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郭建极;周前;刘文洲

    目的 观察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4(TMPRSS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MPRSS4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荧光定量PCR(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21例非肿瘤性肺组织中TMPRSS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RT-PCR和FQ-PCR结果均显示肺癌组织TMPRSS4 mRNA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7.28±2.15 vs 1.94±0.36,1.83±0.24 vs 0.74±0.17;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癌组织TMPRSS4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2.03±0.75 vs 0.46±0.18,P<0.01),且非肿瘤性肺组织无TMPRSS4表达.肺癌组织TMPRSS4蛋白阳性表达率[81.7%(49/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3.3%(38/60)](P<0.01).肺癌TMPRSS4表达与肿瘤类型、肿瘤恶性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TMPRSS4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 不同胎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启立;任磊;郭健;毕静;刘霞

    目的 总结比较承德地区早产和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社区获得性晚发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拒乳、体温变化.感染途径以呼吸道、脐部为主.62例(其中早产儿25例及足月儿37例)病例中共检出病原菌29例,血培养阳性率为46.7%,检出率在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葡萄球菌20例,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例,大肠埃希菌7例.结论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血培养阳性率不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是治疗的关键.

  • Toll样受体4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英姿;张磊;袁江伟;陈海霞;李巧霞;张学新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收集脑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128例,其中WHOⅠ~Ⅱ级34例,WHOⅢ级49例,WHOⅣ级45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检测胶质瘤组织标本中TLR4 mRNA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随访全部患者,并记录无进展时间(PFS).构建Cox模型回归多因素分析TLR4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PFS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TLR4 mRNA的水平(1.21±0.07)明显高于低级别(Ⅰ~Ⅱ级)组级(0.72±0.1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4蛋白主要表达于胞浆中,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率(85%)明显高于低级别(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TLR4患者的PFS[(39±1.75)个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8±0.97)个月].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LR4蛋白表达是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07,95%CI:1.164~8.617).结论 TLR4高表达于胶质瘤组织中,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并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具有成为免疫靶向治疗的潜在价值.

  • 鼻咽癌497例治疗失败分析

    作者:林灿峰;李东升;辛淑波;游颜杰;李德锐

    目的 总结497例首程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及时间,为鼻咽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程根治性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1 33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经病理证实及临床影像检查排除远处转移的鼻咽癌,随诊根据临床病理及影像检查.其中治疗失败49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以鼻咽、颈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判定为治疗失败.结果 本组鼻咽癌患者的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6%、75.3%、65.7%、57.1%.鼻咽复发、颈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占失败总数的28.0%、10.9%和61.2%.局部复发率在N分期中N0~1期高于N2~3期(P<0.01);远处转移率在T分期中T3~4期高于T1~2,N分期中N2~3期高于N0~1期,临床分期中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放射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望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从而达到提高生存率的目的 ;远处转移仍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关键在于降低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

  • 儿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柏彩英;周才;黄瑞玉;邓文喻;冼懿雅;周强

    目的 了解医院儿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儿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儿科病房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用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儿科病房共检出46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84.23%);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超95%,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有敏感率超85%的较好抗菌活性.而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超95%.结论 儿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儿童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E-选择素在胃癌大网膜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王庆;张长乐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在胃癌大网膜转移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共纳入胃癌术后伴发大网膜转移石蜡标本60个,对照组为 60 例胃癌患者无大网膜转移标本,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免疫组化法定性分析转移组和对照组标本中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60例胃癌伴大网膜转移原发灶及转移灶和60例胃癌大网膜无转移的原发灶和大网膜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与胃癌临床的相关性.结果 60例胃癌伴有大网膜转移病例原发灶及大网膜转移灶中,E-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和96.7%;60例胃癌大网膜未转移病例原发灶及大网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7%和20.0%,两组原发灶及大网膜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胃癌伴有大网膜转移病例E-选择素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25)、淋巴结转移(P=0.010)、有无腹腔积液(P=0.029)、有无脉管侵犯及神经浸润(P=0.016)相关,与患者的年龄(P=0.741)、性别(P=0.186)、肿瘤的部位(P=0.873)及分化程度(P=0.515)无关联.结论 E-选择素的表达与胃癌大网膜转移有关联,可能是胃癌大网膜转移的一个重要的黏附分子标志物.

  • 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黎明;龙艳;苏珂;于健;高凌;帅红霞;江仁美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10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DM组)和50例血糖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的生化指标、RBP4等,将以上两组实验指标与25-(OH)D3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随机取24例确诊为维生素D缺乏(<25 nmol/L)的GDM组患者,分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1个月,同时观察组继续口服维生素D后两组测相关生化指标行t检验.结果 GDM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D缺乏发生GDM的风险也增高(OR=2.92,95% CI:1.34~6.58,经年龄、孕龄、糖尿病家族史校正),而RBP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补充维生素D约1个月,GDM组血糖下降不明显,胰岛素分泌指数上升,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结论 G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GDM风险增高,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RBP4,但血糖下降不明显.

  • 少量分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巨大头皮血管畸形12例

    作者:钟文军;张昊;全伟;曹志恺

    目的 探讨巨大头皮血管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2例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病灶的供血动脉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进入畸形团内,采用ONYX胶或不同浓度的NBCA胶少量分次逐步血管内栓塞治疗巨大复杂头皮血管畸形.结果 12例中10例完全栓塞治愈,2例少量畸形血管团残留;随访6个月至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少量分次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巨大头皮血管畸形较有效、创伤较少和复发率较低的方法.

