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Bcl2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倩;刘俊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其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非三阴性乳腺癌中存在Bcl2的高表达,其高表达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发现参与调节的因素有雌激素、COX2、EGFR、BP1及E-钙黏蛋白等。研究发现 Bcl2的高表达预示着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好的预后,可能与Bcl2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可减缓细胞增殖、肿瘤生长,并减弱其侵袭性有关。Bcl2过表达可拮抗细胞凋亡,减弱乳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Bcl2过表达却可作为乳腺癌对他莫昔芬治疗良好反应性的指标。针对Bcl2的基因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反义寡核苷酸技术、Bcl2蛋白抑制剂等均可作为下调Bcl2的手段,已有不少体外实验证实了它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逆转化疗耐受性的功能。

  • 胃癌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艺;白日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胃癌规范化手术的推进,在保证根治性前提下,保留功能成为胃癌外科的发展理念。淋巴结清扫范围若要实现个体化,精确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是重要因素,并且关乎胃癌预后。前哨淋巴结被定义为原发肿瘤的第一站引流淋巴结,也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因此,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SNNS)是一种低侵袭性的手术,可以避免过度的淋巴结清扫,也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胃癌的SNNS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10年时间,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多项SNNS的临床研究,这也使得前哨淋巴结成为胃癌外科的科研热点。相关研究支持SNNS的有效性,这也推动了胃癌SNNS的发展。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并展望未来发展。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状

    作者:于喜贞;张聪;杨文涛;李正友;靳峰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痛,具有阵发性、单边性、撕裂样、短暂性疼痛,一般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的特点,这是由于三叉神经入根区存在血管压迫或三叉神经入根区被增厚的蛛网膜束裹,导致脱髓鞘病变而异常放电,右侧发病率高于左侧。目前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原理为解除责任血管和增厚的蛛网膜对三叉神经入根区的压迫,具有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的特点。微血管减压术要求操作精细,在不损伤神经的前提下充分神经减压,术中特别注意保护面、前庭神经和延静脉,以减少并发症和避免再次复发。现从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发展、手术要领、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

  • MicroRNA与妇科肿瘤

    作者:樊秦娥;吴立兵

    小分子 RNA(microRNA)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microRNA是一组单链非编码的RNA,由19~25个核苷酸(平均22个核苷酸)组成。研究证实microRNA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调节转录后的基因表达。其调节功能与细胞周期的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及凋亡相关。在许多病理状态下观察到 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一些癌症。本综述对microRNA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microRNA在妇科肿瘤的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讨论microRNA作为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控的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并对microRNAs在妇科肿瘤中作为治疗靶点和预后判断因素的可能性进行讨论。

  •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娜;刘玉兰;朱元民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除了饮食、环境以及遗传因素外,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肠道菌群失调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元基因组学的研究为揭示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会介绍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总结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菌及其研究现状。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与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作者:王文生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骨髓红系细胞造血衰竭所导致的一类贫血,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破坏机制被认为是PRCA的主要机制之一。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常合并PRCA,在国内,已超过胸腺瘤成为PRCA常见的合并症,白血病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增殖是导致骨髓红系造血衰竭的原因。本文对PRCA的发病机制、与T-LGLL的相关性、T-LGLL的发病和导致PRCA的机制以及 T-LGLL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新进展予以总结,以引起大家对二者相关性的认识和重视。

  •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进展

    作者:王蕾;李鹏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国家。应用内镜技术进行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的发病和病死率。现综述内镜诊断方法,包括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超声内镜、宽窄成像技术、三维内镜成像、共聚焦内镜等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进展。

  • 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思铭;张丽华;张海波

    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基石。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新研究进展,对 P2Y12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药理学特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静;吴杰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可能是结直肠肿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类疾病的关联机制可能涉及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结肠黏膜屏障破坏和肠道菌群结构改变等。尽管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代谢综合征因素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工作及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进展期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汪兵;张义胜

