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Th17/T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菊梅;罗健英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脏器,主要影响育龄期妇女.随着临床管理的加强及治疗的改善,SLE患者怀孕越来越普遍,这也给产科医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SLE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和免疫系统紊乱有关,SLE尤其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在妊娠状态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复杂变化,胎儿是一个同种半异体移植物,良好的妊娠结局要求母体免疫系统对其耐受.T辅助类型17(Th17)和调节性T(Treg)细胞参与免疫耐受和机体防御机制,Treg细胞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维持自身免疫耐受,Th17产生严重介质诱导自身免疫,两者之间的相对平衡促进妊娠的成功至关重要.

  • 狼疮性肾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晶晶;章海涛

    近年来狼疮性肾炎在病理生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疗效.作用于狼疮性肾炎免疫学发病机制通路上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尤其是B细胞耗竭药物和多靶点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远期预后.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申重阳;曹琳琳

    急性胰腺炎通常是一种轻度的自限性疾病,10%~15%的病例会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及多器官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提供对症支持治疗,耗费了巨大的卫生资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和促进组织修复功能,多项动物实验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减轻胰腺组织炎症水平,缓解胰腺组织水肿,减少腺泡组织的凋亡.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配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实验研究仅限与极少数病例,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佳时机和有效剂量.虽然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儿童肾移植术后微小病毒B19感染致难治性贫血2例

    作者:马强;徐虹;沈茜;饶佳

    病例1,男性,首次住院时13岁,因患IgA肾病导致终末期肾病,接受了一名6岁儿童捐赠的肾.术后应用泼尼松龙、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巴利昔单抗等抗排斥.移植后7周,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班芙3级),给予大剂量激素、抗胸腺球蛋白、血浆置换,症状改善.移植后10周(急性排斥后3周),患儿出现贫血,血红蛋白降至54 g/L.曾给予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维生素B12以及叶酸对症治疗,但血红蛋白波动于55~65 g/L,网织红细胞减少,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排除了铁元素缺乏,直接溶血试验阴性.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红细胞增生性减低,可见原红细胞.同一供体的另一肾移植受者,未出现贫血.贫血相关病毒学检查(巨细胞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回报,微小病毒B19抗体IgM阳性,血清微小病毒B19核酸检测阳性(3.7×104拷贝/ml),其他结果皆阴性.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0.4 g/(kg?d),连用4 d,上海生物制品公司]治疗,并将霉酚酸酯改为雷帕霉素,贫血改善,血红蛋白升至100 g/L.但IVIG治疗后第4天,患儿出现发热,并发生肺水肿、血肌酐升高(IVIG治疗前110 μmol/L,治疗后145 μmol/L).患儿未进行透析,对症治疗2 d后血肌酐和肺水肿改善,血红蛋白102 g/L,微小病毒B19核酸检测为阴性.IVIG第一疗程后2个月,患儿再次出现贫血,微小病毒B19核酸检测为1.55×109拷贝/ml.又给予了第二疗程IVIG治疗[0.2 g/(kg?d),连用10 d,使用前半小时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并控制IVIG滴注速度].贫血纠正,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但2个月后再次复发,血红蛋白降至59 g/L,微小病毒B19核酸检测为1.55× 109拷贝/ml.为改善免疫抑制,给予小剂量的泼尼松龙、他克莫司,他克莫司剂量从10 mg/d逐渐减为6 mg/d,停用霉酚酸酯.同时,每月1个疗程IVIG治疗[0.4 g/(kg?d),提前给予甲泼尼龙],连用4次.调整免疫抑制剂后,患儿贫血逐渐纠正,第4个疗程IVIG治疗后,血清微小病毒B19核酸检测持续阴性.随访23个月,继续泼尼松龙、他克莫司双重免疫抑制治疗,贫血没有复发.

    关键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作者:哈拉哈提;胡凯;韩江莉

    患者男性,59岁.入院前2周开始于体力活动时频发心前区疼痛,伴出汗,无放射痛,休息5~30 min后症状可缓解.入院当天门诊就诊时再次发生胸痛,查心电图提示V1~V5导联ST段抬高0.3~0.5 mV,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至急诊,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600 mg口服,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30 min后胸痛缓解,复查心电图V1~V5导联ST段回落至基线,查血肌钙蛋白Ⅰ正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1个月前诊断肠息肉行电切术.否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9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无心包磨擦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脂总胆固醇浓度4.4 mmol/L,三酰甘油浓度1.5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0.8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2.7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6.1%,血常规、凝血、肌钙蛋白T、心肌酶、甲功、肝功、肾功、电解质、B型尿钠肽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内结构大致正常,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2%.

    关键词:
  • CD8+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后肺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郝俊杰;杨江胜;朱祖福;高志强;孔玉明;李刚

