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去铁胺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垚;高旭光

    脑出血是常见的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目前关于脑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逐渐明了,脑出血后红细胞开始裂解并释放出铁离子,后者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脑损伤。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铁鳌合剂去铁胺能够减轻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本文主要就去铁胺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加以综述。

  •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王迎青;叶钦勇

    近期研究显示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s)家族分布于神经系统中的 UCP2、UCP4和 UCP5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起源、钙流量、自由基产物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这一方面加以综述。

  • 星形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吕田明;史翠丽;梁彦珊;黄小玉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目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和记忆力下降,其发生、发展与星形胶质细胞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AD病理过程,如增加Aβ的产生及沉积、加速异常Tau蛋白的缠结、通过炎症因子加剧 Aβ的神经毒性、能量供应不足及神经递质释放障碍损害神经功能正常活动等。各个因素在 AD 不同阶段反复作用,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淀粉样斑块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突触减少及神经元丢失。保护星形胶质细胞的正常功能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靶点。

  • 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雨;李见;胡文立

    脑白质疏松(LA)是老年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下肢功能障碍和尿失禁,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年龄和高血压是 LA 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在发病机制上,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白质缺血被认为是 LA 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脑室旁 LA 和皮质下 LA 的病理改变不同,其主要的发生机制可能存在差异。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 LA 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手段。因此,本文就 LA 的危险因素、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述。

  •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吉林;吴先正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急诊科经常处理的疾病,有很高的病死率,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降钙素原被用作诊断脓毒症患者的生物学标记物,尽管它与感染密切相关,但是特异性有限,在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会升高。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st,又称presepsin)是一种存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的糖蛋白。初步报道显示脓毒症患者体内的sCD14-st水平比健康者体内的sCD14-st显著升高。

  •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作者:陈媛媛;程勃然;王振盟;杨帅龙;张春晓;万璐;熊斌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使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结果仍不令人满意。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实体瘤。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变得更加可行,精确计数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价以及个体化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探讨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及在结直肠癌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 缺血性心脏病微血管再生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磊;吕安林;艾世宜;邱翠婷;姜晓宇;郭显;李珊;李芹

    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首先要解决心肌组织的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促进缺血心肌区域血管的新生、改善微循环是当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方向之一。临床促血管再生的治疗方式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显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进展

    作者:梁卫强;王丽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科研及临床中一直探索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低视力及盲的发生,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筛查、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及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 小细胞肺癌c-kit蛋白表达及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维持治疗探讨

    作者:展峰峰;韩福才

    c-kit 蛋白受体是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家族中的一员,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结合后受体酪氨酸激酶功能区被激活,产生自身磷酸化,完成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对这些细胞的分化发育以及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SCLC)存在 c-kit 蛋白受体的异常高表达,推测其突变与SCLC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综述了c-kit蛋白受体在SCLC研究中的进展。小细胞肺癌是高侵袭性疾病,其在所有肺癌的诊断中约占15%~20%,其特点是肿瘤倍增时间快、生长分数高、播散转移早,对一线化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高度敏感,但是无论疾病程度如何,绝大多数患者终化疗后会发生疾病复发或化疗耐受,使SCLC化疗后维持治疗成为研究重点。目前,新的靶向药物在临床中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方向,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成为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疗法。本文提供了一例舒尼替尼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病例,旨在为SCLC化疗后维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KLF2调节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铸容;皮光环

    Krüppel样转录因子2(KLF2)是Krüppel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近研究表明KLF2在调节血管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概括KLF2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的调节。

  • 睡眠限制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刘艳;吴卫平

    睡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理现象。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不足。这一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睡眠限制,即在一个阶段内将每天的睡眠时间限制在低于正常的水平上,造成总的睡眠时间减少。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眠剥夺,即某段时间内完全不睡眠,对睡眠限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睡眠限制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认为人体可以通过适应而消除。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因此研究睡眠限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很大。本文就睡眠限制国内研究较少的原因、研究所涉及的内容(睡眠限制对神经精神系统、生化、免疫及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分析及综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睡眠限制相关研究的重视。

  • 髓母细胞瘤SHH信号通路及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林中啸;蔡铭;盛汉松;张弩

