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ABP-5基因沉默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人参川穹嗪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李佳

    目的 探讨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基因表达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人参川穹嗪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FABP-5mRNA 编码序列设计并合成干扰 siRNA 序列,瞬时转染Bel-7402 细胞.将人肝癌 Bel-7402 细胞分为 FABP-5 siRNA 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用 RT-PCR 和Western blot 法分别从 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FABP-5 基因的表达;CCK8 法测定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情况;细胞侵袭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体外侵袭力;MTT 法观察 FABP-5基因沉默后 Bel-7402 细胞对人参川穹嗪的敏感性.结果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显示,FABP-5 siRNA 组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 FABP-5 mRNA 和蛋白表达都明显下降;FABP-5 siRNA 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 G0/G1期,S 期细胞数减少;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FABP-5 siRNA 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1),增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 < 0.05);FABP-5 siRNA组细胞对人参川穹嗪的敏感性显著增强(P < 0.05).结论 特异性沉默 FABP-5 基因表达能够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细胞的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 G0/G1期,使其凋亡显著增加.

  • 缺血修饰白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检测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张楠;孙萌;王瑞华;王睿

    目的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联合应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心内科急性发作性胸痛3 h内入院患者,入院即刻测定IMA、h-FABP、cTnI,应用2D-STI技术测定左心室17节段纵向应变(LS),并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PLS).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入院6 h后cTnI结果选取NSTEMI组88例,正常组56例.比较各指标对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IMA早期诊断NSTEMI的敏感度为93.18%,特异度为80.36%;h-FABP早期诊断NSTEMI的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91.07%;GPLS早期诊断NSTEMI的敏感度为80.68%,特异度为94.64%;IMA、h-FABP及GPLS三者联合早期诊断NSTEMI的敏感度为97.73%,特异度为76.79%.IMA+h-FABP+GPLS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和两两检测.结论 IMA、h-FABP联合2D-STI可提高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琳;杨毅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联合血浆 D-二聚体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APE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外周血H-FABP及D-二聚体浓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APE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D-二聚体差异,评价H-FABP和D-二聚体对评估APE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D-二聚体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693,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52~0.918),其佳工作点为8.65μg/L,此时诊断APE的敏感性为81.24%,特异性为84.14%;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28~0.899),其佳工作点为1.25 mg/L,此时诊断APE的敏感性为83.72%,特异性为82.65%。结论 H-FABP联合D-二聚体可有效的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客观依据。

  • 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永利;黄廷富;潘小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水平的关系,评价检测 H-FABP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检测H-FABP 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清水平值,分析年龄、大梗死面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程度、应激性血糖增高与 H-FABP 血清水平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与血清H-FABP 水平分析提示:大脑缺血面积和糖尿病并发症与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程度和应激性血糖增高与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发生后1 h和3 h血清H-FABP水平与梗死面积有关,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患者血清H-FABP水平也增高(P<0.05)。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0 min:糖尿病组(8.03±0.41)μg/L高于非糖尿病(4.65±0.32)μg/L;1 h:糖尿病组(11.48±0.52)μg/L高于非糖尿病组(6.74±0.38)μg/L;3 h:糖尿病组(18.67±0.48)μg/L高于非糖尿病组(8.89±0.53)μg/L;6 h:糖尿病组(12.59±0.55)μg/L 高于非糖尿病组(8.81±0.37)μg/L]。结论急性脑梗死后 H-FABP 水平也增高是多因素的,有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心肌损伤评估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涛;胡广梅;胡丽华;张德太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评价其筛查COPD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6月确诊的急性期COPD住院患者38例为疾病研究组,急性期支气管炎患者20例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 H-FABP,并同步测定住院患者血清 TNI、CK-MB、CK、BNP水平,比较同时期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与H-FABP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38例COPD急性期患者中,有31例(81.6%)H-FABP阳性,7例(18.4%) H-FABP阴性,而健康及疾病对照组经检测均为阴性。AECOPD患者H-FABP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比较:心电图异常率85.7% vs.33.3%;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肥大的概率66.7% vs.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查显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 H-FABP 阳性组 FEV1/FVC、FEV1%预计值均要显著低于阴性组(t=-3.42,P<0.05;t=-2.90,P<0.05)。对AECOPD患者进行病情分级,结果显示Ⅲ、Ⅳ级患者H-FABP阳性率(100%)明显高于Ⅰ、Ⅱ级组(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心肌标记物相比,TNI、CK-MB、CK对急性期COPD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阳性率极低(<5%)甚至为零,然而H-FABP阳性组相比阴性组,BNP水平(275.7±283.6) pg/ml vs.(35.1±28.8)pg/ml;TNI基线水平(0.015±0.024)ng/ml vs.(0.001±0.000)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在评价急性期COPD心肌早期损伤中具有潜在的价值,其早期筛查方面要优于传统心肌指标如TNI、CK-MB、CK,可以作为COPD患者早期筛查心肌损伤、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灵敏指标。

