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清钙卫蛋白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王昱;王艳丽;吴文燊;陈运彬

    目的:评价血清钙卫蛋白在小儿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18岁临床可疑阑尾炎患者255例,抽血检测血清钙卫蛋白,终确诊为阑尾炎患儿为病例组(n =83),非阑尾炎患儿为对照组(n =172),比较两组血清钙卫蛋白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分析,评估钙卫蛋白诊断阑尾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病例组血清钙卫蛋白浓度为(352.9±96.4)ng/ mL,对照组为(227.8±80.3)ng/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取血清钙卫蛋白浓度>173 ng/ mL 作为阳性判断值,其诊断阑尾炎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25.0%。结论小儿阑尾炎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但由于其特异度较低,其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成人腕关节 CT 检查中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优化

    作者:蔡建国;金彪;李君;李晓燕;姚利华;卞柳利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在腕关节低剂量扫描中的佳条件和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常规 X 线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及其他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 CT 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分为3组,低剂量 A 组扫描条件120 kV/60 mAs,低剂量 B 组扫描条件100 kV/40 mAs,对照组扫描条件120 kV/100 mAs。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后,分析3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差异以及辐射剂量高低等各数据。结果对照组、低剂量 A 组、低剂量 B 组 CT 剂量指数分别为(5.48±0.35)、(3.20±0.26)、(1.33±0.16)m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88.1±2.6、56.0±1.3、23.4±1.5,主观评分为4.70±0.65、4.12±0.93、3.39±0.57。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两低剂量组组间比较主客观 CT 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 A 组、低剂量 B组较对照组图像,在骨质、软组织、伪影及三维重建方面等主观分略有下降,但是得分均值在3分以上,同时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当扫描条件降至100 kV/40 mAs,随着患者剂量下降,主观评分下降,但低剂量下的图像重建(VR、MPR)所得三维图像仍能较好显示解剖关系,能准确显示腕关节创伤空间信息,符合临床需要,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保护了患者。

  • β- HCG、ERK1/2及 MMP -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耿欣;刘彦芳;高玉梅;郭晓青

    目的:探讨β- HCG、ERK1/2及 MMP -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4例晚期(FIGO Ⅲ~Ⅳ期)卵巢癌和20例因良性妇科疾病切除正常卵巢的石蜡标本及临床资料。将晚期卵巢癌卵巢部位肿瘤组织及转移部位肿瘤组织的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正常卵巢组织的石蜡标本制成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β- HCG、ERK1/2及 MMP -2的表达。统计分析β- HCG、ERK1/2及 MMP -2的表达水平与晚期卵巢癌发生、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β- HCG 与 ERK1/2和 MMP -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晚期卵巢癌中β- HCG、ERK1/2及 MMP -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转移部位的肿瘤组织中β- HCG、ERK1/2及 MMP -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部位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卵巢部位肿瘤组织中低分化者β- HCG、ERK1/2及 MMP -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中分化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β- HCG 与 ERK1/2和 MMP -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 <0.05, P <0.01)。结论β- HCG 可能通过激活 ERK1/2- MMP -2相关信号通路,促进了卵巢癌的发生和进展。

  • 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及二甲双胍对其的影响

    作者:刘云涛;简磊;潘敬芳

    目的:探讨肥胖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肪细胞因子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 9)水平的变化,观察二甲双胍对其的影响。方法86例新诊断 T2DM 患者和88例正常糖耐量(NGT)者,按体质指数(BMI)又各自分为正常体重(NW)与肥胖(OB)亚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CTRP9水平,观察二甲双胍对其水平的影响。结果(1)4组血清 CTRP9水平依次为:T2DM - OB 组< T2DM - NW 组、NGT - OB 组<NGT - NW 组(P <0.05,P <0.01);(2)NGT - OB 组 CTRP9与 FPG、HbA1C、HOMA - IR、BMI、TG 呈负相关(r =-0.603、-0.598、-0.595、-0.617、-0.512,P <0.05,P <0.01),与 TNF -α、SOD、APN 呈正相关( r =0.638、0.528、0.512,P <0.05,P <0.01);T2DM 组 CTRP 9与 FPG、HbA1C、HOMA - IR、BMI、TG、TNF -α呈负相关(r =-0.596、-0.612、-0.586、-0.603、-0.531、-0.598,P <0.05,P <0.01),与 APN、SOD 呈正相关( r =0.552、0.512,P <0.05,P <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HOMA - IR、HbA1C、BMI 是 CTRP9的独立影响因素。(4)二甲双胍治疗后 CTRP9水平显著上升(P <0.05)。结论 CTRP9可能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和 T2DM 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甲双胍通过升高 CTRP9水平发挥了减轻胰岛素抵抗、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

  •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盼;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李师思;吴菊清;王静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222例 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转移37例(16.7%)。按纳入标准共199例入选,通过131 I 全身扫描、甲状腺球蛋白>2μg/ L、PET/ CT、胸部 X 线、CT 或肺结节组织病理确诊肺转移。纳入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病理资料(类型、病灶大径、单或多灶、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癌栓、甲状腺基础疾病、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纵隔淋巴结转移),筛选出 DTC 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99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原发肿瘤类型、大径、多灶性、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肺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4.106、5.045、31.452、16.516、18.503、16.577、21.997、25.728,均 P <0.05),而年龄、基础原发病、癌栓与肺转移无关(χ2值分别为0.436、4.831、0.105,均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肺转移与原发灶大径(P=0.011,OR =3.421)、多灶(P =0.016,OR =7.894)、包膜侵犯(P =0.018,OR =4.940)、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P=0.034,OR =2.393)及纵隔淋巴结转移(P =0.021,OR =5.121)相关。结论 DTC 患者病灶大径大于2.0 cm、多灶、包膜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及颈部淋巴结>5个发生肺转移风险增加。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乳腺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胡小戊;夏婷;曹腾飞;贾海霞;章乐虹

    目的:评价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重建乳腺癌术后缺损的效果10例。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完成的18例乳腺癌重建、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建组10例乳腺癌术后即时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持续扩张皮瓣,延期植入假体进行乳房重建;皮瓣修复组8例化疗2周期后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邻近皮瓣,术后即时进行皮瓣修复,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应用的手术方法、并发症以及效果。结果重建组1例皮瓣出现2 cm ×1 cm 坏死,2例假体位置稍高于对侧,优良率为90%,患者主观评价满意度为100%;皮瓣修复组1例1个扩张器出现2 cm ×3 cm 区域皮瓣感染、坏死,伤口裂开,给予取出扩张器,患者主观评价满意度为88%。术后随访9~48个月,重建组手术效果满意,无一例复发转移;皮瓣修复组1例出现局部复发,2例出现骨转移,1例出现肺转移,1例出现肝转移。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重建乳癌术后缺损可以获得满意的修复重建效果。