    SHH信号通路在小脑的发育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调控小脑细胞正常发育周期及细胞增殖,维持小脑正常的功能和结构。SHH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会出现小脑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髓母细胞瘤(MB)发生,是MB形成过程中具有特异性的通路之一。针对SHH信号通路靶向抑制剂治疗将成为治疗MB的新方法,能特异性地阻断特定信号转导途径,靶向于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及分子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本文就MB发病机制中的SHH信号通路和基于该信号通路靶向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GCH1基因和神经源性疼痛以及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庆伟;梁啸;孟纯阳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痛,是由创伤或疾病致外周或中枢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异常的疼痛状态。GCH1基因目前被公认为与神经痛相关的基因。本文就GCH1基因和神经源性疼痛以及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综述。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 PD-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伍金华;谢志威;车小群;李秀娟;黎淑贞

    目的:探讨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及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40例URSA患者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PD-1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IL-2、IFN-γ)/Th2(IL-4、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102例正常已生育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1)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D-1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显著下降(P均<0.05)。(2)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明显下调(P均<0.05)。(3)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D-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4)URSA患者外周血PD-1含量和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0.67,r=0.81,P均<0.05);与Th1型细胞因子呈负相关(r=-0.55,r=-0.73,P均<0.05)。(5)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的妇女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妊娠失败者(P<0.05)。结论 PD-1可能通过下调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URSA的发生发展。

  • 安徽马鞍山地区健康男性p2PSA及%p2PSA各年龄段分布特征

    作者:孙伟桂;夏慧新;胡晓武;李之珍;武萍;郑奇传;梁朝朝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p2PSA)相关指标价值及其与年龄相关性。方法对238名10~90岁年龄段马鞍山地区健康男性统一检测PSA和p2PSA等指标,按每10岁一组分8组,分别统计分析各组p2PSA和%p2PSA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与tPSA、fPSA及%fPSA等指标综合对比,绘制年龄相关曲线并分析曲线特征。结果 p2PSA 与 tPSA 曲线均随年龄增加而总体呈上升趋势。tPSA曲线以40岁为标志性临界点(1.0 ng/ml),p2PSA曲线按年龄段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p2PSA上升低区(0~29岁,95%CI 2.22~5.91 pg/ml)、波动上升期(30~59岁,95%CI 4.66~11.74 pg/ml)和老年上升期(60~89岁,95% CI 7.44~18.63 pg/ml)。其中40~49岁区间, p2PSA由5.24 pg/ml快速升至9.93 pg/ml,年增速度0.47 pg/ml,显著大于tPSA增速(P<0.001)。70岁后,与tPSA转为下降趋势完全不同,p2PSA依然继续上升。40岁之前,%p2PSA曲线与%fPSA相似,呈总体下降趋势。但40~49岁期间走势与%fPSA下降趋势完全相反,由17.01再次快速上升,在45岁左右与%fPSA曲线交叉,至50~59岁期间达到26.65,为终生高峰。p2PSA/tPSA曲线与年龄相关性较小,10岁后曲线终生都相对平稳,波动于5~10之间。结论 p2PSA及%p2PSA指标与PSA一样,也呈现年龄相关性特点。同时结合多指标和患者年龄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在临床各方面潜在价值可能优于以往单一PSA指标。

  • 短节段伤椎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伦学刚;李晓敏;张新华

    目的:评价短节段伤椎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7月至2008年5月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3~55岁,平均39岁,所有病例CT显示均有椎管内占位,其中16例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症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3例(男22例,女11例),行短节段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椎体,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行单节段四钉两棒内固定技术固定骨折椎体,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以伤椎前缘压缩程度、Cobb's 角及中柱突入椎管的程度为指标来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术后1年。结果试验组无论在术后1周的即时复位还是术后1年复位丢失上都要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节段伤椎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无论在骨折复位还是维持术后复位丢失方面都要优于单节段四钉两棒内固定方式,而且短节段伤椎内固定技术也较少发生内固定物折断、折弯及椎弓根钉松动、拔出等内固定失败情况。

  •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膜的影响

    作者:杨剑文;杨期明;范咏梅;刘雄鹤;雷涛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术患者血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探讨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根据是否有手术指征分为颈动脉支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在入组前及术后1 h、1个月、6个月抽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eNOS,并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清eNos、IMT、血管舒张反应(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56,13.009,11.785,P>0.05);颈动脉支架组在支架置入后血清eNOS表达水平明显下降,FMD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21,176.501,167.116,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eNOS表达水平上调,FMD上升、颈动脉内膜厚度下降并与剂量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28,207.442,206.721,P<0.05);颈动脉支架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12,P<0.05)。结论 eNOS 可以抑制颈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

