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95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核的抗体谱检测

    作者:张秀琴;潘宝龙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总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统计分析29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测结果,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0例,干燥综合征(SS)80例,硬皮病(SSC)45例,多发性肌炎(PM)32例,药物性狼疮(DLE)18例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0例。结果29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1) SLE血清ANA总抗体阳性为100.00%,抗ds-DNA为39.00%,抗nRNP为41.00%,抗Sm抗体为33.00%,抗SSA抗体为59.00%,抗Ro-52为78.00%,抗核糖体P蛋白为12.00%,组蛋白阳性为49.00%;(2)SS血清ANA总抗体阳性为85.00%,ANA谱抗SSA为72.50%,抗 Ro-52为81.25%,抗SSB为48.75%;(3)SSC血清ANA总抗体阳性为84.40%,ANA谱抗SCL-70为60.00%,抗PM-SCL为44.44%,抗CENP B阳性为40.00%;(4) PM的ANA总抗体阳性为59.30%,ANA谱抗PM-SCL为46.88%,Jo-1抗体为34.38%;(5)DLE血清ANA总抗体阳性为100.00%,ANA谱组蛋白94.44%,抗Ro-52为66.67%,抗SSA为55.56%;(6)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清ANA总抗体阳性为95.00%,ANA谱抗nRNP为90.00%。结论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谱检出抗体类型及阳性率均有所不同,ANAs的检测结果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核抗体谱检测

    作者:张园园;潘宝龙;马骏;李俊娥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9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16项检测,对单个抗体在4种疾病患者中的阳性率每种疾病中ANAs的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 ANA在前3种疾病中阳性率均高于RA;抗ds-DNA、抗nRNP主要见于SLE和MCTD;抗Sm主要见于SLE;抗SSA、抗Ro-52、抗SSB阳性率表现为SS>MCTD>SLE>RA;抗SCL-70、抗PM-SCL、抗Jo-1均为较低阳性率;其余自身抗体阳性率表现为SLE>MCTD>SS≈RA。在数据基础上形成了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ANAs阳性率参考模型。结论可根据ANA谱中单个抗体在4种疾病中的阳性率特点,建立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ANAs阳性率参考模型。

  •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作者:蒋素莹;卢永芳;谢丹萍;张金珍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意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06例SLE组和30名对照组血清ANA及ANAs中的12种抗体.结果表明:SLE组ANA阳性率为86.8%,ANAs中抗ds-DNA、抗Scl-70、抗Jo-1、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Ro-52、抗CENP-B、抗AnuA、抗AHA和抗核糖体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8.3%、0.9%、0.9%、35.9%、17.0%、39.6%、18.9%、41.5%、9.4%、29.3%、31.1%和9.4%.ANA和ANAs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健康人群与系统性硬化症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分析

    作者:于春艳;徐建;张磊;张旗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及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T)患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SSc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PHT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HT组(35例)和非PHT组(60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包括抗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Ku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PM-Scl抗体)检测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Sc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总积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健康对照组<非PHT组0.05),毛细血管流态积分、周围状态积分以及总积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T组抗RNP抗体及抗Scl-70阳性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PH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核抗体谱指标及抗核抗体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c合并PHT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异常,甲襞微循环改变特征明显,因此SSc患者应给予抗核抗体谱检测及甲襞微循环检查,为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做好筛查工作.

  • 抗核抗体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正;陈杰;袁文娟;周珣

    目的 通过对ANA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ANA和ANA谱检测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449例ANA或ANA谱阳性的结果进行核型和特异性抗体分析.结果 ANA核型分布以核颗粒型为主,占78.2%;核型与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种自身抗体可出现不同的荧光核型.结论 ANA和ANA谱同时检测能提高AID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特异性抗体,对AID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彩红;银广悦;张继领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复杂,但由于该类疾病都存在一些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不仅依赖于临床表现,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学实验诊断,特别是实验室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检测[1].通过对ANA类型及其滴度的检测,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就ANA和ANA谱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抗核抗体及抗体谱在常见关节疾病中的临床表达特征分析