  • 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区腾飞;杨洁;李艳秋;赵旭;巫碧佳;李永鸿;李荣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A 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 B 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 C 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A 组比较,B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D 组比较,C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影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 LTC4S 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

    作者:宋文秀;何月贤;赵维笑

    目的:探讨 LTC4SA -444C 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法检测60例 RSV 毛细支气管炎(RSV 毛支炎组,再分为中重度和轻度)、50例 RSV 无喘息呼吸道感染患儿(RSV 无喘组)和3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LTC4SA -444C 位点多态性,并用 ELISA 方法检测尿白三烯 E4(LTE4)水平。结果 RSV 毛支炎组中重度者和轻度者 LTC4S 基因-444位点基因型 AA、AC 和 CC 频率分别为90%、7%、3%和53%、33%、14%,等位基因 A、C 频率分别为93%、7%和70%、30%,RSV 毛支炎组与 RSV 无喘组、正常对照组的-44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SV 毛支炎组中重度者变异型 C -444基因携带者(AC ﹢ CC 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与轻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SV 毛支炎中重度组、轻度组 LTC4SA -444C位点A→C 的变异与尿 LTE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TC4SA -444C 位点 A→C 变异与珠海地区 RSV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与尿 LTE4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

  • 食管鳞癌组织肿瘤微血管密度、微型核糖核酸-21表达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

    作者:林少欢;吕俊宏;彭盘俐;蔡长青;邓见明;王明智;李学军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微型核糖核酸-21(microRNA -21)表达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集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作为癌症组(n =52)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作为正常组(n =46),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MVD 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microRNA -21表达,Kaplan - Meier 法分析病情转归情况。结果癌症组 MVD 值为(38.69±5.21)个/ HP,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5.84±3.01)个/ HP(P <0.05),microRNA -2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其中 microRNA -21阳性者 MVD 值显著低于 mi-croRNA -21阴性者(P <0.05);不同临床分期 MVD 值和 microRNA -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和分化程度对 MVD、microRNA -21表达无影响( P >0.05),随访5年发现,食管鳞癌病死率为73.08%(38/52),Kaplan - Meier 生存分析发现,MVD≥38个/ HP 者或 microRNA -21阳性者1、3、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 MVD 和 microRNA -21表达均增加,并随着病情发展其增强程度越明显,两者表达对病情转归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覃家敏

    目的:探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确诊后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进行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5%,优于对照组的68.4%(P <0.05)。观察组有14例患者对护理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73.68%,与对照组(4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的(41.3±10.3)min(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治疗(22.6±0.4)d 后痊愈,患者术后并发症为5.26%,对照组依次为(45.6±7.2)mL,(25.0±1.2)d、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手术后发症较少,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 RWD 结构小泛素化增强子及小泛素化分子-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炎林;何伟;沈晓黎;李敏;张焱;祝新根

    目的:研究 RWD 结构小泛素化增强子(RSUME)、小泛素化分子-1(SUMO -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1α)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 - PCR 检测3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以及9例正常垂体组织中 RSUME、SUMO -1、HIF -1α在蛋白质和 mRNA 两个水平上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 RSUME、SUMO -1、HIF -1α蛋白、mRNA 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及正常垂体组织(P <0.05);非侵袭垂体腺瘤中 RSUME、SUMO -1、HIF -1α蛋白、mRNA 均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 <0.05),SUMO -1与 HIF -1α呈正相关( r =0.881,P <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RSUME、SUMO -1、HIF -1α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新生及肿瘤的侵袭。

  • 埃兹蛋白、CD44v6、E - cadherin 及β- catenin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雅琼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CD44v6、E - cadherin 及β- catenin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 RT -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Ezrin、CD44v6、E - cadherin 及β- catenin 在4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2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 Ezrin、CD44v6、E - cadherin 及β- catenin 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Ezrin、CD44v6的 mRNA 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 <0.01),E - cadherin 及β- catenin 的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Ezrin、CD44v6的 mRNA 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而 E - cadherin及β- catenin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量则明显下降(P <0.01)。在宫颈癌组织中,Ezrin 的表达量与 CD44v6呈正相关(P <0.01),与 E - cadherin 及β- catenin 均呈负相关(P <0.01)。结论 Ezrin 可能协同调节与 CD44v6的连接,抑制 E - cadherin/β- catenin 复合体的细胞黏附功能,对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

  • ERK1/2及其上游相关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银娥;代淑芳;瞿伟

    目的:探讨 ERK1/2及其上游相关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 SP 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相同部位的 ERK1/2及 EGFR 含量。结果观察组 ERK1/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EGFR 的阳性率高达93.3%,而对照组阳性率仅为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结论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患者体内 ERK1/2及 EGFR 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胎儿孤立性胸腔积液1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海玉;刘金蓉;李晓菲;王红英;戴常平

    目的:探讨胎儿孤立性胸腔积液的超声特点、病因及妊娠结局。方法对产前超声诊断为孤立性胸腔积液并有染色体结果的11例胎儿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胸腔积液检出的孕周、产前超声情况、染色体核型及新生儿出生后健康状况与预后。结果胎儿孤立性胸腔积液11例中,男胎多于女胎,发生部位双侧多于单侧,中/重度发生率高于轻度,主要病因:先天性乳糜胸4例,染色体异常2例,原因未明5例;妊娠结局:11例孤立性胸腔积液中,2例终止妊娠,1例宫内死亡,8例继续妊娠未行宫内治疗至分娩,1例出生后抢救无效死亡,7例存活健康状况良好。结论胎儿孤立性胸腔积液合并染色体异常及双侧重度进展型预后较差,染色体正常胎儿积液好转或稳定者存活率较高。超声诊断分型及临床进展可以指导产前咨询及决策。

  •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韦向东;梁景超;曾平;秦刚;吕良庆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A1、B、E 基因多态性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遗传易感关联性。方法选取45例 SONFH 患者(观察组)和30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半年后未发生 SONFH 的患者(对照组)。提取两组血样品 DNA,采用 SNaPshot 单碱基延伸技术及直接测序法检测 ApoA1(rs1799837)、ApoB(rs693)、ApoB(rs1042031)、ApoE(rs7412)、ApoE(rs42935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 SONFH 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中,ApoA1(rs1799837)位点 AG 基因型、A 等位基因以及 ApoB(rs1042031)位点 AG 基因型、A 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其余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poA1(rs1799837)位点和 ApoB(rs1042031)位点中,与 AG 基因型相比,GG 基因型 SONFH 的患病风险明显降低(P <0.05);与 A 等位基因相比,G 等位基因 SONFH 的患病风险明显降低(P <0.05)。结论 ApoA1(rs1799837)位点与 ApoB(rs104203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 SONFH 的易感性存在关联。