  • 苏中地区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病患者线粒体DNA 3777~4679区域基因突变相关研究

    作者:朱业;孙磊;张薏;沈建华;杭霏;顾翔

    目的:探讨苏中地区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病(MIEH)患者发病与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收集300例MIEH患者作为研究组,调查发病年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同期体检证实的3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对序列3777~4679位置的mtDNA进行直接基因测序,通过与标准人类mtDNA序列的剑桥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正常人群与MIEH 患者mtDNA突变情况;根据mtDNA有无突变,对发病年龄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突变集中在一些呼吸链NADH氧化还原酶亚单位1(ND1)、NADH氧化还原酶亚单位2(ND2),高突变位点为ND1C3970T突变。(2)MIEH中mtDNA突变者发病年龄明显低于非突变者(P<0.05),并且突变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平均值明显高于无突变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值低于无突变者(P<0.05)。结论 mtDNA结构改变可以导致其相应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心脏靶器官结构和功能,参与MIEH的发生和发展。

  • 体外循环术后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作者:张婷;张春艳;张欢欢;金媛;陈建军;杨晋;吴惠毅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NAP)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CPB心脏手术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0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出院时留取血标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NAP表达。结果 NAP表达和CRP浓度在CPB术后0 h显著下降,随后显著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开始下降,出院时恢复术前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AP的表达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为0.957(P<0.001),高于与WBC计数相关性,r为0.608(P<0.01)。结论 CPB后NAP表达显著升高,其变化规律与血清CRP基本一致,可以作为CPB下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一个预警指标,长时间的NAP升高可能预示着机体存在炎症。

  •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虹;赵贵辛;刘铁奇;陈智明;孙朝庆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病变程度的关系,检测BMP-7能否作为反映DN早期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7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其分为非DN组56例(A组),UAER<20μg/min;早期DN 55例(B组),UAER:20~200μg/min;临床期DN肾功能正常组52例(C组),UAER>200μg/min;临床期DN肾功能异常组44例(D组),UAER>200μg/min,肾功能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清肌酐Cr:133~177μmol/L);另选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MP-7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白蛋白的值,再根据UAER(μg/min)=(尿白蛋白浓度μg/ml×尿量ml)/1440 min;采用常规方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尿素氮(BUN)、肌酐(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做相关分析及使用Stepwise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各组 BMP-7的值分别为:(326.49±30.46)pg/ml,(400.06±39.37)pg/ml,(289.48±37.66)pg/ml,(167.37±29.53)pg/ml,(69.76±3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BMP-7与UAE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0.316,0.771,0.723,0.512;各组UAER与BMP-7、FPG、2 h PG及HbA1c的回归方程分别为:UAER=9.197+0.015×BMP-7,UAER=3.563+0.756×HbA1c,UAER=34.208+0.488×BMP-7,UAER=112.305+0.555×BMP-7,UAER=254.321+0.415×BMP-7。结论血清BMP-7在DN的不同病变阶段水平不同,BMP-7与UAER具有相关性,BMP-7比FPG、2 h PG 及HbA1c对UAER的影响更显著。

  • 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方法探讨

    作者:杜优优;姚瑞;陈庆华;赵晓燕;刘光辉;赵洛沙;李凌

    目的:初步探讨经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方法。方法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左上腔静脉植入右心房和右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心房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耳(4例),心室起搏电极分别固定至右心室间隔部(2例)或心尖部(2例)。术后当天、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测试起搏电极参数。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放置右心房(心耳处)和右心室(间隔部或心尖部)起搏电极导线,随访1年,起搏电极参数良好。结论经左上腔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适当的导丝塑形和操作,通常可将导线固定于右心房心耳部和右心室间隔部或心尖部。

    关键词: 起搏器 腔静脉
  • 超声Tei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

    作者:林约瑟;李淑娟;李轩狄;李运泉

    目的:探讨超声 Tei 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55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按肺动脉收缩压程度分为肺动脉高压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5例作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各组右心室Tei指数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应用相关分析肺动脉高压患儿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结果肺动脉高压中度组右心室 Tei 指数(0.60±0.09)、重度组右心室 Tei 指数(0.78±0.1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7±0.08),重度组右心室Tei指数大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0.48±0.06)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中度组右心室游离壁[(16.4±4.3)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8.3±2.3)mm]、重度组右心室游离壁[(13.2±4.6)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6.4±1.9)m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3.5±3.4)mm、(10.2±2.1)mm],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右心室游离壁[(20.8±4.1)mm]、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1.4±2.6)mm]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患儿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超声 Tei 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能较好评价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心室功能。

