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肿瘤标记物在甲状腺肿瘤鉴别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嘉玲;陈慎仁

    甲状腺癌(TC)只占所有恶性肿瘤总数的1%,却占了内分泌恶性肿瘤的90%和所有内分泌肿瘤死因的60%.TC多起病隐匿,常以无痛性甲状腺结节为早期临床表现,而在以甲状腺结节为症状的患者中有5%~10%被诊断为TC.根据TC的组织学特点,TC可分为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髓样癌(MTC)和未分化癌(ATC).其中PTC是常见的一种TC类型,约占85%,其次是FTC,少见的是MTC和ATC.

  • RNA干扰在头颈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义全;樊晋川;李超;青晓艳;李伦;万俊峰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第八大常见肿瘤,而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由于头颈部解剖位置特殊,重要器官密集,手术可切除范围相对有限[1].因此,包含基因治疗的综合治疗在头颈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地位.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10年来兴起的一项高效、特异、彻底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不仅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基因治疗中也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就RNAi在头颈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膀胱癌早期诊断方法的进展

    作者:任虎;任明华;倪少滨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世界上,膀胱癌患者的死亡率仍然位于癌症患者死亡的前十位[2].在欧美,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四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3].膀胱癌的病理类型90%以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3%~7%为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腺瘤则更为少见,约占膀胱癌的比例<2%[4].

  • 从mTOR信号通路进一步认识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王维杰;严佶祺;李宏为

    门静脉系压力持续增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形成的主要机制.多年来的研究将其成因主要归结为血管反应性改变及血管活性物质合成失衡[1],经典理论也恰恰认为门静脉高压症之脾肿大及侧支循环是脾脏被动充血和原有血管通道开放的结果[2-3].而新近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这一病程演进中高度活跃,抑制该通路能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生成[4],可有效地抗血管新生,减少肠系膜和内脏血流,并能抑制脾脏淋巴组织增生[2,5].

  • 慢性牙周病与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左自立;辛彩霞;姜睿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和慢性牙周病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文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慢性牙周病导致ED的可能机制.ED是指阴茎持续(至少6个月)不能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它作为男性的一种常见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1].

  • Fontan术及其并发症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胡仁杰;张海波

    近几十年来,单心室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方式经历了变革和发展.在Fontan手术发现之前,主要通过体肺分流术来增加肺动脉的血流量,这种手术方式在短期内能够提高生存率,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患儿往往仅能存活二三十年[1].1971年Fontan等[2]首次引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来治疗三尖瓣闭锁,从而开创了体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先河.

  • 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在剖宫产术后患者急性疼痛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任银;张利萍

    现代的术后镇痛概念与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包括术前准备,患者参与镇痛方法的选择,常规疼痛评估及使用新型的镇痛装置和技术等多个方面.临床医师应该了解每一种镇痛方法的利弊,运用其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取舍,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求[1].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艳;杜奕;陈志强

    新生儿脑损伤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并易造成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强调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与干预,因此,探索一种适于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评价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地反映新生儿脑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其演变过程,这无疑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诊断的进展

    作者:张学伟;张学军;王萍;彭文鸿

    肺动脉高压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多种病理改变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现代定义肺动脉高压指平均肺动脉压力为>25 mm Hg,伴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心房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压≤15 mm Hg和肺血管阻力(PVR)>3 Wood单位.此定义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1].

  • microRNA与肝癌化疗研究进展

    作者:白雪冬;张伟辉;孟宪志

    肝癌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适应证有限,化疗有一定效果,但多数因其毒副作用大,导致患者不能耐受或达不到有效剂量.microRNA作为一类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能调控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其与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新研究证实一些肿瘤化疗药物可以引起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由此可推断肿瘤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一定程度与microRNA相关,这为microRNA和化疗药物治疗肝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通过总结与microRNA及肝癌化疗的相关文献,探讨microRNA与肝癌化疗的关系.

  •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华颖;章劲夫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dc acid,GABA)是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由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脱羧作用下脱羧而成,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950年,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大量GABA[1].在动物体内,GABA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其中脑组织中的含量大约为0.1~0.6 mg/g组织,免疫学研究表明,其浓度高的区域为大脑中黑质.

  • 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转运及细胞重构

    作者:岳语喃;杨水祥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可出现一系列细胞表型及重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转运异常有关,并引起电机械功能障碍,如:心肌收缩力降低,QT间期延长[1],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增多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增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调控兴奋-收缩耦联(E-C coupling).在衰竭的心肌中,细胞内钙离子的异常转运可导致机械及电生理功能异常.本文将综述正常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以及心衰后的相关改变,重点表述心室肌细胞重构的变化.

  • 烧伤患者368例创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贺长江;范学兴;王登文;李艳辉;纪伟

    目的 了解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分析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368例烧伤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368例中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288例(78.3%),检出10种病原微生物944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2.2%,革兰阴性菌占63.5%;烧伤面积较大、入院不及时、出现休克、手术次数较多、既往使用较多的抗生素是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创面,积极有效的治疗休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和更换抗生素等措施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 老年性双侧乳腺癌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燕;孙强;张晓辉;钟颖;王常珺;徐颖;徐雅莉;黄汉源

    目的 探讨老年性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这一特殊群体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2009年收治的13例70岁以上老年双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及诊治情况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3例双侧乳腺癌中死亡4例,现存9例中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总体5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老年性双侧乳腺癌相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同时性比例高、原位癌比例高,并未发现受体阴性和HER2阳性的比例增高,部分病例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总体生存率与单侧者相近.

  • 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荆琳;单鹏程;张洪美;闫奇

    目的 研究人工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初次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 h组、6 h组及12 h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后2 h、6 h、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500 U,之后每天注射1次,共1周.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术后总异体输血量及术前、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明确有无血栓形成.结果 (1)在伤口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及血红蛋白变化方面,2 h组与6 h组及12 h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 h组术后伤口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均明显大于其余两组;而6 h组与12 h组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仅12 h组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2 h、6 h及12 h开始抗凝治疗均能较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术后2 h开始抗凝会增加术后失血量,12 h开始抗凝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好在术后6 h开始进行抗凝治疗.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及脂联素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付竹霓;曲洪美;于晓艳;于洪娜;苏志慧;初永丽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及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PCOS胰岛素抵抗(IR)患者、30例PCOS非IR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采用125I标记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浆葡萄糖(FPG),IR程度采用稳态模型法评估,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脂联素的浓度,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PCOS的IR组血清中脂联素、生长激素释放多肽水平与PCOS非IR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的IR组及PCOS非IR组患者的FIN和HOMA-IR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在PCOS的IR组及PCOS非IR组中,HOMA-IR与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血清脂联素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中生长激素释放多肽与脂联素蛋白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PCOS的发生发展,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及脂联素浓度逐渐降低,且两者间蛋白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却呈反向趋势.因此,血清生长激素释放多肽及脂联素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PCOS的发生及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敏感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靶点.

  • 伴高眼压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娜娜;赵桂秋;王青;车成业;姜楠;李翠

    目的 探讨术前高眼压对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50例患者(260眼)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治疗的临床资料,大溃疡边缘距角膜缘约2 mm,未穿孔,随访时间少半年,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观察指标有:术前患眼的炎症程度、术前眼压、术前视力、术后眼压、植片直径、移植片上皮完整性、术后佳矫正视力、排斥反应、植片的透明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合并高眼压的感染性角膜溃疡行PKP 60眼和术前眼压正常的感染性角膜溃疡行PKP 200眼.术后经6~36个月的随访,高眼压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生高眼压的眼数分别为42眼(70%)和24眼(12%).术后短期内(1~3个月)植片透明率高眼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上皮缺损92眼,高眼压组32眼(53.33%),对照组60眼(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8,P<0.005).术后佳矫正视力≤0.05 D者90眼,其中高眼压组39眼(65.00%),对照组51眼(25.50%);佳矫正视力0.05~0.1 D之间86眼,高眼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眼(22.00%)和72眼(36.00%);0.1~0.3 D 65眼,高眼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眼(8.33%)和60眼(30.00%);视力≥0.3 D者19眼,高眼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眼(3.33%)和17眼(8.5%).术后发生移植排斥反应20眼,高眼压组9眼(15.00%),对照组11眼(5.50%).结论 高眼压是影响PKP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溃疡早期积极控制炎症、降低高眼压发生率是提高PKP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2011年某院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薇;李禄俊;龙云;崔红权;王岩;刘晓伟

    目的 分析1495株2011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 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1年在4316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495株,检出率为34.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为主,占68.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5.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占7.0%.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6.71%和29.2%.各种肠杆菌科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7%和36.0%.结论 临床病原菌的检出率不高,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助于临床有效控制和治疗医院感染.

