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发展现状

    作者:李玲;朱建平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可造成颅内缺血性病变。超声技术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应用广的为灰阶、多普勒超声。超声新技术--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在斑块易损性的评判上虽处于研究阶段,但拓展了该技术在斑块稳定性检测的新领域。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敦子倩;王保兴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性限速酶,他汀类药物作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血脂异常的经典药物,其作用不仅局限于此,多效性还表现在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导致肾间质纤维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往往表现为炎症细胞、因子等的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等。而他汀类药物通过减轻炎症细胞、因子的浸润,抗凋亡、抗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外基质沉积等作用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现将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银苹;李东野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小RNA,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它通过特异性地识别靶基因mRNA的3'非转录区,介导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下调靶基因的表达,并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疾病发生发展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期研究表明,人类约有30%~50%的基因受miRNA调控。miRNA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在心血管系统发育及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参与心脏和血管的发育,其异常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miRNA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有特定的表达谱,预示着 miRNA 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本综述将对miRNA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以及miRNA在心血管系统发育及疾病病理过程中的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

  • 缺血缺氧性血-视网膜屏障损伤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凤兰;李元彬

    缺血缺氧性血-视网膜屏障(BRB)损伤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病理损害,严重损害患者视力。BRB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源性生长因子(PEDF)、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与该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抗VEGF抗体、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褪黑激素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为保护BRB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缺血缺氧性BRB炎症损伤机制及利用抑制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的方法治疗BRB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

  • 支气管哮喘不同炎症表型中生物标志物意义研究概述

    作者:王珺;王赛;陈玉娟;李士涛;刘玉霞

    支气管哮喘常表现为不同的炎症表型,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是不同炎性致病机制下的特定产物,它可以反映当前哮喘炎症浸润程度。通过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白三烯型跟其他类型炎症表型哮喘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可以鉴别不同的哮喘表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哮喘患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特点,预测哮喘恶化,进一步指导哮喘治疗和管理。

  • 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林清;殷超;景尚斐;王继宏

    周围神经损伤是手显微外科的常见病,其治疗及功能恢复一直都是手显微外科的难题。周围神经缺损后如何促进再生修复,提高神经缺损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功能恢复较好,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及其再生微环境的认识,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法已经由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发展到基因工程等,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缺损后周围神经修复的方法作一综述。

  • 喉上神经外支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作者:徐胜前;程剑峰;王国瑞;周琰

    喉上神经外支大多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深面由喉上神经发出,沿途中,喉上神经外支由甲状腺上动脉的环甲肌支伴行与滋养。行经咽下缩肌并发出多个分支后终止于环甲肌。颈部外科中,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及甲状腺上极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识别神经的关键。术中外科医师应仔细识别,以避免神经可能的损伤。

  • 鼻整形植入材料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庸琦;崔磊

    随着1955年日本的Nishihata首先报道了隆鼻手术,随后在全国整形医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生物材料在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隆鼻手术的进步,而伴随着复合材料、组织工程骨等技术的应用,隆鼻手术有了更大的提高。相信随着组织工程的进步,隆鼻手术在未来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 他克莫司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梦迪;谢席胜;艾娜

    肾小球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不明,主要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近年,他克莫司治疗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综述了他克莫司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机制和治疗进展。

  • 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选;杨江胜;郝俊杰;王少石;鲍欢;李刚;杨玉梅;陆静;张靖;许嗣漪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37例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分为 HT 组与非 HT 组。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 HT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找出影响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改善比、残障程度及改善比、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T发生率为16.8%(23/137)。NIHSS评分>4分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75,95%CI:1.368~13.356,P=0.012)。HT组的NIHSS改善比、mRS改善比均小于非H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52 vs.0.33±0.44;0.08±0.29 vs.0.13±0.39,均P>0.05);HT组与非HT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vs.6.1%,P=1.000);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d vs.19 d,P=0.515),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246元vs.19922元;11617元vs.11636元,均P>0.05)。结论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HT,但HT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 新疆成年人基础代谢率和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铀;马依彤;杨毅宁;刘芬;李晓梅;黄莺;向阳

