10月4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始未在意。持续半年无月经,于外院查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催乳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行垂体兴奋试验及雌、孕激素试验均正常;查消化系、泌尿系、生殖系统B超、头颅CT及MR均正常。2年来就诊多家医院,诊断为“继发性闭经”,原因不明。曾给予性激素替代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半天前突然出现四肢抽动、讲话困难,送入我院。既往体健,无嗜酒、吸毒及类似疾病家族史。

  • 复发性丹毒并发结节性红斑1例

    作者:余琎;许飏;徐基祥

    患者,男,74岁,因左下肢红斑伴疼痛4个月于2015年5月26日入院。入院前4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下肢胫前区出现边界清楚的蚕豆大小的水肿性红斑,其上无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自觉疼痛、灼热感,伴身软乏力不适,无畏寒、高热等症状。

  • 左颌下腺嗜酸细胞性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景洪标

    患者,男,71岁,因发现左颌下肿物23年,近1个月渐增大于2010年12月13日来我院口腔科就诊。体格检查所见:老年男性,发育正常,神志清,检查合作。面部对称无畸形,左颌下区可触及一界限清楚肿物,大小约1.5 cm ×0.8 cm,活动度好,质地稍硬,轻度压痛。 B超检查:左颌下腺实性肿块,大小1.5 cm ×1.0 cm,界限清。右颌下、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前各项检查无异常后,于2010年12月17日全麻下行左颌下腺及肿物扩大切除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颌下腺下极,质稍硬,边界尚清,与下颌舌骨肌部分粘连。完整切除肿物和左颌下腺,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细胞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术后行“注射用胸腺法新”皮下注射增强免疫治疗和定期复查,未行肿瘤化疗和放疗。随访患者62个月,未见肿物复发和转移。大体检查:类圆形肿物一个,大小1.5 cm ×1.0 cm ×0.8 cm,切面未见明显包膜,为囊实性。以实性区为主,实性区约占肿瘤的95%。实性区灰白灰黄色,质硬。局部可见小囊腔,囊内容物为清亮黏稠液体。镜检:肿瘤主要由嗜酸性细胞构成,嗜酸性细胞呈“铺砖样”排列成巢状、片状和大小不等的囊腔结构(图1)。嗜酸性细胞体积中等大,呈多角形,细胞质呈颗粒状,丰富、红染。细胞核圆形,核仁明显。可见少许的经典型黏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的区域,该区域可见黏液细胞、中间型细胞和表皮样细胞,部分表皮样细胞胞质透亮(图2)。各种肿瘤细胞异型性小,不见坏死,核分裂相罕见。肿瘤中不见角化,不见血管和神经的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酸性细胞表达抗线粒体抗体(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 AMA)(图3)、广谱CK、EMA和P63(图4)。组织化学染色,嗜酸性细胞显示磷钨酸苏木素( phosphotung-stic acid -hematoxylin, PTAH)染色阳性,胞质内见蓝染颗粒。

  • 双子宫畸形1例

    作者:帅萍;肖海

    患者,女,62岁。因外阴肿物脱出5月余,于2015年3月15日入院。患者缘于2014年10月始自觉活动、劳累、久站及咳嗽后出现外阴肿物脱出,约鹌鹑蛋大小,平躺、休息后肿物可自行回纳、减小。患者无发热盗汗,无腹痛腹胀,无排便困难,无阴道流血及异常排液,无肛周坠胀感,未予重视,后自觉脱出肿物逐渐增大,大时约鸡蛋大小,现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10余年,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目前血压稳定。1978年曾行阴道纵隔切除术。患者13岁月经初潮,52岁绝经,经期月经量多,颜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史。

