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直肠癌术后临时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的护理

    作者:许燕;钱日红

    报道1例临时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术后出现造口黏膜分离,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及造口护肤粉换药后黏膜分离愈合.术前、术后予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预防造口还纳后出现肛周失禁性皮炎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造口用物,以防粪水性皮炎的发生,予扩造口、扩肛以预防造口狭窄及吻合口狭窄等问题.避免临时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后期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及影响造口还纳.

  • 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的主要护理内容

    作者:杜丽英;闫春梅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主要护理内容.方法:收治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18 例,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尿管的护理、盆底肌功能锻炼,使患者提高恢复能力,预防并发症.结果:痊愈 17 例,排尿困难1例.结论:通过对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管护理、盆底肌功能锻炼,患者自然而随意地从原位尿道排尿,基本上恢复术前的生活状态.

  • 盆底肌功能锻炼合并肌电刺激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作者:万海英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应用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Ox-ford评分为(3.11±0.56)分、PFIQ-7评分为(16.77±4.14)分以及PFDI-20评分为(7.18±2.14)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5,6.893,8.992,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4,P<0.05).结论 盆底肌功能锻炼合并肌电刺激应用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而且还可以减轻患者产后障碍性疾病.

  • PDCA循环管理联合回馈教学法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王英;胡志琴

    目的 探讨PDCA循环联合回馈教学法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8月产科自然分娩的106例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产科111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联合回馈教学法指导盆底肌功能锻炼.结果 产后6周和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1);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尿失禁程度、性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联合回馈教学法能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升功能锻炼的效果.

  •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薄海欣;陈洁;范国荣;孙智晶;庞红霞;史欣文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盆底治疗门诊接受4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仍需进行12周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的尿失禁患者共60例,将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12周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结束时评价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 h尿垫试验检测漏尿量,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患者尿失禁症状的主观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时,观察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漏尿量较干预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失禁主观症状ICI-Q-SF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盆底肌康复居家治疗过程中实施有计划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并保持和强化尿失禁的临床治疗效果.

  • 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妇膀胱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辛宁;童宗智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在产妇膀胱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然顺产的初产妇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健康指导及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练。并于产后12周、24周、48周展开随访,进行产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排尿状况评分及尿垫观察阳性情况的评价,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与尿垫观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排尿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有助于产妇膀胱功能恢复。

  • 心理护理干预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作者:关美芹;霍晶;赵静;黄秀娟;刘振云;张喜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大庆市人民医院分娩的60例SU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些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和盆底肌功能锻炼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96.7%;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分别为46.7%和76.7%。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SUI产生了理想的临床效果,在产科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中青年女性糖尿病卵巢切除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吕成;张潍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中青年女性糖尿病卵巢切除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且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术中青年性生活活跃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盆底功能锻炼方法,对照组未针对盆底肌肉功能进行特殊干预,比较术后3d和术后3个月两组盆底肌电压、盆底肌力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两组FSFI评分情况及两组存在性功能相关障碍情况.结果:术后3d两组盆底肌电压、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盆底肌电压高于术后3d(P <0.05),盆底肌肌力高于术后3d(P <0.05);且术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肌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SFI评分中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心理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发生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低下及性高潮缺失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中青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实施卵巢切除术后盆底肌肉功能,提高患者性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陈晓园;方彩君;胡凤玲;郭惠莲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宣教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及患者性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及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有效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产后性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 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蒋频;付军

    目的: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方式,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肌力以及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O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0度人数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Ⅱ度人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1.286).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肌力,降低脱垂,恢复盆底功能,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 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效果观察

    作者:李珍

    目的 探讨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商丘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96例产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未进行盆腔肌功能锻炼,实验组产妇接受盆腔肌功能锻炼.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和盆底肌张力差异.结果 实验组产妇泌乳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盆底肌张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褥期妇女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盆底张力,促进产妇康复,减少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且盆底肌功能锻炼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张亚旭

    目的 分析和观察对产褥期妇女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6例产褥期妇女为观察对象,并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护理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但不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护理指导,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Ⅰ度12例,恢复Ⅱ度15例,恢复Ⅲ度16例,尿失禁发生18例;护理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Ⅰ度3例,恢复Ⅱ度11例,恢复Ⅲ度29例,尿失禁发生5例.结果对比,护理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产褥期妇女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护理指导,可有效帮助其盆底肌张力恢复,以及降低产褥期妇女尿失禁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伟鑫;陈哲;胡苹

    目的 分析和观察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过程中,以精细化护理干预方法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行腹腔镜疝气高位结扎术的36例患儿进行观察,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患儿均为18例;对照组患儿以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干预,护理组患儿则以精细化护理方法实施手术配合干预,而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当中,13例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5例患儿术后切口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7.7%;护理组患儿当中,16例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例患儿术后切口感到轻度疼痛,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4.4%.两组患儿手术护理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在腹腔镜疝气高位结扎手术过程中,以精细化护理方法实施配合及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早日帮助患儿恢复健康,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产褥期妇女坚持选择盆底肌功能作为锻炼方式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为开展临床护理提供必要的对策参考.方法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取在我院顺利分娩的产妇共89例,回顾性分析产妇有无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随访资料,并总结出产褥期妇女未能坚持功能性锻炼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对策.结果 随访中大部分的产妇均能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盆底肌功能恢复状况良好;有3.37%产妇未能坚持继续锻炼,但在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后,能够及时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活动,无任何1例出现盆底肌功能不良症状.结论 处于产褥期的产妇应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以避免盆底肌功能不良等障碍性疾病的出现,通过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加快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时间.

  • 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作者:屈秀芳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产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1例接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于手术前2天到拔除尿管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以患者术后拔除尿管自主排尿后观察两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观察组有18例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100 ml,对照组有12例自主排尿膀胱残余尿量≤100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王婷婷

    目的 探究在宫颈癌根治手术后应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进行尿潴留防治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84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尿潴留病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尿潴留4例(9.5%),低于对照组的17例(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坦洛新护理对术后尿潴留病症的发生可有效的防控,从而改善其自主排尿功能情况.

  • 循证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丽华;李红;薛淑梅;李维新;吴巧梅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临河区妇幼保健院46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4~6月期间产妇257例,列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2013年8~10月期间产妇209名,列为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分别于产后42d和产后6个月,对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产后42d和产后6个月两次调查均显示,实验组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产后6个月与产后42d依从性相比,均呈现明显降低。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但其依从性随时间迁移呈降低趋势,故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近期和远期护理目标的制定,以便真正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 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静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官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于手术前后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测残余尿量<100 mL者试验组22例,对照组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官颈癌手术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

  • 穴位注射治疗经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黄美霞;姚祺;闵羡蕙;周小琴;李一妹;郑瑛瑛

    目的 观察甲钴胺八髎穴注射治疗经阴道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妇科门诊收治的3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穴位注射组、盆底肌功能锻炼(Kegel)组、生物反馈组,每组100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盆底肌力等级、盆底肌疲劳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及1h尿垫试验结果.结果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盆底肌力4级、5级者及盆肌疲劳度均优于其他2组(P均<0.05);随访6个月间,PFIQ-7问卷及1h尿垫试验漏尿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组间对比,穴位注射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 八髎穴注射甲钴胺治疗阴道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PFMT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尿失禁的影响

    作者:杨芳;李作贵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PFMT)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尿失禁的影响,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分娩后检查确诊为产后尿潴留患者7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传统基础上予以患者生物刺激反馈仪结合PFMT进行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效果、漏尿情况、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1 h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1 h漏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结合PFMT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状况,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是有效的干预方法.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