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柯彩萍;肖小敏;向静文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4 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 296 例 HBsAg 阴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这两组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及胎儿发育指标.结果 (1)HBsAg 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体积较 HBsAg 阴性孕妇小.孕妇 HBV 感染状态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及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发生率无明显关系;孕妇 HBV-DNA 阳性组的胎盘体积较阴性组小,谷氨酸转氨酶(glutamic transaminase,ALT)异常组的胎盘体积大于 ALT 正常组.(2)新生儿 HBsAg 阳性组的出生体重、身长、胎盘体积均较阴性组低,FGR 发生率较阴性组高.(3)新生儿乙肝 e 抗原(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阳性组 FGR 发生率较阴性组高,胎盘体积较阴性组小.(4)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组胎盘体积较阴性组大.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胎盘体积缩小,出生体重降低,新生儿 HBsAb 对胎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

    作者:刘洁;周国兴;刘求梅;徐筱红;刘晓敏

    目的 观察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3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7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深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高表达,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Ⅰ、IGF-ⅠR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深度、转移有关(P<0.005);P-Akt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转移有关(P<0.05),但与肿瘤深度无关(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Dukes分期、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IGF-Ⅰ蛋白在结肠癌中表达与IGF-ⅠR、P-Akt和survivin呈正相关(分别rs =0.382,P<0.005;rs=0.413,P<0.01;rs=0.452,P<0.05);P-Akt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76,P<0.05).结论 IGF-Ⅰ、IGF-ⅠR、P-Akt和survivin基因蛋白的高表达能促进结肠癌的生长与发展,对判断结肠癌预后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在结肠癌组织中IGF-Ⅰ 与IGF-ⅠR、P-Akt、survivin 的表达密切相关,说明IGF-Ⅰ/IGF-ⅠR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的表达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协调作用.

  • 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作者:郭静文;胡绮霞;邬洁文;黄柱流;陈俏珍;张小丹;郑子豪;郭绍辉;黄焕森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空白对照组,各20例.氟比洛芬酯组在手术切皮前20 min和术毕前30 min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予PCIA,镇痛配方为吗啡20 mg、曲马多400 mg、甲氧氯普胺5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其设置为:负荷量吗啡2 mg,持续背景量1.5 mL/h,PCA量3 mL/次,PCA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4、8、24、36、48 h静息痛评分(VASJ)和活动痛评分(VASH);术后24 h和48 h 内PCA按压次数;观察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肠功能恢复等的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血常规和凝血四项变化.结果 氟比洛芬酯组在术后24 h内的VASJ和VASH评分、PCA的按压次数及吗啡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术后24~48 h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四项的术前术后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可以增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吗啡PCIA的镇痛效应,减少镇痛过程中吗啡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对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影响

    作者:张伟伟;王瑜;刘子英;袁兆红;冯兴为;任雪云

    目的 观察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的影响,以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方法 选择NICU收治的30~34周的早产儿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早产儿母亲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早产儿母亲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临床测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患儿于纠正胎龄至预产期时行NBNA.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别为(1 806.30±304.59)g和(1 797.90±221.34)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头围分别为(28.43±1.59)cm和(28.80±1.6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身长分别为(40.73±3.64)cm和(41.47±3.78)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4.93±1.89和35.87±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结论 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 肾移植术后尿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黎程;方驰华;申升;李晓锋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尿瘘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术后尿瘘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8例为吻合口瘘(其中4例为输尿管远端坏死,2例为输尿管远端损伤穿孔,2例为手术因素),1例为移植肾近端肾盂瘘,1例为移植肾输尿管霉菌感染瘘,3例多部位瘘,2例移植肾输尿管缺血性坏死瘘(其中1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输尿管缺血坏死).结论 肾移植术后尿瘘可以通过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据尿瘘发生的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分别采用留置尿管、引流管、重置双J管、修补瘘孔、清除感染灶等方法 均可治愈.

