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DCE-CT技术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作者:董进;马志娟;彭红芬;宋少辉;阳义

    目的 用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的方法 观察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 对28例肺癌进行DCE-CT扫描,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相对血管容积(rBV)和毛细血管通透值(Pm),将各值分别与肺癌微血管密度(MVD)做相关性分析.将28例肺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组和VEGF表达阴性组,分析2组MVD、各成像参数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 PH、M/A、灌注值、rBV、Pm分别为(27.03±8.89)HU、0.13±0.07、(0.33±0.06) μL·min-1·ml-1 、(27.00±10.95)% 、(188.90±133.10) μL·min-1·ml-1.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高(r =0.78,P <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 =0.29,P >0.05);VEGF阳性组MVD和CT功能成像参数高于VEGF阴性组,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389,P <0.05).结论 DCE-CT可得到比较全面的肺癌血供情况,能为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提供新方法.

  • 肿瘤血管生成与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国建;沈璇;李长福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各种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其中肝癌是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简要介绍肿瘤血管生成与肝癌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 动态增强MRI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张继刚;张强;刘照信;李秀凤

    目的:分析研究动态增强MRI检测的各项强化参数与肺癌组值标本中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已经由手术病理进行确诊的20例肺癌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各项强化参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结果:SIEP以及SIMAX与肺癌组织标本的MVD呈正相关,MER的值以及washout值与MVD没有相关性,SIEP以及SIMAX、MER、washout与VEGF没有相关性.结论:可以运用SIEP以及SIMAX评估肺癌组织标本的MVD水平,但是依据动态增强MRI的各项强化参数无法对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预测,应当引起临床研究和治疗的注意.

  • 红花组分HSYA对人胃腺癌BGC-823移植瘤裸鼠VEGF蛋白、KDR与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奚胜艳;张前;刘朝阳;解华;岳利峰;李卫东;臧宝霞;高学敏

    目的:研究红花组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对人胃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 nu/nu裸小鼠接种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于右前肢腋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HSYA高、低剂量组(0.056g/L、0.028g/L),观察抑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瘤组织VEGF与HIF-1α蛋白以及血清VEGF蛋白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瘤组织KDR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TFQ-PCR)法检测瘤组织KDR及HIF-lαmRNA表达.结果:HSYA低剂量组抑瘤明显,该组瘤组织及血清VEGF蛋白表达降低,瘤组织KDR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P<0.01);HIF-1 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瘤组织明显减少(P<0.01).KDR m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HSYA抑制肿瘤生长的可能机制与抑制VEGF、HIF-1α蛋白的表达,减弱KDR蛋白磷酸化及其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内皮细胞活化阻碍肿瘤血管新生以及降低肿瘤缺氧微环境对血管生成的诱导有关.

  • 从络病理论探讨卵巢癌的病机及理冲生髓饮治疗思路

    作者:秦竹;肖乔;韩凤娟

    络病理论是目前发现能有效解决疑难疾病的一种新的理论.文章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妇科“胞络”的特点,提出痰瘀癌毒郁积是卵巢癌发病的根本.理冲生髓饮正是基于络病理论提出卵巢癌的治疗当以抗癌解毒、化瘀通络、扶正培本为基本治则,并指出肿瘤血管生成是一种病理机制,归属“病络”,中医“络”的概念在形态和功能上与西医学的微血管与微循环概念相似.理冲生髓饮的通络治疗机制与肿瘤抗血管生成机制具有一致性,从而为中医学对卵巢癌的深入认识以及从络病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 5种中药不同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峰;高启龙;姚亚民;刘晓莉;田同德

    目的:比较5神中药不同组合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疗效较好的抗血管生成复方中药新药.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7组:A组:生理盐水组;B1-5组:5种中药不同组合(B1: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B2:藤黄酸、人参皂苷、青蒿琥脂;B3:斑蝥素、人参皂苷、青篙琥脂;B4:藤黄酸、人参皂苷;B5:藤黄酸、苦参碱);C组:沙利度胺组.取上述药物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检测CD31蛋白含量,检测肿瘤血管生成密度.结果:在这5种中药不同组合中,发现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和抑制血管生成效果.

