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在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方面的作用

    作者:樊秦娥;吴立兵;金琳;肖兵

    上皮性卵巢癌是第二常见的妇科癌症,死亡率高.在西方世界中,每年有13 850名女性死于这种疾病[1],尽管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其高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多年来,5年总生存率一直只有30%~39%[2].临床上,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是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其次是含铂化疗,通常由卡铂和紫杉醇组成[3-5].然而,尽管初始治疗的总缓解率达60%~75%,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仍会复发,需要再次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6].

  • 晚期肝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王永刚;李克

    晚期肝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侯群,其预后不良,病死率甚高,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各种肝衰竭等.晚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高动力循环、门脉高压及硬化性心肌病等.另外,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表现为肝脏合成、代谢、排泄和解毒等功能严重障碍和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超过半数的患者是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及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出现慢性肝功能失代偿),肝衰竭同样常伴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各种代谢紊乱等.近年来,随着医学穿刺技术及监测技术的发展,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 恶性肿瘤姑息放疗进展

    作者:王莹;陈文彰;燕丽香;孙红梅;鲍云华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全身远处转移,临床预后差,缺乏有效治愈手段,治疗目的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放疗作为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具有毒性小、副作用少及资源消耗低等优势,常应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颅内转移及肿瘤原发灶的姑息治疗.大剂量短程放疗可有效缓解骨转移所致疼痛及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状,全脑放疗在脑转移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预后良好的患者可获益于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或高剂量常规放疗等更积极的治疗手段.目前,肿瘤姑息性放疗的剂量分割模式仍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姑息放疗在骨转移性肿瘤、硬膜外脊髓压迫、脑转移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低氧诱导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薛同敏;张培建;刘霞;朱世春

    氧是哺乳动物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当缺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诱导细胞产生低氧诱导因子(HIFs),而HIFs可以引起影响细胞存活、生长、分化以及凋亡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 肺癌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作者:杨玲;王颖;王赫;张颖;王晓博;谢凤;费倩

    恶性肿瘤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早在1865年就被Trouseau[1]所报道,近年来有关恶性肿瘤与血栓的研究来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不仅因为血栓形成以及出血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导致其死亡的第二位常见原因.恶性肿瘤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和动脉血栓栓塞(arterial thromboembolism)、游走性浅表血栓性静脉炎(migratory superificial thrombophlebitis)等,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常见[2].

  •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在关节炎性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王志燕;张群群;徐金辉

    关节软骨是由软骨细胞及丰富的细胞外基质组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非软骨基质蛋白在决定软骨基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构成了正常成人软骨中10%的非软骨非蛋白多糖成分[1],是研究较多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本文将针对COMP在关节炎性疾病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鹏飞;张光武

    骨折是临床常见病,我国每年约有骨折患者1200多万,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痛苦与负担[1].现有骨折和骨缺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和人工植入物[2].然而这些方法又有各自的缺陷:自体移植可利用度有限并会导致供区的缺陷,异体移植和人工植入物会引发免疫应答.因而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的人工植骨材料为临床上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提供了一条崭新而广阔的道路[3].

  •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继涛;张绍庚;朱震宇;孙百军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后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但病死率极高.GVHD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腹泻以及骨髓抑制等,终常因全身感染或骨髓衰竭死亡.随着肝移植手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是由于它发病率极低,医学界目前尚未形成肝移植术后GVHD明确治疗方案,其病死率依然很高.

