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疕合剂对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兴;李忻红;卢益萍

    目的 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干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 细胞)后,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量及其受体2(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建立银屑病实验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阿维A组和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并单设空白对照组.给药后制备血清,干预HaCaT细胞模型.ELISA检测VEGF分泌量,RT-PCR检测VEGFR-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干预HaCaT细胞后,VEGF分泌量及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白疕合剂可能通过抑制VEGF分泌量、降低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 中药复方抑瘤饮对小鼠S180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动态研究

    作者:韩志鹏;王润田;李铁民;杨志强;崔澂;丁军颖;张征峥;邓郁青;王平

    目的: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肿瘤内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揭示抑瘤饮体内抗瘤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抑瘤饮组和对照组(n=28),每组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7只).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小鼠灌服抑瘤饮,对照组小鼠灌服等量凉开水,每日2次,每次0.5 mL;2组分别于灌服第10,20,30,40天点各处死一亚组小鼠.分离肿瘤制成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CD34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内皮抑素(ES)的动态变化,结果以阳性酶点(positive enzyme dot,PED)表示.结果:抑瘤饮能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抑瘤饮组CD34在第10,20,30,40天点PE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和P<0.01).抑制VEGF和VEGFR-2的表达:抑瘤饮组VEGF在第10,20,30,40天点PED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和P<0.01);抑瘤饮组VEGFR-2在相应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P<0.01,P

  • 人参、三七提取物对Ras相关信号蛋白的影响

    作者:田伟;雷燕;朱凌群;陈可冀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信号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Ras及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VEGFR-2、Ras、MAPK蛋白表达和人参、三七提取物大、中、小剂量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大剂量组VEGFR-2及Ras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中药小剂量组MAPK及Ras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bFGF组VEGFR-2、Ras及MAPK的表达均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人参、三七提取物可促进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上VEGFR-2、Ras及MAPK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促进内皮增殖、产生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基础.

  • 白血病患者骨髓CYR61、CTGF、VEGF-C、VEGFR-2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宁;贺其图;卢燕;韩轩茂;马宏杰;张冬霞;刘学文;袁晓俊;贾国荣;李静;李喆;李志芹;韩海燕

    本研究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YR61、CTGF、VEGF-C、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CYR61、CTGF、VEGF-C、VEGFR-2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寻找新的肿瘤标记物,为白血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白血病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6 - 77岁,中位年龄45岁.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6 -78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YR61、CTGF、VEGF-C、VEGFR-2 mRNA的水平.结果表明,各组初发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YR61、CTGF、VEGF-C、VEGFR-2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急性白血病缓解后CYR61和CTGF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39,0.025).CTGF mRNA的表达在B-ALL组表达高,高于AML、CML、CLL、T-ALL组(p=0.002,0.034,0.002,0.010).AML组CYR61与CTGF、CYR61与VEGF-C、CTGF与VEGFR-2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 =0.452,0.466,0.464;p =0.045,0.038,0.039),CML组CYR61与VEGF-C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2,p=0.000).急性白血病伴有髓外浸润者VEGF-C和VEGFR-2 mRNA的表达高于不伴有髓外浸润者(p=0.028,0.047).AML组VEGF-C mRNA的表达与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r =0.418,p=0.034).结论:CYR61、CTGF及VEGF-C、VEGFR-2在白血病发病中相互作用,促进白血病发展、转移及浸润;且这些因子在不同类型白血病及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它们可能成为检测白血病的肿瘤标记物;阻断上述因子有可能阻断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VEGF-C及其受体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招敏仪

    组织中,VEGF-C表达与VEGFR-2阳性脉管教及VEGFR-3阳性脉管数均呈正相关(P<0.05);VEGF-C和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R-2阳性脉管数与神经浸润相关(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VEGF-C过量表达及VEGFR-2和VEGFR-3阳性脉管的形成,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胰腺癌分化、转移与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

  • VEGFR-2对膨体聚四氟乙烯重建肺动脉人造血管新内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洪文娟;陈满军;鲍亚男;赵子聪;洪志鹏