  • 不同剂量多巴胺对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梁幸甜;廖美娟;李渭敏;冯舒韵;杨承祥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多巴胺对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年龄<60岁,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与B组),每组30例。 A组将瑞芬太尼与多巴胺按1∶20比例混匀,B组将瑞芬太尼与多巴胺按1∶30比例混匀。麻醉诱导按效应室浓度输注丙泊酚5.0μg/mL、瑞芬太尼7.0 ng/mL。达靶浓度入镜并调整丙泊酚浓度为2.0μg/mL、瑞芬太尼为4.0 ng/mL至术毕。记录患者吸氧前( T0)、诱导开始1 min( T1)、入镜即时( T2)、入镜后1 min( T3)、入镜后2 min( T4)、入镜后5 min( T5)及术毕( T6)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数据,记录患者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及供氧不良、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中知晓的例数,记录患者、术者满意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2、T3、T4时点的MAP较高,在T2和T3时点HR较快,而低血压发生率较低。结论小剂量多巴胺与瑞芬太尼混合液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时,患者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瑞芬太尼与多巴胺按1∶30混匀后输注推荐用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 术中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忠其;邢祖民;张艳静;刘永峰

    目的:观察术中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 Dex)对小儿包皮手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Dex组( D组)单次静脉注射Dex 0.5μg/kg,对照组( C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进入恢复室30 min内躁动发生率,记录术中心率( HR)、呼吸频率( RR)及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记录回到病房后6 h内疼痛和镇静评分。结果 D组躁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C组的45%(P<0.05);给Dex后患儿HR与基础值比较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可接受范围内,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在3个时间点D组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在2 h时D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次静脉注射0.5μg/kg的Dex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术后恢复室的苏醒质量,减轻包皮手术术后患儿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要注意术中可能发生的心率减慢。

  • 呼吸道集束化管理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徐敏;孙苗芳;孙凌云;张仪芝

    目的:探讨呼吸道集束化管理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心胸外科因肺癌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6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呼吸道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肺部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术后肺部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呼吸道集束化管理能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病程,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桂花;程晓瑜;董志环;姚萍;江秀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NICU 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22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收治的2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使用高危药物的两组患儿出现的摆药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药液外渗致皮肤损伤、家属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摆药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药液外渗致皮肤损伤的情况较对照组减少,家属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时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减少高危药物摆药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药液外渗致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瑞芹;朱丽丽;张会敏;李荣

    目的:探讨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8周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以积极心理健康量表MHC-SF(成人版)、生活质量量表和简明应对方式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除独立性)和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后观察组自身比较显示,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除独立性)和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纬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与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积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个性化积极心理干预能显著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

  • 中山市小榄地区β-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状况

    作者:黄健云;莫和国;商璇;蔡德成;梁焕瑜;王冬纳;尹志军;黄培坚

    目的:调查中山市小榄地区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中夫妻双方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突变类型、分布特征及产前诊断情况。方法采用血常规结合血红蛋白电泳法对孕妇血样进行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对筛查阳性的疑似地贫携带者,采用单管多重跨越断裂点PCR技术和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 PCR-RDB)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地贫基因检测阳性者,则要求召回配偶。如果夫妻双方同时携带β-地贫基因,则建议其做产前诊断。结果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孕妇22220名,5560例地贫血液学表型筛查为阳性,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后发现2621例诊断阳性,其中携带β-地贫基因突变的1065例,含β复合α地贫突变的138例。有1164名配偶接受召回进行地贫基因诊断,204例诊断阳性,其中携带β-地贫基因的80例,含β复合α地贫突变的11例。所有个体共检出12种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构成比靠前的为CD41-42(-TCTT)突变,分别占48.75%(39/80,男方)和44.41%(473/1065,女方);其次为CD17(A→T)突变,分别占15.00%(12/80,男方)和19.72%(210/1065,女方)。夫妻双方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的22对,20对进行产前诊断,9对夫妻的胎儿诊断为重型β地贫;另有2对拒绝产前诊断,随访发现其中1对夫妻生出重型β地贫患儿。结论小榄地区常居人群β-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地贫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婚育人群地贫防控相关知识教育,确保所有婚育人群了解重型地贫的危害性及严重性,对开展地贫群体干预和促进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 远端缺血处理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中元;刘菊英;史若诗