  • 中医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作者:刘浩;张培宇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环节.以往研究表明,VEGF→ VE GFR→ PKC→M APK→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信号传导通路.一些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显示出良好作用,但尚缺乏完整揭示中药如何调控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深入探讨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不仅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挖掘能够体现中药疗效特点的独特机制,丰富中医抗肿瘤理论,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 中药复方抑瘤饮对小鼠S180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动态研究

    作者:韩志鹏;王润田;李铁民;杨志强;崔澂;丁军颖;张征峥;邓郁青;王平

    目的: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揭示抑瘤饮体内抗瘤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抑瘤饮组和对照组(n=28),每组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7只).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小鼠灌服抑瘤饮,对照组小鼠灌服等量凉开水,每日2次,每次0.5 mL;2组分别于灌服第10,20,30,40天点各处死一亚组小鼠.分离肿瘤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CD34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内皮抑素(ES)的动态变化,结果以阳性酶点(positive enzyme dot,PED)表示.结果:抑瘤饮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抑瘤饮组CD34在第10,20,30,40天点PE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和P<0.01).抑制VEGF和VEGFR-2的表达:抑瘤饮组VEGF在第10,20,30,40天点PE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和P<0.01);抑瘤饮组VEGFR-2在相应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P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裸鼠人胃腺癌BGC-823移植瘤血管及VEGF,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奚胜艳;张前;解华;刘林涛;刘朝阳;高学敏;张建军;吴立坤;钱丽丽;邓晓迎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生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BALB/C nu/nu裸小鼠接种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于右前肢腋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HSYA高、低剂量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HSYA两组分别给予0.056,0.028 g·L~(-1)HSYA溶液腹腔注射,此3组均每只每日注射2次,间隔4~6 h,每次0.2 mL;阳性药对照组给予2 g·L~(-1)环磷酰胺(cytoxan,CTX)每只腹腔注射0.2 mL,每2天1次.20 d后,检测各组肿瘤体积、重量,光镜观察瘤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瘤组织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HSYA 0.028 g·L~(-1)组移植瘤体积(607.42±252.96)mm~3、质量(0.88±0.14)g,VEGF mRNA表达0.49±0.13,bFGF mRNA表达0.60±0.48均较模型组低(P<0.05或P<0.01);给药组较模型组瘤组织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结论:一定浓度的HSYA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传统中药复方防治肿瘤血管生成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奚胜艳;王彦晖;赵育芳;卢大为;李鹏程;张前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健康的常见疾病.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肿瘤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olkman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的理论已经被证实多年,治疗肿瘤,抑制其血管生成是一种重要途径.我国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中药复方研究起步较晚,虽有不少报道,但亦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概括了近几年来中药复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抗肿瘤血管中药复方的问题、对策、发展和方向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述评.

  • 活血化瘀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范刚启;宋祥龙;王辉;王晓勇;谢凌钧

    从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量或质的变化角度初步判断,不同的癌(本文专指实体癌或恶性肿瘤)及癌的不同病理阶段、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各自的中医所言之"瘀",其性质及程度已发生了较大或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可能导致了活血化瘀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活血化瘀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癌及癌前病变的适应症、效应差异、治疗机理等问题,对筛选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血化瘀方药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试从癌及癌前病变与血瘀,癌及癌前病变与肿瘤血管生成,活血化瘀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活血化瘀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活血化瘀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与辨证、辨病治疗的关系加以探讨.

  • 明日叶查尔酮对小鼠H22肝癌MVD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子超;王力平;钟进义;郭培志

    目的:研究明日叶查尔嗣(AC)对小鼠H22肝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水平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50只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C低、高剂量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5mg/kg和50mg/kg AC,恩度(Endostar)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并腹腔注射4mg/kg恩度,空白对照组及肿瘤对照组则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及腹腔注射,连续注射10d后处死小鼠,测定瘤重、体重和抑瘤率,取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癌组织MVD的表达水平,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高剂量AC组与肿瘤对照组肝癌组织MVD计数分别为(4.5±1.286)与(9.9±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AC组与肿瘤对照组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分别为(0.506±0.032)和(1.330±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可降低小鼠H22肝癌MVD表达水平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水平,对小鼠H22肝癌组织新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南蛇藤提取物对Hepal-6荷瘤小鼠肝癌移植瘤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钱亚云;侯莹;张华;员林;刘延庆

    目的 观察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al-6细胞荷瘤小鼠肝癌移植瘤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顺铂组及南蛇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于左前肢腋部皮下接种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1×106)0.1ml/只.接种后2周,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1mg/kg,南蛇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药液浓度为10、20、40mg/kg,连续给药28d,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肿瘤重量、移植瘤组织内肿瘤细胞的凋亡,检测移植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南蛇藤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平均瘤重均有所减少(P<0.05或P<0.01);南蛇藤中、高剂量组移植瘤内凋亡的肿瘤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同时VEGF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一定浓度的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H22小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及减少MMP-3的表达