  • 环氧化物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拓扑异构酶Ⅱ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袁领勤;江冠铭;张爱玲;高学忠;曹茵;王永霞;钟慕仪;张蓉;吴丽华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环氧化物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TNBC 24例,非 TNBC 88例),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OX -2、VEGF、TopoⅡ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NBC 与非 TNBC 患者 COX -2、VEGF 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NBC 患者 TopoⅡ表达阳性率为91.67%,明显高于非 TNBC 患者的69.32%(P <0.05)。TNBC 患者 TopoⅡ、VEGF、COX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87.50%、75.00%,3项指标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学类型、肿瘤大小、脉管侵犯、组织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 >0.05),VEGF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 <0.05),而 TopoⅡ及 COX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TNBC 患者中 COX -2与 TopoⅡ表达、COX -2与 VEGF 表达、VEGF 与 TopoⅡ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 TNBC 患者 TopoⅡ阳性表达率较高,VEGF 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TopoⅡ、COX -2、VEGF 3项指标表达情况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 TNBC 的发生发展过程。

  • Her2和 Met 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悦;邬勇坚;黄华兴;欧阳小明;阳隽;何彦丽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间质表皮转化因子( Met)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Her2与 Met 在肺腺癌(40例)、癌旁组织(36例)及正常肺组织(20例)中的表达,分析表达情况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er2与 Met 在正常肺组织表达低或无表达;Met 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肺组织(P <0.05);两者在肺腺癌表达增高,以阳性及强阳性表达为主(P <0.05);两者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TNM 分级、分化程度无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83,P <0.05)。结论 Her2与 Met 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倾向,在靶向治疗前检测肺腺癌 Her2和 Met 的表达,将对耐药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有指导作用。

  • 增殖抑制基因 HSG 和抑癌基因 p1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熊艳杰;张宏伟;白云;马丽桃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 HSG 和抑癌基因 p1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65例膀胱癌组织标本 HSG mRNA 和 p16 mRNA 的表达情况,其病理分期:Ⅰ级29例、Ⅱ级25例、Ⅲ级8例、Ⅳ级3例,另选正常膀胱组织、良性膀胱肿瘤组织各15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HSG mRNA 在65例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正常及良性膀胱肿瘤组织 HSG mRNA 表达与膀胱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膀胱癌Ⅰ、Ⅱ、Ⅲ~Ⅳ级组织 HSG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1%、72.00%、36.36%,膀胱癌HSG mRNA 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有关;32.31%膀胱癌细胞内有 p16 mRNA 的阳性表达,p16 mRNA在正常和良性膀胱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膀胱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肿瘤分级的增加,p16 mRNA 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失表达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 HSG 和 p16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

  • CYP2C19*2及 GPⅢa 基因多态性对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何咏聪;李爱群;刘本荣;靳丽君;区文超

    目的:探讨 CYP2C19*2(G681A)及 GPⅢa(T1565C)基因多态性在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对象146例,均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并连续服用75 mg/ d 氯吡格雷5 d 以上。根据大血小板聚集率(MPA)结果判断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50%为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HTPR 组),<50%为正常(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上述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对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等位基因频率在 HTPR 组高于正常组(P <0.05),A 等位基因携带者 HTPR 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 =1.91,95% CI 1.091~3.344,P <0.05)。经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校正了相关的临床指标后,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仍与 HT-PR 的发生有关(OR =2.837,95% CI 1.246~6.458,P <0.05)。GPⅢa 基因 T1565C 位点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P2C19*2基因 G681A 多态性与 HTPR 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影响广州地区汉族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

  • 直肠内脱垂致梗阻性排便综合征患者直肠 Cajal细胞的表达

    作者:林宏城;李娟;任东林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致梗阻性排便综合征(ODS)患者直肠 Cajal 间质细胞(ICC)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行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的 ODS 患者13例(ODS 组),取直肠全层标本进行常规 HE 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直肠 ICC 数量的变化。对照组为同期因重度脱垂性痔病行 STARR 的患者11例。结果常规光镜下观察,HE 染色结果显示 ODS 组直肠黏膜层呈轻度慢性炎症改变,肌间神经丛和肌层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直肠 ICC 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黏膜下的 ICC(ICC - SMB)、环肌层 ICC(ICC - CM)、肌间神经的 ICC(ICC - MP)和纵肌层 ICC(ICC - LM)。与对照组相比,ODS 组直肠 ICC - SMB、ICC - CM、ICC - MP 和 ICC -LM 数量均显著减少(P <0.05)。结论 ODS 患者直肠 ICC - SMB、ICC - CM、ICC - MP 和 ICC - LM 数量均明显减少,其可能是 ODS 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 人参皂苷 Rg3对人鼻咽癌 CNE -2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孔霞;尚九龙;周艳芳;王槐高;顾帝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 Rg3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系 CNE -2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38、76和114μmol/ L)的 Rg3处理 CNE -2细胞后,体外管道形成抑制实验检测 Rg3对CNE -2细胞管道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 Rg3对 CNE -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 法检测 Rg3对 CNE -2细胞中 COX -2、HIF -1α、VEGF 和 Fascin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 Rg3能抑制 CNE -2细胞体外管道形成的能力,其管状结构数量与 Rg3浓度呈负相关(P <0.01);Rg3浓度大于76μmol/ L 时可以抑制 CNE -2细胞的迁移能力,与0μmol/ L Rg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Rg3对 COX -2、HIF -1α、VEGF 和 Fascin1蛋白表达的影响趋势分别与 Rg3对血管生成拟态和迁移能力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P <0.05)。结论人参皂苷 Rg3能抑制 CNE -2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及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 CNE -2细胞中COX -2、HIF -1α、VEGF 和 Fascin1蛋白的表达有关。

  • Akt 抑制剂 LY294002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Caspase -3表达的影响

    作者:艾春雨;江晓菁;马虹;王俊科

    目的:观察 PI3K/ Akt 通路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 PI3K/ Akt 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S、I/ R、P、LY 组),每组8只,除 S 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分别于肾动脉下水平阻断腹主动脉25 min。P 组:再灌注开始10 min 采用控制性低灌注压后处理法球囊部分排空,将腹主动脉远端血压控制在45~55 mmHg,10 min 后球囊完全开放。LY 组同P 组,并于腹主动脉开放前1 min 鞘内注射 PI3K/ Akt 抑制剂 LY294002(10μg,20μL)。于再灌注后24 h 后处死动物,取 L3~5组织标本,原位细胞凋亡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 SP 法检测脊髓组织 p - Akt、Caspase -3表达。羟胺法测定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与 I/ R 组比较,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P 组损伤较轻,正常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P <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 <0.05);脊髓 MDA 含量明显降低,SOD 含量明显增加(P <0.05);p - Akt 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 PI3K/ Akt 抑制剂 LY294002减弱了 P 组的保护作用。结论控制性低压后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后 Caspase -3表达,减少了细胞凋亡,PI3K/ Akt 抑制剂 LY294002降低这种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 Akt 通路有关。

  • SHP -1基因在曲妥珠单抗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吴依芬;李荣;贾筠;罗荣城

