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生物磁谱分析技术在关节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牛舜;朱庆生

    关节是一个以机械式摩擦为主的系统,由若干个摩擦界面组成.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关节软骨、骨骼的病变会增加关节面之间的磨损.磨损后生成的磨屑颗粒又会进一步增加关节面的磨损,进而导致疾病的加速发展.关节炎和运动损伤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磨屑颗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磨屑颗粒的数量、大小、外形和化学组成等信息反映了疾病的种类、分级和分期.因此,对于磨屑颗粒充分而准确的测量有利于正确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对于关节疾病来说,许多治疗措施在疾病的早期效果佳,而关节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往往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佳的治疗时期.本文要报道的是一种全新的诊断技术--生物磁谱分析(bio-ferrography)技术,此技术高度的敏感性为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等提供了帮助.

  •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曲萌;肖军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nler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痴呆中常见的类型[1].随着年龄的增长,A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据报道,65~74岁的老年人中约3%患有AD,75~84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9%,而>85岁的老年人中AD患者则高达47%[2],已成为老年人的第四大死因[3].而临床诊断的AD患者基本都处于中晚期,现有的治疗仅能改善症状,并不能阻止或逆转疾病的进展.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能显著减少AD的危害,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治的回顾及进展

    作者:王琦;韩艳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的髓细胞性白血病,在法、美、英(FAB)分型中属M3型,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APL的特征性标志是染色体t(15;17)(q22;q21)易位,并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因此,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和PML-RARα融合基因可以作为APL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对APL的诊断、治疗、监测复发、估计预后以及停药时机的确定均有重要意义[1].

  • 有丝分裂纺锤体检验点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别黎;张博;赵刚

    细胞分裂周期是一个受到严格调控、保守有序的过程.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微管从两极发出分别和姐妹染色单体动粒相连,牵引将两套姐妹染色单体分别进入子代细胞,这一过程被高度保守的信号机制所调控,这些起关键作用的调控基因称为有丝分裂纺锤体检验点基因(the mitotic 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研究发现SAC基因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队SAC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点,SAC基因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宇;莫绪明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对心功能产生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为目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于缺损部位大量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容量明显增加,肺血管处于高流量高压力状态,肺动脉压力阻力升高,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CHD伴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增高为特征的继发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呈进行性进展.近年来,西地那非在PAH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文针对西地那非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张凯颖;韩如泉

    目前帕金森病等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脑深部刺激器(deep brain stimulator,DBS)植入术,麻醉方式主要有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随着DBS植入术数量的增加,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影像学的进展,这一微创手术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麻醉医师应当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和DBS植入术麻醉管理的特殊需求.本文将对帕金森病的DBS植入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以及麻醉相关的并发症进行阐述.

  • 氯吡格雷抵抗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对策

    作者:赵青;张抒扬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均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疗法"作为首选.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损伤控制

    作者:牛帅;刘长瑞;刘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PPPD)一直以来是治疗胰头肿瘤及炎性假瘤病变的经典术式,但其是以破坏消化系统的连续性为代价的高风险手术,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为求根治尚可接受,而良性疾病为追求微创和损伤控制,正逐渐改进术式.Beger 等于1972年倡导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治疗胰头部炎性肿块,效果与PD/PPPD相当,并且随着术式改进和技术提高,适应证也逐渐增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策略

    作者:邬黎平;黄远翘;朱小华;张宇;李宝丰;陈元庄;马滚韶;莫华贵;李钰军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失败后共计16例患者,依据失败后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统计其治疗结果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经10个月至3年的随访并摄X线片复查,结果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在初次手术前,PFNA内固定判定失败后,再次治疗后半年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47,P=0.000).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败的类型多样,在其失败后的治疗策略上应根据其具体的失败类型,是否影响PFNA固定效果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的进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江宇;张宴;陈文静;郜红艺;饶金;杜瑞;王毅;曾俐琴

    目的 探讨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行Vimentin、CD99、α-inhibin、p53、S-100蛋白、EMA、CD117、AFP、HCG、PLAP、HMB45、SMA、CK及Ki-67免疫表型监测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9岁,出现阴道流血20 d,雌二醇升高.超声提示右侧附件肿瘤.大体所见,卵巢肿物1个,大小10 cm x8 cm×7 cm,切面囊实性,有出血,镜下肿瘤大部分呈实片状排列,小部分可见滤泡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圆形,部分胞质透明,黄素化,富含脂质,核呈轻到中度异型,罕见核沟,核分裂易见.Vimentin、CD99、p53、S-100蛋白及SMA呈阳性表达、α-inhibin散在阳性,CK、EMA、CD117、CD30、AFP、HCG、PLAP及HMB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80%.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其临床病理特点应引起l临床医师重视.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廖雪梅

    目的 分析评价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呼吸科25例接受万古霉素和15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利奈唑胺治疗MRSA肺炎的临床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0.9%、细菌清除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16%.两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CRP的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但却无明显肾毒性,对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同时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受到关注.

  • 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林之光;陈波斌;许小平;黄波;林果为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142例患者均进行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真菌感染者为病例组,无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血液肿瘤(OR=20.33,P=0.0000)、真菌感染前接受过化疗(OR:6.21,P=0.0000)、氟达拉滨使用(OR=7.73,P=0.0289)、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OR=5.94,P=0.0000)、粒细胞缺乏症(OR=4.54,P=0.0001)及重度贫血(OR=4.77,P=0.0005)是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液肿瘤(OR=24.24,P=0.000)、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OR=2.66,P=0.043)是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白色念珠菌感染(OR=4.08,P=0.034)、重度贫血(OR=4.58,P=0.009)及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P=0.010)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血液肿瘤史、化疗及应用氟达拉滨史、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缺乏症、重度贫血是住院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液肿瘤、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贫血、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抗真菌疗效相对欠佳.

    关键词: 真菌 血液肿瘤 贫血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周波;张少宏;孙维华;严强;粟美栖;蔡泽云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分别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分析手术前后血清IL-6、CRP、CD3+、CD4+/CD8+的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的数目与开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恢复期间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 d两组IL-6、ClIP升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12 d两组IL-6、CRP下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CD3+、CD4+/CD8+下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12 d两组CD3+、CD4+/CD8+回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损伤小,患者恢复快,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锋;唐超刚;李振东;罗世坚

    目的 探讨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例青年甲亢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青年甲亢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与交感兴奋性增高、自身免疫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性血管炎及其他多种机制有关;主要影像特征是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多发脑梗死.1%的青年甲亢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女性较多见,典型表现为甲亢高代谢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经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较好.本文病例为男性合并多发脑梗死,治疗后痊愈.结论 青年甲亢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复杂,发病率不高,女性易患,影像特征是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多发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甲亢和卒中症状,预后好.

