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RK5 MAPK在genistein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中的作用

    作者:李晶;李忠;莫宝庆

    目的探讨ERK5(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5)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转导通路与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genistein对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ERK5总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genistein对MDA-MB-23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产生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提示genistein抑制ERK5总蛋白的表达,促进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genistein可以影响ERK5 MAPK信号转导通路,使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

  • 金雀异黄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刘颖;张玉梅;宋丹凤;崔洪斌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MT法、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观察了不同剂量的金雀异黄素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癌基因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凋亡的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也检测到了金雀异黄素诱导MCF-7细胞产生凋亡,并随着金雀异黄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蛋白水平检测表明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Bax表达升高,抑制erbB-2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主要是通过调节Bax和erbB-2蛋白表达实现的.

  • 甘草提取物( Gc34)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体外促凋亡作用研究

    作者:由娜;李鑫;钟恩德;郭东北;曲欣;蔡朋朋;李洪源

    目的 观察甘草提取物Gc34对MDA-MB-231细胞的体外促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72h),不同浓度(25、50、75、100μg/ml)Gc34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AO/EB染色、透射电镜实验判断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Gc34作用浓度升高,细胞增殖能力随之下降,Gc34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5.38μg/ml;AO/EB染色表明药物组细胞出现明显凋亡迹象,而阴性对照组中细胞形态完好;透射电镜结果显示,75μg/ml Gc34处理72h后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随Gc34剂量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甘草提取物Gc34在体外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白藜芦醇苷对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覃庆洪;黄敏;谭启杏;练斌;韦长元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polydatin)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机制.方法:设定空白组及白藜芦醇苷(0.2,0.4,1.2,2.0,2.8 mg·L-1)组,5-氟尿嘧啶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白藜芦醇昔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应用细胞克隆集落形成实验验证白藜芦醇苷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5-氟尿嘧啶(1.0μg·L-1)和白藜芦醇苷(0.2,0.4,1.2 mg·L-1)对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P125编码基因(POLD1),p53基因(p53),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苷(0.2,0.4,1.2 mg·L-1)对P125,p53,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白藜芦醇苷(0.2,0.4,1.2,2.0,2.8 mg·L-1)在体外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5,P<0.01),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白藜芦醇苷(0.2,0.4,1.2 mg·L-1)均能明显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P <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5-氟尿嘧啶组和白藜芦醇苷(0.4,1.2 mg·L-1)能够显著抑制POLD1 mRNA表达水平,同时显著抑制P12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0.05,P<0.01).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白藜芦醇苷(1.2 mg·L-1)对POLD1,P125,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白藜芦醇苷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提高p53表达水平,抑制POLD1表达,促进p21表达有关.

  • 夏枯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严东;谢文剑;李春;柏玉冰;林丽美;廖端芳;夏伯候;龚力民

    目的:研究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运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对夏枯草经甲醇超声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1H-NMR和13C-NMR,并参考文献综合解析化合物结构.通过噻唑蓝(MTT)法,分别设置空白组,阳性药物组(不同浓度顺铂),不同浓度试验药物组;对化合物抗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以及对正常乳腺细胞MCF-10A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夏枯草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式-异迷迭香酸葡萄糖苷(1),反式-迷迭香酸葡萄糖苷甲酯(2),迷迭香酸(3),迷迭香酸甲酯(4),咖啡酸-3-葡萄糖苷(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3,4-二羟基苯甲醛(8),(3R,5S,6S,7E,9R)-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9),(-)-syringaresinol-4-O-13-D-glucopyranoside(10),16-氧-17-去甲基-3β,24-二羟基齐墩果-12-烯-3-O-β-D-葡糖醛酸苷(11);化合物4对各细胞的抑制率达88%以上,化合物2,8同时对MCF-7和MCF-10A的抑制率达60%以上,化合物3仅对MCF-7的抑制活性达60%以上.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2~4,8对乳腺癌细胞MCF-7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4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化合物2,4,8同时对正常乳腺细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化合物3能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

  •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干预调节作用

    作者:张玉人;林洪生;张英

    目的:研究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的干预抑制及对其肿瘤炎性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CCK-8检测贝母素甲、乙对4T1细胞抑制率;ELISA法检测炎性相关因子TGF-β、VEGF、MMP-9、MCP-1的分泌量;RT-PCR检测TGF-β、VEGF、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贝母素甲、乙可分别下调4T1细胞TGF-β,VEGF、MCP-1及MMP-9分泌量(P <0.05,P<0.01);贝母素甲、乙可降低4T1细胞TGF-β、VEGF等mRNA表达(P <0.05,P<0.01).结论:贝母素甲、乙对4T1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的释放调节微环境.

