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腮腺区原发性面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黄方

    患者男,52岁,因左耳垂下肿块逐渐增大4年入院.体检:左耳垂下、腮腺区明显膨隆,可触及4 cm×3 cm实性肿块,活动度差.CT显示腮腺深部下颌后间隙有一类圆形软组织块影,中心有一低密度区,边界清.

  •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王伯强;王少新;陈建超;姚宇琪;李彬;李超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巨大面神经鞘瘤报道如下.

  • 不伴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曾亮;许耀东;黄晓明;蔡翔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面神经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2005年1月我们收治1例不伴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鞘瘤,报道如下.

  • 面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志刚;张镭;赵海源;金铭鑫;张宁;王元坦

    目的:探讨面神经瘤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面神经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6例面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面神经瘤的手术入路为,颅中窝—乳突径路1例,乳突径路4例,乳突腮腺联合径路1例。3例面神经瘤切除后同期进行耳大神经移植。结果面神经瘤完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一年,6例均无复发,病理检查面神经鞘膜瘤5例,面神经纤维瘤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House-Brackmann评级: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Ⅵ级1例。结论虽然面神经瘤的发生率低,但是只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加以重视并借助影像学手段,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对于面神经瘤的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可考虑不同径路摘除肿瘤并行面神经重建手术。

  • 腮腺嗜酸性腺瘤并发面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范腾飞;王铠;吴汉江

    唾液腺嗜酸性腺瘤是一类少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1].神经鞘瘤是一种缓慢孤立生长、有鞘膜的良性肿瘤,通常起源于施万细胞( Schwann cells)的神经鞘膜,一般发自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的感觉纤维,由于面神经以运动神经纤维为主,感觉纤维甚少,因而发病率较低,其中多数位于颞骨内茎乳孔外,腮腺内很少[2].现报道一例腮腺嗜酸性腺瘤合并面神经鞘瘤.

  •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CT与MRI诊断

    作者:王开福;门杰

    目的 探讨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及文献报道的共16例的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患者,均进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对面神经及肿瘤入径完成探查后,再施以面神经鞘瘤切除术;术前全部病例均进行影像学检查,16例行CT 检查,其中12例联合进行MRI 检查.结果 8例为神经鞘瘤,5例为腮腺混合或腺淋巴瘤,3例为腮腺恶性肿瘤;CT 检查提示12例患者腮腺区内均存在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其中9例病变范围内出现小面积液化影;MRI 检查显示面神经形态异常,呈结节状或条索状增粗,腮腺肿物T1WI 低信号,T2WI 及STIR 高低混杂信号,未见骨质破坏;术中所见肿瘤直径为2.0~5.0cm,包膜较为完整、光滑,且与面神经关系紧密.结论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是发作于神经鞘的良性肿瘤,临床虽极少见到,但在影像学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在实施临床诊治时应密切结合影像学资料,同时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及功能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 耳大神经移植治疗腮腺内面神经鞘瘤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江;李冉;李磊;田艳霞;张晓维

    目的 探讨耳大神经移植在腮腺内面神经鞘瘸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面神经鞘瘤切除并取耳大神经移植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结论 耳大神经移植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以及血供丰富的软组织移植床对面神经缺损修复至关重要,且切取耳大神经后无严重后遗症.应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误诊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吴文慧;王琳

    1病例报告例1,男,57岁,右耳屏前无痛性缓慢生长肿块3年,约3cm×2cm×1.5cm大小,肿物活动,表面光滑,无面瘫.

  • 面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刘蓉辉;刘卫刚;吴杰

    患者男性,33岁,进行性右侧面瘫5年,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2 年.查体: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右眼眼裂变大,右眼闭合不全;Bell征(+);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右耳听力下降,余(-).颞骨高分辨CT扫描显示:右侧内听道口扩大,其内可见一类圆形膨大区,骨质未见破坏(图1).头颅MRI平扫显示:于右侧内听道内见一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灶,边缘光滑,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一强化,听神经无增强(图2).术中见肿瘤灰红色,质软,位于硬膜外.病理示:面神经鞘瘤(图3).

  • 面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邵长征

    目的:探讨面神经鞘瘤(FNS)的CT和MRI征象,结合其临床、病理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征象.10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平扫检查,其中6例MRI增强检查.结果:10例FNS均发生于面神经传导路径上,9例呈多节段神经受累(9/10),以膝状神经节(7/10)和鼓室段(6/10)居多.1例局限于单段神经.CT上均表现为颞骨内软组织肿块伴面神经管扩大,其中8例密度欠均匀,2例密度较均匀,9例周围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骨质受压变薄.MRI上表现为沿面神经走行区域的等/长T1、等/长T2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内见多发斑片状长T1、长T2囊变坏死灶,增强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肿瘤多囊变及坏死,镜下见呈栅栏状分布的AntoniA区以及细胞疏松排列的Antoni B区结构,伴有血管增生、囊腔和神经纤维束;免疫组化示S-100强阳性.结论:面神经鞘膜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一致,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

  • 面神经鞘瘤1例

    作者:梁琴;王正敏

    面神经鞘肿瘤罕见,自1930年Schmidt首次报道以来,全世界文献报道只有400例左右.本文报道1例巨大面神经鞘瘤患者.