    作者:张静宇;杨芳芳;李京敏;刘春晓;白咸勇

    目的:研究红花组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对H22小鼠肝癌移植瘤组织新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的影响。方法建立H22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第2天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索拉非尼组及HSYA组(1.125和2.25 mg/kg),HE观察肝癌移植瘤组织病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瘤组织中MMP-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HSYA组(1.125和2.25 mg/kg)的MVD显著降低(P<0.01),MMP-3蛋白在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以HSYA组(2.25 mg/kg)效果为显著,但不及索拉非尼组。结论 HSY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H22小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蛋白表达有关。

  • 乳腺癌细胞源Exosomes在促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隆霜;谢莹珊;陈黎;姜蓉;王亚平;沈宜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细胞源Exosome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物学效应,初步探讨肿瘤细胞源Exosomes在恶性肿瘤血管病理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培养上清液,以超速及密度梯度离心提取Exosome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迁移能力;基质胶成管实验观察成管结构的形成;PCR检测EGFR及VEGF mRNA表达;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GFR及其下游ERK、Akt及VEGF/VEGFR2表达.结果 乳腺癌MDA-MB-231细胞源Exosomes以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HUVECs细胞增殖(P<0.05).并且,在作用24h后,S期细胞比例增加,G1/S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同时,HUVEC迁移及体外管腔形成能力显著提高(P<0.05).并且MDA-MB-231源Exosomes促进了HUVECs细胞EGFR蛋白的表达,使得磷酸化ERK与Akt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时促进了VEGF蛋白的分泌,并促进了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结论 乳腺癌细胞源Exosomes促进HUVECs的增殖、迁移及体外成管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GFR蛋白与其下游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以及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关.

  • 骨髓来源免疫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宋庆旭;孙锦堂;曲迅

    近年来研究发现髓系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髓系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管生成,包括分泌VEGF及不依赖于VEGF的方式,后者参与介导了抗血管生成治疗中肿瘤抵抗性的形成.此外,髓系细胞还限制了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促进复发.后,本文初步探讨了其临床应用前景.

  • 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及其相关因子研究

    作者:刘秋雨;连增林

    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病变导致的癌症,常常伴有乳房肿块、乳房形状和皮肤改变等症状。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脱落。脱落下来形成的游离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散布周身,使乳腺癌发生转移,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发现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两种不同途径,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常以肿瘤生成的血管为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生成的血管来抑制肿瘤的形成。肿瘤微环境具有低氧、低 pH的特点[1],现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缺氧的微环境密切相关,缺氧或酸性内环境会使肿瘤细胞的相应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功能变化,终导致细胞发生突变,从而促进肿瘤发生[2]。在上述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s)对基因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且 HIFs在肿瘤血管重塑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肿瘤必须构建自己的血管系统,通过新生血管提供氧气、养料并及时清除代谢产物才能够持续性生长和发展。如果没有血管系统提供氧气和养料,实体瘤的体积增长不会超过1 mm3[4]。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5]。1999年,Maniotis 等[6]在做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研究时首次发现一种不同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全新肿瘤供血方式--血管生成拟态(VM),其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M 血管理论的提出不但丰富了肿瘤血管理论而且为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一块新领域。因此,本文将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上述两种主要途径及其相关因子进行综述,阐明作用机制,为乳腺癌临床抗肿瘤药物的深入研究和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 肿瘤抑制基因VHL、低氧诱导因子与肾细胞癌

    作者:张雨涛;陈铌;曾浩;周桥

    肿瘤抑制基因von Hippel-Lindau(VHL)的突变是VHL综合征相关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重要分子病理变化[1].34%~56%散发性CCRCC也存在VHL基因突变[2].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受VHL调控的转录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生成、代谢等重要功能[3,4].HIF的调控紊乱与CCR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应予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VHL和HIF的结构和功能,以及VHL和HIF异常与CCRCC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相关促肿瘤血管生成分子及靶向治疗

    作者:郭振英;曹伯良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浸润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假说.此后,以肿瘤新生血管为作用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重要的抗肿瘤策略之一.

  • 胰腺导管腺癌微血管计数与趋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杨竹林;邓星辉;苗雄鹰;钟德玝;李永国

    研究发现有些趋化因子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迁移[1],一些趋化因子与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已有报道,与血管生成有关的趋化因子主要有白细胞介素(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类(MCP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Rants 等,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趋化因子,通过与其相应受体或配体结合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肿瘤生长速率及侵袭和转移潜力,从而影响恶性肿瘤的预后[1-6].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MVC)及IL-8、MCP-1、MIP-1α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464 条记录 1/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