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在止血带诱发肺换气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效果

    作者:赵喜越;白玉;金建国;王良荣;金立达;蒋柳明;林丽娜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0)和内皮素-1( ET-1)在止血带诱发肺换气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参麦注射液对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需要上止血带)26例,按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4)和参麦注射液组(SM组,n=12).于L2,3间隙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SM组于上止血带15 min前将参麦注射液0.6 mL·kg-1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在相同时间内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动态观察2组患者上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后30 min(T1),2 h(T2),6 h(T3),24 h(T4)5个时点血气指标及血NO和ET-1的浓度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3时动脉血氧分压、血NO浓度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血ET-1浓度升高(P<O.05,P<0.01);SM组T3时血NO浓度降低(P<0.05),各时点血气指标和血ET-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M组松止血带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NO浓度降低幅度减慢,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血ET-1浓度升高幅度降低(P<0.05).结论:NO和ET-1参与止血带诱发的肺换气功能损伤过程,参麦注射液有改善肺换气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参麦注射液有提高NO、降低ET-1水平有关.

  • 纳洛酮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金宏;高俊荣;王春林

    新生儿窒息后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及小儿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时体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增高,从而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肺换气不足、高碳酸血症、窒息,继而发生脑损伤.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具有对抗β-内啡肽的作用,故临床上用其治疗新生儿窒息,现报告如下:

  • 不同海拔肺弥散功能分析

    作者:杨昆豫;刘斌;邓峥;蔡德颜

    为探讨本地区世居者肺弥散功能,我们对本地区291例世居健康者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进行测定并与不同海拔的DLco[1]值比较如下.

  • 不同年龄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PETCO2的变化

    作者:陈红斌;杨英;叶荣花;凌洪峰;林征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全麻期间PETCO2分压及波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眼科手术患儿96例,分为L组(1~6岁)和H组(7~12岁).保留自主呼吸经鼻氧管采气方法,动态观察静脉全麻前、麻醉后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压及波形变化.结果:L组30 min、H组45 min PETCO2分压明显升高,两组均可出现3类异常的CO2波形,其中L组Ⅱ类波形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结论: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中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道不通畅而导致CO2积蓄可能,低年龄组更为显著;经鼻PETCO2监测可提高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的安全性.

  • 俯卧位通气在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陈锋;祖军;王莉;沈新秀;侯庆峰;赵习春;许燕;许小曼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6-05-2011-05江苏泗洪分金亭医院ICU收治的3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通气,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在充分镇静情况下初始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1h、2h、4h、6h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z)、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 俯卧位组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SpO2等呼吸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循环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况,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 Dlco公式与换气率公式的比较

    作者:姚战束

    Dlco公式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也是唯一被公认检测气体弥散的方法,用换气率方法[1]临床检测与Dlco检测结果差异甚远.两种方法不同,结果固然不同.但都是对换气功能的检测其结果应该趋于一致.目前本人的结果与传统理论相悖.因为找不到3种不同方法来证明哪种方法更合理、正确、科学,所以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希望能说明一些问题.

