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误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作者:蔡晓平;任晓凤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7岁,因肝酶异常28年于2011年4月入院.患者1983年体检时r-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增高,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给予保肝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之后每年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既往患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及脑梗死等.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关自身抗体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云萍;张琳;赵华明

    近年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时可出现如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等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1,2],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将有助于探讨HBV发病机制,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NA、AMA、SMA的检测,比较其与HBV-DNA含量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建军;刘敏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免疫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30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免疫学异常及病理学改变.结果:PBC是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胆汁瘀积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学肝病,中年女性多见,确诊时可无典型临床表现,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学疾病(以干燥综合征多见).实验室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治疗首选熊去氧胆酸(UDC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仅对部分患者有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肝硬化的关键.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探讨

    作者:刘俊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生化和免疫学实验诊断特点.方法:观察65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98.5%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84.6%的患者结合胆红素(CBil)升高,86.1%的患者总胆红素(TBil)升高,76.9%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75.3%的患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49.2%的患者球蛋白(GLB)升高,92.3%的患者总胆汁酸(TBA)升高,76.9%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结论:PBC无典型性临床症状,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诊断,尤其是线粒体2型抗体(AMA-M2)、特异性蛋白100抗体、糖蛋白210抗体的联合检测获得诊断信息.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王春霞;王佳佳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起病隐匿、病程迁延、误诊率高、危害大.90%以上的PBC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utoantibody,AMA),而抗核膜糖蛋白抗体(anti-glycoprotein 210 antibody,gp210)和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nuclear autoantigen Sp 100 antibody,Sp100)检测的阳性率虽然不高,但都是PBC的特异性抗体,尤其对AMA抗体阴性的PBC患者诊断价值较大,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由于AMA抗体在患者发病前数年就可以在血液中出现,早期筛查AMA-M2抗体,早期诊断无症状期的PBC,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对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意义重大.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中医临床分析

    作者:苏经格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随小胆管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终形成肝硬化.PBC病因不清,目前公认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存在抗线粒体抗体(AMA)等多种自身抗体及以IgM为主的高球蛋白血症,其中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是其特异性抗体.患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病.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与抗核抗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杰;徐新民;华文浩

    目的 探讨线粒体抗体(AMA)阴性和阳性的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率及其相伴抗核抗体(ANA)核型,抗核抗体谱的不同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布频率.方法 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22例AMA阳性(AMA+)和46例AMA阴性(AMA-)PBC患者及224例非PBC患者(4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8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80例慢性丙型肝炎、13例酒精性肝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结果 122例AMA(+)PBC患者中AMA-M2阳性率96.7%;46例AMA(-) PBC患者中AMA-M2阳性率17.4%.AMA阳性PBC患者的核膜型,核点型,着丝点型,核颗粒型阳性率分别是20.5%,7.4%,21.3%,40.2%;高于非PBC组的1.8%,0.8%,2.2%,13.8%(P均<0.01);AMA阴性PBC患者的核膜型,核点型,着丝点型,核颗粒型阳性率分别是17.4%,10.8%,19.5%,45.6%;高于非PBC组的1.8%,0.8%,2.2%,13.8%(P均<0.01).结论 AMA与AMA-M2及ANA部分核型的检测有助于PBC特别是AMA阴性PBC患者的诊断.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雪;李永哲;张洋;包书萌;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抗M2、M4、M9抗体的临床意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PBC患者血清AMA水平,采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AMA-M2、M4、M9抗体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96例PBC患者中,荧光法AMA阳性率为84.4%,抗M2抗体为81.3%;斑点法抗M2抗体阳性率为72.9%,抗M4抗体为44.8%,抗M9抗体为18.8%,抗M2和M4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43.8%,抗M2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6.7%,抗M2、M4和M9抗体同时阳性阳性率为13.5%,抗M4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AST和lgM水平明显高于抗M4抗体阴性(P<0.05),抗M9抗体阳性的PBC患者ALT、&ST和IgG水平明显低于抗M9抗体阴性(P<0.05).AMA-M2抗体的检测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抗M4抗体和抗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患者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 共刺激分子在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蓉;徐婷;吴敏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渐进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特征是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胆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破坏[1-3]。90%~95% PBC患者血清中都会出现高低度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阳性。PBC病因不明,可能是环境、免疫紊乱、遗传变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 PBC的发生与 T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原始 T细胞的活化不仅需要 TCR/CD3复合物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I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识别,还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共同参与。共刺激分子是指参与免疫反应的辅助分子,存在于 T、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表面。共刺激信号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决定受到抗原刺激的 T细胞有效激发、适度效应和适时终止的关键因素。PBC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自身反应性 T细胞的过度免疫反应。因此,控制自身反应性 T细胞的活化和效应功能成为 PBC重要的潜在治疗靶点。现就共刺激分子 CD28/B7、CTLA-4/B7、PD-1/PD-L1、PD-L2在 PBC的免疫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共刺激分子B7-H4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臣;李永哲;赵阳;胡朝军;刘定华;佟大伟;张蜀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共刺激因子B7-1t4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eal-time 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5名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7-H4mRNA表达水平、血清IL-2水平以及CD4+、CD8+ T细胞亚群和T细胞表面B7-H4表达百分率,同时监测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及临床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PBC患者PBMC B7-144 mRNA水平及T细胞表面B7-H4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非PBC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2)活化72 h后各实验组及对照组IL-2含量及CD4+、CD8+、CD4+ 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低于活化前,以非PBC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PBC组IL-2含量及CD4+、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非PBC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P<0.01).(3)AMA-M2阳性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升高,其中ALP及GGT升高显著(P<0.05);AMA-M2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T细胞表面B7-H4表达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刺激因子B7-H4对PBC患者体内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为研究PBC的发生发展和阐明PB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试验资料.

