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内麻醉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琴;黄素珍;区少心;饶文玉

    盆底功能障碍(PFD)性疾病是由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或减弱引起,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产后性功能障碍等。临床病因复杂,年龄、肥胖、妊娠、分娩、子宫和阴道手术史、盆腔手术史等均是 PFD 的发病因素,其中妊娠和分娩是其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1]。由于大多产妇因潜伏期到活跃期间的疼痛耐受度较低,致使自然分娩率降低。同时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情绪也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2]。而良好的分娩镇痛有助于改善母体内环境,促进阴道分娩的顺利进行。椎管内阻滞镇痛是麻醉领域使用较广泛、效果较肯定的镇痛方法,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满足整个分娩过程的镇痛。本研究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 PFD的近期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益气活血方配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治疗56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冯海军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PHN)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单用氯胺酮椎管内阻滞治疗,1次/周,共8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在必要时加用曲马多止痛.疗程8周.结果:治疗7d,4周及8周,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周,8周治疗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曲马多片总量为(230.5 ±72.4)mg,低于对照组的(725.7 ±581.9)mg(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氯胺酮椎管内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无痛分娩与正常分娩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安旭菁;龙燕

    目的 分析对比无痛分娩与正常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15例正常足月产妇,按照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12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分娩,对照组采用普通经阴道正常分娩.比较2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产程时间短、剖宫产率较低(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例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无痛分娩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在生产时的疼痛,有效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了产妇的生命质量,保证了母婴的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椎管内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岳剑宁;徐铭军

    椎管内阻滞是公认的镇痛效果可靠的分娩镇痛方法,而这一方法能否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应用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与此结论相反的研究报道很多,目前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将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给药开始时间定为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3~5 cm),而这时产妇已经在等待中忍受了数小时的疼痛,随着椎管内给药模式和新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不断投入临床应用,潜伏期分娩镇痛呈现一定的可行性,而使全产程无痛成为可能.

  • 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麻睿骏;叶秋玉;章玲斌;张珂

    目的:分析椎管内阻滞麻醉在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探讨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选择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阴道分娩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对照组阴道分娩未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时会阴疼痛程度和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产程缩短、会阴疼痛程度减弱、会阴裂伤程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缩短了产程、减弱了产妇的疼痛程度、减小了会阴裂伤程度、保护了盆底结构,是一种优质的分娩麻醉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罗哌卡因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疗效观察

    作者:王军;赵亚宁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减痛分娩的产妇3087例,均为足月初产、单胎头先露,均无宫缩乏力及妊娠并发症,分为罗哌卡因组(观察组)1550例和布比卡因组(对照组)1537例.于第一产程开始镇痛,常规取L2-3间隙行穿刺麻醉.观察组给予0.2%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对照组给予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比较两组镇痛效果,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各产程时间及机械助产率.结果:两组可靠镇痛率及各产程时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血压、心率与镇痛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需机械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

  • 椎管内阻滞联合导乐仪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相明

    目的 探讨椎管内阻滞和导乐仪联合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行导乐仪镇痛,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主要表现为0级和I级,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联合导乐仪应用于分娩具有良好分娩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 探讨临床无痛分娩方法对于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临床无痛分娩方法对于产妇分娩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200例产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有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非药物性常规分娩的镇痛分娩方法,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临床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00例实验组产妇通过椎管内阻滞镇痛法在临床分娩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分娩镇痛效果,整个临床分娩镇痛有效率高达95.4%;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性的分娩镇痛方法之后,共有21例产妇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镇痛有效率为21%。实验组产妇在产妇实际分娩中的宫颈扩张时间逐渐缩短,其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更低。两组产妇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临床分娩过程中采取椎管内阻滞镇痛法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其临床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未出现任何皮肤瘙痒、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相关体征或者不良症状,这对产妇的临床分娩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运用。

  • 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观察

    作者:符白玲;李煜;胡顺平;刘惠英;毕佳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ASA Ⅰ~Ⅱ级的产妇7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8例和对照组392例,两组均于宫口开至2~3cm时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实验组实施分娩镇痛后开放静脉增加输液,对照组仅补充生理需要量,并鼓励产妇进食进水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体温37.5 ~ 37.9℃及≥38℃例数和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胎儿心率,疼痛评分,第1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输液后3h内总尿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时体温37.5~37.9℃和≥38℃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第1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尿量增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平稳(P<0.05).结论 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能降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分娩结局,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进展

