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红英

    目的 探究气管内吸痰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本院治疗的86例小儿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借助小儿排痰机施予气管内吸痰和相关护理操作,对照组未借助小儿排痰机进行吸痰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研究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是97.67%,对照组的是79.07%.两组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施予气管内吸痰干预及相关护理,能取得很好的吸痰效果.

  • 两种气管内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作者:曹艳佩;杨晓莉;郑红云;刘华晔

    患者气管内吸痰可以改善通气,减少C02潴留,是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是监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由于气管内吸痰( endotracheal suction,ETS)刺激气管可引起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可能使重型颅脑伤患者处于颅内高压及脑缺血状态,致残率、致死率高。本研究分别观察开放式吸痰法(open ETS)与密闭式吸痰法(closed ETS)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脑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在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报道如下。

  • 膨肺和拍背治疗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吸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韦靖;吴艳;何静

    目的 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吸痰效果.方法 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对照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吸痰时心率、血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痰时心率、血压均升高,而血氧饱和度下降;实验组吸痰彻底,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婴幼儿吸痰时给予常规直接吸痰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收缩压升高、吸痰不彻底、VAP发生率升高等不良反应,应将膨肺和拍背治疗作为常规治疗.

  •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庆玲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多为经口/鼻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给这些有气管导管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是为普通而常见的操作,但国内外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因为这项护理操作蕴含着诸多内容.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 气管内常规吸痰对心脏直视术后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

    作者:杨丽丽;刘喜梅;赵彦珍

    目的本研究观察气管内常规吸痰对心脏直视术后病人生命体征的影响,研究吸痰后多长时间病人的生命体征能恢复到吸痰前水平,便于监护室护士能准确、连续地记录重要数据.方法选择22例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给予常规吸痰,记录病人吸痰前、吸痰结束时及吸痰后5 min生命体征的监测值.结果吸痰结束时,病人生命体征较吸痰前有显著性差异,而吸痰后5 min的病人生命体征与吸痰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吸痰5 min后生命体征能恢复到吸痰前水平.

  •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凤;张毅

    气管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较早的气管内吸痰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此方法易造成呼吸机治疗中断、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为解决以上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密闭式吸痰系统并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能够防止外界病原菌侵入并保护护士的手不被痰液污染[2].

  • 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作者:杨丽华

    目的 探析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施要点.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126例肺炎患儿,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儿采用传统的经口或鼻吸痰,之后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实施气管内吸痰,实施对症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气管内吸痰治疗小儿肺炎疾病,操作方便有效,安全可靠,对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蓝惠兰;李雪球;覃铁和;谭杏飞;黄碧灵;廖游玩

    目的探讨对已经进行湿化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与否对吸痰效果以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0 h以上患者101例,随机分成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吸痰时不滴注生理盐水,B组吸痰时按传统方法常规滴注生理盐水2ml,通过观察吸痰时患者咳嗽反应、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黏稠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滴入生理盐水后吸痰前心率、血压均升高,而血氧饱和度下降,与B组比较,A组吸痰时呛咳、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舒张压升高、患者刺激性咳嗽、VAP的发生率升高等不利影响,因此,机械通气吸痰不应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常规操作.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皮红英;张黎明;高岩;江朝光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选择更安全和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方式,减少吸痰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提高吸痰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选取诊断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每例患者均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方式进行吸痰,吸痰顺序随机选择,观察记录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的血气分析值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OS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吸痰前显著降低(P<0.05),OS加重了ARDS患者低氧血症;而CS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S对ARDS患者肺换气功能影响较小,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气管内吸痰选择CS方式更为安全和适宜.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高岩;皮红英;李宁;刘雪琴;时践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急性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1):先进行密闭式吸痰,后施行开放式吸痰;B组(n=10):先进行开放式吸痰,后施行密闭式吸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行不同方式吸痰后2min呼吸系统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种吸痰方式均不影响呼吸系统顺应性(P>0.05),但开放式吸痰可致气道压力升高(P<0.05).结论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无影响;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内吸痰时的首选方法.

  • 单手戴手套行气管内吸痰的方法

    作者:唐艳平;广州市

    由于一次性医用吸痰管管壁较硬 ,缺乏弹性,容易损伤气道粘膜,深部吸痰管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因而目前多家医院仍采用橡胶导尿管吸痰.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使用该管吸痰时,需使侧孔不停地旋转方可将气道四壁的痰液彻底吸尽.按照传统的以无菌镊夹持吸痰管的方法进行操作,旋转角度受限且不灵活,而直接以手指搓动吸痰管则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为病人翻身、叩背后,注入2~5ml气管保养液(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稀释痰液, 右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拇指与食、中指夹持吸痰管,插至气管分叉处,刺激咳嗽后,手指缓慢搓动吸痰管并后退抽吸痰液.经临床实践证实,该方法可将吸痰管自如地旋转360°以上,使操作更灵活、更轻柔,从而减少了反复抽吸的次数,更好地保护了气道粘膜,保证了吸痰效果.

  • 经鼻气管内吸痰插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吴丽仙;施建英;单宗英;潘红英;丁巧玲;冯小红;周晓霞

    经鼻气管内吸痰法(以下简称鼻导管吸痰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用于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者,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治疗肺不张的有效措施.[1]吸痰管有无插入气管内是吸痰效果好坏的关键.鼻导管吸痰插管困难指的就是吸痰管难以插入气管内进行吸痰.鼻导管吸痰在 ICU及胸外科应用极为广泛.现就我院 1994 ~ 2000年两病区行638例次鼻导管吸痰插管困难原因及对策进行讨论.