  • 左锁骨下动脉置管定位在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福伟;童健;闫玉生;陈群清

    目的 探讨经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定位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在介入治疗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收治5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破口均位于峡部,其中4例利用经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定位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 1例未及手术心跳骤停死亡,另4例术中均利用经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精确定位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成功置入覆膜支架,痊愈出院,复查胸部增强CT扫描瘤腔封闭良好,无内漏,主动脉弓三支大血管、通畅.结论 对于创伤性胸主动脉峡部破裂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可利用经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精确定位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指导覆膜支架的准确释放,达到既不影响主动脉弓三大分支血流又完全封闭瘤腔的效果.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宏城;任东林;谢尚奎;彭慧;苏丹;王晓学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痔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取Ⅱ~Ⅳ度痔病患者纳入TST治疗组44例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对照组42例,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和术后情况.结果 TST组的手术用时(17.7±3.4)min,出血量(5.7±2.3)mL.TST组患者在术后12 h和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较PPH组低,急便感的患者例数在初次排便、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较PPH组少.TST组中26例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肛管长度、大收缩压、初始感觉阈值和大感觉阈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ST对Ⅱ~Ⅳ度痔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似.TST是一项安全、有效、微创、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江楠;郑烈辉;李作士;王鹏飞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及如何把握手术时机,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分为早期手术组(脑疝前期)12例,晚期手术组(脑疝早期)13例.并选择同期于内科住院,保守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例作为保守治疗组.对比3组患者的存活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存活率及远期治疗效果好于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守治疗组 5例死亡.结论 积极、早期行大骨瓣减压术有利于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

  • 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善阳;姚书忠;张彩;游泽山;李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的患者共 48 例,同时按宫颈肌瘤大小与部位相匹配的原则 1:1 收集同期开腹行宫颈肌瘤剔除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重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的使用率和术后病率等均较开腹组短或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宫颈肌瘤>7 cm 与≤7 cm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存在差异,但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颖;吴俊伟;卢壁辉;黄壮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肠内营养)和对照组40例(肠外营养),在术前5 d和1 d及术后3 d和7 d抽取静脉血,检测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NK细胞、CD3、CD4、IgA、IgM 都有显著的升高,但是CD8和IgG没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病理与CT对照分析

    作者:步军;曾旭文;黄结玲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直径多为0.5~8 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

    作者:谢建红;张永良;肖奇志;周玉球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准确、快速检测β-地中海贫血及各种异常血红蛋白,分析β-地中海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指数;HPLC测定Hb A2和Hb F;采用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对各异常血红蛋白进行鉴定;RDB法分析β-地贫基因型.结果 应用HPLC分析了2 841份标本,其中β-地中海贫血轻型578例(20.34%),β-地贫重型和中间型各4例.同时发现7种异常血红蛋白,分别为Hb E(17例,其中1例为Hb E合并β-地中海贫血)、Hb Q(7例,其中1例为Hb Q/Hb H)、Hb S(1例Hb S纯合子和1例Hb S杂合子)、Hb D-Iran(2例)、Hb Manitoba(1例)、Hb J-Bangkok(2例)和Hb C(1例).结论 HPLC是一种用于检测β-地中海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的理想实验工具,能为各种血红蛋白病提供快速而又准确的诊断依据.

  • 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光明;陆小娜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根据有无肺结核,将112例结核性胸膜炎分为肺结核并胸膜炎组和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组,分别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及胸腔积液标本中的结核抗体.结果 肺结核并胸膜炎组发病年龄比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组大,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高(P<0.05).肺结核并胸膜炎组血和胸腔积液中的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组胸腔积液结核抗体检出的阳性率高于血的阳性率(P<0.05).结论 血结核抗体阴性而胸腔积液结核抗体阳性,有助于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组胸腔积液结核抗体主要来自于胸腔局部免疫反应.

  • ⅡA sPLA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晖;王承党;庄则豪;吴婷;陆岽;李文清;陈玉丽

    目的 分析ⅡA分泌型磷脂酶A2 (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group ⅡA,ⅡA sPLA2)在胃癌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ⅡA sPLA2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30例基本正常胃黏膜(normal gastric mucosa,NGM)、30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30例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dysplasia,DYS)组织中ⅡA sPLA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Hp的感染率.结果 ⅡA sPLA2在IM、DYS及AG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3%、66.7%和44.0%,显著高于NGM的23.3%(P<0.05),而ⅡA sPLA2在AG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M及DYS (P<0.05).IM、DYS、AGC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43.3%、36.7%及38.0%,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高于NGM组13.3%的Hp感染率(P<0.05).ⅡA sPLA2的表达水平与AGC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ⅡA sPLA2 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演化,其表达下调可能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且与Hp感染无关.ⅡA sPLA2的表达下调可能对胃癌的侵袭、转移存在一定的影响.

  • AT1R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李文悌;罗洁;王晓春;宋明胜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湖南地区汉族EH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0例的AT1R/A1166C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EH组AT1R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 66%(66/100)、AC 31%(31/100)、CC 3%(3/100),其中EH组AC基因型频率和C1166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0.31 vs 0.14,0.19 vs 0.08,P<0.05),EH组AA基因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66 vs 0.88,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点突变等位基因C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患EH具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增加EH的遗传易感性.

