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腺肌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永萍;刘晓鹏;白继红;陶丽丹;杨荣阁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1].是育龄女性常见良性而难治的疾病,约有70%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2],以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经量增多引起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则导致患者的不能正常生活及工作.虽然子宫切除手术可以治愈痛经,根治该疾病,但只适用于年龄较大或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宫缺失后带来的生育功能的丧失、围绝经期症状的提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健康.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假孕治疗法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假绝经疗法口服米非司酮、达那唑、孕三烯酮、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改善患者的痛经和减少经量有明显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口服孕三烯酮及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保守治疗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椎管内麻醉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琴;黄素珍;区少心;饶文玉

    盆底功能障碍(PFD)性疾病是由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减弱引起,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产后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病因复杂,年龄、肥胖、妊娠、分娩、子宫和阴道手术史、盆腔手术史等均是 PFD 的发病因素,其中妊娠和分娩是其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1]。由于大多产妇因潜伏期到活跃期间的疼痛耐受度较低,致使自然分娩率降低。同时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情绪也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2]。而良好的分娩镇痛有助于改善母体内环境,促进阴道分娩的顺利进行。椎管内阻滞镇痛是麻醉领域使用较广泛、效果较肯定的镇痛方法,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满足整个分娩过程的镇痛。本研究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 PFD的近期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左春碧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中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对象,随机分作2组,各49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比2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防治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盆底肌力的分级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盆底肌的肌电压(8.70±1.39)μV,纤维疲劳度每秒(-0.04±0.10)%,优于对照组(5.25±1.19)μV及每秒(-0.66±0.38)%;治疗组中尿失禁现象及脏器脱垂现象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中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可改善盆底肌力的分级水平、肌电压以及纤维疲劳度 ,并防止尿失禁现象及脏器脱垂现象发生 ,值得推广.

  •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探究

    作者:刘学红

    目的:对应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3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取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70例,对照组患者130例.在实验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行盆底肌肉功能性锻炼,通过借助神经电刺激治疗仪器,对观察组患者实行神经刺激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子宫脱垂、盆底肌肌力改善状况、性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和尿失禁改善状况等.结果:经过疗效评价,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1.2%,而对照组仅有76.9,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子宫脱垂有效率为90.9%、尿失禁有效率为93.5%、性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69.1%;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脱垂有效率为76.5%,尿失禁有效率达81.0%,性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只有59.1%,可见,对照组的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对其实施盆底康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等功能性障碍,能够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

  • 不同术式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的发生及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桂英;李红;朱静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子宫切除后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症状发生的影响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前无PFD),其中经腹子宫切除(TAH)100例为A组,经阴道子宫切除(TVH)100例为B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LTH) 100例为C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随访患者术后PFD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手术方式的A、B、C 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PFD相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8%、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50岁、孕产次>2、子宫全切、术后时间>6个月、术前患有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的患者PFD症状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PFD症状与年龄、孕产次、术后时间、术前患有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OR值分别为4.46、23.00、7.01、6.79、10.79)(P<0.05). 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PFD症状与年龄、孕产次、术后时间、术前患有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与不同途径切除子宫无关.

  •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连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生命质量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

  • 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苏明

    目的:对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盆地功能障碍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观察组进行盆底肌肉功能性锻炼,治疗组则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性锻炼,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对比起疗效,其中治疗组疗效好,对照组次之,观察组疗效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较单一方法治疗疗效更好,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患者治愈率,取得满意疗效,建议在临床推广.

  • 产后盆底康复锻炼改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肌纤维力及 生命质量的效果观察

    作者:付锦锦

    目的:探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肌纤维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自行在家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及产后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纤维力、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观察组Ⅰ类、 Ⅱ 类肌纤维力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Ⅰ类、 Ⅱ类肌纤维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FIQ-7与PISQ-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采取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可促进肌纤维力改善,提高生命质量与性生活质量.

  • 阴道三维超声盆底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童红

    目的:分析阴道三维超声盆底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实施诊断确认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盆底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阴道三维超声盆底检查,对比患者不同状态下的检查结果,包括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耻骨内脏肌厚度(C)、提肛肌左右支的夹角(γ)、肛提肌裂孔横径(N)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A).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A明显偏大,差异对比显著P<0.05;Valsalva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M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大,差异对比显著P<0.05;缩肛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M和A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大,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阴道三维超声盆底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对不同状态下患者盆底功能实施判定,值得推广.