    过去的二十年里,进展期胃癌患者通过治疗后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但是其治疗方法并没有获得显著进展。虽然胃癌的中位生存期大约在7~11个月,且存活超过2年的已经>10%,但是,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来说,其合适的一线化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且大多数人对化疗仍持有偏见。近,肿瘤生物学的显著进展促进了靶向致癌关键途径的新药物研究。在国际随机研究中,对进展期胃癌来说,多数分子靶向因子被证实有效,一种抗HER-2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显示在抗HER-2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方面有抗肿瘤活性。然而,只有20%的HER-2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此获益。因此,发展更有效的因子和鉴别预测及预后的标记物因子来选择哪些患者能从特定的化疗方案和靶向治疗中获益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进展期胃癌的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 非AIDS患者与肺孢子菌肺炎

    作者:李珺;徐道亮;刘昌华

    肺孢子菌属于真菌,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运用以及肿瘤放化疗的施行,肺孢子菌的感染出现在非AIDS患者中。鉴于近年来肺孢子菌肺炎(PCP)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较高的致死率,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非AIDS患者发生PCP的高危因素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体外循环肾损伤机制及目前保护措施

    作者:姜琨;曹卫东

    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直视手术术后的肾损伤,病因复杂,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对肾损伤的病因及机制的研究取得很大的突破,随着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的揭示肾损伤的发病病因和机制,将来有望综合治疗手段来阻止肾损伤进程,促进肾保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体外循环术后肾损伤的病因研究及保护进展予以综述。

  • IL-17F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萌;李楠;吴凯;王欣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易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虽然距溃疡性结肠炎的首次报道至今已经有160余年的历史,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免疫因素等。其中免疫功能的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近研究发现一类新细胞亚群,称为Th17细胞。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中的IL-17F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狼疮性肾炎新治疗进展

    作者:徐健;李姝;赖爱云;白茹;崔若玫;赵悦吟;谢忠琦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患病率和病死率主要的预测因素之一,是影响 SLE 临床转归的不利因素。十年前,LN 的治疗主要限于糖皮质激素(GC)、大剂量的烷化剂和硫唑嘌呤(AZA)。十年来,在LN的诱导与维持治疗方面涌现出了很多新型的免疫调节剂。霉酚酸酯(MMF)的出现使其成为重症LN诱导和维持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在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可作为LN的诱导、维持和追加治疗方案。这些新型制剂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在尝试获得大临床受益和小毒副作用中能够为每一位患者制订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影响

    作者:李颖;李莉;宋月霞;陈荣花;田丽;臣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10 mg,观察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次/d,连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hs-CRP及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33例(97.1%),明显高于对照组27例(79.4%),χ2=5.100,P<0.05。观察组hs-CRP、NT-proBNP水平分别为(1.1±0.2)mg/L、(312.3±45.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8±0.4) mg/L、(389.4±52.3)ng/ml,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流速与舒张末期大流速比率(E/A)分别为(45±1)%、1.32±0.04,均高于对照组的(41±2)%、1.09±0.0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并具有降低血浆hs-CRP及NT-proBNP水平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和尿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关系

    作者:闫彩凤;孙露银;史东艳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尿PCX(UPCX)、Nephri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方法2013年3至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病例134例。分为正常25OHD(25OHD≥20μg/L)组及低25OHD(25OHD<20μg/L)组,测定年龄、性别、BMI、血压、PTH、TSH、25OHD、生化指标、UPCX、尿MCP-1(UMCP-1)、尿Nephrin(UNephrin)、尿UAlb和尿肌酐。结果 UPCX/UCR、UMCP-1/UCR 和 UNephrin 水平在低25OHD 组[(63.12±36.13)μg/g,(93.51±60.61)ng/g,(80.30±28.12)μg/g]较正常25OHD组[(42.41±20.63)μg/g,(51.23±32.78)ng/g,(39.66±30.3)μg/g]显著升高(P<0.05);UPCX/UCR、UMCP-1/UCR和UNephrin/UCR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635、-0.683、-0.662,P<0.05)。25OHD 是 UPCX/UCR、UMCP-1/UCR 和 UNephrin的阴性预测因子(β=-0.832,95%CI -0.932~-0.628,P=0.000;β=-0.808,95%CI -0.901~-0.613,P=0.000;β=-0.812,95%CI -0.928~-0.701,P=0.000)。结论血清25OHD与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尿白蛋白正常患者UPCX、Nephrin及MCP-1显著相关,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阴性预测因子。