  • PDCD4及CDKN1A/p2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鹿慧;王斌全;李建民;张婕

    目的:探讨PDCD4、CDKN1A/p2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CD4及CDKN1A/p21蛋白在喉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χ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 PDCD4在喉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30%,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N1A/p21在喉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7.31%,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中PDCD4表达下调,与喉鳞癌分化程度、T 分期相关(P<0.05);CDKN1A/p21表达下调,与喉鳞癌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相关(P<0.05)。PDCD4与CDKN1A/p21二者正相关(r=0.478,P=0.000)。结论 PDCD4与CDKN1A/p21与喉鳞癌发生及恶性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喉鳞癌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

  • 多排螺旋CT及MRI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陈希奎;唐贵超;邢小明;兰莲君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及MRI在肝门部胆管癌(HHC)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HHC手术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HHC,分析术前MDCT及MRI改变,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6例HHC中,肿块型8例,浸润型16例,管内结节乳头型2例,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表现为边缘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与手术病理对照,MDCT及MRI分型符合率分别为76.9%及84.6%;MDCT正确评价胆管侵犯范围20例, MRI正确评价胆管侵犯范围22例;MDCT正确评价血管侵犯8例,MRI正确评价血管侵犯7例;淋巴结转移及肝脏侵犯13例,MDCT正确评价10例,MRI正确评价11例。结论 MDCT及MRI对HHC的分型及手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探索

    作者:郭伟;贾彬;胡文庆;牛强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探查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术前经影像学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213例患者。结果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15例,术后胆漏8例,术后胰腺炎31例,切口脂肪液化17例,术后T管放置(16.0±2.3)d,住院(21.0±4.2)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1例,术后胆漏5例,术后胰腺炎7例,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术后T管放置(14.0±3.3)d、住院(17.0±3.0)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47例,术后无胆漏发生,术后胰腺炎3例,未放置T管,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住院(10.1±2.1)d。结论 LTCBDE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的手术方法。

  • 成人慢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脂谱特征

    作者:郑鹏杰;唐菊英;张少玲;梁颖;林刁珠;郭颖;周晶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与皮质醇功能正常志愿者血脂差异情况。方法比较我院住院87例成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SAI组)及172例皮质醇功能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血脂情况。结果 SAI 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5.18±1.46)mmol/L]、甘油三酯[(2.57±2.56)mmol/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1±1.08)mmol/L和(1.25±0.9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1±0.4)mmol/L]低于对照组[(1.31±0.37) mmol/L],亚组分析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较皮质醇功能正常志愿者血脂异常患病率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此种血脂异常并不能以任一单因素所解释,可能为糖皮质激素不足,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替代,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不足综合影响所致,提示在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管理中需关注血脂情况及其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 不同根管充填药物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沈荣;刘丽莉;张旭茹;刘建军;安勇

    目的:比较Cortisomol糊剂、Vitapex糊剂和AH-plus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充填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根管充填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来我科就诊的215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273颗患牙,随机分成3组,每组91颗患牙,在常规完善的根管预备和根管消毒后,分别使用Cortisomol糊剂、Vitapex糊剂、AH-plus糊剂加牙胶尖严密充填,观察各组根管治疗术后1周内发生疼痛等急症反应情况和术后1年的疗效情况。结果根管充填1周内,Vitapex糊剂组和AH-plus糊剂组的急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ortisomol糊剂组(P<0.05),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各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itapex糊剂和AH-plus糊剂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根管治疗术后的急症反应,从远期疗效来讲,AH-plus糊剂要明显好于Cortisomol糊剂和Vitapex糊剂。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水平表达对心肌收缩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冉华;王正中;何艺;张艳芳;王丽;蒲毅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表达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健康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连接BioLab-410型生物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记录心电图,测定并记录心肌缺血前、缺血30 min及再灌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各个时相点血清中TNF-α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多普勒超声,得到各时相点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值,然后按照Teichholtz 公式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再分析TNF-α水平与心肌功能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30 min,大鼠血清中TNF-α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较缺血前、缺血30 min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冠状动脉结扎30 min 后,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dp/dtmax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增高,LVIDd、LVIDs明显上升,与缺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比缺血前 MAP、HR、LVSP、+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LEVDP显著增高,LVIDd、LVIDs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比缺血30 min时MAP、HR、LVSP、+dp/dtmax、-dp/dtmax明显下降,LEVDP明显上升, LVIDd、LVIDs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清TNF-α水平的表达与心肌收缩功能出现平行的同向变化趋势,呈明显负相关,TNF-α血清水平升高会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影响心脏功能。