  • 消化道类癌38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茹;高峰;张杰;郝建宇

    目的 总结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断的38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表现,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及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表现有:上腹不适(10/38),腹痛(7/38),腹泻(3/38),便血(2/38),排便习惯改变(12/38),左下腹不适(4/38);其中出现类癌综合征患者3例,均合并有肝转移.发病部位:食管1例,胃7例,小肠2例,回盲部2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24例.消化内镜检查发现病变37例,超声内镜检查33例(病变位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腹部增强CT检查38例(其中小肠病变2例伴肠系膜转移,肝转移瘤3例).经内镜下切除24例(病变直径<10 mm,胃2例,直肠22例),手术治疗14例(食管1例,胃5例伴肝转移1例,小肠肿物伴肠系膜转移2例,回盲部2例,横结肠1例伴肝转移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2例伴肝转移1例);术前病理诊断类癌33例,5例为术后病理证实.结论 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合并肝转移患者可出现类癌综合征;消化道类癌内镜下组织活检进行免疫组化的病理诊断率很高;超声内镜是提高类癌拟诊及指导内镜下切除类癌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内镜下病变切除及外科手术治疗是类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 类癌瘤 胃肠疾病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h1/Th2及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崔海燕;张青;粟波;唐神结

    目的 分析Th1细胞因子(IFN-γ、IL-2)、Th2细胞因子(IL-4)及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中的差异,探讨各类细胞因子在结核性胸膜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IFN-γ、IL-2、IL-4、IL-6的浓度.结果 (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IFN-γ及IL-6浓度明显高于恶性组及健康对照组(Mann-Whitney检验Z值分别为-2.614、-2.947,P值分别为0.009、0.003),3组受试者血清IL-2、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IFN-γ、IL-6浓度明显高于恶性组(Mann-Whitney检验Z值分别为-2.756,-3.928,P值分别为0.006,0.000),胸水IL-2、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FN-γ及IL-6浓度明显高于血清(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 (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不仅有Th1免疫增强,同时存在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应答.(2)局部胸腔环境与机体整体免疫应答存在差异.(3)胸水IFN-γ和IL-6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鉴别诊断.

  • 8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内镜疗效分析

    作者:沈洪章;朱家沂;杨传春;杨斌;周鹏;伏亦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道金属支架(EMBE)或塑料支架(ERBD)置入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52例行ERCP及EMBE或ERBD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ERCP成功并置入胆道支架146例(成功率96.1%),其中金属支架69例,塑料支架77例,胆管癌95例,胰腺癌3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胆囊癌5例,胃癌6例.术后1周及4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有并发症12例,其中出血1例,轻型胰腺炎8例,胆管炎3例.结论 内镜下EMBE及ERBD治疗80以上老年人恶性肝外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 隐性小肠瘘七例分析

    作者:闫东红;陈智年;徐兵;刘松杰;张观朝;魏定夏;张桂凌;王兆刚;刘衍民

    目的 探讨隐性肠瘘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新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胃肠手术后怀疑肠瘘并有腹腔引流并检测引流液胆红素和淀粉酶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引流液颜色性质和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显性肠瘘组26例,非肠瘘组32例,隐性肠瘘组7例.根据三个组的临床观察情况和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总结隐性肠瘘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 显性肠瘘患者引流液中的胆红素[(241.35±107.81)μmol/L],淀粉酶[(4086.00±1726.32)U/L]明显高于血中的胆红素与淀粉酶[分别为(44.26±8.17)μmol/L与(63.40±16.42)U/L].非肠瘘组引流液中胆红素及淀粉酶为(15.34±6.28)μmol/L与(34.85±5.64)U/L,明显低于血中的数值[(41.22±5.64)μmol/L和(42.62±7.83)U/L].隐性肠瘘组引流液中的胆红素为(75.28±30.75)μmol/L,淀粉酶为(113.86±46.27)U/L,明显高于血胆红素[(46.53±18.77)μmol/L]和血淀粉酶[(66.30±31.7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11,P<0.05).其检测值与显性肠瘘和非肠瘘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隐性肠瘘组患者中有1例持续低热伴腹部局限性轻度压痛,2例出现脓毒血症和轻度腹膜炎,所有患者均经保守疗法治愈,但住院时间较长.结论 隐性肠瘘的临床特征和处理与显性肠瘘、非肠瘘都有所不同,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比显性肠瘘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独立组群.

  • 分娩镇痛置管前注药对硬膜外腔出血的影响

    作者:李瑞君

    目的 观察分娩镇痛置管前注药对预防硬膜外腔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硬膜外穿刺禁忌证的产妇18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0例.对照组(Ⅰ组):穿刺成功置管后注入镇痛液10 ml(药物配方:0.1%甲磺酸罗哌卡因+0.5 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10 min无异常及不良反应后,根据情况酌情再推注5 ml,然后接电子镇痛泵(药物配方:0.1%甲磺酸罗哌卡因+0.4 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背景量1 ml/h,自控6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组(Ⅱ组):穿刺成功后注入室温镇痛液10 ml后再行置管,余同Ⅰ组.结果 Ⅱ组硬膜外腔出血率明显低于Ⅰ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观察两组起效时间,镇痛完善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娩镇痛置管前注药可显著降低硬膜外腔出血率,镇痛起效时间等也明显早于对照组.

  • 右心室流出道单形态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观察

    作者:郇雷;王祖禄

    目的 对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单形态室性心律失常消融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应用Carto系统对射频消融(RFCA)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185例RVOT起源的单形态室性心律失常(VT/PVCs)患者行RFCA治疗,患者年龄4~84岁,平均年龄(40.5±12.3)岁,病史3~22年,平均病史7.2年.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控制,临床检查未发现有心脏结构的异常改变.所有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呈现左束支阻滞,其中Ⅱ、Ⅲ、aVF导联呈高R波,术前动态心电图提示患者的室性早搏数量为5342~52 460/24 h,伴或不伴室速.应用激动+起搏标测成功判定消融部位.18例患者尝试应用Carto标测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中149例RVOT偏间隔部,36例偏游离壁.绝大多数病例通过激动标测早心室激动时间(EVA)距离体表QRS时间(EVA-QRS)为(32.6±9.4)ms,同时结合起搏标测成功进行消融.在4例复发病例中8 mm头端消融导管或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较4 mm头端消融导管更具优势.在2个月至8年的随访中,4例(2.1%)复发,在重新手术后获得成功.应用Carto系统标测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传统的激动+起搏标测下,RVOT起源单形态VT/PVBs的RFCA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低复发率.Carto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新生儿血培养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及细胞间黏附基因A和D的研究

    作者:秦桂秀;武坚锐;武素梅;孟晋华;朱镭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培养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基因状况,并对分离株的细胞间黏附基因A和D在菌血症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方法 对新生儿血培养中分离到的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及菌株鉴定,采用PCR法进行mecA、icaA及icaD基因的检测.结果 100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株中mecA、icaA及icaD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54株(58.7%)、62株(67.4%)、13株(14.1%).在11例icaA和icaD同时阳性的病例中,有10例被诊断为新生儿菌血症.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携带耐药基因十分严重,应重视对其监测与控制.icaA和icaD基因同时阳性是临床诊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一种潜在实验室方法.

  • 低频超声辐照对前列腺癌细胞膜通透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吴作辉;白文坤;张吉臻;张跃力;申锷;胡兵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低频超声对前列腺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声强的低频超声辐照前列腺癌PC-3细胞悬液,超声辐照5 min,占空比20%.辐照后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FD500染色阳性率及细胞死亡率.结果 5 mW/cm2组、20 mW/cm2组及80 mW/cm2组中细胞FD500染色阳性率分别为0.12±0.04、0.37±0.08、0.73±0.05,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随着声强增加,细胞死亡率也逐渐增加.结论 低频超声能增加前列腺癌细胞膜通透性,其通透性与声强的强度有关.