    目的:了解新疆成年人基础代谢率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18岁以上人群13896名。进行问卷、体检和血糖、血脂检测及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采用Schofield 公式计算人群基础代谢率,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基础代谢率分别为(1488.8±235.2)kcal/d、(1536.7±237.8) kcal/d和(1454.7±220.7)kcal/d;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人群和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人群基础代谢率分别为(1506.71±246.80)kcal/d和(1481.14±236.14)kcal/d(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693,95%CI:0.554~0.867,P=0.001),年龄(OR:1.036,95%CI:1.028~1.044, P<0.001),基础代谢率(OR:1.982,95% CI:1.126~2.451,P<0.001),体重指数(OR:0.974,95%CI:0.951~0.998,P=0.037),收缩压(OR:1.010,95%CI:1.006~1.015,P<0.001),肾小球滤过率(OR:0.995,95%CI:0.993~0.998,P<0.001),甘油三酯(OR:1.092,95%CI:1.046~1.142,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53,95%CI:0.742~0.979,P=0.024)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基础代谢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且高基础代谢率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研究

    作者:谢秋英;石锦平;张利文;滕建建;刘翠英

    目的:探索个体化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乳腺癌患者40例, A组(20例)采用乳腺托架固定,B组(20例)采用真空袋、直肠癌体架和热塑体膜联合固定法固定。利用EPID拍摄患者治疗前位置验证片,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结果 B组摆位误差明显优于A组,患者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和旋转(R)误差分别为,A组:X(2.90±1.77)mm、Y (3.85±1.98)mm、Z(3.25±1.94)mm,R(1.67±1.27)°;B组:X(1.80±0.70)mm、Y(2.30±1.17) mm、Z(1.75±1.02)mm,R(0.55±0.42)°。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Y、Z三方向摆位误差>5 mm 的比例分别为A组15.0%、35%、25%,B组为0、5%、0。B组PTV外放边界由A组的7.04 mm、9.09 mm、7.86 mm缩小至4.09 mm、5.42 mm和4.21 mm。结论新方法整体摆位准确性明显提高,特别是摆位误差≥5 mm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TV的外放边界进一步缩小,减少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照射体积。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影响

    作者:陈钰;钱程;戢秋明;高树贵;周东升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在女性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中所致的泌乳素升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修订版(DSM-Ⅳ)诊断标准,收集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和宁波市康宁医院62例中国汉族女性SCZ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社区汉族女性健康志愿者,共完成65人。两组民族、性别相同,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培酮药物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分别抽取其外周血液样本,采用微粒酶免疫分析法对用药前后的泌乳素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所取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OMT基因Val158/108Met多态性与女性SCZ患者的人口学因素没有明显的关联,入组病例在单药应用利培酮治疗8周后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Val/Val基因型患者血液中的泌乳素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地低于其他基因型(P=0.003)。结论 COMT基因Val158/108Met多态性有望成为预测利培酮治疗女性SCZ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潜在生物学标记。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邹美银;汪美华;章幼奕;周慧娟;秦刚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64例CHB和16名健康人群外周血Th22细胞表达水平,并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h22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重型CHB患者Th22细胞表达水平高于普通型患者(P=0.000);重型CHB中,病情好转患者和死亡患者Th22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Th22细胞与ALB呈负相关,与TBIL、PT呈正相关(P<0.005),与ALT、AST无相关性(P>0.05)。H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Th22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Th22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 Th22细胞能反映CHB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未能表现出明确的抗HBV的作用。

  • 分化型甲状腺癌钠碘转运体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超声表现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伟伟;王斐;房世保;宁春平;阎胜利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不同病理类型[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FTC)]癌组织的钠碘转运体(NIS)表达、甲状腺超声表现差异及 NIS表达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DTC组织NIS 的表达,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PTC及FTC患者的癌组织NIS表达差异,分别分析PTC组和FTC组NIS表达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结果 PTC组和FTC组NIS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结节组(P<0.05);PTC组与FTC组癌组织NIS表达IH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IS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超声表现中,PTC组与FTC组结节在直径、回声、形态、边界、钙化、血流方面的表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PTC中,NIS阳性组与阴性组结节血流信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 FTC 中,NIS 阳性组与阴性组甲状腺超声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TC 与 FTC癌组织的NIS表达IHS评分和部分甲状腺超声表现均存在差异;PTC癌组织NIS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血流信号丰富。