  •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无症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分析1例

    作者:曲业敏;王喜仁;孙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自身免疫损伤介导的成人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程呈进行性,不同的患者病情进展有很大差异.它是以肝内进行性非化脓性小胆管破坏伴门静脉炎症及肝脏纤维化为特点,以中年女性为常见,男女比例1:9.PB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文献报道PBC患者可同时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等.本文通过分析该患者的诊疗经过,希望能够提高医患对PBC认识程度.

  • 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杨婧;杨晋辉;尤丽英;李祥金;尧颖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60例PBC患者资料.结果 患者中女性47例,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瘙痒.多数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显著增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不同程度升高;66.7%患者免疫球蛋白IgM增高;75%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是PBC的重要特征.28.17%gp210阳性且男性略多.35例肝穿PBC Ⅰ~Ⅱ期16例,Ⅲ~Ⅳ期19例,统计学显示IgM在PBC Ⅰ~Ⅱ期增高明显(P<0.05).结论 PBC中年女性多见,应结合临床、生化、免疫学及病理检查及时诊断,IgM有助于早期诊断.

  • 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作者:蔡雨含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肝胆病医院2010年03月~2012年6月间诊断为PBC的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例,以乏力、黄疸、纳差、肝区疼痛等为主要表现.GGT平均升高10倍,83.3%的患者TBIL升高,以DBIL升高为主,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亚型阳性率高达100%.熊去氧胆酸(UDCA)做基础药物治疗,58.3%的患者病情改善,16.7%的患者死于并发症.结论:对于黄疸、肝脾肿大者,GGT明显升高伴AMA及(或)AMA-M2亚型阳性有助于PBC早期诊断,UDCA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但远期预后差.

  •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例讨论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衍部;刘有理;贺道兴;王义文

    病历摘要
      患者男,25岁,于2012年08月15日因腹泻、发热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4次/d,黄色稀水样便,无脓血,便前脐周发作性绞痛,便后缓解,伴畏寒、发热,发热无规律性,体温高达40℃,无夜间盗汗。1个月前出现脓血便,抗炎治疗症状无缓解,20 d前外院肠镜见回肠末端、全结肠溃疡,左半结肠明显,考虑克罗恩病,静滴甲基强的松龙及抗生素,口服柳氮磺胺吡啶( SASP)、症状明显缓解。但4 d前又出现发热,高达40℃,大便4~5次/d,伴黏液、脓血便,为求进一步诊治,拟“克罗恩病?”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食欲较差,体重减轻10 kg。患者2007年有肛周脓肿手术史。查体:T 40℃, P 96次/min,R 20次/min,BP 110/60 mm Hg,神志清,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54×109/L, N 81.0%, Hb 118 g/L, PLT 151×109,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白细胞5~6/HP,隐血(+)。生化全套:白蛋白29.4 g/L,余正常。 ESR:28 mm/1 h(0~15 mm/1 h)。 CRP:92.3 mg/L(0~8 mg/L)。 HIV抗体、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均正常。大便培养(两次)、血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均阴性。 X线胸片、全腹CT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部分升结肠及横结肠充气影。超声:肝脏回声欠均匀,胆囊壁增厚、腹腔积液(大前后径达8.13 cm)。上中消化道钡餐:回肠末端肠腔显示不规则,小肠克罗恩病可能。应用激素后,在入院第3天体温降至正常,但患者出现明显咽痛,耳鼻喉科检查发现咽后壁、梨状窝大片火山口样溃疡(图1),取局部组织块行病理检查。胃镜见食道上段、下段多发散黏膜糜烂、溃疡,溃疡边界清(图2),溃疡周有结节隆起(图3),内镜超声所见:病变处黏膜全层增厚,层次不清(图4),部分区域可见黏膜缺损。肠镜:回肠末端处黏膜充血,偶见小溃疡,回盲瓣变形,全结肠可见散在糜烂、溃疡及增生样改变,溃疡间黏膜水肿,肠皱襞消失(图5)。在入院第10天、在应用激素的情况下,又出现发热,T 38.5℃,伴有黏液、脓血便。 Hb下降至81 g/L。肠镜活检病理提示有炎症性改变,未发现特异性病变。食管黏膜病理示可见部分区域淋巴细胞浸润,破坏血管壁现象。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现提请讨论。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测定的意义