  • 不同三叶青提取物体外抗肿瘤细胞作用研究

    作者:邱模昌;徐子金;杨章坚

    目的 明确三叶青水、乙醇、乙酸乙酯三种提取物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肿瘤细胞抑制强弱差异.方法 MTT法检测三叶青三种提取物含药血清分别在2、10、50、100、200μg·mL-1时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提取物含药血清在200μg·mL-1浓度时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三种提取物均具有与浓度相关的MCF-7细胞体外抑制作用(P<0.05),作用强弱依次是乙酸乙酯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三种提取物均能促进MCF-7细胞凋亡(水、乙醇组P<0.05,乙酸乙酯组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比水提物组、乙醇组具有更强的凋亡促进作用(P<0.05).结论 三种提取物均具有体外抗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强.

  • 六氧化四砷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秋雨;裴日周;钱林林;连增林

    目的 观察六氧化四砷(As4O6)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不同浓度As4O6对细胞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2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情况.结果 As4O6对MCF-7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与对照组(0μmol/L)比较,As4O6浓度为9、12、15μmol/L时,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P<0.01);As4O6高(3μmol/L)、低(1μmol/L)浓度均可有效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随As4O6浓度增加,Cyclin E1、Caspase-3、p21 mRNA表达明显升高,Cyclin A2、MMP-9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As4O6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侵袭及迁移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yclin E1、Caspase-3、p21及抑制Cyclin A2、MMP-9 mRNA表达有关.

  • 雌激素通过ERK-FAK信号通路调节MCF-7乳腺癌细胞失巢凋亡

    作者:何艳;王丹丹;陈华妹;李勇杰;薛启祥;王旭东

    目的:探讨雌激素(E2)对MCF-7乳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的影响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局部黏着斑激酶( FAK)通路在其中的作用,以加深对E2促癌作用信号机制的认识。方法用MCF-7乳腺癌细胞,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 poly-Hema)涂层培养细胞诱导失巢凋亡, E2刺激及MEK和FAK抑制剂预处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ERK和FAK磷酸化,台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存活力, Hoechst荧光染色法验证细胞凋亡。结果用Poly-Hema悬浮培养可显著降低细胞存活力( P<0.01), E2处理则可明显增强悬浮培养细胞的存活力( P<0.05),同时减少细胞凋亡;E2可引起ERK和FAK磷酸化,MEK抑制剂则可显著抑制E2诱导的ERK和FAK磷酸化,并使E2处理的悬浮培养细胞存活率下降57.48%( P<0.01);FAK抑制剂能明显抑制FAK和ERK的磷酸化,同时使E2处理的悬浮培养细胞存活率下降53.59%( P<0.01)。结论 E2可明显提高MCF-7乳腺癌细胞对抗失巢凋亡的能力,该细胞保护效应可能与E2激活胞内ERK-FAK信号活动有关。

  •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介导雌激素增强MCF-7乳腺癌细胞的存活力

    作者:刘晓红;王筑婷;李阳;杨莉;雷霆雯;王旭东

    目的 探讨雌激素(E2)对MCF-7乳腺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NP-1)基因表达和CANP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CANP活性在E2增强细胞存活力中的作用.方法 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观察CANP特异性底物FAK蛋白剪切、血清饥饿诱导细胞死亡、锥虫蓝染色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存活力.结果 E2(10 nmoL/L)可明显刺激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CANP抑制剂则可显著抑制E2诱导CANP-1基因上调;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E2激活CANP活性及增加细胞存活力(14.3±4.9%,P<0.05),而CANP抑制剂可显著抑制E2诱导CANP激活以及细胞存活力增强(19.2±3.9%,P<0.05).结论 E2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并增强CANP活性,后者可能参与介导血清饥饿时E2增强MCF-7细胞的存活力.

  • MiR-146a调节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迁移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刘丹;姜明红;刘敏;高静;刘彦信;郑德先

    目的 研究miR-146a及其靶基因EGFR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50、100、200和500 μg/L的重组可溶性TRAIL(rsTRAIL)持续刺激对TRAIL敏感的MDA-MB-231细胞4周,筛选得到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TR.RT-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Transwell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以及Western blot鉴定MDA-MB-231/TR细胞中miR-146a与EGFR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DR4、DR5、IRAK1、CXCR4、p-IκBα、IκBα、caspase 8和caspase 3的蛋白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分析MDA-MB-231和MDA-MB-231/TR细胞中NF-κB P65亚基与miR-146a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结果 TRAIL细胞毒作用不敏感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TR中miR-146a的表达降低,并引起其靶基因EGFR的表达增加,终导致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同时发现NF-κB参与miR-146a低表达的调控.结论 miR-146a对TRAIL不敏感的乳腺癌细胞迁移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ADAM15、MMP-2和MMP-9在不同转移能力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欧小波;周密