  • 微小RN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进贤;尹志华;叶志中;邓宇斌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自从1993年[1]被发现以来,备受瞩目.它作为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参与了所有的细胞进程.miRNA与人类感染性疾病、肿瘤和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迄今已发现超过800种miRNA,能通过抑制翻译或降低mRNA的稳定性负性调控蛋白的表达,调控一系列人体病理生理进程,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现就miRN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

  • 睾丸孤核受体4研究进展

    作者:丁献凡;俞世成;李恭会

    睾丸孤核受体4(TR4)是1994年被克隆出来的一个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人类由NR2C2基因编码,广泛分布于体内各器官,睾丸和骨骼肌表达高.由于TR4的特异性配体、激动剂和抑制剂仍未发现,因此早期关于TR4的研究面临很多困难.然而,随着TR4基因敲除小鼠(TR4-/-)的构建,TR4参与的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被逐渐发现,如生育、糖与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骨代谢等.本文综述自TR4克隆以来约20年的研究进展,展望TR4在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腹壁整形术临床进展

    作者:熊文龙;蒋海越;潘博

    一、简要发展史早的腹壁整形术开展于1890年,当时连同脐部在内将多余的腹壁组织切除.1905年,出现了保留脐部并同时修补脐疝的腹壁整形术式.而直到1960年,才真正开始较广泛地用于改善形体并获得较好的疗效.从那以后,广泛游离技术被运用于腹壁整形术中.然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问题,如血清肿、血肿、皮瓣坏死、感染、切口裂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发生率很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 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诊治进展

    作者:朱以佳;张培建

    手术修补是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推广应用,使复发疝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所以腹股沟疝术后疼痛成了常见突出的后遗症.因为手术过程中对腹股沟周围组织的损伤,所以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患者常常有急性疼痛转化为持续的严重的慢性疼痛,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小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永久性致残.

  • 肥大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新进展

    作者:李华;王保兴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达到10.8%,全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达1亿多人[1].探索慢性肾脏病的详细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几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的病理基础都是肾间质纤维化.近来随着对肥大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其除参与过敏反应外,其分泌的活性物质生长因子、蛋白酶类、白三烯类、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肾脏疾病时,如原发和继发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2]、移植肾脏的排斥反应、马兜铃酸肾病、淀粉样变肾病中[3]、反流性肾病、多囊肾等,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且与纤维化程度、肾小球滤过率进展性下降以及不良的预后密切相关.

  • 利妥昔单抗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任燕珍;韩艳秋

    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IDEC-C2B8,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是由鼠抗CD20单克隆抗体2B8的可变区和人源IgG1γ1重链及κ轻链的恒定区组成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CD20抗原是非结合性单抗疗法的一个理想靶点,该抗原具有克隆特异性,仅表达于所有的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中,而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和其他造血细胞系.目前已知的美罗华抗肿瘤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点:(1)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2)直接诱导细胞凋亡;(3)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由于CD20是一种泛B细胞抗原,因此美罗华对许多B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美罗华在淋巴瘤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幻肢痛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孙凤;曾利川;肖应权;冯林;杨汉丰

    幻肢痛是主观感觉已切除的肢体仍然存在,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残肢痛和幻肢觉,发生率约为50%~80%.截肢患者出现幻肢痛的男女比例无差别,但是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疼痛感觉更为强烈;截断平面越高,出现幻肢痛的比例越高,而且上肢较下肢出现的频率更高[1];幻肢痛常合并残肢痛;幻肢痛与年龄相关,6岁以下儿童截肢后基本不出现幻肢痛.据报道,幻肢痛的两个发作高峰期分别为截肢术后1个月内和1年后[2].其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术后予神经周或硬膜外局麻药;术中预防性保护相关周围神经;重视早期康复治疗等[3].

  • 端粒、端粒酶和端粒保护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梦云;周京国;青玉凤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和端粒蛋白的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帽状结构,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是细胞生存期限的关键调控因子[1].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特殊的逆转录酶,其主要功能是添加端粒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端粒保护蛋白是仅在端粒表达且仅作用于端粒的一组蛋白质,研究发现其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在端粒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往针对端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遗传性疾病、衰老等领域,但现在随着人们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端粒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就目前在此领域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舌癌术后缺损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早;何悦