    目的:初步观察转染 SHP -1基因前后大鼠心肌 H9C2细胞对抗曲妥珠单抗的能力,SHP -1蛋白表达情况及转染 SHP -1基因对 H9C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SHP -1和 pcDNA3.1(﹢)- SHP -1C/ S,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大鼠心肌 H9C2细胞,经 G418筛选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细胞在曲妥株单抗中维持生长。用 Western blot 检测 SHP -1基因在大鼠心肌 H9C2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学观察细胞凋亡曲线。结果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 SHP -1基因的表达,并且转染 pcDNA3.1(﹢)- SHP -1的心肌细胞 SHP -1表达明显升高,经曲妥珠单抗干预后蛋白表达量下降。转染 pcDNA3.1(﹢)-SHP -1后 H9C6细胞在曲妥珠单抗中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向大鼠心肌 H9C2细胞内转染 SHP -1基因并使其稳定表达,可以促进大鼠心肌 H9C2细胞的在曲妥珠单抗中的凋亡,为以后进一步探讨 SHP -1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 睾酮对去势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作者:周炜;陈玲;陈曼华

    目的:研究生理剂量睾酮对去势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和去势﹢睾酮组,每组10只。去势组行睾丸切除术,去势﹢睾酮组在去势后每天给予丙酸睾酮5.0 mg/ kg 肌肉注射。12周后测定各组血清睾酮浓度,并取大鼠胸主动脉,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JC -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测定细胞总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势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降低( P <0.05),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降低(P <0.05),线粒体聚集呈团块状,线粒体膜电位减低(P <0.05),ATP 含量、SOD 和GSH - Px 活性降低(P <0.05),MDA 水平增加(P <0.05)。与去势组相比,去势﹢睾酮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升高(P <0.05),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增加(P <0.05),线粒体呈管状分布,线粒体膜电位增高(P <0.05),ATP 含量、SOD 和 GSH - Px 活性增加(P <0.05),MDA 水平降低(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理剂量睾酮可维持去势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和膜电位水平,增加细胞 ATP 含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上调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 癸酸三酰甘油对β淀粉样蛋白42转基因果蝇的影响

    作者:吴宗锴;赵关关;杜敏;朱晓成;段小群

    目的:观察癸酸三酰甘油(Tri)对 Aβ42果蝇爬行力、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 ATP 含量及脑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杂交获得实验果蝇后分为5组,分别为 we 组(正常对照野生果蝇,予1‰ DMSO 食物)、ae 组(Aβ42果蝇,予1‰ DMSO 食物)、Tri 低剂量组(Aβ42果蝇,予0.03μmol/ L 及1‰ DMSO 食物)、Tri 中剂量组(Aβ42果蝇,予0.3μmol/ L 及1‰ DMSO 食物)、Tri 高剂量组(Aβ42果蝇,予3μmol/ L 及1‰ DMSO 食物)。记录果蝇爬行力,测试脑组织 SOD、ATP 含量,观察脑组织病理 HE 切片。结果同时间点,Tri 各剂量组爬行力比 ae 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药物浓度增加爬行力有增加趋势。Tri 高剂量组 SOD、ATP 量较 ae 组明显增加(P <0.05)。Tri 高剂量组与 we 组脑组织病理切片相似,与 ae 组比较明显好转。结论 Tri 能改善 Aβ42果蝇的爬行力,增加 Aβ42果蝇 SOD 及 ATP 的含量,减少 Aβ42果蝇脑组织中空泡的数量。

  • 肿节风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凋亡的影响

    作者:罗艳红;韦永福;李婷;陈晓颖;吴龙娟;韦耀东;于沛涛;陈源红

    目的:观察肿节风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人肝癌细胞株 HepG2为对照组,加肿节风注射液为治疗组,加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节风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凋亡的作用;ELISA 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 Bcl -2、Bax、PTEN、P53的表达。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有促凋亡作用(P <0.01),作用6 h 时的凋亡率为79.9%;作用24 h 时,凋亡抑制因子 PTEN 和 P53表达下降(P <0.05),促凋亡因子 Bax 表达上升(P <0.05);Bcl -2/ Bax 比值显著下降(P <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的凋亡有促进作用,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 PTEN、P53、Bcl -2/ Bax比值,上调 Bax 有关。

  • 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周沁;潘晓梅;万里洋;朱恩帅;唐瑞遥;冯敏;胡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I)对老年 SD 雄性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月龄的 SD 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0只,灌服维甲酸70 mg/(kg·d)14 d 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手术建立骨折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40、80 mg/(kg·d)SI,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然后进行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力学和骨代谢指标测定,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结果低、中、高剂量组骨痂生成情况优于对照组,且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第8周时骨小梁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003);高剂量组第2、5、8周时股骨力学性能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高剂量组各时间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SI 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气道上皮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黎瑛;乔建瓯;韩肇庆

    目的:进一步证实 RSV 感染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RTECs)能够通过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进而影响髓系树突状细胞(mDCs)的成熟和功能。方法设计合成针对大鼠 TSLP 基因的 siRNA,并对RTECs 进行预处理以抑制 TSLP 表达,随后 RSV 感染经过 siTSLP 预处理的 RTECs。同时分离、培养扩增大鼠mDCs,采用 Transwell 系统将 RTECs 和 mDCs 共培养。后 mDCs 通过 Real time PCR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标志物和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TSLP 的表达受到抑制后,与感染 RSV 的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的 mDCs 其表面分子 CD86和 MHCⅡ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而 CD80变化不明显;TARC 和 OX40L 的表达受到抑制,TNF -α表达增高。结论 TSLP 基因沉默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源于感染 RSV 的气道上皮细胞的 TSLP 对 mDCs 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 RSV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表达谱特征

    作者:孙翔;赵建江;贾搏;韩久松;邱小玲;褚洪星;郑相淮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的表达谱变化。方法以 hMSCs 及成骨诱导分化7、14、21 d 后的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 Agilent lncRNA 芯片技术筛选出成骨诱导分化前后2倍变化幅度的差异 lncR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 - 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选取筛选结果中表达差异较大的 lncRNA 利用 UCSC Genome Browser 并结合芯片筛选结果分析 lncRNA 邻近蛋白编码基因。结果 hMSCs 经成骨诱导分化7、14、21 d 后,均具有成骨细胞特性;芯片筛选结果表明,与成骨诱导分化前的hMSCs 相比,成骨诱导分化7、14、21 d 后持续表达上调超过2倍的 lncRNA 有433条,下调超过2倍的有232条;选取其中部分 lncRNA,RT - PCR 验证与芯片结果相符合;对 lncRNA 邻近蛋白编码基因分析提示某些 lncRNA(如lncRNA ENST00000585537.1和 lncRNA eHIT00001595)可能在 hMSCs 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hM-SCs 成骨诱导分化前后,lncRNA 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表达的 lncRNA 可能与 hMSCs 成骨分化密切相关,由此可进一步解释 hMSCs 成骨分化机制。

