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脂肪因子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书睿;李雨泽;陈海军;刘心;李殿忠

    结核病是当今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被认为是结核病易感人群之一,以病情进展快、疗效差、耐药性高、预后凶险为特征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大量出现,给治疗和控制带来了新挑战.笔者针对某些脂肪因子的改变与糖尿病及结核病的关系进行综述,目的在于加深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机制的认知,从而对于这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控制疾病进程,以及提高治愈率起到积极作用.

  • 亮氨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分化后脂肪生成的影响

    作者:杨江涛;徐加英;焦俊;张茹;韩淑芬;秦立强

    目的:观察亮氨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分化后脂肪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0.0(对照组)、0.5、1.0和2.0 mmol/L亮氨酸处理2 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分别在诱导开始(维持整个分化过程)以及分化完成后(持续4d)进行亮氨酸处理。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滴数,收集培养基,测定其甘油含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分解相关酶、瘦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0.0、0.5、1.0和2.0 mmol/L亮氨酸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12.10)%,(102.73±12.38)%,(103.94±14.65)%和(108.70±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 P=0.383)。细胞分化过程中,0.0、0.5、1.0、2.0 mmol/L亮氨酸处理组的脂滴相对数分别为1.00±0.06、0.94±0.09、0.82±0.08和0.79±0.04(F=11.74, P<0.001),1.0、2.0 mmol/L亮氨酸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02、<0.001);分化完成后亮氨酸处理的各组脂滴相对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 P=0.924)。细胞分化过程中用0.0、0.5、1.0和2.0 mmol/L亮氨酸处理,培养基中甘油含量增值分别为(65.04±11.75)、(71.45±23.71)、(79.37±17.63)和(110.32±25.36)μmol/L(F=2.92, P=0.100),2.0 mmol/L亮氨酸组含量高于对照组(t=2.73, P=0.026);分化完成后亮氨酸处理的各组甘油含量增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 P=0.528)。分化过程中采用亮氨酸处理,上调了磷酸化激素敏感脂肪酶的蛋白表达[采用0.0、2.0 mmol/L浓度的亮氨酸处理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2.54±0.27(P<0.001)],下调了脂滴包被蛋白、瘦素和瘦素通路相关的瘦素受体、Janus激酶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的蛋白的表达[采用0.0、2.0 mmol/L浓度的亮氨酸处理后,相应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3)比(0.31±0.07)、(1.00±0.08)比(0.22±0.07)、(1.00±0.07)比(0.21±0.04)、(1.00±0.03)比(0.35±0.05)、(1.00±0.06)比(0.34±0.05),P值均<0.001]。结论亮氨酸通过调控脂肪分解酶和瘦素信号通路抑制了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肪的形成,但对分化完成后的脂肪细胞无影响。

  • 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分化

    作者:张金铃;何俊娜;罗明富;李翠红;郭莹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无菌取成年Wistar大鼠的腹股沟纯脂肪颗粒,采用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以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原代培养细胞的鉴定.结果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细胞贴壁后初为类圆形,3 d后渐成梭形;7~8 d细胞增殖明显,形状由多角梭形变为椭圆形,并开始积聚脂肪颗粒;10 d后细胞呈椭圆形、圆形,胞内积聚大量脂肪颗粒.培养10 d的细胞经油红O染色后于普通光镜下观察,见细胞内出现红染颗粒,可以鉴定细胞分化为前脂肪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脂肪内分泌学研究提供了制备适用细胞模型的手段.

  • 脂肪细胞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杨淼;李异玲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及其发展中的作用.方法:NAFLD患者60例与健康组60例相对照,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结果:NAFL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这两种细胞因子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脂肪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康红军;卢世璧

    由于软骨细胞再生能力有限,因此软骨的病变很难自身修复.外科手段促进软骨修复多采用软骨下骨钻孔、制造微骨折等技术打通髓腔,造成局部出血从而加速修复进程.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新生的软骨大部分是纤维软骨,短期内可以缓解疼痛等症状,长期效果较差.

  • Lipostabil注射溶脂主要成分对脂肪溶解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铮;黄萍;杨阳;岳波;肖鹏涛;马恒

    目的:实验探讨Lipostabil药物主要成分对脂肪溶解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用5%磷脂酰胆碱(PC)、4.75%脱氧胆酸盐(DC)及Lipostabil(Li),分别作用于脂肪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不同时间脂肪细胞增殖活性,酶法检测培养液三酸甘油酯(TC)含量评价脂肪细胞溶解程度。将12只Hartley纯白豚鼠,随机分为PC、DC、Li及对照组4组,分别注射不同溶脂剂和生理盐水0.5 ml于豚鼠不同部位的脂肪层中,于不同时间点切取组织作病理分析。结果三种溶脂剂对脂肪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降解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脂肪细胞溶解作用明显,TC含量分别为PC组(4.18±0.94)mmol/L、DC组(3.92±0.74)mmol/L、Lipostabil组(4.26±0.8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92±0.14)mmol/L (P<0.05);豚鼠体内实验表明三种溶脂剂对脂肪组织有明显溶解作用,注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淋巴细胞浸润、脂肪细胞变性融合减少。结论 Lipostabil主要成分对脂肪细胞溶解均有一定的作用,联合优于单种溶脂剂,均对脂肪组织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局部注射溶脂应持谨慎态度。

