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马春燕;王振国

    美国癌症协会统计恶性肿瘤位居人类疾病死亡原因之首[1],绝大多数肿瘤被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5年生存率较低.1971年美国Folkman[2]率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概念,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给达到抑制和治疗肿瘤目的,即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理论,开辟了抗血管形成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纪元.恩度是我国学者自主研发的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现就恩度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 FoxO1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周园媛;王战建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66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接近1个亿,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快的地区,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对糖尿病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近年的研究显示,FoxO1通过参与调节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七氟醚预处理在脏器保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晓;田国刚

    吸入麻醉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肺泡入血,阻断大脑突触传递功能,产生全身麻醉.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卤族类麻醉药,于1968年由Regan合成,因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气道刺激性小,肌松药用量小且作用优于异氟醚、恩氟醚,术后苏醒快而完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众多研究表明七氟醚预处理具有脏器保护作用,因此全面分析其对脏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七氟醚预处理对脏器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郭宗彩;徐基亭;赵玉琴

    胫骨远端(干骺端,干骺交界处和远端骨干)骨折在车祸和足球运动损伤中比较常见.这类骨折的处理方式和预后与Pilon骨折和胫骨干中段骨折是有区别的[1].总体上来讲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具体的选择视患者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可用医疗资源和手术经验来决定.

  • 高敏心脏肌钙蛋白检验临床应用前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梁峰;胡大一;沈珠军

    目前临床医师开始使用新一代心脏肌钙蛋白(cTn)检验界限值:99百分位数正常上限值.以前不愿使用这种界限值,是由于非急性心肌缺血性心脏疾病导致cTn的频繁升高.使用肌钙蛋白的绝对界限值,其与以前认为诊断金标准的敏感性较差的标记物(如肌酸激酶MB同工酶)相等或检验获得10%变异系数的低值,认为可降低假阳性.但是使用99百分位数正常上限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和结构性心脏病的检出能力[1].同时这种变化不应该与更新一代检验方法的更替相混淆.

  •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线粒体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孙明;褚俊;朱红军;韩永生

    一、线粒体与细胞死亡途径大量文献已证明多种细胞死亡途径都涉及线粒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凋亡和细胞自噬为代表细胞程序性死亡,其主要通过激活调解途径导致细胞死亡,一种为不可逆转的、非调控过程的细胞坏死[1].细胞凋亡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及分子机制还未完全阐明[2].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可分为两种途径,一种为与特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aTNF)或Fas受体结合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外源性途径[3];一种是由线粒体参与的凋亡途径,线粒体可能启动或者增强凋亡途径,以此应对细胞内各种病理生理机制的改变[4].凋亡途径的启动可激活“pro-caspases”,终引起细胞内蛋白的水解,线粒体的减少,细胞核DNA的分裂.

  • 瓜氨酸在脓毒症肠功能障碍临床意义与应用

    作者:魏宜;郭振辉

    正常肠黏膜可发挥其屏障功能,对肠腔的细菌、毒素吸收充分阻断,而机体在脓毒症中,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肠道微生态失衡均造成肠黏膜的不断损伤,进而导致肠道毒素、细菌、代谢产物移位,直接造成脓毒症加重,甚至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肠道已成为脓毒症发病全过程的关键位点.如何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的肠功能衰竭程度在诊疗过程中极为重要,既往研究通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反映脓毒症时小肠屏障功能[2],但对肠道细胞自身功能在脓毒症变化趋势研究尚少.晚近研究显示,瓜氨酸可作为反映肠细胞功能衰竭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有助于对肠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更为全面.现就相关的研究总结如下.

  •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诊治现状

    作者:李兵;张军;林华刚;王博;陈炜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学术界对于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分型及预后研究较为透彻,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相对较低,其发病人群、发病机制、治疗目的均与老年型股骨颈骨折不同,且预后不佳,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是其主要并发症[1-3],有学者报道股骨头坏死率高达23%[3],被称为“未被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于其诊治,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就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及分型、诊治、预后方面作一总结,为临床及学术上提供参考.

  • 癫痫发作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

    作者:陈伟;徐军;钱洪玉;王桂芳;贾培兰;郭常利;孟凡刚

    目的 通过视频脑电-心电监测,研究部分性癫痫发作期心率变化,探讨不同部位起源、不同发作形式以及睡眠与觉醒对心率变化的影响,总结并分析癫痫发作前后心率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81例癫痫患者181次发作的视频脑电-心电监测资料,将癫痫发作期心率变化幅度分成5种类型,绘制心率变化曲线图,并从发作部位(额、颞、枕)、发作形式(SPS、CPS和CPS-G)、睡眠与觉醒等方面分析癫痫发作对心率变化的影响.结果 181次发作心率差值(53.2±26.7)次/min,额、颞、枕心率差值分别为(53.3±28.5)次/min、(53.2±24.1)次/min和(52.8±31.9)次/min;睡眠期(72次)和清醒期(109次)发作心率差值分别为(62.8±25.4)次/min和(46.8±25.7)次/min; SPS、CPS和CPS-G发作心率差值分别为(32.8±24.4)次/min、(47.7±20.6)次/min和(79.3±22.4)次/min.结论 发作类型为CPS-G、睡眠期、右侧起源、男性、年龄大于14岁的患者心率变化显著,癫痫发作期的心率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 射波刀联合CIK细胞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分析

    作者:姜志高;杨桂青;刘晓旭;孙东宁;林思祥;王义善

    目的 分析射波刀(Cyber knife)联合CIK多因子诱导自体细胞免疫疗法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局部放射同步全身免疫优化的效应关系.方法 对4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167个肿瘤病灶行射波刀治疗,其中200例同步CIK细胞免疫治疗,纳入观察组;200例行射波刀辅助中药滋阴补气颗粒治疗,纳入对照组.治疗后随访1~6个月,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定近期疗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NK细胞评定免疫功能的变化,综合探讨射波刀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期为5个月.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观察组)和72.5%(对照组),P<0.05;射波刀联合CIK组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NK细胞均较射波刀联合中药颗粒组增强(P<0.05).结论 通过射波刀精确影像追踪定位联合全身CIK细胞免疫治疗,综合优化肿瘤治疗的物理和生物效应,使部分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变不治为可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肿瘤 治疗学 射波刀 CIK
  •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蓉;李林;雷呈志;吴令英;白萍;李淑敏

    目的 评价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探讨早期宫颈癌合并LVSI优选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Ⅰ B~ⅡA期宫颈癌合并LVSI 252例及相对应于年龄、期别、病理类型无差异的无LVSI253例入组本研究,分析两组间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术前、术后治疗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LVSI组的宫颈间质受侵深度> 1/2例数、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化所占比例、术后接受辅助治疗患者数明显高于无LVS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年总存活率(OS) LVSI组79.8%,无LVSI组95.7%,5年无瘤存活率(DFS) LVSI组79.8%,无LVSI组94.6%,复发转移、死亡:LVSI组复发39例(15.5%),死亡24例(9.5%),无LVSI组复发13例(5.1%),死亡2例(0.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全组5年总存活率、无瘤存活率为93.6%、87.7%,单因素分析示临床期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影响5年总存活、无瘤存活,肿瘤大小、术后治疗仅影响5年总存活率.多因素分析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是5年总存活、无瘤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VSI与多种不良预后因素相关,早期宫颈癌中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是5年总存活、无瘤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合并LVSI需术后辅助治疗.