    舌癌的发病率在口腔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而手术切除不可避免地造成术后语音、咀嚼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术后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功能外科的发展,舌癌根治术后舌缺损的修复重建日益受到重视,各种带蒂或游离组织瓣被应用于重建舌的外形和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由于舌体切除范围、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组织瓣恢复患者术后舌外形和功能,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舌癌缺损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老年人增龄变化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珍丽;季振中;王桦;马春薇;梁丽珍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增龄变化对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衰老过程中动脉管壁器质性改变和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无创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本院综合医疗科1114例住院老年人进行臂踝动脉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检测,评估动脉硬化程度.1114例中剔除因动脉阻塞不能评估动脉僵硬度的34例,对剩余1080例老年人进行统计分析.1080例中男775例,女305例,按不同年龄段分为三组:Ⅰ组60~69岁为年轻老年组304例;Ⅱ组70 ~79岁为老年组371例;Ⅲ组80 ~94岁为高龄老年组405例.检测时患者处于安静和放松状态,所测数据与同年龄同性别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老年人中,baPWV超标人群所占比例是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的,Ⅰ组304例中,轻度硬化71例(23.36%),中度硬化50例(16.45%),重度硬化38例(12.50%).Ⅱ组371例中,轻度硬化121例(32.61%),中度硬化94例(25.34%),重度硬化87例(23.45%).Ⅲ组405例中,轻度硬化106例(26.17%),中度硬化149例(36.79%),重度硬化131例(32.35%).提示动脉硬化与增龄性因素有关(x2 =20.006,P<0.001).根据相对危险度的计算,与Ⅰ组相比,Ⅱ组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是Ⅰ组的1.56倍,Ⅲ组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是Ⅰ组的1.82倍.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HbA1c、TC和TG是动脉硬化发生的显著性影响指标,其中,增龄因素比其他因素在动脉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更主要的影响.结论 无创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老年人baPWV反映大动脉僵硬度随增龄变化加重,baPWV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有效评价指标.

  • 细胞色素P450 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与北方汉族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探讨

    作者:赵清;刘惠亮;杨胜利;魏玉杰;路靖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以期早期筛选和识别CR.方法 共纳入对象136例,其中73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3例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管舒张剂刺激磷酸蛋白(VASP)磷酸化程度的检测,按照测得的VASP磷酸化指数(VASP index)将患者分为CR组和NCR组,CR定义为VASP index≥50%.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联合双脱氧sanger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的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结果 入选人群CR发生率为58.8%(80例),ACS患者的CR发生率高于SAP患者(67.1%vs.49.2%,P<0.05).CYP2C19基因G681A多态性位点三种基因型(CG、GA、AA)在CR组与NCR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54%,46.22%,6.24%和69.63%,26.80%,3.57%,在两组间,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R组高于NCR组(29.37%vs.16.96%,P<0.05),A等位基因增加CR的发生风险(OR =2.04,95% CI:1.12~ 3.71,P<0.05).Logistic回归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因素后,发现CYP2C19基因G681A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CR的发生风险有关(OR =3.259,95% CI:1.476~6.764,P<0.001).结论 细胞色素P450 2C19 G681A基因多态性和CR的发生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导致CR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 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与子痫前期关系研究

    作者:涂艳萍;林小红;牛建民;马小燕;陈燕;段冬梅;黄苑铭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US-IPAPF)与子痫前期(P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超声测量20例PE孕妇(PE组)和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双肾下极脂肪囊面积,将两组的测值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价US-IPAPF预测PE的价值.结果 PE组US-IPAPF为(11.65±4.02)cm2,正常对照组为(7.29±2.46)cm2,PE组US-IPAPF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4,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6,以7.64 cm2为截断值US-IPAPF预测P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72%、75%、59%、88%.高US-IPAPF组中PE患病率明显高于低US-IPA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P<0.01).结论 US-IPAPF作为一项实用、简便的指标可以对临床早期预测PE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秦燕;宋玉玲;苏兆花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不同组合多项动态检测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动态观察和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EP-NEN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和环氧酶-1(COX-1)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骨桥蛋白(OPN)及化学比色法检测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并与30例良性肿瘤、30例黏膜炎性病变活检病例作对照,按照2010年WHO分类标准和中国GEP-NEN病理学诊断共识(2011年)分析CEA、CA19-9、NSE、CA125、COX-1、OPN、TSGF在GEP-NEN诊断、分级、临床分期和治疗监控的价值.对5例复发者比较血清肿瘤标记物与内镜活检病理检出时间差异.结果 患者血清CEA、CA19-9、NSE、CA125、COX-1、OPN和TSGF水平神经内分泌癌组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及正常黏膜组(P<0.01),手术治疗后其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中晚期组、淋巴结转移组、复发组血清CEA、TSGF、OPN、CA19-9和NSE水平较早期组、无转移组、无复发组明显增高(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四项组合CEA+ TSGF+ CA19-9+ NSE联合检测敏感性高达96.43%,与单项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七项组合比较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A、CA19-9、NSE、CA125、COX-1、OPN、TSGF均可作为GEP-NEN诊断、分级、临床分期和治疗监控的血清学检测指标;联合动态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以CEA+ TSGF+ CA19-9+ NSE组合联合检测经济、敏感、准确,阴性预测值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动态观察.