  • 非洲赤道几内亚恶性疟疾4120例诊治体会

    作者:陈世洪;章光华

    目的 探讨非洲赤道几内亚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疟疾的疗效.方法总结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工作3年期间4 120例恶性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及诊断.对比应用不同的恶性疟治疗方案,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赤道几内亚恶性疟临床表现多样化.在治疗上,单一运用青蒿琥酯或蒿甲醚与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Quinimax,且前两者的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 单一应用青蒿琥酯、蒿甲醚、Quinimax和以青蒿素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恶性疟均有疗效.而在临床使用上,为了延缓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提高临床效果,减少疟疾复燃率,应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更显临床价值,有着极高的应用推广意义.

  • 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龙;刘保国;何黎明;肖罡;姚晨

    目的 评价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额颞叶为主的广泛脑挫裂伤或弥漫性脑肿胀和(或)脑水肿的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入选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组(A组)33例及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组(B组)32例.主要观察指标:术中是否脑膨出,术后是否切口疝、脑梗死,治疗后3、6个月病死率,治疗后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A组治疗后6个月病死率(9.1%)较B组(34.4%)低(2=6.146,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较B组好(Z=-2.056,P<0.05; Z=-2.443,P<0.05);术中脑膨出、术后切口疝与脑梗死发生率均较B组低(2=9.202,P<0.05; 2=10.603,P<0.05; 2=4.861,P<0.05).结论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这两种特殊类型的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骨盆和大腿的MRI影像表现

    作者:黄钟杰;刘源;侯志铎;庄儒耀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3.0T磁共振(MRI)表现,评价MRI在诊断PM和D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PM(n=14)和DM(n=5)患者的骨盆和双侧大腿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变在各序列(T1WI、T2WI、STIR)的影像表现.结果 19例PM、DM患者的MRI表现为:(1)多发肌肉水肿(n=19),受累部位包括大腿肌群(n=15)、盆底和臀部肌群(n=10)和髂腰肌(n=1);病变呈弥漫对称性(n=10)或局限性斑片状分布(n=9)分布;信号特点呈长T1长T2,STIR呈高信号.(2)肌筋膜炎(n=13),表现为肌筋膜增厚,呈长T1长T2信号,STIR为条带状高信号.(3)皮下组织炎(n=8),表现为皮下多发局灶/网格状长T1长T2信号灶,STIR呈高信号.(4)肌肉萎缩并脂肪浸润(n=2),表现为肌束变细,肌间隙增宽,肌肉内脂肪组织(信号呈短T1长T2)增多.结论 PM、DM患者骨盆、大腿MRI表现为多发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皮下结缔组织炎和肌肉萎缩.MRI是全面评价PM、DM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 动静脉转流在小儿手指末节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张惠茹;黄东;江奕恒;吴伟炽;林浩

    目的 探讨无可吻合静脉的小儿手指末节离断的再植新方法.方法收治32例(36指)无可吻合静脉的小儿手指末节离断病例,均采用动静脉转流吻合修复.结果 32例(36指)术后成活34指,成活率为94.4%,成活手指外观及功能均较为满意,痛温觉恢复良好.32例(36指)均获10~36(23±11.2)个月随访,根据 Jebsen手功能评估结果:优20指(55.6%),良10指(27.8%),可5指(13.9%),差1指(2.8%),总体优良率为83.3%.结论 动静脉转流是提高无可吻合静脉的小儿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成活率的一种理想方法.

  •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官莉;杨芳;宫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胸腔积液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17A的含量.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3.67±0.69)%]高于同源外周血[(0.98±0.41)%]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0.89±0.36)%],胸腔积液中Th17细胞的表达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61,P=0.001 1).结论 Th17参与了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发展,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坚强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比较

    作者:陈博来;林涌鹏;许鸿智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坚强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将28例单节段(L4,5)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分别接受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和坚强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在影像上测量到的手术相邻节段(L3,4和L5,S1)的腰椎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L3,4节段ROM比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L3,4和L5,S1两节段手术后ROM均比手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3,4节段ROM手术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L5,S1节段腹侧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P>0.05),L3,4节段及对照组L3,4和L5,S1两节椎间隙高度均比手术前减少(P<0.05).观察组L3,4和L5,S1两节段腹侧椎间隙高度手术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对手术上节段腰椎活动度和邻近节段腹侧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比坚强固定轻.