  • 运用磁共振波谱及弥散张量成像分析研究代谢综合征病程与脑代谢的相关性

    作者:容宇;李洪标;秦宏;蔡贤斌;蔡春花;郑晓红;郑文斌;陈薇

    目的 应用头颅磁共振波谱(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了解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乙酰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乙酰胆碱(NAA/Cho)、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与MS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分为病例组(MS患者15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7例),检查一般项目(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神经功能相关量表评分),行头颅MRI、MRS及DTI检查,测定左侧扣带回后部、背侧丘脑、侧脑室后角NAA/Cr、Cho/Cr、NAA/Cho的比值和内囊后肢、放射冠区FA值,分析测定项目与MS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1)NAA/Cr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年限有关(P<0.05).(2) NAA/Cho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年限有关(P<0.05).(3) FA值与高血压年限有关(P<0.05).结论 MS患者脑细胞代谢功能、神经纤维微结构损害严重程度与MS的病程相关.

  • 胃癌Oct-4、β-catenin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作者:郭康;李宁;韩黎丽;邓文英;王新锋;陈小兵;罗素霞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Oct-4、β-catenin表达情况及其对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中Oc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结果 Oct-4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浸润无关,与T分期(P=0.023)及复发转移相关(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与T分期、淋巴结浸润及复发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19、0.011).生存分析显示Oct-4和β-catenin 的表达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相关,且二者均阳性表达者其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任意单阳者,二者均阴性表达者其复发转移率低.结论 Oct-4与β-atenin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高血压合并颈椎病患者物理干预后的转归及机制探讨

    作者:李姗;谭丽娟;于兆华;宇仁超;杨斌;王霞霞;潘娜娜;张蕊;于玲范

    目的 观察初发高血压合并颈椎病患者,经颈椎关节粘连松懈术治疗及改善生活习惯后血压的转归,为颈型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在门诊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就诊的5000例初发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60人[血压在(140~159)/(90~99)mmHg之间].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颈椎关节粘连松懈术推拿治疗一个疗程,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生活习惯、日常姿势和颈部运动方式进行干预;B组给予小剂量的钙离子拮抗剂或小剂量血管紧张素抑制剂治疗,随访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24h平均血压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B组仅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畏光、胸闷胸痛的症状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耳鸣、听力下降、疲惫乏力等症状,A组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B组(P<0.01).治疗前A、B两组24h平均血压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24h平均血压均明显下降并维持在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B组患者的血压虽有所下降但未能恢复至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相比,A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的24 h平均血压明显下降,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初发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颈椎病的筛查,尽早地发现高血压合并颈椎病者,并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避免误诊漏诊,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治愈率.

  • 胎儿足畸形的产前超声检查价值及局限性探讨

    作者:王家刚;张小林;马雄涛;巨学明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足畸形诊断中的作用及局限性,并分析胎儿足畸形产前超声漏诊原因.方法 采用连续顺序超声追踪法对12 371例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系统筛查,观察胎儿足部发育、有无异常及伴发畸形,产前超声与引产胎儿检查结果对照,总结胎儿足畸形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2 371例孕妇产前超声检出胎儿足畸形36例,检出率0.3% (36/12 371),其中先天性足内翻畸形25例,部分趾缺如1例,足趾完全缺如2例,足缺如l例,裂足1例,小腿及足缺如l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5例.因足外其他系统严重畸形引产胎儿证实产前超声漏诊足畸形7例,足内翻2例,足外翻1例,多趾1例,并趾2例,趾缺如l例,漏诊率0.06 (7/12 371).结论 产前二维超声检查在较严重胎儿足畸形的检出、形态分类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产前超声检查时间、合适的胎儿体位、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结合实时三维超声细致检测可提高胎儿足畸形的产前诊断准确率.

  • 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及HIF-1α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刚平;梁云爱;张作峰;张红;梁粉花

    目的 研究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HIF-1α在乳腺癌和癌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UltraSensitiveTM S-P法检测57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8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DC-NST)组织中HIF-1a、CD105-MVD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对照,以53.例乳腺普通导管增生(UDH)标本作对照.结果 (1)HIF-1a在NST中的阳性表达为68.75%,明显高于DCIS (43.8%)、ADH (31.6%)、UDH(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442,22.272,52.789,P<0.01);DCIS与A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878,P=0.139). (2)NST中CD105-MVD(31.691±8.621)与DCIS(27.633±6.879)、ADH(21.436±5.112)和UDH (10.038±3.976)比较,IDC-NST与DCIS (t=3.696)、ADH (t=10.056)与UDH (t=22.105)比较,DCIS与ADH比较(t=4.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区域CD105-MVD明显高于病变中央区域(P<0.01). (3)在IDC-NST中,HIF-1a、CD 105-MV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激素ER (PR)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 (4)在IDC-NST中,HIF-1a阳性组CD105-MVD表达(35.120±5.541)高于阴性组(22.040±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F-1α和CD105-MVD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行为有关,HIF-1α可能发生在癌变早期阶段(UDH和DCIS),HIF-1α和CD105-MVD联合检测有望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辛伐他汀5年治疗前后动脉弹性的变化

    作者:王荣花;孙宁玲;杨帆;孟晓敏

    目的 探讨长期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24例,每晚给予辛伐他汀40mg口服,随访5年,治疗前后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5年前与5年后比患者的收缩压水平(SBP)无变化(P>0.05),舒张压水平(DBP)有所增高(P<0.05),脉压(PP)无明显变化,患者的血LDL及TC水平均降低(P<0.05).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经辛伐他汀治疗5年后BaPWV无显著增加[从(1419±224) m/s变为(1416±205) m/s,P>0.05].结论 辛伐他汀长期应用在降脂治疗同时可防止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BaPWV进一步升高,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 脊柱外科术中输血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袁莉;刘爱杰;朱孔娟;刘陕岭;侯南丽

    目的 了解脊柱外科手术中输血情况及特点,以便节约血源,更好地开展合理输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498例脊柱后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自体血应用情况及异体血输注情况,分为两组,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组(Z组)248例和输异体血而未应用自体血回输(C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值、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和异体血输入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常规、血凝常规化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Z组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248例自体血回输患者回输洗涤红细胞103 484 ml(平均Hct=50%,相当于库血Hct=40%约129355 ml),即每例患者回输自体血417 ml,相当于节约库血522 ml.Z组人均输少白红细胞(2.7±1.1)U;术后Hb (96.8±15.5)g/L.C组人均输注少白红细胞(2.9±1.3)U,与Z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Hb(106.3±15.1) g/L,与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出血量较大的脊柱后路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可节约异体红细胞,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但应注意纠正凝血功能.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

    作者:左雯鑫;李晓宇;蔡淦英;刘恺

    目的 本研究探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液流变各项指标与临床病情之间的关系,为OLP的病情监测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VAS和REU评分系统对32例糜烂型OLP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通过SPSS 16.0软件包对VAS、REU分值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VAS分值分别与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REU分值分别与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之间呈直线正相关(P<0.05),REU和VAS分值与全血黏度间呈多元线性相关(P<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REU=6.583+ 1.791×全血黏度(高切),YVAS=1.987+0.610×全血黏度(中切).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与糜烂型OLP患者的临床病情密切相关.