  • 甘丙肽对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位移影响的研究

    作者:盛树东;郭丽丽;史明仪

    目的 探查甘丙肽能否促进大鼠脂肪细胞GluT4膜位移. 方法 用3H葡萄糖测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2DG)摄取率;大鼠分4组:安静和运动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安静和运动用药组注射甘丙肽拮抗剂M35.两运动组大鼠游泳20 d,60 min/d. 结果 甘丙肽增加葡萄糖摄取;两用药组大鼠正糖钳的葡萄糖输注速率及脂肪细胞GluT4 mRNA水平均下降,细胞外膜和总膜GluT4浓度降低,且外膜与总膜GluT4比值低于对照组. 结论 甘丙肽可促进GluT4膜转位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胰淀素对胰岛素刺激的人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

    作者:王静;卞茸文;娄青林;解雨春;顾刘宝

    观察胰淀素对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者脂肪细胞糖摄取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对此影响的干预作用.使用2-脱氧-D-[1-3H]葡萄糖直接检测法观察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量.结果发现胰淀素抑制人脂肪细胞糖摄取,大剂量胰岛素可以减低胰淀素的抑制作用.在糖尿病组胰淀素的抑制较明显,同时胰岛素的改善作用也较为明显.

  • 人内脏与皮下脂肪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作者:李晓华;郑升;刘优萍;李华峰;骆天红;李果;罗敏

    目的 比较人内脏与皮下脂肪细胞蛋白表达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及质谱技术筛选差异蛋白. 结果 两组蛋白点的匹配率为r=0.71.灰度值有显著性差异的有82个点(P<0.05).选择差异相差5倍以上的10个点用于质谱分析,确认了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别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及脂代谢关系密切. 结论 差异蛋白可能在腹型肥胖相关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明确内脏脂肪的危害性提供了研究思路.

  • 应用高通量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替米沙坦对成熟脂肪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康;窦京涛;潘长玉;邓斌;闫文华;邢光;汪保安;母义明;陆菊明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查替米沙坦独立干预下成熟脂肪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对替米沙坦作用下成熟脂肪细胞的功能变化进行预测.方法 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并进行替米沙坦(0.1mg/L)干预,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并纯化,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分别与含有36 000个基因或基因片段的高通量小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和数字化处理,筛选替米沙坦干预组与对照组成熟脂肪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推测替米沙坦独立作用下对于成熟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信号途径.结果 共筛选1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8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71个,这些基因涉及脂质代谢、细胞分化及成脂过程以及脂肪细胞分泌,其基因功能可能参与替米沙坦对于脂肪细胞功能的独立影响.通过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细胞-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途径、氧化应激等与脂肪细胞分泌有关的途径均受到影响.此外,替米沙坦还可能作用于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与成脂过程相关途径如Wnt信号途径、β-catenin相关途径以及Notch信号途径等.结论 替米沙坦对成熟脂肪细胞可能具有独立于AT受体的特殊作用,并对细胞脂质合成、代谢产生影响.

  •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白介素-6的影响

    作者:张大庆;赵水平;周宏年;聂赛;李全忠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4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胆固醇血症阿托伐他汀组和淀粉组,取皮下组织进行脂肪细胞培养,并行各组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和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Ⅱ-6的水平.并检测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淀粉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显著降低36%,与血浆IL-6的水平显著相关(r=0.906,P<0.01).血浆IL-6的水平与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相关(r=0.849,P<0.01).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与PPARγ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0,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浆中IL-6水平,并可通过增加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来抑制其分泌Ⅱ-6.

  • 吉非贝齐对血脂异常兔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谷祥任;吴洁

    目的 观察吉非贝齐短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清及脂肪组织分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影响.方法 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吉非贝齐组,每组5只.用RT-PCR法测定脂肪组织AFABP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脂肪组织培养液中AFABP水平.结果 高胆固醇组和吉非贝齐组兔饲养第8周及第12周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吉非贝齐组免第12周体重较第8周明显下降(P<0.05),同时血清和脂肪组织培养的上清液中AFABP水平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高胆固醇组和吉非贝齐组脂肪组织AFABP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吉非贝齐组兔脂肪组织AFAB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结论 吉非贝齐能降低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兔体重,并降低血清及脂肪组织分泌的AFABP,这一作用可能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肥胖.

