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临床观察

    作者:黄慧;王春香;海莎;李春敏

    妊娠及分娩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妇以及配偶的日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因此较多女性需要在产后进行康复性锻炼,传统盆底功能训练对盆底肌功能改善程度有限。近年来新的锻炼方法逐渐得以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锻炼对改善盆底肌功能效果较好,本文旨在判断其临床实际效果,选择120例产妇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杰

    目的:分析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妇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接受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15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变化、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锻炼可有效提高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对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女性盆底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价值分析

    作者:马洪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女性盆底肌成像应用中的可行性. 方法 筛选35名无孕育史、无盆底疾病的年轻志愿者(对照组)和35名初产妇(研究组),分别行盆底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和DTI扫描,测量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计算其平均值.并使用计算机软件描绘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三维纤维示踪图. 结果 对照组35名志愿者肛提肌平均FA值是(0.41±0.02),研究组35名初产妇肛提肌平均FA值是(0.3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平均FA值为(0.70±0.03),研究组为(0.6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三维失踪成像可清晰显示初产妇肛提肌、肛门括约肌的肌肉形态改变. 结论 DTI可以对女性盆底肌进行量化分析和三维形态学观察,有利于女性盆底肌肉损伤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奚晟黎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P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产妇89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康复训练时间顺序进行分组,A组28例(产后6~8周训练),B组35例(产后9~12周训练),C组26例(产后12~13周训练).另选择同期门诊产后仅复查未做训练的产妇6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及观察组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盆底肌收缩力.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及盆底l、Ⅱ类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A、B、C组训练后及产后6个月的盆底l、Ⅱ类肌力均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低产妇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提高盆底肌力.

  •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护理及应用意义探析

    作者:赵敏娜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护理以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者,从中随机性抽选出78例参与此次研究.将这78例产妇分别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对照组)以及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病例数均为39例.对比2组产妇护理后1个月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产妇后盆底肌肌力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别临床意义较大: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盆底肌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盆底肌肌力,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确保产妇身体康复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 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岑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经阴道无保护会阴接生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经阴道常规接生分娩的初产妇14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会阴裂伤发生率及产后42d盆底肌肌力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Ⅱ0会阴裂伤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而Ⅱ类肌纤维肌力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可减少盆底Ⅱ类肌纤维的损伤.

    关键词: 会阴 分娩 盆底肌
  • 产后盆底肌障碍的临床调查及健康指导248例

    作者:许聃聃;吴文玲

    目的:通过248例盆底肌筛查了解孕产妇盆底肌障碍状况.方法:选择产后复查产妇248例.通过询问病史,手检和仪表型盆底肌力测试仪进行测试,得出盆底肌力情况.结果:盆底肌筛查248例患者中,肌力接近3级126例;未达3级122例,检出率49.2%,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结论:女性盆底肌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早期预防和健康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持续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作者:黄彩彩;饶美兰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248例分娩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电刺激治疗,一组加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包括自主性收缩训练和阴道哑铃训练.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电刺激组PC肌肌力分别为(4.2±0.7)、(3.3±0.5),尿失禁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 %、7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改善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 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

    作者:何浪驰;叶明;黄柳;胡顺平

    目的 探讨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初次阴道分娩产妇的产程及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次阴道分娩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产妇459例,根据采取的不同镇痛方式分为镇痛组和无镇痛组,检测产程时间以及产后早期盆底快(Ⅱ类)慢(Ⅰ类)肌力值,评估产后早期肌力变化. 结果 镇痛组总产程时间为(8.7±3.1)h,无镇痛组为(7.6±3.7)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6~8周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值及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Ⅰ类肌异常率为25.7%,Ⅱ类肌异常率为48.9%;无镇痛组Ⅰ类肌异常率为23.4%,Ⅱ类肌异常率为43%,两组间盆底肌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娩镇痛可使产程时间延长,但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无明显影响.

