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黄蓉;太田博孝;五十岚信一

    目的采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模型,探讨模型鼠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数目的变化,及这一变化能否通过输注方式传给正常大鼠.方法将雌鼠子宫移植于肠系膜制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切除模型鼠脾脏和剩余子宫.将去除单核细胞后的脾细胞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入正常鼠,4 d 后测定其NK细胞活性,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中的免疫细胞.共分4组: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A组),脾细胞注射对照组(B组),异位症模型组(C组),接受脾细胞注射组(D组).结果与A组相比,C组脾NK细胞活性降至42%,而D组降至39%(P<0.001).免疫组化方面,C组和D组NK细胞数与A组相比分别下降至62%和55%(P<0.001).结论内异症模型鼠脾脏NK细胞活性下降,内膜中NK细胞数减少.通过细胞输注可导致正常鼠发生同样变化.

  •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过敏性哮喘大鼠延髓内脏带、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的Fos蛋白表达

    作者:魏玲;杨志军;何井华;刘敏;金发光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状态下迷走神经向脑传递免疫信息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在致敏状态下切断或假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术后2周用卵蛋白经呼吸道激发大鼠哮喘发作,2 h 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延髓内脏带、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激发后,延髓内脏带、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内可发现大量Fos蛋白表达;手术组大鼠上述核团内的Fos蛋白表达量则明显减少.结论迷走神经在支气管哮喘免疫应答中,可能是传递呼吸道免疫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 大鼠在学习记忆时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家有;潘三强;韩辉;宿宝贵

    目的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为NO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训练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形态和数量等形态学指标.结果①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海马CA1-4及DG区;在层次上主要分布在海马锥体细胞层和DG颗粒细胞层.在颞叶以Ⅱ,Ⅲ,Ⅴ,Ⅵ层分布为多;②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对照组增多(P<0.05);③模型3周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比模型1周组也增多(P<0.05).结论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海马和颞叶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强,提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过程.

  • 氯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左室原癌基因C-myb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会圃;冯义柏

    目的研究氯沙坦(Losartan)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左室肌原癌基因 C-my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AngⅡ受体(AT1)拮抗剂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10周龄的Wistar大鼠,体重190~200 g,采用两肾一夹(2KIC)制造肾性高血压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氯沙坦组(10只),非治疗组(10只).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左心室原癌基因C-myb mR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浆AngⅡ的含量.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氯沙坦组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左心室肌原癌基因C-myb mRNA的表达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01,P<0.01,P<0.05),但血浆AngⅡ含量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及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左室肌原癌基因c-myb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预防和逆转左室重构的机制之一.

  • 广州地区鼻咽癌EB病毒LMP1基因N端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

    作者:林素暇;宗永生;吴秋良;韩安家;梁英杰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鼻咽癌组织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探讨LMP1基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新鲜活检标本63例以及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例.采用QIAamp DNA Mini Kit和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分别抽取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应用巢式PCR扩增EB病毒LMP1基因的N-末端区,并用Xho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采用四色荧光末端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例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均未见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6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50例(79%)出现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XhoI-loss),4例(6%)为XhoI酶切位点部分丢失,只有9例(14%)未见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wt-XhoI).除了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 (nt:169423~169428; GAGCTC→GATCTC)外,还发现4个错义点突变.结论广州地区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携带的EB病毒LMP1基因为wt-XhoI,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主要为XhoI-loss.因此,我们认为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I酶切位点的丢失和其他的错义点突变可能是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 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作者:潘宣;周健;曾融生

    目的研究人龈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建立能够体外长期培养的人龈上皮细胞系.方法取健康龈组织块,经0.25%分离酶作用后,将上皮组织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0.125%胰酶消化上皮组织形成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当细胞汇合达80%时, 1∶2 传代培养.结果获得的原代培养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结合细胞形态,可初步认定为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人龈上皮细胞部分可以传代培养到第3代.结论建立能够长期体外培养的龈上皮细胞系具一定可行性.