  • 氩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翎;梁纳;马胜生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及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165例(252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合并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术后3~6个月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随访6~18个月.结果 252眼视网膜病变经光凝治疗后,N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95.2%;P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90.3%;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72.3%.3~6个月后复查FFA结果 显示NPDR期有效率90.4%,PPDR期有效率77.9%,PDR期有效率60.0%.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段.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早发现,并根据不同病变分期选择合理的激光参数及不同的光凝方案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以阻止病变发展,保护视功能.

  • 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在肝脾破裂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罗光辉;宋涛;苏兴桂;冉墨;丁自海;李忠华;钟世镇

    目的 探讨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TAE)在肝脾破裂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急诊行TAE治疗交通伤所致脾破裂、肝破裂共37例,其中肝动脉7例,肝右动脉5例,肝左动脉1例,脾动脉24例.其中栓塞脏器或部位计单个41例,2个4例次.结果 手术时间30~102 min.导管造影诊断率为100%.一次栓塞成功35例,成功率为94.6%;经二次栓塞成功2例,总成功率为100%.抢救生存37例,抢救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脾脓肿1例,胆漏1例,发生率为5.4%.结论 急诊一体化临床路径实施TAE救治肝脾破裂患者能明显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减低伤残率.

  • 新式剖宫产腹壁切口3种缝合方式效果比较

    作者:陈丹亮;缪缙;李瑞满;陈新

    目的 探讨剖宫产过程中腹壁横切口更好的缝合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并经新式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的患者300例,分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常规皮内连续缝合、新式间断缝合3组,每组100例,分析其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及术后42 d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1)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4.5±1.5)min vs (6.7±1.8)min,P=0.000]、拆线时切口愈合不良(7% vs 66%,P=0.000)、术后42 d切口瘢痕增生发生率(3% vs 5%,P=0.000)均低于常规皮内连续缝合组;(2)与新式间断缝合组相比,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组术后42 d皮下硬结发生率低(2=11.06,P=0.001).结论 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连续缝合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更好的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方法.

  • Ⅳ群非结核分枝杆菌180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华;陈品儒;肖芃

    目的 研究Ⅳ群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选用快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RGM)病治疗药物.方法 对180株RGM进行菌种分布分析及12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检测分析,再将180株RGM分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08组)及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09组)两组进行耐药率对比分析.结果 分离出龟分枝杆菌79株、脓肿分枝杆菌(包括龟-脓肿复合群分枝杆菌)45株、偶然分枝杆菌(包括龟-偶发复合群分枝杆菌)34株、耻垢分枝杆菌22株;药敏结果 显示RGM敏感的药物为克拉霉素(86.11%)、硫酸阿米卡星(65.56%)、乙胺丁醇(22.22%),其余药物仅有少量菌株敏感;乙胺丁醇及硫酸阿米卡星耐药率09组较08组有所上升,克拉霉素总体耐药率无明显变化,但龟分枝杆菌对其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RGM是引起临床久治不愈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且易导致医源性感染.RGM耐药性强,治疗困难,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是当务之急.

  • 超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作者:黄启亚;唐浩熙;李介华;李绍清;谭建新;刘昕;陆灶其;岑欢;徐海英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100例.MS患者2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87例(高尿酸血症组),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113例(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空腹血糖(FPG)、尿酸等.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在消除协变量影响后,协方差分析结果 显示高尿酸血症组血清hs-CRP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无高尿酸血症组血清hs-CRP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清hs-CRP在MS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反应可能与MS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丽萍;王芳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和闭角型),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优点.

  • 儿童食物过敏29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赖春华;张泉山;谢广清;龙晓玲;黄东明;付四毛;杨冰岩

    目的 分析儿童食物过敏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食物过敏的认识.方法 对收治的29例食物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儿童食物过敏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1.23:1,1岁以内多,占58.6%.1岁以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1岁以上以腹痛多见.出现贫血14例(48.2%),大便潜血阳性9例(31%),血清铁降低8例(27.5%),少数患者(6.9%)ALT升高,但37.9%的患者AST升高.75.9%的患者血清总IgE升高.食物过敏筛查阳性率为69%,过敏原以鸡蛋白(55%)和牛奶(35%)常见.88.2%小于1岁的患儿进行了食物过敏原回避,平均于(2.6±1)d病情好转.结论 食物过敏多发生在婴儿期,临床表现多样,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筛查可以协助诊断,回避特定食物抗原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质指数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作者:林敏;魏立平;周伯荣;康闪闪;朱恬华;邓燕华;曾青山

    目的 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72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BMI分为低BMI组(45例)和非低BMI组(27例),分别测量身高及体重、肺功能检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问卷调查;分析BMI和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低BMI组患者肺功能较非低BMI组下降,HAMD、HAMA评分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焦虑、抑郁与BMI相关.结论 COPD患者营养状况越差,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就越高,焦虑、抑郁症状就越严重.

