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瘫术后康复训练该如何进行

    作者:赵海康

    一般康复训练1、手术后3天开始,可用轻柔的动作按摩患儿双下肢,被动活动足趾及踝关节,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2、术后4~7天被动活动髋、膝、踝关节,同时在疼痛可忍受的范围内练习伸腿、屈腿和翻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3、脑瘫手术后8~14天以辅助练习为主,被动活动为辅;4、术后3周可以练习短坐、跪立等,增加关节活动度及为培养良好的姿势控制做准备;5、脑瘫手术后6周对患儿进行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姿势四项指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分析

    作者:凌康;夏清;曹晓光;袁海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方法2015年1~9月,选取本科LDH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成人30名为对照组,采用平衡测试仪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睁眼状态下重心摆动轨迹长度、轨迹面积、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均大于对照组(t>2.262, P<0.05),两组左-右平均运动速度无显著性差异(t=1.946, P=0.057)。闭眼状态下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2.767, P<0.01)。观察组Romberg值均大于对照组(t>2.326, P<0.05)。结论腰部本体感觉功能障碍及腰背部疼痛影响LDH患者姿势控制能力,患者更加依赖视觉信息的输入维持身体平衡。

  • 康复指导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中的意义

    作者:刘欣;张云鹏;王磊;卢占斌;陈先;黄玉国;郁冰

    目的:探讨正规康复指导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F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6)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在医院内行4周下肢功能及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n=16)在家中按照康复计划自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单腿站立试验(OLST)及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评定。结果训练后,治疗组OLST评分明显减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OLST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治疗组FADI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FADI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规指导下的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FAI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及踝关节稳定控制能力。

  • 第五届“ 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班招生

    作者:

    日本Bobath研究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五届“ 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16-00-044(国)〕,由亚洲首席Bobath技术指导者纪伊克昌先生讲授。
      培训内容:脑瘫患儿异常姿势控制障碍和正常儿童运动发育;Bobath技术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培训对象:从事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
      培训方式:采用团队式(治疗师共同参与)、讲授与示教相结合、评价、实际操作及典型病例讨论等方式授课,突出动手操作能力培训,重在提高儿童康复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 健康人不同姿势站立和步行时姿势图参数的重测信度研究

    作者:陆蓉蓉;高天昊;李策;郭帅;王志勇;白玉龙

    目的 在脑卒中患者恢复中,维持站立位和坐位的能力对后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上缺乏对姿势控制能力有效的定量评价方式.本研究评价以骨盆质心为基础的姿势图参数在评价不同姿势站立和适宜速度步行时的可靠性.方法 2018年5月17日至6月3日,纳入79例健康青年人,在智能化下肢助行机器人上分别进行双脚站立、左/右脚站立和10 m适宜速度步行评定.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姿势图参数.测试分两次进行,两次测试间隔1 d.结果 在双脚站立姿势图测定中,额状面平均摆幅、矢状面平均摆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移动总面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CC)>0.70;在左/右脚站立姿势图测定中,左脚站立相所评估参数的ICC>0.70,右脚站立相上述参数的ICC>0.49.在适宜速度10 m步行姿势图测定中,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移动总面积的ICC>0.75.将受试者不同姿势站立相姿势图进行比较,发现双脚站立较单脚站立更为稳定(P<0.01),优势侧对站立稳定性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以骨盆质心为基础进行姿势图评价能可靠地反映在双脚站立、左/右脚站立和适宜速度步行时的姿势控制,在正常人群中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作者:立松さゆり;陈晓梅;李晏龙

    我们需要仔细思考日常生活活动和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是任务导向性训练内容之一,患者在维持抗重力姿势的同时主动进行选择性运动,并与治疗师一起选取有效的系统处理感觉信息输入,选择有效的姿势及运动控制方式.本文介绍2个病例.病例1除不能独立洗浴外已达到独立生活,并已学习自我控制.病例2还不能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其治疗目标为减少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外界辅助量,并使患者能在其他家庭成员和治疗人员的辅助下正常的进行感觉-运动学习.小组治疗和24小时管理非常重要.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上肢、手的恢复

    作者:铃木三央;陈晓梅;李晏龙

    由于缺乏姿势控制能力,成人偏瘫患者上肢和手指运动,特别是上肢前伸能力及手指灵活性方面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出现很多问题.改善上肢手的运动功能,需要提高姿势控制能力,例如坐位和立位平衡功能;同时还要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例如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的选择性功能活动.本文通过分析两例病例来描述上肢及手指活动能力的评价和治疗方法.