  • 妊娠中期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胰岛素抵抗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文华;位菊峰;于华

    目的 研究妊娠中期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及胰岛素抵抗(IR)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留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妊娠24~28周孕妇行产科体检时的血清,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获取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中FABP4的浓度.同时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血清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子痫前期组血清FABP4水平为(145.77±3.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7.67±5.07) ng/L,P<0.05. (2)子痫前期组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20.57±5.01) mU/L;4.01±0.99]显著高于对照组[(17.34±2.71) mU/L; 3.3±0.56,P<0.05].(3)子痫前期组血清FABP4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97,P<0.05; r=0.96,P< 0.05).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FABP4水平及IR与子痫前期发生相关.

  • 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定性检查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宇红;高东美;张友良;孙新鑫;侯津杰;平晓川

    目的 探索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早期 (小于3 h)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急诊PCI 术中造影结果或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结果为诊断标准,在超早 期内定性测定H-FABP 及定量测定cTnI,并进行统计分析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 值.结果 在本研究特定的患者中,H-FABP 与cTnI 相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联合H-FABP 与cTnI 两项结果 进行诊断,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H-FABP 有望作为急性心肌坏死监测 的一项快速、准确、敏感、特异性的指标.

  • 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雅敏;门贺伟;杨龙;刘蕾;于立新;刘一禾

    目的:探讨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监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58例原位肝移植受体移植肝恢复再灌注前(无肝期)及恢复再灌注后15 min、1 h、3 h、6 h、9 h、12 h、1 d、3 d、5 d、7 d时间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L-FABP的水平,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做比较。结果移植肝脏再灌注15 min后血清L-FABP开始升高,1 h时达到高峰,术后3 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血清L-FABP水平达到高峰及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早于常规肝功能指标(ALT、AST),平均峰值幅度也明显高于肝功能指标。而且血清L-FABP的水平变化与开放血流3 h肝脏损伤的病理改变更趋于一致。结论与常规肝功能指标(ALT、AST)相比,血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监测移植术后肝功能更为敏感的指标,能及时监测肝损伤的发生及终止。

  • 5-HT、iFAB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价值

    作者:薛育政;刘宗良;俞宪民;陆宇峰;戴泓;尹群;李建平

    目的 检测苇症急性胰腺炎(SAP)伴肠功能障碍患者血5-羟色胺(5-HT)及尿液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ELASA法检测42例SAP伴肠功能障碍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5-HT及尿iFABP的水平,同时记录肠鸣音次数;以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平均肠鸣音次数为(5.6±2.3)次/min.SAP组入院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肠鸣音次数分别为(2.3±0.7)次/min、(1.7±0.2)次/min与(3.1±1.1)次/min,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值均<0.01).对照组血5-HT含量为(86.7±9.5)ng/ml,SAP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含量分别为(112.0±17.8)ng/ml、(130.5±19.7)ng/ml、(107.9±16.3)ng/ml;对照组尿iFABP含量为(90.5±19.8)pg/ml,SAP组分别为(1250.2±425.3)pg/ml、(1586.9±523.4)pg/ml、(1154.6±394.0)pg/ml.SAP组的血5-HT和尿iFAB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值均<0.01);SAP组第3天的含量又较第1天及第7天显著增高,而第1天与第7天之问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SAP早期检测血5-HT及尿iFABP可有效评估患者的肠功能状况,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人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作者:陈勇;刘双;郭伟;王增智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被确诊的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6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90例,男37例,女53例,平均年龄(61.1±14.6)岁,留取溶栓或抗凝前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FABP浓度,非均相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所有患者随访30 d,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杂临床过程组(7例)和简单临床过程组(83例),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x2检验的连续性校正及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复杂临床过程组H-FABP水平高于简单临床过程组(U =54.000,P<0.01);ROC曲线获得H-FABP的佳预后截值为7 μg/L,H-FABP、cTnI和NT-proBNP三者之间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FABP≥6 μg,/L、心率≥106次/min和晕厥(均P<0.01)可预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H-FABP≥6 μg/L和晕厥(均P<0.05)仍是独立预测因素;cTnI或NT-proBNP联合H-FABP可提高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30 d的预测价值.结论 单独应用H-FABP或H-FABP联合其他临床资料,可对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30 d的预后进行评估,H-FABP作为预后评估可能优于cTnI和NT-proBNP.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洋;柳克晔;韩喆;罗志强;刘福林