    关键词: 肺换气 肺弥散能力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皮红英;张黎明;高岩;江朝光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选择更安全和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方式,减少吸痰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提高吸痰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选取诊断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每例患者均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方式进行吸痰,吸痰顺序随机选择,观察记录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的血气分析值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OS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吸痰前显著降低(P<0.05),OS加重了ARDS患者低氧血症;而CS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S对ARDS患者肺换气功能影响较小,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气管内吸痰选择CS方式更为安全和适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高峰时肺内气体交换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浩彦;徐秋芬;肖瑶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在运动高峰时肺内气体交换对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42例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及26例健康男性进行功率递增至症状自限的踏车运动,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在运动高峰时抽取桡动脉血,测定并计算PaO2、PaCO2、死腔容积与潮气容积比值(VD/VT)和P(A-a)O2.分别对两组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大摄氧量与运动高峰时的血气参数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COPD组的大摄氧量[(16±4)ml·kg-1·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19±6)ml·kg-1·min-1];PaCO2[(43±3)mm Hg,1 mm Hg=0.133 kPa]、VD/VT(0.35±0.11)和P(A-a)O2[(33±11)mm 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5)mm Hg、0.27±0.08和(15±7)mm Hg];大摄氧量与VD/VT呈显著负相关(r=-0.734,P<0.01).结论 VD/VT增加导致通气效率降低,这是引起COPD患者运动能力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 俯卧位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气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郭涛;杨毅;邱海波;许红阳;陈秋华;赵明明;朱英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犬的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48只,随机分为ARDSexp和ARDSp组,每组24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再随机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俯卧位通气(PC)、俯卧位通气联合SI(PS)、仰卧位通气(SC)、仰卧位通气联合SI(SS).观察造模前基础状态,ARDS 0、2、5h时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同时监测呼吸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对于ARDSexp和ARDSp犬SC组、PC组、SS组及PS组的PaO2/FiO2在基础状态分别为(419±19)、(357±23)、(476±57)、(449±23)、(535±26)、(532±27)、(529±35)、(520±50)mmHg;在0h为(123±27)、(117±44)、(141±38)、(101±35)、(123±58)、(136±61)、(117±45)、(116±21)mmH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PS对于ARDSexp和ARDSp均能显著改善氧合(378±78/117±45;209±65/116±21,P<0.05),但对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378±78/209±65,P<0.05).同时点,对于不同原因的ARDS,PS比单独PC及单独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P<0.05).在氧合改善的同时降低了气道阻力,增加了肺顺应性,并且对MAP、心率和PaCO2无明显影响.结论 对于不同原因ARDS,PS较单应用PC及单应用SI能更好地改善氧合,且对于ARDSexp氧合改善作用更明显,氧合改善的时间更早.

  • 睡眠呼吸暂停致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桂英;黄永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病,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发作的气流终止或气流减弱,即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导致肺换气不足,低氧血症,睡眠中反复惊醒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 胸壁震荡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体会

    作者:纪树国;陈恩升;吴铨;李燕玉

    对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的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重点在于排除体内储留的二氧化碳和增加氧的摄入.目前机械通气对危重病人的治疗的确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但这些通气机均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这种方式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可能合并感染,限制了临床上使用,轻症及稳定期病人更不易接受.近年来国外开展体外人工通气,依此我们设计了高频胸壁震荡磁疗通气机,旨在对较轻病人及缓解期病人作进一步治疗,包括改善通气、排痰、恢复呼吸肌疲劳.

  • 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20例

    作者:高胭;王广州;冯自威

    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指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有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旋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多见于早产儿.不少学者发现本病患儿血中β-内啡肽的含量升高现象,它可以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肺换气不足、窒息等心肺功能障碍,据此我们应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20例,并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气的变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RIPC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路建;肖旺频;周红梅;吴城;朱志鹏;沈颖彦

    目的 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3组(n=15):OLV(O)组、OLV+ RIPC(OR)组、OLV+ RIPC联合DEX(ORD)组.ORD组行RIPC同时静脉泵注DEX至手术结束.其余组泵注生理盐水.于侧卧位OLV前即刻(T1)、OLV 0.5 h(T2)、1 h(T3)、1.5 h(T4),术毕(T5)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用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动态肺顺应性(Cdyn).结果 与T1时比较,各组T2-4时Ppeak、Pplat和PA-aDO2、QS/QT升高,而Cdyn和PaO2降低(P<0.05);在T2-4时,ORD组Cdyn高于O组(t=3.185,4.343,3.417,P<0.05),而Ppeak和Pplat低于O组(P<0.05);在T2 ~4时,ORD组QS/QT低于O组(t=-3.302,-3.283,-2.941,P<0.05)和PA-aDO2低于O组(P<0.05),而PaO2高于O组(P<0.05);O组与O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C联合DEX可改善OLV患者呼吸力学和提高氧合功能.

  • 猪肺磷脂液对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体交换以及肺动力的影响

    作者:潘军;胡江;谢集建;李涛

    目的 研究不同猪肺磷脂液剂量对治疗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双饱和磷脂酰胆碱( DSPC)的影响.方法 选取足月RDS患儿122例,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80例,B组42例,分别使用100、200 mg/kg猪肺磷脂液与U-13℃标记的DSPC联合治疗.记录临床表现和呼吸参数,并计算DSPC的半衰期.结果 A组有56例(70.0%)患儿于(25±11)h后第二次给药,18例(22.5%)患儿于(41±11)h后第三次给药.B组有12例(28.6%)患儿于(33±8)h后第二次给药,2例(4.8%)患儿第三次给药.B组DSPC半衰期长于A组[初次给药:(32±19)h比(15±15)h;第二次给药:(43±32)h比(21±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DSPC合成率和分布在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时是相同的.但是B组在初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后氧合指数远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在猪肺磷脂液剂量为200 mg/kg治疗足月RDS患儿时,会延长DSPC的半衰期、减少重复治疗以及提高氧合功能.