  • 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效果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温鑫;蓝育青;曾睿;罗奇河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ON)患者的效果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68例ON患者(9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分为地塞米松组(组1,23只眼)和甲基强的松龙组(组2,73只眼),组2根据甲基强的松龙起始剂量1000 mg、500 mg和200 mg分为组2A(10只眼)、组2B(41只眼)和组2C(22只眼)三个亚组。结果长期随诊视力提高的患眼数组1和组2相比(13只眼vs.44只眼)无显著性差异(P=0.230),回归分析表明与视力提高相关的因素是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距离发病的时间(P=0.046)、视神经萎缩(P=0.015)、视野改善(P=0.007)和VEP改善(P=0.048)。组2A患眼视力提高的时间[(4.5±1.6)d]明显短于组1[(7.5±5.1)d]、组2B[(5.8±2.4)d]和组2C[(9.0±3.7) d](P=0.011)。结论在发病后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ON的关键,采用每日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 g为起始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在短时间迅速提高视力,但对长期随诊视力提高无明显作用。

  • 孕期有氧运动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鲁春兰;禹蕾

    目的:分析孕期有氧运动与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在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正规产检的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150例自愿行孕期有氧运动训练者为试验组,其他150例未行有氧运动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孕16周(运动前)、孕37周(运动后)测量体重,并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级别、产后出血以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1)试验组体重及BMI增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妊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级别、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更能合理控制体重增长;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得到较好的分娩结局,并可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有效缓解分娩疼痛,对产科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无创伤、易开展,值得的在推广使用。

  • 超声与MRI诊断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比较

    作者:李姣玲;张蕊;颜璨;耿秀平

    目的:探讨胎儿前脑无裂畸形的超声类型及其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超声诊断为前脑无裂畸形胎儿及部分接受MRI检查胎儿的完整资料,与产后新生儿特殊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分析总结其超声类型及声像图特征。并对其绒毛、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追踪其预后。结果本组82777例胎儿(82773例孕妇)中超声共检出68例前脑无裂畸形,前脑无裂畸形检出率为8.2/10000(68/82777);漏诊及误诊各1例叶状前脑无裂畸形(产后新生儿头颅彩超核实),超声诊断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符合率97.1%(68/70)。其中14例于孕10+~13+周行超声检查时检出,54例于孕16+~40周行常规超声检查时检出。39例胎儿接受MRI检查,MRI诊断无叶前脑无裂畸形11例、半叶前脑无裂畸形19例、叶状前脑无裂畸形6例,漏诊3例叶状前脑无裂畸形,MRI 诊断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2.3%(36/39),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0.25<P<0.5)。48例胎儿接受绒毛、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34例伴发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70.8%(34/48)。8例单一前脑无裂畸形伴发染色体异常2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25.0%(2/8),40例前脑无裂畸形合并其他结构畸形伴发染色体异常32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80.0%(32/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8,P<0.01)。结论前脑无裂畸形影像诊断中,在早孕期,超声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孕期以后,超声具有与MRI同样的优势;不同类型前脑无裂畸形具有其特殊超声声像图表现,畸形严重程度与前脑无裂畸形类型有关;前脑无裂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单一前脑无裂畸形胎儿。

  • 急性牙周脓肿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作者:鲁颖娟;宇文婷;阮毅

    目的:比较洁、刮治术、牙龈切除术及切开引流三种方法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牙周脓肿患者9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洁、刮治组(A 组)、切龈组(B组)、切开引流组(C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后第1、3天(T1、T3)观察并记录自发痛和咬合痛、牙周溢脓、脓肿范围、牙周袋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叩痛和松动度。结果治疗后第1、3天,三组患者的自发痛、咬合痛、叩痛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第1天,A组患者的牙周溢脓、脓肿范围、BI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B组的牙周溢脓、脓肿范围、PD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C组仅脓肿范围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第3天,A、B组所有症状和检查指标均好转(P<0.05);C组的牙周溢脓、松动度有所改善(P<0.05),而PD、BI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第3天,A、B组各项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刮治术和牙龈切除术治疗急性牙周脓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牙周炎症。