  • 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18例内镜治疗及病理学特点

    作者:刘鸿;王波;赵长安;黄白沙;林俊红;陈文娟

    目的:探讨儿童Peutz-Jegher综合征(PJS)病理学特点及胃结肠镜联合治疗效果。方法为18例确诊为PJS患儿行胃镜及结肠镜联合切除消化道息肉,并对息肉的大小、分布部位及病理类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8例PJS患儿分次共切除98枚息肉,好发部位多在结肠(30/98,30.61%)和直肠(27/98,27.55%)。其中71枚行圈套器套扎切除术,27枚宽蒂、体大息肉行金属钛夹结扎后电切。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98枚息肉中,错构瘤68枚,占69.39%,直径(1.53±0.42)cm,平均年龄(6.5±1.5)岁;腺瘤19枚,占19.39%,直径(1.91±0.31)cm,平均年龄(9.8±2.3)岁;炎性息肉11枚,占11.22%,直径(0.52±0.11)cm,平均年龄(4.3±1.2)岁。各病理类型息肉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21,P<0.001)。各病理类型息肉发病年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3.796,P<0.001)。结论儿童PJS错构瘤性息肉检出率较高,发病年龄比腺瘤性息肉的小,应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内镜下切除可见息肉,防治并发症。胃镜结肠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是治疗小儿PJS的一种有效手段。

  • 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陆天宇;倪红斌;孙琦;徐武;姜成荣;梁维邦

    目的:探讨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早期诊断效率,改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3月收治的颅内PNET患者1例,影像学明确颅内占位后行颅内病灶切除,术后根据病理指导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并以“PubMed”及“中国知网”为检索工具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始外胚层肿瘤,术后行常规化疗,随访9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检索结果提示:国内外2002年至2013年报道颅内PNET共68篇,其中PubMed报道颅内PNET个案共19篇,回顾性分析7篇。“中国知网”检索平台搜索文献42篇,病例报道27篇,回顾性分析15篇,其中含病例125例,但国内外均未见大宗样本报道。结论 PNET 发病率低,恶性程度极高,复发及转移率高,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综合方案可适当延长患者寿命,此类型肿瘤预后差,应尽早诊疗。

  • 产前超声诊断不同妊娠结局胎儿隔离肺及临床处置

    作者:郑光美;杨波;彭月享;雷琳

    隔离肺(pulmonary sequestration)也称肺隔离症,是胚胎期前肠发育畸形的一种,为肺的某一部分与正常肺分离,近年来虽时有报道,但鲜见将产前与产后诊治相结合的文献。本文报道2例胎儿隔离肺的超声表现及不同妊娠结局,其中1例为巨大隔离肺致胎儿胸腹水而引产,另1例随孕周渐增包块渐小,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产前诊断和处理以及出生后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广大医师对本病的认识、诊断水平及临床合理化处置建议。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与盗血程度的关系

    作者:黄辉;梁定;许华宁

    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反向先是1960年由Contorni[1]通过血管造影证实的。1961年Fisher[2]将这种现象命名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不过当时认为这种现象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无害的,也不会影响神经系统[3-4]。在多普勒超声应用之前,临床诊断SSS的可靠标准是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超过20 mmHg并伴随脉搏的延迟[5]。对于可疑SSS患者首先要做的检查就是通过颅外多普勒超声探测患侧椎动脉是否有反向血流信号[6-7]。椎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锁骨下动脉近心段狭窄的程度及局部侧支血管的建立[8-9]。随着疾病的进展,椎动脉波形由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型变成收缩期血流反向而舒张期血流正向型,后变为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反向型。临床一般是通过一侧动脉血压的下降来判断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的[10],因此本文主要探讨SSS患者双侧肱动脉收缩压差与椎动脉彩色多普勒频谱波形关系,从而用来预测盗血的严重程度。