  • 电针内关穴对大鼠体外循环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涂杰;李涛;梁东科;刘国锋;刘菊梅;韦秋英;张炳东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 SD 大鼠60只,4~6月龄,体重320~420 g,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 =15):假手术组(S 组)、模型组(M 组)、内关穴组(EA 组)和非穴组(EAN 组)。采用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 CPB 模型。S 组仅行麻醉和动静脉插管;M 组行 CPB 2 h;EA 组和 EAN 组行 CPB 2 h,且在 CPB 期间实施电针刺激,其中 EA 组取双侧内关穴,EAN 组取双侧内关穴旁开0.5 cm 处。麻醉复苏后2 h,处死动物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行线粒体损伤程度评分;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后,用二氯双氢荧光素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线粒体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与 S 组比较,其余3组线粒体损伤评分升高,心肌 SOD 活性和 ATP 含量下降,心肌 MDA 含量和线粒体 ROS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M 组比较,EAN 组线粒体损伤评分,心肌 SOD 活性、MDA 和 ATP 含量,线粒体 ROS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A 组线粒体损伤评分下降,心肌 SOD 活性和ATP 含量升高,心肌 MDA 含量和线粒体 ROS 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EAN 组比较,EA 组线粒体损伤评分下降,心肌 SOD 活性和 ATP 含量升高,心肌 MDA 含量和线粒体 ROS 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减轻大鼠 CPB 后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内皮素受体阻断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黄莹;谭超超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阻断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内皮素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12)、模型组(n =24)以及观察组(n =24),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观察组腹腔注射雨蛙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组于造模4 h 后静脉注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BQ123,其余两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胰腺、肺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对各组血清淀粉酶、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以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血清内皮素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IL)-6、IL -1、IL -10水平及胰腺 NF -κB 信号通路磷酸化 IκBα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胰腺、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尿素氮、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血清炎症因子 TNF -α、IL -6、IL -1、IL -10水平及胰腺磷酸化 IκBα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观察组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较模型显著降低(P <0.05)。结论内皮素受体阻断有助于改善急性胰腺炎机体内的微循环障碍,减少胰腺及胰外器官的损伤,有助于降低对NF -κB 信号通路的刺激,从而减轻疾病的炎症反应,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 链脲佐菌素诱导急性非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作者:覃海静;卢德成;邝晓聪;尹健兰;黄雪梅;梁杏欢

    目的:以非致糖尿病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 BABL/ C 小鼠胰岛β细胞发生凋亡,建立小鼠急性损伤胰岛细胞凋亡的模型,明确其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为胰岛β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提供在体模型。方法选取 BABL/ C 小鼠,分别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60、80、100 mg/ kg 小剂量 STZ 一次性腹腔注射(实验组),观察时点分别为干预后6、12和24 h,动态观察指标为血糖、胰腺 HE 染色观察病理改变以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 缺口标记技术( TUNEL)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在所有测试时点血糖均在6~11 mmol/ L 范围内波动,未达到糖尿病模型范畴,TUNEL 凋亡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点的胰岛β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 <0.05);各实验组均在12 h 时点凋亡率达到高峰,并且80 mg/ kg 组与60 mg/ kg、100 mg/kg 组相比明显升高(P <0.05)。结论非致糖尿病的小剂量 STZ 可成功构建急性非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模型,凋亡高峰期在注射后12 h 时点。

  • trichostatin A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

    作者:梁建峰;伍健伟;何伟文;袁忠民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trichostatin A(TSA)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细胞 SH - SY5Y 分为6组,DMSO 处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0、100、200、500、1000 nmol/ L) TSA 处理为 TSA 组,处理48 h 后行 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200 nmol/ L TSA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段,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 检测 Fra1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过表达 Fra1或对照 GFP,检测正常或 TSA 处理条件下过表达 Fra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与50 nmol/ L TSA 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100 nmol/ L TSA 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减少(P <0.05),随 TSA 浓度升高,活力减少更显著(P <0.05);200 nmol/ L TSA 处理细胞8 h 未检测到抑制细胞存活( P <0.05),处理16 h 有显著抑制作用,处理时间越久抑制效应越明显( P <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TSA 处理6 h 未抑制 Fra1表达(P <0.05),处理12 h 明显抑制 Fra1表达,24 h 抑制效应更显著(P <0.05);过表达 Fra1促进细胞存活(P <0.05),显著拮抗 TSA 的抑制存活效应(P <0.05)。结论TSA 抑制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存活通过抑制 Fra1表达。

  • 白藜芦醇对冠心病患者T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活化及CD71表达率的影响

    作者:张艳;刘祎婷;李志樑;胡春玲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冠心病(CHD)患者 T 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化水平及细胞表面活化标记物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率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免疫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 CHD 患者随机分为 CHD 未处理组、白藜芦醇低剂量及高剂量组,另选10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各组患者外周血后提取 T 细胞并进行体外细胞培养。CHD 未处理组及 CPS 对照组只加 CHD 或 CPS 患者 T 细胞培养液,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为 CHD 患者 T 细胞培养液中加终浓度为12.5μmol/ L、150μmol/ L 的白藜芦醇。各组细胞培养24 h 后,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 p70S6K 磷酸化水平(p - p70S6K),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 CD71﹢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未处理组 p - p70S6K 及 CD4﹢ CD71﹢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 <0.05),而予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较未处理组均明显降低(P <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白藜芦醇对 CHD 的有益作用可能与其抑制 T 细胞中 mTOR 活化及下调细胞活化表面标记物 CD71表达率有关。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大脑胶质瘤病的效果

    作者:樊锐太;王书君;王瑞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大脑胶质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进行实体肿瘤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和药物安全性的评定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测定。结果脑增强MRI 示实体肿瘤治疗后观察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6例,病变进展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病变进展6例。观察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及骨髓抑制等,发生率低,且仅限于Ⅰ、Ⅱ级,经对症治疗后未影响治疗,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中 VEGF 表达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大脑胶质瘤能有效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明显降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 VEGF 蛋白的表达,达到抗肿瘤血管新生的效果,能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做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研究。

  • 艾普拉唑序贯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永城;曾繁之;吴兴强;张淇钏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10 d 序贯疗法方案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经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应用艾普拉唑序贯疗法,对照组100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并同时服用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4~6周内行血清 NO 和 IL -17水平检测,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有好转,观察组症状缓解率89例(89.0%),无效11例(11.0%);对照组症状缓解71例(71.0%),无效29例(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NO 和 IL -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NO、IL -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2例(2.0%),呕吐5例(5.0%),便秘3例(3.0%);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7例(7.0%),腹泻5例(5.0%),皮疹7例(7.0%),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普拉唑10 d 序贯疗法方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血清 NO 的表达水平,降低 IL -17表达水平,不良反应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抑制应激反应所需麻醉药物量与术前耐痛阈的相关性