  • 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 Ang-1、Ang-2及受体Tie-2表达

    作者:崔青;赵文杰;马华刚;王文双;孙理兰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甲地孕酮治疗前、治疗后 Ang-1、Ang-2及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探讨Angs/Tie-2信号途径在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26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间确诊为正常子宫内膜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常规应用甲地孕酮3个月,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对照组、试验组用药前、用药后Ang-1、Ang-2以及Tie-2的表达。结果26例试验组的患者中,14例显效,9例有效,总有效率88.46%。与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与RT-PCR的结果均显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Ang-1呈低表达,Ang-2、Tie-2呈高表达。应用甲地孕酮治疗后,Ang-1表达增高,而 Ang-2、Tie-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地孕酮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有效药物,其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Angs/Tie-2信号途径来实现的。

  • 抗炎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作者:李旭;黄群;殷敏;田莉;程雷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抗炎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OSAS的患儿共1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护人意愿将患儿分为A、B及C组。其中A组36例,晨起清洁鼻腔后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每侧鼻腔各一喷,每日剂量为100μg;B组55例,每晚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一片(4 mg或5 mg);C组42例,家长选择等待手术,每日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鼻3次,每侧鼻腔各3~5喷/次。治疗前后进行相关临床症状(鼻塞、流涕、咳嗽、打鼾和憋气)问卷调查,专科检查(腺样体和扁桃体大小)及多导睡眠仪监测,项目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等。治疗12周后,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睡眠参数、腺样体和扁桃体大小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睡眠参数(AHI和LSaO2)均显著改善,腺样体肥大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这些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扁桃体大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鼻内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对腺样体肥大所致的儿童OSAS(轻-中度为主)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血浆B型脑钠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杨波;夏勇;郝骥;汪自龙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3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者,CAG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1支、2支、3支病变组分别为38例、36例、32例;按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分A型、B型、C型病变组分别为42例、36例、28例。分析BNP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组、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组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BNP明显增高,三支病变组较单支、双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严重程度的增加,BNP明显增高,BNP 在冠状动脉病变正常组、A 型、B 型、C 型病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在上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表明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463,P<0.01)。结论 BNP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其能较灵敏地反映左心室功能受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卓龙;陶怡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类固醇糖尿病(SD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14例并发SDM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性别、发病年龄相匹配的100例无合并SDM的SLE患者比较。结果14例SLE合并SDM患者中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0±10.3)岁。4例SDM患者出现“三多一少”症状,4例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升高,10例餐后血糖升高。SDM患者使用口服降血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单因素比较发现,SLE并发SDM组患者关节炎、肾脏病变、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患者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是SLE患者并发SDM独立危险因素(OR 12.942,95% CI:2.994~41.316,P=0.000)。结论 SLE患者并发SDM患者关节炎、肾脏病变、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者增多,高胆固醇血症是SLE患者并发SDM独立危险因素。

  • 进展期胃癌术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李广连;国滨;李金芳;李铭;张振坤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后能否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并延长生存期,并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其为单纯术后化疗患者,共30例,给予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 d1+替吉奥60 mg bid d1~28。B组为观察组,其为上述方案6周期化疗后给予瘤床区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共30例。观察胃肠反应、血常规、肿瘤指标、肿瘤影像评价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要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不良反应轻,以Ⅰ~Ⅱ级居多,Ⅲ~Ⅳ级发生率极低;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内影像学评价复发转移分别为23.3%和4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持续异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性化疗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能够提高患者近期局部区域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疗效满意,但毒副作用明显,安全性及耐受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剑勇;邱侠;谢静静;肖语雅;肖敏;张燕英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对其用药时间进行分析,了解目前此药治疗AS的现状,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45例AS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AS患者共45例,其中男42例,女3例。对所有患者用药疗程进行分析,36例已停药,半年停药患者数为22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61.11%;1年内停药患者11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30.56%,2年内停药患者2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5.56%;2年后停药的患者1例,占停药组总患者数的2.78%。未停药组9例中少使用次数为3次,长使用次数为25次。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患者在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BASDAI评分明显下降(P<0.01),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廓活动度在治疗6周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的36例患者中,具体停药原因如患者经济条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他因素中,以经济因素占主导地位。结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AS起效快、疗效好,维持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半数患者在治疗半年后选择停药,阻碍其使用的是其高昂的价格。