  •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术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缓解胰腺癌患者癌性腹痛的效果

    作者:周亮;张丽;王玉娥;曾健滢;姚飞;陈继冰;李家亮;牛立志;徐克成;方刚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术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中重度腹痛的协同效果.方法 对35例接受冷冻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中重度腹痛发生次数及疼痛平均缓解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腹胀、恶心呕吐、腹腔积液、腹腔出血、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较少,且均术后自行缓解或经处理后3周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中重度腹痛发生0(0,3)次,术前5 d内发生4(2,9)次.全部患者中6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和5例胰头癌患者术后立见腹痛消失.17例胰头癌患者中重度腹痛发生次数比术前显著减少,腹部疼痛缓解时间为(9±6) d,随访8周未见腹痛复发.无论进展性(n=6)还是转移性(n=29)胰腺癌患者,治疗后中重度腹痛发生次数比术前均显著减少.结论 胰腺冷冻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疗法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治疗中重度癌性腹痛,与肿瘤分期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

  • 泪囊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泪道插球形管术后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

    作者:向晖;莫广林;马云龙

    目的 探讨泪囊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泪道插球形管术后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31例慢性泪囊炎合并白内障患者,均为单眼.在行泪道插管术后5~7 d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检查1 d、1周、1个月时的视力,角膜水肿及前房混浊的程度.结果所有泪道插管术中及术后均泪道通畅,白内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 d,视力≥0.5者16眼(51.6%),0.1~0.4者14眼(45.2%),<0.1者1眼(3.2%).1个月时,视力≥0.5者26眼(83.9%),0.1~0.4者5眼(16.1%),角膜无水肿15眼(48.4%),轻度水肿11眼(35.5%),中度水肿5眼(16.1%),前房混浊程度(+)8眼(25.8%),(+ +)5眼(16.1%),角膜水肿及前房反应经局部治疗3~12 d内消失.随访半年,术后未见感染,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结论 慢性泪囊炎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行泪道插管术后的5~7 d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康艳虹;马为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15例NSCL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5例NSCLC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8%、26%、20%.总的中位生存期为8.0个月,Cox分析显示性别、临床分期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90例Ⅲb~Ⅳ期NSCLC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6%、13%、3%,总的中位生存期为5.0个月,Cox分析显示远处转移与否、治疗方式是影响Ⅲb~Ⅳ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积极治疗者获得较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9.0个月),长于对症支持治疗者(中位生存期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性别、临床分期、远处转移与否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发现、早治疗是延长NSCLC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定量评价早期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价值

    作者:胡巧;王小燕;康利克;唐盛;贺琰;张泓柳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定量评价早期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价值.方法 对比47例早期CGN患者[Ⅰ期(CGN1期组)25例,Ⅱ期(CGN2期组)22例]及2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肾脏体积、肾动脉血流参数及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变化,分析SWV测值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构建ROC曲线确定ARFI早期评价CGN的诊断界点.结果 CGN1期组、CGN2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脏体积及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N2期组SWV测值明显低于CGN1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SWV测值与GFR呈正相关关系(r=0.573,P<0.001);以2.58 m/s为诊断Ⅱ期CGN的佳诊断界值,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68.0%,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结论 ARFI可作为早期评价CGN肾功能损害的参考指标.

  •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弘扬;奈嫚嫚;封全灵

    目的 探讨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并对PVB和TP两种化疗方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13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后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91例),入院直接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PVB组(42例)和TP组(49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PVB组和TP组化疗近期效果、术后病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淋巴结、脉管转移率和宫旁、阴道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和TP组相比,化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淋巴结、脉管转移阳性率和宫旁浸润阳性及阴道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血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缩小病灶大小并改善预后;PVB和TP两种化疗方案在缩小局部肿瘤、改善患者预后和用药副反应方面效果相似.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食管癌血清中miR-21和miR-205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蒋敏;喻文彬;顾国浩

    目的 建立食管癌患者血清microRNA(mi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检测方法,对食管癌患者血清中miR-21和miR-205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qRT-PCR技术检测30例食管癌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miR-21、miR-205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miR-21的表达较正常人上调,miR-205的表达较正常人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和miR-205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血清中miR-21和miR-205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食管癌的辅助指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自动滴定与人工滴定的比较

    作者:彭辉;许婷;郭东英;李涛平;冯媛;李丹青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自动滴定与人工滴定所确定的治疗压力及其有效性指标的差异.方法 收集40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OSAHS患者,序贯进行人工滴定及自动滴定,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人工滴定与自动压力滴定所确定的治疗压力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自动滴定后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与人工滴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氧饱和度较人工滴定提高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滴定95%治疗压力比人工滴定佳压力平均高1.87 cmH2O(P<0.01);自动滴定平均压力与人工滴定佳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滴定的平均压力较95%时间压力更接近人工滴定佳压力,自动滴定的平均压力可以作为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压力.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 ACS 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动态血糖的影响

    作者:吴铿;游琼;李腾;叶少强;莫海亮;李上海;何松坚;黄瑞娜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 h动态血糖的影响,为IABP改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ACS合并T2DM患者26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IABP治疗3 d.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分别连续进行动态血糖监测6 d.比较治疗前、中、后患者不同时段的收缩压、心率、血糖水平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与IABP治疗前比较,治疗时及治疗后患者的24 h MAGE、FINS、HOMA-IR和脑利钠肽均下调(均P<0.05);而且治疗时较治疗前患者的24 h 血糖、心率水平降低(均P<0.05).与IABP治疗后比较,治疗时患者收缩压水平均上调,相应的24 h MAGE也降低(均P<0.05).结论 IABP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ACS合并T2DM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还能有效改善24 h血糖水平、CGMS和胰岛素抵抗.