  • 广东省病原未明的内脏蠕虫蚴移行症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雷姿颖;朱建芸;莫志硕;谢冬英

    目的 总结病原未明的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 对广东14例临床诊断为内脏蠕虫蚴移行症并经病原治疗治愈的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误诊情况和治疗疗效.结果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患者多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淡水鱼生、虾生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间断发热、腹痛、皮疹,嗜酸粒细胞均明显升高,肝脏受累比例高达92.9%(13/14),受累肝脏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首诊误诊率高达78.6%(11/14).使用吡喹酮或阿苯达唑驱虫治疗效果好.结论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首诊误诊率高,驱虫治疗效果好.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杨烽;徐激斌;谈梦伟;宋智钢;韩林;陆方林;徐志云;邹良建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外科治疗的1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早期死亡13例(8.7%);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0 μmol/L)、心包积液、体外循环时间(CPBT)≥180 min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120 min与术后早期死亡有显著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风险较大,术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各项功能指标,尤其是肾功能状况,于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黄华平;凌莉;施爱明;李惠芬;黄素花;张弘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以及妊娠终止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27例子痫前期患者(实验组),其中重度17例,轻度10例;19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LC-MS/MS)技术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剖宫产术后48 h,测定产前及产后血清中总Hcy的水平.并观察血清Hey与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MAP)与24 h尿蛋白的关系.结果 子痫前期组术前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10.97±3.31)μmol/Lvs.(7.43±2.24)μmol/L,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12.oo±3.01)μmoL/Lvs.(9.01±3.12)μmol/L,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血清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术后血清He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10.15±2.51)μmol/Lvs.(7.68±2.37)μmol/L,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10.86±2.45)μmol/Lvs.(8.79±2.14)μmol/L,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剖宫产术前、术后血清Hcy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患者术前血清Hcy水平随着MAP、24 h尿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有直线关系并呈正相关(r=0.528,P<0.01;r=0.678,P<0.01).结论 血清Hcy的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头颈鳞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义全;李超;樊晋川;张兵;陈建超;王朝晖;王影;青晓艳;李伦;梁博

    目的 比较替加氟+奈达铂+紫杉醇脂质体(TNP)、顺铂+氟尿嘧啶(PF)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副作用,并探索TNP新辅助化疗在头颈鳞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2011年四川省肿瘤医院52例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中晚期头颈鳞癌患者.TNP方案组:替加氟15-20 mg/kg,静脉滴入,d 1~5给药;奈达铂(NDP)80~100 mg/m2,静脉滴入,d 1给药;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静脉滴入,d l给药.PF方案组:顺铂(DDP)每次30 mg/m2,静脉滴入,d 1~3给药;氟尿嘧啶(5-FU)500~750 mg/m2,静脉滴入,d 1~5给药.化疗2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化疗期间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NP方案27例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5.2%,其中完全缓解11.1%,部分缓解74.1%,稳定11.1%,进展3.7%.PF方案25例患者化疗后总有效率为60.0%,其中完全缓解4.0%,部分缓解56.0%,稳定28.0%,进展12.0%.TNP方案组与PF方案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Z=-2.104,P=0.035).(3)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外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TNP方案组与PF方案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3,P=0.025);TNP组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较PF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5,P=0.120).两组外周神经毒性(Z=-0.502,P=0.616)及肾毒性(Z=-0.556,P=0.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Ⅰ-Ⅱ度,停药后可恢复.结论 TNP、PF方案均是治疗局部中晚期头颈鳞癌较有效的化疗方案,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均能耐受且能按期完成化疗.TNP方案有效率较PF方案高,而且毒副作用患者可耐受.

  • 外周血miR-183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茅卫东;林青凤;林峰;刘少平;沈冬;束永前

    目的 探索外周血miR-183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用茎环RTI-PCR法检测正常组、Ⅰ/Ⅱ期NSCLC组及Ⅳ期NSCLc组的外周血miR-183水平,对所得数据用F检验和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外周血中均能检测出miR-183表达,其中正常组与Ⅳ期NSCLC组.Ⅰ/Ⅱ期NSCLC组与Ⅳ期NSCLC组的外周血miR-183水平有统计学差异(q=4.82,P<0.05;q=5.63,P<0.05);而正常组与Ⅰ/Ⅱ期NSCLC组相比则没有统计学差异(q=1.98,P>0.05).结论 miR-183可能成为NSCLC转移的新的标志物.

  • 瘦素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胡龙江;向立权;吕湛;杨义航;宁琳;吴永才;李莉;肖鹏

    目的 探讨瘦素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组(A组)70例、T2DM合并CHD组(B组)7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资料,并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系统对B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再将B组患者按评分分为轻度狭窄组(B1组)、中度狭窄组(B2组)、重度狭窄组(B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空腹血浆瘦素水平.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瘦素水平在B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HR、瘦素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B1、B2及B3组中,随着Gemini评分增加,血浆瘦素水平逐渐升高,且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emini评分在B组与总胆固醇(TC)、LDL-C、瘦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P=0.017)、0.288(P=0.016)、0.451(P=0.000).结论 瘦素参与T2DM并发CHD的病理生理过程,是T2DM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血浆瘦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 EZH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兰玉;张蔚;郭婉茹;张文婷;钟亚娟

    目的 研究EZH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蛋白在78例宫颈鳞癌、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3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3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从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一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宫颈鳞癌,EZH2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强,分别为0、16.7%、32%、42.3%、70.4%、78.2%.EZH2与患者的年龄及临床分期均无关系(P>0.05),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显著关系(P<0.01).结论 EZH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提示其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成为判断宫颈鳞癌恶性程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 不同民族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患病水平调查

    作者:李香淑

    目的 探讨延边地区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水平.方法 以本地区20~70岁不同民族常住居民5903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结果 男性正常高值血压粗患病率汉族(40.4%)显著高于朝鲜族(31.6%)(x2=19.3,P<0.01),而年龄调整患病率则朝鲜族(43.1%)高于汉族(42.6%)(U=6.9,P<0.01);女性正常高值血压年龄调整患病率汉族(39.0%)高于朝鲜族(38.1%)(U=6.9,P<0.01).男性朝鲜族(U=93.8,P<0.01)和汉族(U=65.8,P<0.01)年龄调整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民族及性别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减低趋势(P均<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在延边农村中较高.为预防高血压,对高血压前期实施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 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华平;刘家良;王萌;江慧琦;曾宽;刘立宝;敖翔;杨艳旗

    目的 探讨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诊断治疗.方法 对1例患有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20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在入院24 h内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接受了急诊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整形术.该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目前已随访9个月,心功能恢复至I级.复查超声心动图未发现主动脉瓣瓣周漏发生,人工机械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将有效提高白塞病合并瓣膜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