  • 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患者血浆NO、ET-1、cTnI和CK-MB的影响

    作者:侯念果;孙立新;时飞;王明山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缺血期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PB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S组在阻断升主动脉时经膜式氧合器吸入2%七氟醚10min,开放升主动脉前吸入2%七氟醚10 min,C组不吸入七氟醚,其他处理同S组.分别于切皮前(T0)、主动脉开放即刻(T1)、1 h (T2)、3 h(T3)、24h(T4)时间点取血测定NO、ET-1、cTnI和CK-MB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S组在T1、T2、T3、T4时间点ET-1表达较低而NO的表达较高(P<0.05);与C组相比,S组在T1、T2、T3、T4时间点cTnI和CK-MB表达量低(P<0.05);与T0时刻相比,ET-1、NO、cTnI和CK-MB表达逐渐增高,在T2达高峰后下降(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阻断升主动脉时开始经膜肺吸入2%七氟醚能促进NO释放,降低血浆ET-1的水平,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对心肌亦可产生保护作用.

  • 东莞地区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研究

    作者:何怡;娄季武;唐莉;刘彦慧;隗伏冰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东莞地区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意义.方法 2012年l~12月,选择7家医院接受正规产检的夫妇共20 083名,首先以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筛查阳性者采用跨越断裂点的PCR (gap-PCR)、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ting,RDB)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对夫妇双方携带同类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检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62例(4.29%),其中广东省户籍473例(8.41%),外省户籍389例(2.69%);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352例(1.75%),其中广东省户籍141例(2.51%),外省户籍211例(1.46%).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93对,其中α-地中海贫血70对,β-地中海贫血23对,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89对,检出中重型α-地中海贫血19例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5例,共24例.结论 广东省东莞地区是各省人口聚集地,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广泛地开展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产前诊断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相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朱扬;孙家兰;金小燕;何泓;朱兴进;蔡健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脑梗死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以及其他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 将入组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0名对照者(非脑梗死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blood glucose)、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测定.所有入组被检者均为高血压患者,给予24h动态血压的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年龄和性别.同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脑梗死组的TG、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非脑梗死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HDL-C浓度明显低于非脑梗死对照组;升高的胆固醇、白昼平均血压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增加,而夜间平均血压越降低也越容易引起脑梗死的发生;与非脑梗死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的非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高血糖、高TG、低HDL-C和非杓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庄树彤;李群珍;蔡燕娟;吴绍豪;陈斌;郑凯;徐敏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7 d分别给予瑞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能全力,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7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7d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明显下降,炎症反应指标(CRP、IL-6)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血清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反应指标(IL-6、CR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 复发性肾结石患者电解质特点及与甲状旁腺激素关系研究

    作者:葛长官;姚铭;刘皎林;李柏林

    目的 探讨肾结石复发患者的电解质特点及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97例,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分为两组,肾结石组76例;反复复发肾结石组21例;正常对照组55例.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清P3-、Ca2+、K+、Cl-水平及尿pH、尿比重(SG)值,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并探讨复发性肾结石电解质特点及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结果肾结石组和复发肾结石组血清C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肾结石组血清P3-水平低于肾结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肾结石组血清Cl-水平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复发肾结石组血PTH水平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发性肾结石组与对照组血清电解质水平存在差异,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可能在肾结石复发机制中起特殊作用.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尘肺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伟;王洪武;徐应军;陈刚;李宝平;周云芝;李晶;梁素娟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尘肺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12月经高千伏胸片确诊的109例尘肺病患者,其中矽肺52例,煤工尘肺57例,先后予以FeNO检查、肺功能检查.结果 109例尘肺病患者中97%的患者测得的FeNO值在5~35 ppb范围内,81%的尘肺病患者FeNO测量值分布范围在5~25 ppb之间.矽肺组FeNO测量值显著高于煤工尘肺组,FeNO识别为矽肺的佳FeNO值为20.7 ppb,约登指数的大值为0.304,此时的灵敏度为46.2%,特异度为84.2%.煤工尘肺及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与FeNO测量值之间没有差异.结论 将FeNO检查应用于尘肺病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及复发的评估价值

    作者:崔刚;杨丽娟;张云萍;郭雄飞;王大恺;施洋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放疗疗效的评估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宫颈癌行放射治疗患者45例,对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1个月内分别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按放疗后肿块改变分为CR组、PR组两组.放疗后3~17个月MRI检查32例,包括复发13例,未复发19例;另13例随访失败.测量DWI相应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并以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四项指标评估DWI诊断放疗后复发的价值.结果 复发病例为13例,于放疗结束后3个月至16个月,放疗后与未复发组AD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与复发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中与放疗前AD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与放疗前、中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CR组、PR组肿瘤ADC值及ADC值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DWI成像对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4.7%、94.7%、92.3%.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及预测复发的准确检查方法.

  • 妊娠中期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胰岛素抵抗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文华;位菊峰;于华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及胰岛素抵抗(IR)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留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妊娠24~28周孕妇行产科体检时的血清,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获取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FABP4的浓度.同时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子痫前期组血清FABP4水平为(145.77±3.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7.67±5.07) ng/L,P<0.05. (2)子痫前期组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20.57±5.01) mU/L;4.01±0.99]显著高于对照组[(17.34±2.71) mU/L; 3.3±0.56,P<0.05].(3)子痫前期组血清FABP4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97,P<0.05; r=0.96,P< 0.05).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FABP4水平及IR与子痫前期发生相关.

  •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岳华;刘红;徐世茹;阿迪拉;伊力夏提;赵志刚;崔如晨;赵红娟;张凌

    目的 探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与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LFHD组和HFHD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和透析治疗3个月后的白细胞介素-6 (IL-6)、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LFH组与HFHD组首次透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LFHD组治疗前后比较对β2-MG、IL-6、CRP清除无统计学差异(P>0.05); HFHD组治疗3个月后对β2-MG、IL-6、CRP清除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LFHD组与HFHD组之间治疗3个月后比较,HFHD组中β2-MG、IL-6、CR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较LFHD更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和微炎症细胞因子,从而显著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关键词: 肾透析 微炎症状态
  •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CT表现预测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作者:张鑫;孙浩;许金卫

    目的 通过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CT征象,评估其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为出血组,未出血患者40例为未出血组.检测食管曲张静脉直径,血管截面数量及总面积,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并算出约登指数,并选择约登指数高的临界点.结果 出血组直径为(7.65±2.85) mm,未出血组(6.65±3.35) mm,约登指数为0.32,临界点为5.55 mm,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出血组静脉血管数量为(4.5±2.5)支,未出血组为(4±2)支,约登指数为0.35,临界点为4支,AUC为0.68;出血组血管面积为(1.64±1.26)cm2,未出血为(1.64±1.26)cm2,约登指数为0.48;临界点为1.03 cm2,AUC为0.82.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直径、截面数量三个指标中,食管曲张静脉血管截面总面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出血的检测指标具有较高价值.