  • 阴道电刺激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黄洁贞;叶明;黄柳;王一斌

    目的:评价单独应用阴道电刺激治疗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Ⅰ-Ⅱ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使用阴道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单纯盆底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Ⅰ类、Ⅱ类纤维肌力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Ⅰ类、Ⅱ类纤维肌力及尿失禁问卷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Ⅰ类、Ⅱ类纤维肌力明显提高,尿失禁问卷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王颖

    目的:研究分析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本院产后女性12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应用物理康复治疗仪帮助恢复;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帮助恢复,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象治疗效果为优者占比和优良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经过治疗之后,静息压以及阴道动态压力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提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I类及I I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以及持续时间)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康复治疗仪对于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了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并可改善其身体的健康状况.

  • 盆底肌锻炼对产程的影响及产后尿失禁的预防

    作者:初剑英;黄静;杨海燕;徐银涛

    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损伤引起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盆底疾病,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笔者对孕妇从孕16周起进行系统规律的盆底肌锻炼,观察其对产程进展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

  •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石文玲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接收的78例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专业系统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加术后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仅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跟踪随访产后3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 产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产后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和护理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还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

  • 2.123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作者:王玉明;王邦茂;姜葵;刘文天;常毅湘;徐继忠;郑锡太

    目的研究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依照罗马Ⅱ标准选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18例,混合型便秘(MC)5例.应用GITT、CD、ARM、AES对OOC结肠传输功能、排粪过程、肛直肠压力及盆底肌形态进行测评.对8例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严重OOC和MC病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耻骨直肠肌注射治疗,并初步观察疗效.

  •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作者:周卫阳;吴二平;潘映红;陈月英

    目的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预防和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156例住院自然初次分娩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2例由专人指导于产后进行8周盆底肌功能训练,对照组74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分别于产后16周及12月随访,通过问卷调查、盆底肌张力测定和尿垫试验,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女性产后尿失禁,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邓晓云;于雅;吴秀娜;张海燕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 将69例足月头位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利用PHENⅨ型号盆底电刺激治疗仪行产后康复治疗,对照组32例行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两组均于1个疗程后进行盆底肌的肌力分级评定(专科手法检查及张力治疗头筛查),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产后盆底康复后肌力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盆底肌的肌力改善有效及显效例数为18例和15例,对照组盆底肌的肌力改善有效及显效例数分别为14例和8例;治疗组阴道紧缩度改善例数为32例,对照组阴道紧缩度改善例数为20例;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及阴道紧缩度提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9,2.16;P <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行产后康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产妇的依从性好,产后盆底肌力提高,阴道的紧缩度增强.

  • 产后盆底肌肌力测评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冯嘉蕾;陆虹;卢

    女性骨盆底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软组织,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其中盆底肌肉是盆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是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损伤,使产后尿失禁、大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升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质量如性生活、社交活动,并能引起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所以对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肌力评估、及早充分认识盆底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是产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就产后盆底肌力评估方法和盆底肌力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

    作者:郝岚;李妮;苗海萍;林丽莎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指由于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引起的尿急、尿频和/或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 悬挂式体位配合针穴疗法在大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卓叶雯;苏美银;李燕英

    目的:探讨悬挂式体位在大便失禁卧床患者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12月100例大便失禁卧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悬挂式体位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1个月后肛管压力情况。结果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肛管收缩压力为(109.65±12.23)mmHg,肛管静息压力(21.56±3.78) mmHg,对照组肛管收缩压力为(99.34±10.21)mmHg,肛管静息压力(14.84±2.87)mmHg,两组肛管压力和肛管静息压力均比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85,-6.850;P<0.05)。结论悬挂式体位有利于大便失禁卧床患者正确收缩盆底肌,促进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能改善患者控便能力。

  • 不同时期针刺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及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瑞动;朱根应;叶祥明;李厥宝;周亮;闻万顺;田亮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介入针刺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功能及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8)、早期干预组(n=8)和晚期干预组(n=7)。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双侧八髎、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早期干预组拔除导尿管前1周即开始行针刺治疗,晚期干预组拔除导尿管后改间歇导尿并行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评估盆底肌肌力、排尿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盆底肌肌力、排尿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盆底肌肌力较对照组提高(P<0.05);除对照组与晚期干预组间日排尿次数、安全压力下膀胱容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三组间排尿功能指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前改善(F>0.864, 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558, 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肌力,从而改善排尿功能,早期针刺干预疗效更明显。

240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