  •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附5例报告)

    作者:邢元龙;叶炳飞

    神经鞘瘤(Neurolemm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来自周围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又称雪旺氏瘤(Schwannoma),在颅神经中以第八对颅神经多见,源于面神经鞘的少见,它通常发生颞骨内部分,发生于腮腺内临床报道更少.

  •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翟军;马继红;韩淑芬;孟祥辉

    神经鞘瘤(Neurolemmoma)亦称雪旺氏瘤(Schwannorma)来源于神经鞘.多见于中年人.而发生于腮腺内面神经鞘瘤较为少见.术前皆误诊为混合瘤.1997年2月16日,我科收治1例原发于面神经干的神经鞘瘤,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其特点,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面颊部面神经鞘瘤切除术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陈秀峰;张勇辉;卢娜

    面神经鞘瘤是原发于面神经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面神经的任何节段,以颞骨内段多见,茎乳孔及腮腺内少见[1],而发生于面颊部的面神经鞘瘤更是鲜有报道, 手术治疗被公认为面神经鞘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传统的下颌下入路存在遗留疤痕、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等不足, 而口内入路则存在视野及操作空间欠佳等不足, 现报道我院在鼻内镜下经口内入路成功完成的一例面颊部神经鞘瘤切除术.

  •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永华;李彦;赵胧;周俊杰;李明超;毛毳

    患者 男,58岁.发现左侧腮腺区肿物12年,初起肿物如枣核大小,逐渐长大,无疼痛不适.查体:左耳下方局部皮肤隆起,色泽正常,可触及直径约4cm的肿物,质地较软,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面神经麻痹.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CT平扫左侧腮腺浅叶内见一大小约3.8cm×4.2cm×3.5cm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约40HU;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图1).CT诊断:左侧腮腺肿物,考虑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可能性大.

  •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作者:黄利浩;牛艳红;方喜泉

    目的 分析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对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术中取组织冰冻活检.手术注意沿神经走向剥离肿瘤,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结果 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CT、MRI提示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无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临床应注意仔细检查辨别;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牵拉,有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 面神经鞘瘤诊治经验和误诊分析(附7例报告)

    作者:戴艳红;陈杰;陆玲;窦鑫;后婕;余万东

    面神经鞘瘤起源于面神经外胚叶神经鞘膜的Schwann细胞,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再加上诊治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01-2016-12我科诊治的7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复习文献,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 颞骨段面神经鞘瘤误诊1例原因分析

    作者:洪育明

    颞骨段面神经鞘瘤极为少见,临床表现多变,首发症状多为面瘫,早期诊断困难,常误诊为贝尔面瘫;如有耳漏史可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并周围性面瘫,甚致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更加困难,延误治疗。本科1998年9月收治1例,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左耳闷塞感、耳鸣,间歇低音调,听力下降2年,左耳阵发性刺痛,颞部痛1年。幼年曾有左耳流脓史,经治“痊愈”。曾因头痛就诊神经内科,以偏头痛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有短暂缓解。入院检查:左外耳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及肿物,鼓膜紧张部有一中等大小穿孔修复斑,鼓膜稍内陷。左耳垂下及乳突区压痛,但无红肿。音叉检查示左耳传导性聋,右耳正常。鼻咽无异常。乳突摄片示左乳突骨质破坏吸收,约1.5 cm×2.0 cm大小。颞骨CT示左乳突骨质缺损区充填软组织密度影(图1)。头部MRI:颅脑无异常,左乳突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图2)。

  • 面神经鞘瘤及纤维瘤6例报告

    作者:邱光云;方俭生;林功标

    原发性面神经鞘瘤和面神经纤维瘤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报告甚少.我科自1975~1998年间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 面神经鞘瘤误诊为腮腺混合瘤一例

    作者:苏荣森;陈忠

    患者男,42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垂下肿物,约鸽蛋大小,无红肿发热,间有隐痛不适,无吞咽困难,无面瘫,10年来肿物增大缓慢,现约鸡蛋大小,无明显压痛.体检:右耳垂下扪及5cm×4cm大小肿物,质中,边缘清,固定,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