  • 坐骨骨软骨瘤1例

    作者:李朝晖;贺友生;李石土

    患者,男,22岁.因右侧臀部疼痛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臀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活动后明显,休息时缓解,无消瘦、发热及外伤史.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卵巢自发破裂1例

    作者:黎培石

    患者,女,30岁.2003年 2月 30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腹痛并逐渐加重伴腹胀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因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外院住院治疗(化疗),后未作复查.既往月经规律,无停经史,末次月经2003年2月19日,持续5 d,量中等.入院体查:体温36.8℃,脉搏120 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8 kPa.

  • 无黄疸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

    作者:黄有能;孙大勇;孙桂华

    患者,男,20岁.因右上腹痛伴发热20 d急诊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9.8 ℃,呼吸24次/min,脉搏116次/min,血压100/60 mmHg.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

  • 羟基脲导致多发性顽固性皮肤溃疡1例

    作者:汪鹏程;刘焕勋;卓家才;汪明春

    患者,男,35岁,因腹胀、消瘦、乏力2个月,咳嗽1个月,发热10 d于1996年7月9日入院.体查:皮肤无出血点,浅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

  •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1例

    作者:林晓明;林华欢

    患者,女,54岁.绝经8年,阴道出血20 d入院.体查:体温36.8℃,血压140/80 mmHg,神清,心肺正常,腹软,腹水(-),双下肢无水肿.妇科情况:外阴阴道正常,有血污,宫颈光滑,无着色,子宫前位,如孕3个多月大小,质中,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 骨水泥致心跳骤停1例

    作者:吴燕云;索琨;佘守章

    患者,女,78岁.临床诊断为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术前病史及常规检查均无异常,血压160/90 mmHg.

  • 样本和成品血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探讨

    作者:邬旭群;邓志辉;聂冬梅

    本中心在对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检测中,发现其中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其相应的成品血检测结果不一致,经再次检测结果亦然,样本呈强阳性反应,成品血为阴性反应.

  • 双侧不对称Hangman's骨折诊治

    作者:曹正霖;尹庆水;刘景发;夏虹;吴增晖;麦小红

    Hangman's骨折是指双侧枢椎椎弓骨折伴或不伴有枢椎前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对于其双侧骨折是否对称的研究报道极少.我院近6年间收治的双侧不对称的Hangman's骨折患者5例,现分析其在损伤机制和诊治上的特点.

  • 利用大分规的简易颅内血肿立体定向法

    作者:柯东风;马少彬

    随着单纯钻孔抽吸术、碎吸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脑出血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而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便成了治疗成败的首要问题.

  • SPF大鼠与普通大鼠组织形态学比较

    作者:杨传红;詹纯列;肖育华;赖晃文;唐庚云;李新春;田野

    随着实验动物的广泛应用已经表明,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对实验的结果及对其分析判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早期拔管的可行性

    作者:仲吉英;孙云昌;周俊;杨承祥;李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没有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我院自1994年4月至2000年6月进行1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早期拔管患者,其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新生儿窒息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诊治

    作者:李海延

    新生儿窒息可因缺氧缺血及再灌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新生儿窒息伴发SIRS和MODS的情况,报告如下.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作者:骆翠媚;何英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患儿临床特征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肺部有改变、肝脾肿大5例、喉梗阻2例、血尿1例、皮疹1例,6例ELISA方法检测 MP-IgM 均≥1∶80和痰MP培养阳性,并排除EB病毒和CMV感染可能,经予红霉素治疗及对症与心理护理,14~21 d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不规则发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也多见,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良好,恰当的护理可防止不良后果.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陈碧珠;黄芳平;莫雪燕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身体健康检查.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切口有效的负压引流及正确的体位,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手术后功能的康复.结果 16例患者手术成功,效果满意.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法,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脊柱前路松解、枕颌带股骨牵引和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护理