  • 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近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静;赵桂秋;车成业;胡丽婷;姜楠;王青;徐娜娜;刘筱楠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近功能.方法 对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47例(73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近视力(UCNVA、BCNVA、DCNVA),近立体视锐度、阅读速度、偏心值与倾斜度及满意度.结果 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植入Restor后UCNVA、BCNVA、DCNVA分别为(0.12±0.04)D,(0.10±0.03)D,(0.10±0.03)D(标准近视力表100%对比度下).适阅读距离下的近视力及阅读速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近立体视锐度为(70±1.45)″.脱镜率为87%.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能为高度近视伴老视的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

    关键词: 近视 老视 晶体 人工
  • 小化心室起搏治疗慢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业;顾翔;孙磊;张薏;鲍正宇

    目的 评估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行小化心室起搏(MVP)和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T)对慢快综合征(BTS)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8例有明显症状的BTS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予程控延长房室间期行MVP和抗AT为主要方案的治疗,通过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距离等观察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生活质量、住院率和心功能等结果.结果 随访2年,5例患者AT消失,4例转为慢性房颤,余39例AT平均发作次数从术前(26.12±3.67)次/月降至术后24个月时(7.85±2.72)次/月(P<0.01),AT平均持续时间从术前(2.05±3.36)h/d降至术后24个月时(0.35±1.25)h/d(P<0.05)、AT相关的住院率显著减少[(3.6±1.91)次/年vs.(0.55±1.82)次/年,P<0.01]、心输出量显著升高(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MVP通过预防心动过缓,改善房室收缩同步性,提高心输出量,可显著减少AT发作,降低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作者:商静;张宇虹;苏本利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方法 将141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A组(5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B组(5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C组(41例).50例正常人为D组.眼底镜检查眼底改变.利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C组颈总动脉干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均高于D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有多枚斑块的血管受累条数明显高于A、B、D组(P<0.05);B组均高于A、D组(P<0.05).C组的重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D组(P<0.05);B组的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A、D组(P<0.05);B组与C组、A组与D组的重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正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B、C组负性重构率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快速地评价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 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作者:黎大林;李标;吴虹;高世同

    目的 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方法 定义腮腺炎调查病例,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腮腺炎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共调查在校学生1074名,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28例,罹患率为11.92%,男女性别比为1.4∶1;疫情发生于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持续时间为84 d,期间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在10月29~31日、11月18~23日和12月6~15日;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共发病106例,占82.81%;全校学生既往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73.48%,有免疫接种史的病例数为44例,占总病例数的34.38%;经过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未得到及时隔离治疗有关,今后应在学校加强本病的宣传教育及预防控制工作.

  • 多层螺旋CT对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欧阳可勋;董英超;胡玉明;黄洲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其CTA对卵巢及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或子宫巨大肿瘤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卵巢动静脉、子宫动脉重建(CTA).结果 53例盆腔巨大肿瘤中,38例来源于卵巢,15例来源于子宫.卵巢静脉显示率为73.6%,卵巢动脉显示率为52.8%,子宫动脉显示率为98.1%,其中卵巢恶性肿瘤病例的卵巢动脉显示率为100%,卵巢良性肿瘤病例的卵巢动脉显示率较低,只有7.7%.根据卵巢静脉及卵巢血管蒂与肿瘤关系密切定位卵巢源性肿瘤准确率89.7%(26/29),根据卵巢动脉供血定位卵巢源性肿瘤准确率达96.0%(24/25),根据子宫动脉定位子宫源性肿瘤准确率达91.0%(10/11).结论 MSCT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卵巢及卵巢血管蒂的关系,通过MPR、CPR、MIP及CTA等重建可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对卵巢与子宫巨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T-SPOT与结核菌素试验对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立华;靳文香;贾红彦;王亚红;魏荣荣;杜博平;陈效友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试验(PPD)和T-SPOT对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1月收治的222例结核病患者进行PPD试验和外周血T-SPOT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222例结核病患者中,PPD阳性者139例,PPD的阳性率为62.6%(139/222),T-SPOT阳性者192例,T-SPOT的阳性率为86.5%(192/222),两种阳性率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139例PPD阳性患者中,PPD(+)为57例,PPD(++)为75例,PPD(+++)为7例.而这三组中,对应的T-SPOT阳性的病例分别为52、75和7例,T-SPOT和PPD的符合率为96.40%(134/139).在PPD(++)以上的患者中,两种检测技术的符合率达100%(82/82).结论 T-SPOT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在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42例

    作者:吕新兵;张洪兵;黄庆;王刚;王长江;尹连虎;田力学

    目的 介绍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病例,总结资料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特点及效果.结果 42例中3例急诊手术,39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并发枕部迟发硬膜外血肿3例(7.1%),硬膜下积液6例(14.3%),皮瓣下积液12例(28.6%),切口局部延迟愈合7例(16.7%)、局部脑脊液漏5例(11.9%),颅内感染3例(7.1%).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很大比例需中转急诊开颅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进展,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在该病的治疗中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合适起始剂量的探讨

    作者:刘艳霞;王祖禄;张红;梁延春;韩雅玲

    目的 探讨我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或心房扑动(AFL)患者应用国产华法林抗凝的合适起始剂量.方法 入选108例NVAF和AFL患者,随机分入起始剂量3.125 mg组(第一组)50例和起始5 mg治疗组(第二组)58例.于治疗第4、5、7、9天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稳定于2.0~3.0,随访2个月.结果 与3.125 mg起始剂量组相比,5 mg起始剂量组INR达标速度快,二组均无明显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INR增高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中国NVAF或AFL患者,以5 mg为初始剂量应用华法林能使INR安全、迅速、有效地达标并稳定,为较合适起始剂量.

  • 重症药疹74例临床分析

    作者:祝伦;蒋法兴;胡白;葛鑫;刘金丽;陆闻生;赵政龙;吴爱丽;张思平;廖理超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8~2011年我科收治的74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多见,占48.6%(36/74).别嘌呤醇在致敏药物中居首位,占21.6%(16/74),其次是卡马西平,占18.9%(14/74).别嘌呤醇的潜伏期长,且肝肾损害率高,分别为87.5%和50.0%.四种类型中SJS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的黏膜损害率均为100%,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的黏膜损害率小为28.6%.DRESS的发病年龄比剥脱性皮炎型药疹(ED)小,DRESS的潜伏期较TEN与SJS长.TEN的日大糖皮质激素用量平均值为4.13 mg/kg,均高于其他三组,其住院时间较SJS长,平均为23.09 d.TEN的并发症为85.7%,高于其他三组,死亡率高.结论 致敏药物的种类、药疹类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别嘌呤醇与卡马西平应用需谨慎,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有效.

  • 脂肪酸合成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洪勇;苏庆;范平;邱超学;赵俏峰;张琴琴;唐澄海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nVision法从蛋白水平检测30例TNBC及2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FAS及VEGF-C的表达情况.观察TNBC中FAS及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中FAS的阳性表达率[60%(18/30)]明显高于non-TNBC[24%(6/25)];VEGF-C的阳性表达率[30%(9/30)]明显低于non-TNBC[80%(20/25)];TNBC中FAS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分期、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有关(P<0.05).肿瘤大、疾病进展快的患者,FAS表达较肿瘤小、进展慢的患者强,而VEGF-C在TNBC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 TNBC中FAS的高表达可能在促进肿瘤生长、转移中起作用,FAS可能成为TNBC治疗的一个分子靶点,而针对VEGF-C蛋白靶向治疗可能更适合non-TNBC.

  • 心电图肢体导联反Δ波对二尖瓣脱垂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纪群;潘文志

    目的 评价心电图中出现反Δ波对二尖瓣脱垂(MV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MVP患者108例,入选同期住院的非MVP 150例为对照组,其中正常人(无器质性心脏病)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0例,非心肌梗死的稳定性冠心病30例,收缩功能不全者(LVEF≤45%)30例.将肢体导联QRS波群下降支中出现Δ波定义为反Δ波.结果 病例组共有59例(54.6%)患者出现反Δ波.其中,23例(21.3%)反Δ波在侧壁(Ⅰ,AVL)导联,32例(29.6%)出现在下壁(Ⅱ,Ⅲ,AVF)导联,4例(3.7%)患者下壁、侧壁导联均有反Δ波.脱垂瓣叶的位置(前或后叶)与反Δ波出现的位置(下壁或侧壁)无关联性(P=0.732).对照组150例中心电图出现Δ波的共25例(16.7%),其中正常人7例(11.7%),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16.7%),非心肌梗死的稳定性冠心病5例(16.7%),收缩功能不全者8例(26.7%).病例组与对照组反Δ波出现的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54.6% vs.16.7%,P<0.001).反Δ波诊断MVP的总体敏感度为54.6%、特异度83.3%、准确度71.3%.结论 心电图肢体导联反Δ波对MVP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CST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亚东;孙亮;来永庆;李贤新;李彩灵;关志忱;叶炯贤

    目的 明确CST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膀胱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8对BTCC患者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CST1 mRNA进行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对16对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和85例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ST1的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荧光定量PCR显示膀胱癌组织中CS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16对患者切片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CST1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高;85例癌组织染色结果显示:CST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P<0.001)、病理分期(P<0.001)、分级(P=0.016)和复发率(P<0.001)相关;单变量分析显示CST1表达水平、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均是BTCC复发危险因素,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T1表达高低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OR=9.351,P<0.001).结论 CST1的表达水平和BTCC复发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发现CST1表达上调的患者复发率高,CST1可能是一个新颖并且有临床价值的预测膀胱癌复发的生物学标记物.