  • 腹腔镜下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刘小乐;范涛;陈春莹;陈曼诗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3例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3例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腹腔镜组比阴式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P<0.05);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剔除肌瘤大直径、肌瘤数目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及阴式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陈玉冰;朱敏;赵刚平;李国培;虞林丽;黄智;郑霄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例(3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10.6%),其中滤过过强22眼(53.7%),结膜瓣渗漏14眼(34.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眼(7.3%),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2眼(4.9%).37眼通过药物治疗前房恢复,4眼手术后前房恢复.结论 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 冠状动脉心肌桥16例外科治疗

    作者:陈星权;麦明杰;郑少忆;吴若彬;郭惠明;黄劲松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方法 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男9例,女7例,年龄12~7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收缩期狭窄60%~98%,合并瓣膜病1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单纯心肌桥2例.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心肌桥松解术8例,心脏停跳下完成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果 1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行外科治疗均获成功,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患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提高[(52.5±4.3)% vs (65.9±5.5)%,t=6.920 4,P<0.05];室壁运动改善有3例.6例术后3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均未发现心肌桥.结论 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对于心肌桥收缩期狭窄>50%的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膜修复大鼠硬腭软组织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双喜;徐淑兰;钟星华;周敏;杨烁

    目的 利用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特异结合的胶原膜修复大鼠硬腭软组织缺损,观察其对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4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只大鼠硬腭第一磨牙近中至第三磨牙远中的软组织作一直径为3 mm的圆形缺损,分别植入结合bFGF/胶原膜、游离bFGF/胶原膜、胶原膜及不植入任何修复块(空白对照组).每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2周处死6只,HE染色测上皮组织间距离,比较创面愈合率.结果 1周时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bFGF/胶原膜组>游离bFGF/胶原膜组≈胶原膜组>空白对照组;2周时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bFGF/胶原膜能加快大鼠硬腭软组织的修复.

  • 对比剂对大鼠肾近球小管钠钾ATP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曦;李军;姜小飞;石理

    目的 探讨对比剂对大鼠单根肾近球小管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渗透压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差异,探讨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成年健康 SD 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高渗、低渗对比剂和生理盐水,72 h 后取材;显微镜下微分离法获取大鼠单根肾近球小管,电镜鉴定,液闪法测定Na+,K+-ATPase 活性.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渗、低渗对比剂组大鼠单根肾近球小管的 Na+,K+-ATPase 活性明显降低(均 P<0.01),高渗组较低渗组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比剂显著抑制大鼠肾近球小管Na+,K+-ATPase 的活性,但对于正常大鼠,高渗与低渗间无明显差异.

  •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实验兔呼吸与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余革;刘瑾;温晓晖;赵子良;郑曦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FC)汽化吸入预处理对油酸型兔急性肺损伤(ALI)的干预作用及对ALI兔呼吸与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n=6):对照组(C组)和PFC预处理组(P组).动物麻醉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C组注油酸造ALI模型后行机械通气120 min,P组在造模前先于经气管内汽化吸入PFC 60 min,再注油酸造ALI模型后行机械通气120 min.于麻醉通气30 min(基础值),ALI造模成功时,ALI后30、60、90及120 min各时点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压、动脉血气、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结果 P组在ALI造模成功时点和ALI后各时点的气道峰压值均低于C组(P<0.05);氧合指数P组与C组在 ALI造模成功时,ALI后30、60、90及120 min 比较分别是130.79±3.65、118.40±2.35、104.04±5.00、96.62±3.14、86.52±3.42 vs 103.26±4.15、95.92±1.92、87.66±3.88、84.43±2.00、77.75±4.58 (均P<0.05);P组在各时点的PaCO2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测定值分别是(39.57±2.08)、(40.73±0.47)、(41.72±2.75)、(42.91±1.99)、(44.61±1.59)mmHg vs (44.39±2.53)、(46.60±2.31)、(49.52±3.98)、(52.03±2.92)、(54.54±2.39)mmHg;但P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2 mL/(kg·h)汽化吸入PFC预处理60 min,可改善油酸型ALI实验兔早期呼吸功能及氧合状况.