  •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修补时机的研究

    作者:张海军;曹培超;黄利娜;薛长理;李革军;郑光明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脑损伤的修补时机,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预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骨损伤修补的时机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长期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发病率对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130例患者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2周时,超早期组、早期组和长期组的患者GCS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三组之间GCS和GO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超早期组与早期组GCS和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长期组相较于超早期组与早期组的评分结果差(均 P<0.05)。在临床并发症方面,三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超早期组并发症发病率高,而早期组和长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超早期、早期和长期的颅骨修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发现,超早期与早期对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可以较好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GCS 与 GOS 评分没有太大区别,而且可以保护脑组织免受大气压的影响。

  • 超声、MRI对钼靶BI-RADS 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

    作者:管海涛;李秋惟;梁博;谢淑慧;谢阳桂

    目的:探讨超声、MRI对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9例女性患者共41个钼靶BI-RADS Ⅲ~Ⅳ级乳腺病灶,分析其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对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2.1%、阳性预测值为70.6%、阴性预测值为95.8%,MRI 的诊断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6.2%。超声、MRI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5.4%、90.2%,经配对卡方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超声、MRI 均可提高钼靶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 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诗坚

    目的:研究分析生育年龄妇女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体检及收治的妊娠晚期妇女85例,其中正常孕妇组51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34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两组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产检史、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营养状态等差异,探讨生育年龄妇女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发现,妊娠晚期妇女的年龄大(OR=1.835,95%CI=1.105,3.047)、孕前BMI高(OR=6.686,95%CI=2.354,18.992)、产次少(OR=3.931,95%CI=2.348,6.583)、产检质量低(OR=2.997,95%CI=1.175,7.639)、高血压(OR=2.549,95%CI=1.420,4.579)、糖尿病(OR=1.262,95%CI=1.128,1.412)、营养不良(OR=1.841,95%CI=1.143,2.966)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大,孕前BMI大、高血压、糖尿病可增加生育年龄妇女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产次多、产检质量高、营养良好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而与孕次无关。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者行解冻胚胎囊胚培养移植并成功分娩三例分析

    作者:李砚;黄艳红;王海旭;周党侠

    目的:分析针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改行解冻胚胎培养至囊胚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3例,解冻胚胎,经体外培养2~3 d,观察其发育潜能,将形成囊胚者进行移植,术后定期监测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妊娠,并分娩健康婴儿。结论可有选择地进行冻融胚胎囊胚培养后移植,以求改善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结局。

  • 不同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

    作者:曹晓娜;徐晓英;金红芳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合理的给予方式及其对患者营养组分恢复的影响。方法98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给予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31例,采用间隙重力滴注方式;B组31例,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方式;C组36例,两种给予方式联合应用(先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方式,后改为间隙重力滴注方式)。比较三组患者产生胃肠道反应情况及1周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恢复的情况。结果 B、C组较A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病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体耐受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营养治疗1周后B组和C组血红蛋白高于A组(P<0.05),C组人血白蛋白高于A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方式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且先采用输注泵持续泵注后改为间隙重力滴注的给予方式可进一步减少患者胃肠道反应,促进患者营养组分的恢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 胃肿瘤 肠道营养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桥血管术后肌钙蛋白I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永忠;郭盛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桥血管术后肌钙蛋白I (cTnI)变化的临床变化与意义。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连续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隐静脉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55.1±6.3)岁;桡动脉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56.3±8.3)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I变化、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结果随访6个月~7年,桡动脉组1例患者死亡。大隐静脉组围手术期均存活。桡动脉组血清cTnI术后6 h为(2.910±0.532)ng/ml,血清cTnI术后12 h为(3.210±0.468)ng/ml。大隐静脉组血清cTnI术后6 h为(3.011±0.411)ng/ml,术后12 h值为(3.143±0.677)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cTn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应用桡动脉与大隐静脉桥血管术后cTn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不影响cTnI对术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预测。

  • 二尖瓣置换术中行三尖瓣反流外科干预标准的初步探讨

    作者:贺继刚;李洪荣;桂龙升;李永武;沈振亚

    二尖瓣疾病中合并有三尖瓣反流,如在行二尖瓣置换术时未同期处理三尖瓣,则预后较差,那么,在置换二尖瓣时,什么情况下应对三尖瓣进行外科干预?回溯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行三尖瓣外科干预,50例患者未行手术干预。所有患者均以出院后2年为随访终点,对三尖瓣外科干预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作者:刘卫敏;孟晓春;陈健宁;王晓红;单鸿