  •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邬松林;朱刚艳;郝亚荣;张黎军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量指数低于吡格列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 猪红斑丹毒丝菌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华平;王萌;刘家良;江慧琦;曾宽;杨艳旗

    目的 探讨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患有猪红斑丹毒丝菌致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65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个月入院,术前血培养证实为猪红斑丹毒丝菌,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脱垂、赘生物形成并重度关闭不全.考虑到患者心功能不全且赘生物较大,在应用青霉素抗感染24 h后,实施了急诊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整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4周后恢复良好,已痊愈出院.结论 猪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与职业暴露有关,累及人的心脏瓣膜极为罕见,死亡率高.详细采集病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G蛋白偶联AT1和β1受体抗体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分析

    作者:赵林双;谭学莹;向光大;王敏;孙慧伶;乐岭;白伟伟

    目的 研究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 R-Ab)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R-Ab)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137例,进行了3 ~11年的追踪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137例作对照.以合成的β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β1R-Ab和AT1R-Ab.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死亡率.结果 (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血清β1R-Ab阳性率(41.7%)和AT1R-Ab阳性率(43.7%)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17.5%和1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同一个体β1R-Ab和AT1 R-Ab双阳性率为30.7%(42/137),明显高于不伴冠心病组的9.5%(11/1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AT1R-Ab阳性组死亡率51.7% (31/60),明显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的9.1% (7/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β1R-Ab和AT1R-Ab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并且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梗死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海斌;董莘;陈红兵;敖国昆;秦崇

    目的 评价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和预后因素.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资料.根据MRI表现分为梗死组和无梗死组,评价其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 201例结核性脑膜炎纳入本研究.75例合并脑梗死,梗死组有28例(37.3%)死亡,33例(44.0%)严重残疾;无梗死组有2例(1.6%)死亡,12例(9.5%)严重残疾.梗死组的不良预后者明显高于无梗死组(P<0.05);而无梗死组的预后良好者明显高于梗死组(P<0.05).单因素分析,与死亡和严重残疾相关的重要预测因素是偏瘫、视觉受损、新发梗死、多发性梗死、Ⅲ期结核性脑膜炎以及脑积水(P<0.05).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预后差相关(P<0.05).结论 合并脑梗死预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

  •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敏;崔红莉;沈小春;刘海燕;李平;兰丽;兰春慧;王军;陈东风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在胃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58例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部位、大小、治疗经过以及病理结果等,统计并发症发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病变直径在5 ~30 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开始至完整剥离病变的时间)40~ 135 min,平均(51.7±14.2) min,术中创面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出血量约5 ~200 ml,经氩离子凝固术、电活检钳凝固术或金属夹闭合创面止血成功,有7例术中并发穿孔,穿孔发生率12%(7/58),应用金属夹夹闭缝合穿孔,腹腔穿刺抽气,术后给予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炎等治疗.58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后住院5 ~14 d,平均(7.5±1.4)d,穿孔患者术后1个月胃镜复查见穿孔均闭合,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6个月,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直径小于30 mm、腔内生长为主的胃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 WWOX与p7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东星;李锐;于波;周卫东