  •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对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韩鄂辉;胡智安;吕志红;洪玮;胡小娟;刘秋霞;黄娅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对照组60例,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灶41例;采用VTQ测量反映组织弹性顺应力的横向剪切波速度(Vs)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VTQ对肝脏恶性病灶检测的敏感性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UE)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UE检测结果.VTQ检测结果显示肝血管瘤的Vs测值和正常肝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原发性、转移性肝癌的Vs测值和正常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原发性、转移性肝癌的Vs测值和肝血管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两者之间的Vs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VTQ技术对肝脏肿瘤的性质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远端固定生物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股骨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及非;阎作勤;郭常安;梁昌详;张弛;姚振均;张光健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型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均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男9例,女14例,年龄57-77岁,平均64岁.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短6年,长16年,平均12.6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I型8髋,Ⅱ型11髋,ⅢA型4髋.术前Harris评分(39.3 ±14.6)分.翻修用假体:MP(Link)2髋,AML(DePuy)13髋,Full-coated(Zimmer)6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22-5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6 ±9.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摄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应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祝宝让;杨武威;李静;夏文秀;刘滢;盖绿华;周洁敏;孙继芳

    目的 通过多因素及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因素.方法 73例(共97个肌瘤)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超声消融治疗.根据肌瘤大小、类型、位置、患者年龄、MRI-T2信号、MRI-T1增强信号、治疗平均功率进行分组.术后1个月通过增强MRI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显效(消融率>50%)、有效(消融率<50%)两个等级.分析肌瘤不同大小、类型、位置、患者年龄、T2信号、T1增强信号、平均功率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前壁的疗效优于其他位置的治疗效果(P<0.05);T1增强信号越高疗效越差(P<0.05);T2高信号的疗效低于T2低信号和等信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瘤的大小、类型、患者的年龄与疗效无相关性.结论 通过对子宫肌瘤不同因素与疗效关系分析,可以为进一步预测疗效、指导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比较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张光辉;刘旭林;初英萍;盖青竹;徐永忠;潘旭红;王龙江;兰受昌;李忠维;叶天涛;李传红

    目的 比较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临床疑诊膝关节囊内骨折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以CT(或MRI)检查作为金标准,全部影像检查均在8 h内完成.X线平片包括前后位和仰卧水平投照片,制动10 min以上摄片.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7-12 MHz,关节制动时间10 min以上.分别统计x线平片和超声显示关节囊内骨折线、积脂血症、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以骨折线或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及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CT(或MRI)显示骨折组104例,其中60例并存关节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8例.x线平片检查:骨折组87例见骨折线,17例未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48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5例未见骨折线,3例误为骨折(假阳性).超声检查:骨折组32例见骨折线,72例未见骨折线,其中60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6例未见骨折线,2例误为骨折(假阳性),均未见积脂血症.在17例隐匿性骨折中,平片和超声分别显示积脂血症8例和13例.平片(和超声)显示骨折线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43.9%)、83.7%(30.8%)、89.3%(92.9%)、96.7%(94.1%)、59.5%(26.5%);平片(和超声)显示积脂血症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80.O%(100%)、100%(100%)、100%(100%)、85.7%(100%);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X线平片(和超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46.2%(57.7%)、100%(100%)、100%(100%)、33.3%(38.9%).依据骨折线或积脂血症,X线平片(和超声)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74.2%)、91.3%(69.2%)、89.3%(92.9%)、96.9%(97.3%)、73.5%(44.8%).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96.2%、89.3%、97.1%、86.2%.结论 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均低廉、便捷、普及,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膝关节囊内骨折诊断中,单独应用准确率均较低,有漏诊可能.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对于部分隐匿性骨折,超声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方法.

  • 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作者:沐楠;徐世超;常青;饶冬萍;陈建平;马崔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8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均无痴呆家族史,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004)划分为无或有代谢综合征两组进行对照,检测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等,采用基础状态法评定胰岛素抵抗性,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应用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评定精神行为症状,并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少见的精神行为症状均为情感高涨或欣快,有代谢综合征组常见的症状为易激惹(92.3%),对照组为异常运动行为(78.5%).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组激越和易激惹症状显著多于无代谢综合征组(P<0.1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NPI得分显著相关的有年龄、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P<0.15).两组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代谢综合征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表现有影响,特别是高龄、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暂未发现胰岛素抵抗与NPI评分的精神行为症状相关.

  • 肝脾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秀茹;陈桂秋;童春容;卢一艳

    目的 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MIlS床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依据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患者肝脾明显增大,伴有反复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组织印片示:85%为幼稚淋巴细胞.病理示:脾结构破坏,瘤细胞呈窦性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3++,LCA+,PAX5残存正常B淋巴细胞+,CD30-,CD79a-,CIY20-,CD21-,CD10-,CD68少量+,CD34血管+,Ki-67+>70%,Bel-2++,P53-.EBV-DNA+,定量4×103拷贝/106 PBNC;脾流式细胞检测示:C1M,CD8,CD45RA,CD5均-,而CD7,CD3,CD2,TCRγδ-1,HLA-DR,CD38均+,提示γδT淋巴瘤;基因重排结果显示:IgH-,TCRγ+;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X,i(7q),+8[20]/46,XX[3].结论 肝脾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可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相关辅助检查快速准确地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 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脑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琨蒂;车宁;胡景伟;沈明

    目的 分析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者的脑电图(EEG)变化,了解EEG在HPA患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118例未治疗的HPA患者,男54例,女64例,年龄1个月至20岁.全部患者进行EEG检查,测量血苯丙氨酸(Phe)浓度.结果 (1)EEG正常(包括边缘状态)62例,异常56例,异常率47%.瘸样放电22例,表现为爆发性或弥漫性棘波、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其中高峰节律紊乱2例.异常波发生部位集中在额叶和顶叶.(2)1岁以下患者组EEG异常率明显低于1岁以上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别是3个月以下组异常率及中重度异常率明显低于3个月以上各年龄组(P<0.05).(3)血Phe浓度>1.2 mmol/L组EEG异常率和中重度异常率明显高于血Phe浓度0.36-1.2mmol/L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4)有抽搐发作组EEG异常率显著高于无发作组(P<0.01),痈样放电亦显著高于无发作组(P<0.01).结论 HPA患者以额、顶叶功能受损为著.年龄和血Phe浓度可影响脑损伤的程度,早期诊治和控制血浓度是HPA患者防治脑损伤的关键.EEG是反映脑功能的敏感指标,但一次检查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动态监测更有意义.