  •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和血浆瘦素联合预测脑出血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立威;张文博;于国渊;刘秀杰;杨华堂

    目的 探讨联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血浆瘦素水平对脑出血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脑出血患者共112例,回顾性分析其GCS评分和检测血浆瘦素水平,分析其预测脑出血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良组较预后差组间的GCS评分、血浆瘦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血浆瘦素水平均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和血浆瘦素水平对于脑出血3个月后的预后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1和0.706.结论 联合GCS评分和血浆瘦素水平可早期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低血糖、低磷血症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桂华;李颖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低血糖、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及血糖和血磷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患者323例,按血糖和血磷水平分组,并对比各组APACHE Ⅱ评分、实验室指标和预后.结果 正常血糖组192例,低血糖59例(18.27%),其中轻度低血糖组38例,严重低血糖组21例,三组性别、APACHEⅡ、乳酸、肌酐、谷氨酸转氨酶、血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磷组205例,轻度低血磷组39例,中度低血磷组36例,重度低血磷组25例,三组APACHEⅡ、乳酸、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和血磷水平、低血糖和低磷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正常值的血糖、血磷水平均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低血糖严重程度与低磷血症严重程度分别与死亡率呈正相关(P<0.05),低血糖严重程度与低磷血症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U患者易出现低血糖、低磷血症,两者可能相互促进.低血糖、低磷血症ICU患者病情较重并提示预后较差.

  •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36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袁晓露;魏建国;李蓓;刘汉忠

    目的 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并对易误诊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搜集36例BCA患者资料,并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 BCA是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由基底样形态的肿瘤细胞组成,伴明显的栅栏样排列为特征,细胞形态较为一致,排列成实性、管状、梁状和膜性四种结构,组织病理学结构与其他唾液腺肿瘤有一定重叠,其免疫组化CD117表达强弱不等、Ki-67核增殖指数低.结论 BCA组织学结构与其他唾液腺肿瘤有交叉重叠,是其容易与其他唾液腺肿瘤误诊的根本原因,恰当的应用免疫组化和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等检查可以帮助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郭光远;赵仲喻;董凯;姜波;陈培强;于伟红;林少华

    目的 分析螺内酯在社区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入选本院所属院管社区卫生中心诊断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 mg/d,观察时间4个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测定,6min步行试验,QOL质量评价.研究期间全程监测血钾、肌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螺内酯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P=0.001),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内酯组治疗后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QOL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螺内酯能够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 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池拽;师天雄;胡锡祥;缪健航;王折存

    目的 通过总结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不同个体术前目标血管的评估方法及内瘘成熟率,探讨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行动静脉内瘘术的65例尿毒症患者,在术前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物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肢静脉造影评估目标血管,确定目标血管后,行静脉与动脉的端侧吻合,术后常规予以扩血管、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本组63例成功吻合,成功率96.9%.术前用物理检查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25例,内瘘成功率92% (23/25),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23例,内瘘成功率91% (21/23),上肢静脉造影评估及确定目标血管1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3例,均为高位内瘘,成功率100%,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4例,内瘘成功率100%.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目标血管个体化评估既可确立目标血管、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又可减少术前检查的盲目性,降低患者的费用.

  • 十二指肠镜治疗33例慢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作者:彭侠彪;全华斌;阮巍山

    慢性胰腺炎(CP)为胰腺炎症性疾病,以胰腺实质发生慢性持续性炎性损害、纤维化及可能导致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或钙化等不可逆性的形态改变为其特征,可引起顽固性疼痛和永久性内、外分泌功能丢失[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开展,为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觋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3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非插管静脉麻醉用于乳房肿块切除的临床观察

    作者:缪小勇;徐葭;曹建平

    乳房肿块是乳腺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均采取手术切除以达到治疗或明确诊断的目的[1].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由于乳腺组织比较松软很难做到精确的阻滞麻醉,特别对于肿块较小,位置比较深,多发的患者更难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另外术中患者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对手术的焦虑加重了患者的不配合,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本研究将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技术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旨在为乳房肿块切除术探索麻醉苏醒更快、更安全的麻醉方法.

  • 右心室起搏伴心功能不全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后疗效观察

    作者:季小波;李晓宏;徐伟;杨晓妹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惟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与起搏相关的并发症,如起搏综合征、心功能恶化、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等[1-2],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目前双心室起搏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将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国外也有相关报道[3-4].我中心自2008年开始对部分传统起搏模式导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了升级为双心室起搏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该部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学龄前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合理性分析

    作者:李阳阳;王小锐;王东海;姜永刚;罗宏伟;吴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学龄前儿童OSAHS多由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堵塞上呼吸道引起,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治疗,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术后常有吞咽痛,影响患儿进食,延迟伤口的愈合,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1].由于学龄前儿童无法使用自控镇痛泵,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无需患儿控制的一次性持续微量静脉输注镇痛泵缓解学龄前儿童的术后吞咽痛,然而,镇痛泵中主要使用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如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镇痛作用强,有呼吸抑制作用,而儿童OSAHS术后舌后坠、悬雍垂水肿、咽腔狭窄可造成急性上气道阻塞,这些增加了术后窒息缺氧的风险[2].因此,儿童OSAHS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成为了首要问题.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400例不能手术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宝东;刘磊;胡牧;钱坤;李元博;王若天;支修益

    目前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外科手术,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70%以上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佳时机;或因身体、年龄等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的局部治疗手段运用于肺部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有些研究报道了该操作存在严重并发症[1-4],其安全性仍然受到质疑.本文报道了我院连续400例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肺部肿瘤的治疗结果,分析其安全性.

  • 以妇科占位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血液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何金鹏;汤屹;孟力

    一、病例资料病例1,女,32岁,3个月前因经期腰腹痛伴恶心就诊,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肿块,3个月来进行性增大入院.既往无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查体:左侧腋窝可触及一约2cm×2cm肿大淋巴结,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宫体后位,常大,未及明显压痛,左侧附件区可扪及一约12cm大小包块,质中,活动度可,无压痛,右侧未触及异常.妇科超声示:子宫前方非匀质性肿块(12.0 cm×8.1 cm),环位正常,腹腔积液.宫颈TCT: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CA125 64.30 U/ml,CA199,CEA正常.左侧腋窝淋巴结穿刺:镜下见幼稚淋巴细胞增生活跃,可见核分裂象,可见成熟淋巴细胞,少许吞噬细胞.

  • 肾移植术后多囊肾切除及顽固性并发症处理经验

    作者:张纲;谢晋良;费继光

    临床上有约一半的多囊肾患者会在其50岁左右进展为尿毒症期[1],这约占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0%[2].目前较多移植中心采取保留多囊肾行肾移植的治疗方式,少部分具有明确手术指征患者予以移植前切除单侧或双侧多囊肾,而移植后切除多囊肾的患者则较为少见.结合近期成功处理的1例较为少见的典型重症终末期多囊肾患者肾移植以及移植后切除单侧多囊肾的诊治流程,我们从治疗方案选择的风险评估、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情况,总结了一些经验及教训,报道如下.