    作者:劳诚毅;马迪;全伟斌;杨威;苏烨;刘珍玉

    分娩疼痛作为孕妇的一个生理存在,长时间剧烈的疼痛可引起孕妇较为强烈的内分泌反应,体内儿茶酚胺增高会引起子宫胎盘血流下降,子宫受体激活及宫缩减弱等不良后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分娩镇痛作为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在分娩过程中要求镇痛已成为趋势.分娩镇痛的方法多样,目前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全世界公认有效的方法,其具有镇痛效果好、改善胎盘血流、减少代谢紊乱、产妇满意度高等优点.

  •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孔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分娩镇痛的研究逐渐成为产科临床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由原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方式的研究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常用的药物,后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产生的影响.该文着重从上述三方面对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茂馨;王桂香;王瑞

    分娩会给产妇带来非常剧烈的疼痛,怎样才能使产妇安全、无痛苦地分娩,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目前,分娩镇痛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椎管内阻滞是值得推荐的一种镇痛方式,近几年随着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的提高和新药物的开发研究,使其具有镇痛效果可靠、运动神经阻滞小、血循环动力学影响较小、产妇满意度高等优点.本文将针对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椎管内阻滞对丙泊酚镇静剂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峻岭;郝在军

    目的:分析椎管内阻滞对于丙泊酚镇静的剂量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性麻醉,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阻滞,两组患者麻醉以后都注射丙泊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泵注的丙泊酚剂量与BIS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丙泊酚使用剂量比对照组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丙泊酚泵注后和患者意识消失时,两组患者BIS值都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比较大,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行椎管内的阻滞,可以降低丙泊酚泵注剂量。

  •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快捷)

    作者:吴新民;王俊科;庄心良;叶铁虎;杭燕南;曲仁海;徐建国;薛张纲;熊利泽;王国林;欧阳葆怡;孙晓雄;郭曲练

    概述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可分为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和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三类.本"专家共识"仅针对椎管内麻醉而制定,不包括通过椎管内途径实施的急慢性疼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 超声影像学技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雷;景晨萌

    1 对麻醉操作的作用无论是剖宫产麻醉还是分娩镇痛都以椎管内阻滞为主要方式,妊娠使产妇脂肪向心性堆积,背部骨性标志消失,定位不清,腰椎过度前凸,硬膜外间隙加深变窄,依靠触诊髂脊联线行椎体水平的临床估计已被证明往往是不准确的[1],并且与是否肥胖无关[2].行脊髓麻醉应在L3-4,B超显示孕期至少6%妇女髂脊联线高于L3,而麻醉医师临床触诊评估的间隙水平往往存在高出至少一个椎体水平的误差,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腰椎间隙和神经损伤的风险增加,依靠超声可以降低误识别的几率.

  •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2008)

    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是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 追踪共识——《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2008)》刊后随访

    作者:高健;王俊科

    长期以来,椎管内阻滞麻醉因其经济、适用,成为我国主要的麻醉方法,应用病例数目之多和范围之广在世界堪称第一.在我国规范其临床实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 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荣富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椎管内阻滞和静吸复合全麻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8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所做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麻醉,对符合条件的3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比较ASA分级,术中输液量,移植肾血流开放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并发症(仅包括硬膜外血肿或心功能衰竭)和移植肾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体质量和ICU停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静吸复合全麻组比椎管内阻滞组体质量更重,ICU停留时间更长.结论椎管内阻滞有时不能满足手术要求, 能满足手术要求的椎管内阻滞,手术结束后循环功能较稳定,烦躁不安少见,手术后恢复较快;静吸复合全麻能更好地满足手术要求,尤其是体质量较大的患者,但在拔出气管导管前后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甚至心功能衰竭,手术后恢复较慢.

  • 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子宫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姚敏;张兆平

    笔者用三种不同的椎管内阻滞方法用于全子宫切除术, 现将麻醉效果比较如下.

  • 腰骶压缩性骨折行下肢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王会平;张忠虎

    合并腰骶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首要措施是保持平卧,谨防搬动,否则会使骨折创面扩大,甚至造成脑脊液漏,因此,行下肢手术时,其麻醉有一定的独特性,椎管内阻滞应为禁忌.笔者采用氯胺酮、哌异合剂、地西泮复合麻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