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的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微微

    目的 探讨开放武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使用PEEP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发(OS)和密闭武吸痰法(CS),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和PICCO机参数,监测2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后1min、5min、15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吸痰后即刻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下降,OS组直到吸痰后15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CS组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差异(p>0.05);OS组在吸痰后肺静态顺应性,持续到吸痰后15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5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CS组在吸痰后持续15min的相应指标与吸痰前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可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 两种吸痰方法对控制院内感染方面的的影响

    作者:杨璐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空气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将50例ICU呼衰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分别在距离插管处100cm处放置空气培养皿.[结果]对照组吸痰前空气培养均合格,吸痰后有8例空气菌培养不合格;观察组吸痰前后空气培养结果均合格.[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人工气道管理采用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嫦娟

    目的:分析人工气道管理采用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联合一次性吸痰,观察组采用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湿化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湿化不足率、湿化过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笼组患者吸痰后的血氧饱和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管理采用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提升湿化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二种不同吸痰方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分析

    作者:李彤;郑利萍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吸痰方式,实验组35例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开放式吸痰,观察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菌株的分布及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病原菌种分布依次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67.98%和72.84%)、革兰阳性菌(分别为20.86%和17.86%)、真菌(分别为11.16%和9.30%).两组之间病原菌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两组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密闭式吸痰的应用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无明显的影响.

  •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林艺珍;卢月珍

    目的:探讨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CS)和开放式吸痰(OS)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OS组各15例,观察吸痰前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指标的变化,并对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间、发生率、痰阻发生率及每次吸痰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吸痰后OS组HR、MAP和SPO2的变化较CS组明显,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组不同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发生率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S组痰阻发生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工作量CS组(平均18秒/次)明显少于OS组(平均30秒/次).结论: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CS效果优于OS.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黄东华;周启深;严艳萍

    目的 观察对比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密闭组各30例,对开放组运用开放式吸痰,对密闭组运用密闭式吸痰,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吸痰前和吸痰后2 min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等指标.结果 密闭组吸痰前和吸痰后2 min患者的Cst、Ppeak、Pplat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吸痰前和吸痰后2min患者的Cst、Ppeak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lat水平明显升高,和吸痰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开放式吸痰会使患者气道平台压力升高.密闭式吸痰能够保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呼吸衰竭患者吸痰的首选方法.

  • 密闭式吸痰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成异清;曾维艳

    目的 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和开放式吸痰组,比较两组吸痰前后1 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开放式吸痰组吸痰后较吸痰前SpO2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密闭式吸痰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开放式吸痰组SpO2低于密闭式吸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性颅脑外伤患者氧合作用,可避免吸痰造成患者颅内压的波动,适用于重性颅脑外伤患者.

  • 密闭式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周广玲;高翔羽;渠慎英

    目的 探讨不同的密闭式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吸痰组和传统深层吸痰组各23例.分别记录24h吸痰次数、脉搏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浅层吸痰组24 h吸痰次数为(1.78±0.83)次,SpO2恢复时间为(8.67±1.66)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2例(8.7%),肺部感染有3例(13.0%);深层吸痰组24h吸痰次数为(4.22±1.56)次,SpO2恢复时间为(15.89±2.47)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11例(47.8%),肺部感染有10例(43.5%).以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6.94;x2值分别为8.69,5.25;P均<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来说,与传统深层吸痰相比,浅层吸痰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缩短SpO2恢复时间,减少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 浅层吸痰法对机械通气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敏;陈梅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对使用机械通气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机械通气及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脑出血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吸痰组30例和深层吸痰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及颅内再出血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浅层吸痰组患者的心率较前增加值为(13.4±6.1)次/min、血压较前增加值为(15.3±8.6)mmHg、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出血为1例(3.3%),深层吸痰组心率较前增加值为(15.6±5.8)次/min、血压较前增加值为(18.9±9.8)mmHg、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为8例(26.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使用机械通气及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脑出血患者,浅层吸痰法可减少气道刺激引起的血压波动和气道损伤,降低颅内再出血的风险。

  •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兵;王颖;钟秀玲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 综合护理在行持续性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邓敏芝;姚志红;温才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持续性通气状态下的综合护理及效果.方法 将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策略,实验组采用新型的持续性通气下的护理状态,观察和比较两组间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1 min SpO2实验组(94.14±3.20)%,对照组(85.8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0,P<0.05);机械通气时间实验组(98.82±10.50)h,对照组(173.21±18.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5,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18.25±3.27)d,对照组(29.75±5.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0.6%和44.1%,病死率分别为14.7%和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01,3.850;P <0.05).结论 持续性通气状态下的综合护理措施更有利于稳定和改善SpO2,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降低病死率.