  • 顺铂所致大鼠卵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叶小凤;何援利;付霞霏;王雪峰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动物模型,以供基础实验研究.方法 以Wistar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剂量(3.0、4.5、6.0 mg/kg)顺铂腹腔注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动情周期、性激素(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卵巢形态学及各级卵泡数的变化.结果 顺铂可致大鼠体重下降,动情周期紊乱,雌激素下降,卵泡刺激素升高,各级卵泡计数减少,甚至在高剂量给药时能损害生育能力.结论 分别于第1、8天腹腔注射6 mg/kg顺铂能引起大鼠卵巢功能明显衰退,生殖能力受损.该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的方案成功率高,造模周期较短,结果 可靠,可以作为基础研究的动物造模.

  • 索拉非尼诱导K562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作者:肖若芝;陈琰;王立琳;何程明;阮星星;熊慕珺;林东军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对BCR-ABL阳性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凋亡作用,探索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方法 CCK-8法观察索拉非尼0、5、7.5、10、12.5、15、20 μmol/L作用48 h后K562细胞增殖活力变化;AnnexinV/PI双染法观察索拉非尼0、5、10、15、20 μmol/L对K562细胞株的早期凋亡诱导作用;PI单染法观察索拉非尼对K562细胞株晚期凋亡诱导作用.Hochest 33342染色法观察索拉非尼所致K562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变化.结果 索拉非尼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K562细胞株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ARP剪切.结论 PARP剪切是执行凋亡功能的caspase途径活化的一个标记,提示索拉非尼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与caspase级联反应活化有关,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李博;李弼民;何文华;刘志坚;张焜和;陈江;刘戈云;张新华;朱萱

    目的 体外观察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细胞凋亡、NF-κB核易位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熊果酸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肝星状细胞(HSC-T6)进行分组,A组:瘦素(100 ng/mL)刺激组;B组:瘦素+熊果酸(50 μmol/L)组;C组:瘦素+ N-乙酰-L半胱氨酸(10 mmol/L)组;D组:空白对照组.检测DCF荧光强度(反映ROS水平)、细胞凋亡率、NF-κB(P65)核移位率、XIAP mRNA的表达.结果 (1) A组HSC-T6细胞内DCF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组,B、C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低于A组(均P<0.001).(2)A组在48 h的HSC-T6细胞凋亡率低于D组(P<0.05);B组在48 h的 HSC-T6凋亡率不仅明显高于A组(P<0.001),而且高于C、D组(均P<0.05).(3)A组细胞NF-κB核移位率显著高于D组(P<0.001);B、C组的NF-κB核移位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01).(4)瘦素作用HSC-T6细24 h的XIAP mRNA表达显著高于D组(P<0.01);B、C组在12、24 h的表达均低于A组(P<0.01或P<0.05).结论 熊果酸能抑制瘦素刺激HSC-T6细胞引起的ROS产生,并能诱导HSC-T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对 NF-κB的活化,下调XIAP基因表达有关.

  • 不同控制降压水平对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周代伟;刘瑛;肖晓山

    目的 观察4种不同水平控制性降压对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值的70%(Ⅰ组)、基础值的60%(Ⅱ组)、基础值的50%(Ⅲ组)、基础值的45%(Ⅳ组)和对照组(Ⅴ组).行硝普钠控制性降压1 h.术中通过股动、静脉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分析和记录降压前即刻、降压后30、60 min及停降压后30、60、120 min HR、CVP.停降压后2 h 处死兔,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 术中各组心率并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在降压及复压期间各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降压时,Ⅰ组较Ⅱ、Ⅳ组高(P<0.01,P<0.05).光镜下示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值的45%及50%兔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明显;电镜下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 硝普钠单纯性控制性降压至基础值60%持续1 h始出现脑缺血变化;当降至基础45%持续1 h,神经元严重变性,出现明显脑损伤.

  • 间接ELISA检测蛔虫抗体方法的建立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高英;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曹峰;黄高;蔡琨;韩洁;王乾宇;安传伟;刘安胜

    目的 寻找能更准确地对蛔虫感染进行检测的方法.方法 以蛔虫虫卵可溶性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蛔虫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 ELISA的佳工作条件是:抗原包被浓度为1 μg/mL,血清佳稀释度为1:80,酶标二抗的佳工作浓度为1:8 000.对100份人血清样本采用本方法 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为10.0%;血清样本对应粪便样本进行现场粪检虫卵法确定阳性率为2.0%.结论 建立了稳定而特异的抗蛔虫体IgG 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蛔虫感染的临床监测.