    1986年,Murry等[1]首次发现,在心脏长时间缺血前,先经过4次5 min短暂的非致命性缺血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脏,提升对随后长时间致命性缺血的耐受能力,并将这种内源性保护机制称为心肌缺血预处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1993年,Przyklenk等[2]在犬实验中发现了一项新的心肌缺血调理形式,发现先对犬的冠状动脉左旋支进行4个5 min的短暂夹闭能够显著减少随后的冠状动脉前降支长时间夹闭缺血引起的心肌梗死面积,随后发现,这种心肌保护的现象是普遍的,且可以通过远离心脏的器官如脑、肾脏、肠系膜、骨骼肌等的缺血再灌注来提供,这种新形式的心肌调理形式被称为“远端缺血预处理”( region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200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心肌冠状动脉再灌注前给予5 min的肾缺血再灌注,能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后梗死面积[3],减少再灌注末心肌组织肌酸激酶含量,从而提出“远端缺血后处理”( remote 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 ,RIPOC)的概念。随后在对志愿者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这一远端缺血处理(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C)的心脏保护现象可以通过袖带对四肢进行充气-放气模拟,通过远端器官或肌肉组织的这样一种非侵入性的缺血再灌注方法来诱发心肌保护作用[4]。大量实验数据证明,RIC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5]。尽管RIC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鼓舞人心的结果,但是其保护作用的详细机制仍不明确。现就RIC的模型建立、保护特点、心肌保护机制及展望作一综述。

  • 整合素信号通路与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现状

    作者:林凤彬;谭少健

    后发性白内障( after cataract )又称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 PCO)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PCO在成年人白内障手术后2~5年的发生率为20%~50%,而儿童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 LECs)的增殖能力较强,PCO发生率可达100%[1]。研究表明,当晶状体受到创伤刺激时,导致血-房水屏障破坏,引起大量生长因子分泌,刺激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与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诱导受体酪氨酸磷酸化,激活下游的级联信号通路,进而引起细胞的增殖、移行并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 EMT),从而促进后囊膜混浊的形成[2-3]。整合素( integrin )作为一类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不仅具有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cell extracellular matrix , ECM)黏附的作用,而且具有跨膜连接作用,能够把细胞外基质与细胞骨架相互连接起来,介导细胞内外双向的信号传递,通过调节下游信号转导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活性,从而参与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分化和凋亡等活动[4-5]。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循环核酸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作者:刘芳腾;欧阳喜;张官平;罗洪亮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1]。大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较为隐匿,诊断时大多已为晚期,预后不良。因而,提高大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率,使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作为大肠癌诊断金标准的肠镜下组织活检由于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检查,并不适合早期筛查,而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大便潜血实验虽为无创性检查,但其敏感性差、特异度低,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而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肿瘤的诊断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肠癌的常见肿瘤标记物有CEA、CA19-9、CA-125等,但对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很低,同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效果。随着肿瘤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外周血循环游离核酸(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被认为是与肿瘤进展预后密切相关的新型标记物。这些核酸在肿瘤的早期阶段就已入血,具有与肿瘤细胞相同的表观遗传学和肿瘤组织遗传学的异常改变。通过对外周血游离核酸的检测,可以达到对恶性肿瘤实施无创、实时、动态的监测效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复发监测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外周血循环的核DNA( nDNA)、线粒体DNA(mtDNA)以及微小核酸(miRNA)作为近年来新型肿瘤标记物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本文对它们作为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报告如下。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肿瘤代谢与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玲;凡慧慧;曾方银

    肿瘤细胞中的脂质代谢改变是肿瘤细胞重要特征。肿瘤细胞中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增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了生物膜合成所需要的基质、信号脂质等,进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是一种核转录因子,能直接激活参与脂肪酸、三酰甘油、胆固醇合成及磷酸脂合成与摄取等30多个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SREBP1在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人脑胶质细胞瘤、结直肠癌等肿瘤中有异常表达[1-7],且靶向SREBP1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癌症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手段[8-9]。 SREBPs对肿瘤细胞产生的生物学影响主要通过介导脂质代谢途径来实现,在肿瘤的增殖、迁移、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SREBPs在肿瘤代谢与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并对SREBPs在肿瘤中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展望。