  • 小肠血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猛;王巍;袁祖荣;姜翀弋;何嘉琦

    小肠血管瘤临床较为罕见,因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没有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临床较易误诊。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核素显像及胶囊内镜等技术的应用,有关小肠血管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我科近期收治小肠血管瘤患者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 依那西普治疗炎性关节病无效转换为英夫利西单抗后有效二例

    作者:马喜喜;徐胜前;胡琳玮;彭丽萍;刘文;徐建华

    患者1,女,62岁。27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未予重视,10年后逐渐出现双手小关节肿痛,累及双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并伴双手关节轻度畸形,尺侧偏斜。曾多次就诊于我院均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给予甲氨蝶呤10 mg QW、来氟米特10 mg QD、雷公藤多甙10 mg TID、白芍总甙0.6 g BID、羟氯喹0.1 g TID药物正规治疗,关节曾有好转但维持时间短,仍经常有反复。既往无肝炎及结核史,无家族史。2009年8月因关节症状加重开始使用益赛普(Etanercept)皮下注射治疗,25 mg/次,每周2次,治疗前关节肿胀数为8个,关节疼痛数为16个,伴有双膝关节大量积液,晨僵约30 min,HAQ评分为2.4,红细胞沉降率(ESR)60 mm/1 h,C反应蛋白(CRP)为47.89 mg/L,DAS28评分为5.72;3个月疗程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关节肿胀数为8个,关节疼痛数为12个,仍有双膝关节积液,晨僵仍为30 min,HAQ评分为1.8;ESR 46 mm/1 h,DAS28评分为6.01。2009年12月关节症状进一步加重,于2010年1月12日开始用类克(Infliximab)3 mg/kg静脉输注治疗,后于2、6、12和18周使用,共治疗5次,随访至24周,同时继续口服甲氨蝶呤10 mg QW。患者关节肿痛于用药4周后有改善,18周后复查ESR 8 mm/1 h,CRP 9.00 mg/L,关节肿胀数为6个,关节压痛数为12个,VAS评分为2,DAS28为3.02。24周后复查关节肿胀数为2个,关节疼痛数为2个,ESR 3 mm/1 h,CRP 2 mg/L,VAS评分为1, DAS28评分为1.18。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正常。治疗中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 筛选舌鳞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

    作者:张巨峰;罗霞;邓铃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舌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高通量筛选与舌鳞癌相关的miRNAs。方法应用Agilent miRNA芯片比较舌鳞癌和正常舌组织中miRNAs差异表达谱,然后在扩大的样本中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舌组织相比,有95个miRNAs在舌鳞癌中异常表达(差异4倍以上),其中52个基因表达水平增高,43个基因表达水平下降。hsa-let-7a、hsa-let-7c、hsa-let-7d经qRT-PCR验证与miRNA芯片结果一致,即在舌鳞癌中表达下降。结论 hsa-let-7a、hsa-let-7c、hsa-let-7d可能参与了舌鳞癌的发生过程。

  • 替罗非班对兔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及细胞因子HIF-1α、NOS的影响

    作者:李慧娟;徐会圃;刘长梅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浓度、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组,观察兔心肌无复流,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测定术前、术后HIF-1α的浓度及缺血区心肌诱导型NOS(iNOS)和内皮型NOS(eNOS)的活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小于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各组血清HIF-1α较术前5 min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 h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组iNOS活性高于假手术组,替罗非班组 iNOS 活性低于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缩小心肌无复流范围,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减少再灌注损伤作用。

  • 二氢杨梅素对4T1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防震;张新芳

    目的:为了探讨二氢杨梅素的抗转移作用,在Balb/c雌性小鼠右后腿皮下建立了4T1乳腺癌移植模型,然后给予二氢杨梅素灌胃给药。方法 MTT法检测二氢杨梅素对4T1小鼠乳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二氢杨梅素对4T1细胞的抗转移作用。检测肿瘤的体积、远端肺转移灶数、荷瘤鼠血清及条件培养基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结果二氢杨梅素处理4T1细胞48 h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2.1μg/ml。二氢杨梅素能不依赖细胞毒作用减少细胞培养液中MMP-2和MMP-9水平,并且抑制4T1细胞的侵袭。与盐水对照组比较,100 mg·kg-1·d-1二氢杨梅素灌胃给药能显著减少瘤重、肺转移灶数以及荷瘤鼠血清 MMP-9和MMP-2水平;而50 mg·kg-1·d-1二氢杨梅素灌胃给药组除了血清MMP-2水平外,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二氢杨梅素给药能抑制4T1小鼠乳腺癌远端肺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二氢杨梅素下调荷瘤小鼠血清MMP-9和MMP-2水平相关。