  • 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孕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与累及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

    作者:李阳;魏文峰;林少梅;刘子杰;黄宏超;丘伟兰

    目的 探索急性期深静脉血栓(DVT)孕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累及血管损伤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符合要求的54例急性DVT妊娠女性作为观察组,择同期孕检正常的孕妇54例及正常人5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病例IL-6、IL-8、IL-10及TNF-α浓度,并对观察组进行循环内皮细胞(CECs)计数检测和彩超量化评定.结果 观察组各炎症因子的水平及CECs计数较正常人和正常孕妇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L-10外其他炎症因子水平均与CECs的计数呈正相关,与超声评价呈等级相关(P<0.05).结论 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DVT急性期病变血管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可靠检测指标.

  • 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在子痫前期母胎界面的分布变化

    作者:宗滕;钟婷;郭美君;赖丽丹;张保平;任敏;俞晓春;况海斌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母胎界面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的分布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用uNK细胞特异性的DBA-lectin抗体,对4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2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妊娠母胎界面的蜕膜和绒毛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1)在正常妊娠的母胎界面,与妊娠早期的蜕膜组织中uNK细胞数相比,妊娠晚期蜕膜组织中的u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且在妊娠晚期的绒毛组织中,不表达uNK细胞.(2)与正常妊娠晚期的蜕膜组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晚期的蜕膜组织中uNK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而在绒毛组织中,与正常妊娠晚期绒毛组织一样,子痫前期患者的绒毛组织也不表达uNK细胞.(3)子痫前期患者蜕膜组织中uNK细胞lectin染色阳性的光密度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72,P=0.021),而与24 h尿蛋白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340,P=0.198).结论蜕膜组织中的uNK细胞表达失衡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密切相关.

  • 综合医院临床营养会诊531例次分析

    作者:张晓伟;李增宁;骆彬;石汉平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临床营养科会诊病例的年龄特点、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营养治疗方式应用情况,为建立与健全规范化临床营养会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6-12月临床营养科会诊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营养会诊共531例次,≥60岁老年组人数多(313例,58.95%);申请营养会诊的临床科室17个,占全院业务科室的65.38%,排在前3位的是建立有营养支持小组(NST)的神经内科(79例,14.88%)、内分泌科(77例,14.50%)、肿瘤科(70例,13.18%);申请营养会诊的病种共有38种,排在前3位的疾病是糖尿病(59例,11.11%)、脑卒中(35例,6.59%)、颅脑损伤(29例,5.46%);营养治疗方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196例,36.91%)、肠内营养(267例,50.28%)、治疗膳食(68例,12.81%).结论 会诊制度是医院保证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之一,积极开展并推动临床营养会诊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非临床营养专业医生对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识别率,对于提高综合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非常重要.

  • 中期因子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

    作者:卫文俊;王玉蓉;陶霖玉;齐柯;张好云;陈天文;曾凤好

    目的 研究中期因子(MK)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8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2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K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CD105 标记肿瘤新生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K、MVD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K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20%(50/58),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MVD值为93.61±21.46,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0.32±3.56 (P<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K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24,P<0.05);MK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侵犯包膜、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VD计数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MK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新生微血管形成有关,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

    作者:王卓才;冯晓冬;黄小让;陈炳旭

    目的 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CC)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分析8例阑尾GCC的病理特征及治疗特点.结果 本组阑尾GCC患者年龄(53.5±12.3)岁,男5例,女3例,常表现为阑尾炎,少数无症状或右下腹肿块.多因阑尾炎或其他手术偶然诊断.肿瘤浸润阑尾肌层或浆膜层不形成肿块.治疗首选手术,依据肿瘤大小和浸润转移范围选择阑尾切除和(或)半结肠切除术,>50岁女性主张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一并切除.随访26~79个月,平均(53.6±2.3)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阑尾GCC罕见,不形成明显肿块,临床无特异性特征.治疗依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和转移范围决定手术和(或)化疗方案.预后大多良好.

  • 利用脱细胞动脉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胆道的可行性

    作者:陈奕明;李立;张春平;冉江华;张升宁;李来邦;高杨;任刚

    目的 通过观察胆道组织和动脉及其相应的脱细胞基质并比较其差异,探讨利用脱细胞动脉基质构建生物工程胆道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捐献肝、肾进行器官移植的心跳死亡患者捐献器官后剩余的胆道及髂动脉组织,应用胰酶、十二烷基硫酸钠、TritonX-100进行脱细胞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胆道与动脉脱细胞后的形态特点.结果 脱细胞动脉基质较脱细胞胆道具有更为疏松的内膜、中膜,脱细胞后细胞外支架完整,其平均内膜厚度为(276.00±48.35)μm,与脱细胞胆道[(18.3±1.83)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脱细胞动脉基质具有良好的孔率、孔径以及完整的细胞外支架结构,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利用脱细胞动脉基质有可能构建组织工程胆道.