  •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何春耒;刘午阳;姬广林;王茂源;肖文德;吴东保;何澄;叶勇军;莫建文;高辉

    目的 探讨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的基因转染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人源性的hVEGF165,并克隆入穿梭质粒pAdTraek CMV.构建的质粒pAdTrack CMV-VEGF165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pAdeasy 1质粒的介导与腺病毒包装质粒pAdTrack CMV.VEGF165共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EK293,经同源重组后获得携带人VEGF的重组腺病毒pAdTrack CMV.VEGF165.应用PCR鉴定重组腺病毒,空斑传代纯化病毒并反复冻融扩增病毒,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PCR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含有人VEGF,病毒滴度为0.5×10"pfu/ml.结论 成功构建的携带人VEG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能在HEK293细胞内扩增获得足够高的病毒滴度,为基因治疗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 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士榕;肖越勇;吴斌;张肖;马旭阳;任超

    目的 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72例,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术,对治疗后的局部病灶变化、卡氏(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下降情况、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172例患者,术后即刻CT显示肿瘤大径在5 cm以下者,冰球覆盖率为100%,>5 cm病灶冰球覆盖率为70%-90%.术后1个月CT示靶病灶密度明显减低,瘤体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缓解率(CR+PR)为63.9%;6例患者行PET/CT检查,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放射性浓聚消失.术后3个月及6个月,CR+PR分别为61.4%和54.5%.术后1周内KPS评分为84.87±10.71,较术前(82.26±11.73)提高.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占72.09%(124/172),83.06%(103/124)术后3-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随访6个月至3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1.9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41.71%与27.58%.本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术中8例出现咯血;术后56例痰中带血丝,36例出现气胸,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气体完全吸收,5例出现迟发型气胸并行闭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为5 d.结论 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的微创治疗方法.

  • MUC1模拟表位肽对表达人MUC1T739小鼠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志刚;刘刚;裘辉;潘进勇;路浩军;张立新

    目的 观察MUC1模拟表位肽对表达人MUC1 T739小鼠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培养、诱导T739小鼠骨髓成熟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用负载模拟表位肽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T739小鼠,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活化的模拟表位特异性T细胞,用非放射性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不同效:靶比例时活化的模拟表位特异性T细胞体外细胞毒效应.结果 培养出成熟树突状细胞.纯度为78.8%,肽免疫的T739小鼠特异性分泌IFNl的T细胞频数是106.5±12.8,而PBS和DC+PBS组频数均少于10,数量明显少于肽+DC组.当效靶比为100:1时肽免疫的T739小鼠产生的活化T淋巴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功能,与PBS和DC+PBS免疫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载MUC1模拟表位肽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

  • 高血压脑出血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不稳伴肌张力障碍

    作者:刘斌;王勇;骆健明;郭燕春;谢泽宇;张增良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不稳伴肌张力障碍(PAID)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报道3例高血压脑出血后PAID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5-48岁,脑出血前有高血压病史2-9年,脑出血后6 d内出现PAID.3例患者均经历了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多汗、肌张力障碍,2例患者有躁动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不同的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以缓解PAID.脑出血后6个月根据COS评分: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各1例.结论 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多汗、肌张力障碍等症状时,PAID的诊断应该考虑.治疗前应确认触发PAID的因素并给予解除,药物治疗包括镇静剂、阿片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断剂和中枢神经抑制剂等.

  • 膝下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并文献回顾

    作者:卫任;熊江;贾鑫;郭伟;刘小平;彭军路

    目的 评估腔内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对3例膝下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其中2例为外伤性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白塞病所致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X线透视下覆膜支架在破口处经球囊扩张后释放,封闭动脉瘤,之后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变化、瘤腔封闭情况及远端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修复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时支架远端刺破腓动脉,遂转行弹簧圈支架内栓塞,其余2例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术后随访2-15个月,患肢均可负重活动.2例支架成功置入的患者超声或CT造影均显示支架内通畅性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早期效果确切,适宜临床中开展.但对于白塞病血管病变,支架置入需慎重.其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单个移植中心连续41例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蒋力;张珂;穆毅;黄容海;鲁岩;赫嵘;丁振昊;刘矗;李传胜;李宝亮;毛羽

    目的 评价我院41例肝移植患者长期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连续完成的41例肝移植病例,统计生存率,分析死亡原因、并发症情况和再移植原因.结果 本组1年、3年、5年实际生存率达到95.00%、87.50%、81.96%.终末期肝病组1、3、5年生存率96.15%、92.31%、88.46%,肝癌组1、3、5年生存率92.86%、78.57%、70.71%.结论 肝癌复发、胆道铸型综合征、原发疾病复发、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是影响本组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肝移植 预后 生存率
  • 冠心病与ABO血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红;王斌;唐冲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与ABO血型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6-2010年冠心病患者3831例,采用血型群体分布方法,按年龄、性别等分组,进行ABO血型相关性分布的统计分析.结果 ASO血型分布在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A型x2=0.31(P>0.05),B型x2=15.72(P<0.01),O型x2=37.48(P<0.01),AB型x2=9.10(P<0.01),且其RR值分别为1.01、1.10、0.86、1.16.结论 冠心病患者与普通人群ABO血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B型和AB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O型为冠心病保护因子.

    关键词: 冠心病 ABO血型系统
  •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在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剑明;于树鹏;辛军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在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ACS回顾性分析84例肋骨单发浓聚灶患者骨显像及胸部CT影像资料.根据骨显像单独诊断、CT单独诊断及二者联合诊断计算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诊断准确性.所有肋骨单发病灶的终诊断经随访、相关综合影像或病理活检证实.结果 骨显像对全部84例肋骨单发浓聚灶的诊断准确性仅为21.4%(18/84),诊断不确定者占77.4%(65/84),对全部病例中19处肋骨条形单发浓聚灶的诊断准确性为94.7%(18/19).胸部CT对全部病例肋骨单发浓聚灶的漏诊率为14.3%(12/84);对全部病例而言,其诊断准确性为77.4%(65/84).对全部84例肋骨单发浓聚灶而言,通过PACS联合骨显像和CT诊断准确性为91.7%(77/84),与单独骨显像或单独CT诊断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4.3和6.6,P<0.05).结论 应用PACS系统能共享影像资源,能明显提高对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的诊断准确性,具有较佳的临床实用价值.