    作者:王家驷;孙良丽;焦鑫;吴建红;王廷杰;何思春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及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 ANAs)检测在常见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452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骨关节病组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组291例,痛风性关节炎组98例。分析ANA及ANAs在不同疾病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ANA荧光型及ANAs不同抗体组合在各疾病组中的表达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2例患者中,170例患者ANA+(37.6%,170/452),88例患者ANA+/ANAs+(19.5%,88/452),82例患者ANA+/ANAs-(18.1%,82/452),未见ANA-/ANAs+,经Chisq卡方检验,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8,P=0.000)。(2)63例骨关节病患者中18例ANA+(28.6%,18/63),共发现6种荧光型,其中胞浆型多(44.4%,8/18);291例RA患者中146例ANA+(50.2%,146/291),共发现13种荧光型,其中以均质型多(32.2%,47/146);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6例ANA+(6.1%,6/98),共发现5种荧光型,均不多于2例;不同疾病组间A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斑点、胞浆、均质、斑点胞浆、均质斑点及均质胞浆6种荧光型在不同疾病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8)。(3)63例骨关节病患者中6例ANAs+(9.5%,6/63),共有6种抗体阳性;291例RA患者中78例ANAs+(26.8%,78/291),共有10种抗体阳性,以AntiRo60、AntiRo52、AntiU1nRNP 及Anti-SSB多见;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4例ANAs+(4.1%,4/98),共有3种抗体阳性;ANAs阳性率在不同疾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所有ANAs+中共发现31种ANAs+组合,其中骨关节病患者组中有5种ANAs+组合,RA患者组中共有29种ANAs+组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中有3种ANAs+组合,其中AntiRo52/AntiRo60/AntiSSB、AntiRo52、AntiRo52/AntiRo60、AntiRo60及 AntiU1nRNP 均至少在2种或以上疾病中出现;(4)同一ANA荧光型在不同疾病中可以观察到不同ANAs阳性组合。结论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法依靠ANA荧光型推断ANAs的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ANA不同荧光型及ANAs不同的阳性组合可为疾病诊疗过程提供重要参考;ANA及ANAs在RA中表达的多样性及复杂程度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立英;刘伟;唐志琴;段继慧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谱检测结果,评价ANA谱在诊断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AID患者513例,非AID患者353例,并对其ANA谱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RN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燥综合征组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组抗SCL-70抗体、抗CENP-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组抗JO-1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rRNP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阳性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谱检测对AI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作者:张慧娟;廖少羽;杨海

    目的 探究在自身免疫性病症的诊断过程中使用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使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抗核抗体谱检查的270例自身免疫性病症患者,同时抽取100例健康体检患者的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抗核抗体在各项自身免疫性病症的诊断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阳性检出率,抗核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检出率占比较高,阳性率为95.0%.结论 抗核抗体使用在临床病症诊断中有一定的积极性意义,但特异性不足,仅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病症的筛选试验体,抗核抗体谱使用在自身免疫性病症的诊断过程中现实性价值意义突出.

  •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应用

    作者:徐晓莉;张逸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主要免疫学特征是由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而致病。因此寻找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对SL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2]。随着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抗核抗体(antibody to nuclear antigen,ANA)、抗双链 DNA抗体( ds-deoxyribonucleic acid , ds-DNA )、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已经应用于临床检查,并对SLE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3]。本研究通过分析120例 SLE 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探讨ANA 及其与其他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 SLE 诊断的意义,以期为SLE的临床诊治提供实践依据。

  • 减低剂量预处理联合亲缘脐血干细胞移植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作者:解琳娜;周芳;于新宇;宋晓晨