  •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Bobath治疗方法

    作者:古澤正道;陈立嘉

    首先被提及的是上行及下行系统.在偏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上行传导系统主要传导本体感觉信息,但其他的感觉信息也会被整合其中.患者的姿势控制,尤其是核心控制能力,是其步行功能、上肢和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由于患者多存在身体图式的缺失,因此必须恢复其身体图式以产生先行性姿势调节活动.后介绍1例慢性病例的治疗过程,该患者在其47岁时由于脑梗死造成了右侧偏瘫.由于患者偏瘫侧下肢表现出强烈的内翻现象,因此在她发病8个月后入院时,需要配戴踝足矫形器和肘拐辅助行走.起初患者不能抬起右侧上肢.在经过4年的门诊治疗后,现在患者在步行中内翻现象消失,不再需要配戴踝足矫形器和肘拐;患者也可以举起并控制偏瘫侧上肢伸入衬衫的袖子里.

  • 脑卒中偏瘫患者预期性姿势调节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群辉;张皓

    预期性姿势调节可以更精细反映姿势控制的能力.本文简单介绍姿势控制的两种神经肌肉调节方式.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直立及步态启动过程下,预期性姿势调节障碍,表现为肌肉激活时间延迟、激活程度降低、募集次序退化以及适应性降低.

  • 人体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在老年人防跌倒中的应用

    作者:徐欣;温子星

    跌倒与人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在老年人中,稳定性差是跌倒的主要原因.与静态稳定性控制理论相比,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更强调以人体质心位置-速度的交互作用预测人体动态稳定边界,而非简单地以质心与支撑面的位置关系作为评价人体稳定性的指标.利用动态稳定性控制理论可更准确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在训练中强调应从整体水平促进人体稳定性的提高,促进中枢神经对平衡干扰刺激的适应性改变.但训练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站立受扰后姿势响应影响的研究

    作者:温子星;徐欣;潘景文;危小焰;伍勰;梁雷超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制机能.方法:使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100Hz)、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4000Hz)采集13例男性青年受试者在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受到站立支持面水平方向后移干扰刺激时,姿势控制过程中的肌电及运动学数据,对比研究下肢三关节及躯干的角度变化、Co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APAs阶段(干扰发生前100ms至发生后50ms)及CPAs阶段(干扰发生后50ms至200ms)内相应肌肉平均积分肌电值.结果:①有预判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及躯干角度变化小于无预判时,且Co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较小,峰值时刻出现时间较早;②有预判状态下,APAs阶段,腹直肌(P=0.04)、股直肌(P=-0.04)、胫骨前肌(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大于无预判情况,CPAs阶段,竖脊肌(P=0.01)、股二头肌(P=0.04)、腓肠肌内侧头(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较小.结论:预测性姿势调节可通过相应肌群的预激活,使干扰发生后关节角度变化减小,肌肉活动强度下降,并能有效的减小身体摆动幅度,促进姿势稳定性的提高.

  • 肥胖成年男性膝、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研究

    作者:刘猛;徐冬青;莫仕围;高文纳

    目的:研究肥胖成年男性与正常成年男性的膝、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共计43例健康成年男性受邀参加此次测试,其中肥胖成年男性27例(BMI 32.6±2.4kg/m2),正常体重男性16例(BMI 22.9±2.4 kg/m2);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分别采用自制的踝、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装置对受试者的踝、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肥胖成年男性表现出膝关节屈(P=0.02)、伸(P=0.04)及踝关节背屈方向(P=0.02)上本体感觉能力的显著下降.结论:肥胖成年男性表现出膝、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显著下降,而这会严重削弱其姿势控制能力并导致跌倒及损伤的几率显著增加.

  • 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文威;潘翠环;陈艳;罗兆良;罗丽娟

    目的:探讨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步态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分析法测量并记录步行时的时间距离参数的变化,分析步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训练后,其FMA、F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步行时间距离各参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激活步态CPG的运动训练方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实际步行能力,改善步行的步态.

  • 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杜纯;叶祥明;田亮;张大威;章闻捷

    目的:探讨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Pusher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姿势镜反馈下的平衡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 、Berg平衡量表(BBS)及Biodex平衡仪中的姿势稳定测试(PS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①倾斜程度:两组B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静态平衡:两组睁、闭眼下PST中总稳定值(OSI)、前后值(API)及左右值(ML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动态平衡:两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可明显提高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且效果优于常规姿势镜反馈下平衡训练.