    目的 探讨WWOX与p7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癌旁组织中WWOX和p73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3.3%)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5.0%)(P<0.0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癌旁组织(75.0%)(P<0.05).WWOX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复发及ER受体密切相关(P<0.05).p7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80.0%)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5.0%)(P<0.0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旁组织(15.0%)(P<0.05).p7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ER受体密切相关(P<0.05).WWOX与p73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9,P<0.05).结论 WWOX和p73参与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WWOX和p73对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DKK1在雌孕激素受体阴性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及意义

    作者:冯亚玲;李小毛;彭颗红;刘瑶

    目的 探讨DKK1在不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KK1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比较DKK1表达水平在不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KK1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癌腺上皮上,基质中少量表达.DKK1在雌孕激素受体阴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1蛋白表达水平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分期无关(P>0.05).结论 DKK1在雌孕激素受体阴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

  • 儿科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毒感染IgM含量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刘世文;侯云修;崔海丽

    目的 探讨儿科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毒感染者血清IgM含量、病毒IgM检出率与体液、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1组,3个月至1岁,42例;2组,1~3岁,38例;3组,3~ 12岁,40例.免疫比浊法检测患儿血清IgM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IgM阳性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NK及B淋巴细胞.结果 血清IgM含量及病毒IgM检出率1组与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含量与病毒IgM检出率呈正相关(r=0.998,P<0.05).按百分率统计1组与2、3组间CD4,1、3组间CD8,NK、B细胞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绝对数统计,三组间CD3、CD4及B细胞,1、3组间CD8,1组与2、3组间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含量与CD3、CD4、CD8及B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r=-0.966,P<0.05;r=-0.989,P<0.05;r=-0.911,P<0.05;r=-0.964,P<0.05).结论 低年龄组免疫细胞绝对数高于高年龄组,但产生IgM水平低,致检出率低,提示低龄组免疫功能不健全.

  • 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洪磊;马金柱;赵建彬;刘彦宾;张磊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85例需行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4例和41例),分别在显微镜或者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施术.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出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12.52 ~40.16个月,平均(31.27±11.62)个月,随访率88.23%.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随访JOA评分及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精准性更高,更符合微创功能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

  • 未服药强迫症患者抑制功能研究

    作者:孙彦;张天布;张小玲;韩熙;宋东峰;焦文燕;张皓

    目的 探讨未服药强迫症患者抑制功能特点.方法 运用Go/Nogo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及情绪Stroop测验对3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进行抑制功能评定,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1)Stroop色词测验任务中,强迫症组在冲突和一致条件下反应时间差值、错误率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55、1.675,P=0.956、0.099);(2)情绪Stroop任务中,强迫症组对中性词、负性词及厌恶词反应时间分别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81、5.545、7.548,P=0.000、0.000、0.000);强迫症组内不同词性之间反应时间有差异(F=11.829,P=0.000),两两比较提示厌恶词的反应时间较中性词、负性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中性词和负性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强迫症组对中性词、负性词和厌恶词错误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2、0.323、1.922,P=0.051、0.748、0.053);(3) Go/Nogo任务中,强迫症组对标准刺激和新异刺激的错误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8、3.928,P=0.011、0.000);强迫症组内新异刺激的错误率较标准刺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P=0.006).结论 强迫症患者抑制功能损害具有选择性,行为抑制损害存在,认知抑制损害仅在情绪加工的情况下出现.

  • 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

    作者:卢虎;孙艳;张丽;郑以山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 1年2月至2012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3例符合2012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柏林定义及诊断标准患者,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柏林定义的患者氧合状态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同时收集无肺损伤的住院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转归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个亚组.入院24h内测定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C反应蛋白(CRP),记录高体温(T),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患者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无肺损伤组[377 (286.3 ~ 548.0)pg/ml](P均<0.05),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分别为3188(1984~ 3042),3273 (3170~3265) pg/ml]患者的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高于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1707(1649~ 1870) pg/ml] (P <0.05);死亡组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浓度[2996(2768~3319)pg/ml]明显高于生存组[2147(1965 ~ 2449) pg/ml],有统计学意义;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以842 pg/ml为截断值,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87.8%,优于CRP.结论 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有一定价值,高浓度的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良预后相关.

