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排螺旋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新毅

    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排螺旋CT平扫检查与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临床资料,记录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前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食管受侵犯敏感度为94.0%,准确率为90.0%,特异度为86.0%,检查浆膜受侵犯的准确度为94.0%,特异度为84.0%,敏感度为96.0%.进行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单层结构患者为12例,多层结构患者为38例.术前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为96.0%,判断T分期的准确度为84.0%.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有效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松明;陆善伟;张捷;龚庆豪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入路;对照组患者经左侧第7助间后外侧切口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187.42 min±48.47 min vs 225.79 min±83.9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8.09mL±48.95mL vs 208.01mL±70.12 mL)及食管周围淋巴结个数(0.18±0.67 vs 0.18±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总数(12.71±7.19 vs 8.20±5.31)、小弯侧淋巴结个数(6.5l±3.09 vs l.72±1.83)及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数(12 vs 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数(330 vs 1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阳性率(14.66% vs 10.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小弯侧阳性率(75.76%vs 11.11%,66.04% vs 22.73%)均明显高于食管旁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67%vs 14.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腹入路手术对胃周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全胃切除术对小弯侧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在进行手术路径选择时需要结合患者病灶实际情况以及患者体质合理选择,提高预后效果.

  • 超声内镜与CT检查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TN分期中的临床对比

    作者:汪泳;张方信;常宗宏;刘鑫;邓尚新;赵海霞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02/2012-12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91例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AEG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EUS及螺旋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US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T分期总准确率为81.3%,N分期准确率为86.8%;螺旋CT的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58.2%、5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US较CT更能准确地判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TN分期,有助于指导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 经腹体表超声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柏成;徐阿曼;叶早群;韩文秀;韦之见;陈章明;袁笑;刘虎

    目的 探究经腹体表超声(transabdominal ultrasoud,TUS)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12/2016-05接受手术切除的65例经胃镜初诊的AEG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TUS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结合术后病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参照Siewert分型,TUS对AEG临床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0.8%,其中Ⅰ型85.7%,非Ⅰ型92.2%.TUS及CT对AEG 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8%、63.1%,其中T1-3 29.4%、52.9%;T4 35.4%、66.7%,两者在T分期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5,P=0.001),但在术前诊断为低分化的腺癌的AEG患者中,TUS与CT在T分期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61).TUS及CT对AEG 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8.5%、50.8%,其中N0 87.5%、91.7%;N+9.8%、26.8%,两者在N分期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79).TUS及CT对AEG M分期的诊断一致.结论 术前TUS能准确判断AEG的分型,有助于临床制定手术路径;TUS对AEG的N、M分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当AEG患者术前胃镜初诊为低分化腺癌时,TUS和CT均可用于术前TNM分期.

  • 理念与实践结合-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作者:王军;张彦军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其作为一类独立于食管癌、胃癌疾病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手术切除是AEG获得根治性治疗的基石,只有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及D2淋巴结清扫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关于各型AEG根治术的手术径路、食管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问题尚存在一些争议.此外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率高,生存状况较差,因此AEG的新辅助治疗受到较多关注.目前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使AEG患者5年生存获益,新辅助放化疗亦可作为标准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有关新辅助治疗的佳方式以及新辅助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仍需要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

  •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诊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智;蔡军;尹杰;刘洋;张军;王康里;李建设;张忠涛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癌,兼具食管癌与胃癌特点,其在分期、分型及诊疗方式上存在诸多争论.目前公认的分型方法是Siewert分型,尚缺乏独立的TNM分期,其发病原因与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为主.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蒲昌盛;刘钊;郑智;唐华臻;张军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不仅在部位比较特别,而且在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上也独具特点.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独手术治疗有时效果不佳,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分子靶点如血管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本文收集近期相关国内外文献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分析