    目的 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后,其新内膜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和变化,为e-PTFE人造血管在临床肺动脉重建术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的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18只健康滇南小耳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e-PTFE人造血管重建肺动脉组(n=9)和e-PTFE人造血管重建下腔静脉组(n=9).于血管重建术后2周、3、6个月对人造血管新生内膜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病理学观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VEGF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病理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置入的人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正常,未见异形细胞生长.实验组重新构建的内膜结构紧凑,而对照组较为疏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目标蛋白VEGFR-2位于细胞膜.术后2周、3个月实验组VEGFR-2表达比对照组水平高,术后6个月两组VEGFR-2表达水平接近,随时间推移各组的VEGFR-2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 肺动脉流场人造血管新生内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R-2表达水平较下腔静脉流场高,两者均具有血管床流场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 β肾上腺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徐广琪;牛静静;吕仁荣;周生儒;霍然

    目的 检测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血管瘤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按照Mulliken分类法将血管瘤分为三期:增生期(<12个月)32例,消退期(13 ~ 60个月)17例和消退完成期(61个月至12岁)11例;另收集7例瘤旁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增生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Image Pro Plus 6.0软件)测量平均吸光度值.数据统计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β肾上腺素受体-2在增生期血管瘤呈强阳性表达、消退期呈阳性表达、消退完成期呈弱阳性表达,在各期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64 751 2±0.012 747、0.031 601 7±0.006 848、0.011 869 8±0.039 34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血管瘤增生期呈强阳性表达、消退期呈阳性表达、消退完成期呈弱阳性表达,在各期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068 940 9±0.029 274、0.028 445 5±0.006 396、0.011 184 1±0.004 198;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β肾上腺素受体-2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平均吸光度值的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肾上腺素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可能参与了血管瘤发生、发展及消退的病理过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抗实验性肺转移作用

    作者:潘建平;翁跃颂;吴茜茜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电穿孔法基因转染DC,ELISA检测基因转染DC表达sVEGFR-2水平;经尾静脉给C57BL/6小鼠分别注射PBS、DC、pcDNA3.1修饰的DC(DC-vector)、pcDNA3.1/sVEGFR-2修饰的DC(DC-sVEGFR-2),连续3次,每次间隔1周,后一次免疫注射后10 d,以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VEGFR-2特异性CTL活性,藻酸钠小珠法检测肿瘤细胞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以B16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观察DC-sVEGFR-2免疫的抗肿瘤转移作用.以抗-CD4单抗或抗-CD8单抗分别剔除体内CD4+T细胞及CD8+T细胞,研究DC-sVEGFR-2免疫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结果 DC-sVEGFR-2能有效表达sVEGFR-2,而DC-vector和DC不表达sVEGFR-2.DC-sVEGFR-2免疫小鼠脾细胞能有效杀伤VEGFR-2+的靶细胞H5V和3LL-sVEGF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VEGFR-2-的同系EL-4和3LL细胞无杀伤作用.DC-sVEGFR-2免疫能显著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DC-sVEGFR-2免疫小鼠藻酸钠小珠中FITC-dextran的摄取量仅为对照组的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sVEGFR-2免疫组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灶数目显著减少,瘤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与DC-vector免疫组相比,肺表面转移灶数目下降81.9%(49.7±12.7∶9.0±3.2,P<0.01).体内T细胞亚群剔除试验显示,DC-sVEGFR-2免疫的抗肿瘤转移作用由CD8+T细胞介导.结论 DC-sVEGFR-2免疫能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诱导针对VEGFR-2的CTL应答,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肿瘤的转移,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由CD8+T细胞介导.

  • 低氧预处理激活神经元细胞JAK/STAT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作者:韦可聪;朱云中;梁韡斌;张高炼

    目的 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神经元细胞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细胞类缺血组和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类缺血组细胞经95% NO2+5% CO2混合气体处理30 min,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于89%N2、1%O2和10%CO2环境中处理8次,每次20 min,2d后进行类缺血处理.定量分析各组细胞中VEGFR-2、JAK及STAT蛋白磷酸化(p-STAT)的表达变化.细胞转染JAK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之后进行低氧预处理和类缺血处理,检测p-STAT和VEGFR-2的表达.另取45只BALB/c小鼠分为动物对照组(n=8)、动物对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n=7)、动物脑缺血组(n=8)、动物脑缺血+VEGF组(n=7)、动物低氧预处理组(n=8)和动物低氧预处理+VEGF组(n=7),分析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p-STAT和VEGFR-2的表达,并检测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的活化情况.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相比较,细胞类缺血组细胞中VEGFR-2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细胞类缺血组相比,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VEGFR-2 mRNA表达上调(P<0.05),并促进J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以及STAT蛋白的活化(P<0.05).与非特异性转染组相比,JAK沉默组细胞p-STAT和VEGFR-2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在小鼠体内,脑缺血降低p-STAT和VEGFR-2的表达(P<0.05),而低氧预处理则可有效逆转缺氧对p-STAT和VEGFR-2的抑制(P<0.05).与动物脑缺血+VEGF组相比,动物低氧预处理+VEGF干预可显著抑制caspase3的活化(P<0.05).结论 低氧预处理可以激活神经元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并诱导VEGFR-2的表达,并增强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其信号转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素军;林汝仙;王升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及其信号转导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及通透性增加中起主导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限速步骤,KD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是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血管生成中VEGFR-2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以及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严明;王静宜;胡洁;苗靖姗;何玲;张陆勇