  • 舒利迭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云雀

    目的:探讨舒利迭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7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舒利迭组)36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地好于对照组,并显著地好于本组治疗前的检测结果,两组的检测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舒利迭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其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状态。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王辰;朱宇清;李刚;崔敏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将60例由各种病因导致ARF并且应用NPPV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结果分为NPPV失败组和NPPV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因、年龄、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分析与N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结果:NPPV失败组36例(60%),NPPV成功组24例(40%).行NPPV治疗初期NPPV失败组呼吸指数较高,与NPPV成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的ARF应用NPPV的成功率较高,重症肺炎和肺间质疾病所致的ARF应用NPPV的成功率较低.结论:ARF患者肺换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是NPPV治疗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

  • 侵入性BIPAP-SIMV-PSV在脱机方面的应用

    作者:魏肃;张纳新;张伟;徐磊;秦英智

    目的:探讨BIPAP-SIMV-PSV在机械通气时的脱机规律.方法:48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PAP-SIMV-PSV方式脱机,其中18例由于其它原因脱机失败.成功脱机30例,分为短期带机(4~10天)22例,与长期带机(>10天)8例,监测脱机时各参数变化.结果:在吸入氧浓度<40%、低压水平0.39~0.49kPa(1kPa=10.2cmH2O)、PSV一般在低压水平0.49kPa,可实施脱机过程.短期带机一般使高压水平减至≤1.57kPa,长期带机高压水平0.98~1.17kPa,高-低压水平差0.49~1.17kPa,部分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往往需高压水平接近于低压水平=0.49kPa完成脱机过程.两组设定呼吸频率4次/分,吸呼比为1:4,两组脱机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IPAP-SIMV-PSV对难以脱机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脱机方式.

  • Univent单腔双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张子莲

    目的:将Univent单腔双囊气管导管用于8~14岁小儿胸部外科手术以期实现小儿单肺通气。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儿12例,在芬太尼、异丙酚、潘库溴铵静脉麻醉诱导下插入单腔双囊支气管堵塞导管,用听诊法判断目标侧肺是否完全堵塞。术中机械通气,常规进行循环、呼吸监测。结果:右侧开胸7例,6例放置满意,1例术中见右肺膨胀,放弃使用。左侧开胸5例,1例反复放置不能达目标侧,放弃使用。结论:Univent单腔双囊气管导管用于小儿肺叶切除术,患侧肺萎陷,手术暴露操作满意,患儿呼吸、循环稳定,是实现小儿单肺通气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儿童 肺换气 麻醉
  •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失衡的影响

    作者:于健;李睿;王琦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对止血带引起的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ASA评分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组,n=30)和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PD组,n=30).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手术.PD组于使用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125 mL/kg(4 mg/L);R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0.125 mL/kg.分别于使用止血带前10 min(T0)和松止血带后15 min(T1)、2 h(T2)、6 h(T3)及24 h(T4)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和指数(OI),测定NO、ET-1、白细胞介素(IL)-8、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T0比较,R组T3时RI升高,T2~T4时OI降低(P<0.01),PD组各时点RI、O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和PD组在松止血带后ET-1、IL-8、MDA浓度升高,NO浓度、NO/ET-1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R组比较,PD组在T3时RI降低、OI升高(P<0.01);PD组在松止血带后ET-1、IL-8、MDA、NO浓度和NO/ET-1比值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血浆ET-1、IL-8水平与RI值呈正相关,与OI值呈负相关(P<0.01);血浆NO水平、NO/ET-1比值与RI值呈负相关,与OI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通过保护内皮细胞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患者使用止血带造成的LIR致肺换气功能的障碍.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

    作者:王素英;闫长青;赵玉民;韩亚静;王永红;田红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常因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通气功能不良、呼吸肌疲劳导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上常规低流量吸氧、呼吸兴奋剂治疗效果欠佳,重症患者需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但有创机械通气会增加患者痛苦,并发症较多,住院费用高.

8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