  • 三种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抗原血清学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阳幼荣;吴雪琼;赵卫国;张俊仙;梁艳;张翠英;李洪敏;王兰

    目的 研究重组ESTA6(rESTA6)、CFPl0(rCFP10)、CFP1O-ESTA6(rCFP10-ESTA6)三种结核分枝杆菌重组抗原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230例肺结核、70例非结核疾病及200例健康血清标本中抗结核抗体,应用SPSS 18.0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方差分析表明,rCFP10、rESAT6、rCFP10-ESAT6三种抗原对肺结核、非结核疾病及健康人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原检测肺结核病患者血清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31.3%、25.2%、34.8%,特异性分别为94.8%、97.8%、95.6%.rCFP10和rESAT6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0.O%和93.O%;rCFPl0和rESAT6联合检测的92例阳性标本中,有23例rCFP10-ESAT6检测呈阴性;rCFP10-ESAT6检测的80例阳性标本中,有26例rCFP10和rESAT6联合检测呈阴性.结论 rCFP10-ESTA6的结构与rCFP10和rESTA6的单体的结构可能不完全相同,rCFP10-ESTA6抗原不能完全代替rESTA6、rCFP10两种抗原进行结核病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

  • 腰骶部脂肪瘤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李华龙;梁鹏;杨世春;王宁;解静静

    目的 探讨腰骶部脂肪瘤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分类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9例腰骶部脂肪瘤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前均行MRI等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特点结合术中解剖学特点分为背侧型、硬膜内外沟通过渡型、腹背侧混合杂乱型三类.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显微镜下脂肪瘤切除+脊髓神经松解+终丝切断术,通过对患儿术前l周、术后3个月Hoffman功能分级,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39例患儿术后全部得到随访,平均15个月,没有死亡病例,其中12例背侧型脂肪瘤和18例硬膜内外沟通过渡型脂肪瘤患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者稳定,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病例,疗效满意.其中9例腹背侧混合杂乱型脂肪瘤大部分患儿术后症状较术前有所改善或者稳定,但其中2例患儿大小便失禁加重.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1例硬膜内外沟通过渡型,1例腹背侧混合杂乱型,均经过严格的抗炎治疗后切口痊愈.结论 对于腰骶部背侧型脂肪瘤和硬膜内外沟通过渡型脂肪瘤无论早期有无神经功能缺失,都主张尽早行显微镜下脂肪瘤切除+脊髓神经松解+终丝切断术;腹背侧混合杂乱型脂肪瘤局部解剖复杂,术中难以完全辨认马尾神经和终丝.术后症状改善不理想,并发症较多,对于早期手术应慎重考虑.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及气道相关定量评价研究

    作者:李一鸣;马国林;万兵;伊博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查对肺和气道定量评价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机,初诊时对52例患者胸部用250 mA常规剂量扫描,复诊时分三组,分别为17例、17例及18例,分别用100 mA、50 mA和25 mA管电流进行胸部低剂量扫描;测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肺密度、肺容积及体素指数.将68例患者分为四组,每组17例分别采用250 mA、100 mA、50 mA和25 mA管电流进行全肺扫描,由3位医师对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横断面影像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随之下降,对于平均肺密度和肺容积测量不产生影响,但对于体素指数的测量则产生影响,100 mA、50 mA、25 mA与250 mA时相较测得的体素指数均较高,但各组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r值范围0.938-0.996,均P<0.00l;管电流为100mA、50mA时支气管评分与250mA时无差别,再降低则支气管评分出现差别,评分减低,但管电流使用50 mA以上时,评分均在3分以上,可以满足对支气管的评价.结论 电流下降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低管电流扫描可用于肺测量,但支气管评价时,管电流宜用50 mA以上.

  • p53、PCNA、VEGF蛋白表达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王泽民;杨惠祥;于满

    目的 结合p53、PCNA、VEGF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探讨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生存资料,并结合p53、PCNA、VEGF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53、PCNA、VEGF三种蛋白表达情况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数目、术后坚持灌注用药等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手术方式、p53表达、VEGF表达、肿瘤数目及术后是否坚持灌药间肿瘤复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后,临床分期(RR=4.162,P=0.001)、p53表达(RR=2.913,P=0.038)、VEGF表达(RR=3.316,P=0.010)作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进入模型,术后灌注化疗(RR=0.217,P=0.000)作为保护性因素进入模型.结论 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p53和VEGF是否表达严重影响了膀胱癌预后,术后应坚持灌注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病理分级也与肿瘤复发相关.

  • 12-脂加氧酶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内的表达

    作者:韩燕燕;刘仕成;孙景辉;翟淑波;印芳颖

    目的 探讨12-脂加氧酶(12-LO)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内的表达.方法 将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柯萨奇病毒亲心株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小鼠模型;通过RT-PCR法测定外周血12-脂加氧酶mRNA(12-LO mRNA),比色法测NO的变化,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HE染色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结果 (1)实验组12-LOmRNA表达于CVB3感染第3天(0.623±O.321)、第7天(1.311±0.208)、第14天(1.018±0.302)升高,与对照组(O.401 ±0.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0.512±0.025)虽逐渐下降,但与对照组(0.401 ±0.014)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问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毛路;杨惠林;王根林;桂召柳;郭哲;权良忠;王辉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家红;何继业;王栋梁

    目的 对老年桡骨远端移位骨折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共收集65岁以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80例,患者初始都接受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固定,部分患者因复位不理想而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术前腕部X线片和关节功能指数的测定,进行治疗后2周、6周、12周、24周、52周的临床和X线片随访,在规定时间点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的关节功能测定结果.结果 4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4例采用手术治疗.24周时的手术组患者腕背伸功能好于非手术患者(P=0.04),而一年随访时这种差异性消失.运用美国臂肩手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对两组进行各时间点的功能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其远期的疼痛和功能指数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相同.

  • 烟台山医院骨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费建文;姜军艳;唐燕;周冬梅;康丽君

    目的 探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调查了2002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0 146例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VTE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伴随疾病等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发现1134例(5.63%)VTE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病率5.58%,肺血栓栓塞症(PTE)患病率0.48%,PTE病死率13.40%.(2)DVT发生于下肢1068例(94.9%),下腔静脉34例(3.0%),盆腔静脉15例(1.3%),上肢8例(0.7%).下肢DVT发生于肌间静脉391例(34.8%);其次为胫静脉273例(24.3%).左侧589例(55.1%)与右侧568例(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9,P>0.05).(3)VTE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4±10.5)岁,发病高峰在5l~60岁(28.8%).男女VTE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45,P>0.05).(4)VTE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1060例,93.5%)、创伤(1035例,91.3%)、手术(943例,83.2%)、卧床≥5 d(613例,54.1%)、吸烟≥400支/年并且戒烟<5年者(485例,42.8%)、合并内科疾病(83例,7.3%).结论 (1)VTE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VTE患病率男女性别无差异;(3)DVT好发于下肢,且多发生于肌间静脉,其次为胫静脉;(4)VTE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创伤、手术、高龄、制动、长期吸烟、心肺疾患、恶性肿瘤、VTE 既往史等.