  • 维持性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龚蓉;皮婧静;陈泽君;刘蔓莉;舒英;杨斌;朱瑞蓉;杨红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维持性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及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红蛋白变异性(Hb-Var)的差异,探讨影响Hb-Var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终末期肾病进行维持性透析(包括血透及腹透)患者90例,观察9个月内患者的Hb、铁指标水平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进行Hb围绕目标值的分组及计算Hb余标准差(Res-SD)来表示Hb-Var,观察维持性腹透患者及血透患者Hb-Var,并分析9个月期间患者使用EPO剂量的变化以及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指标的变化,使用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b-Var与性别、年龄、透析方式、基线Hb、EPO剂量、EPO剂量波动、铁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血透患者透析后CRP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01),而腹透前后的CRP无明显变化。同期比较血透组使用的EPO剂量明显高于腹透组。围绕Hb目标值两组分布结果相似,血透腹透均围绕目标值下限波动多,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透患者的Res-SD显著高于腹透患者(P=0.014),影响Hb-Var的相关因素有EPO剂量的波动和血透方式。结论血透患者较腹透患者的EPO使用量更大、血红蛋白变异性更为显著,EPO剂量的波动及透析方式是影响Hb-Var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与自然妊娠新生儿结局对比分析

    作者:赵文杰;马华刚;刘洁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后的新生儿情况,总结相关数据,进一步探讨引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新生儿结局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因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而于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产科分娩患者536例共694例婴儿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科室同时间自然妊娠的424例共443例婴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儿比率、多胎妊娠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单胎与对照组的单胎相比较,除剖宫产率仍升高,早产率及低体重儿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当试验组分为年龄≥35岁与年龄<35岁时,早产率及低体重儿比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新生儿结局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的多胎妊娠率造成的,年龄的增高与此结局无明显关系。

  • 全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术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分析

    作者:于军;谢卓;南海燕;贺延莉;户丽娜;陈宝莹

    目的:明确全景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术(FFDM)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分析1397例患者(6008幅图像)在进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过程中的平均腺体剂量(AGD)以及表面入射(ESE)剂量。这些受试者在进行FFDM检查时,使用自动优化参数(AOP)选取三种不同模式,分别为标准模式(STD)、对比度优先模式(CNT)或剂量优先模式(DOSE)。另外,曝光条件包括管电压(kVp)、管电流(mAs),以及靶面/滤线栅(target/filter)组合也被列在评估范围之中。结果三种AOP曝光模式下,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NT>STD>DOSE。这三种曝光模式的剂量差异主要取决于mAs的选择。STD和DOSE模式下,AGD与乳腺压迫厚度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CNT模式中,AGD与乳腺压迫厚度的相关性受乳腺压迫厚度的范围以及患者年龄的影响。结论本研究通过明确三种AOP模式的曝光剂量和曝光特征,为了解患者在FFDM中所受的辐射剂量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胎儿左心室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谢彩丽;姜志荣;陈涛涛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胎儿左心室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并存储6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和65例正常对照组胎儿的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图像,利用VVI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长轴方向运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0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均明显减低(P<0.05),28+0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均明显减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Vs、Vd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P<0.05),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心功能在孕期已发生改变;VVI技术可敏感地检测出其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与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探讨

    作者:吴东红;梁桂敏;柳杰;徐滨华;陈婧;刘大娜;马晶

    目的:评价对比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联合应用(三C治疗)与CGMS联合CSII(双C治疗,为对照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入选新诊断2型糖尿病、未采用过任何治疗、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三C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应用三C治疗9 d,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应用双C治疗9 d,三C组根据每日实时查看血糖数值调整胰岛素泵输注方案,对照组根据每日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血糖、3d读取动态血糖监测数值图谱,调整胰岛素泵剂量,10 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下降及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升高幅度、发生低血糖事件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三C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6.29±1.91)mmol/L,(4.26±1.23)mmol/L],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升高幅度更显著[分别为(7.48±1.41)μU/ml,(2.14±0.62)ng/dl],三C治疗组HOMA-IRI下降幅度为3.29±0.91,对照组1.96±0.82,低血糖为24例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为39例次。结论三C治疗组较对照组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事件更少,可以更好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 髋臼卵圆窝参照法在THR中髋臼假体旋转中心的疗效分析