    目的 采用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评估手段,探索CD8+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后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2至2016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和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脑梗死发病48 h内收集患者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检测细胞表面CD107a,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依据入组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将60例病例分为发生肺炎组和未发生肺炎组,采用t检验比较肺炎组混合病毒多肽干预及未干预患者、未发生肺炎组混合病毒多肽干预及未干预患者四者之间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层细胞表面CD107a脱颗粒、细胞内IFN-γ和TNF-α表达的差异.结果 在混合病毒多肽刺激CD8+T淋巴细胞后,肺炎组细胞表面CD107a+表达低于未发生肺炎组[(10.6±3.7)%vs(15.6±4.3)%)],细胞内IFN-γ+表达低于非肺炎组[(15.3±4.3)%vs(20.0±5.1)%],TNF-α+表达低于未发生肺炎组[(15.1±4.4)%vs(19.3±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04;t=4.127,P<0.001;t=3.621,P<0.001);在未经混合病毒多肽刺激时,肺炎组细胞内IFN-γ+表达低于非肺炎组[(3.0±1.2)%vs(3.6±1.7)%)],TNF-α+表达低于未发生肺炎组[(3.3±1.4)%vs(4.1±2.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4,P<0.001;t=3.189,P=0.004).结论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抑制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肺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田永芳;陈国芳;周生奎;平蕾;刘薇薇;刘雷婧;徐辉;王磊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基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33±2.04)分vs(11.50±3.47)分]、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美国)评分(NIHSS)评分[(9.55±6.01)分vs(15.63±8.29)分]、24 h GCS[(14.48±0.99)分vs(11.74±3.51)分]、24 h NIHSS[(4.80±3.83)分vs(15.76±9.69)分]、既往抗血小板情况(1例vs 8例)、脑出血(0例vs 4例)及死亡情况(0例vs 14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2,P=0.007;t=-3.694,P<0.001;t=4.640,P<0.001;t=-6.509,P<0.001;χ2=6.571,P=0.010;χ2=4.438,P=0.035;χ2=17.96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 h NIHSS是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改善24 h NIHSS、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的预后.

  • 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血清FGF-21水平及心功能变化

    作者:王燕;徐丹;刘丽伟;王玉宏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术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FGF-21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的LAD、RAD小于对照组[(36.2±7.5)mm vs(42.5±8.3)mm;(35.3±7.2)mm vs(39.4±8.1)mm],LVEF高于对照组[(59.3±8.2)%vs(52.1±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6,P<0.001;t=2.393,P=0.019;t=4.098,P<0.001).治疗组血清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145.2±25.6)ng/L vs(197.6±3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9,P<0.001).结论 射频消融术可明显降低血清FGF-2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清FGF-21水平对房颤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 基于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分析NFE2L3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吕赤;梁逸超;闫兆鹏;吴迪;王大路;王鹤令;苏琪;殷红专

    目的 通过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NFE2L3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索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有关结直肠癌的数据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二次综合分析.癌与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差异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334项关于NFE2L3基因在不同类型癌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比较的研究结果,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有55个.其中共有21项研究涉及NFE2L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1000个样本.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NFE2L3 mRNA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正常组织(P<0.05).GEPIA数据库中分析发现NFE2L3基因的表达与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NFE2L3基因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与预后生存(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NFE2L3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影响结肠癌发生的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

  • CD40基因rs376545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段文慧;李东芳;张静雯;鲁涛;孙震

    目的 研究CD40基因rs376545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脑梗死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20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就诊于该院体检中心的139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酚/氯仿提取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技术检测各样本rs3765459 G/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采用t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不同基因型(GG/AG/AA)及等位基因(A/G)的差异,并以OR(95%CI)值表示等位基因(A/G)的相对风险.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之间、不同组别相同性别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年龄[(64.12±12.65)岁vs(56.69±11.82)岁]、男性例数(129例vs 73例)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33,P<0.001;χ2=4.634,P=0.031).病例组CD40基因rs3765459 A/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90%(24/201)、37.80%(76/201)、50.20%(101/201),对照组分别为15.10%(21/139)、49.60%(69/139)和35.30%(49/139),病例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08,P=0.023),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OR=1.490,95%CI:1.082~2.052).分层分析后发现,男性受试者中,病例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51.90%,70.80%)明显高于对照组(34.2%,43.2%);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51.80%,70.20%)明显高于对照组(35.30%,60.1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基因rs3765459位点SNP与脑梗死易感性相关,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为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同时该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卒中亚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及性别(男性)相关.

  • 高血压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艳;余报;黄家贵;黄建;胡勇;金沿欣;陈丽;高艳玲

    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群的降压药物基因敏感性,基因导向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精准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157例初发高血压患者,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103例,对研究组进行高血压药物靶点基因检测,筛查降压药物基因敏感性靶点;研究组基因导向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对照组经验性选择降压药物,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降压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物敏感情况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血脂、血压水平、心率、血压稳定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性别、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54例患者中,总人群对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敏感性较好,强阳性率达98.1%,对β受体阻滞剂敏感强阳性率达70.3%,总人群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敏感性一般,有效率达70.4%,而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的敏感性欠佳.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压均达标,血压达标时间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为[(4.58±1.17)d vs(5.14±1.0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使用药物个数少于对照组[(1.48±0.50)个vs(1.52±0.5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18,P=0.86),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心率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68.33±1.62)vs(74.54±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4).结论 对高血压需要降压药物治疗人群,从基因敏感性角度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基因导向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 p53基因变异的B细胞淋巴瘤小鼠甘氨酸脱羧酶表达研究

    作者:孙涛;李向东;刘鹏;刘峰;李硕敏

    目的 了解p53基因变异和B细胞淋巴瘤甘氨酸脱羧酶(GLDC)表达的关系.方法 基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ALB/c裸鼠分为p53蛋白阳性组和p53蛋白阴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甘氨酸脱羧酶蛋白表达.设计GLDC特异性siRNA转染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采用t检验比较GLDC mRNA和GLDC蛋白表达组间的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阴性对照siRNA组、空白对照组和GLDC siRNA转染组增殖能力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p53蛋白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组GLDC mRNA和蛋白表达都升高,GLDC mRNA表达在p53蛋白阴性组为2.38±0.26,在p53蛋白阳性组升高到11.32±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P<0.01).相对于阴性对照siRNA组(0.61±0.06)和空白对照组(0.51±0.04),GLDC siRNA转染组(0.22±0.0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5),结论 p53基因变异和B细胞淋巴瘤GLDC表达有直接的关系.GLDC基因能促进p53基因变异B细胞淋巴瘤增殖.GLDC的研究可能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提供新的靶点.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