  • 帕金森病伴发焦虑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卓;孙莉;黄曦妍;曹辰杰;余舒扬;左丽君;杨雅琴;朴英善;张巍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焦虑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NMS)的关系.方法 对124例PD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测,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完成相关运动症状及NMS量表评测.结果 (1)124例PD患者焦虑发生率为33.87%,焦虑和抑郁共病率为31.45%;(2)两组患者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相关量表评测结果分别为:Hoehn-Yahr分期:2.48.±0.80 vs.2.04±0.78;UPDRS-Ⅲ (运动):30.68 ±9.91 vs 24.70±12.25;"开-关"现象发生率:35.71%vs.17.07%,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3)焦虑组患者出现NMS个数为(14.57±3.83)个,非焦虑组患者为(1 0.03.±5.25)个,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焦虑组抑郁、性生活障碍、不宁腿综合征、淡漠、白天思睡、入睡困难、眩晕、疼痛、噩梦以及体位性头晕等NMS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NMS相关量表评测结果分别为:UPDRS-I(精神、行为和情绪):4.74±1.93vs.2.93±1.84;HAMD:19.41±6.97 vs.9.82±5.83:PSQI:19.48±6.36 vs.12.37±6.47;ESS:6.69±5.62 vs.3.56±3.34;SCOPA-AUT:43.48±7.75 vs 36.76±7.33;RLSRS:21.77±6.51 vs.17.29±7.27,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UPDRS-Ⅱ(日常生活活动)以及PDQL评分结果分别为:15.29±5.85 vs.12.22±5.39、128.62±20.51 vs.149.30±20.1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焦虑是PD常见的NMS之一,与运动障碍的程度以及运动并发症相关;PD伴发焦虑患者NMS的发生率高,个数多,精神、行为、情绪、睡眠、自主神经障碍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 实验性松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王长海;栗平;李晓东;马志新

    目的 观察实验性松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探讨实验性松质骨缺损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用中国家兔60只,在其双侧股骨髁造成一直径6.0mm、深12.0 mm之孔洞状骨缺损.将左侧作为实验侧,右侧作为对照侧.4周后,对实验侧采用自制微型剥离器插入骨缺损处做反复切割,以造成二次创伤模型.于经皮骨折端二次创伤术后1 d(总4周+1 d)、1周、2周、4周、8周各处死6只实验兔,行X线片检查后,于双侧骨缺损区取材.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实验侧松质骨缺损多在12周时得以修复.而未经二次创伤处理的对照侧松质骨缺损则不能自行修复;VEGF和TGF-βl的局部表达贯穿于松质骨修复的全过程,但经二次创伤处理,实验侧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且VEGF和TGF-B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二次创伤可以促进松质骨缺损的修复和内源性VEGF和TGF-β1在骨缺损局部的表达,而VEGF和TGF-β1表达增强可能是其促进松质骨缺损修复的重要因素.

  • Cyclin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启炯;宋军民;陆敏;刘芳芳;邢宝才

    目的 探讨Cyclin1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13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HCCs)及癌旁组织(PTLTs)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CyclinD1的表达,统计分析CyclinD1表达强度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CycleD1表达组的生存差异.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5l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8.3%(51/133),而在癌旁组织中仅有4例CyclinD1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4/133),肝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Mann.Whitney U检验发现肝癌组织中CyclinD1的高表达与AFP水平(P=0.006)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CyclinD1表达与性别(P=0.394)、年龄(P=0.232)、肿瘤大小(P=0.842)、肿瘤数目(P=0.479)、包膜(P=0.085)、脉管侵犯(P=0.331)、淋巴结转移(P=0.168)和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P=0.521)不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CyelinD1表达强度与患者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脉管侵犯、CyclinD1表达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3,0.010和0.017).结论 CyclinD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并且是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肝细胞 预后 CyclinD1
  • 长链脂肪酸对脂周素2表达的影响

    作者:谷剑秋;范斌;张锦;生山祥一郎

    目的 研究长链脂肪酸对肝细胞脂周素2表达的影响,并揭示其调控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测定不同长度脂肪酸对脂周素2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长链脂肪酸油酸对脂周素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荧光索酶活性分析方法检测油酸对脂周素2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长链脂肪酸油酸、软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明显增加了脂周素2的表达,而短链脂肪酸己酸没有作用.油酸以剂量和浓度依赖方式上调脂周素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抑制剂triacsin C没有抑制油酸诱导的脂周素2表达.小鼠脂周素2启动子含有Ets/AP-1结合位点和PPARs反应元件(PPRE).油酸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强了脂周素2的-2090 bp启动子活性.Ets位点突变没有影响脂周素2的启动子活性,但AP-1位点突变,及PPRE突变显著抑制了油酸诱导的启动子活性.结论 在肝细胞中,长链脂肪酸油酸诱导脂周素2的表达,需要启动子区域的AP-1和PPARs反应元件,为防治脂肪肝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 脑腱黄瘤病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基因分析一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田地;张在强;陈彬;王新高

    目的 对一个脑腱黄瘤病家系进行临床、病理及基因的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病史、家族史,进行影像学检查、神经肌肉活检.对患者及家族成员进行CYP27A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36岁女性患者,具有典型的脑腱黄瘤病临床表现,跟腱组织可见典型的胆固醇结晶,腓肠神经可见"洋葱皮样"髓鞘改变.CYP27AI基因新发现2种突变:1号外显子缺失一个鸟嘌呤(C.73delG),而2号外显子缺失一段7核苷酸序列(C.369-375delGTACCCA).家族成员为上述突变的单个突变携带者.结论 先证者可临床诊断脑腱黄瘤病,患者和无症状的家族成员均存在基因突变.

  • 腹膜后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秀明;滕晓东;向华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例发生于腹膜后的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收集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10岁,男性,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放射性痛.超声、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示右肾上腺占位.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节细胞神经瘤.术中见腹膜后腔有四个瘤体.相互有黏连,其中大瘤体与右肾上腺黏连.三个较大瘤体镜下由神经纤维束(Schwannian基质)和成熟的神经节细胞组成;小瘤体镜下由Sehwannian基质、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节细胞及小圆细胞组成,后者呈片状及Homer-Wright玫瑰花环样排列,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小圆细胞Chromogranin A(CgA)、Synaptophysin(Syn)弥漫阳性,CD99、S-100蛋白阴性,核增殖指数高(Ki-67>25%).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于术后9个月肿瘤复发死亡.结论 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罕见,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判断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永;夏晓天;仲琴;贾正飞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尽管全身化疗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1],但晚期胃癌的化疗至今尚无标准的规范方案[2-3].国内外通常将5-氟尿嘧啶(5-FU)/顺铂或ECF(表阿霉素、顺铂、5-FU)方案作为常规参考方案,但缓解期短,完全缓解率低.一些含新药如多西他赛、希罗达、伊立替康、S1等的方案在临床上常用于胃癌的二线化疗,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4].因此,寻找一个疗效相对较好而毒副作用较轻的二线化疗方案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我科曾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自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科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或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对二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二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冯艳;丁辉;陈如华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机会感染性真菌,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及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卡氏肺孢子虫所致的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常见的感染和致死原因之一[1].卡氏肺孢子虫黏附于肺泡I型上皮细胞而进行繁殖,损失上皮细胞,暴露基底膜[2],所致的肺泡炎是PCP重要的病理改变[3].我们介绍2例PCP患者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PCP的认识.