    目的 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化合物样品库中寻找小分子抑制剂.方法 使用20μL检测体系,384低容量白板,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酶活性进行荧光检测,进而评价待测样品的抑制活性.模型建立的体系优化包括如下实验步骤:酶浓度及反应时间优化,ATP和底物米氏常数测定,质控实验包括反应体系信噪比实验、抑制剂SU5416的IC5o测定,Z′因子的测定.在建立稳定模型检测体系之后,对本中心化合物库提供的10 560个样品进行活性筛选,并对部分活性化合物进行IC50的测定.结果 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活性体系优化实验中求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适反应酶浓度为0.10 ng·μL-1,适反应时间为15min,ATP Km=0.75 mol·L-,底物Km=94.90 nmol·L-1,信噪比底物:SA =2:1,Z'值为0.85,阳性药IC50=1.03μmol·L-1.通过部分初筛活性样品进行复筛研究,得到3个活性化合物S2-14,S2-16、S2-38 IC50分剐为1.01×10-4,6.04×10-5,7.23×10-6 mol·L-1.结论 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成功建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高通量筛选模型,并进行了一定量的定向筛选研究,发现了若干先导化合物.本实验体系方法可靠,结果稳定,可作为抗血管新生天然产物筛选体系进行应用推广.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雅婕;胡毅

    晚期恶性肿瘤多线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是临床上所面临的难题和热点,多数恶性肿瘤的多线治疗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诱导肿瘤血管新生重要的调控途径,抑制此信号通路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证明,在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中阿帕替尼对胃肠道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表现出较高的抗肿瘤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实验和临床研究做一简单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Lgr5、VEGF及VEGF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涛;徐亮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选取其中10例患者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标本中Lgr5、VEGF及VEGFR-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gr5、VEGF及VEGFR-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Lgr5、VEGF及VEGFR-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Lgr5、VEGF及VEGFR-2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均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且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Lgr5、VEGF及VEGFR-2之间呈正相关性(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Lgr5、VEGF及VEGFR-2表达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Lgr5、VEGF及VEGFR-2高表达且具有协同正向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 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来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细胞向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作者:付全花;王豪夫;崔磊;曹谊林

    目的:观察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作为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4在上海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取3周龄Wistar大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培养皿内,用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传至第2代,应用免疫磁珠分选仪分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细胞.获得的细胞分诱导组(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μg/L)和非诱导组(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进行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细胞纯度;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诱导组与非诱导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荧光检测细胞von Willebrand因子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DiI-acLDL的功能;诱导组细胞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三维培养,观察形成血管样结构的能力.结果:①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未分选的第2代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率为(8.65±1.47)%,刚分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阳性率(94.06±6.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分选前后的第2代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率分别为(1.26±0.21)%和(0.57±0.06)%,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诱导组细胞在诱导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到平台期.非诱导组细胞生长较慢,第5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到平台期.第5天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显著(P<0.05).③细胞形态观察:培养12 d后,非诱导组细胞为梭形,而诱导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培养12 d后诱导组细胞yon Willebrand因子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阳性,非诱导组细胞皆为阴性.⑤内皮细胞功能检测:诱导后12 d后的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实验,诱导组细胞内出现红色荧光,非诱导组为阴性.⑥三维培养:诱导组细胞接种在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培养基内3 d后形成"树枝样"分叉结构,未诱导组细胞未形成此类结构.结论: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促进

    作者:杨树法;王淑玲;肖志峰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5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不含有白细胞抑制因子的条件下形成类胚体,经过7 d选择性培养得到神经干细胞,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以及sox-2的表达情况;将神经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培养,通过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的方法测定细胞的增殖速度;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受体2中和抗体或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特异性抑制剂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观察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经鉴定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95±3)%以上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以及sox-2,该细胞在体外可以传代.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培养后,发现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神经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通过中和抗体或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特异性抑制剂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可以阻断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结论:实验中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得到了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通过调控VEGF/VEGFR2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奕璇