  • 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熊建忠;易飞;陆兵勋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设定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30 min组、4 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技术、放射免疫法和核磁共振T2WI扫描等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的表达,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结果 米诺环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PGE2的含量,减少COX-2、ICE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结论 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

  • 膝关节置换术后中间葡萄球菌感染1例

    作者:朱伟南;叶青合;罗斌;朱江伟

    患者,女,70岁,因左膝关节红肿热痛8个月,加重20余天于2010年7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10月15日行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Depuy 固定平台),术后第2天即出现左膝关节红肿热痛较明显(左膝X线片见图1).体温:37.6℃,复查WBC:15.72×109·L-1,N:78.7%,CRP<3.0 mg/L.

  • 克拉屈滨治疗难治性多毛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唐举贤;罗更新;朱康儿

    患者,男,67岁,因面色苍白,乏力2月余于2009年3月26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约肋下1cm,质硬,无压痛.

  • 不典型缩窄性心包炎误诊为冠心病1例

    作者:吴辉;杨俊;丁家望;李松;陈勇;李秀娟;吕志阳;杨伟;卢振华

    患者,女,39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0余年,加重3 d,晕厥1次于2010年7月10日入院.10余年前开始反复于劳累后发作胸闷胸痛,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无肩背部放射痛,无气促,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胸闷,伴气促及背部疼痛,继而出现意识丧失,约10 min左右神志自行恢复,到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70/40 mmHg,作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90次/min,Ⅱ、Ⅲ、avF、V1~V3导联ST段下移0.05~0.1 mV,给予多巴胺升压及对症处理后约30 min患者A:X线片;B:CT图1 心包钙化及增厚的影像学检查胸闷等症状缓解;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患者仍反复发作胸闷、胸痛,查胸片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仅见报告单),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 中间型脊肌萎缩症1例

    作者:项薇

    患儿,男,7岁,因四肢乏力、行走不稳5年余于2010年7月19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4个月会抬头,8个月会坐,14个月会站,16个月时开始行走,一直行走不稳,18个月时家长发现其步态异常,至今仍行走不稳,不能下蹲,无智能减退.

  • 复方麝香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方剑;沈幸;曾婷;马丽;李志超

    目的 探讨复方麝香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辅助下6~14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5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复方麝香注射液组(A组,1 mL/kg),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 mL/kg).分别于两组麻醉苏醒期停用静吸全麻药后开始静脉泵注复方麝香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分别评测患儿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4天简易精神量表(MMSE)的评分,以及术前10 min,术后第1、4天监测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结果 A组术后的MMSE评分均高于B组(P>0.05),术后第1天B组患儿为21分,已达轻度认知障碍;A组术后对应时间点的 IL-2值均低于B组(P<0.05),且PRL及E2值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于关胸缝合皮下组织时静脉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1 mg/kg)对小儿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临床用药研究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志福;陈铭伍;冼磊;郭建极;刘俊;雷宾峰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 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 h(T5)、术后72 h(T6)各时点检测全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 (1)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0.01),且各时点E组均较C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A、SOD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从T2时点开始持续下降,至T4低值后逐渐升高,CPB开始后C组各时点均低于E组(P<0.01),且C组在各时点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MDA在CPB开始后均较术前升高,T4时点开始下降,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时点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降低心肌酶漏出量,减少MDA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表明依达拉奉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水合氯醛和褪黑素在婴幼儿睡眠脑电图描记中的比较

    作者:黄芳;樊友凌;冯毅刚;谢凡;程平瑞;江伟航

    目的 比较水合氯醛(CH)和褪黑素两种不同药物在睡眠状态下记录脑电图的镇静作用和诱导睡眠的效果.方法 选取162例(2个月至5岁)需要进行睡眠状态下脑电图(EEG)或者对睡眠状态下EEG记录不配合的儿童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给药组和褪黑素给药组,每组81例,记录给药前后的EE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睡眠初始等待时间相同情况下,褪黑素给药组的睡意和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小于水合氯醛给药组(P<0.001),并且需要第二剂量的患者也多于水合氯醛给药组(P<0.004).EEG描记结果 检出异常活动波,水合氯醛给药组明显高于褪黑素给药组,检出率分别为54%和43%(P<0.005).结论 在进行睡眠状态下的EEG描记时,水合氯醛所致的睡意和睡眠持续时间长于褪黑素,其镇静作用优于褪黑素,检出异常活动波率较高,是EEG睡眠描记时理想的镇定药物.