    作者:曾菲;吉杰梅;刘敬臣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患者术前耐痛阈与术中抑制应激反应所需麻醉药物用量的相关性。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手术患者120例,ASA 分级Ⅰ~Ⅱ级。术前1 d 测耐痛阈。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记录麻醉诱导中患者由清醒状态到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降至70、60、50、40各对应点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ProCp);诱导开始即刻至插管后4 min 内和切皮至探查开始前丙泊酚消耗量;插管4 min 内、切皮4 min 内、探查4 min 内3个过程中瑞芬太尼消耗量及3个刺激前后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值。分析耐痛阈与不同麻醉深度时 ProCp、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消耗量、3个刺激前后 MBP 和 HR差值行 Pearson 相关性及 stepwise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耐痛阈与 BIS 值达70、60、50、40时 ProCp(r =-0.266,r=-0.262,r =-0.270,r =-0.298)、诱导至插管和切皮至探查2个过程中丙泊酚消耗量(r =-0.576,r =-0.453)、插管切皮探查刺激中瑞芬太尼消耗量(r =-0.231,r =-0.269,r =-0.184)以及3个刺激前后 MBP 差值(r =-0.291,r =-0.278,r =-0.114)和 HR 差值(r =-0.280,r =-0.300,r =-0.260)呈负相关(P <0.05)。结论术前耐痛阈与诱导中不同麻醉深度时 ProCp、插管切皮探查3个刺激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呈负相关。

  • 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血液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卢绍燊;丁玲;余海波;李远艺;管明强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血液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入院后口服骨科常规用药和利伐沙班片,采取物理预防措施,至术前1d停药;对照组不服用利伐沙班,其余处理与观察组相同。于入院当天及术前1d分别采集静脉血作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i)、血栓弹力图检查及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2天伤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Plt、D-Di水平均较入院当天降低(P<0.05),而观察组Plt降低不如对照组明显(P<0.05),D-Di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前1dR时间和K时间均较入院当天延长(P<0.05),α角、MA值和G值均较入院当天减小(P<0.05),而观察组R时间延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G值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5);血管彩超提示术前1d观察组无DVT形成,但对照组有2例DVT及2例比目鱼肌内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伤口引流量均略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2天两组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血液高凝状态及DVT形成有效、安全,为临床术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DVT形成提供一种新的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改良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

    作者:徐敏;朱美琴;白桦;陈亦欣;申维玺

    目的:评价改良 IRIS 方案———伊立替康(CPT -11)联合滞后替吉奥(S -1)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65例,给予 CPT -11180 mg/ m2静脉滴注第1天;S -140~60 mg/次,2次/ d,口服,第3~16天,每3周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治疗2~8周期,观察不良反应并评价化疗疗效。结果 CR 4例(6.2%),PR 32例(49.2%),SD 18例(27.7%),PD 11例(16.9%),客观有效率(CR ﹢ PR)为55.4%,疾病控制率(CR ﹢ PR ﹢ SD)为8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1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21.6个月。该方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Ⅳ度骨髓抑制发生。Ⅰ~Ⅲ度粒细胞减少占56.9%,Ⅰ~Ⅲ度血红蛋白下降占47.7%,Ⅰ~Ⅲ度血小板下降占35.4%。其余不良反应则可以耐受。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改良方案治疗晚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作者:陈林云;简雯;刘峰;漆学良;涂怀军

    患者,男,58岁,主因言语不清1年,加重8个月余于2014年4月28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2013年8月症状加重,表现为言语不能,伸舌不能,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流涎,咳痰无力。2013年11月出现四肢无力,无肉跳、肌痛,无大小便障碍,症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病史3年,未规律治疗,疼痛时服用镇痛药(具体用药不详)。

  • 以吞咽困难就诊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误诊1例

    作者:汪松;华维;龙仙萍;叶久茂;林凯;肖雪

    患者,女,5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6个多月,加重伴呕吐20多天于2014年2月21日入院。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伴四肢乏力,外院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无好转。20多天前症状加重,伴头昏、头痛、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呕吐,阵发性咳嗽、咳痰,四肢关节肌肉多处疼痛。6个多月来体重下降10多公斤。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4次/ min,呼吸20次/ min,血压120/68 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双肺闻及细湿啰音。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心包摩擦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双手肿胀,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其余无异常。辅助检查:胸部 CT 提示间质性肺部病变,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纵隔、右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增多。肝功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 U/ L,谷氨酰转肽酶88 U/ L,白蛋白28.80 g/ 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192 U/ L,乳酸脱氢酶276 U/ L。初步诊断吞咽困难原因:食管癌待排,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予抗感染、补液支持等治疗。2月22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9~39.6℃。2月23日出现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双肺闻及大量湿啰音,双下肢水肿加重,B型脑钠肽前体939.10 pg/ mL,按心功能衰竭处理后好转。进一步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慢性胃炎、胃小弯溃疡。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及心室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卵圆孔未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右室弛张功能降低。血沉45 mm/ h,C 反应蛋白33.23 mg/ L。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 ANA)滴度1∶1000强阳性,抗核糖核蛋白( U1RNP)抗体(﹢﹢﹢),抗 Sm 抗体、抗 SSA 抗体、抗SSB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阴性。补体 C30.70 g/ L,补体 C40.05 g/ L。诊断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2月25日患者开始口服强的松50 mg/ d。2月26日症状逐渐好转,3月3日出院。

  • 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4例

    作者:马伦超;陆国梁;杨超;张英元;谢少波

    肺动脉吊带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指左肺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压迫气管远端和支气管近端,常合并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梗阻症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生存的关键[1]。我院2014年3—9月共收治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患儿4例,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儿4例,男3例,女1例,体重5.5~11 kg,首次出现症状年龄1 d ~7个月,在我院就诊时年龄6个月至2岁4个月。既往均有反复喘鸣、咳嗽、肺炎症状,反复呼吸困难1例,轻度三凹征3例,中度三凹征1例。延误诊断3例。延误诊断时间5个月至2年,诊断为先天性气管下段狭窄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例。所有患儿均由胸部增强 CT、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均未行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明确诊断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例,其中曾行球囊扩张1例。气管内径小于正常部分的50%诊断为气管狭窄,狭窄段超过气管长度50%为弥漫性或长段狭窄。本组长段气管狭窄2例,合并左右支气管狭窄1例,气管桥3例。

