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痉挛性斜颈48例A型肉毒毒素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宋颖;王哲;赵智江;陈立英;魏桂芬

    痉挛性斜颈(ST)是一种以持续的、不自主的颈部肌肉收缩为特征,并使头部保持特殊体位的局部肌张力障碍疾病.此病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严重时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目前有效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措施.选用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采用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ST患者48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 基于C8051F的肌电信号采集仪设计

    作者:史萍;宋爱国

    为了能实时观测患者患肢肌肉生物电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图形,帮助医生评价患者肌肉及其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C8051F320单片机的肌电信号数据采集仪.提出将电极采样获得的肌电信号经滤波、放大后再经C8051F320单片机发送液晶屏,实时显示多通道或单通道肌电波形、并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传输.测试证明该仪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基于脑电与肌电对中风偏瘫病人肌肉能力恢复研究的进展

    作者:张冬晔;何山;曾珍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中医认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症状是"中风"后的表现(1).在中风之后,大脑的控制信号不能很好地到达手脚处的肌肉,使该部位的运动肌肉的电活动电位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从而导致病人无法很好地控制手脚,造成基本生活的不便.利用EMG-EEG结合进行辅助治疗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中风病人带来福音.本文将从肌电控制、脑电控制、肌电脑电结合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 ECG-6511单导心电图机工作方式转换电路故障检修三例

    作者:潘海婴

    一、工作原理ECG-6511单导心电图机的工作方式包括记录START,观察CHECK,停止记录STOP,肌电干扰滤波EMG,交流干扰滤波HUM,灵敏度转换(×1/2、×1、×2)八项功能,其转换是由前面板上八个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按键(SW205~SW212)决定.机器中采用了键控电子互锁开关集成块IC202和电子自锁开关集成电路IC201来实现(在键控电路板上)各项功能.

  • 关于肌电生物反馈仪的检测讨论

    作者:秦丽平;吴夷;李函轩;黄丹;杜堃

    本文阐述了肌电生物反馈仪的发展、结构原理,研究了肌电生物反馈仪行业标准(Y Y/T 1095-2007、YY 0896-2013)及通用标准(GB9706.1-2007)具体条款的实施细则和注意事项。总结了肌电生物反馈仪在安全检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指导肌电生物反馈仪的规范化检测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 复方丹参注射液通过肌电引导至新人迎穴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石钰;张志强;任红;尚妍;张超;甄玉婷;刘艳新;崔利民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局部低频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能力评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吞咽障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针刺对豚鼠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敬军;罗曼;徐伟伟;贲卉;朱元根;荣培晶;朱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 针刺“阳陵泉”穴对豚鼠oddi括约肌肌电、胆囊压力及胆汁流量的影响

    作者:赵敬军;荣培晶;罗曼;张金铃;李亮;梁繁荣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豚鼠15只,雌雄不限,分成“天枢”“期门”:“阳陵泉”组,实验采用oddi括约肌双钩金属电极埋植测肌电场电位与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测压,对麻醉豚鼠行在体记录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内压力变化,并记录干预前后胆汁流量情况,针刺激频率为60r/min,刺激穴位为:单侧“期门”“天枢”“阳陵泉”,每次刺激1 min,选取连续刺激5次的数据用来分析.结果:针刺“天枢”“期门”穴,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均P<0.05),胆囊压力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阳陵泉”,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针刺“阳陵泉”1 min,胆汁流量有显著性升高(P<0.001),针刺“天枢”或“期门”1 min,胆汁流量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豚鼠“期门”“天枢”能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流量,而针刺“阳陵泉”能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促进豚鼠胆汁流量的增加;2)“阳陵泉”的效果要明显于其他穴位,由于“阳陵泉”为本经穴位,因此在本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循经特异性.