    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临床相对少见,且由于其在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的表现均与乳腺癌有重叠,对诊断带来极大困扰。目前,国内外关于 SA诊断的文章较少,且观点不一。本文旨在提供更多的病例,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诊断医师对于SA的认识。

  • 现代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的思考

    作者:张玉林;陈德喜;金荣华

    传染病专科医院定点收治传染病在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形成的传染病隔离治疗体系,其在隔离传染源的同时,也在患者和社会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隔阂。同时,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理念、信息、资源上的不对称。这对传染病患者融入社会以及传染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变观念、医疗资源整合和内涵建设促进传染病专科医院发展,为传染病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医院 专科 思考 发展
  • Smac和XIAP与卵巢癌细胞耐药及凋亡关系的研究

    作者:强娟;张虹

    目的:探讨Smac与卵巢癌耐药及凋亡机制。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及其耐药细胞系SKOV3/DDP中Smac与XIAP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构建 Smac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GFP+Smac。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EGFP+Smac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系SKOV3/DDP。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Smac与XIAP表达的变化,MTT法检测Smac表达增加后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 Smac 基因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KOV3、SKOV3/DDP 细胞系中均表达Smac/DIABLO与XIAP,且SKOV3中Smac的相对含量高于SKOV3/DDP。SKOV3中XIAP的相对含量低于SKOV3/DDP。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耐药细胞Smac蛋白表达增加,XIAP表达无明显改变。MTT结果转染48 h与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出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mac表达的上调对卵巢癌细胞XIAP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Smac确实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但其凋亡机制并不是促进XIAP降解,而是与XIAP相互结合抑制其与caspase结合,激活caspase进而起到促凋亡作用。

  • 膀胱平滑肌细胞与聚氨酯膜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锋;宋东奎;徐培元;常连胜;杨小明

    目的:以聚氨酯材料为衬底进行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种植和培养,与在培养瓶中的膀胱平滑肌细胞进行对比,了解聚氨酯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膀胱平滑肌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的过程中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大体表现,用酶标仪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数量。结果透射电镜下在不同的倍率下观察聚氨酯膜,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倍率下聚氨酯膜的表面是光滑的,材料性质单一。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获取人膀胱平滑肌细胞稳定可靠,细胞形态良好。抗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培养细胞为膀胱平滑肌细胞。膀胱平滑肌细胞在PU表面能黏附、生长和增殖。体外复合培养7 d后,膀胱平滑肌细胞铺满PU表面。5 d,7 d的细胞形态与1 d相似。两组5 d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平滑肌细胞在聚氨酯材料上的生长增殖与培养瓶中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聚氨酯材料是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生物工程材料。

  •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许锁;陈晓兵;石远峰;王言理;刘克喜;李广梅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并了解其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组,n=18),LPS组(n=18),脂多糖+乌司他丁组(LPS+UTI组,n=18)。各组又按照不同的时间点被分为4 h、8 h、12 h三个亚组。在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GR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R mRNA的表达,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浓度以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GR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降低(P<0.05),LPS+UTI组GR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高于LPS组,低于Con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GR mRNA表达降低(P<0.05),LPS+UTI组GR m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略高于LPS组(P>0.05),低于Con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TNF-α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升高(P<0.05),LPS+UTI组TNF-α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低于LPS组,高于Con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L-10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升高(P<0.05),LPS+UTI 组 IL-10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高于 LPS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LPS 组肺组织见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出血,水肿,LPS+UTI组肺组织病理损害较LPS组明显减轻。结论 UTI能提高GR的表达;TNF-α和IL-10出现高峰的时间不同。

  • X射线照射对MRE11在鼻咽癌细胞株 CNE1中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靖淞;王慧;谢敏;王若雨