  •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在可切除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源;汪栋;韩开宝;许罡;路东明;刘宏;叶玉坤

    目的 探讨可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外科治疗82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与生存资料,根据综合治疗方案中手术与化疗的先后顺序将本组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NAC组)与直接手术组.结果 NAC组53例,术前经1~2周期EP方案(足叶乙甙、顺铂)新辅助化疗,有效率81.1%(43/53),3例组织学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9例.NAC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49.1%、28.3%,显著高于直接手术组的79.3%、31.0%、10.3%(P均<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个月、25个月.结论 可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应采取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术前确诊并采用NAC能够进一步提高长期生存率.

  • CT灌注成像在局限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马晓璇;时惠平;郭薇;于梅艳;孟利民;李相生;王萍;樊红霞

    目的 探讨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在局限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技术在AIP和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2~12月7例AIP患者与8例胰腺癌患者的胰腺全器官CT灌注成像表现.对所有病例的CT征象和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指标包括:(1)胰腺整体及病灶形态;(2)胰管的改变,如胰管狭窄、扩张及截断等;(3)邻近血管受侵情况;(4)时间-密度曲线特征;(5)灌注伪彩图特征及灌注参数指标;(6)是否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果 7例AIP,病变位于胰头处5例,胰体尾部2例;伴有胰管扩张5例;邻近血管均未见受侵征象;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伴有溃疡性结肠炎1例.8例胰腺癌,病变位于胰头处3例,胰体尾处5例;伴有胰管扩张4例;邻近血管受侵6例;伴有肝内外胆管系统扩张2例.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表明:AIP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但强化程度明显减低;胰腺癌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形态有较明显差别,且强化程度亦明显减低.统计学分析显示AIP与胰腺癌之间的CT灌注成像中组织血流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明确显示AIP血流灌注特征改变,作为常规CT检查的补充影像手段,可望在AI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免疫机制研究

    作者:钟国成;张聪;陈健;张小玉;孙薏;桂永忠;李硕;匡红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胰腺癌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选择30例诊断明确并接受HIFU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分离获得患者的自体癌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T淋巴细胞,对癌细胞抗原分别进行冻融(Ag1)和HIFU处理(Ag2)处理,比较两种抗原所诱导的DC-T对自身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同时记录患者HIFU治疗前后多种免疫学和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Ag2致敏的DC-T对癌细胞的杀伤率[(48.13±14.35)%]明显高于Ag1[(39.74±8.78)%];HIFU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比值:4.65±1.32 vs.4.17±0.84;CD56阳性率:(4.34±0.94)% vs.(3.92±0.79)%;CD4/CD8:1.17±0.56 vs.0.95±0.43;IL-12:(61.72±18.83)pg/ml vs.(52.34±13.27)pg/ml;热休克蛋白70:(23.62±5.93)ng/ml vs.(18.28±4.27)ng/ml;TGF-β:(0.84±0.37)ng/ml vs.(1.42±0.54)ng/ml]、生活质量评分(2.19±0.92 vs.2.63±1.07)、疼痛评分(2.86±1.04 vs.4.23±1.76)、肿瘤标志物[CA199:(117.55±31.89)U/ml vs.(146.73±37.46)U/ml;CA242:(86.82±22.53)U/ml vs.(105.97±30.62)U/ml]等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 癌细胞抗原经HIFU处理后能增强DC-T对自身癌细胞的杀伤率;HIFU能有效治疗胰腺癌,同时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增强患者的抗肿瘤应答.

  • 胰岛素-PI3K/Akt通路在高游离脂肪酸所致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紊乱中的作用

    作者:王冰;李宏亮;杨文英;肖建中;杜瑞琴;楼大钧;白秀平;潘琳

    目的 探讨胰岛素-PI3K/Akt通路在高游离脂肪酸(FFA)所致的β细胞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棕榈酸组(P组)及棕榈酸+NAC组(P+NAC组),分别用0.2 mmol/L棕榈酸和(或)0.2 mg/ml NAC进行干预,48 h后分别检测以下指标:(1)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2)测定细胞内硝基酪氨酸含量:评价氧化应激水平.(3)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Akt磷酸化水平:评价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结果 (1)棕榈酸及NAC对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P组胰岛素释放指数(ISI)明显降低,P+NAC组ISI较P组增高(NC vs.P:2.12±0.17 vs.0.84±0.12;P<0.05;P vs.P+NAC:0.84±0.12 vs.1.16±0.11,P<0.05).(2)棕榈酸及NAC对INS-1细胞胰岛素合成的影响:棕榈酸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mRNA及PDX-1 mRNA表达(P<0.05),P+NAC组与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棕榈酸及NAC对INS-1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棕榈酸干预增加细胞内硝基酪氨酸水平,P组与N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AC干预组细胞内硝基酪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NAC组与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棕榈酸及NAC干预对INS-1细胞Akt磷酸化的影响:棕榈酸组较对照组Akt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加入0.2 mg/ml NAC干预后,Akt磷酸化水平较单纯棕榈酸组升高(P<0.05).结论 FFA可以引发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机制可能与FFA诱导的β细胞氧化应激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介导的PI3K/AKT通路受阻有关.

  • 氩氦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疗效的MRI评价

    作者:董景辉;马威;安维民;李勇武

    目的 探讨氩氦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肝癌患者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共56个病灶的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疗效,探讨肿瘤残留的MRI特点.结果 56个病灶先TACE后氩氦刀治疗病灶24个,肿瘤完全坏死21个(87.5%),先氩氦刀后TACE治疗病灶32个,肿瘤完全坏死11个(34.3%);5 cm以下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8.8%(26/33),5 cm以上病灶完全坏死率为26.1%(6/23);全部病灶完全坏死率为57.1%(32/56).肿瘤消融完全的MRI表现为消融范围覆盖全部肿瘤、肿瘤区无强化;T2WI肿瘤边缘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规则强化是肿瘤残留的可靠征象.结论 MRI评价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准确、及时,特异性高,T2WI及增强扫描仍是评价疗效的关键.

  • Hsa-miR-9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晓艾;胡金华;赵新汉

    目的 究miR-93在人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9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80例三阴性乳腺癌和3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iR-93的表达.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miR-93高表达率较非三阴性乳腺癌升高(52.5% vs.25.6%,P<0.01);三阴性乳腺癌miR-93高表达率与肿瘤腋淋巴结转移(P<0.05)、TNM高分期(P<0.05)、Ki-67(P<0.01)状况均相关;三阴性乳腺癌miR-9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miR-93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潜在的三阴性乳腺癌分子标记物.

  • 乳腺黏液癌与普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ER、PR、P53、C-erbB-2、Ki-67表达差异分析

    作者:马怡晖;郑湘玉;李惠翔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MC)和普通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R、PR、C-erbB-2、P53、Ki-67表达的差异,认识乳腺黏液癌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科常规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P53、Ki-67的MC病例20例和IDC-NOS病例60例.分析不同组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结果 (1)MC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方面均明显不同于IDC-NOS,前者肿块较小,淋巴结转移率低,临床分期多为早期;(2)MC中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IDC-NOS,C-erbB-2、P53和Ki-67阳性率显著低于IDC-NOS.结论 MC是一种低度恶性、低侵袭性的肿瘤,其激素水平较高,增殖活性较低.

  •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价值

    作者:丁明超;王斌;李芳;王意忠;李选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本组56例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男34例,女22例,年龄48~76岁,中位年龄62岁.Fontaine分期,Ⅱb期(中至重度间歇跛行)19例,Ⅲ期(缺血性静息痛)21例,Ⅳ期(不同程度的溃疡和坏疽)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肢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并于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行患肢跛行距离、足趾皮温、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CT血管成像(CTA)或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结果 56例患者的103条病变肢体共有膝下动脉长段闭塞血管127支,平均闭塞长度(14.51±5.62)cm;其中106支长段闭塞动脉通过球囊扩张成形得以再通,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成功率为83.5%.术后所有开通成功的患肢皮温改善明显,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跛行距离、足趾皮温、ABI、TBI等在术后1、3、6、12个月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共38条肢体(40.9%)发生了再狭窄,12个月的肢体保全率高达92.2%(95/103).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长段闭塞病变,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虽然其远期再狭窄率较高,但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缺血肢体的肢体保全率.