  • 外界干扰对健康人姿势调整时肢体活动影响的表面肌电研究

    作者:陈昕;王盛;黄犇;朱奕;庄任;王彤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方向、速度)的外界干扰对健康人上、下肢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阶段、代偿性姿势调整(CPAs)阶段的调整活动影响.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采集13例(6例男性,7例女性)健康青年受到活动平板在前后方向、3种不同速度的位移后,分析相关肌肉在预期性姿势调整(APA)、代偿性姿势调整(CPA)阶段时的活动.结果:①在APA与CPA阶段,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前向外部干扰时显著大于后向(P<0.05).②除不同的速度对三角肌在APA阶段平均积分肌电值没有显著差异之外(P=0.061),干扰速度越快引起的其余6块肌肉平均积分肌肉值显著增大(P<0.05).③仅在“向前中速”与“向后快速”的2种条件下,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平均积分肌电值在APA阶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姿势调整中,外部干扰的方向与强度对上、下肢相应肌肉在干扰发生前的预活动及发生后的调整活动均有影响,且前向干扰与越快的干扰速度所引起的姿势调整活动更强烈.

  • 视动力刺激对下背痛患者姿势控制的影响

    作者:李睿;王宁华;魏坤琳;颜翔

    目的:研究下背痛患者站于不同支撑面接受视动力刺激时的姿势控制特征,为进一步认识下背痛和丰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和证据.方法:选取13例25-40岁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为实验组,年龄、性别一致的1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试者站于由随机运动点构成的投影屏幕前,点的运动分为向前汇聚(-)和向后扩散(+)两种,点移动速度有80°/s,40°/s和20°/s 3种.视觉刺激采用刺激—间歇的间]断刺激模式,并使用压力平衡板记录每位受试者在平板和软垫两种支撑面上接受视觉刺激时,双侧足底压力中心(COP)的移动情况,包括Y轴峰值移动速度、不同阶段移动幅度标准差(SD)和X轴移动轨迹总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站于稳定平面时,实验组COP各项参数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站于不稳定平面上,只有接受+40°/s的视觉刺激时,实验组体息中期标准差(SD)值为(3.74±1.22),对照组为(2.83±0.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接受同样刺激时,两组站于不稳平面时COP的各项参数均显著高于稳定平面(P<0.001).结论:下背痛患者在任务环境更复杂时,对视觉信息,特别是向后的信息,依赖程度增加,姿势调整效率的降低,提示对下背痛患者异常运动模式的治疗需要考虑任务环境因素.

  •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评定研究

    作者:伍少玲;燕铁斌

    姿势控制(postural control)属于运动控制(motor control)的范畴[1].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运动功能[2,3].

  • 鞋靴对足底压力分布影响及其舒适度研究进展

    作者:张勤良;倪朝民

    人体足具有负重支撑,缓冲振动,进行走、跑、跳等活动的功能,同时也与人体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主要是反映有关足的结构与功能和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通过测试和分析足底压力情况,可以获取人体在静态和动态下的生理和病理等方面相关的力学参数和机能参数[1],是步态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干预肥胖症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谭思洁;郭振;王建雄

    肥胖和超重与心脏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生育畸形、骨性关节炎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6],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的不断低龄化已经对儿童生长发育、心肺功能、姿势控制及感觉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7-8].其中单纯性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是缺乏体力活动和膳食热量摄入过多,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结果[9-11].适宜的有氧运动是目前公认的科学合理的减肥措施之一[12-14].其主要机制是通过额外运动增加热能消耗,大多数人都已接受运动减肥的理念,并渴望获得预期效果,但目前国内外运动减肥的成功率并未达到理想水平,成为大众健康领域的研究难点.其中运动强度选择不当被认为是重要的问题[10].

  • 姿势控制增龄化研究进展

    作者:王楚婕;王健

    姿势控制(postural control,PC)指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以达到稳定性和方向性的目的[1],即控制质心(centre of mass,CoM)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和保持身体节段间、身体与动作任务环境间适当关系的能力.其控制通路涉及大脑、小脑、基底神经节、脑干和脊髓等多个神经结构,包含下意识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意识性的随意姿势控制等不同控制方式,并受年龄、疾病、生理状态(如疲劳)、心理负荷(如认知作业)的影响.年龄的增长往往伴随着身体结构和功能不同程度上的衰退.从外部表现来看,能够明显观察到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减弱,如身体摆动增加、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协调能力减弱及动作精确性下降等.这些现象影响到老年人日常功能性活动,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而跌倒已被证实是导致老年人受伤和发病的主要原因,20%-30%有摔倒史的老人经受着中等到严重程度的伤痛[1].研究衰老与姿势控制的关系,探讨姿势控制增龄化的规律和机制,对于制定改善和提高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