  • TASC(Ⅱ)-C、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作者:赵克强;张小明;郭清旭;于建;王洪欣;杨立国;马闯;刘云龙

    主髂动脉闭塞是引起下肢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病变部位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及双髂动脉部位.急性闭塞的病因多见于主动脉骑跨栓或在原有病变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慢性闭塞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65岁以上的男性人群中约有10%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20%[1].对于长段主髂动脉病变,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旁路手术血管重建[2];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的不断改进,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在临床上已有超越传统手术的趋势[3].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们对18例TASC (Ⅱ)-C、D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应用血管腔内成型技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 CT引导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莹;陶高见;朱彤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在绝经后女性,X线片证明至少有一节椎体骨折的人数在20%~25%,在一些国家,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高过39%[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病残,寿命缩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自1 999年开始推广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等疾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以部分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在CT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 白癜风、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一例

    作者:宋洋;张迪;信鑫;兰岚;姜萍;吴涛

    患者男,67岁,农民.3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面部出现板块状色素脱失斑,色素脱失斑逐渐融合成片.同年,患者躯干发现红色斑丘疹,表面附有鳞屑,均未予诊治,色素脱失斑无明显好转,躯干丘疹时多时少.1个月前,患者躯干、四肢均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表面覆有鳞屑,为求治疗,患者于当地药店购买西夏红银屑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次日患者头面部,四肢及躯干出现散在黄豆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伴有渗出,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未见损害,于当地入院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20 d,并行病理检查(2013年1月12日),大连医科大学病理:符合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无明显好转,水疱逐渐增多,遂来本院门诊就诊.否认农药接触史,否认外伤及其他疾病史.皮肤科检查(图1,2):头、面部及躯干见多发片状瓷白色斑,躯干及四肢泛发红色斑丘疹,表面附有鳞屑,头面部、上肢、躯干及下肢膝盖以上见密集黄豆大小水疱,壁厚,疱液略浑浊,尼氏征阴性,部分水疱破溃,伴有渗出.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无异常,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CRP均阴性,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BPAG2,又称BP180) 198.480 U/ml(所用试剂盒为BP180抗体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为Medical & Biological Laboratories Co.,Ltd.抗BP180值<9为阴性,≥9为阳性),余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正常,皮肤病理(图3,4):腹部呈现银屑病样增生伴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背部表皮灶性空泡变性,表皮下大疱,渗出物中见少许淋巴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 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熊燕

    患者女,20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12年3月28日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为非喷射状,伴四肢无力,无畏寒、发热,无偏瘫、失语,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及抽搐等,门诊行头颅CT检查后以“脑血管意外”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因患者烦躁不能配合而未测.烦躁,嗜睡,呼之能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轻度贫血貌,双肺无干湿哕音,心界正常,心率1 1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全身无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门诊头颅CT示:双侧枕顶叶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周围水肿灶明显.入院后当天血常规:白细胞5.5×109/L,红细胞4.44×109/L,血红蛋白136 g/L.肝功能:白蛋白37.0 g/L.血电解质:血钾2.62 mmol/L,血钙2.11 mmol/L.

  • 垂体脓肿合并垂体瘤一例

    作者:许建萍;肖新华;陈适;连小兰;袁涛;段炼;顾锋;李玉秀;邢小平

    患者女,21岁,因头痛2年余,恶心、乏力2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自鼻腔流“清水”,无发热.2009年6月出现左眼视力下降,外院行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及右侧额窦炎症;头颅MRI示筛窦、蝶窦病变并前颅窝底脑膜广泛强化.诊断“鼻窦炎、视神经炎”,于2009年6月23日于全麻下行鼻内窥镜探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中见骨质缺损),术后病理示双侧蝶窦慢性化脓性炎,伴纤维组织增生.并予抗感染、地塞米松治疗.患者出现右眼球外展轻度受限,有复视,嗅觉丧失.2010年3月再次出现头痛,眼眶痛,视力下降.再次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头痛及视力下降无明显缓解.同时给予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qd×12 d,出院后改为泼尼松40 mg qd,每周减10mg至停药(大约服用100#),视力较前恢复,仍有头痛.2010年7月停经至今,并出现口渴、多饮,每日饮水约8000 ml,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商品名:弥凝)0.05 mg qn,尿量有减少,自行停用.2010年12月8日再次因头痛于全麻下行左侧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术中见双侧额窦、筛窦、上颌窦黏膜充血、水肿,有大量黏脓性分泌物,彻底清除.头痛无缓解.2011年2月出现恶心、间断呕吐胃内容物,食欲差,体力下降明显.2011年3月外院行鞍区MRI示鞍区占位病变,遂来我院.入院查体: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指数19.7 kg/m2,皮肤及舌体偏干,甲状腺不大.腋毛稀疏,双侧乳房有触发泌乳,心、肺、腹(一),阴毛Ⅳ期,双下肢无水肿.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致严重心动过缓一例

    作者:黄进宝;翁恒;李红艳;王新航;潘建光

    患者女,52岁,以“反复咳嗽、咳痰、气促2年,加剧10d”于2011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前2年反复出现咳嗽、咳黄痰,活动后气促,查胸部CT示“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多次就诊于我院,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10d前再次出现咳嗽加剧,咳大量黄脓痰,稍动即感气促明显,以“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收入院.既往史:“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0余年.体格检查:脉率110次/min、呼吸40~50次/min、血压132/79 mm Hg(l mm Hg=0.133 kPa)、末梢血氧饱和度73%~88%(吸入氧浓度100%).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闻及大量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胸部CT(2011-12-13)示:双肺见多发网格状、索条状密度增高影,病灶以双肺下叶、双侧胸膜下为著,部分呈蜂窝样改变.

  • 带耳前部分皮肤的完全断耳显微再植二例

    作者:谢书强;侯建玺;王宏鑫;周聪

    例1,患者男,34岁,电焊工,焊接油罐时因爆炸伤导致左耳离断,伤后3h入院,查体:左耳廓及耳前部分皮肤软组织完全离断,断耳完整,但可见明显紫色斑块挫痕,创面颅骨外露.急诊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断耳清创再植术,首先刮除患耳周围10cm内头发,外耳道填塞无菌棉球,过氧化氢及0.9%氯化钠液反复冲洗伤口及断耳3次,稀释碘伏浸泡3min,常规碘伏术区消毒,在显微镜下进行地毯式清创,切除2mm挫伤皮缘及污染的皮下组织,根据血管、神经分布规律和远近端创面对应关系仔细寻找所有看到的血管、神经,稍作游离,一一采用显微线标记,备吻合.适当修剪部分软骨,将断耳复位,先用5-0无创缝合线间断缝合耳软骨定位后,由深层至浅面、吻合相对应的血管和神经,共吻合2~3条动脉,4条静脉,缝合神经1条,后缝合皮肤,离断耳廓在伤后6h重新恢复血液供应,用油砂卷填塞外耳道,防止血液流进耳朵,暴露再植断耳观察血运.术后抗炎、抗凝血、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间断输血1000 ml.术后因静脉回流稍差,经肝素化间断放血治疗6d,再植成活,随访12个月,再植断耳轻度萎缩、外观良好,恢复触觉及痛觉(图1).