  • 早期应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严重脓毒症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莉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早期应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本院收治的由各种病因导致的严重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2008拯救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3组,A组采取CHVHF联合HP治疗,B组采取CHVHF治疗,C组仅采取标准治疗.CHVHF采用相同治疗剂量,45 ml·kg-1·h-1,连续72 h不间断.HP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每12 h更换1次,每次治疗时间2 h.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有创血压、心排血指数.CHVHF治疗即刻(0 h)、治疗6 h、24 h、治疗结束后分别留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标本,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检测:CHVHF治疗前(0 h)、治疗6 h、24 h及治疗结束后留取静脉血标本,ELISA测定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所有治疗均顺利进行,治疗前后,A、B组与C组比较,血浆内IL-1、IL-6、IL-10、TNF-α水平均有下降(P<0.05).A、B组间比较,A组炎症细胞因子清除效率更高,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快,早期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 CHVHF联合H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方法.

  • 成人有症状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关节镜治疗及MRI分型

    作者:刘闻欣;赵金忠;皇甫小桥;何耀华;杨星光

    目的 探讨成人有症状外侧盘状半月板(DLM)的关节镜治疗疗效及其MRI分型.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共连续收治58例成人有症状DLM患者.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7岁,平均(30.3±12.4)岁.左膝关节30例,右膝关节14例,双膝关节14例.对所有有症状DLM的70个膝关节及非盘状半月板的2个膝关节进行了关节镜手术,其中DLM部分切除+成形30个膝关节(42.86%),DLM次全切40个膝关节(57.14%).根据Lysholm及IKDC主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同时对有症状DLM进行MRI分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3.07±3.6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活动度恢复正常.均未发生伤口或关节感染等并发症.Lysholm、IKDC主观评分分别为(95.69±3.69)分、(94.76±3.76)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所有70个膝关节有症状DLM的MRI分型如下:无移位45个膝关节,前向移位2个膝关节,后向移位11个膝关节,中央移位12个膝关节.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有症状DLM创伤小,疗效显著.成人有症状DLM的MRI分型中无移位型常见,占64.29%;而前向移位型少见,仅占0.03%.

  • 超声及其他多因素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俞理;胡滨;朱家安;胡兵

    目的 探讨超声等多种因素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8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腋窝淋巴结超声评价、肿块大小、位置、周边血管侵犯、病理分级、ER、PR、Her-2及Ki-67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超声评分、肿块、肿瘤周边血管浸润、Ki-67、Her-2及病理分级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超声评分≥3、肿块>2 cm及肿瘤周边血管浸润阳性的比数比(OR)大,分别为26.510,24.222及15.041.Logistic模型的确诊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1%,90.6%和95.7%.结论 腋窝淋巴结超声评价≥3、肿块大小>2 cm、肿块周边血管浸润阳性、病理分级Ⅲ级、Her-2阳性及Ki-67指数>15%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作者:姚民秀;商永芳;徐倩;李盈

    目的 检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探讨血清hs-CRP、ICAM-1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IFG组30例,IGT组30例,IFG并IGT组30例,新发2型糖尿病组(T2DM)30例.对所有受试者空腹测血清hs-CRP、ICAM-1、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等(FINS)项目,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各试验组的FINS、空腹血糖(FBG)、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T组、IFG并IGT组、T2DM组的CRP、I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ICAM-1在IFG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的FINS、FBG、HOMA-IR、CRP、ICAM-1高于I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FG并IGT组与IGT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hs-CRP、ICAM-1是影响HOMA-IR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1)T2DM组、糖调节受损人群(包括IFG、IGT、IFG并IGT)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CRP、ICAM-1、BMI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2)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血清hs-CRP、ICAM-1水平逐渐升高;(3)糖调节受损时期即可能存在内皮功能损伤,并出现大血管病变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如急性时相蛋白CRP,ICAM-1).

  • 茶多酚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王倩;张蓓;陆晓媛

    目的 观察茶多酚(TP)、顺铂(DDP)及二者联合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二者联合对SKOV3细胞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 人卵巢癌细胞SKOV3经低毒剂量TP、DDP单独或联合作用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DAPI核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 低毒剂量TP单药组、DDP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47±2.07)%、(32.26±4.85)%、(52.62±3.23)%,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DDP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低毒剂量TP单药组的细胞核形态及染色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组细胞核比DDP单药组着色更重,核浓缩、核碎裂现象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征象;低毒剂量的TP对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DDP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用药组细胞中总的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Akt蛋白表达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降低明显,与对照组及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P与DDP联合后可显著增强DDP的抑制细胞增殖、促细胞凋亡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来实现的.

  • miR-29下调AKT信号通路中多个基因的表达

    作者:熊玉娟;胡朝晖;邱峰;刘本荣

    目的 AKT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筛选调节AKT信号通路的microRNA,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用GeneSet Enrichment Analysis方法及Targetscan和RNAhybrid软件寻找可能调节AKT信号通路的microRNA,然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croRNA对AKT信号通路基因3′-UTR的调节作用.结果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分析提示:miR-15/16、miR-21、miR-29、miR-103、miR-126、miR-128、miR-129、miR-200和miR-493共9个microRNA家族可能调节AKT信号通路;利用Targetscan和RNAhybrid软件反向验证以上9个候选microRNAs,miR-29与AKT信号通路中的10个基因(TGFβ3、HDGF、VEGF、LEP、PDGFRB、PIK3RI、AKT1、AKT2、AKT3和HIF1A)的3′-UTR杂交分值较高,进一步实验验证发现TGFβ3、VEGF、LEP、AKT1、AKT2、AKT3和HIF1A都是miR-29的靶基因.结论 AKT信号通路中的多个基因都是miR-29的靶基因,可受到miR-29的负调节作用.

  • 肺不张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江爱桂;卢慧宇;高小燕;张德耕;陈余平

    目的 探讨肺不张与Ⅲ、Ⅳ期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肺不张纳入At(+)组,其余纳入At(-)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期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初次就诊时的相关实验性检查指标,利用t检验及曼-惠特尼U检验统计两组的差异,研究肺不张与相关实验性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 38.5%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合并肺不张.At(+)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优于At(-)组[17个月(95% CI 15.146~18.854)vs.14个月(95% CI 12.252~15.748),P=0.01],Ⅲ期患者尤为显著[19个月(95% CI 10.946~27.054)vs.16个月(95% CI 13.981~18.019),P=0.008],而Ⅳ期患者无显著差异[12个月(95% CI 10.760~13.240)vs.11个月(95% CI 9.042~12.958),P=0.398].Ⅲ期合并肺不张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明显低于无肺不张的患者(P=0.0013,P=0.039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肺不张、体力状态(PS)评分、TNM分期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1,P=0.005,P=0.000).结论 肺不张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有利因素,肺不张与血小板计数及NSE水平相关.

  • 不同浓度雌二醇对甲状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凡;樊友本;伍波;黄修燕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E2)对甲状腺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良性甲状腺肿瘤2例,男女各1例,恶性甲状腺肿瘤1例,女性,分别取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分6组培养原代细胞,分别以10-11、10-10、10-9、10-8mol/L E2干预,用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一部分细胞同样以10-11、10-10、10-9、10-8mol/L E2干预,加DMBA诱导凋亡,MTT观察凋亡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E2干预后,可不同程度地增强甲状腺细胞增殖,多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E2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甲状腺细胞凋亡.结论 E2对甲状腺正常细胞及良、恶性肿瘤细胞有促增殖、抑凋亡的作用.

  • 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对胸痛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焕轶;王爱萍;吴云;侯瑞;王欣;张元荣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对胸痛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69例运动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Duke评分分为DTS低危组(Duke≥5分,n=35)、中危组(DTS-10~+4分,n=77)和DTS高危组(DTS≤-11分,n=57),比较3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特点,进行2年的随访,比较3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2组,分析DTS预测MACE的价值.结果 胸痛患者有随访资料的169例,失访9例,失访率5.33%,160例完成随访.MACE主要发生在随访1个月,在DTS高危组和中危组中发生MACE明显高于DTS低危组(P<0.05),在DTS低危组随访1个月内无MACE发生;MACE组中的运动参数,静息心率、DTS、ST段偏移值和运动大心率时ST改变涉及导联数目明显高于无MACE组(P<0.05).而MACE组中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大心率明显低于无MACE组(P<0.05);DTS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MACE组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无MACE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TS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关(OR=1.397,95% CI:1.262~1.546)(Wald χ2=41.5781,P<0.0001).结论 运动试验DTS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高度相关;DTS中高危组发生MACE明显高于低危组,应用该评分可以有效的对临床中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判定,对于DTS高危组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评估并考虑早期行再灌注治疗.