  • 蝶形补片在盆底功能障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曹淑荣

    目的 探讨应用蝶形补片对盆底功能障碍修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有阴道前壁、后壁膨出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6例,将常规补片裁剪为蝶形,用于盆底障碍患者,与常规修补比较.结果 蝶形补片修补均成功,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术后一年,POP-Q评估均为0度.2例患者出现不适,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蝶形补片应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消除了临床症状,不用放置阴道支撑器,加强了盆底组织的支撑功能,有效防止盆腔脏器脱垂及复发.

  • 益气固脱方加减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

    作者:陈惠兰

    目的 探讨益气固脱方加减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确诊的62例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益气固脱方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脏器脱垂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DI-6、ICF-Q-SF评分、漏尿量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固脱方加减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会阴四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分式对盆底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作者:隗帆;洪向丽;何萍

    目的:应用会阴四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分式对盆底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54例)和剖宫产组(46例),同时选取未孕、超声检查盆底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会阴四维彩超,对盆底结构和盆底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盆底结构方面,阴道分娩组产妇,无论在静息状态或动作状态下,其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度、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的长度与面积、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动作状态时存在差异(P<0.05)、静息状态未见差异(P>0.05);盆底形功能方面,阴道分娩组出现各项盆底功能异常人数及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多于刮宫产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改变较大、发生功能异常更多;会阴四维超声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盆底结构改变并分辨早期功能异常.

  • 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

    作者:陈银杰;孙雪英;卢蓉

    目的:探讨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预防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750例,根据终选取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检测两组盆底肌力、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电位,同时采用PFIQ-7量表评价产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其盆底肌力达到5级的比例为59.90%;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电位分别为(8.10±1.15)μV和(8.16±1.24)μ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FIQ-7量表评分为(12.01±4.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和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5.01%和4.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值得临床使用.

  • 产后早期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叶黎霞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早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确诊的P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PFD发生率、盆底功能恢复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电压水平及盆底肌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PFD总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 (P<0.01);而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度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P<0.01);观察组的盆底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 (P<0.01).结论:产后PFD患者早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可提高盆底肌力,降低PFD发生率,改善性生活满意度和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 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相关性探讨

    作者:毛卉

    目的:研究阴道动态压力与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至余姚市人民医院进行盆底功能筛查者200例,将其设为PFD组和NPFD组.根据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程度,将PFD组进一步分成亚组.分析比较各组的阴道动态压力与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FD组的阴道动态压力明显低于NPFD组(P<0.05);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其阴道动态压力越低;阴道动态压力与SUI、POP严重度呈负相关.结论:阴道动态压力与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秋雨

    目的:探讨产后42天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娩产后42天门诊病例150例,选取常规产后42天检查的产妇深、浅层盆底肌肉肌力均≤Ⅲ级共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照组行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的动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22例,对照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

  • 探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作者:韩永霞;牛余霞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强度、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42天复查的180例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90例给予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5个月后进行盆底康复问卷调查和盆底肌力测试,以评价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力强度增加,盆腔脏器脱垂减少,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42天及时进行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可提高盆底肌肉强度,改善盆腔脏器脱垂,减少尿失禁发生.

  • 盆底功能障碍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尚晨林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PFD)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PFD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康复训练,研究组44例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结果:研究组会阴肌力≥3级例数多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盆底肌功能锻炼合并肌电刺激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作者:万海英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应用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Ox-ford评分为(3.11±0.56)分、PFIQ-7评分为(16.77±4.14)分以及PFDI-20评分为(7.18±2.14)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5,6.893,8.992,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4,P<0.05).结论 盆底肌功能锻炼合并肌电刺激应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产后障碍性疾病.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孔瑞敏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46例,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117例和剖宫产组129例。结果:经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肌力均有提高,并且顺产组肌力恢复较剖宫产组更为显著(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总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均可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肌力下降,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

492 条记录 1/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