    患儿男,10岁,2008年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伴发热、鼻出血1次,就诊时查血常规:WBC 5×109/L,Hb 68 g/L, PLT 24×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减低,粒系、红系增生减低,成熟淋巴细胞构成比偏高,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偶见。非造血细胞比值升高。染色体为46,XY。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均正常。自身抗核抗体谱、CD系列、Ig系列、Coomb's试验均阴性,骨髓小巨核酶标示巨核细胞减少。骨髓活检提示增生减低。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口服环孢素治疗半年,无效,自行改为中药治疗,仍无效。2012年3月就诊我院时查血常规:WBC 2.4×109/L,N 0.45×109/L,Hb 68 g/L,网织红细胞16×109/L,PLT 18×109/L,T细胞亚群:CD418.4%,CD4/CD80.5;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红系增生低下,未见巨核细胞,可见浆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团。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其弟HLA配型10/10位点全相合,其弟出生时脐血保留,因供者年幼,无法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拟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术。(1)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3 mg·kg-1·d-1×5 d,前6 d至前2 d),环磷酰胺(CTX 50 mg·kg-1·d-1×2 d,前3 d至前2 d)。(2)脐血干细胞输注:d0脐血35.4 ml输注,MNC 4.2×107/kg, CD 34+0.9×105/kg。(3)并发症的预防:采用环孢素(CSA)3 mg/kg,前1 d始,谷浓度维持在150~250 ng/ml,短疗程甲氨蝶呤(MTX 15 mg/m2,+1 d,10 mg/m2,+3 d、+6 d)。移植过程顺利,术后+16 d,患儿血常规 WBC 1.71×109/L,N 1.25×109/L,Hb 67g/L,PLT 8×109/L,PCR-STR示:供者细胞5.2%。术后27 d,WBC 2.24×109/L,N 1.25×109/L,Hb 51 g/L,PLT 30×109/L。74 d血常规:WBC 4.88×109/L,Hb 113 g/L, PLT 133×109/L,PCR-STR:供者细胞74.6%。患者达完全缓解,继续口服环孢素治疗。136 d,PCR-STR示:供者细胞75.5%,且患者血型已完全转换为供者型。脐血移植术后12个月,患者血常规WBC 5.04×109/L,Hb 112 g/L,PLT 151×109/L,PCR-STR提示完全供者型。患者目前患者脐血移植术后已18月余,情况良好,复查WBC 5.2×109/L,Hb 117 g/L,PLT 165×109/L,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临床症状。患者血常规完全正常,随访1年6个月未复发,提示基本治愈[1]。

  • 第342例——多尿、多饮、发热、活动后气短

    作者:颜淑敏;李梦涛;曾小峰;张卓莉

    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因多尿、多饮、发热3个月,活动后气短2个月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2006年2月始无诱因出现多尿,每日尿量5000~6000 ml,伴口干,多饮,饮水量每日5000 ml.无多食、消瘦、头痛及视力视野改变.无眼干、腮腺肿大.逐渐出现发热,以午后为著,体温高38.5℃,感畏寒,无寒战、盗汗.伴乏力、纳差.无厌油、皮肤黄染.3月始患者出现上三层楼即感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3月14日曾在外院住院,查尿比重、尿渗透压明显减低,ALT轻度增高;抗核抗体谱(ANAs)、抗线粒体抗体(AMA)、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均阴性.游离T4(FT4)减低,游离T3(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PPD(++).腮腺造影、唇腺活检正常.腹部CT:肝右叶小占位.胸部CT示双肺弥漫间质性病变(图1).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正常.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见右下叶支气管肺组织慢性炎症.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患者自发病以来,性欲减低,记忆力减退,少汗,皮肤干燥.无怕冷、便秘、皮疹、结节及骨痛.体重无改变.既往无气胸史及头颅外伤史.吸烟史10年,每日吸烟20~40支.家族史无特殊.

  • 卡马西平致重型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作者:刘凤荣;衣艳春

    1 病例患者,男性,32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后在当地诊所就诊,予以"退热针"(具体不详),双侧臀部注射后体温降至正常.次日出现双足疼痛不适,以右足明显.为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夜间疼痛难以入睡.在外院行双足平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胸片、血常规、血沉、肝功、肾功、生化五项、血脂、肌酶谱、凝血四项、抗核抗体谱均正常.

  • 820例抗核抗体阳性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忻欣

    目的 分析我室抗核抗体阳性标本荧光核型与抗双链DNA、抗核抗体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双链DNA,对阳性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复检,分析不同荧光核型对应的特征性抗原谱结果.结果 总计820例抗核抗体单项阳性标本,核颗粒型为常见核型(53.29%),其次是胞浆颗粒型(14.63%)和着丝点型(12.93%).单项阳性标本中抗双链DNA或抗核抗体谱阳性的比率为73.9%.437例核颗粒型中,常见抗体为抗SSARo52(55.15%)、抗SSA(57.89%)、抗SSB(21.05%)和抗nRNP(26.77%);120例胞浆颗粒型中,常见抗体为抗AMA M2(30%);106例着丝点型中,常见抗体为抗CENP B(98.11%);70例核均质型中,常见抗体为抗核小体(32.86%)和抗组蛋白(21.43%)抗体;以上与非该核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室"抗核抗体常规套餐"通过联合检测,有助于综合判断与预后观察,但仍可能存在遗漏,应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 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SLE的意义

    作者:李丽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目前确切病因不明,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和控制疾病于缓解期,使患者正常生活,是目前治疗的重点.由于发病原理在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因此免疫学实验室检查辅助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可小视.血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是sLE的特点,目前以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查为主.