    作者:弥伟;郑智;张军;蔡军;尹杰;李建设;张忠涛

    目的 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65例,主要研究指标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手术方式、脉管内癌栓、癌结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4月.结果 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3.1%(41/65),各组淋巴结转移中,以第1、2、3、7、11和110组淋巴结转移频次高,转移率分别为45.3%、32.5%、28.8%、22.5%、19.4%和8.2%;肿瘤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率为0,肿瘤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率为71.9%(P=0.000);早期癌(T1)和进展期癌(T2 ~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2.5%、69.0%和95.2%(P=0.000);分化型淋巴结转移率为45.2%,低于未分化型淋巴结转移率79.4% (P =0.009);33例患者合并脉管内瘤栓,其中28例(84.8%)伴有淋巴结转移(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及脉管瘤栓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 ~45个月,平均18.81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者3年总体生存率较合并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但较合并淋巴结转移者存在生存优势;肿瘤分期对于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9),但早期肿瘤较进展期肿瘤具有生存优势.结论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与组织学类型及脉管内瘤栓相关;其中第1、2、3、7、11和110组淋巴结转移率高,因而建议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及常规清扫第110组淋巴结或清扫纵隔及食管裂孔周围淋巴结,对于合并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晚者,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脾门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弥海宁;杨言苹;王涛;赵晓宁

    目的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逐年增高.本研究探讨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脾门区淋巴结(No.10和No.11d)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制订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01 2011-12-30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17例经腹入路行胃癌D2或D2+根治术的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按有无脾门区淋巴结转移分为阴性组(99例)和阳性组(18例),分析该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部患者脾门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5.4%(18/117);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除的淋巴结总数)为12.0%(56/465),No.10和No.11d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9.4%(26/278)和16.0%(30/187).联合脾脏切除病例(38例)和未行联合脾脏切除病例(79例)脾门区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3.5%(26/192)和11.0%(30/273),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结清除数量分别为5.1枚和3.5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o.4sa、4sb和9组淋巴结转移是脾门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阴性和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9.2%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22,P<0.001.结论 对于肿瘤直径>5 cm、T1期、术中发现No.4sa、4sb和9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该彻底清除脾门区(No.10和No.11d)淋巴结,但不建议常规切除脾脏联合行脾门区淋巴结清除.

  • 胸腹联合入路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作者:李剑;韩广森;曹养辉;润增慈;赵玉洲;任莹坤;顾焱晖;李志猛

    目的:探讨经胸腹联合入路性根治性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EG)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86例手术治疗的进展期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入路完成手术44例(经腹组),经胸腹联合入路完成手术42例(胸腹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胸腹联合组和经腹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41.57±9.22)枚和(35.09±10.61)枚,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38±1.50)枚和(3.52±1.42)枚,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分别为(5.62±0.73) cm 和(3.30±0.8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胸腹联合组和经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Siewert Ⅱ型AEG患者,经胸腹联合入路能够切除更长的食管,较彻底地清扫纵隔淋巴结,而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对Siewert Ⅱ型AEG的手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 不同手术入路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的影响

    作者:雷力强;董剑宏

    目的 前瞻性分析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根治术对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等的影响,探讨Ⅱ、Ⅲ型AEG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间山西省肿瘤医院前瞻性研究入组Ⅱ、Ⅲ型AEG患者139例,其中经胸入路组(经胸组)64例,经腹食管裂孔切开入路组(经腹组)75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所需平均天数、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内呼吸功能下降率、术后1年内体质量下降平均值、术后1年内反流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1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26例失访,失访率为18.7%,随访病例113例.经胸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20.2±8.9)d、(17.1±6.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5.2±7.5)个、(23.0±13.0)个,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切缘癌残留阳性率、胃肠功能恢复平均天数、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1年内呼吸功能下降率、术后1年内体质量下降平均值、术后1年内反流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Ⅱ、Ⅲ型AEG手术入路以经腹经食管裂孔切开根治术式为优先选择.经腹入路清扫淋巴结数目较经胸入路多,对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中PDZK1和PDGFR-β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作者:蒲昌盛;郑智;蔡军;唐华臻;张军;张忠涛