  • 脑结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龙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psychoactive substance dependence , PSD)是因长期滥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脑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不同水平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各个方面发生异常改变的慢性高复发性脑疾病[1]。近年来,结构性磁共振成像( 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sMRI )的发展可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PSD所致脑损伤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与功能改变的关系。本文就脑sMRI新技术及其在PS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PSD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疾病诊断、治疗选择与评估以及复发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防治进展

    作者:笪巍伟;唐德志;舒冰;王拥军;施杞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以前者多见,占本病的90%,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目前全世界约2亿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我国就有超过8800万人,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1]。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也越来越多,给患者躯体、精神、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本文就两种治疗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如下,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指导。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伟鹏;周鸿科;柏小芬;刘耀;朱蓓蓓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消化道常见病菌之一,近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Hp感染率总体上仍然很高,成人感染率达40%~60%[1]。近年来,随着对Hp致病机制进一步认识, Hp可能与多种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Hp感染可能参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缺铁性贫血、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胰腺疾病、慢性肝病、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胃肠外疾病的发生[2-4],其机制可能是Hp感染参与了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调节血脂水平、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免疫交叉反应的病理过程[5]。本文就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 Annexin A2与肺癌

    作者:习德娥;陈赛;谭超

    Annexin A2是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s 家族中的一员,在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多种组织和细胞上表达。 Annexin A2具有钙离子依赖性,能够结合磷脂、细胞骨架蛋白,参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等。目前研究发现Annexin A2与肺癌密切相关,本文重点综述Annexin A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肺癌的关系。

  • 细胞免疫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

    作者:唐文珏;阮毅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常见的儿童出血性疾病。 ITP初命名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2009年国际工作组( International Work Group , IWG)为强调抗体产生、免疫参与在ITP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建议改名为ITP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1年美国血液病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将其正式更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同时采用IWG的分型标准,新的分型如下:(1)新诊断ITP:即诊断之日起病程在3个月之内;(2)持续性ITP:病程持续3~12个月;(3)慢性ITP(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病程持续超过12个月。同时指出,此分型方法只适用于原发性ITP,并不适用于继发性ITP。

  • 调整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作者:郭汝松;赵家友;范志勇;何秋茂;吴山

    目的:观察调整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垫枕背伸定点按压法,对照组采用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根据X线片测量滑脱椎体前后位移、滑脱角变化情况,并对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0.0%,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3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过程中的几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滑脱椎体水平位移距离和滑脱交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整手法疗效优于屈膝屈髋垫枕整复位手法;并能调整脊柱的动、静平衡状态,使其形成新的平衡,改善患者症状。

  • 益气舒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作者:王文会;杨红蕾;赵华云;陈伟强;罗智敏;蔡世华

    目的:观察益气舒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 CAG)术中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FR)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不加用任何具有益气或活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观察组52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舒心丸10 g/次,2次/d,治疗6个月。复查CAG,测定治疗前后气虚证、血瘀证计分以及CFR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气虚证和血瘀证计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CF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舒心丸可明显改善ACS患者的气虚血瘀状态,从而提高ACS患者的CFR,对治疗冠心病有效,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脑栓通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

    作者:黄创新;封亮旗;于强;杨晖;赵秀娟;高杨

    目的:研究脑栓通胶囊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NAION)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山眼科中心或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就诊的NAION患者,于发病急性期经常规治疗后,服用脑栓通胶囊≥6个月者为脑栓通组;选取同时期年龄、性别相匹配,但急性期常规治疗结束后除对症治疗外无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野MD值的改变情况。结果脑栓通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末次观察时视力、视野较发病时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脑栓通组末次观察视野MD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如发病年龄、就诊距发病时间、视力、视野、末次随访视力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期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NAION患者的中心视力及视野,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6个月可更显著地改善视野。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