  • 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传会;李庭赞;陈志坦;顾凯华;王寿九;朱晓蕾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标准化治疗失败后两种补救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招募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门诊诊断Hp阳性患者526例,进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标准方案治疗,将治疗失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替硝唑进行补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526例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率18.44%,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补救治疗组有效率91.11%,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替硝唑补救治疗组有效率74.4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结论 两种方案在Hp补救治疗中均显示有效,但是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方案相比更加有效.

  • 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段雪飞;张亦瑾;钱芳;凌伟;田梅梅;郭晓笛;范颖;李蕴铷;范小玲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150例中青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按照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分型标准以及RUCAM评分量表,老年组确诊95例,中青年组135例.老年组原发疾病前三位为骨关节疾病(26.3%)、心脑血管疾病(17.9%)、皮肤疾病(12.6%);而中青年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疾病(20.7%)、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13.3%)、结核病(10.4%).两组患者服用中药比例分别为52.6%、50.4%.老年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67.4%)、纳差(88.1%)、恶心/呕吐(42.15%)、黄疸(77.9%),与中青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但老年组胆汁淤积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更高(P<0.05).结论 老年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发疾病谱与中青年不同,胆汁淤积型发生率较中青年更高.

  • B型尿钠肽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飞;马向红;李广平;郑成环;黄群;徐延敏

    目的 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估BNP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发病72 h内NSTE-ACS患者115例,测定BNP,计算患者Gensini积分并记录TIMI血流分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按BNP水平分为BNP>80 ng/L组和BNP≤80 ng/L组,比较各组间资料的差异;分析BNP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Gensini积分>20)的界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评价该界值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BNP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高(中位数66.4 ng/L vs.275.0 ng/L,P<0.01),BN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均P<0.01).BNP>80 ng/L的患者出现0或1级TIMI血流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更高(均P<0.01).BNP与Gensini的相关性良好(r=0.622,P<0.01).ROC曲线分析后显示,BNP对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67,P<0.05],以BNP=80 ng/L为界值时,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6.7%、79.3%和77.3%,Logistic回归分析BNP>80 ng/L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039,95% CI:4.153~34.899).结论 NSTE-ACS患者中,BNP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是诊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优良指标.

  • 低分子肝素在中老年人腹部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飞;李定刚;陶连元;徐青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腹部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凝血试验的变化及出血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腹部肿瘤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法安明组45例,空白对照组45例.法安明组于术前2 h、术后1 h、术后第6天各给予法安明2500 U一次.对照组未予以任何抗凝药物处理.所选参与者的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两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类型均具可比性.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中的抗Ⅹa活性,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法安明组术前2 h、术后1 h、术后第6天的抗Ⅹa活性分别为0.023 IU/ml、0.225 IU/ml、0.271 IU/ml,术后抗Ⅹa活性明显高于术前抗Ⅹa活性(均P<0.05).而对照组术前相应时间点的抗Ⅹa活性分别为0.017 IU/ml、0.003 IU/ml、0.014 IU/ml,手术前后抗Ⅹa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抗Ⅹa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法安明组术中弥漫性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的外科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伤口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的法安明(2500 U)能明显增加抗Ⅹa活性,从而达到预防腹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但术前给药能明显增加术中弥漫性出血以及术后伤口出血,不推荐术前预防性应用法安明.

  • 北京50岁及以上男性夜尿患病率调查

    作者:王伟;陈山;闫伟;张祥华;王义;那彦群;田野;邵强;洪宝发;孙文学;刁英智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50岁及以上男性夜尿患病现状及其与年龄、下尿路症状及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年龄≥50岁男性作为研究对象.下尿路症状的评估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腹部超声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测定和大尿流率测定.夜尿定义为夜间睡眠过程中≥2次排尿.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1656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共计1639人.年龄50~89岁,平均(64±10)岁.夜尿的患病率为66.4%(1089/1639).夜尿的患病率与社区中老年男性的年龄、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以及大尿流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年龄以及IPSS评分的分层研究发现,夜尿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下尿路症状的加重明显升高(P<0.01).夜尿人群中OAB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夜尿人群.结论 社区中老年男性夜尿的患病率很高,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常见但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中老年男性夜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 CDK2干扰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质蛋白质组的影响

    作者:呼格吉乐;张军力;段美庆;王俊瑞;高乃康

    目的 构建人CDK2的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人脑胶质细胞瘤SHG44细胞,经RT-PCR检测后,运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研究人脑胶质瘤细胞质蛋白质组的改变,探讨CDK2在SHG44细胞中的作用,为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研究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1)构建CDK2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并用双酶切和测序鉴定.(2)G418筛选阳性转染细胞克隆,制备稳定转染的SHG44细胞系.(3)通过RT-PCR比较转染后CDK2 mRNA的表达量.(4)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数据库搜索,比较转染前后细胞质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 (1)成功构建了CDK2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PGPU6/GFP/Neo-CDK2-1.(2)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命名为PCDK2-1-SHG44细胞.(3)通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技术得到细胞质未见表达的蛋白质5个,包括醛缩酶A、波形蛋白等蛋白质.结论 成功建立稳定转染CDK2干扰RNA的SHG44细胞系.质谱鉴定得到的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涉及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调节、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发育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性形成.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巩汉顺;鞠忠建;韩媛媛;杜镭;欧光明;王竞;陈高翔;冀传仙;申红峰

    目的 对腹部肿瘤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以提高其放疗精度.方法 应用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疗24例腹部肿瘤患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24例患者共行458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7)cm、(0.08±0.13)cm、(-0.02±0.12)cm、0.76°±0.25°、-0.20°±0.27°、0.20°±0.19°.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小.x、y、z方向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57 cm、1.09 cm、0.66 cm.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建议临床耙体积(CTV)外放计划耙体积(PTV)时,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外扩0.60 cm、1.20 cm和0.80 cm.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余舒扬;刘卓;孙莉;黄曦妍;曹辰杰;左丽君;朴英善;杨雅琴;张巍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SD)的特点、影响因素、与运动症状(MS)及非运动症状(NMS)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132例P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瞌睡量表(ESS)评估患者睡眠状况,完成相关MS、NMS及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结果 (1)132例PD患者中86例(65.2%)伴发SD(PSQI评分≥5分),为SD组,PSQI平均分为(9.7±3.9)分;46例(34.8%)不伴发SD(PSQI评分<5分),为NSD组;同时完成ESS量表评定的114例患者中,15例(13.2%)有白天困倦(ESS评分≥10分),ESS平均分为(13.5±3.2)分,99例(86.8%)无白天困倦(ESS评分<10分).(2)PD患者PSQI量表前三位因子及评测结果分别为白天功能紊乱(1.6±1.0)分,睡眠紊乱(1.3±0.5)分,主观睡眠质量(1.3±0.8)分.(3)SD组和NSD组除受教育水平(P=0.032)外,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起病侧别及临床类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4)SD组和NSD组除了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Ⅲ评分外(P=0.007),H-Y分期、改良Webster评分、剂末现象个数、UPDRS Ⅳ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5)SD组NMS个数、运动症状期后NMS个数明显多于NSD组(P=0.000),而运动症状期前NMS无显著差异(P>0.05);SD组眩晕、噩梦、入睡困难、白天思睡、性生活障碍、性冷淡、焦虑、抑郁、淡漠、注意力下降、疼痛及梦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SD组(P<0.05);SD组UPDRS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ES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疲劳量表(FS-14)、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及不宁腿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定量表(RLSRS)评分均明显高于NSD组(P<0.05).(6)SD组UPDRSⅡ、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高于NSD组(P<0.05);SD组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L-39)量表评分明显低于NSD组(P<0.05).(7)相关分析发现,焦虑、抑郁与PSQI评分的相关性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和0.670),其次是NMS个数、精神症状、不宁腿综合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0.480、0.473和0.422);与PD患者ESS评分相关性较大的因素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剂末现象、NMS个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399和0.395).(8)SD对PD生活质量(r=-0.411)及日常生活能力(与UPDRSⅡ及ADL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5和0.210)均有显著影响;白天过度睡眠对患者生活质量(r=-0.205)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UPDRSⅡ)(r=0.334)也有显著影响.结论 PD患者白天过度睡眠和SD的发生率高;躯体不适在白天过度睡眠中发挥更大作用,明显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绪障碍可能是导致患者整体睡眠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不同邻面去釉厚度对釉质再矿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刘新强;居曼江·买买提;吕健;时艳;徐宏