  • 多脏器多发性包虫病死亡1例

    作者:王社英

    患者,男,62岁,藏族,牧民,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于2012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12年前曾诊断为“肝包虫病”,不规则药物治疗1年后未再进行任何治疗,有牛羊犬密切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差,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右扩大,心率120次/ 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右上腹部压痛阳性,双下肢中度浮肿。入院后查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前壁增厚,右室流出道增宽,于右室流出道内主动脉根部前方探及6.7 cm ×4.5 cm 大小的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欠规整,内部呈“蜂窝状”改变(图1- A)。三尖瓣隔叶开放时偶可触及包块边缘,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另于右心房外侧缘探及18.0 cm ×12.1 cm 大小的包块回声,边界清,壁厚,部分呈“蜂窝状”改变,该包块与心缘边界清晰,随心脏搏动对右房略有挤压(图1- B)。CDFI:三尖瓣 E 峰血流速度1.3 m/ s,返流速度3.7 m/ s,压力55 mmHg,估测肺动脉压为70 mmHg。左心功能:EF 43%,Fs 23%,SV 33 mL。检查提示:(1)右心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室流出道包虫;(2)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血流速度增高;(3)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4)左心功能低下;(5)纵隔巨大包虫。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大,于肝左叶前缘探及3.4 cm ×1.8 cm 大小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其内透声差。于外缘探及8.2 cm ×5.8 cm 大小的包块回声,边界较清晰,不规整,其内呈“蜂窝状”改变。并于肝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的不均质较强包块回声,边界较清晰,部分后伴声影,大者6.9 cm ×4.6 cm。检查提示:肝大、肝内多发性包虫(部分钙化)。行胸部 CT 平扫示:纵隔结构紊乱,前、中纵隔见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其内见多个分隔征象,边缘见不规则线样钙化;心脏明显受压向右侧移位,右心室显示欠清晰(图2- A);肝脏实质密度减低,比例失调,肝左叶明显增大,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同一平面右叶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后缘见蛋壳样钙化(图2- B);肝左叶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钙化,内见空腔阴影(图2- C);肝裂部见2枚大小不等类园形低密度影,几近完全钙化。诊断意见:(1)前、中纵隔内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影,其内见分隔,部分边缘钙化,考虑包虫;(2)弥漫性肝病,肝脏内多发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部分钙化,考虑包虫。

  • 食管梭形细胞癌1例

    作者:姜立杰;康洁

    患者,男,6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20余天伴胸骨后疼痛于2014年11月24日就诊,体格检查无恶心、呕吐,无声音嘶哑,无发热。门诊胃镜示:距门齿28~33 cm 处食管壁见肿物突出,质硬脆,易出血,表面覆盖污物。胃镜诊断结果:食管癌。胃镜病理提示:恶性梭形细胞肿瘤。门诊以“食管癌”收入院。入院后食管 X 线钡餐造影检查示:食管胸中段长约4.5 cm管壁僵硬,黏膜破坏中断,局部可见一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钡剂通过缓慢,其上端食管稍扩张(图1)。诊断:考虑食管胸中段癌。胸部增强 CT 显示:食管胸中段可见软组织样增厚,管腔狭窄(图2),累及范围约5.5 cm,增强扫描病变可见明显强化,三期 CT值约为79、89、77 HU,周围界限尚清;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像诊断:食管癌。手术记录:行左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中段,质硬,大小约5 cm ×3 cm ×2 cm,游离食管下段后,打开膈肌,腹腔无转移。游离胃,依次切断结扎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肝胃韧带,双重结扎胃左动脉,保护网膜右动脉。贲门部离断食管胃,继续游离食管,托至弓上,距肿瘤5 cm 处切断食管,移除标本。胃制成管状,切除贲门连同部分胃底,食管残端与胃残端吻合。吻合满意、通畅,胃管送入胃内。彻底止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缝合膈肌,固定胃。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根,常规逐层关胸,手术完毕。切开病变食管:肿物呈息肉状,带蒂,蒂长约0.5 cm,肿物切面灰白色。术后病理:食管梭形细胞癌(图3),侵及浅肌层,上、下切缘及另送左下肺、隆突下、胃左、贲门周围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0/2、0/4、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E1/ AE3(部分﹢),Vimentin(部分﹢),CK34βe12(部分﹢),P63(部分﹢),Ki67 index 约20%~50%。

  • 颈髓血管母细胞瘤7例诊治体会

    作者:季玉陈;李妍;敖强;张红波;左焕琮;延鹏翔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常见于小脑,位于脊髓的相对少见,在所有原发性髓内肿瘤中居第3位,占脊髓髓内肿瘤的2%~15%[1],可以单发,也可以为 von Hippel - Lindau (VHL)综合征的一部分,而位于颈髓的血管母细胞瘤在所有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中为常见,对颈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我科近5年共收治散发性颈髓血管母细胞瘤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 周围神经病样表现的肯尼迪病1例

    作者:陈蕊;王伟;漆学良

    患者,男,57岁,因双下肢无力伴麻木10年余,加重3个月于2014年3月24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麻木,轻微感觉障碍,无疼痛,症状不明显,未予重视。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麻木感,颈部酸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走路不稳,腰部无力。病程中无意识障碍,记忆力无改变,无头痛、头晕等不适,无明显构音障碍,咳嗽尚有力。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坚持服药,血压控制尚可。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双侧乳腺过度发育,睾丸略缩小,心、肺、腹体格检查无特殊,神志清楚,构音欠清晰,双侧面部痛触觉对称正常,双侧周围性面瘫,Bell 征阳性,右侧鼻唇沟较左侧略浅,鼓气、吹口哨不能,悬雍垂右偏,咽反射消失,伸舌居中,舌肌轻度萎缩且伴有束颤。双下肢末梢痛触觉减退,深感觉无异常,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手骨间肌轻度萎缩,左侧大鱼际轻度萎缩。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双侧膝反射减弱,跟腱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凝血功能正常。生化示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功能:肌酸激酶765.8 IU/ L,肌酸激酶同工酶29.05 IU/ L,乳酸脱氢酶243.2 IU/ L。血脂:三酰甘油4.63 mmol/ L,总胆固醇4.85 mmol/ 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5 mmol/ L,同型半胱氨酸13.09μmol/ L。空腹血糖7.68 mmol/ L,餐后2 h 血糖9.57 mmol/ L。糖化血红蛋白5.9%,血轻链:κ链10.00 g/ L,λ链4.99 g/ L。性腺激素6项示雌二醇50.48 pg/ mL,泌乳素28.39 ng/ mL,余项正常。HIV、梅毒抗体均阴性。尿本-周蛋白、尿轻链、风湿4项、免疫功能六项、皮质醇节律测定、红细胞沉降率、肿瘤4项、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 B12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大致正常。

  • 《广东医学》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东医学 单位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龚润萍;刘秀林;洪燕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67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6个月后运用中国头颈部肿瘤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 - HN)和自拟护理问卷法,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人性化干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呈高等水平,对照组呈中等水平,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喉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心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珣珣;钟球;周琳;高翠南;吴惠忠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 Kessler 10量表(K1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在广州市确诊并登记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选择罹患心理疾病危险水平中等以上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个体化方案治疗,干预组增加心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患心理疾患的危险程度高,社会支持度得分较低。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K10量表得分是(18.42±6.3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8,P <0.01)。干预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得分(43.95±5.8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4,P <0.01)。第3个月末治疗依从率干预组(94.29%)较对照组(74.29%)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 <0.01)。结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程度高,总体社会支持度得分低,心理干预可改善并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 2011-2013年广东省预防接种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风险评估