  • 直肠癌伴Sister Mary Joseph′s结节3例

    作者:王华摄;彭俊生;向军;黄春雨;吴晓滨;宋虎;汪建平

    恶性肿瘤伴Sister Mary Joseph′s结节在临床上较少见,直肠癌则更为罕见,我们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例直肠癌伴Sister Mary Joseph′s结节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经验,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直肠癌伴Sister Mary Joseph′s结节的诊治水平.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护理特点

    作者:李洁秀;刘文珲;李志彬;吴惠玲;蓝颖茹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护理特点.方法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56例,采用人工合成的聚丙烯材料行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期间,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并存疾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康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6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轻,152例患者术后 6~12 h 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2~5 d,平均(3±1) d.5例患者体温37.5~38.2℃,持续1~2 d,2例有尿潴留,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周围血肿,3例阴囊轻度水肿.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而熟练掌握老年性腹股沟疝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对手术顺利恢复和降低复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 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护理策略

    作者:刘让;刁德昌;彭俊生;刘爱红

    目的 分析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提出恰当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的患者的诊疗以及护理情况.结果 12例直肠癌Dixon′s术后吻合口大出血患者中,1例经保守治疗2 d后出血停止,1例经内镜下成功止血,10例保守治疗无效行缝扎止血术、横结肠造口术后出血症状得到缓解.12例患者住院11~22 d出院,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及时发现吻合口出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抢救措施以及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

  • K-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进展

    作者:毕媛;王捷

    近年来,靶向药物的问世,使肿瘤治疗进步明显.靶向药物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的使用,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更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是一种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与EGFR细胞外位点结合,竞争性地抑制其与自然配体的结合,从而阻断下游信号转导,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

  • 雌激素在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李正;吴文;王(王易);王小娜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项分化的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1].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转化,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思路,日益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 后颅窝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技巧

    作者:韩富

    后颅窝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30%,以小儿恶性肿瘤及成年良性肿瘤为多见.其中位于脑干后部即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者约占一半,多为恶性.后颅窝底肿瘤多为良性,以听神经瘤居多,其次是脑膜瘤.后颅窝空间较小,解剖结构复杂,使得其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富挑战性的手术之一.

  • 浅谈后颅窝肿瘤的微创手术

    作者:彭彪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神经外科已经进入微侵袭技术的时代,但这不是要丢掉传统和经典,而是在传统和经典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不断深化.尤其在一些深部的区域,如颅底、后颅窝等,微侵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相信许多神经外科医师会有这样的同感.但在临床上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者提到"小骨窗是微创,微创等同骨窗小"等说法,这或许就存在片面追求"微创"而带来的误区.在此,笔者针对后颅窝肿瘤微创手术浅谈一些个人看法和体会,与各位同行共勉.

  • 后颅窝开颅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魏大年;朱永晖;刘铁坚;刘承勇

    目的 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各种非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9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为后颅窝开颅术后出现发热,排除感染性因素后,诊断发热原因分别为皮下积液、脑脊液漏4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植物神经失调1例,中枢性发热1例,发热持续时间为3 d至2个月.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后颅窝开颅术后有多种非感染性原因可导致发热,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临床经验

    作者:王国良;张小鹏;李天栋;林健;赵刚;公方和;戴学军;王伟民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了解传导束(锥体束)受损或移位情况,指导手术入路.9例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经第四脑室底部手术摘除,3例累及中脑和桥脑的海绵状血管瘤采用经颞下入路手术摘除,术中行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12例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均作显微镜下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9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例神经功能缺失加重,但在术后2个月时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1年复查已明显改善.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平均随访(32.0±23.4)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定,其中5分(恢复良好)3例,4分(轻度病残)8例,2分(重度病残)1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尤其是反复出血者,易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行MRI的DTI检查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适时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运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切除听神经瘤62例手术体会

    作者:董家军;李智斌;伍益;陈忠平

    目的 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对62例听神经瘤进行手术切除.距乙状窦后缘内侧1.5 cm作直切口,骨窗直径2.5~3.0 cm,暴露横窦与乙状窦交汇处.对小于3 cm的肿瘤先磨开内听道,切除内听道内肿瘤并分离出内听道端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后,逐步切除颅内肿瘤;对超过3 cm的肿瘤先分块切除颅内肿瘤,找到脑桥端面神经后再逐步将面神经从肿瘤上分离,后磨开内听道,切除其内肿瘤.术毕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本组听神经瘤全切48例,次全切14例;4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例听力保留;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病例.术中无一例输血,无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明显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具备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儿童后颅窝中线肿瘤术后脑积水的原因及其防治