    目的 通过离体牙的体外实验,比较不同邻面去釉厚度对釉质再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畸减数拔除的双尖牙50颗,以邻面去釉机分别对每一牙行近远中邻面去釉,并将牙体正中劈开后共100例样本,分为两组:人工唾液对照组(对照组)和氟化泡沫(含氟6‰)处理组实验组.每组中根据去釉量的不同(0.1 mm,0.2 mm,0.3 mm,0.4 mm,0.5 mm)再分为五个亚组,每亚组10个样本.实验组在邻面去釉后经氟化泡沫处理3次,处理间隔为4周.应用显微硬度仪测量每一样本处理前后去釉面的显微硬度值,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各组在邻面去釉后、再矿化处理前,显微硬度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在再矿化处理后,任一区组内,不同去釉量对牙釉质的显微硬度值影响仍无统计学意义.在区组间,即相同的去釉厚度不同的氟处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1).结论 牙冠邻面去釉厚度在0.1~0.5 mm时,对去釉后牙釉质的再矿化效果没有影响.邻面去釉后的氟化处理对釉质的再矿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膜联蛋白A1在不同骨转移潜能的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研究

    作者:马丽;庞海林;王华贝;周菁;刘娜;张峰;刘理礼;张贺龙

    目的 探究膜联蛋白A1(AnnexinA1)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不同骨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SBC-5与SBC-3中AnnexinA1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化学方法分别从细胞和组织中检测AnnexinA1的表达差异.结果 AnnexinA1在产生骨转移的肺癌细胞SBC-5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骨转移肺癌细胞SBC-3.伴有肺癌骨转移者AnnexinA1表达阳性率为97.1%(33/34),无骨转移者AnnexinA1表达阳性率为43.3%(13/30),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nnexinA1表达与肺癌骨转移可能相关.

    关键词: 肺癌 AnnexinA1 骨转移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胜利;刘鲁明;孙贤俊;沈婕

    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5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26例,对照组(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25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4.0%(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5个月和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体力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两组间常见毒副反应均为转氨酶升高、发热,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可作为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高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赵美红;陈仕珠;韩永战;任菊香;吕海丽

    21世纪以来,中青年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和标准干扰素(IFN)α加利巴韦林(RBV)治疗方案国内外已形成共识[1],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2].但长期以来基于"高龄CHC患者对IFN和RBV治疗反应差"及担心"对IFN和RBV不良反应难以耐受"的认识和高龄本身等原因,致对年龄在70岁以上CHC尤其是肝功能正常的CHC抗病毒治疗欠积极,治愈病例报道亦较少.

  • 足部及小腿下1/3难愈创面的皮瓣修复

    作者:刘凤彬;樊华;魏纯琳;田宝祥;杨雄;蔺海龙;刘洋

    创面难愈是创伤修复临床医师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难愈创面多发于组织覆盖较少的部位,由于小腿及足踝结构上的因素,血供较差,位置较低,加之组织覆盖较少,此部位是难愈创面的多发区[1].由于下肢承担着负重、平衡等重要功能,故上述部位的难愈创面修复显得相当重要.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各种游离及岛状皮瓣移植修复部足踝及小腿下1/3部位的难愈创面36例,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 以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为首发的胰腺癌九例分析

    作者:孙宝玉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不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的增高趋势;40岁以上好发,男多于女;诊断后存活期约1年;胰体尾癌占20%~30%;早期诊断困难.有些恶性肿瘤明确诊断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如胰腺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临床特点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治.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胰腺癌患者13例,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报道该病患者32例.复习目前相关文献,加以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204例

    作者:尚培中;苗建军;徐志勇;鲁传冬;李晓武;张河;王松柏;王兵

    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尽管其生物学特性较好,目前理想的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切除.规范的初次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以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上一直存在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两方面的问题,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方式也相应有了很大改进.自1994年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分化型甲状腺癌204例,现将其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31例分析

    作者:徐斌先;李增男;李征洋;沈红石;唐杰庆;吴天勤;陈海飞

    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起病隐匿、极易误诊、漏诊及误治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自发性、系统性、进行性加重的出血表现[1].随着环境污染加重、抗凝血杀鼠药的广泛使用,该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近半数的患者以血尿为首发表现,首诊误诊率高,极易延误治疗,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近年来,我们收治31例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误治.

  • 胆道再手术预防消化道损伤的临床体会

    作者:曹晓飞;刘庆宏

    反复多次胆道手术后,右上腹腔内形成广泛黏连,甚至纤维化、瘢痕化,加之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在显露胆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消化道的损伤[1-2].因此,在显露胆管过程中如何避免消化道的损伤是再次胆道手术时应引起重视的问题,笔者对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胆道再次手术87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 动态无创心排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鹤;田昭涛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疾病,治疗上强调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1].既往对于液体的管理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大多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尿量、血压及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病死率居高不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USCOM)监测技术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

    作者:斯妍娜;张勇;王宏宇;沈妍;鲍红光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及交感神经抑制等作用[1-2].目前对于Dex手术结束前给药减轻术后疼痛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拟对不同剂量Dex的术后镇痛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比较.

  •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纪昌;武霞;汪延明

    WHO于1998年公布,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外科治疗占22%,放射治疗占18%,化学治疗占5%,胸部放疗是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而位于纵隔的心脏在放射治疗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放射线照射的影响,胸部放疗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轻者表现为心功能降低,心电图异常,重者则表现为急性心包炎、心肌炎,远期会导致心肌硬化、冠心病等.

  • 超声雾化吸入与喷雾法表面麻醉在纤维喉镜检查应用中的比较

    作者:杨国强;汤德政;王显红;刘志奇

    纤维喉镜系利用透光玻璃纤维的可曲性、纤维光束亮度强和可向任何方向导光的特点,制成镜体细而软的喉镜,是目前在耳鼻咽喉科应用广的导光纤维内镜,可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喉部检查.一般而言,临床上常用丁卡因喷雾做咽喉黏膜表面麻醉,此种方法在一些配合不佳的患者中难以施行,如一些老人和儿童在需要进行喉镜检查时,依从性差,因此我们尝试利用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的方法进行检查,其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 老年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三例

    作者:夏妍;夏勇;李东野;马延峰

    病例1,男,69岁,患者1个月前因"突发剧烈胸痛伴大汗12 h"以"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收入当地医院,住院第8天下床解小便后突发胸闷、气促,高度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予保守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BP 130/80 mm Hg、HR 95次/min,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 cm处,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异常.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发肠瘘一例

    作者:夏明慧;劳学军

    患者女,64岁,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格检查:T 37.9 ℃,P 123次/min,BP 167/90 mm Hg,腹膨隆,全腹未及包块,肠鸣音减弱.外院血常规示:WBC 19.9×109/L,N 86.1%;血淀粉酶4050 U/L,血清脂肪酶8970 U/L;超声示:胆囊肿大并结石,胰腺稍大并回声不均;生化示:GLU 10.66 mmol/L,K 3.35 mmol/L,TG 2.20 mmol/L.尿淀粉酶1866 U/L.

  • 宫腔假道修补术后成功妊娠生产一例

    作者:赵卫红;李文君

    患者女,30岁.因"未避孕未孕7年,发现宫腔黏连、子宫不全纵隔半年"于2009年11月19日以宫腔黏连,子宫不全纵隔收住院.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3岁,周期26~27 d,经期4 d,偶有痛经,经量中等.23岁结婚,结婚7年未避孕未孕,1年前在北京某医院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未发现异常.男方精液检查正常.半年前到外地某妇幼保健院就诊,宫腔镜检查可疑宫腔黏连,子宫不全纵隔.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莉;慕宏杰;秦富波;姜芬;韩丽娜;侯春国;邹志强

    患者女,55岁,因患慢性乙型肝炎服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病毒治疗42个月后,出现背部疼痛,双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于2011年3月15日到骨科就诊,门诊化验结果显示轻度低钾血症,显著低磷血症和低钙血症,尿液检查发现有蛋白尿和尿糖阳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收入骨科病房.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麻醉处理一例

    作者:刘爱杰;崔镇;腾文慧;施彩凤

    患者女,29岁,87 kg,167 cm,因"孕39+2周,见红10 h,不规律下腹痛3 h"于2011年9月29日入院.既往体健,月经规律,G3P0,停经50多天自测尿HCG阳性,超声提示双胎妊娠(LOA/RSA),早孕反应轻,胎心正常.孕期定期产前检查,孕5个月例行产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ALT)138 mmol/L,谷草转氨酶(AST)72 mmol/L,肝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未行治疗,孕6个月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压正常,复查肝功能正常.