  • 前列腺导管腺癌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明;甘卫东;燕翔;刘铁石;吴隽;曹翔;郭宏骞

    目的 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南京市鼓楼医院收治的8例前列腺导管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年龄53~86岁,平均70.25岁;8例患者均由病理证实前列腺导管腺癌,其中3例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3例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药物去势治疗,1例患者单纯接受药物去势治疗,1例患者接受前列腺粒子植入术.随访7例患者14个月至4年,1例患者出现多发骨转移和肝脏转移,短期内死亡;6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 前列腺导管腺癌较难早期诊断,更具有侵袭性,预后较差,确诊后建议行根治性治疗方案.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指标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蕾;梁媛;郭君;张婧婧;田浩;王新楠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超声造影各参数的敏感性.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0例,平均年龄(36.3±9.7)岁,健康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30.5±10.4)岁.所有受检者进行双肾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密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DPI)、曲线上升支斜率(A)、曲线下降支斜率(α),每位受检者在接受超声检查前48 h内查血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分析各灌注参数与实验室指标Scr、BUN、Ccr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例组TIC曲线上升缓慢,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降低,曲线形态圆钝.AUC、TP、A与Scr(r=0.808、0.708、0.727,P<0.05)、BUN(r=0.762、0.715、0.638,P<0.05)呈正相关,AUC、TTP、A与Ccr(r=-0.778、-0.709、-0.692,P<0.05)呈负相关,DPI与Scr(r=-0.752,P<0.05)、BUN(r=-0.705,P<0.05)呈负相关,DPI与Ccr(r=0.790,P<0.05)呈正相关,AUC与实验室指标Scr、Ccr、BUN相关性高,α与Scr(r =0.041,P>0.05)、BUN(r=0.039,P>0.05)、Ccr(r=0.046,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肾脏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安全地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功能,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实验室指标Scr、Ccr、BUN具有较高相关性.

  • 异甘草酸镁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水钠潴留及相关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皇甫竞坤;闫杰;赵红;张婷;程澄;王京京;范颖;王艳斌;范小玲

    目的 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是否会加重水钠潴留,探讨异甘草酸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首次出现腹水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异甘草酸镁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为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其他保肝药物(主要为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确认无水钠潴留副作用的药物);对照组为未应用异甘草酸镁,其他保肝药物基本一致.比较两组之间在腹水消退时间、人血白蛋白用量、利尿剂用量及相关安全性指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住院1周时治疗组中有55.9%的患者腹水消失,对照组中37.5%的患者腹水消失,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5);出院时治疗组中97.1%的患者腹水消失,对照组中93.8%的患者腹水消失,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19);治疗组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4 d,对照组为14.5 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9);此外两组在人血白蛋白用量、利尿剂用量及电解质肾功能变化等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有腹水患者的应用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水钠潴留发生的概率.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肾功能不全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燕燕;陈楠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肾功能不全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选择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肾功能不全伴MODS患者20例,全部给予CRRT治疗,检测CRRT治疗14 d前后的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肾功能、电解质、N末端前脑利钠肽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CRRT治疗14 d后20例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血钾、血钠和二氧化碳结合力趋于正常,血红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下降,N末端前脑利钠肽降低.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心脏房室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综合征MOD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效控制炎症以及明显减少传统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在抢救MODS危重症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的影响观察

    作者:饶芝国;贺小旭;杨二静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鼻饲或口服,每日1次治疗.所有患者起病第1、2、3、4、5、6、7天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sFas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5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仍明显高于试验组血清sFas浓度(P<0.01);对照组血清sFasL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4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和试验组血清sFasL相比,血浆浓度相差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