  • 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并肌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唐铁钰;郑艳宇;张新江

    患者男,40岁,农民,因“行动迟缓半年”于2012年7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动作变慢,自觉四肢僵硬、发紧,全身乏力伴双手发麻,症状逐渐加重,近1个月来患者出现舌头僵硬、活动不灵,言语变慢不流畅.无头痛、复视,无肌肉跳动、疼痛,无肢体不自主抖动,无心慌胸闷.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半年来体重增加10余斤.既往体健,无明显家族史、遗传病史.查体:血压95/65 mm Hg,直立位血压90/60 mm Hg,身高162 cm,体重68kg,心率62次/min,律齐,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神志清楚,轻度构音障碍,余颅神经(一),四肢肌肉饱满,肌力5级,肌张力稍高,腱反射(+),无震颤或不自主运动,无共济失调,无步态、姿势障碍,双手腕以下针刺痛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一).

  •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致肝衰竭一例

    作者:吴梅清;陈丽;薛晓艳

    患者男,50岁,汉族,已婚,农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主因“头晕、发热2个月,加重伴喘憋3d”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因头晕、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1个月效果差,转至某三甲医院,行肺部CT提示:左下肺圆形渗出影,双肺可见散在云雾状渗出,行穿刺取活检,肺活检病理:送检1条为肺组织纤维素样坏死,另一条为彻底坏死的组织,患者发热,结合肺部CT考虑真菌性肺炎可能性大.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0.1g/片,14粒装)实验性抗真菌治疗,第1天0.1g,bid,第2天始0.1g,qd.服用伊曲康唑10d后,仍有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以输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具体用量不详),继续原量(0.1 g/d)服用伊曲康唑胶囊,并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退热、护肝宁保肝(当时化验家属未提供),当地治疗10d后病情改善不明显,停用卡泊芬净输注,又服用伊曲康唑胶囊与尼美舒利2 d,并再次于该三甲医院治疗.停用卡泊芬净第3天时患者皮肤发黄,第4天有咳嗽但痰少,第5天咳嗽、咳痰加重伴喘憋、气短、呼吸困难,第6天(2013年4月21日)以重症肺部感染收入我科.

  • 儿童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一例

    作者:田少奇;王妍;孙康

    患者女,13岁,因“右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2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偶有关节交锁,行X线片检查示:滑膜软骨瘤病(图1),未行治疗;2年来右膝肿痛持续存在,并逐渐出现关节内异物感、关节弹响及伸屈膝活动障碍,且关节交锁现象发作渐频繁.查体:右膝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伸屈膝捻擦感且伴明显疼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麦氏征阴性,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关节局部皮肤外观无改变、皮温不高,内、外侧关节间隙无压痛,ROM 5°(伸)~120°(屈),左膝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碱性磷酸酶升高(173 U/L).X线片及CT检查均示:滑膜软骨瘤病(图2).术前临床诊断:滑膜软骨瘤病.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利用关节镜技术,对于膝前室的瘤体取常规前内、前外入路,在关节镜直视下取出;对于膝后室的瘤体,参考Dandy介绍的方法[1]:使用直径4 mm、 70°关节镜,前内入路经髁间窝进入后内室或从前外入路经髁间窝进入后外室,从后内或后外入口置入游离体钳,关节镜直视下取出瘤体.后通过以上入路将关节内病变滑膜全部切除.加压包扎患膝关节,术毕.术中所见:关节腔内前后部有数百粒类圆形的游离体,其大小不等:(0.4 cm×0.3 cm×0.2 cm)~(3.0 cm×2.5cm×2.0) cm,呈白色或乳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质硬呈钙化和骨化状,少数游离体呈带蒂状与关节滑膜相连(图3).关节液淡黄,关节滑膜肥厚、充血,可见绒毛状突起,髌骨、股骨髁及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明显的软骨缺损.病理诊断:滑膜软骨瘤病(图4).术后随访2年8个月,未复发,关节肿痛、弹响及交锁等症状均消失,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ROM 0°(伸)~150°(屈),关节功能亦恢复正常.

  •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陈放;朱俊;王健;解正高

    患者女,60岁,因“右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d”于2012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2周前因“右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曾因“右眼不适感”于我院门诊就诊,眼部检查发现右眼11点角巩缘(原白内障切口处)有少许虹膜组织嵌顿,前房较浅,拟“右眼虹膜嵌顿”行“右眼虹膜复位术”.入院2d前患者因右眼胀痛加重、视力下降而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右眼青光眼”收入院.患者否认白内障术前有青光眼病史.入院检查:右眼视力0.05,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浅,周边前房几乎消失,晶状体后囊完整,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但向前移位,眼压33.1 mm Hg;左眼正常.临床诊断:右眼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予高渗剂、睫状肌麻痹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右眼前房持续偏浅,几乎消失,且眼压持续升高,高达46.0 mm Hg.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眼压略有下降,但仍不理想,前房仍偏浅(Ⅱ级).与患者沟通后,于入院后第lld局麻下行右眼23 G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于2:00、10:00处角膜缘后3.5mm插入23G套管针,2:00处套管针连接灌注,用23 G玻璃体切割头切除前部玻璃体、玻璃体前界膜、晶状体前后囊膜及6:00虹膜根部.术后第ld患者右眼前房深度即恢复正常,眼压15.5 mm Hg,人工晶状体位正.术后1个月复诊时,患者右眼视力0.5,角膜透明,前房深,虹膜根切口开放,人工晶状体位正,眼底正常,眼压13.6 mm Hg.随访3个月患者右眼情况稳定,眼压未再升高.

  • 以反复突发晕厥为主的肺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一例

    作者:周裔忠;曹乾嫱;盛国太;罗骏;李华泰

    患者女,72岁,务农.因“近40d内反复突发晕厥3次”来我院求治.每次晕厥发作前无任何前兆,持续数秒自行恢复意识,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无类似发作史,无癫痫及精神异常等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第3次晕厥后到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接诊医师行心电图检查提示部分导联ST-T改变,心肌酶谱正常,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建议转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T:36.8℃,P:76次/min,R:19次/min,BP:136/68 mm 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76次/min,律齐,三尖瓣区可问及较柔和的1/6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亢进,腹部无异常体征,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主要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正常,血常规正常,D-二聚体明显升高(7.52 mg/L),血气分析:pH 7.42,PO2:39 mm Hg,PCO2:38 mmHg,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及V3~5T波倒立、低平,见图1.X线胸片:心影略大,未见明显实变及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右心室略大,三尖瓣轻度反流,反流大速度为4.3 m/s,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78 mmHg.初步诊断:肺动脉高压,晕厥.和患者家属沟通后,行肺血管CTA检查,提示肺动脉主干正常,右肺动脉及左下肺动脉栓塞,见图2.终诊断: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晕厥.考虑患者双侧肺动脉血栓形成,且晕厥多次,给予溶栓疗法:尿激酶20000 U/kg± 0.9%的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2h内滴完,6h后复查APTT在80 s,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经4d治疗后,患者晕厥未再发作,复查血气分析:pH正常,PO286 mm Hg,PCO234 mm Hg,D-二聚体降至3.98 mg/L,复查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为42 mm Hg,复查心电图同入院时无明显改变.