  • 足部一蒂双瓣同时修复手部两个创面一例

    作者:王凯;梁富旭;蒋国栋

    患者女,37岁,右手压砸伤致流血,部分指体挫烂1 h入院.专科检查:右拇指近末节掌侧不规则挫裂,伤口深及指骨,指间关节开放,关节面外露,近节指骨可扪及骨擦感;示中指掌指关节以远指体、手背、手掌桡侧及虎口皮肤软组织挫烂,不成形,掌指骨粉碎外露,环指桡掌侧长纵形伤口,深及指骨,末节可扪及明显骨擦感,拇环指末梢血运消失,感觉麻木,小指未见异常.

  • 普米克令舒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一例

    作者:朱雪萍;肖志辉;丁晓春;陈小倩

    患儿男,8 h,因出生后气促8 h为主诉入院.G4P1,孕39+1周,羊水胎粪样,羊水过少,于2010年5月31日剖宫产于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Apgar评分9~10分,出生体重3.4 kg.出生后即出现气促、呻吟、发绀,心率>180次/min,在当地医院已给予毛花苷C、呋塞米、头罩吸氧等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而以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转入我院住院治疗.

  • 膀胱腺癌乙状结肠穿孔一例

    作者:张静仁;包志远;孙庆年

    患者女,70岁.主因"6个月明显体瘦,食欲不振,偶尔腹泻,无明显腹痛,但腰骶部持续隐痛,间断肉眼血尿2个月,呈洗肉水样"入院.膀胱镜检示膀胱远顶部占位2.8 cm×2.9 cm,乳头状,宽基,血流丰富.已取病理.彩色超声示膀胱圆顶部占位血流丰富(图1).术前CT示膀胱圆顶部类圆型高密度影,膀胱壁外似与肠管相连(图2,3).

  • 附睾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赵学伟;韦星;金海龙;全昌斌;李宁;蔡明

    患者男,62岁.糖尿病25年,规律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药物治疗.1994年在外院曾行左侧附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平滑肌瘤".2012年3月因"右侧阴囊逐渐肿大17年"就诊我院,主诉发病以来偶感隐痛,反复抗炎治疗无效.

  • 右中鼻道骨性闭锁一例

    作者:罗晓;徐开伦;贾全凡

    患者男,20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3年"于2011年09月14日入院,既往有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手术史.查体见鼻中隔基本居中;左下鼻甲充血、肥大,1%麻黄碱收缩效果差;左下鼻道、总鼻道、嗅裂及右总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右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连续性黏连致使中鼻道无法窥及.鼻窦CT检查:(1)右上颌窦炎;(2)左下鼻甲肥厚.

  • 腹膜假性黏液瘤一例

    作者:陈育霞;李奕鑫;刘理冠

    患者男,66岁,因乏力、纳差半年,消瘦1个月余而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厌油,偶有中上腹闷胀不适,与饮食无关,1个多月前症状加重,伴消瘦,体重减轻约5 kg,偶有恶心欲呕,外院CT示:(1)肝硬化;(2)肝尾状叶及后叶多个小低密度影,考虑囊肿可能;(3)腹水;(4)肝包膜下不规则略高密度影.

  • 结肠系膜局限型Castleman病一例

    作者:王亚东;周小丰;任瑞;魏灿;来永庆;李贤新;叶炯贤

    患者男,31岁,以"体检发现右腹包块1周"入住我院胃肠外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侧上腹部可触及一实质包块,位置较深且固定,未见触痛,按压时脉搏未见增快.入院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未见异常.PPD实验:硬结7 mm,未见水疱.

  • 颅骨骨折继发骨瘤一例

    作者:朱寿鸿;黄新;范学政;张鉴文;李亚平;贾禄;黄珩沙;张雅轩;王伯强

    患者女,20岁.于6岁时被石头砸伤右额部,当时诊断右额骨线形骨折,从15岁开始右额骨受伤处隆起一包块,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查体:右额见一约3 cm×4 cm×3 cm肿物,质地硬,与颅骨相连,无压痛(图1).头颅CT提示右额骨骨瘤(图2).完善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右额骨骨瘤切除,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术.术中见右额骨隆起肿物,约3 cm×4 cm×3 cm,基底与额骨相连续,内板完整,与硬脑膜无黏连.

  • 回盲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陈斐

    患者女,57岁,发现腹部肿物1个月余,无压痛,右下腹扪及一6 cm×5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清,不活动.CT表现:右侧中下腹部见多房囊性病变,囊腔大小不一,大者约7.3 cm×4.1 cm×4.0 cm,囊壁厚度均匀,约5.5 mm,无壁结节(图1),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明显、均匀,囊内CT值约25 HU,增强扫描无强化(图2);输尿管腹部段受压,其上段输尿管及右侧肾盂扩张积水(图3).初步诊断为右中下腹囊实性占位,来源于卵巢可能.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延敏;杜发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急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病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药物或介入治疗后缺血事件的复发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PCI术挽救了大量ACS患者,但PCI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也成为严重的,有时为致命性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疗更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佳剂量,以寻求ACS患者缺血事件发作和出血风险之间的大化平衡.

  • 前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技巧

    作者:刘斌;赵雷;王智慧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手术成功率相对低,技术难度很大,术中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因此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领域大的困难和挑战.追究其失败原因,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占绝大多数原因(63%~92%),其次是球囊无法通过病变,而导丝能否通过CTO 病变与术者的经验及介入器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的技巧与诀窍

    作者:柳景华;汪国忠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指位于血管分叉部位、狭窄程度≥50%的病变,可同时或单独累及主支和重要分支血管.分叉病变大的特点是在处理主支血管病变时,由于斑块再分布、支架嵴移行等原因易导致邻近分支血管受累.在制定分叉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策略时,首先应对分支血管的重要性及受累甚至闭塞的可能性进行预判.

  • 冠心病PCI术中/后风险和预后评估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安林;王海昌;黄炜;达晶;侯兆蕾;刘博武;杨娜;侯红;侯婧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由于创伤小、疗效可靠、死亡率低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病因学治疗,并获得了非常好的近、远期预后[1].随着介入治疗例数增加、手术难度提高和普及程度的拓广,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术中和术后风险及近、远期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药物治疗

    作者:尤士杰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推广和支架置入普及应用,越来越多遇到介入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了多种预防介入并发症和介入后再狭窄的预防方法.做好介入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药物应用,可以大大增加介入的安全性,降低治疗带来的可能意外以及并发症、血栓和再狭窄的发生.介入治疗我们首先面临着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如:冠心病疾病本身出现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介入开放性创伤增加了出血和感染等机会;器械介入可因导管、导丝和球囊导致血管损伤;血管成形中的内膜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支架急性、亚急性、晚期和晚晚期血栓形成;支架后的再狭窄;冠状动脉新生病变以及造影剂损伤性肾病等诸多问题.

  •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应用策略

    作者:康维强;王旭;王晏平;荣媛媛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实施的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按美国ACC/AHA的定义包括B2型和C型病变,即:多支和(或)多处血管病变、左主干及大血管开口处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CTO)、弥漫/长段病变、分叉处病变、严重钙化或偏心性病变等,冠心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等)和再狭窄发生高等情况的患者,也列为复杂冠脉病变范畴.以往,鉴于技术和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将此列为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

  • 从伦理学角度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风险和知情同意

    作者:马国林;马恩森;王武;李瑞利

    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治疗和预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美国CAD的死亡率及并发症仍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0%.每年超过100万人有新发或复发心肌梗死或致命的冠状动脉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一半以上以CAD为首发症状,突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者中,50%的男性和63%的女性预先没有任何CAD症状[1],因此早期CAD诊断非常重要.随着早期CAD诊断成像技术的不断进展,当使用这些检查时,给谁、由谁、并根据什么情况下使用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作为负责冠状动脉检查的放射科医师,应该怎样与自己的患者或推介人员沟通呢?本文将从伦理学角度描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利弊和知情同意.

  • 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的临床结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吕琼莹;张蔚;程静;曾康康;钟亚娟;张文婷;李兰玉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结果,为非意愿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法提供参考和为临床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CNKI、CBM、VIP、WANFANG等7个医学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的临床结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分析.结果 纳入8篇文献(1674例病例),手术流产的成功率更高(RR=0.18,95% CI:0.10,0.32;P<0.00001);药物流产的疼痛程度更高(RR=3.07,95% CI:1.85,5.07;P<0.00001);两种流产方式阴道流血时间无太大差异(SMD=3.84,95% CI:0.89,6.79;P=0.01);药物流产阴道流血量多(SMD=21.97,95% CI:4.70,39.24;P=0.01).结论 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相比,临床效果更好.

  • 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

    作者:程虹;谌贻璞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医学事业快速稳步发展的需要.从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已取得很大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及博士,充实到了医疗工作第一线.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