    作者:王翦;杨宏;梁建民;陈晞

    目的 探讨儿童后颅窝中线肿瘤术后脑积水的成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儿童后颅窝中线肿瘤术前与术后脑积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全切率85.1%,病死率2.3%.术后需手术治疗的脑积水共14例(16.1%),其中7例(8.0%)重度脑积水患儿于术后6周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7例(8.0%)于术后2~35个月内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VPS.术后需手术治疗脑积水的患儿中,平均年龄(4.6±1.6)岁,其中室管膜瘤8例,髓母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2例.结论 后颅窝肿瘤切除前行VPS或ETV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方法.术后脑积水与患儿年龄、肿瘤病理和手术操作密切相关,适当的治疗方法 可降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

  • 后颅窝骨瓣开颅手术32例

    作者:柯超;赛克;牟永告;张湘衡;蒋小兵;陈忠平

    目的 总结后颅窝肿瘤骨瓣成形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后颅窝肿瘤的临床资料,本组采用枕下正中/旁正中入路10例,枕下外侧乙状窦后入路2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骨瓣开颅,术后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1例;术中3例乙状窦损伤经修补后恢复良好;术后切口部位轻度疼痛2例,皮下积液1例,无脑脊液漏及假性脑膜膨出.结论 后颅窝骨瓣开颅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后颅窝骨缺损相关的并发症.

  • 听神经瘤手术无术中电生理监测40例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

    作者:钟鸣谷;牟永告;张湘衡;赛克;陈忠平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术中无电生理监测辅助时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40例听神经瘤病例,讨论患者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8例(95.0%),次全切和大部切除2例(5.0%);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70.0%),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House-Brackmann Ⅰ~Ⅱ级)8例,减去手术前已面瘫的14例,早期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30.8%(8/26),27例获随访者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63.0%).术中听神经解剖保留18例(45.0%),术后7例存在有效听力,减去手术前已丧失听力的8例,有效听力保留率为21.9%(7/32),获随访者中存在有效听力者7例(25.9%).结论 熟悉桥小脑区的解剖特点,正确的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方法 和较强的功能保护观念及术后的精心辅助治疗是面/听神经解剖功能保护的重点.

  • 医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和家庭环境调查

    作者:高允锁;王小丹;吴玲

    目的 调查医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和家庭环境,为对医学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海南医学院本科大一到大五每年级各1个班的学生,共526人.结果 (1)医学大学生网络的检出率为21.29%,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成瘾分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5,P=0.003).(2)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家庭环境比较,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瘾组均低于非成瘾组.(3)影响因素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知识性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医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较高,且与性别、年级和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医学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危险因素.

  • 海南省高校教师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刘玉梅;王小丹;王基鸿

    目的 了解海南省高校教师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高校教师330人,采用FS-14量表对其疲劳状况进行测量,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各项疲劳得分在性别、职称、学历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南医学院教师疲劳总分高于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大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工作时间>48 h的教师各项疲劳得分均高于周工作时间≤48 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显示影响教师疲劳的因素主要有身体健康状况、情绪衰竭、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身体健康状况越差,情绪衰竭越严重,成就感越少,周平均工作时间越长,则越容易疲劳.结论 海南省高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疲劳,身体健康状况差、情绪衰竭、工作缺少成就感和周工作时间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

    作者:梁启明;翁天才;王鸿洲

    目的 探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给予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的8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痊愈53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比较除血沉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槐耳颗粒防治可手术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关若丹;郑远;陈前军

    目的 回顾性分析槐耳颗粒的干预治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短期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65例,比较巩固期接受槐耳颗粒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复发率及生存情况,并对观察组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7~4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03% 和0.1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有症状内脏转移"7例,观察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1.34±9.17)个月,对照组为(18.36±9.5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21.42±9.18)个月,对照组为(19.57±9.5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服用槐耳"是"复发"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0,P=0.002).结论 槐耳颗粒有降低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率的趋势,以及延长早期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优势.

  • 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的微创理念

    作者:陈忠平

    后颅窝肿瘤种类繁多,然而不管是良性的听神经瘤还是高度恶性的髓母细胞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多数的良性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可以完全治愈,即使是恶性的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也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是,手术也不是一味地把追求完全切除肿瘤作为唯一目标,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也同等重要;特别是后颅窝空间狭小,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即使全切除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结果 却并不理想.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