    作者:刘宁;谭立明;董叶;曹莉萍;李华;蔡莉莉;徐承云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意义.方法:PBC患者52例和非PBC患者202例,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1例,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PSC)18例,乙型肝炎(HBV)89例,丙型肝炎(HCV)5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心肌抗体(HRA)、抗骨骼肌抗体(AS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ELISA法检测抗髓过氧化酶抗体(MPO),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BC患者中AMA阳性例数高为46例(88.5%),ANA阳性率为71.2%(37/52);非PBC患者中阳性例数则分别为20例(9.9%)和51例(25.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MA、SMA抗体检测在PBC与AIH患者中,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的ANA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PSC患者18例ANA阳性6例,AMA阳性7例均低于PBC患者.HBV, HCV感染患者检测ANA阳性率分别只有9.0%和22.2%;AMA阳性率也只有7.9%和3.7%,与PBC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BC患者及对照组检测ds-DNA,ANCA,LKM,SLA和MPO抗体结果显示PBC患者检测高的ANCA阳性率为26.9%(14/52),其次是MPO阳性率为25.0%(13/52),与AIH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治疗和阻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对提高PBC同其他疾病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抗线粒体抗体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立明;董叶;吕娇凤;刘宁;李华;秦和昌;叶如美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AMA)测定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PBC及51例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9例,乙型肝炎21例,丙型肝炎11例,戊型肝炎10例)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阳性率90.24%(37/41),自身免疫性肝炎阳性率44.44%(4/9),乙型肝炎阳性率23.81%(5/21),丙型肝炎阳性率27.27%(3/11),戊型肝炎阳性率80%(8/10),40例对照组3例阳性.PBC、戊型肝炎与正常组血清AMA检测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I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组、丙型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乙型肝炎组、丙型肝炎组分别与戊型肝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乙型肝炎组与丙型肝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BC组与非PBC组血清AMA的阳性率分别为90.24%和39.2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抗AMA抗体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雪林;苗千里;张晓刚;倪介平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病理、血清学特点.方法:对13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肝脏病理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均为女性,年龄32~69岁,临床以持续黄疸、皮肤瘙痒、肝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合并口干、眼干多见;血清球蛋白、r球蛋白、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酞酶、总胆固醇和IgM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均为阳性;9例肝脏病理符合胆管炎期5例,细小胆管增生期3例,瘢痕期l例;9例早期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结论:中年女性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害伴碱性磷酸酶、IgM升高,且AMA及AMA-M2阳性,可诊断为PBC,并非一定依据肝脏病理活检,熊去氧胆酸对早期PBC患者治疗有效.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7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正芳;程留芳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及其中16例肝穿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29例,男8例;确诊时平均年龄52.16±12.75岁;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瘙痒7例(18.92%),乏力6例(16.22%),黄疸4例(10.81%);常见症状为黄疸(56.76%)、纳差(40.54%)、瘙痒(37.84%);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等生化指标升高2倍以上;78.38%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升高,97.30%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M2亚型(AMA-M2)阳性,1例患者AMA及AMA-M2阴性但病理证实为PBC,83.78%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16例肝穿病理结果为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5例,Ⅳ期4例.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年女性多见,肝穿病理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临床医师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综合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免疫学及病理改变进行诊断.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14例

    作者:张立伟;林连捷;郑长青;林艳;张静洁;周慧慧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特征,探讨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及分型对疾病的诊断意义及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体及病理学特征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在M2抗体阳性者中,根据M4及M9是否阳性进行分组,即分为单纯M2阳性者、M2-M9阳性者、M2-M4阳性者及M2-M4-M9阳性者4组,并比较各组间的血清学指标及其并发症.结果:PBC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黄疸、皮肤瘙痒等;生化学主要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ity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升高为主,伴有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 (automatic spanning tre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不同程度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以IgM升高为主;血清抗体中AMA及M2型抗体对该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通过分组比较发现M2-M4阳性者ALP及IgM高于单纯M2阳性者,P值分别为0.010、0.014,M2-M4-M9阳性者AST、TBIL及IgG高于M2-M9阳性者,P值分别为0.039、0.016、0.039; M2-M4-M9阳性者TBIL明显高于单纯M2阳性者,P=0.023,单纯M2阳性者IgG高于M2-M9阳性者,P=0.03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血清M4、M9抗体对该病的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掌握PBC的特征,做到早诊断早干预,不仅延缓病程的进展,还能改善预后.

  • 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

    作者:陈嵩;王宇明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是指由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组织而非病毒感染所致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前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后二者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表现有时不典型或相互重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称为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autoimmuneoverlap syndromes),是指AIH、PBC、PSC相互重叠.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诊断应包括对临床、血清学、影像学及组织学等的综合分析.目前对自身免疫重叠综合征的解释:(1)当综合标准提示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单项指标缺乏特异性时,提示重叠综合征;(2)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为AIH加胆汁淤积,他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应考虑为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PBC,宜按PBC治疗;(3)部分重叠综合征仅系疾病早期表现,以后可呈现某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4)伴有界面性肝炎的PBC或PSC可用免疫抑制剂加熊去氧胆酸治疗,前者无效则应撤除,以免产生骨骼脱钙.

214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