    作者:闫英杰;朱龙;程战伟;冯凯;焦雄

    目的:采用卵圆窝参照法实施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探讨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1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93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髋关节旋转中心、外展角、前倾角,比较手术后髋臼假体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符合率,对患者的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7.5个月。所有病例X线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无需要翻修病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45±9.74)分,增加到(91.36±3.65)分,优78例(83.87%),良8例(8.60%),可7例(7.52%),优良率92.47%。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比较t=3.2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臼假体旋转中心O2恢复至解剖旋转中心O1者67例,符合率72.04%。未恢复者26例,未符合率27.96%。髋关节旋转中心(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外展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68°±5.35° vs.48.37°±4.65°,t=2.8301,P<0.05),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前倾角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7.36°±6.65° vs.16.51°±7.25°,t=0.5394,P>0.05)。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1.45±7.38 vs.38.85±6.65,t=1.5657,P>0.05), COR恢复组与未恢复组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5±3.35 vs.81.65±5.39,t=11.6417,P<0.05)。结论髋臼假体旋转中心应遵循解剖重建的原则,临床关键在于确定髋臼旋转中心的位置,达到理想的臼杯外展40°,需内置、上移髋臼旋转中心。通过优化髋臼假体的倾斜角和覆盖,达到稳定关节,减少磨损,改善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远期疗效。

  • 经直肠超声检查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程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思扬;杨一林;杨瑞静;闵斌英;段云友

    目的:探讨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对直肠癌累及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直肠癌的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测量肿块大小及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RI),并对其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Kappa检验评估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RUS评估直肠癌累及程度总的准确率为84.5%,T1~T4期TRU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6%、91.4%、87.9%及93.1%,与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67,P=0.000)。早期直肠癌组肿块上下径(1.1±0.3)cm,厚度(0.6±0.2)cm,进展期直肠癌组肿块上下径(2.9±0.6)cm,厚度(1.7±0.5)cm,两组上下径及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直肠癌组RI值0.72±0.05,进展期直肠癌组RI值0.65±0.0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术前评估直肠癌累及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Duchenne肌营养不良15例临床及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艳军;郭虎;何燕;黄子欢;陈静;郑帼

    目的:探讨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缺失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选择2011~2013年在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就诊的15例临床诊断DMD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2~14岁,平均8.1岁),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对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对经基因确诊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基因缺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MD好发于儿童,男性为主,异常步态,以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尤其小腿腓肠肌为特点,可有假性肥大,Gower 征阳性。患儿血清激酶异常增高往往伴有肝功能异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有异常表现,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15例临床诊断患儿行MLPA检测,其中9例检测出外显子缺失,患儿基因缺失占66.7%,突变热点集中在外显子43~55区域。结论认识DMD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临床诊断水平,直接基因分析为临床确诊 DMD 提供了可靠依据,有较高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价值。

  • 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作者:邵永胜;金太欣;肖新波;莫涛;周姣军;高红章;钟鸣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连续237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治疗的临床结果,计算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分析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37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为88.4%(167/189),除外其中17例高龄和合并内科疾病或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可达97.1%(167/172);非手术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0岁、入院时休克、既往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以及合并糖尿病和肝硬化(χ2=7.631~42.38,P<0.01)。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患者年龄≥70岁、入院时休克、合并糖尿病、肝硬化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等免疫抑制状态,是非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吴锐辉;廖绪强;赵新建;谭健韶;邝满源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者均结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7例,其中19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组)结合伤椎椎体植骨术,18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PSF组)结合伤椎椎体植骨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痛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平均随访时间(15±3)个月(12~20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SF组在手术时间及 X 线暴露时间较 OPSF 组长(P<0.05),但术中出血及术后伤口引流量较 OPSF组少(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复位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s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PPSF组术后腰背疼痛VAS评分较OPSF组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微创牙科美白技术治疗中重度氟牙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颖;李家锋;彭玲玲;李刚;韩建国