  • 58例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意义

    作者:黄立群;柯琳建;郑高哲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对系统性硬皮病(SSc)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和免疫印迹法(IB)对58例SSc患者和2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中6种自身抗体(ENA)进行测定.结果 ⅡF检测ANA结果显示,SSc患者中ANA的阳性率为98.3%(57/58),其荧光染色模型主要为均质核仁型;IB检测6种ENA结果显示,SSc患者以抗Sol-70抗体、抗SSA抗体和抗nRNP抗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63.8%、31.0%和5.2%.结论 多种ENA同时检出,可能提示SSc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有发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此外,IB对ANAs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对SSc的诊断帮助很大.

  • 11578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作者:罗雯斌;姚燕珍;于倩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海岛地区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阳性分布趋势,及其在就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资料分布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总阳性率为16.3% (1886/11578),女性阳性率(20.6%,431/6955)高于男性(9.8%,5/4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7,P<0.05).21 ~40岁组阳性率(1.5%,38/2036)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P<0.05).抗核抗体谱阳性患者2722例,阳性率为23.5%.抗核抗体谱中抗SS-A、抗Ro-52、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高,分别为31.7%、28.4%和8.3%.女性抗U1-nRNP、抗核糖体P蛋白、抗dsDNA等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抗核抗体谱阳性率分析结果显示抗U1-nRNP、抗Sm、抗核糖体P蛋白等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3例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中抗核抗体谱阳性率的分析显示RA、SLE、SS、MCTD、PBC组阳性率高的自身抗体分别是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U1-nRNP抗体和抗M-2抗体.结论 舟山海岛地区就诊人群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在临床检测中应采用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以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率.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毅;潘邦贫;李晓岚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产生一系列针对核抗原和细胞质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一种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和细胞成分的抗体,在正常人体血液中可有较低水平的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水平的自身抗体会对身体产生损害,从而引起疾病.自身抗体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自身抗体与相应疾病的关系可提高疾病确诊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有利于疾病治疗及预后.

  •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桂周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已确诊的8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N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而ANAs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统计分析各检测结果及其相互关系.结果:ANA在各种AID中均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阳性率高,为93.75%;而AN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化病(PSS)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66.67%、50.00%、62.50%、50.00%和0:ANAs中的自身抗体在不同AID中均有不同的阳性检出率.结论:ANA敏感性好,但缺乏特异性,可作为AID的初筛试验,而ANAs中的自身抗体在不同的AID中有不同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好.两者联合检测在AID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对AID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第267例 四肢麻木—肝脾肿大—M蛋白—腹水—黄疸

    作者:张路;李詝;林海荣;李剑

    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主因四肢麻木1年,腹胀、皮肤黄染2个月于2011年4月26日入院.2010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食欲下降及进食后腹部隐痛,伴肤色变深,性欲减退.超声示胆囊结石,2010年11月13日行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无改善.2011年2月起患者出现腹胀,伴皮肤黄染及尿色发黄.血常规:白细胞15.82×109/L,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395×109/L;尿常规:胆红素阳性(+++),余阴性(-);粪常规及潜血(-).肝肾功能:丙氨酸转氨酶2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02U/L,总胆红素114.81 μmol/L,直接胆红素101.14mol/L,碱性磷酸酶1540 U/L,γ谷氨酰转移酶423 U/L,肌酐59 μmol/L,尿素氮3.38 mmol/L,总蛋白58 g/L,白蛋白25 g/L,血钙2.05 mmol/L.抗甲肝病毒-IgM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丙肝病毒抗体、抗核抗体谱、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抗肝细胞胞质抗原l抗体、抗肝-胰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均阴性;血凝血酶原时间16.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4.2s,纤维蛋白原1.36g/L;超声提示肝大,脾大,腹水,胆总管6 mm,无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腹穿为黄色浑浊腹水,细胞600 × 106/L,单核90%,多核10%.

10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