    目的 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TnI)等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25例和非体外循环组30例,肝素化前,体外循环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2、4、8、24、48和72h,非体外循环组在后1支血管远心端吻合后相同时间点采血10 ml,检测H-FABP、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并记录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与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体外循环组总H-FABP[(95.42±60.48)μg/L vs (3.91±1.46)μg/L,P=0.000]水平显著升高,且H-FABP在术后1h及这顶峰值,早于cTnI及CK-MB.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心肌损伤程度较体外循环术式小;围术期H-FABP检测有助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 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观察研究

    作者:刘怡;朱永锋;宗毓;王瑞利;张娟;侯明良;刘爱博

    目的 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记物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方法 选择胸痛患者60例,AMI组32例,UAP组18例,SAP组10例,ELISA法测定患者胸痛<3 h,3~6 h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血酶原片段(F1+2)浓度变化,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分析胸痛<3 h,≤6 h H-FABP、MCP-1、F1+2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AMI组比较,UAP组和SAP组胸痛<3 h,3~6 h血浆H-FABP、MCP-1、F1+2、cTnI及MYO明显下降(P<0.05,P<0.01);与UAP组比较,SAP组胸痛<3 h,3~6 h血浆MCP-1、F1+2明显下降(P<0.05).在胸痛<3 h,≤6 h H-FABP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胸痛<3 h,≤6 h H-FABP特异性均与cTnI相似,高于其他指标.胸痛≤6 h F1+2 及MCP-1敏感性、特异性较胸痛<3 h明显升高,F1+2敏感性与MYO相似,但MCP-1敏感性与MYO相比仍较低.结论 H-FABP在时效方面更早于cTnI,总体诊断价值要优于cTnI,有望成为理想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标记物.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价

    作者:杨应军;刘福忠;俞春松;陈学梅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CHF患者120例(实验组),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40例,Ⅲ级48例,Ⅳ级32例,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FABP水平.实验组随访20个月,将H-FABP> 10 μg/L作为阳性,≤10 μg/L作为阴性.观察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结果 实验组血清H FA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13±4.97)μg/L vs (0.18±0.21)μg/L,P<0.01];H-FABP随着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H-FABP水平与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P<0.01).实验组出院后随访20个月,H-FABP阳性患者病死率、CHF再住院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水平是20个月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检测血清H FABP可判断CHF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怡;朱永锋;宗毓;王瑞利;张娟;侯明良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检测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8例为A组,其中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19例、Ⅳ级1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无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B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C组。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24h内血浆MCP-1、H-FAB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患者MCP-1[(105.79±18.41)μg/Lvs(79.65±16.82)μg/L和(35.88±19.73)μg/L]、H-FABP[(40.24±21.60)μg/Lvs(19.71±12.05)μg/L和(16.95±10.16)μg/L]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MCP-1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MCP-1、H-FABP水平较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明显增高(P<0.05)。MCP-1、H-FAB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67、0.69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14、-0.638,P<0.05),MCP-1与H-FABP呈正相关(r=0.637,P<0.05)。结论血浆MCP-1、H-FABP参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及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 沉默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吴洁;钟敏;邹瑾

    目的 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针对3T3-L1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microRNA表达载体,研究沉默A-FABP基因的表达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A-FABP基因的microRNA表达载体转染3T3-L1脂肪细胞后,RT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FABP mRNA 及蛋白表达.建立A-FABP基因沉默细胞模型,0.5 mmol/L游离脂肪酸和成熟脂肪细胞共孵育24 h,分为对照组、脂肪酸组、RNAi组、RNAi+脂肪酸组.ELISA法分别检测甘油三酯及脂联素水平,RT-PCR法检测脂肪细胞A-FABP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 microRNA表达载体特染脂肪细胞后,能显著抑制A-FABP 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脂肪酸浓度的升高,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明显增加,脂联素分泌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脂肪酸组比较,RNAi组和RNAi+脂肪酸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阻断A-FABP基因有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的新靶点.