    目的:探讨中重度氟牙症患者的微创牙科美白技术并与全瓷贴面比较临床效果。方法分别用微创牙科美白技术和全瓷贴面对随机分组的32例中重度氟牙症患者进行治疗,微创美白为治疗组,全瓷贴面为对照组,即刻检测美白显效率和敏感率及6个月后检测各项外观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牙科美白技术在中度氟牙症患者的治疗中优于全瓷贴面,在重度氟牙症患者的疗效上和全瓷贴面各有优缺点。结论中度氟牙症患者,微创牙科美白技术可代替全瓷贴面,重度氟牙症患者,微创牙科美白技术也是新的选择。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门冬酰胺酶治疗难治复发性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丹;汪涯雅;李海明;郑润辉;黄振倩;王春燕;谭获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联合顺铂( Cisplatin )及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 T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17例诊断为难治复发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GPL(吉西他滨1000 mg/m2,d1、d8静脉滴注30 min,顺铂25 mg/m2,d1~3静脉滴注,门冬酰胺酶200 U/kg体重,d1~10)方案化疗,以21 d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总有效率70.59%(12/17),其中完全缓解率23.53%(4/17),部分缓解率47.06%(8/17),病情稳定17.65%(3/17),疾病进展11.76%(2/17);化疗前后B类症状发生率为70.58%vs.23.52%(P=0.017)。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5%,2年PFS为11.21%,1年总生存率(OS)52.94%,2年OS 17.64%。60岁以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60岁以上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中度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门冬酰胺酶治疗难治复发性T细胞霍奇金淋巴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对全麻气管插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比较

    作者:王晓雨;刘环秋;许航;冯艳华;麻海春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溶液喉头和声门下喷雾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应用在开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及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行咽喉黏膜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用喉麻管给予生理盐水2 ml 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B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麻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溶液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水溶明胶进行气管插管;C 组患者在2%的利多卡因咽喉黏膜表面麻醉之后,用喉麻管给予2%利多卡因2 ml进行声门下喷雾、气管导管前部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后进行气管插管,术中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3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3 min(T4)以及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同时采集静脉血测各时点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T)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及拔管后24 h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各时点患者HR、SBP、DBP的变化以及静脉血AD、NE、CORT的含量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且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后24 h患者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A、B 两组(P<0.05)。结论三种表面麻醉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

  •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娇;刘晓鸣;岳璇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5名难治性癫痫儿童进行LEV添加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患儿的临床发作、脑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6.9%、10.3%、3.4%,有效率分别为44.8%、58.6%、39.6%;治疗后6个月的EEG改善率为65.5%,其与临床疗效存在正相关(r=0.436,P=0.001);LEV 1年保留率89%,3%的难治性癫痫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烦躁、精神行为异常等。结论 LEV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宇;李展翼;邱万寿

    目的:探讨对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合并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甲亢合并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甲亢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过敏、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在抗甲状腺治疗后1个月开始好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谷酰转肽酶(GGT)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于治疗后3个月出现下降(P<0.05);甲亢合并慢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中度肝损害患者的好转率达到100%(30/30),重度肝损害患者的好转率95.82%(58/61),各组间的转归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未见因使用抗甲亢药物后病情加重者;而副作用方面,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说明甲亢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甲巯咪唑抗甲状腺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肌腱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继宏;温树正;樊东升;郝增涛;景尚斐;韩超前

    目的:探讨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促进Ⅱ区屈指肌腱愈合与减少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将Ⅱ区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67例患者80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防粘连膜组(试验组,33例,共39指),术中肌腱吻合完成后,肌腱断端包以医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另一组为无防粘连膜组(对照组,34例,共41指),术中修复屈肌腱后直接缝合皮肤。在术后12周,采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评价肌腱的功能状况;采用Lovett分级法评价患指屈指肌力。结果两组术后无肌腱再断裂病例出现。在术后12周时,根据TAM 系统评定标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9%和7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指屈指肌力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结论医用可吸收膜具有促进Ⅱ区屈指肌腱愈合的效果,可有效防止术后肌腱粘连,改善患指主动活动功能。