  • 多个扩张器重复扩张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

    作者:崔树英;张功宝;袁德品;张成书;李艳玲;程定

    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不仅使患者产生痛痒等不适,而且影响美观而增加其心理上的压力和创伤.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者由于皮源缺乏,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皮肤组织扩张术的进一步应用,显示出良好修复效果和广阔应用前景,尤其是应用于头皮瘢痕性秃发的整形修复,已成为治疗瘢痕性秃发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科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对9例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者应用多个扩张器连续扩张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经皮膀胱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儿童膀胱结石的体会

    作者:顾思平;黄云腾;王清茂;周晓明

    2005~2011年我们对目前使用临床常用术式治疗较困难的儿童膀胱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膀胱微造瘘输尿管镜加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治疗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64排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评估效果

    作者:陈永汉;樊爱华;李宗豪;魏子兵;张通运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因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70%左右.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约1/3在就诊前死亡,约1/3死在医院内,约1/3经过治疗得以存活[1].早期、及时、准确诊断动脉瘤、进一步行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生存具有重大意义.以前诊断动脉瘤多行DSA检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64排螺旋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作用日益得到临床认可.本文就52例行64排螺旋CTA诊断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探讨64排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 肝转移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作者:曹卫刚;邱宝安

    肝转移癌(metastatic cancer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死亡率高.过去认为,肝转移癌属肿瘤晚期而放弃积极治疗,预后极差.随着肿瘤生物学、影像学和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了相当的疗效.笔者将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116例MCL.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药物性肺损伤三例

    作者:徐钦星;任振义;王利民

    药物性肺损伤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指在正常使用药物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时,由所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肺部疾病[1].近年来,药物引起相关性肺损伤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3例药物性肺损伤病例.

  • 人脱细胞真皮在新生儿皮肤缺损、腹裂、顽固性乳糜腹的临床应用

    作者:余雷;鲁巍;余腾;肖必栋

    组织缺损在临床中常见,如:皮肤缺损、腹股沟疝、腹裂、室间隔缺损等.除采用自体组织材料修补外,还可用人工生物材料和生物材料做成的补片进行修补[1-2].我院使用人脱细胞真皮(HADM)材料成功治疗新生儿足背皮肤缺损、腹裂、顽固性乳糜腹各1例,现报道如下.

  • 右侧单鼻孔鼻中隔中段入路在导航和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袁志诚;李巧玉;陆培松;湛利平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而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垂体肿瘤的主要方法.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而且已成为行垂体瘤切除术的主要途径[1].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右侧单鼻孔-鼻中隔中段入路及在导航和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5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低位直肠癌保肛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张信来;刘陶迪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患病率约为0.77%~4.82%,死亡率为2.14%~5.94%[1-5],患该病后患者总体存活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6-9].低位直肠癌是指距齿状线5 cm以内的直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0].近年来,保肛手术不断地增加[11-14],而超低位保肛手术(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上2.0 cm以内或肛缘上4.O cm以内者)的开展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可是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主要的早期和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在我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对并发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患者进行处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野中野"调强放射治疗的美容效果及初步疗效观察

    作者:何振宇;王俊杰;李凤岩;孙家媛;林焕新;管迅行

    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保乳手术加术后全乳腺放疗的疗效均与根治术相似,同时可取得较满意的美容效果[1-3],并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随着医学发展,近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呈现出一种"小、快、精"的挑战传统放疗模式的趋势.所谓"小"即缩小照射体积小,减少心肺等组织器官的受量,从而减轻放射反应,如部分乳腺照射,但初步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适合[4]:所谓"快"即加大分次剂量,降低总照射剂量,缩短疗程:然而,由于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不明确性,故仍处于研究阶段[5]:所谓"精"即采用调强放疗,研究表明该技术可改善靶区内的均匀度,减少重要组织器官的受量,从而减轻放射反应[6-7].为此,本研究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野中野"调强放疗("field-in-field"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FIF-IMRT)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5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 宫腔镜辅助下嵌顿金属圆环取出一例

    作者:宋依临;范丽欣;尹玲

    患者女,55岁,主因"带环25年,取环失败后14年,下腹痛20余天"于2011年1月21日以"宫内节育器嵌顿?"收入院.患者30年前阴道顺产半年后第一次带环避孕,上环后月经量多伴不规则阴道出血,3年后因中度贫血而取出,之后工具避孕.25年前再次行上环术,术程顺利,患者自述医师为其选用了大号金属圆环,节育器对比患者官腔偏大.二次上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半年好转,无下腹痛及腰酸.

  • 心房静止伴巨大心房起搏器更换一例

    作者:臧小彪;董颖雪;张树龙;高连君;丛涛;夏云龙;常栋;杨延宗

    患者男,以"反复黑嚎12年余,胸闷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略胸闷、气短,入院行ECG检查示: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率40次/min,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行永久起搏器(VVI)植入术治疗.4年前再次出现黑朦,于医院检查,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

  • Mirror综合征一例

    作者:邢长英;滕银成

    患者女,24岁,因"G1PO孕31+3周,下肢水肿1个月,发现血压高伴蛋白尿1 d",外院超声发现胎儿全身水肿,心脏增大,胎盘增厚,考虑"胎儿畸形,胎盘早剥可能"转入我院.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作者:张宁宁

    患者女,37岁.因"右季肋部不适2年,加重3个月"于2010年4月入我院消化科.2008年出现右季肋部隐痛不适,外院超声提示肝囊肿,建议定期复查.2009年复查CT考虑血管瘤,2010年初因右季肋部疼痛加重,遂来我院.肺CT提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

  • 中枢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

    作者:唐铁钰;张新江;王苇;周龙江

    患者男,33岁,因"腹胀、腹泻半个月,伴呕吐乏力2 d"于2010年4月6日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3月24日腹泻8次/d,此后一直腹胀、无肛门排便,3月25日至4月2日在常州武进市医院住院治疗,常规检查无异常,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 慢性汞中毒导致膜性肾病合并肾小管损伤一例

    作者:莫晓露;王明军

    患者女,2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3月余"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体重下降10 kg,伴双下肢乏力及双小腿颤动,曾在外院多次查甲状腺功能正常,有高血压伴低血钾,曾当"抑郁症"治疗无明显好转.门诊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小管间质性肾病?"收住院.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干咳、活动后气短一例

    作者:章璐;林冰;王国春;马丽

    患者女,45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3月余于2010年11月16日入我院.患者2010年8月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38.5℃,伴干咳、活动后气短,步行10余米即有喘息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纹理增粗,诊断为"支气管炎",先后给予多种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其余具体不详)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于2010年11月15日在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7%,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11月18日胸部CT示双肺炎性病变,部分实变、机化(以左下肺为著)(图1).病程中有脱发,无口腔溃疡、光过敏及雷诺征,无口干及眼干症状.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呼吸科.既往史:2年前因"双手多关节肿痛"于我院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口服"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6个月,关节症状缓解停药.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4℃,面部及背部可见暗红色片状皮疹.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 血液和骨髓同时感染伊氏李斯特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一例

