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作者:徐文兰

    虽然手足口病中医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在临床观察手足口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

  • 中药外治老年便秘四则

    作者:贾佩琰

    便秘,即大便秘结不通.临床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病引起的便秘,如在伤寒、温热病中所见,多为热证,虚证较少;杂病中所见的则有寒热虚实之分.一是与疾病无关引起的便秘,临床上多称为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便秘有热秘、冷秘、气秘、虚秘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大便2日或五六天未通者,多为因病致秘.如仅见大便不爽,便时困难,多为单纯性便秘.

  • 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邹世洁;陳小野;佟彤;王震

    目的 模拟慢性病证是动物实验的主要难点.本实验观察比较大鼠长期(26周)脾虚和热证造模动物胃黏膜主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组、热证组.对照组正常饲养26周;脾虚组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造模26周;热证组灌喂熟附子、肉桂、干姜、女贞子煎剂26周.另取幼年大鼠为幼年组作为对照.实验结束后取胃体后壁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对照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排列基本整齐,部分内质网池略呈小泡状扩张.脾虚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池扩张,从小泡状至池状之间,甚至呈湖状.胞质内出现髓鞘样小体或髓鞘样结构.热证组主细胞粗而内质网池扩张,呈小泡状,失去正常的同心性层状结构.幼年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排列比较整齐.结论 热证组和脾虚组动物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均有变化,以脾虚组更为严重.由于实验时间较长,实验结束时大鼠已近1岁龄,所以对照组动物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也略有衰老改变.

  • 感染性疾病热证恢复期乏力易饥等症的证治

    作者:王正值

    多种感染性疾病恢复期,可见为乏力、易饥等症,辨其证候,主要有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在脾、胃的,可见脾、胃阴虚,或气虚,脾胃气阴两虚等,需从脾胃气虚、阴虚等入手调治,可健旺脾气,恢复正气,兼清余邪,促进康复.

  • 内伤病热证的辨治思维

    作者:杨运明;刘迎迎

    辨治内伤病热证,首先要分清虚实.其次,实热证还要区分是有形之热还是无形之热.再次,无形之热要区分是郁热还是蒸热;有形之热要区分热邪和哪种有形之邪(食积、水湿、痰饮、瘀血)相合.虚热证要区分是阴虚还是阳虚.然后,阴虚又要区分津液亏虚、血虚、精虚;阳气虚要区分热症是气虚引起的还是阳虚所引起的.

  • 热证疮疡可灸的机理探讨

    作者:王罡;蔡玮;胡中平;张虹

    热证疮疡因其病性为阳故临床上多认为灸法为之禁忌.笔者通过对有关灸法的古代文献资料的查阅、中医临床机理和现代医学机理的探讨来阐明热证疮疡用灸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灸法 热证 疮疡
  • 热证的现代研究

    作者:郑春爱

    目的:了解现代科技对热证的研究现状,认识热证本质,从而为临床治疗热证服务。方法登陆中国知网,查阅2000年1月1日-2014年10月25日关于热证的文献。结果通过阅读摘要及全文的方式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发现热证的现代研究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代谢两个方面。结论热证的现代解释为认识热证提供了实验室资料,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热证的本质拓宽了思路。但综合考虑获得数据、科学评价各研究内在意义及作用还需要大量的工作。

    关键词: 热证 八纲 涉及方面
  • 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作者:李文东;苏阳;崔荣岗

    近来诸多中医药学者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这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也从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 代谢组学在中医寒、热证型实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钱文娟;林丽丽;汪受传;狄留庆;单进军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寒、热”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辨别疾病的寒、热证型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水平探索中医寒、热证型的实质,并建立精准量化的“证”的标准.

  • “热证可灸”的现代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田田;赵中亭;赵怡坤;严兴科

    检索了近年来灸法治疗热证的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从灸法的退热、抗感染作用,对外周体液因子代谢、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总结灸治热证的作用机制,为“热证可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 热证可灸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翟春涛;田岳凤

    灸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具有应用范围广,副作用小,易于操作等优点。对于“热证可灸”历代医家一直存在争议,但自古以来一直就有热证可灸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热证可灸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发现灸治热证符合传统中医的反佐治法,且灸法治疗热病可以起到引热外达、活血化瘀、清化湿热和抑阴扶阳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在使用灸法治疗热证时,要正确把握灸法及灸量、穴位的选取及灸治顺序,做到辨证施灸,防止施灸意外的发生。

    关键词: 热证 灸法 理论基础
  • 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相关性初探

    作者:申丹;杨卫彬;王晓曼

    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且常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等不良反应明显,而中医药对本病临床疗效确凿.然而,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的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客观标准,加之地域等因素,如何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成为提高RA中医药疗效的关键.为此,作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发现,血小板数量(PLT)与RA的发生和活动性等方面密切相关,并与中医热证(湿热痹阻)和瘀证(痰瘀互结等)呈正相关,从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关注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以期为RA中医证候诊断提高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 热(火)证治法集锦

    作者:张娟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1].火证和热证是指具有温热性质的证候,主要有实热(火)、虚热(火)之分.就发病而论,热多外感,例如风热、暑热、湿热之类病邪;火常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等证.