  • 原发性肝肉瘤样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琼;刘卫勇

    一、病例资料
      5患者男,4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肿胀不适1年、以餐后明显,加重半月余就诊于当地县级医院,当地医院CT提示肝占位,考虑肝癌可能,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有乙肝病史10年,未行正规检查及相关治疗。体格检查:精神状态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压痛。右上腹可扪及直径约10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尚可。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275 IU/L,谷草转氨酶(AST)87 IU/L,碱性磷酸酶(ALP)164 IU/L,总胆红素(TBIL)18.5 IU/L,直接胆红素(DBIL)10.7 IU/L,白蛋白(Alb)35.2 g/L。血清甲胎蛋白(AFP)13120 ng/ml,肿瘤抗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癌抗原50(CA50)均在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发现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右肝可见91 mm×68 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形态较规则,内可见不规则蜂窝状无回声区,较大的大小为40 mm×32 m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少许条状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肝硬化,右肝实性占位:肝癌可能(图1)。腹部CT检查:肝脏外形不规则,边缘欠光整,左叶体积增大,肝右叶内可见一个巨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密度欠均,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边界欠清,大小约8 cm×9 cm。增强后动脉期见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增粗扭曲血管影,门脉期肿块强化程度降低,呈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延迟期仍呈低密度。肿块周围见环状低密度影,增强可见强化。肿块所在处胸膜向内凹陷。肝门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图2)。CT提示:肝脏右叶占位,考虑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入院10 d后行右肝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呈重度肝硬化改变,肿瘤位于肝脏Ⅷ段,大小为9 cm×10 cm,质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余肝脏未及子灶,腹腔未探及肿大淋巴结,未见腹水。病理检查:大体病理显示肿瘤大小为9 cm×8.5 cm×8 cm,质地偏硬,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鱼肉状,可见蜂窝状出血坏死区。镜下显示部分区域癌细胞胞浆嗜酸,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异见,呈梁状、索状、假腺样排列;部分区域(约占50%)疏松的黏液样基质背景中可见大量梭形、卵圆形、小圆细胞形、奇异形、肌母细胞样瘤细胞,围血管排列伴重度出血坏死。周围肝组织充血、小胆管增生、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脉管内未及明显癌栓(图3)。免疫组化标记:肉瘤样区域内瘤细胞:Vim(+)、Des少数细胞(+)、CK8部分细胞(+)、GPC-3部分细胞(+)、AFP(-)、CK7(-)、CK部分细胞(+)、EMA少数细胞(+)、WT-1少数细胞(+)、Ki-67(+)>50%、MyoD1(-)、CD34(-)、CD56(-)、CgA(-)、Syn (-)。病理诊断:原发性肝肉瘤样癌(primary liver sarcomatous carcinoma,PLSC)。

  • 闭合性心脏损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临床分析

    作者:郑光美;杨波;白姣;雷琳;陈志华;景红霞;李琳

    闭合性心脏损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不并发开放性胸壁伤时极易被忽略遗漏,超声心动图作为目前临床心脏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在闭合性心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此类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广大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 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CXCL11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伟璇;白珊珊;赵静

    目的:构建CXC趋化因子11(CXCL11)基因小干扰RNA片段的表达质粒,进而探讨CXCL11在矽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将CXCL11-siRNA表达质粒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筛选出佳干扰质粒序列。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常规10%胎牛血清MEM培养基培养;刺激组(S),加入经SiO2粉尘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转染组(T),将筛选的佳干扰质粒转染FB后,再加入经SiO2粉尘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阴性质粒转染组(N),将阴性质粒转染FB后,再加入经SiO2粉尘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肺泡巨噬细胞上清刺激后,S组与C组比较,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增加(P<0.05),T组与S组比较,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抑制CXCL11表达可以下调SiO2引起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提示CXCL11表达与矽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及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叶献词;薛刚;束庆文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自噬及其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雷帕霉素以及顺铂分别或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采用MDC染色、转染pGFP-LC3检测细胞自噬,用Transwell小室测定HepG-2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雷帕霉素组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情况;单独应用顺铂组细胞凋亡情况较明显,凋亡率达到(21.27±3.65)%;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高,达到(43.33±5.64)%。雷帕霉素组、顺铂组和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HepG-2细胞均出现点状的自噬泡,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自噬泡数量显著高于雷帕霉素组和顺铂组。雷帕霉素组、顺铂组和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对HepG-2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19.2±5.1)%、(47.8±4.1)%和(78.0±2.4)%。结论顺铂可直接诱导HepG-2细胞凋亡,雷帕霉素本身不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但其可显著促进顺铂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同时顺铂和雷帕霉素均可直接诱导HepG-2细胞自噬,但两者联合应用促进HepG-2细胞自噬情况非常明显。体外侵袭实验结果表明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 消旋-3-正丁基苯酞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Bax、Caspase-8和TH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君