  • 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晓轩;周宇姝;陈晓;吴晶晶;郑芳;杨小兵;龙顺钦;吴万垠;韩守威

    目的 观察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并收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健脾理气抑瘤方组.健脾理气抑瘤方组0.5、1.0、1.5、2.0 mg/mL分别加入对应浓度的药物200 μL,对照组加入培养基200 μL,每个药物浓度设定5个复孔,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 随健脾理气抑瘤方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升高.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健脾理气抑瘤方能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发现,健脾理气抑瘤方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早期凋亡率[(26.6±0.3)%、(35.9±0.1)%]上升,与对照组[(12.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理气抑瘤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 p85α对大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作者:郭升超;沈波;赵己未;乐有林;曾伟;聂玉强;孙嫣

    目的 探讨PI3K p85α对人大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阴性转染组转染不含干扰载体的单纯慢病毒,干扰转染组转染包装有慢病毒干扰载体pLL-PI3K p85α-shRNA的质粒,对各组细胞进行伤口愈合实验、迁移实验及侵袭实验.结果 转染pLL-PI3K p85α-shRNA之后,干扰转染组细胞PI3K p85α蛋白表达水平较阴性转染组明显下调;伤口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干扰转染组大肠癌细胞愈合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下降;迁移实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干扰转染组大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转染组下降.结论 PI3K p85α 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株LoVo,可抑制其侵袭及转移能力,PI3K p85α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 Tempol预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内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影响

    作者:曹岩岩;丁旭东;孟凌新;赵柏松

    目的 探讨Tempol预处理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Tempol预处理组(T组)和常规复苏组(S组),每组24只.S组和T组采用窒息后心跳骤停法建立大鼠全脑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C组大鼠仅行气管插管不夹闭窒息.D组于气管夹闭前5 min腹腔注射Tempol 100 mg/kg,S组和C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自主循环恢复后6、12、24 和48 h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取脑内海马组织,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检测HIF-1α及VEGF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和T组在12、24 和48 h时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S组比较,T组在12、24 和48 h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HE染色可见S组大鼠海马组织24 h和48 h时神经细胞排列散乱,水肿疏松、空泡化,胞核浓缩、深染,细胞弥漫性胀大,胞浆淡染,胞核已有增大,神经细胞和血管周间隙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T组在24 h和48 h时损伤程度轻、范围小,水肿改变得到改善;与S组比较,T组海马内HIF-1α在12 h和24 h表达明显增强(P<0.05),VEGF在6、12和24 h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Tempol预处理缺血缺氧损伤的脑组织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及VEGF的表达有关.

  • 早期斑块MRI巨噬细胞3种成像序列对比分析

    作者:李红;谭理连;李志铭;黄勇

    目的 对比MRI 3种成像序列(T1FSPGR、T1FSE、T2FSE)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信号变化的敏感度,探寻佳MRI巨噬细胞分子成像序列.方法 1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只,实验组采用球囊拉伤联合高脂饲料诱导腹主动脉增生法成功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两组均行MRI扫描,注射DCIONP前,后45 min、24 h、48 h、72 h、96 h及120 h行T1FSPGR、T1FSE、T2FSE扫描.结果在T1FSE上45 min信号增值为103.61±14.02,于96 h降至9.25±2.44,在T2FSE上45 min信号增值为130.94±19.40,于96 h降至0.51±2.71,在T1FSPGR,实验组斑块在注射后45 min信号增值ΔSI为520.48±62.23,于96 h降至低-196.11±39.92,120 h回升至-104.00±38.40,T1FSPGR中各时间段内两组ΔSI差异明显.结论 T1FSPGR更能敏感显示早期斑块信号的衰减征象及测出斑块与正常管壁ΔSI差异,为三者中优的MRI巨噬细胞分子成像序列.

  • 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大鼠股骨区域性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黄莉;刘允;魏秋实;邓伟民;王海彬;孙伟珊;霍少川;唐红宇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区域性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30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福美加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去势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模后,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83、2.5 mg/kg剂量的补肾健脾化瘀方,每天灌胃1次;福美加组给予5 mg/kg福美加,每周灌胃1次;对照组、模型组灌服10 mL/kg生理盐水,1次/d.给药期间记录大鼠体重变化.给药8周后,收集各组大鼠左侧股骨分别行BMC和BMD检测.结果 各组大鼠给药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总BMC和BMD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和福美加组总BMD高于模型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而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股骨内侧髁BMC和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股骨干BMC和BMD以及大转子BMD,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低于其余3组(P<0.05),而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美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福美加组大转子BMC高于其余3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外侧髁BMC高于其余4组(P<0.05),对照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股骨外侧髁BMD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去势大鼠股骨不同区域均存在BMC和BMD下降,补肾健脾化瘀方可提高全段股骨BMC和BMD,尤其对提高股骨外侧髁BMC和BMD更有优势.

  •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定向迁移中的作用

    作者:胡宜;程鹏;刘云会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胶质瘤定向迁移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自6周龄的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原代培养,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SCs的表面标志物.利用Transwell小室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迁移模型,利用大鼠C6及人U87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BMSCs的趋化迁移,观察体外BMSCs向胶质瘤的迁移情况.对照组为24孔板下室加入不含细胞的空白无血清培养基,实验组为下室内分别加入0.5 mL的C6或U87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基.然后在Transwell上室加入抑制浓度为10 μmol/L的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观察BMSCs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得到的细胞具有间质干细胞典型的细胞形态,不表达CD34、CD45,阳性表达CD90及CD73.Transwell体外迁移模型显示C6及U87胶质瘤条件培养基强烈吸引了BMSCs的迁移.加入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C6及U87条件培养基诱导的迁移到半透膜下表面的BMSCs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BMSCs向胶质瘤的迁移受到抑制.结论 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的定向迁移过程中,PI3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鼻中隔软骨肉瘤1例

    作者:杨春平;孙秋桢;刘繁荣;刘月辉

    患者,女,58岁,因进行性鼻塞5个月于2012年1月4日入我院.患者5个月前觉双侧鼻塞,呈进行性加重,觉嗅觉明显下降,近2个月来流少量脓涕.无头痛和面部胀痛,无复视和视力下降,也无双耳听力下降或闷胀感.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好,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混合型1例