    目的:研究X射线照射后肿瘤细胞中MRE1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规律,并探讨其与肿瘤放疗失败的相关性,为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疗效开辟新途径,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选取人鼻咽癌CNE1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及X线照射。按单次照射0 Gy、2 Gy、4 Gy、6 Gy、8 Gy剂量分组,照射后4 h收集,利用RT-PCR技术检测MRE11mRNA的表达;CNE1细胞株单次照射4 Gy于0 h、1.5 h、4 h、6 h、8 h、12 h、24 h时间点收集固定,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RE11蛋白的表达,并采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分析测定各组荧光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RT-PCR检测CNE1细胞株分别经0 Gy、2 Gy、4 Gy、6 Gy、8 Gy X线照射后4 h,各组之间MRE11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NE1细胞株经4 Gy X线照射后0 h、1.5 h、4 h、6 h、8 h、12 h、24 h时间点MRE11蛋白的表达,荧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4 h荧光强度强。结论CNE1细胞株MRE11 mRNA的表达与X线照射剂量递增无相关性。但CNE1细胞株经X线照射后MRE11蛋白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且在照射4 h表达强,24 h后恢复到未照射水平。

  • 甲泼尼龙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髓鞘碱性蛋白的作用研究

    作者:董乐乐;于泽;周成江;耿虹;连建强;肖友强;王刚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大鼠脊髓组织和血清中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组)、B组(实验对照组)、C 组(治疗组)三组,每组20只。A 组单纯全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B、C组采用Allen's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C组首剂量以30 mg/kg甲泼尼龙尾静脉注射,余剂量以5.4 mg?kg-1?h-1,每4 h静脉给药一次,24 h给完,A、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甲泼尼龙尾静脉注射,剂量同C组。术后24 h、48 h对A、B、C三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再在各时间点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MBP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应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中MBP mRNA表达量;取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中血清MBP含量。结果C组大鼠在损伤后24 h、48 h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C组血清中的MBP蛋白浓度较A组均明显升高,而C组血清的MBP蛋白浓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脊髓组织中MBP表达高于B组,而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MBP mRNA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1),而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中MBP显著升高,脊髓组织中MBP表达会降低,早期应用大剂量MP对脊髓急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APOBEC3s对HPV(+)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王靖淞;王慧;梁珊珊;王喆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APOBEC3s)脱氨酶对HPV(+)人类永生化上皮细胞(W12)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 W12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APOBEC3A(A3A)、APOBEC3G(A3G)和GFP表达质粒,获得转染后24 h和48 h的两组样品。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DNA损伤反应(DDR)通路中经典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此外,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方式,观察A3A和A3G的细胞定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A3A过表达W12细胞样品中,经典DNA双链断裂的标记物γH2AX表达明显上调。DDR通路中ATM和Chk2激酶的磷酸化水平有所提高。此外,同源重组(HR)修复中的细胞因子pNBs1的表达也被上调。相反A3G的作用却不很明显。另外,GFP标记蛋白显示A3A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而A3G只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相比A3G,A3A的过表达可以明显影响W12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进而激活宿主细胞DDR通路中多种蛋白激酶的活化。

  • 消息

    作者: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通知
      创刊于1984年的《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系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ISSN 1006-3617,CN 31-1879/R,CODEN HYZYAZ)。本刊已连续多次被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等著名国际数据库所收录。

  • 1.5 T磁共振波谱成像鉴别中国男性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作者:向子云;周洁;詹勇;王静波;朱宇辉;罗良平

    目的:通过相关文献汇总,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中国男性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Cho+Cr/Cit(CC/C)比值,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prostate?carcinoma?cancer?hyperplasia?MRS?磁共振波谱成像?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为检索词,检索2000~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磁共振波谱成像(MRS)鉴别PCa与BPH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1篇)。共纳入PCa患者166例(体素577个),BPH患者225例(体素833个),PCa与BPH的CC/C比值存在统计学学差异(P<0.0000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合并均数差为1.74,95%CI为1.59~1.89)。结论 MRS对中国男性PCa与BPH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全腹腔镜下胃肠Roux-en-Y吻合在胃远端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白日星;林艺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和进步,腹腔镜胃癌手术已实现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并呈现出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的趋势。在保证手术根治性的前提下,患者的手术安全和生存质量日渐受到关注。而理想的消化道重建不仅能够保障手术本身的安全性,更能够保证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因此,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常见的术式,而术后的远期效果和生存质量均以Roux-en-Y胃肠吻合为优。但全腹腔镜下Roux-en-Y胃肠吻合操作技术复杂,制约了其临床普及。故探索全腹腔镜Roux-en-Y胃肠吻合成为腹腔镜手术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腹腔镜远端切除术后Roux-en-Y胃肠吻合在远端胃切除术中应用进行评价,介绍腹腔镜下Roux-en-Y胃肠吻合手术经验,针对手术技巧予以总结,以提高我国的腹腔镜胃癌手术水平。