    作者:林慧莲;余升华;李红

    目的了解护理对脊柱侧弯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6例脊柱侧弯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重点护理方法:一期行脊柱前路松解术后开始行枕颌带股骨牵引,重点观察有无过牵症状,加强抗感染、防褥疮、活动和牵引重量的护理;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主要观察有无神经方面的临床表现和有无脑脊液漏.结果脊柱侧弯矫正率平均为7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

  • 肺移植手术准备与配合

    作者:黄瑞萍;陈莹;王凤娟;林秀娟;徐燕雯;陈美珍;陈柳珍;陈杰霞;温惠玲;劳静怡

    目的总结肺移植手术的准备、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该院首例肺移植手术过程中人员配备、物品准备、手术配合和术中的护理.结果手术配合和护理重点在以下环节:动物实验和术前讨论;现场供体肺处理;手术物品准备;术中药物使用时机和剂量;患者体温控制和输液速度调节;护士操作熟练和用物数目清晰.结论制订必要的人员配备物品准备和手术配合及护理常规有助于肺移植手术的成功.

  • 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

    作者:许建兰;柳龙根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术前帮助患者训练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术后做好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对21例患者的23个瘤体进行28次治疗,平均随访6.7个月,16例存活,4例死亡,1例失访,术后AFP正常或明显下降,10个瘤径≤5.0 cm的瘤体一次整体凝固,13个瘤径>5.0 cm的瘤体术后肿块内血流信号大部分消失.结论术前帮助患者训练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较长的时间屏气,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肿瘤 微波 护理
  • "彗星"分析法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

    作者:贺玉香;夏云飞

    "彗星"分析法(comet assay)又叫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trophoresis, SCGE)或微凝胶电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单细胞水平检测哺乳类有核细胞DNA损伤的新技术.由Ostling等[1]1984年首次提出,后经Singh等[2]逐渐改进.现主要分为中性SCGE和碱性SCGE.其原理如下:去污剂或高盐裂解溶液破坏细胞膜,使得95%以上的蛋白质及细胞内其他成分渗出膜进入溶解液,DNA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而留在原位.

  • 脂质体靶向性研究进展

    作者:朱晓亮;曾抗

    20世纪60年代初,Banham发现并制备了脂质体,70年代,人们将其作为药物的载体并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因其具有制备简单、无毒、无免疫原性、易实现药物的靶向性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脂质体靶向性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及进展综述如下.

  • 癫痫患者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杨红军;彭凯润;石尚金

    非线性动力学(又称混沌动力学)理论被誉为20世纪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的第3次科学革命,在神经系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待利用混沌理论去研究,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现代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 COPD及肺心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胃电图改变及与血气异常的关系

    作者:胡惠娟;董莲萍;连至诚;陈苇菁;张万方;曾强;钟毅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心病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及与血气异常的关系.方法对41例COPD及肺心病患者作中医辨证,检测胃电图并作血气分析.另检测64例普通人的胃电图,为对照组.结果①多数COPD患者有纳差(87.5%)和大便改变(50%), 而肺心病尤其失代偿期患者除纳差(100%)和大便改变(100%)外, 出现恶心呕吐(36.8%)及食后腹胀(73.7%)等胃动力障碍症状,显示随肺部疾病累及心脏,下消化道动力障碍向上消化道发展的过程.②肾气虚和脾肾两虚组患者的胃电图频率偏高,且变异系数增大;脾肾两虚组的胃电图幅值[空腹(49±15)μV、餐后(38±3)μV]明显低于健康人[空腹(174±12)μV、餐后(426±28)μV]、肺气虚组[空腹(107±28)μV、餐后(549±75)μV]和肾气虚组[空腹(99±25)μV、餐后(538±162)μV].可部分解释脾肾两虚患者恶心呕吐和食后腹胀等胃动力异常与排空障碍症状的电生理机制.③肺心病属中医肾虚组(49.6±8.6)mmHg及脾肾两虚证患者的血氧分压(53.0±4.4)mmHg低于正常, 其血二氧化碳分压(55.9±6.3)mmHg及(55.0±4.2)mmHg则高于正常.结论 COPD及肺心病,尤其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障碍症状及胃电图异常,其机制与呼吸障碍、右心功能衰竭及胃肠道淤血缺氧密切相关.