    作者:李华信;刘宇;蒋欢;薛维亮

    患者女,44岁,农民.于4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有寒战,体温38.0~39.5℃,反复发作,午后时段多见.无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肌无力、肌痛、颜面红斑等.发病4个月来.精神、饮食、睡眠差,体重下降5 kg.曾在当地乡镇和县医院给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时轻时重,期间逐渐出现双下肢红斑并伴有踝关节肿胀疼痛、脱发、口腔溃疡.2011年7月2日,为求进一步诊断急转入我院.门诊以"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科.入院查体:体温38.9℃.营养差,消瘦,急性病容.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0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双侧下肢皮疹且水肿,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压之疼痛.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3.05×10'/L、红细胞2.91×1012/L、血红蛋白67 g/L、血小板计数1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0.5%.ALT 72 U/L,、AST 130 U/L.,葡萄糖7.13 mmol/L,血浆总蛋白56 g/L、白蛋白28.70 g/L,甘油三酯2.8 mmol/L,巨细胞病毒IgG阳性,EB病毒IgG弱阳性,CRP 7.608 mg/L,结核抗体IgG阳性,红斑狼疮细胞检查阴性,血液及骨髓同时培养出伊氏李斯特菌及类志贺邻单胞菌.伊氏李斯特菌对万古霉素等敏感,类志贺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等敏感.在给予万古霉素、头孢哌酮抗感染的基础上加激素治疗后,患者精神较前明显好转,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连续10 d未再发热且血培养阴性,同时双侧下肢皮疹及水肿、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压痛等症状也逐渐消失,患者康复出院.

  •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合并青光眼一例

    作者:李春敬;左琳琳;陈晖

    患者男,35岁,主因发热头痛12 h于2011年2月8 日 20:20入院.患者12 h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伴头痛,体温高40℃左右,偶有恶心未吐,于当地诊所给予肌注退热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一次,体温可降至38℃左右,而后复升,头痛加重伴肌肉酸痛乏力,遂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化验血常规WBC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2%,淋巴细胞百分比3.4%.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武志宏;李胜亮;张艳红

    患者女,80岁,因突发腹胀、心前区疼痛伴左上肢体麻木30 min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病史.体检:体温36℃,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0 mm Hg,痛苦貌,心肺(-),腹壁无膨隆,全腹软,剑下压痛明显,余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各项检查结果如下: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6°,Ⅰ、Ⅱ、Ⅲ、aVF、V3~V6导联ST段轻微下移,V1~V4导联T波倒置.腹部平片:肠管积气.心肌酶五项:谷草转氨酶46 U/L,门诊拟诊胸痛原因待查,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入院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硝酸甘油持续泵入、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极化液营养心脏等对症治疗.

  •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直肠癌一例

    作者:张文俊;胡俊霞;梁文波

    患者女,32岁,未婚.主因血便1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腹部未见异常.肛诊:距肛门5 cm直肠前侧壁可触及肿物下缘,未及上极,质中等硬度,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指套血染阴性.既往有痛经史5年.妇科会诊:外阴、宫颈、子宫双侧附件未见异常.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CEA1.28 ng/ml,AfP 1.84 ng/ml.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门5~9 cm可见肠外压占位,表面破溃糜烂3处,质硬,取病理三块.

  • 筛窦骨瘤

    作者:甄宏韬

    一、鼻窦骨瘤的概述鼻窦骨瘤(osteoma)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是有包膜的良性骨性肿瘤.它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偶尔在进行x线片检查中被发现.据报道,常规进行鼻窦X线平片检查时约1%的受检者可以查出骨瘤;而因有鼻腔、鼻窦症状行鼻窦CT扫描的患者中,骨瘤的检出率约为3%.鼻窦骨瘤的发病率约为0.01%~0.43%;男、女比例约为1.5:1~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段20~50岁;无种族偏向[1-3].一般认为,鼻窦骨瘤多发生于额窦,其次为筛窦、上颌窦、蝶窦[2].对此,新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有不同的结果:1889例患者因鼻腔、鼻窦疾病而接受鼻窦CT扫描,结果显示鼻窦骨瘤多发生在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蝶窦,但骨瘤的检出率约为3%,与之前的文献报道一致[3].

  • 喉癌显微激光手术学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

    作者:张诠;欧阳电

    喉显微激光手术是目前治疗喉癌(特别是早期喉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着微创、住院时间短和治疗费用少等优点.在许多医院,喉显微激光手术已经成为早期喉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激光手术器械、喉镜及显微镜的不断改进以及操作者手术技能的提高,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医师不断探索,使喉癌显微激光手术的适应证得以进一步拓宽[1-3]引.但若是置喉癌局部侵犯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颈部淋巴转移规律而不顾,盲目扩大激光手术适应证,无疑将使喉癌激光手术学陷入一个提高短期生活质量而牺牲远期生存率[4-6]刮的尴尬境地,将大大制约喉癌激光手术学的发展.因此,统一认识并引导其发展,是目前喉癌激光手术学亟待解决的任务.

  • 耳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爱华

    耳聋是听觉传导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hearing impairment)的总称,程度较轻的亦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者称为聋,因听觉障碍难以用语言进行正常人际沟通者称为聋哑或聋人.按耳聋发生部位与性质,一般将耳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按病变部位可再分为中枢性聋、神经性聋和感音性聋,但中枢性聋罕见,单纯的神经性聋少见,感音性聋为常见.一般情况下.临床仍将三者合称感音神经性聋[1].因此,耳聋可能是原发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或患儿家长讲述不清、医师认识不足或疾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易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引起医疗事故.为提高耳聋临床诊治水平,本文根据笔者长期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结合复习近年文献,就耳聋的I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们参考与讨论.

  • 活动后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

    作者:马建新;陈东;黄海;宋成运;许玉韵

    病例资料患者女,58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憋气1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5 d'于2010年12月21日(中午12点)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憋气,休息十余分钟可缓解,夜间可平卧入眠.曾于半年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前15 d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左腿明显,此后胸闷憋气进行性加重,稍事活动即感不适,平卧后可减轻.曾于如厕时出现意识丧失1次,倒地约3 min后自行缓解,无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及舌咬伤.入院查体:血压90/55 mm Hg,R 30次/min,面罩吸氧(8 L/min)血氧饱和度(SaO2)82%~88%,口唇、指端发绀明显,无杵状指,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哕音及哮鸣音,左肺明显.心浊音界正常,心率85次/min,律齐,P2>A2,剑突下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肝大,右肋缘下3 cm,质软,轻触痛.双下肢对称可凹性水肿.既往癫痫病史30余年,药物控制近2年未再发作.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