  • SOCS1对大鼠胰岛细胞功能及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所广军;王宇翔;赵中辛

    目的:观察增加胰岛细胞SOCS1表达后胰岛细胞功能及抗凋亡能力的变化。方法通过胆总管插管、逆行灌注胶原酶P溶液的方法分离大鼠胰岛,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采用AdMax法构建腺病毒载体Ad5 F35-SOCS1并转染大鼠胰岛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胰岛细胞的SOCS1表达水平,通过胰岛的糖刺激指数检测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释放功能,通过加入凋亡诱导剂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及未转染胰岛细胞相比,经Ad5 F35-SOCS1转染的大鼠胰岛细胞在具有高表达SOCS1的特性时其正常的胰岛素释放功能不受影响(三组的糖刺激指数分别为3.98±0.45、4.06±0.61和3.53±0.39,P>0.05),经凋亡诱导剂诱导后其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未转染组,三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9±4.03)%、(24.60±6.88)%和(21.14±5.12)%,P<0.05。结论增加胰岛细胞 SOCS1表达不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并能有效减少细胞的凋亡。

  • 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兔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贺兵;谢晓燕;张枫;张燕;殷红

    目的:探讨作为一些水相难溶性化合物助溶剂的二甲基亚砜(DMSO)在不同浓度下对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的存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含0.1%、0.5%、1.0%、2.0%(v/v) DMSO的培养基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每天定时取样,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MSO存在下的细胞存活率,并用血球计数板计量细胞数。结果不同浓度DMSO对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使用浓度为2.0%(v/v)时对软骨细胞显现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在0.1%~1.0%浓度范围内影响很小。结论在0.1%~1.0%低浓度范围内,DMSO 促溶剂的使用对培养软骨细胞实验的干扰不大,可以忽略。

  • 丹蛭降糖胶囊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明卫;夏同佳;方朝晖;王佑民;童俊露

    目的:探讨丹蛭降糖胶囊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单纯高脂饮食组(HF组)、高脂饮食+丹蛭降糖胶囊组(FD组)、高脂饮食+吡格列酮组(PIO组)、高脂饮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吡格列酮组(FD/PIO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骨骼肌甘油三酯(TG)含量;油红 O 染色了解脂肪异位沉积程度;免疫荧光染色及 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蛋白表达。结果(1)HF组骨骼肌内TG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相较于HF组,各干预组大鼠骨骼肌TG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2)油红O染色显示: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骨骼肌中可见大量红染颗粒,脂质沉积明显增加;相较于 HF 组,各干预组大鼠骨骼肌红染颗粒减少,脂质沉积有改善(P<0.05)。(3)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F组FAT/CD36表达较NC组明显增加(P<0.05);各干预组FAT/CD36表达均较HF组明显降低(P<0.05)。(4)相关分析发现,大鼠骨骼肌TG含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AT/CD36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0.69,均P<0.01);HOMA-IR与FAT/CD3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下调肥胖大鼠骨骼肌细胞 FAT/CD36的表达,减轻骨骼肌脂质沉积,从而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 花生四烯乙醇胺对血小板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红卫;金孟民;史军;赵炳旺;王雪;刘燕;梁刚;刘虹;庄云龙

    目的:在血站标准存储血小板条件下,探讨花生四烯乙醇胺(N-Arachidonoylethanolamine, ANA)对血小板细胞相关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 Amicus 血细胞分离机从无偿献血志愿者采集血小板,向其中一组加入终浓度为0.5μmol/L的ANA为ANA组,未加入ANA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置于(22±2)℃水平振荡的振荡仪保存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PS)膜外表达;ELISA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的释放,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以及免疫共沉淀分析 BCL-XL 和 Bak 蛋白相互作用。结果 ANA 组 PS 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29±1.44)% vs.(14.24±2.47)%,P<0.05];ANA 组可溶性 P-选择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75.08±6.35)ng/ml vs.(90.37±8.91)ng/ml,P<0.05];ANA 组BCL-XL和Bak蛋白的结合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2.6倍(P<0.05);ANA 组caspase-9活性形式的量占总量(包括caspase-9酶原形式和活性形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9.63±1.47)%vs.(23.24±2.47)%];ANA 组caspase-3活性形式的量占总量(包括caspase-3酶原形式和活性形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6.3±1.4)%vs.(13.2±2.5)%],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A促进BCL-XL和Bak蛋白的结合,抑制了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凋亡。