  •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及"吉氏消痞方"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北平;黄穗平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及"吉氏消痞方"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6例及20名健康志愿者,作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吉氏消痞方,另一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4周后复查, 并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胃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指标.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MMC Ⅰ相明显延长、Ⅲ相明显缩短,Ⅲ相的波幅明显降低.肝功能异常A,B,C三级患者间的MMC指标差异显著.与基础治疗组比较,经"吉氏消痞方"治疗患者的MMC Ⅲ相的持续时间及波幅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胃动力障碍,其程度随肝功能恶化而加重."吉氏消痞方"对该组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中老年人上消化道症状与胃电退行性改变

    作者:连至诚;邓海和;杨巧红;陈苇菁;梁雪芬;张万方;曾强;钟毅

    目的观察胃动力随年龄增长的退行性改变.方法对普通成年人80例作上消化道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胃电图检测与频谱分析.将全部对象分为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作上消化道症状出现率组间差异的统计比较.结果 50岁以上组腹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率较50岁以下组显著或倾向增高.胃电频谱与年龄的相关分析则显示,普通成年人随年龄增高,其空腹和餐后胃电的主频频率及活动量呈逐渐降低的退行性改变.该结果可从电生理和病理生理角度解释中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率增多的部分机制.结论中老年人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症状的出现率不同程度增高,胃电图检测显示其胃动力呈退行性改变.

    关键词: 中老年 胃电频谱
  • "吉氏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动力的影响

    作者:黄穗平;张北平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行气消胀方剂"吉氏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痞满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动力的作用.方法 FD痞满证患者83例,随机分入"吉氏消痞方"治疗组(观察组)和莫沙比利对照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胃电图和胃窦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作用.结果 "吉氏消痞方"消除FD"痞满"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升胃电图幅值、改善MMC的作用优于莫沙比利.结论 "吉氏消痞方"能明显消除或减轻FD"痞满"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改善胃电胃动力有密切关系.

  • 糖尿病大鼠胃电异常、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病理损害及"糖胃康"的防治作用

    作者:连至诚;李卫东;张书征;张万方;陈苇菁;钟廷机;张玲梅;曾强;陈云;陆英杰;钟毅;赵自明;雷娓娓;黄真炎;杨冬娣;吴玲霓;黄伟文;熊玉冰;刘冬年;宫雅南;胡惠娟;董莲萍;李万根;邹移海;杨小琼;陈嘉

    目的观察研究糖尿病胃动力障碍(DGMD)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及细胞病理学基础.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胃窦部埋植银电极,以成都泰盟BL-410型生理实验系统记录胃电.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制作糖尿病模型(DM组),并随机抽取约一半造模大鼠灌服中药复方"糖胃康"(DM-TCM组).实验电生理观察2个月后,3组大鼠的胃组织作纵肌-神经丛铺片,并综合应用NDP组化染色、ZIO组化染色、c-kit及nNOS免疫组化法,以光镜及电镜观察DM组大鼠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BFUGM),即壁内神经(ENS)-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SMC)的病理改变,并观察"糖胃康"的防治作用.结果 DM组大鼠的胃电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胃电基本电节律的频率、波幅及峰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波幅尚随造模时间推移而下降.而DM-TCM组大鼠胃电波幅随造模时间推移的下降则较轻微,其峰电发生率亦高于DM组.DM组大鼠胃动力基本功能单位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其SMC排列紊乱,SMC内有较多胞质溶解性空泡,线粒体肿胀;肌间丛ENS神经元胞质部分溶解,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神经轴突有较多空泡性变;ICC分布不均,数量减少,线粒体肿胀,核周细胞浆减少等.DM-TCM组大鼠胃ENS、ICC及SMC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M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可部分解释DGMD发生及"糖胃康"防治DGMD的机制.