  • 双侧额叶胆脂瘤一例

    作者:赵忠赢;常志田;余志云;白杨;王世强;洪新雨;许海洋;李蕴潜;赵刚

    患者男,62岁,因间断性左眼视物不清20余天,加重伴左眼黑朦20d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直径约3mm,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MRI头部普通增强影像所见:静脉注入GD-DTPA后T1WI扫描:大脑镰两旁双额叶见5.4 cm×4.2 cm× 5.7 cm大小团片状占位病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以病变中央部强化较为明显,周边部条索样轻度强化.胼胝体受压呈弧形.双侧脑室前角变窄,中线结构无移位(图1).入院诊断为双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给予完善术前准备,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后致脑出血开颅手术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来丽萍;夏文国

    患者女,7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律服药.因突发胸痛入院,胸痛为持续性、压榨样,并伴大汗、向左侧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入院时心电图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0.2mV,V3R~V5R导联ST段抬高0.1 mV.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无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病史及脑血管事件,近期无活动性内脏出血、大手术或创伤史,未行大血管穿刺术,无溶栓禁忌证,综合评估后予以尿激酶1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注.同时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普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治疗.溶栓2h后相应导联ST段回落>50%,胸痛症状缓解,并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偶发室早),判断溶栓成功.

  • Prader-Willi综合征合并局灶增生IgA肾病一例

    作者:樊剑锋;刘小荣;刘小梅;周春菊;周楠;孙嫱

    患儿男,11岁,因“发现蛋白尿20d”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出生体重1.6kg,出生时哭声无力,吸吮慢,家长自述有喂养困难,于当地医院住院输液治疗1周后出院.3个月抬头,5个月会翻身,1岁半会扶走,肌张力低下,坐、走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3岁开始食欲亢进,体重明显增长,目前智力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学习成绩中下等.3岁左右有一次热性惊厥史,7岁之前每月可出现2~3次上呼吸道感染,7岁之后体质好转,曾做隐睾手术.查体:患儿体型肥胖,发育异常,体重80 kg,身高140 cm,BMI40 kg/m2,皮肤白皙,眼裂小,杏仁眼,鲤鱼嘴,双手双脚小,脚20 cm,手12 cm,手指纤细,双睾丸容积1ml,质地软,左脚外踝有一处大小约2cm×3cm疮疤,无化脓及渗出,颈部可见黑棘皮征,腹部及双侧大腿外侧散在少许白纹,全身皮肤未见、营染、皮疹、出血点,左上臂卡疤阳性,皮肤弹性良好.

  • 超声诊断脾动脉瘤一例

    作者:罗淑荣;乔玉丽

    患者女,65岁,主因左上腹痛2d,加重7h就诊,患者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三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腰背部、会阴部放射痛,无发热、畏寒,无腹胀腹泻,尿急尿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BP 190/110 mm Hg,2个月前有摔伤史,未行特殊诊治.查体:老年女性,神志清,自主体位,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正常,全腹腹肌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正常.超声检查:脾脏厚3.5 cm,形态正常,表面光滑平整,被摸连续,边缘清晰,内部呈细点状中等水平回声,分布均匀.脾静脉(脾门段)内径0.7 cm,脾门处探及2个椭圆形无回声包块,两者相近,相互连通,大小分别为:6.1 cm× 5.8 cm,2.5 cm×2.3 cm,内透声好,边界清,壁薄,光滑,无分隔,后方回声增强,CDFI:包块内充满红蓝相间血流信号,与脾门处脾动脉相连(图1),频谱多普勒呈高阻动脉血流,峰值流速98 cm/s,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腹腔探查未见游离液体.超声提示:左上腹囊性包块,考虑脾动脉瘤.

  • 石杉碱甲对电休克模型大鼠海马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及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联合基因活性的影响

    作者:成敬;王高华;程自立;肖玲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对电休克模型大鼠海马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联合基因(ARC)活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电休克对照组和电休克组,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S组、ES组)和石杉碱甲组(CH组、EH组).第1~17天行生理盐水或石杉碱甲灌胃;第8~l7天给予假电痉挛刺激或电痉挛刺激;第18天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然后各组大鼠随机取6只处死取海马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蛋白、ARC活性.结果 CS组与CH组的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ES组的潜伏期显著长于CS组(P<0.01).EH组潜伏期与CH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S组潜伏期长于EH组(P<0.05).CS组与CH组的P-ERK1/2、ARC蛋白表达水平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ES组的P-ERK1/2、AR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S组(P<0.01).EH组P-ERK1/2、ARC蛋白表达水平与CH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ES组P-ERK1/2、AR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E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石杉碱甲能减轻电休克模型大鼠记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海马P-ERK、ARC的活性增加有关.

  • 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类型胶原蛋白与细胞黏附情况的研究

    作者:宋维旭;赵晓云;伍津津;朱堂友;马莉;闫妍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胶原蛋白与成纤维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情况,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相互作用.方法 分别用牛肌腱胶原、鼠尾胶原和标准Ⅳ型胶原包被培养板,接种相同数量的原代角质细胞,在不同时相用活细胞电子计数仪测定未黏附细胞的数量,观察不同类型胶原所未黏附的细胞数量的多少,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胶原蛋白与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 接种后5min,三种胶原(鼠尾胶原、牛肌腱胶原、标准Ⅳ型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数差别较大,Ⅳ型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少;但培养至1h,三种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别,三者的贴壁率几乎相同;培养至第6小时三种胶原中未贴壁的细胞数仍然无明显差别,三者的贴壁率仍然基本相近.原子力显微镜可以清晰观察到胶原及胶原与细胞间黏附的微观结构.结论 牛肌腱胶原和鼠尾胶原与Ⅳ型胶原对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作用无明显差别,原子力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胶原及胶原与细胞间黏附的微观结构.