    作者:张吉凯;黄竹航;谢莘;郑慧贞;瞿红鹰;赵占杰;刘宇

    目的:评估预防接种后发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风险。方法以2011—2013年各类疫苗的接种人次数作为观察例数,以2008—2010年广东省 ADEM 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年龄组发病率作为发生概率,采用 Poisson 分布的单侧累计概率函数,计算预防接种后 ADEM 发病的 Poisson 分布的单侧累计概率,评估2011—2013年全省预防接种后发生 ADEM 的风险。结果2011—2013年全省人群不同疫苗预防接种后 ADEM发病8例;各年度各类疫苗接种后 ADEM 发病单侧累计概率在0.6849~0.9993之间。结论2011—2013年预防接种后的人群 ADEM 发病率与一般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接种未增加 ADEM 的发病风险。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梓良;查运红;杨红卫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病因未明、进展缓慢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生化病理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变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浓度显著降低。在治疗 PD 的药物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L -DOPA)能有效控制症状,但不能减缓疾病发展,随用药时间延长,治疗作用逐渐减弱[1]。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 en-dogenous cannabinoids,eCBs)在调节基底神经节生理和运动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与 PD 病程联系密切,活化的 eCBs 具有刺激多巴胺释放、调节突触可塑性、抑制基底神经节区γ-氨基丁酸(γ- 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释放等作用,终改善 PD 患者运动功能。本文综述 eCBs 对 PD 保护作用的几个方面,旨在为 PD 的治疗开辟新的策略与思路。

  • 转录因子 Snail 调控肿瘤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仁升;傅斌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间质细胞表型的生物学过程。对于恶性肿瘤,EMT 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性息息相关,而转录因子 Snail 可通过各种不同机制,在不同层面影响 EMT 的启动和进展,以 Snail 为靶点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阐明 Snail 调控 EMT 的分子机制,将为进一步探索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将从 Snail 调控 EMT 的分子机制和肿瘤治疗作一综述。

  • microRNA 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覃宁玲;盛德乔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中国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T2DM 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而进行性减退,并在进展同时伴随多种危险因素发生。DM 患者被确诊时可能就已存在微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 DM 引起的危害性大的一种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本症的特点。DN 进行性发展,后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及经济压力。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评估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小 RNA 分子,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表明,miRNA 不仅与 DM 的发生密切相关[1],而且在 DN 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3]。研究发现,miRNA 在血液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根据健康或疾病状态的变化特异性地检测,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机体生理或病理变化[4]。本文就 miRNA 与 DN 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肿瘤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树文;陈远寿

    肿瘤干细胞的可塑性是指肿瘤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成为不同功能性肿瘤细胞的能力。比如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 EMT 分化成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细胞,如果选取一时间点观察,在同一细胞亚群中包含着不同分化去向的细胞,即异质性,从时间的纵向观察,细胞在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分化现象,即同一特性的细胞可能分化成不同的细胞,即可塑性。这就提醒研究者对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不能采取静态的观察方法,应该将其放到原有的环境中动态地观察其特征。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与肿瘤干细胞可塑性非常相关的研究工作与文献综述,也没有相对公认的说法。笔者认为关于肿瘤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肿瘤干细胞分化过程的理解,帮助我们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肿瘤干细胞的分化特性,寻找更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在人类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勇;邬林泉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 - induced transmem-brane 3,IFITM3)是 IFITM 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参与多种病毒感染的过程,并且 IFITM3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抗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IFITM3在人类一些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并且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下调 IFITM3的表达,可以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减慢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扩散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且每一个过程受到多个基因或蛋白的精确调控,IFITM3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增殖和转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 IFITM3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卓;许新华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CTC 不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还可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指导,而 CTC 的高效检测则是首要前提。目前常用检测方法大都基于免疫抗原分子、肿瘤细胞物理特性及特异 mRNA 等,而以免疫抗原分子居多。现将近年来关于 CTC 检测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作者: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重要成果在美公布

    作者:由深圳奥萨制药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5日,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简称 CSPPT)结果已在2015年美国心脏病年会(ACC)公布,并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同步在线发表。根据“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团队经过四年半时间对两万名中国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后发现,与单用依那普利降压相比,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降压同时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能显著降低21%脑卒中病例发生,并且在基线叶酸水平较低的高血压人群中获益更为突出。该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完整的学术报告,并表示这是我们给全世界脑卒中预防开出了大处方。

  • 欢迎订阅2015年《广东医学》杂志

    作者:本刊编辑部

    《广东医学》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63年,半月刊,大16开,每期136页。《广东医学》已进入国内(外)自然科学主要的评价体系并得到权威的评定:进入2004年、2008年、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列为源期刊。本刊设有述评、专题报道、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临床用药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综述·讲座、临床护理、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适合从事临床、科教、医技等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 三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效果

    作者:黄仕营;陈宝田;殷彬燕

    目的:观察三小汤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三小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三小汤治疗组患者予三小汤水煎液口服;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基础治疗,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三小汤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显著(P <0.05)。结论三小汤具有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 通补三升汤对Ⅲ期肺鳞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王志光;林丽珠;李新;王三虎;范先基;邢晓娟;杨子玉

    目的:研究中药通补三升汤对ⅢA/ B 期肺鳞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临床干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1例Ⅲ期肺鳞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适形放疗﹢同期 TP 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接受放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通补三升汤(红参10 g,黄芪40 g,熟地黄20 g,穿山甲10 g,山茱萸12 g,茜草30 g,鹿角胶10 g,当归12 g,鸡内金10 g),每个化疗周期开始当天开始服用,1剂/ d,分2次饭后30 min 口服,21 d 为1个周期。评价两组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记录患者 PFS。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21),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1);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及粒细胞降低的分级低于对照组(P =0.049,P =0.041),观察组患者的 PFS 较对照组患者延长[(15.0±0.66)个月 vs(14.0±0.72)个月,P =0.045]。结论中药通补三升汤不能降低肺鳞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不能提高 RR,但能延长 PFS,并对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反应及粒细胞降低有改善作用。

  • 卡泊三醇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 IFN -γ、IL -2及IL -4、IL -10水平的影响

    作者:曹丽楠;王倩

    目的:探讨采用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对患者外周血 IFN -γ、IL -2及 IL -4、IL -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6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郁金消银汤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处外涂卡泊三醇软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FN -γ、IL -2及 IL -4、IL -1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4周末 PASI 分别为(8.5±2.3)、(5.1±1.5)分,对照组分别为(10.6±3.0)分、(8.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泊三醇在银屑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效降低由于发生炎症反应而升高的 IFN-γ、IL -2、IL -4、IL -10水平,消退皮疹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