    作者:梁健萍;李佳萦;冯烈

    患者,女,44岁,因发现颈部肿块并进行性增大1年余,于2012年8月15日收入我院.13年前因头痛、停经、泌乳及视力下降2年,头痛加重1个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血清生长激素>50 μg/L(正常值0~10 μg/L),头颅CT示:垂体瘤.后行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垂体嫌色细胞瘤,少许生长激素瘤细胞阳性,PRL(-),FSH(-).术后未规律复诊.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全血细胞减少及浆膜积液1例

    作者:袁文春;叶中绿

    患儿,女,4岁,因发热6 d于2013年2月11日入住我院.患儿2月5日起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时可达到40.4℃,以中高热为主,每天均有发热,服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后可降至正常,但容易复升,曾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考虑细菌感染,给予地塞米松、西咪替丁、肌苷、头孢类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发现患儿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进行性降低,即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0℃,脉搏100次/min,体重19 kg,急性面容,精神状态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稍膨隆,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肋下可触及约2 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初步疑诊急性白血病.

  • 环指损伤中远节坏疽继发成人Still病误诊真菌性败血症1例

    作者:姚克铖;王晓东;潘双益;宫原

    患者,男,23岁,因发热、右手环指中远节坏疽1个月,双下肢水肿10 d于2012年9月22日入院.2012年8月患者因右手环指被铁门夹伤后出现环指中远节肿胀和剧痛,在当地诊所给予外科清创包扎及抗感染治疗.5 d后出现发热,以弛张热为主,右手肘、腕、指关节剧痛,换药时发现环指中远端肤色灰暗,血循环差继而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考虑为真菌性败血症,给予诊断性抗真菌治疗症状稍有缓解,患者自行要求出院.

  • 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布鲁菌病1例

    作者:成金英;王峰;鲍万国;张凯宇

    患者,男,62岁,农民,因间断发热1个月,淋巴结进行性肿大1周,于2013年8月30日入住我科.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0.0℃,伴腹胀,口服利尿药后腹胀有所缓解,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抗炎及退热药物(具体不详)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反复出现发热.1周前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约黄豆大小,质硬,活动度差,伴有间断疼痛,淋巴结增大迅速,双侧颈部淋巴结增至鸡蛋大小.

  • 重度吸入性损伤合并肺结核漏诊1例

    作者:郭全保

    患者,男,68岁,因全身多处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于2013年5月11日入院.既往有30年余吸烟史,每天近40支,平素体型偏瘦,2012年体检时胸部X线片未发现异常.2013年5月因深夜家中电线短路起火,在相对密闭空间中面颈、四肢及躯干被火焰烧伤.入院后体格检查:体型偏瘦,身高175 cm,体重56 kg,鼻毛烧焦,鼻黏膜充血明显,声音嘶哑,痰较多,双肺呼吸音稍弱,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面部、四肢及躯干创面肿胀明显,大部分创面基底红白相间,部分散在创面偏白,烧伤总面积约40%,Ⅱ~Ⅲ度烧伤.诊断:(1)全身多处烧伤,40%Ⅱ~Ⅲ度烧伤,(2)吸入性损伤(重度).患者渐呼吸困难,遂急行气管切开术,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符合重度吸入性损伤诊断.

  • 膀胱碰撞癌1例

    作者:曲知专;陈建帆;秦晓平;陈波;卓育敏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余于2012年10月2日就诊.入院后查下腹部CT:膀胱右后壁占位,考虑发生于原膀胱憩室基础上的膀胱癌;行膀胱镜检:膀胱内未见明显大憩室,相当于CT所见之憩室处为一蒂大菜花样肿物,肿物表面有坏死脱落灶.活检病理结果:符合移行细胞癌Ⅱ级.因患者高龄且患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不同意行全膀胱切除术,遂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种植术.术中见膀胱右后壁一个质硬肿块向外突出,大小约3.0 cm×4.0 cm,肿块与右输尿管粘连紧密,切除部分右输尿管.

  • 老年结肠憩室病并大出血1例

    作者:陈磊;黄卫

    患者,女,74岁,因便血1 d于2013年5月17日入院,患者入1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便血,呈鲜红色,无黏液,不含血块,共4次,总量约1 000 mL,伴头晕、汗出、乏力,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遂求诊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20/70 mmHg左右;2001年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58 mmHg,贫血貌,眼睑结膜、爪甲苍白,心肺无特殊,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10次/min.肛门指检:未触及肿物,指套染暗红色血.

  • 艾司洛尔治疗心室电风暴病1例

    作者:刘韵;邱健

    患者,男,62岁,因发热2 d,反复胸痛伴头晕1 d于2013年5月23日23:55入院治疗.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曾服用日夜百服宁治疗,症状稍有缓解.1 d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微胸痛,主要位于胸骨中段,呈紧缩感,持续约10 min后缓解,伴有胸闷、心悸、头晕,无呼吸困难,外院心电图、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无异常.入院当天再次出现胸痛,形式基本同前,持续约1 h仍不能缓解.急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心血管疾病病史.吸烟数十年,1包/d,少量饮酒.