    目的 探究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结肠癌血管生成和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只裸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裸鼠建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造模3d后肉眼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贝伐单抗组(5 mg/kg)、白花丹醌低剂量组(2 mg/kg)、白花丹醌中剂量组(4 mg/kg)、白花丹醌高剂量组(6 mg/kg).所有大鼠均行腹腔注射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比较6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组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蚕白免疫印迹(WB)检测移植瘤中VEGF和VEGFR2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裸鼠右前肢腋下可见米粒样移植瘤,提示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治疗4周后,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及MVD、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白花丹醌高剂量组比较,白花丹醌低、中剂量组移植瘤的体积减小,MVD及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中药单体白花丹醌通过调控VEGF/VEGFR2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移植瘤裸鼠血管生成.

  • VEGFR-2分子探针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小鼠下肢缺血性血管新生的可行性

    作者:赵璇;纪伟英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小鼠下肢缺血性血管新生可行性.方法 将10只实验小鼠麻醉后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术后第7天,所有小鼠随机经尾静脉注入携抗小鼠VEGFR-2靶向微泡(MbVEGFR-2)和携同型抗体对照微泡(Mbc),并行超声分子检查,测量双下肢的显影强度(VI)值,并处死小鼠后对骨骼肌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经过8 min循环时间后,MbVEGFR-2组小鼠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Mbc组小鼠可见轻度超声显影,但其显影强度明显弱于MbVEGFR-2组;在非缺血小鼠下肢,经过8 min循环时间后,MbVEGFR-2组和Mbc组小鼠均未见明显的超声显影;缺血下肢实验小鼠MbVEGFR-2的VI值明显高于Mbc和非缺血下肢实验小鼠(P<0.01),缺血下肢实验小鼠Mbc的VI值高于非缺血下肢实验小鼠(P<0.05),非缺血下肢骨骼肌VI值在MbVEGFR-2和Mb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B染色结果显示下肢缺血小鼠骨骼肌血管有VEGFR-2表达,而下肢非缺血小鼠骨骼肌血管中未见VEGFR-2表达.结论 采用携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成像对缺血下肢新血管进行造影可行,为评价缺血性血管新生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 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作者:路娜;赵艳;王康;覃秀桃;王晓霞

    目的 探讨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Aurora-A全长表达质粒pEGFP-C 1-Aurora-A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KYSE 150,经G418筛选获得Aurora-A高表达的细胞株(Aurora-A高表达组),同时设空质粒pEGFP-C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采用小管形成及鸡胚尿囊膜试验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裸鼠移植瘤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KYSE150细胞中VEGFR-2及p-VEGFR-2(Tyr1059)表达的影响.结果 Aurora-A高表达组中总Aurora-A蛋白的表达量约为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的2.5倍,提示Aurora-A高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Aurora-A高表达组生成的血管数量、MVD值和p-VEGF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Aurora-A高表达可促进食管鳞癌中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活化VEGFR-2有关.

  • 髓母细胞瘤中β-连环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SUFU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高敏娜;张雄;张红梅;李昱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和SUFU(Suppressor of fuse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份髓母细胞瘤和10份瘤旁正常小脑组织中β-catenin、VEGFR-2和SUFU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33份髓母细胞瘤组织中,β-catenin、VEGFR-2和SUFU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2/33)、87.9%(29/33)和30.3%(10/33),正常小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10%(1/10)和90%(9/10),髓母细胞瘤中3种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小脑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髓母细胞瘤中β-catenin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与SUFU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β-catenin、VEGFR-2和SUFU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抗VEGFR-2嵌合Fab抗体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李倩君;周传文;王丙剑;朱进;张建民;吴亚夫;潘峰

    目的:检测抗VEGFR-2嵌合Fab抗体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肝癌H22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2)和抗体组(n=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对两组肝脏移植瘤进行血管染色,观察其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裸鼠H22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显示肝脏移植瘤为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脏实体瘤内微血管密度抗体组较生理盐水组显著性减少(25.64± 1.53 vs 8.65± 1.79,P<0.05).结论:抗VEGFR-2嵌合Fab抗体能够抑制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血管生成.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