    目的 探究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中PDZ蛋白激酶1(PDZ kinase 1,PDZK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的表达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对比PDZK1和PDGFR-p在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远端胃癌的表达差异,探寻PDZK1是否能成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和分子分型的依据.方法 从患者组织蜡块中采集标本,制作成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半定量评分系统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PDZK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0% (12/40),在食管胃结合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5% (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PDGFR-p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32/40),食管胃结合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 (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48).PDZK1和PDGFR-β在食管胃结合部正常组织无明显相关性(r =0.026,P=0.874),PDZK1和PDGFR-β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无明显相关性(r=0.111,P=0.497).对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远端胃癌,结果显示PDZK1在胃食管结合部正常组织中表达要高于远端胃正常组织(Z=-1.997,P=0.046),同样PDGFR-β在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组织中表达要高于远端胃癌组织(Z=-3.811,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DGFR-β在Siewert Ⅱ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DZK1在Siewert Ⅱ食管胃结合部正常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DZK1与PDGFR-β在Siewert Ⅱ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PDZK1与PDGFR-β的表达要高于远端胃癌,结合其不同于胃癌的临床特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有可能是不同于远端胃癌的一类特殊肿瘤,而且PDZK1有可能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吴龙祥;朱汉达;吴金东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胸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过程及术后的一些基本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231.5±29.1﹚min、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312.39±30.12)mL以及住院时间(13.21±0.35)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3、0.031﹚;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2.13±0.23)枚,而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1.78±0.2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①肺功能不全;②心功能不全;③切缘阳性;④吻合口瘘总发生率8.33%(3/36)低于对照组的38.89%(14/36﹚,(P<0.05)。结论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上,应优先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方式,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殷青辉;曾祥泰;王学中;叶斌;李才胜

    目的 评价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144例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76例)行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68例)则行食管-管状胃吻合,观察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食管-残胃吻合后有35.5%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管状胃组有16.1%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传统组食管-残胃吻合后有22.3%的患者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组有7.5%的患者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管状胃术式较传统残胃-食管吻合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与FOLFOX4治疗老年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与folfoX4治疗老年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6例老年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和folfoX4方案组。观察两组药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观察组)客观有效率52.2%。folfoX4方案组(对照组)客观有效率4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血小板的减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t发生率观察组(4.3%)率低于对照组(17.4%),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综合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的改善:观察组为56.5%,对照组为26.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生存率观察组为49.7%,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期疗效肯定,较目前常规化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 国内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张万红;董剑宏;石懿玉;李嘉;李晓燕

    0引言
      食管胃交界(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EGJ)是指食管远端和胃近端--贲门的交界处,是一非常短的解剖区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是指横跨食管和胃的腺癌[1]。该类型腺癌具有自己特殊的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其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方法,但其5年存活率较低,为26.6%~38.5%[2]。本文就国内学者近年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作一简要阐述。

  • 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与单一左胸切口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比较分析

    作者:刘海峰;韩倩;王献增;申成玉;常俊华;付广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减少手术创伤同时安全、有效的充分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林州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手术,135例行单一左胸切口手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总量、胸腔引流带管时间、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单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VAS疼痛评分等方面,腔镜组均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腔镜组二次剖胸手术止血1例,2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食管胃吻合口瘘,腔镜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单左胸组发生肺部感染5例,各组均无胸腹腔内、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腹腔镜联合左胸小切口用于SiewertⅡ/Ⅲ型AEG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疼痛轻、腹腔淋巴结清扫彻底、胸内食管胃吻合确切、瘤上切缘食管充分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邵大川;钱军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呈升高趋势[1].尤以西欧、北美上升明显.中国人的AEG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内对食管癌高发的北方或南方部分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高发病率的地区伴随着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的同时,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则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是以贲门癌发病为主,提示中国人AEG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2].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提示,从性别角度来看,近20年间,男性AEG发病率的增长高于女性,而且在贲门癌浸润食管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要高于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3].目前,国内多个研究表明,中国人与西方、北美等地区AEG的临床特点相似,且进展期AEG患者比例高.相比较与远端胃癌的治疗效果,AEG的预后差,诊疗效果亟待提高[4].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公平;杨言通;周博;陈晔;金灿辉;汪增方;张伟;王珍珍;冯笑山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较为理想的术式.方法 选自2005年1月~2011年1月308例进展期Ⅱ型、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病人,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死亡例数、术后半年各种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病死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半年营养指标方面,3S空肠间置组明显优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P<0.05).3S空肠间置组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方面,明显优于食管空肠吻合组(P<0.05).该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良好,生活质量高.结论 3S空肠间置消化道重建术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较为理想的重建术式.

  • 两种经腹手术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锐;李霄

    目的 两种经腹手术入路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效果比较,即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5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胃切除术32例,近端胃切除术19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营养状态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全胃切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上优于近端胃切除组,而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则高于近端胃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较全胃切除组更容易在术后1年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全胃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为12.50%,而近端胃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为10.53%.结论 全胃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近端胃切除组,且没有增加手术风险,在术后营养状态与近端胃切除无明显差异,是目前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155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