  • 微粒化黄体酮调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闭经患者月经周期的效果

    作者:龙腾飞;丁淼;王良岸;谢梅青

    目的 评价口服微粒化黄体酮胶囊用于调控闭经及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的月经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前来就诊的60例15~43岁确诊为下丘脑-垂体或卵巢性闭经及无排卵性功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人工周期调经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戊酸雌二醇片与微粒化黄体酮胶囊治疗,共3个周期;对照组20例接受戊酸雌二醇片与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共3个周期.观察患者月经周期、月经期时间及月经量变化,测量用药前及用药3个周期后的体重、腰围,B超测量月经期11~14 d子宫内膜厚度,检测月经期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水平.结果 两组用药前月经期及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功血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月经期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功血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期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闭经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期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闭经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周期及月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5/40)及10.0%(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粒化黄体酮胶囊用于人工周期治疗时,能有效调控月经周期、月经期及月经量,不良反应少.

  •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

    作者:孙浩;范小艳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停用既往降压药后随机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组(ARB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组(ACEI 组)、利尿剂组,每组40例,观察期为3~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判定以MoCA量表减分率为标准.结果 ARB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EI 组、利尿剂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3、6个月时ARB组患者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B组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总有效率为85%,与ACEI 组、利尿剂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B组患者痴呆转化率为5%,显著低于ACEI组和利尿剂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能够较好地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

  • 右美托咪定对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云海;马明远;吴丹;邓梦华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高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镇静应用咪达唑仑注射液,观察组镇静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浆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能减少炎症反应.

  • 普瑞巴林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艺;唐亚梅;李毕琴;彭英

    目的 比较普瑞巴林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紧张性头痛患者40例,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普瑞巴林(大剂量300 mg/d)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并观察56 d.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头痛严重程度,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评估抑郁焦虑情况,以及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BREF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组失访4例,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1例,纳入分析15例;B组无失访病例.A组治疗第14天及B组治疗第7天,头痛严重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A组较B组改善明显.A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日间嗜睡;B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日间嗜睡,且较轻微,但在完成治疗期并停药后,部分患者头痛症状出现反复.结论 普瑞巴林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短篇报道房间隔缺损婴幼儿心电图中RAVR和SI的特点

    作者:阚亚楠;李丽;王瑾;蒋宏崴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由于继发间隔发育不良或原发房间隔组织被吸收过多,致第二房间孔不能闭合所致,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5%~10%[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常见心电图改变是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近年来下壁导联钩型R波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心电图征象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3-4].然而上述心电图改变常出现在缺损较大、伴房室肥大或肺动脉高压时.本研究收集了115例缺损程度较小、不伴有房室肥大及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婴幼儿,比较其与健康婴幼儿RAVR、SI两项心电图指标的差别.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并发多发性脑脓肿1例的护理

    作者:王翠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肌炎(DM)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在免疫及临床上的重叠现象称重叠综合征[1],该病临床少见,同时合并多发性脑脓肿更为罕见.我科收治了1例SLE-DM重叠综合征患者,经综合治疗和细致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新思路

    作者:马玲;陈娟;王桂梅

    阴茎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由于长期包皮污垢积聚在包皮内刺激而引起[1].阴茎癌腔镜腹股沟清扫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文献报道约为150例左右,而且多为单中心研究,病例少,多数文章为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较短[2].因此,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将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热点.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了3例阴茎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通过对此术式护理思路的探讨及运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作者:苏璇;周美英;朱淡萍;巫柔阳

    目的 探讨集束干预管理降低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并发症,提高神经危重症患者EN耐受性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进行EN的神经危重症(GCS评分<8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观察记录两组患者EN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EN期间消化道并发症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对提高神经危重症患者EN耐受性、减少EN期间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单葵顺;邓晨晖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140例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传统护理方法组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肛门排气时间[(3.2±0.2) d vs (1.5±0.2) d,P<0.05]与住院时间[(10.5±1.5) d vs (7±1.2) d,P<0.05]均明显缩短.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多学科、多种优化模式的合理组合下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ICU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并发谵妄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马洁葵;李绮慈

    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并发谵妄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ICU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210例,其中并发谵妄10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诱发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机械通气时间>72 h、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础压百分比>20%、APACHE Ⅱ评分>13.5分、血氧饱和度<85%、睡眠剥夺时间>5 d、不规则镇静是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提供亲情护理、有效控制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强化呼吸功能的训练、强化现实定向认知能力和个人行为的训练、优化镇静方案对降低机械通气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miRNAs与鼻咽癌研究新进展

    作者:刘洋;许新华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多基因疾病,其发生与遗传、EB病毒(EBV)感染、环境、饮食如腌制食品的摄入量等因素有关,好发生于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北非地区.由于其非特异性的早期症状而导致确诊时常处于晚期,目前已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因此,阐明NPC动态发展的分子机制,确定其进程中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高风险因素都是非常必要的.微RNAs(microRNAs,miRNAs)作为转录后的负性调节器,因发现其失调在肿瘤的生物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迄今,很多miRNAs已显示通过靶向特定的基因而参与NPC的发生与发展.