  • 多模式综合治疗胃癌

    作者:杨玉波;王斌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二位。尽管完整外科手术切除是治愈早期胃癌的唯一方法,但是,对于进展期胃癌,单纯手术长期生存者仅占30%。为了提高现状,必须进行包括化疗、放疗及外科治疗的多模式综合治疗。近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联合不同的新辅助或辅助治疗方案生存获益优于单纯手术。此外,实施化疗联合新的靶向药物治疗在进展期胃癌多模式综合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胃癌多模式综合治疗的方法及提高疗效的未来策略。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刚

    神经内分泌瘤(NET)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实体肿瘤,发病率在过去30年内增加了5倍。消化道是NET常见原发部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GEP-NET)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排名第二,是胰腺癌的2倍。GEP-NET是一个进展性疾病,发生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仅33个月。GEP-NET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早期症状不典型,从起病到明确诊断的时间为5~7年。早期诊断对GEP-NET的治疗至关重要。嗜铬粒蛋白A(CgA)是目前诊断NET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生长抑素受体成像也是重要诊断方法。GEP-NET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手术切除是唯一能达到根治的手段。化疗是晚期GEP-NET一线选择,常用药物有卡培他滨、替莫唑胺等。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长效奥曲肽对控制症状效果显著。近年来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和雷帕霉素在GEP-NET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 高度重视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罗福文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和人口老龄化,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也愈来愈多见。因老年人机体反应性较差,常并发多系统疾病,使得此类结直肠癌经常被误诊。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但对于急诊危重患者可能无法行肠镜检查,此时CT等影像学检查亦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本文将从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结肠癌伴发肠梗阻的诊断等方面逐一阐述,并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误诊及原因,旨在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

  • 巨大结肠脂肪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秀静;王燕斌;朱东;吕栋;徐有青

    目的:探讨巨大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近期诊治的1例及既往文献报道的8例巨大结肠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回顾性分析病例的影像学与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总结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而判断巨大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诊疗措施。结果9例患者中7例在术前检查中均诊断为结肠脂肪瘤,2例患者在手术病理实验后获得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获手术成功,术后随访复查中腹部超声与立体腹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同时未发生切口感染、肿块残余等不良事件,均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结论巨大结肠脂肪瘤相对少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终依赖术后病理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

  • 慢病毒介导环氧化酶-2的沉默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作者:朱圣韬;李鹏;王青釭;郭水龙;邢洁;程芮;郭庆东;孙秀梅;谷俊朝;张澍田

    目的:制备环氧化酶-2(COX-2)的RNA干扰(RNAi)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观察 COX-2表达沉默对人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目的基因短发卡 RNA (shRNA)载体与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液后浓缩纯化、滴度测定、感染ESCC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装效率及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评价COX-2基因沉默效应,MTS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成功制备了沉默 COX-2的重组慢病毒,该病毒感染 ESCC细胞后,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80%和50%左右,细胞的增殖明显减慢。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能有效沉默ESCC细胞COX-2基因,COX-2表达沉默抑制ESCC细胞增殖。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魏东;张辉;蔡建;张剑锋;曹永丽;杨维维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45例采用低位直肠癌根治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84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61例(开腹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枚数也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6,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淋巴检出个数多,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比开腹直肠癌手术有更大优势。

  • 结直肠腺瘤组织的细胞DNA定量分析研究

    作者:解玲玲;武娜;朱元民;刘玉兰

    目的: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结直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和正常组织DNA含量的差异,探讨DNA定量分析系统在结直肠腺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至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治疗的患者18例,取患者结直肠腺瘤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液基细胞保存液固定细胞,制作 Feulgen 染色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AICM)行扫描处理。结果腺瘤组织18例检出异倍体的有11例,配对正常结肠黏膜组织18例1例检出异倍体细胞(P<0.01)。腺瘤旁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值比腺瘤组织高(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组织异倍体有较高的检出率,全自动细胞 DNA 分析可用于辅助诊断患者结直肠腺瘤。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