    目的 分析ADAM15、MMP-2和MMP-9在不同转移能力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系的转移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法对ADAM15、MMP-2及MMP-9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定位及半定量检测,Western blot对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的运动和侵袭能力均强于MCF-7乳腺癌细胞系.ADAM15、MMP-2及MMP-9在MDA-MB-231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别高于MCF-7细胞系(免疫细胞化学:P<0.001,P<0.05,P<0.001;Western blot:P <0.01,P<0.05,P<0.01),且三者在两系乳腺癌细胞表达的差异中,ADAM15表达的差异性大,其次为MMP-9,MMP-2的差异性小.结论 ADAM15、MMP-2及MMP-9均促进乳腺癌转移,且ADAM15与转移相关性强而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miR-210参与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作者:陈桦;李静;赵春华

    目的 探讨miR-210是否在乳腺癌细胞诱导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转化中发挥作用.方法 Transwell 小室将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分别与hAD-MSCs共培养, RT-q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3、6及9 d)收取乳腺癌细胞中miR-210的表达;RT-qPCR检测共培养后hAD-MSCs向CAFs转化及CAFs相关特征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腱生蛋白-c(tenascin-c)的基因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APA)的蛋白表达;慢病毒分别向乳腺癌细胞传导miR-210抑制剂和miR-NC,然后与同比例的MSCs混合注射到裸鼠皮下,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4周后分离提取肿瘤组织中的CAFs,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Fs中α-SMA、FAPA 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与hAD-MSC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细胞中miR-210表达都持续上调(P<0.05).共培养条件下抑制肿瘤细胞表达miR-210可以抑制MSCs向CAFs转化(P<0.05).抑制肿瘤细胞miR-210的表达可以降低肿瘤生长(P<0.05).结论 miR-210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分子介导了肿瘤微环境中MSCs向CAFs转化.

  • 阿魏酸通过雌激素受体α调控人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作者:孙瑛蔚;柯洪;赵梓亦;杨玉婷;黄宁

    目的 观察阿魏酸是否可调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长非编码RNA(lncRNAs)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用0,1、2.5、5、7.5或10 mmol/L阿魏酸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n=3);软琼脂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外成瘤能力;0或2.5 mmol/L阿魏酸处理24 h后,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穿膜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n=3);基因干扰和过表达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 α(ERα)是否参与阿魏酸对乳腺癌细胞的调控;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ALAT-1 mRNA表达.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阿魏酸呈浓度依赖性增加MCF-7细胞活力、增殖、成瘤、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干扰ERα 减弱阿魏酸对MCF-7细胞生理过程的调控;过表达ERα 增强阿魏酸对MB231细胞的调控.同时发现阿魏酸通过ERα 调控MALAT-1的表达.结论阿魏酸通过MCF-7中ERα 的介导,调控了MALAT-1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 铁过载对人乳腺癌细胞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史云湘;史杪;冯琼;周季平;方旭;王强;潘桂兰

    目的 研究铁过载催化的氧化应激对乳腺癌细胞中癌前因子c-MYC影响.方法 分别以0、50和500 μmol/L硫酸亚铁溶液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24h后,以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ROS活性,Western blot检测IRP1、IRP2、c-MYC、p-ERK1/2、GSK和PP2A蛋白的表达.加入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后检测ROS活性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铁剂量的增加,MCF-7细胞内ROS活性和IRP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IRP1无明显改变.铁过载还显著增加c-MYC蛋白表达,促进ERK1/2的磷酸化,降低GSK、PP2A蛋白表达(P<0.05).加入DPI后,铁诱导的ROS活性及c-MYC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 铁过载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内ROS活性的增强上调乳腺癌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ROS IRPs c-myc
  • 抑制自噬增强MCF-7乳腺癌细胞对依托泊苷的敏感性

    作者:刘晓健;黄雷;陈睿琦;张秀冰;胡峰;曾庆虹

    目的 探讨自噬抑制剂(Baf)在乳腺癌MCF-7细胞对依托泊苷(VP-16)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NC)、Baf组、VP-16和VP-16+ Baf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活力、GFP-LC3质粒转染后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5μmol/L的VP-16使细胞活力降低,而在收集细胞前12 h时加入10 nmol/L的Baf进一步降低了细胞活力(P <0.01);VP-16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LC3Ⅱ的表达和GFP-LC3绿色荧光斑点的聚集,而减少了P62的蛋白表达;与VP-16组比较,VP-16+ Bar组细胞P62的蛋白表达增多,凋亡蛋白cleaved-PARP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比例也明显增多(P<0.01).结论 VP-16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过程中诱导了保护性自噬,抑制自噬促进了凋亡性死亡,可以增加癌细胞对VP-16的敏感性.