  • 成年小鼠心房肌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及钾电流记录

    作者:王娟;杨艳敏;李泱;朱俊;傅义程;邵兴慧

    目的:建立稳定、重复性好的小鼠心房肌细胞分离技术,观察小鼠心房肌细胞形态以及钾通道电流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小鼠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打下基础。方法在体视显微镜下行主动脉插管,应用Langendorff装置恒流灌流,依次用无钙台氏液、酶消化液(含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灌流,灌流完成后,剪除心室组织,心房组织块用消化酶液(仅含Ⅱ型胶原酶)行二步消化,分离出小鼠单个心房肌细胞,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钾电流,电流的电压-电流曲线(I-V曲线)以电压为横坐标,每个电压值下的电流密度(pA/pF)为纵坐标拟合而成。结果本法分离所得小鼠心房肌细胞呈长梭形、横纹清晰,细胞耐钙,具有正常电生理活性,细胞贴壁好,从而易于形成高阻封接;记录小鼠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为近似于三角形,静息电位为(-70.2±4.9)mV;记录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激活非常快,达峰值后快速失活,峰电流存在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和外向整流特征,电流峰值为(11.1±1.9)pA/pF;超速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激活迅速,几乎无延迟现象,失活缓慢,峰电流呈现出外向整流特征,该电流约在-20 mV被激活,峰电流存在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峰值(7.0±1.5)pA/pF。内向整流钾电流(IK1)随着超极化刺激电位的增加,电流密度增加,在-140 mV时,其内向电流的峰值为(27.0±2.3)pA/pF。结论此方法可成功获取适合做膜片钳实验的单个小鼠心房肌细胞,操作方法简便,可行性高,重复性好。

  • 上调及下调MicroRNA-195对人脑胶质瘤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晋虎;苗旺;刘晓东;王宏勤;慕伟;王新星;范益民

    目的:观察上调及下调microRNA-195(miR-195)对裸鼠皮下荷SHG-44人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miR-195 mimics和inhibitor分别转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转染前后miR-195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分布;裸鼠成瘤实验观察miR-195对体内胶质瘤增殖的影响;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周期相关蛋白P2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结果 qRT-PCR测得转染mimics后miR-195的表达水平提高19倍左右,而转染inhibitor后miR-195的表达水平降低为空白对照组的42%;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95mimics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而miR-195 inhibitor组则相反(P<0.05);裸鼠成瘤实验显示,miR-195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速度减慢,体积减小(P<0.05),而miR-195 inhibitor组则结果相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miR-195 mimics组肿瘤组织异型性下降,新生血管数减少,而miR-195 inhibitor组则相反;Western blot检测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95 mimics组P21表达上调,而Cyclin D1表达下调,miR-195 inhibitor组结果相反(P均<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95 mimics组中P21表达阳性率较高,而Cyclin D1的表达阳性率较低(P均<0.05),miR-195 inhibitor组情况则相反(P均<0.05)。结论 MiR-195可使P21表达升高,下调Cyclin D1的表达,阻滞G0/G1期向S期转换,从而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增殖能力。

  • 饮食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调节前脑早老素-1敲除对小鼠体重的作用

    作者:耿莹;苏俭生;梅兵

    目的:使用前脑特异性敲除早老素-1(PS-1FB-KO)的小鼠模型,观察饮食对其体重的影响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该小鼠体重调节的作用。方法将2月龄体重相近的PS-1FB-KO和同窝对照(CON)雄性小鼠各分为2组分别给予高脂和普通膳食。连续喂养8周后再将高脂喂食组各分为3组进行为期1周的以下处理:(1)恢复普通饲料;(2)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同时腹腔注射EGCG;(3)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同时腹腔注射PBS。同期连续监测小鼠的体重和血糖值。结果实验前8周,PS-1FB-KO高脂膳食喂养组小鼠的体重增长率小于CON组。实验第9周,PS-1FB-KO与CON高脂膳食喂养同时腹腔注射EGCG的体重减低率大于同基因型注射PBS组。PS-1FB-KO组与CON组的血糖在各时期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S-1FB-KO使小鼠的体重调节功能产生障碍,并且这种差异并不是由外周代谢差异引起的。EGCG 能够降低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并且其潜在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帮助PS-1FB-KO的小鼠减轻肥胖。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