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年的"镜缘"——记消化内镜的"代言人"李兆申

    作者:朱奎

    古今中外,对于疾病的诊治可以用内外兼修来概括,无非是给予药物或外科手术,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一个公认的似乎永恒的定律.但随着近年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的诊疗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自上世纪60年代消化内镜的研制成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让消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阶段.特别是消化内镜技术对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外科开腹手术,减少患者的麻醉危险与手术痛苦,并能降低巨额的医疗费用,深得患者称赞.

  • 胰腺脂肪浸润的 CT 诊断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邢国凤;李晓阳;李会菊;赵林;张德江

    胰腺脂肪浸润,又称胰腺脂肪替代、胰腺脂肪增多症等,该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其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中晚期腺体因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胰腺酶生成减少,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 )是指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2]。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胰腺脂肪浸润常与IR相伴发生。目前对于胰腺脂肪浸润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 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表现出明显优势,根据CT 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采用无创CT 扫描评估研究对象胰腺脂肪浸润情况,分析胰腺脂肪浸润与IR的关系,为有效降低IR及2型糖尿病(T2DM )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

    作者:王钧;郑九星;徐晓萍;王丰铃;张光辉;陈孝平

    目的:提高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水平,掌握好探查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8年来30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闭合性胰腺损伤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呕吐、腹膜刺激征,其中休克4例,早期血淀粉酶检查24例,20例阳性;尿淀粉酶16例,8例阳性,腹水淀粉酶8例,均为阳性,腹穿16例均为阳性.B超检查24例,确诊12例,CT检查13例,确诊11例,病发症发生率50%(15/30)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闭合性胰腺损伤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淀粉酶检查和B超及CT检查、各种辅助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前提高对胰腺损伤程度的认识,掌握好探查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研究

    作者:李岩;樊光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32例胰腺疾病患者超声图像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结果:32例胰腺疾病患者中急性胰腺炎患者1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3例,胰腺癌患者2例.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胰腺的病理机制分析,提高胰腺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为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急性胰腺炎不仅发生在肥胖、高血脂症人群……

    作者:李艳华

    近,香港某艺人因病住院,受到各方的关注.一些媒体猜测,病症多半是由胆道疾病引起肝脏、胰脏疾病,加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旧疾,所以,出现了病情恶化.这里,提及了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词语--"胰腺",此器官虽小,却与生命息息相关,而人们对此似乎又重视不够.为此,本刊特地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胰腺病专家王兴鹏教授,让他来解析胰腺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中医分型的关系

    作者:孙斌;严海密;马惠英;贾淑云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 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1).我们对HP感染与慢性胃病的中医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用中医分型的无创方法预测慢性胃病HP感染情况.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293例,男157例,女136例,年龄在20~84岁,平均48.1岁.病程3~25年,平均7.6年.293例均为我院1999年住院及门诊病例.先由一名中医师询问病情、切脉、诊舌及辨证分型并记录,然后做胃镜,在胃窦小弯侧距幽门口3cm处取活组织2块送病检.HP(+)者取静脉血做细胞毒素相关抗原(CagA)测定(药盒由第四军医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提供).所有病例均检查肝功能,部分病例做了B超,慢性胃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如肝、胆疾病,胰腺疾病,肠病,肾病等均不在观察之列.

  • 中段胰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附14例报告)

    作者:邵稳喜;章佳新;祝玉祥;金明国

    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14例.结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胰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术后胰瘘发生率14.3% ( 2/14)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54个月,疗效满意.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适用于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左侧和脾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之间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该术式安全、有效、器官功能损伤小,值得推广.

  • 腹膜后间隙的交通及急性胰腺炎扩散解剖学基础

    作者:韦炜;程涛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胰腺疾病,由于胰酶释放进入间质组织可向胰外区域扩散,其中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腹膜后的途径包括[1~4]:(1)沿同一解剖间隙或相通间隙扩散.