  • Ezrin 蛋白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芷源;王庭槐

    Ezrin 蛋白是 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作为酪氨酸激酶的底物, Ezrin 蛋白能在细胞膜蛋白与肌动蛋白骨架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近年,大量研究表明 Ezrin 蛋白广泛参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黏附、侵袭转移以及新生血管发生的调节过程。上述过程不仅与Ezrin 蛋白自身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等改变密切相关,而且受到原发乳腺癌细胞微环境改变的影响,同时涉及胞膜粘附分子(CD44、ICAM、E-cadherin)、EGF、HGF、PDGF、E2及其相应受体所介导的多条信号通路的交叉互动。明确 Ezrin 蛋白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可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并为肿瘤转移机制的阐明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本文就 Ezrin 蛋白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用"印度阅兵”形容乳腺癌合适吗?

    作者:黄啸原

    初学病理时即被告知:乳腺癌细胞在胶原纤维中排列成单行的现象称为"印度阅兵”.这个词初译自50年前的英文病理教科书中的"Indian file”.我国许多病理医师感到难理解其妙处.其实"Indian file”是英文中的一个固定词组,意思是"印地安人小纵队”.其中的Indian是指美洲的印地安人,而不是亚洲的印度人(哥伦布当初把美洲土著误认为印度人.现英文中印度人与印地安人仍都用Indian一词).约二百年前,北美洲白人发现印地安土著士兵们在树林或草莽中行进时喜排成单列小纵队.美国军队的军官用望远镜看到在树林中有印地安人小纵队来偷袭时就喊"Indian file!”.后来一美国病理医师用显微镜看到乳腺癌细胞在胶原纤维中排成单列浸润生长时即称"Indian file”.此后,这个词组曾长期在病理教学中形容乳腺癌.经"考证”后方理解此词的生动形象,感到翻译外文病理名词时须格外留神,否则可能词不达意,令读者费解.既然"Indian file”不在印度,也无阅兵,建议乳腺癌病理中不谈"印度阅兵”.近年来北美的许多病理医师已避免用"Indian file”一词描述乳腺癌,因为有种族歧视之嫌.建议在国际学术交流时特别予以注意.

  • 哇巴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作者:申佳佳;占跃晨;王燕;李会英;蒋建东;王真

    目的 检测哇巴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初步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联合使用ATP检测系统及海马生化分析仪检测哇巴因作用后细胞内ATP水平及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变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哇巴因对MCF7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的影响;使用 AMPK 活性检测探针检测 AMPK 活性的变化;通过 Western blot 实验初步检测哇巴因对 MCF7细胞内相关激酶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哇巴因能够时间依赖性地降低 MCF7 细胞内 ATP水平,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线粒体呼吸作用,同时 25 ~50 nmol/L 的哇巴因作用 24 h 后能够促进葡萄糖吸收.该化合物可激活 AMPK 活性,在 12 h 表现出佳活性.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证实哇巴因能够升高 AMPK 和底物蛋白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抑制Na+/K+-ATP 酶 α1 亚型(NKAα1)的表达.结论 哇巴因可抑制人乳腺癌 MCF7 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呼吸作用,促进糖酵解.哇巴因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可能与其调控 AMPK 活性有关.

  • 乳腺癌血管生成双途径及其相关因子研究

    作者:刘秋雨;连增林

    乳腺癌是由乳房组织病变导致的癌症,常常伴有乳房肿块、乳房形状和皮肤改变等症状。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的黏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脱落。脱落下来形成的游离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散布周身,使乳腺癌发生转移,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发现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新生血管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肿瘤血管生成的两种不同途径,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常以肿瘤生成的血管为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生成的血管来抑制肿瘤的形成。肿瘤微环境具有低氧、低 pH的特点[1],现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缺氧的微环境密切相关,缺氧或酸性内环境会使肿瘤细胞的相应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功能变化,终导致细胞发生突变,从而促进肿瘤发生[2]。在上述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s)对基因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且 HIFs在肿瘤血管重塑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肿瘤必须构建自己的血管系统,通过新生血管提供氧气、养料并及时清除代谢产物才能够持续性生长和发展。如果没有血管系统提供氧气和养料,实体瘤的体积增长不会超过1 mm3[4]。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血液、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5]。1999年,Maniotis 等[6]在做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研究时首次发现一种不同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全新肿瘤供血方式--血管生成拟态(VM),其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M 血管理论的提出不但丰富了肿瘤血管理论而且为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一块新领域。因此,本文将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上述两种主要途径及其相关因子进行综述,阐明作用机制,为乳腺癌临床抗肿瘤药物的深入研究和寻找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334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