  • 突触和抑郁症

    作者:古训瑚;王伟;徐丽君

    抑郁症,国际上习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组慢性、高患病率、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精神疾病,有其相应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相关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基因易感性和环境(应激事件)是其发病机制的两个重要因素,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抑郁症,其生物学机制终通路可能是神经可塑性[1].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对各种内外刺激产生的与功能相关的适应性改变,涉及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多种变化,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可塑性涉及长时程增强效应、树突收缩与功能改变、轴突发芽和神经发生等改变.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抑郁症患者的脑突触自稳态机制.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贫血与机体铁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晋英;王培培;黄作良;马新华;李艳伟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目前我国女性人群患病率达2%,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类型多样,常见的是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约占90%),发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甲亢伴贫血的患者并不少见[1],并且贫血还可作为甲亢的首发表现[2].贫血的出现可加重甲亢患者的高动力循环状态,增加对心脏和肝脏损害,给甲亢的治疗带来困难[3].

  • 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国庆;黄东

    临床上选取小腿外侧近中段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较多用于修复手足部中小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取得了较为满意创面修复效果,又因腓动脉穿支血管解剖学的穿出位置、数目、管径及血管蒂的长度相对恒定,结合术前多普勒对穿支血管定位使得该皮瓣的设计、切取相对快捷、简单.诸多优点使得该皮瓣一经出现即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发展迅速.关于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基础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手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报道,该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是因单个穿支体区的大小,限制了该皮瓣的切取面积从而限制了该皮瓣的应用范围.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文献的报道,旨在寻找腓动脉穿支皮瓣继续发展的方向,综述如下.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颜琼;邓明明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由于胰酶在胰腺内异常激活后所造成的胰腺自身消化、组织坏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高达20%.其中并发肝功能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其发生率可高达88.9%.故研究SAP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 心肾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血管紧张素Ⅱ环节之外的治疗

    作者:刘琳娜;王蕾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为心脏或肾脏中某个器官对另一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1].在心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方面,寻找基于心肾综合征的启动机制和确切调控因子的药物,对心力衰竭的控制和预后有着重要研究意义.现就介导心肾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在心肾综合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如下.

  • 肾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胡海霞;何晓芬

    肾脏在维持血压、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全身性疾病在肾脏都会有相应的表现,如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不全.传统的生化检查作为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对肾功能的变化不敏感,反映的是双侧肾功能的改变;病理活检禁忌证多、取材范围局限;核素肾功能检查对肾脏的形态改变显示不佳,功能磁共振检查在无需引入内源性对比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反映肾脏氢质子的弥散、组织的氧含量、磁敏感性等变化反映肾脏的解剖结构、形态学及生理变化.近年来动物和人体试验表明,肾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上的显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发展、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预防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各种功能磁共振的原理、初步应用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 孕期摄入可卡因对儿童期问题行为的影响

    作者:郭玉芳;张静平

    孕期是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母体的异常变化或刺激会对胎儿的发育及其出生后的身体、心理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儿童期问题行为及可卡因(cocaine)作用机制的分析,探讨孕期摄入可卡因对儿童出现学业、情绪、药物滥用及攻击行为等多种问题行为的影响,为指导母亲孕期的正常行为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 先天性肺部疾患及继发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作者:魏博涛;刘杰;于玫

    先天性肺部疾患属于少见肺部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肺隔离症、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先天性肺囊肿、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等.这些先天性疾患是肺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所形成的畸形[1].此类疾病多以呼吸道感染的形式就诊,容易误诊、漏诊;而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又会使感染难以控制,使患儿失去手术的机会.本文主要针对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继发感染常见致病菌及抗生素的选择来作一综述.

  • 成都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

    作者:石艳艳;罗红权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及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1 434例女性宫颈脱落上皮细胞样本,采用基因扩增-导流杂交技术检测.结果 (1)1 434例中HPV感染356例,感染率为24.83%.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020,P<0.05).(2)感染类型:复合感染率为6.14%,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32,P<0.05).单一感染HPV感染率为18.69%.其中高危型、低危型分别为15.48%、3.21%.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2.700,P<0.05).不同年龄段低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813,P>0.05).(3)常见高危型为HPV52型,感染率为3.21%.低危型感染主要以HPV11型为主,感染率为1.53%.20~30岁年龄段以感染HPV52为主.31~40岁年龄段以感染HPV16、33为主.41~50岁年龄段以感染HPV16为主.≥51岁HPV感染率低.结论 成都地区受检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以单一感染及高危感染为主,常见高危型是HPV52型.不同年龄分层HPV感染亚型分布略有不同.

  • 畅气通络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评价

    作者:奎瑜;李玲珠;李漾;郑德采;杨伟毅;杨仁轩;何羿婷;郭程湘

    目的 评价畅气通络针法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规范其操作技术和流程.方法 将6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夜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畅气通络针法,对照组常规针刺,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26/30),优于对照组的56.7%(17/30).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睡眠自评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畅气通络针法能有效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同时能更好地改善脑卒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

  • 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疲劳的疗效

    作者:陈仰昆;蓝燕红;李婉仪;肖卫民;袁伟杰;刘勇林;翁汉育;石铸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卒中后疲劳(PSF)的治疗疗效.方法 80例P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口服乌灵胶囊0.99 g/次,3次/d,共12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1 g/次,3次/d,共12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第12周时测定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及卒中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 治疗第12周时,观察组的F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第12周时的SS-QOL评分较入院时显著提高(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1).结论 乌灵胶囊可改善卒中患者的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卒中 疲劳 生活质量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