    关键词: 热证 火证 治法
  • “烧山火”与“透天凉”针法对热证模型家兔肛温及血清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杨洁;冯跃;杨慎峭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穴,分别施以“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各1次.用体温计检测各组家兔基础肛温及治疗前后肛温,用鲎试剂检查法检测血清ET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肛温和血清ET含量增高(均P<0.01).治疗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肛温显著降低(P<0.05,P<0.01),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透天凉组ET含量较烧山火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确能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ET含量,且“透天凉”退热效果更佳.

  • 关黄柏醇提部位化学拆分组分分析及其对热证大鼠的影响

    作者:张宏伟;王嘉琪;张婕;薛娟;匡海学;王秋红

    目的:探讨关黄柏醇提部位化学成分拆分的合理性及各拆分组分对热证大鼠的作用.方法:选用95%乙醇提取,结合乙酸乙酯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处理对关黄柏醇提部位化学组分进行拆分,拆分组分采用UPLC-Q-TOF/MS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诱导大鼠热证模型,观察各拆分组分对热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关黄柏经过95%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得到生物碱组分、非生物碱组分和乙酸乙酯组分,产率分别为0.65%,4.70%,2.50%;主成分分析各拆分组分分布集中在非常明显的不同区域上,各组分在成分组成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各拆分组分间主要药效成分基本无交叉;关黄柏醇提部位各拆分组分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热证大鼠血清及肝脏中与中枢神经递质及能量代谢相关的递质、激素、酶类的含量,改善热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释放和能量代谢.结论:关黄柏醇提部位发挥“寒”药性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组分和乙酸乙酯组分.

  • 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证“药-证对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作者:牛旭艳;李健;吕诚;李立;郭洪涛;刘春芳;林娜;吕爱平

    以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分析其对应的分子网络及药物靶标网络,初步探讨“药-证对应”的机制.综合运用定向文本挖掘、PubChem小分子化合物数据库检索、临床典型热证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基因组学检测以及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网络构建等研究方法.通过定向文本挖掘,筛选出治疗RA热证的常用中药:黄柏、知母、苍术及牛膝4味中药.通过检索PubChem数据库,找到RA热证的对证中药共有靶蛋白123个.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得到RA热证与正常人比较的差异基因21个.通过IPA软件分别构建RA热证和对证中药靶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网络.两个网络共有4条相同的生物学通路: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信号通路,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辅助T细胞中的CD28信号通路.这些细胞免疫反应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共同干预了细胞存活、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等细胞生命活动.结果表明:RA热证的分子网络和对证中药靶点的分子网络所涉及的共同的生物学通路:GM-CSF信号通路,CTLA4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辅助T细胞中的CD28信号通路可能就是对证中药治疗RA热证“药-证对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 基于大鼠机体能量代谢生物标志物变化的黄芩药性研究

    作者:高鑫;陈平平;王喆;刘树民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黄芩及其拆分组分对寒、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寻找潜在干预靶点及其代谢途径,通过整合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对各组分的药性进行归属,为黄芩合理用药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代谢组学角度对黄芩及其拆分组分进行药性归属,以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药效学评价.采用Unify软件对各组分中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TOF-MS)与MarkerlynxTM软件进行互不交叉验证.通过UPLC-TOF-MS技术对黄芩干预的寒、热证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寒证模型大鼠鉴定出2-氨基马来酸等10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黄芩全成分可减慢基因转录进程和促进色酪氨酸代谢过程.黄芩多糖可抑制谷胱甘肽代谢、能量代谢及三羧酸循环.黄芩苷元作用不明显.黄芩苷类能够对能量代谢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热证模型大鼠鉴定出色胺等10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其中黄芩全成分可减慢核酸代谢和细胞代谢过程;黄芩多糖除了与全成分有相似的作用外,还能减慢葡萄糖代谢;黄芩苷元能抑制核酸代谢与糖代谢;黄芩苷类能够抑制核酸代谢.结论:黄芩对寒、热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作用呈现抑制的趋势,并且干预靶点不同,证明在其4段不同的药效物质基础组分中,全成分、苷类、苷元、多糖均为寒性.

  • 从简单性原则的视角探讨吴澄运用易理论治热证

    作者:徐雯洁;王键;徐世杰

    易学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引发了相应的主流思潮.明清时期,伴随徽州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全面进步,科技发展与理学昌盛的合力作用下,新安医学的繁荣与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简单性原则体现于《易经》“易”“象”“辞”3个重要观念之中.文章从简单性原则的视角,探讨清代新安医家吴澄论治热证,总结疾病的发展规律,补充辨证纲领、建立卦爻模型和卦辞释医等学术观点,评析医易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内在局限.

  • 大黄酸在寒、热证人体内药动学过程比较

    作者:朱伟;阮新民;吴焕林;陈可冀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在近20年来发展很快,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少学者据此提出一些新假说,如证治药动学、药代指纹图谱等[1-2].以前的研究证明大黄酸是人口服大黄后唯一被吸收入血的蒽醌类物质[3-5],为探讨大黄中大黄酸在不同证型人群中的药动学规律,本次研究比较了大黄酸在热证和寒证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 飞针疗法治疗小儿热证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作者:柯正华;龙升华

    目的:观察飞针疗法治疗小儿热证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小儿热证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飞针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16%,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C-RP、IgE、IL-1、IL-6、TNF-α含量,其中,治疗组在降低C-RP、IgE、IL-6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TNF-α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飞针疗法治疗小儿热证哮喘急性发作具有显著疗效.

257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