  • 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人群发病风险的研究

    作者:高学文;邹艳慧;云雅丽;郭润珍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Ⅰ-FABP)基因编码区外显子2中第54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4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TC、TG、LDL-C、HDL-C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该人群的Ⅰ-FABP基因Hha 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所有受试者Ⅰ-FABP基因编码区外显子第54位密码子存在HhaⅠ酶切位点,产生多态性片段为野生型A/A、杂合突变型A/T、纯合突变型T/T.病例组A/T、T/T基因携带者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A/A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A基因携带者与A/T、T/T基因携带者TC、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饮食习惯、Ⅰ-FABP等位基因是冠心病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样本人群中存在Ⅰ-FABP基因多态性;Ⅰ-FABP基因多态性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水平,与老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 阿托伐他汀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洁;周灵芝;杜克炜;谷祥任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作用机制.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TC饲料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TC组(继续饲以高TC饲料4周)和阿托伐他汀组(在饲以高TC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 4周),每组8只.另选8只普通饲料饲养12周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前、8和12周兔血脂和AFABP水平的变化;12周末处死兔,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RT-PCR测定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结果 与高TC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兔12周时血清TC、LDL-C、AFABP水平和AFABP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高TC组、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75.80±8.21)%和(46.11±3.56)%,差异显著(P<0.01);内膜厚度分别为(4.12±0.29)μm、(74.18±10.25)μm和(39.45±5.68)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0.01、0.85±0.31和0.48±0.23,差异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兔血清AFABP水平及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诊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江;方臻飞;何毅;郭书红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序贯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67例急性胸痛的老年患者,其中诊断AMI 30例,非AMI 37例,测定两组患者发病6h内、后的H FABP.同时测定cTnI,CK MB水平,比较三者在AMI发病6h内、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发病6h内H-FABP的灵敏度(93.3%)优于cTnI(46.6%)和CK-MB(23.3%)(均为P<0.05),阴性预测值(94.7%)优于cTnI (69.8%)和CK MB(61.1%)(均P<0.05),而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则三者间无差异.发病6h后,两组H-FABP和cTn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h后cTnl为(4.10±1.79)mg/L高于6h内(1.45±1.31)mg/L,6h后CK-MB为(180.52±158.70) U/L高于6h内(20.02±7.97)U/L(P<0.05). 结论 H-FABP作为新的心肌坏死标志物,对老年AMI患者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在AMI发病6h内,H-FABP诊断效能优于cTnI和CK-MB,发病6h后三者的诊断效能相同.

  •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刘志文;刘巧蕊;吴荔茗;马聪;郑旭磊;毛旭东;那日苏

    目的 探讨血浆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 FABP)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老年T2DM患者1 26例进行双下肢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42例,合并轻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轻度硬化组)40例,合并重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重度硬化组)44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浆A-FABP水平,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肾小球滤过率等代谢指标. 结果 血浆A-FABP水平比较,对照组(4.5±1.7)μg/L<单纯T2DM组(6.1±2.1)μg/L<轻度硬化组(7.2±2.3)μg/L<重度硬化组(8.4±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踝肱指数的降低和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的升高,血浆A FABP也随之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FABP水平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MR-IR、hs CRP是老年T2DM患者血浆A-FABP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血浆A-FABP与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相关,在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老年人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4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作者:高学文;邹艳慧;王萍;云雅丽

    目的 调查老年人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外显子2中54位点密码子A/T 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不同基因型人群的血脂水平,探讨I-FABP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72例汉族老年人54A/T I-FABP基因型进行分析;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入选人群的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基因型分组Thr54(-)组、Thr54(+)组各36例,Thr54(-)组与Thr54(+)组比较,TC为(4.50±0.73) mmol/L与(5.48±0.49)mmol/L、TG为(1.08±0.48)mmol/L与(2.02±0.53) mmol/L、LDL-C为(3.10±0.44)mmol/L与(3.50±0.66) mmol/L和HDL-C为(1.14±0.25)mmol/L与(0.96±0.2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7、-7.84、-3.03、3.05,均P<0.05).结论 I-FAB外显子2中54位点密码子A/T SNP与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相关.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