  • 纤维包块型胰腺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作者:常雪姣;陈颖;张晶;史敏;王洋;朱明华

    目的 研究纤维包块型胰腺炎(FMCP),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纤维包块形成的非AIP(nAIP)的临床和病理学差异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二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于2004至2010年的81例FMCP进行组织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IgG4+浆细胞.结果 81例FMCP中符合AIP者为20例,nAIP为61例.AIP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nAIP则好发于50岁以下男性(P =0.001).AIP中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较nAIP中更加显著(P =0.002);AIP神经炎的发生率(100%,20/20)明显高于nAIP(75.4%,46/61;P=0.017);席纹状纤维化在AIP(95.0%,19/20)中比在nAIP(1.6%,1/61)中更常见(P=0.000);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的发生率分别为50.0% (10/20)和32.8% (20/61),AIP中PanIN的程度更重(P=0.031);导管复合体(TC)在AIP(65.0%,13/20)中比在nAIP(26.2%,16/61)中更常见(P =0.002).81例FMCP病例中,61例<11个IgG4+浆细胞/高倍镜视野(HPF),7例介于(11 ~30)个/HPF,13例>30个/HPF.结论 纤维包块形成性胰腺炎包括AIP和nAIP,AIP具有一定的病理形态特征,IgG4+浆细胞是AIP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FMCP中PanIN和TC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能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临床上FMCP常因胰腺占位与胰腺癌难以鉴别而进行手术治疗,但其中AIP对激素治疗有良好反应性,因此AIP的准确及时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而且有助于早期合理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 我国近十年胰腺疾病病理学回顾与展望

    作者:朱明华;陈杰

    胰腺为人体重要的消化腺之一,其解剖位置和组织结构特殊,功能复杂,疾病谱广。胰腺疾病病理包括了内、外分泌两大部分,涉及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两大类,现就我国近十年胰腺疾病病理概况作一回顾。

  •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98例分析

    作者:叶翠芳;黄文柱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8例胆胰疾病应用内镜乳头切开(EST)、胆管内碎石、取石,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及放置胆道内支架等治疗性ERCP的疗效.结果 98例胆胰病人中,应用ERCP治疗成功92例,总成功率93.88%,并发症为5.1%.结论治疗性ERCP能有效安全治疗相关的胆胰疾病.

  • 胰源性腹水的治疗方案

    作者:于淑霞;王海燕;王惠吉;于中麟

    胰源性腹水是指非恶性胰腺疾病引起的渗出性腹水,其特点是腹水中淀粉酶水平很高,常超过1000IU/L,并且蛋白质大于300g/L.胰源性腹水发病率低,1953年Smith[1]首次报道了两例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腹水.胰源性腹水形成的常见原因为胰腺假性囊肿漏且假性囊肿常与破裂的胰管相交通,占43%~80%,约10%由于胰管破裂而没有假性囊肿,另有10%腹水起因不明确.在慢性胰腺炎,胰管周围的炎症后纤维组织很脆,很容易断裂.除胰液外,腹水的形成似乎存在其他渗出性成分[2].

  • 2014年天津胰腺疾病高峰论坛通知

    作者:

  • 胰腺肿瘤MRI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静

     胰腺肿瘤临床症状隐匿或表现突出,病灶的检出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RI在胰腺的应用一直受到较大限制,普遍认为不如CT,然而近年内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MRI对胰腺疾病的诊断优势逐渐凸现[1-4],本文就胰腺肿瘤的MRI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MRI技术进展  改进MRI技术的宗旨是更好地显示胰腺的解剖细节、获得肿瘤与胰腺的良好对比、反映肿瘤内部质地和血液动力学特征等,从而提高肿瘤检出率及定性诊断准确率,进而估价其侵袭性。1.1 平扫MRI技术 胰腺MRI检查以具备快扫成像能力的高场MR仪(1.0T以上)为宜[5]。扫描层厚应控制在5mm以下,成像平面尽量与胰腺的长轴相平行(斜横断面),有助于显示胰腺的各个部分[6]。好使用上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能提高图像的信噪比[7,8]。也有研究将表面线圈放入十二指肠内作腔内MRI,帮助显示胰头部肿瘤及周围血管的受累[9]。  MRI扫描序列多达几十种,扫描参数又有很大的调节范围,合理有效地选择佳序列和参数至关重要。平扫T1加权像(T1WI),不管是使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还是使用梯度回波序列,联用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 FS)的突出作用已得到公认[5,6],能使胰腺组织的信号强度更高,与胰腺周围组织和低信号的肿瘤对比更好。近年内更倾向于采用快扫的FS梯度回波序列,并采用高矩阵(256×512)做T1WI[1-4,8,10],如扰相梯度回波成像(spoiled gradient-recalled imaging;SPGR)和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ast low angle shot,FLASH)等,其优点是数据采集时间大大缩短,一次屏气可扫描整个胰腺,运动伪影得到明显控制,并可用于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及肿瘤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苾;宋彬;陈卫霞

    胰腺肿瘤或炎性病变易侵犯或压迫脾静脉而致其阻塞,造成其引流区域血管系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称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①胃短静脉→胃底静脉丛→胃冠状静脉和②胃网膜静脉→胃结肠干→肠系膜上静脉是PSPH主要的两个侧支循环通道,在螺旋CT上表现出特征性的分布和走行,并在胰腺癌术前分期和评估PSPH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增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利于连续追踪上述血管走行, 清晰显示其毗邻关系,有助于PSPH的诊断.

  • 磁共振成像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苏天昊;靳二虎

    胰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优势日趋明显.本文对不同胰腺疾病MRI表现、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在胰腺疾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显示"双管征"的意义

    作者:王晓燕;靳二虎

    目的 探讨"双管征"在诊断壶腹周围癌及胰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53例病人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 在胰头癌和慢性胰腺炎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显著意义. "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胰管粗细不均匀(9/10),边界不光滑,串珠状改变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这些征象与胰头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45,P<0.05).3例(3/10)慢性胰腺炎伴有假囊肿,5例(5/10)伴有胰管结石.此外,与胰头癌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的肝内胆管扩张较轻,胆总管末端以鼠尾状狭窄多见.结论 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胆管疾病.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多排螺旋CT表现

    作者:赵丽琴;贺文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研究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图像,研究其胃静脉曲张的部位、形态及侧支循环特点.结果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以孤立型胃静脉曲张多见(88.89%),形态为多纡曲状(88.89%),胃周静脉以胃网膜静脉曲张为特征(100%).结论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在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上可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非屏气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附60例ERCP与MRCP比较)

    作者:靳二虎;马大庆;梁宇婷;张艺;张忠嘉;李铁一

    目的:研究非屏气MRCP技术显示胆道病变的能力。方法:6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MRcp和ERCP检查。分析MRCP图像胆胰管显示情况,有无充盈缺损及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并与ERCP比较。结果:MRCP和ERCP分别显示了100%和88%的胆管结石。对肿瘤及其它胆道梗阻病变,MRCP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的作用与ERCP基本一致。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MRCP为85%,ERCP为88%。结论:非屏气MRCP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可靠方法。

  • 胰腺肿瘤时胰周小血管的表现和胰周血管SCTA

    作者:李咏梅;张克随;罗天友;胡志华;石军

    目的 探讨胰腺肿瘤时胰周小血管的异常改变和胰周血管SCTA临床价值。 方法 20例胰腺肿瘤作了一次性屏气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横断面观测胰周小血管的直径,并用动脉期扫描图像作SCTA,进一步显示肿瘤对胰周血管和胰腺侵犯的空间解剖关系。 结果 ① 分别测得胰周小血管的平均直径。② 20例肿瘤共显示扩张小静脉13支。 结论 ① 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和向胰外浸润的征象。② SCTA能显示肿瘤与胰周血管的关系。

657 条记录 1/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