  • 不同吸引负压对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效果的对比

    作者:张小冯;杨晶;何莺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时负压10~20 kPa与20~40 kPa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3月,选择老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21例,随机分为2组:低压组(n=10,吸引压力=10~20 kPa)和高压组(n=11,吸引压力=20~40 kPa),分别采用不同吸引负压密闭式吸痰各7 d,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24 h痰量、24 h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等.结果 和低压组患者比较,高压组患者24 h吸痰量少、24 h吸痰次数少、吸痰间隔时间长(P<0.05),而吸痰前后2组患者的SPO2、气道黏膜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高压(20~40 kPa)密闭式吸痰的效果好,间隔时间长,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范艳竹;典慧娟;王磊

    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时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6例患者,在患者需要吸痰时依次给予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分别记录3种方式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吸痰后15 min的颅内压监护仪上颅内压值,并在吸痰前及吸痰结束后15 min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3种方式吸痰时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开放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方式下患者颅内压值分别为(20.02±4.93)、(16.00±4.82)、(16.08±4.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3,P<0.01);不同方式吸痰后2 min,患者颅内压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5),但其他时间点患者颅内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痰方式下,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头抬高30°时,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吸痰效果.

  • 气管内吸痰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毕红月;王欣然;韩斌如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吸痰时机、时间,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的负压,吸痰方式,吸痰方法及密闭式吸痰等方面对气管内吸痰术的研究共识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吸痰护理操作日臻完善。

  •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凤;张毅

    气管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较早的气管内吸痰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此方法易造成呼吸机治疗中断、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为解决以上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密闭式吸痰系统并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能够防止外界病原菌侵入并保护护士的手不被痰液污染[2].

  •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方法临床效果文献研究

    作者:王彧姣;王运平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管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类.开放式吸痰法吸痰比较彻底,但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吸痰管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缺氧、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还会造成生命体征的变化[1] .为解决以上问题,密闭式吸痰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研发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2] .笔者通过收集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吸痰方法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吸痰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密闭式吸痰比开放式吸痰具有更多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 密闭式吸痰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作者:何汝固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贵艳玲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 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 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 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永明;曾利辉;廖燕

    气管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较早的气管内吸痰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此方法易造成呼吸机治疗中断、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2].为解决以上问题,密闭式吸痰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成功并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临床上对气管内密闭吸痰的研究已经历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尹利华;张利岩;王建荣;谢景红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时高氧法和(或)肺泡复张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只小猪给予清洁剂(1.37±0.64mg/kg)气管注入制作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呼气末正压(PEEP)5cm H2O和10cm H2O两组,每组8只.每只小猪按随机顺序分别采用以下4种方法吸痰:①单纯密闭式吸痰(简称单纯法),②高氧法密闭式吸痰(简称高氧法),即吸痰前1min给予100%氧供贯穿整个吸痰过程,共持续2min,③复张法密闭式吸痰(简称复张法),即吸痰后立即调节PEEP水平到20cm H2O,通气10s,④高氧+复张法密闭式吸痰(简称结合法),即吸痰时高氧供及肺泡复张术两种措施联合应用.观察吸痰前1min、吸痰后1min、3min、5min、10 min小猪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 单纯法吸痰后ARDS小猪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平均压(Pmean)升高,肺静态顺应性(Cs)下降,与吸痰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法吸痰后1min Ppeak,Pplat和Pmean也随即升高,Cs明显降低(P<0.05);复张法吸痰后ARDS小猪Cs升高,Ppeak,Pplat和Pmean降低,与吸痰前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法吸痰后1min Ppeak, Pplat和Pmean与吸痰前相比明显下降,Cs显著升高(P<0.05).不论在PEEP 5cm H2O还是10cm H2O水平,各种吸痰方法对ARDS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趋势均一致.但在PEEP 5 cm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及气道高压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单纯法和高氧法可使ARDS小猪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增高;有加重ARDS动物肺损伤的潜在危险;吸痰后给予肺泡复张术可改善ARDS小猪呼吸力学,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吸痰方式.

15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