    目的:观察消旋-3-正丁基苯酞(丁苯酞)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黑质Bax、Caspase-8、TH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丁苯酞对PD模型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模型PD对照组30只:采用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法造模;消旋-3-正丁基苯酞组30只: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对模型鼠进行丁苯酞灌胃4周;正常对照组30只:立体定向注入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处死后行脑组织快速冰冻切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黑质的Bax、Caspase-8、TH阳性细胞数,用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Bax mRNA、Caspase-8 mRNA、TH mRNA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NBP组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黑质的Bax、Caspase-8、T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1±6.4,21.4±5.7,95.8±9.4;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Bax mRNA、Caspase-8 mRNA、TH 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3.7±6.3,16.9±7.3,48.8±7.5。与PD组相比,消旋-3-正丁基苯酞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均显示术侧黑质Bax、Caspase-8阳性神经元数量较PD组均明显降低。而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PD组明显增多。结论正丁苯酞对PD模型鼠脑有保护作用且可能与降低Bax、Caspase-8的表达,增加TH的表达有关。

  •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7、1A8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茜;宋丽雪;丁媛媛;邸晓辉;许景峰;李丽;马建

    目的:研究我国健康人与结直肠癌患者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97例健康受试者和30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样标本的DNA,确定UGT1A7和UGT1A8基因型,研究UGT1A7和UGT1A8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7*2*2和UGT1A7*3*3基因型分别为14.29%和15.28%,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70%和3.37%。两组比较,P=0.013和0.002,OR(95%CI)分别为4.31(1.12~6.33)和6.32(2.10~9.61);结直肠癌患者组携带UGT1A8*1*3基因型为16.94%,明显高于健康受试组的3.03%(P<0.001),OR(95% CI)为4.65(1.87~6.82);携带UGT1A8*2*3基因型18.94%,显著高于健康受试组的4.38%(P<0.000),OR(95% CI)为8.46(2.18~11.54)。结论 UGT1A7*2*2和UGT1A7*3*3、UGT1A8*1*3和UGT1A8*2*3与结直肠癌相关联,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基因。其中UGT1A7*3*3和UGT1A8*2*3是结直肠癌的高风险基因,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联。

  • 高浓度氧对成年大鼠肺组织NF-кB和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佩霖;张娜;曹大伟;侯明霞;任艳军;刘超锋;张新日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持续时间高浓度吸氧对大鼠肺组织 NF-кB 和 IL-8的影响,探讨高浓度氧所致肺组织损伤(HILI)的发生时间和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对照组(吸入空气)、吸氧48 h组、72 h组、96 h组和120 h组,吸入氧浓度均在95%以上。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F-кB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高浓度氧暴露时间延长,肺组织W/D、肺组织NF-кB和IL-8蛋白表达水平及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逐渐增加,其中96 h组和120 h组增加明显,与对照组、48 h组及72 h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48 h和72 h组之间,以及96 h组和120 h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肺组织NF-кB与IL-8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56,P<0.001)。结论高浓度吸氧持续96 h以上即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其发生可能与高浓度氧激活肺组织细胞NF-кB,上调IL-8表达,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 国内益生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缓解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戴子军;谭全会;李兴华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国内益生菌制剂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诱导缓解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从1956年1月至2014年2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从1989年1月至2014年2月)、万方数据库(从1990年1月至2014年2月)关于益生菌制剂对轻中度UC诱导缓解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RCT,包括15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轻中度UC诱导缓解的疗效,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的未缓解率明显低于SASP[OR=0.16,95% CI(0.08,0.33),P<0.00001];单用益生菌的未缓解率与美沙拉嗪相比无统计学差异[OR=1.41,95% CI(0.75,2.66), P=0.29];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未缓解率明显低于美沙拉嗪[OR=0.33,95% CI(0.23,0.48),P<0.00001]。结论对于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可明显降低临床未缓解率,单用益生菌治疗时其疗效与美沙拉嗪相当。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