  • SD大鼠胚胎体外培养及TALEN质粒内源活性检测的研究

    作者:卞洲艳;杨政;徐蔓;张洁钰;廖海含;唐其柱

    目的 建立Sprague-Dawley (SD)大鼠1-细胞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并用于TALEN质粒内源活性检测.方法 超排4~6周龄雌鼠,取0.5 dpc雌鼠受精卵.将构建的TALEN质粒体外转录为mRNA后显微注射于受精卵胞质中,将注射成功的受精卵培养于mR2ECM培养液中.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送测序检测TALEN质粒的敲除效率.结果取出的1-细胞胚胎在mR2ECM培养液中大程度能发育到8-细胞胚胎;培养液的pH值影响了胚胎的发育程度,过滤前pH值7.18±0.12的培养液,胚胎8细胞发育率较高.本研究送检三批显微注射后体外培养的胚胎,检测结果表明胚胎发育至4细胞以上时,mRNA已经能够充分表达和发挥敲除作用,TALEN质粒的敲除效率为(9.3±2.8)%.结论 建立SD大鼠l-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的体系,且将其成功应用于TALEN质粒内源活性检测.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

    作者:徐梅;吴昌平;张蓓;尹凤玲;成杰;李丹;蒋敬庭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 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培养14d的CIK细胞和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培养,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杀伤效应;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CIK细胞体外培养14 d,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1.6±5.5)%.CIK对SKOV-3的杀伤效应在效靶比为5∶1时,24 h及48 h抑制率分别为(16.52±2.52)%和(24.20±5.59)%,当效靶比为40∶1时,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53.98±5.02)%和(74.74±6.87)%.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 h及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结论 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

  • 腺病毒介导的 β2-AR过表达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IL-18分泌的影响

    作者:林艳;刘颖;彭珍;宫海滨

    目的 研究β2-AR过表达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IL-18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用携带β2-A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大鼠心肌细胞,培养48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β2-AR蛋白的表达及ELISA法测定IL-18的含量.经筛选后心力衰竭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HF组)、转染EGFP组(HF+EGFP组)、转染β2-AR-EGFP组(HF+β2组);假手术组也相应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转染EGFP组(sham+EGFP 组)、转染 β2-AR-EGFP组(sham+β2组).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升高(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均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F+β2组心肌细胞β2-AR蛋白表达量高于HF+EGFP组及HF组(P<0.05).与sham组相比,HF组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5); HF+β2组IL-18含量明显低于HF+EGFP组及HF组(P均<0.05).结论 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8增加,β2-AR过表达后能抑制心肌细胞IL-18的分泌.

  • 乳酸和饱和氢盐水联合药物后适应减轻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国明;沈虹;孙媛嫒;刘丽凤;王禹;李晓燕;许琳;谈红;陈瑞敏

    目的 探讨乳酸和氢饱和盐水能否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缺血再灌注(R/I)、机械后适应(Post,再灌注/缺血时间为20/20 s×4)、乳酸(Lac,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乳酸)、氢饱和盐水(Hyd,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低剂量氢饱和盐水)和乳酸+氢饱和盐水组(Lac+Hyd,微量注射器心肌注射乳酸和低剂量氢饱和盐水)6组.测定再灌注3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MDA和SOD含量;另测定24h后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心肌酶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Lac+Hyd组再灌注后3min右心房血浆pH值显著低于R/I组(7.32±0.06vs.7.43±0.03,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R/I组[(1.14±0.16) nmol/mgpro vs.(1.56±0.21) nmol/mg pro,P<0.05],SOD含量高于R/I组[(57.92±15.12) U/mgpro vs.(35.48±12.46) U/mg pro,P<0.05].再灌注24h后,Lac+ Hyd组CK[(579.00±223.61) U/L vs.(1268.52±211.53) U/L,P<0.05]和CK-MB[(392.94±166.25) U/L vs.(962.21±273.80) U/L,P<0.05]含量显著低于R/I组,心肌梗死面积比例显著低于R/I组(27.01%±6.56%vs.49.18%±8.52%,P<0.05).以上指标均与Post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Lac组和Hyd组CK和CK-MB含量显著低于R/I组,显著高于Post组Lac+Hyd组(P均<0.05),但心肌梗死面积比例同R/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局部注射乳酸和氢饱和盐水可较好模拟机械后适应,有效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 炎症性肠病的现代内科治疗

    作者:钟英强;叶小研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中间型结肠炎(intermediate colitis,IC)[1],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肠道免疫反应异常与环境等因素有关.鉴于IBD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为主.IBD的现代内科治疗包括了治疗理念与疗效的评价演变和药物治疗(包括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以及生物制剂及干细胞移植等.

  • 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化学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朱元民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由息肉发展到癌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结直肠息肉在普通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高达1%左右[1],息肉切除后也有较高的复发率,我们对138例腺瘤性息肉切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3年内息肉再发患者为76例(55.1%),并且有4例复查时发现为结肠癌[2].我国5个医疗中心研究表明,进展性大肠腺瘤摘除后1年再发率即高达59.46%、5年为78.07%[3].由于结直肠息肉的高发性以及其较高的复发率,因而针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的随访、治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课题,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费用-效果来看,药物预防的适应人群应该为61 ~70岁的患肉切除患者,因为该类人群息肉的复发率超过50%以上,每1~3年应进行结肠镜复查.如果结肠镜检查发现无进展期腺瘤或无息肉患者,每5~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患者而言发生进展期腺瘤及癌机会较少,使用药物预防治疗不是十分必要.由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化学治疗及预防方案,以下从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 炎症性肠病内科治疗进展

    作者:周星璐;潘文胜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因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大量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治疗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外科手术通常只是针对难治性或有严重并发症的IBD,以往传统药物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仍是目前的主流.同时IBD的治疗正在步入免疫调节的生物学时代,新型生物制剂的到来为IB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现就目前IBD外科手术以外的内科治疗手段以及新治疗观点进行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 浅谈大肠癌的病因预防

    作者:毛华;黄丽韫

    大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致死率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2008年我国大肠癌发病22万例,死亡10.9万例.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肠癌的发病率,但我国的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居民对筛查的认识不足,因此做好病因预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虽然大肠癌的真正病因尚未明确,但是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已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大肠癌是由环境、饮食以及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指导人群采取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肠癌.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总结如下.

  • 早期胃癌的治疗现状

    作者:晏维;田德安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是指肿瘤仅侵犯胃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考虑肿瘤大小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随着诊断方式和检查技术的提高,EGC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在日本甚至达到所有胃癌的50%以上[1].目前,治疗EGC的主要方式仍是外科开放性手术,但随着对EGC中肿瘤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深入认识,微创手术更为广泛、合理地运用于EGC的治疗.在日韩等国,对于EGC治疗的重心已经由彻底治愈转向如何应用新技术在保证彻底治愈的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出在保证病变组织切除完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即EGC的缩小手术.目前,EGC的缩小手术主要包括内镜和腹腔镜微创技术.然而,不同术式的适应证仍在不断修正,本文旨在回顾近些年国内外早期胃癌治疗的现状,为将来我国制定早期胃癌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 肠道疾病的内镜下微创治疗进展

    作者:徐雷鸣

    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已经逐渐从一种简单的诊断手段转变为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在此归纳总结了一些肠道疾病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巧.一、内痔的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资料显示肛门直肠的疾病发病率为56.7%,痔占其中的89.25%,其中内痔常见,占肛肠疾病52.19%[1].内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有时还会有出血、大便困难、解便不尽、坠胀感、肛门异物感等.严重者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坏死、感染等.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较低.

  • 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节律协会关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指南的更新

    作者:粱峰;胡大一;沈珠军

    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节律协会(ACCF/AHA/HRS)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指南更新2008年版,主要由于:重要的试验研究报道,缓慢心律失常的自然历史知识得到进展,可用的器械得到佳治疗;治疗、推迟、和预防缓慢心律失常导致的临床发病和死亡的器械技术获得重大的进展.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