  • 小儿心脏外科术后急性心肺复苏原因分析

    作者:段雷雷;王旭;李霞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心肺复苏的原因。
      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1例患儿术后出现心跳骤停,主要疾病包括:大动脉转位、单心室、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合等。年龄2个月~7岁;体重5.2~21 kg。7例患儿为手术后24 h内出现心血管事件,其中2例为switch手术,2例为全腔手术,1例为体肺分流手术,1例为室缺修补手术,1例为室缺封堵手术。4例为术后24 h以后出现,1例为体肺分流手术,1例为TOF根治手术,2例为DORV矫治手术。20例患儿出现呼吸窘迫,8例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12例患儿需经鼻气管内吸痰或CPAP辅助。

  • 呼吸科危重病人吸痰护理技巧

    作者:李金英

    呼吸科危重病人吸痰是我们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及经口咽道气管内吸痰,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便于应用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并利于气道雾化、湿化及气道内给氧等。
      1吸痰前的准备工作:(1)首先要保证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保证有效的负压,一般成人10.64~15.96KPa,婴儿应控制在7.98~10.64Kpa。(2)准备。2瓶冲洗吸痰管的无菌生理盐水,1瓶专门用于冲洗抽吸气管插管内的吸痰管(称其A盐水),另1瓶专门冲洗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称其B盐水)。(3)备好不同型号的无菌吸痰管及无菌手套。(4)由于吸痰本身对病人是一种刺激,清醒的病人通常不愿意吸痰,而昏迷病人的家属也认为吸痰特别痛苦。此时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耐心的态度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吸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拒绝吸痰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示意病人及家属自己动作轻柔,同时指导清醒病人如何配合会尽可能减少吸痰所带来的不适,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5)检查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是否有变动及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如果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有变动或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可能是气管插管移位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6)听诊双肺呼吸音,以判断痰液的位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轴式翻身。叩背时注意叩背的顺序应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关节、脊柱,手呈叩杯状。根据听诊情况及胸片情况着重扣击炎症较重的一侧,以便痰液松动,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便于吸出。一般叩击完毕一侧自气管插管内注水后吸1次,再行叩击另一侧再行吸引。(7)由于气管插管的病人,气体交换不经过鼻咽部的湿化,使气管插管内较干燥,故应定时做雾化吸入2~4次/d,以起到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加入治疗性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氟美松、糜蛋白酶、沐舒坦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要保持湿化蒸发器的温度为32~35℃,以达到有效的湿化气道。

  • 开放式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传染病房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晖;何宝珍;李艳

    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传染病房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佳吸痰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2月医院传染病房呼吸道感染需吸痰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为86.21%、对照组患者为66.00%;观察组患者无痰液喷出,对照组患者有10例;观察组痰中带血的发生率为17.24%、对照组为36.00%;观察组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为22.41%、对照组为42.00%;以上所有数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提高患者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增加安全性,而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更易被患者接受。

  • 新生儿气管导管内吸痰的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左泽兰;冉孟芳

    气管内吸痰可帮助气管插管(ETT)的新生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和提高供氧效率。但吸痰并不是一个良性操作,其可引起缺氧、肺不张、气胸、感染、组织损伤、心率、血压及颅内压改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新生儿气管内吸痰的佳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现介绍如下。1 ETT新生儿的吸痰指征  ETT新生儿的吸痰指征包括在气管导管内有可见分泌物,呼吸音粗糙或呼吸音减弱,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或血气分析值改变,呼吸频率和节律改变、烦躁、心率减慢。目前认为对ETT新生儿不存在常规性吸痰。决定是否吸痰是基于患儿的需求。Wilson和其同事们发现对出生头72 h的ETT患儿吸痰频率由q6 h延至q12 h,气管内分泌物量无显著差别\+\{\*1\#\}。另外还要考虑疾病的状态和疾病对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新生儿RDS是常作气管插管的疾病。但在发病早期(出生24~72 h)分泌物极少,不应经常吸痰,q12 h即可。而胎粪吸入、肺炎、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疾病,则需要早期和频繁吸痰。以下情况禁止吸痰:给表面活性剂后6 h内;喂奶后0.5 h内;血气检查前0.5 h。

  • 非人工气道条件下气管内吸痰插管长度与吸痰效果探讨

    作者:王国花;胡敦梅;彭春玲

    气管内吸痰通常是在人工气道条件下进行的,能有效地清理气管内的痰液.传统吸痰则是将吸痰导管插至咽喉部,不能有效地清理气管内的痰液.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非人工气道条件下,也能进行气管内吸痰.对此,我们于2004年9月开始在传统吸痰的基础上对插管长度进行了改进,并对两种插管长度的吸痰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凤英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气管内吸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患儿和试验组65例患儿。试验组患儿在采用气管内吸痰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仅进行传统的吸痰和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SPO2、住院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0.77%),护理前两组患儿SPO2值基本相同,护理后试验组患儿SPO2(98.91±14.27)%高于对照组患儿SPO2(94.34±14.23)%,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中使用气管内吸痰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缩短了患儿体温恢复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中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

    作者:许继红;时富枝;卢瑞存;唐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又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使得肺容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肺泡塌陷,动脉血样饱和度降低等.

  • 密闭式吸痰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泽芳

    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气管内吸痰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其目的是及时洗出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保证足够有效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有重要的意义。较早的气管内吸痰采用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都需要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缺氧、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密闭式吸痰系统研发成功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