  • 基于肌电反应的合谷穴与面口部联系机制研究

    作者:谭奇纹;于晓华;杨振杰;吴富东;刘颖

    目的:运用肌肉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合谷穴区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及其规律。方法:针刺健康成年及老年志愿者、按压健康婴儿志愿者合谷穴观察对面部肌肉的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针刺20~3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合谷穴,肌电反应与同侧及对侧口轮匝肌相关;针刺65~75岁健康老年志愿者合谷穴,肌电反应与同侧及对侧口轮匝肌、咬肌相关;按压2~6个月月龄的婴儿合谷穴,面部肌电出现率可达100%。结论: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存在“体表-体表”的相对特异性联系,此种联系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

  • 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作者:尚妍;任红;刘福兴;石钰;王佩;邸雪琴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探寻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提高吞咽功能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疗法,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且变化幅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均P< 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治愈率为46.7%(14/30),优于对照组的26.7%(8/30,P< 0.05)和3.3%(1/30,P< 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 生理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陈婷;蔡定均;周奇志;王兴丽;杨涵棋;杨露晨;刘旭光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 结合颞肌肌电的虚拟家居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

    作者:路阳婷;柴晓珂;张志敏;刘贵彤;牛海军;樊瑜波

    目的 提出一种脑肌电结合的控制方式,用于对家居系统的控制,以提升控制的安全性和自主性.方法 提出一种结合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和颞肌肌电的混合脑机接口控制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整合5种设备的虚拟家居控制系统.其中SSVEP用于实现指令选择功能,颞肌肌电用于实现系统开关、界面切换和指令确认功能.脑电和肌电信号分别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阈值法处理后,结合系统状态共同决定系统控制指令的生成.6位受试者进行了系统验证实验,定义控制指令比和误操作率等指标以评估系统性能.结果 6位受试者均成功完成对5种家居设备的控制,控制过程中未发生误操作.设备选择/操控指令的平均指令比为106.3%.结论 本文提出的脑肌电结合的控制方式可用于家居系统的控制,且能有效减少误操作的发生,提升控制的安全性.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手法的力学特征和上肢核心肌群的疲劳研究

    作者:汪鹏;王殊轶;龚利;杜云霄;左艳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和生理学(表面肌电)特征,定量分析推拿手法的力学指标,建立一种客观评价推拿医生上肢核心肌群的疲劳状况的方法.招募10位推拿科医生,实时采集推拿医生拇指垂直压力和上肢表面肌电信号,研究垂直强度、次做功期与主做功期的时间比;研究操作该推拿手法时的上肢核心肌群;研究核心肌群的疲劳状况.结果表明,该推拿手法1 min内按压4次,平均垂直强度为(228±13)N,主做功期持续时间为(4.83±0.88)s,次做功期持续时间为(11.43±1.94)s,有效做功时间比为2.37±0.63.由上肢各肌肉群的平均积分肌电值(iEMG)和贡献率的降序可知,手法涉及上肢的核心肌群为拇短展肌(8.32±0.29,21.65%)、尺侧腕屈肌(5.67±0.32,14.74%)、肱三头肌(4.79±0.36,12.46%)、桡侧腕屈肌(4.60±0.12,11.96%).在4 min的推拿过程中,拇短展肌的平均中值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的下降程度是大的,分别为30%和22%,即拇短展肌更易发生疲劳.因此,所研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和生理学(表面肌电)特征,为后续的人因工程研究和研制可替代推拿医生手法的自动化装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 针对个体差异的心理压力评估

    作者:李昕;张云鹏;李红红;陈泽涛;应立娟;吴水才

    慢性心理压力会带来一系列的病理、生理风险,直接影响健康.有效地评估心理压力,一直是心理压力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心理压力评估过程中,个体差异是影响评估效果的关键.本研究针对评估心理压力/非压力反应中个体差异问题,以表面肌电信号作为评估参数,以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人群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心理压力评估算法.算法通过对样本聚类,并将聚类信息赋予支持向量机的损失函数,实现训练样本的筛选,针对筛选后出现两类样本不平衡问题,为损失函数赋予权重来降低分类器的预测倾向性,减少训练模型的误差,补偿不平衡样本数据所造成的影响.心理压力评估分类正确率由改进前的70.34%,提高到79.31%,算法运行时间由改进前的2026.5 s减少到541.3 s.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个体差异对于心理压力评估效果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分类器的计算复杂度,为心理压力评估中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 肌电生物反馈的非线性机制