  • 阿托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兔脂肪细胞表达凝血和纤溶因子的调节

    作者:李洁琪;赵水平;方颖;吴立荣;李屏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兔脂肪细胞分泌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 取正常兔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设对照组、ox-LDL干预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及联合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ox-LDL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单独或联合干预,孵育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和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 mRNA表达.结果 ox-LDL使脂肪细胞分泌TF和PAI-1显著增加,TF和PAI-1 mRNA表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兔脂肪细胞TF和PAI-1mRNA表达及蛋白产生.联合干预组与ox-LDL组比较,阿托伐他汀使TF和PAI-1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兔脂肪细胞表达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异常兔血清和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吴洁;韦兵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对血脂异常兔血清及脂肪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另选普通饮食12周兔5只作为对照组.12周末,取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行脂肪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脂肪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能明显降低血脂异常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NF-α水平和脂肪细胞TNF-αmRNA表达量(P<0.05).阿托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脂肪细胞TNF-α表达和分泌.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异常兔血清TNF-α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脂及抑制脂肪细胞TNF-α的分泌有关.

  • 上调血红素氧合酶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鑫;曹剑

    肥胖在我国及西方国家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肥胖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骨关节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癌症等等。对于肥胖的预防及治疗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血红素氧合酶(HO)系统在治疗肥胖症的作用及机制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与代谢综合征

    作者:田书雅;梁伟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聚的状态,多数标准中的代谢异常指标包括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低度炎性反应等.既往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但是机体能量的储存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其中包括多种脂肪因子,且这些脂肪因子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及免疫反应.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是新近发现的脂肪因子,与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故本研究对近年有关CTRP1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抵抗素样分子α在血管重构及血管收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段淑香;李晓燕;张红明

    抵抗素样分子(RELM)α,是一个与炎症相关的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具有促增殖、血管收缩、血管新生和类趋化因子的作用[1-4].RELMα具有分布特异性,在脂肪的间质血管及慢性缺氧和辅助性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的肺组织中表达升高[5].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循环单核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显著表达.RELM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进入血液循环,在小鼠和人体均有表达,可能与人类肺动脉高压、哮喘、冠心病、糖尿病、肥胖有关,其基因被命名为Retn[6].RELM在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尤其是炎性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很多文献中都被提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此领域研究.我们着重就RELMα在血管重构、血管收缩中的作用做一论述.

  • 沉默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吴洁;钟敏;邹瑾

    目的 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针对3T3-L1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microRNA表达载体,研究沉默A-FABP基因的表达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A-FABP基因的microRNA表达载体转染3T3-L1脂肪细胞后,RT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FABP mRNA 及蛋白表达.建立A-FABP基因沉默细胞模型,0.5 mmol/L游离脂肪酸和成熟脂肪细胞共孵育24 h,分为对照组、脂肪酸组、RNAi组、RNAi+脂肪酸组.ELISA法分别检测甘油三酯及脂联素水平,RT-PCR法检测脂肪细胞A-FABP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 microRNA表达载体特染脂肪细胞后,能显著抑制A-FABP 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脂肪酸浓度的升高,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明显增加,脂联素分泌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脂肪酸组比较,RNAi组和RNAi+脂肪酸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阻断A-FABP基因有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的新靶点.

  • 阿托伐他汀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洁;周灵芝;杜克炜;谷祥任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作用机制.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TC饲料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TC组(继续饲以高TC饲料4周)和阿托伐他汀组(在饲以高TC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 4周),每组8只.另选8只普通饲料饲养12周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前、8和12周兔血脂和AFABP水平的变化;12周末处死兔,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RT-PCR测定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结果 与高TC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兔12周时血清TC、LDL-C、AFABP水平和AFABP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高TC组、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75.80±8.21)%和(46.11±3.56)%,差异显著(P<0.01);内膜厚度分别为(4.12±0.29)μm、(74.18±10.25)μm和(39.45±5.68)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0.01、0.85±0.31和0.48±0.23,差异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兔血清AFABP水平及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纯理;贾弘禔;马庆军;郭昭庆;党耕町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潜能,研究辛伐他汀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剂(HI)作用6 d,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的变化.HI与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共同作用72 h,RT-PCR检测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HI与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或100 μg/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共同作用12 d后,油红O染色、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FACS)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比例. 结果 HI作用6 d后,细胞ALP比活性降低,约40.3%.分别为(383.61±134.30)U·g-1·L-1和(891.51±282.52)U·g-1·L-1,P<0.01.在含HI的培养液中,辛伐他汀作用72 h后,LPL mRNA表达水平降低;辛伐他汀作用12 d后,脂肪细胞的分化比例显著减低(P<0.01).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并伴随成骨活性减低;辛伐他汀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辛伐他汀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127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