  • 中山市乡镇外来女工艾滋病知识调查

    作者:吴宝燕;古有婵;来学惠;傅绍周

    目的了解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为探索在外来女工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式一对一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对3种传播途径的认识相对较高,回答正确率在58.5%~65.9%之间,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在20.8%~64.1%之间;60.9%的外来女工表示不懂得预防艾滋病的方法;54.9%担心感染艾滋病.结论外来女工多来自农村,应依据文化层次和接受程度不同,采用多部门合作,在大众媒体和宣传教育中,避免只正面提出3种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刻板宣传,要抓住年轻女性的适时教育时刻,提高宣传的深度、广度和角度.

  • 针刺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杨波

    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早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呃逆反应在恶性肿瘤化疗后也时常出现,且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尝试使用针刺穴位治疗25例化疗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 长春新碱和巯嘌呤佐治重症及迁延性过敏性紫癜

    作者:黄健瑜;余永芳

    目的观察用长春新碱(VCR)及巯嘌呤(6-MP)佐治儿童重症及迁延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及迁延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皮质激素的治疗下,加用VCR及6-MP佐治,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皮肤紫癜治愈平均157.7 d,对照组251.2 d(P<0.01);紫癜性肾炎观察组治愈68.8%,对照组46.2%(P<0.05).结论 VCR和6-MP价廉易得,毒副作用少,尤其适合学龄儿童较长时间定期序贯治疗.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颈、腰椎病70例

    作者:张林辉

    颈、腰椎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样,而中药的应用有其独到疗效.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革是未来中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临床多年,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疗效得到广泛的肯定,而用于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则报道较少,我们用该药治疗颈、腰椎病7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大肠癌术后5-氟尿嘧啶及联合左旋咪唑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学鲁;周俊灼;张继峰;胡灏;周惠成;李成忠

    目的对比观察大肠癌术后单剂5-氟尿嘧啶(5-FU)和5-氟尿嘧啶加左旋咪唑(LV)的化疗效果.方法 120例Dukes B2和C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0例)接受单剂5-FU治疗,Ⅱ组(60例)应用5-FU加LV治疗.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1.7%和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5-FU和LV联合化疗可以明显地延缓复发和延长生存期,而且毒副作用少.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作者:关建勋;郑铠军;林茹珠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更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用阿昔洛韦30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 d.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肝脾淋巴结缩小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时间内白细胞总数、异型淋巴细胞及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百分率均明显增高.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疗效较明显,副作用少.

  • 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作者:刘泽;王鲁妮;戴波;黄纪昌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观察组46例口服洛伐他汀20~40 mg/d,对照组33例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1~2 片/d,4周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apoB),并记录用药前 3 d 及用药4周后 3 d 的心绞痛发作每天平均次数、分钟数.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较对照组HDL 升高,TC,LDL及apoB均有显著减低,心绞痛发作每天平均次数及分钟数明显降低(P均<0.01),冠脉介入的需求率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洛伐他汀除具有作调整血脂的作用外,其非调脂作用还对治疗和预防血脂异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胃肠起搏者Cajal间质细胞基础研究状况与临床意义展望

    作者:连至诚;钟毅

    已知平滑肌和壁内神经是胃肠动力发生与调节的重要结构.一百多年前,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 Cajal率先在肠道发现一种特殊的间质细胞.其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有关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类间质细胞在胃肠电和动力发生及动力障碍机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纪念Cajal的这个重要发现,人们将此类细胞命名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 腰椎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的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徐晖;李健

    硬膜外瘢痕(epidural scar),又称硬膜外纤维化(epidural fibrosis),是指在硬膜外腔的手术涉及范围内形成的瘢痕或组织纤维化,是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每一位腰椎手术后的患者都会发生.

  • 百年老厂建"新家"--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在云埔工业区12万平方米新厂房奠基

    作者:

    关键词: 广州 药业 工业区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