    作者:王庭槐;高庆春;许小洋;高健;李永勇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中肌电与脑电活动间的相关联系及其机制.方法:动态同步采集肌电生物反馈中肌电和脑电信号后,在评价肌电幅值和频率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近似熵(ApEn)和互近似熵(Cross-ApEn),分析肌电信号内部以及肌电-脑电信号间的非线性改变.结果:随生物反馈次数的增加,对照组及生物反馈组实验前后肌电振幅的大值、小值和平均值都明显降低(F=3.85~25.59,P<0.05),生物反馈组实验前及实验后肌电频率明显上升(F=6.71、8.67,P<0.05);同时,肌电信号的ApEn明显降低(F=5.42、2.81,P<0.05),肌电与脑电信号间的互近似熵也明显升高(F=13.77~19.52,P<0.05).后2次反馈中上述指标均明显不同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中肌电变化的机理,可能与生物反馈加强了大脑的有意识的调控作用而减弱了大脑对下运动神经元-肌肉系统的非线性易化有关.

  • 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站立受扰后姿势响应影响的研究

    作者:温子星;徐欣;潘景文;危小焰;伍勰;梁雷超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制机能.方法:使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100Hz)、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4000Hz)采集13例男性青年受试者在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受到站立支持面水平方向后移干扰刺激时,姿势控制过程中的肌电及运动学数据,对比研究下肢三关节及躯干的角度变化、Co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APAs阶段(干扰发生前100ms至发生后50ms)及CPAs阶段(干扰发生后50ms至200ms)内相应肌肉平均积分肌电值.结果:①有预判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及躯干角度变化小于无预判时,且Co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较小,峰值时刻出现时间较早;②有预判状态下,APAs阶段,腹直肌(P=0.04)、股直肌(P=-0.04)、胫骨前肌(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大于无预判情况,CPAs阶段,竖脊肌(P=0.01)、股二头肌(P=0.04)、腓肠肌内侧头(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较小.结论:预测性姿势调节可通过相应肌群的预激活,使干扰发生后关节角度变化减小,肌肉活动强度下降,并能有效的减小身体摆动幅度,促进姿势稳定性的提高.

  • 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耿宏;张艳明;胡美华;霍速;程亦男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在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在恢复期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和功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及表情肌肌电信号测定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前2.9835±1.6371,治疗后15.6209±1.8743,P<0.01);治疗前、后表情肌肌电信号评分差异同样有显著性意义(额肌:治疗前17.55±5.45,治疗后41.35±7.46,P<0.01;眼轮匝肌:治疗前20.75±5.95,治疗后55.40±10.52,P<0.01;提上唇肌,治疗前24.80±7.56,治疗后79.35±36.83,P<0.01;口轮匝肌,治疗前63.45±15.85,治疗后88.40±15.61,P<0.01).结论:在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在恢复期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明显的疗效.

  • 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

    作者:朱红军;何怀;刘传道;杨卫新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想象疗法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是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康复治疗方法,鲜有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偏瘫患者的报道.故本研究旨在研究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费立凤;张俊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栽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ren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SHS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们以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踝背屈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玉海;张淑珍;格日乐

    异常运动模式是偏瘫患者常见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它的形成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自主支配程度、启动的先后,以及肌力的强弱程度有关.髋关节、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较容易,踝关节背屈属于下肢远端运动功能,较难恢复,我科应用神经肌肉促进/抑制技术诱发踝关节主动背屈功能,效果不佳且疗程较长,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electromyography,EMG)结合运动疗法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5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