  • 椎弓根螺钉落差式复位治疗腰椎滑脱

    作者:张克非;宋银冬;刘东;史峰军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落差式复位治疗腰椎滑脱的新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142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Ⅰ度滑脱56例,Ⅱ度滑脱83例,Ⅲ度滑脱3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落差复位技术进行椎体复位、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其中59例采用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35例采用单枚Cage,48例采用单枚Cage联合侧前方自体颗粒骨植骨.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滑脱复位程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00±10) min,出血量平均为(300±10)ml.术后切口无感染,均甲级愈合.随访24 ~58个月,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112例,良20例,可10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率100% (56/56);Ⅱ度滑脱完全复位率96.4%(80/83);Ⅲ度滑脱3例均完全复位.随访时,拍摄腰椎X线片证实133例椎间融合,6例在18个月后融合.共3例发生未融合,均为单纯Cage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 应用椎弓根螺钉落差复位技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复位可靠的优点,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袁媛;马小静;韩敏;王静静;何亚峰;吴洋

    目的 研究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经胸超声心动图显像特点及其发病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年龄60 ~89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10例,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超声显像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为24.4%.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P<0.001).不同年龄段,发病部位单纯主动脉瓣发病率显著高于单纯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P<0.05),单纯主动脉瓣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有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及高脂血症患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及高脂血症患者(均P<0.05).结论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以主动脉瓣病变多见,其发病与年龄、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及高脂血症有关.

  • 氟比洛芬酯对神经外科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菅敏钰;王成尉;李霄;康熙雄;韩如泉

    目的 观察非甾类抗炎药氟比洛芬酯对神经外科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次静脉给药组(Ⅰ组)、单次静脉+术后镇痛泵2 mg/kg组(I+F2组)、单次静脉+术后镇痛泵4mg/kg组(I+F4组),每组各20例.分别检测麻醉前、给药后24h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麻醉前及给药后24、48、72 h凝血功能状态.结果 四组患者麻醉前、给药后24 h PLT、PT、TT、APT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及给药后24、48、72 h四组患者TEG结果参数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α角(ANG)、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1 mg/kg或复合术后镇痛泵使用氟比洛芬酯2、4 mg/kg对神经外科患者凝血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一些术后血肿高风险的神经外科疾病,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仍要谨慎.

  • 血小板反应蛋白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超英;李晓惠;林瑶;张明明;潘燕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血小板反应蛋白(TS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川崎病患儿51例,对照组21例(包括发热及无热组).分别测定各组患儿血浆TSP-1和TSP-2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肌酶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川崎病组患儿血浆TSP-1和TSP-2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川崎病患儿心脏受累组和非心脏受累组血浆TSP-1和TSP-2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TSP-1和TSP-2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SP-1和TSP-2可能参与川崎病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可以作为早期免疫性炎症反应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东莞市横沥社区中老年居民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调查

    作者:张立新;郭海科;罗中伶;刘辉焜;朱国平;香淦媚;孟倩丽;崔颖;张敏

    目的 调查东莞市横沥镇4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和致盲原因;方法 以人群为基数,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对45岁及以上并在当地居住10年以上户籍人口进行抽样调查;由广东省眼病防治研究所专家抽取6个社区共5223人,以三大村和三小村为标准,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并保证质量的重复性试验.根据盲和低视力的年龄、性别等分布情况,调查其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按流程检查明确主要致盲眼病;各检测数据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在检录的共5223人中,实际受检人数为4588人,受检率为87.84%.按照2003年WHO日常生活视力损伤标准:盲的患病率为0.96%,低视力的患病率为11.51%;按照1973年WHO佳矫正视力损伤标准:盲的患病率为0.44%,低视力的患病率为4.27%.无论是日常生活视力损伤标准,还是佳矫正视力损伤标准,盲和低视的患病率都随年龄明显上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常生活视力盲x2=87.95、低视力x2=507.02,佳矫正视力盲x2=72.82、低视力x2=378.82;均P<0.001).按日常生活视力损伤标准:导致盲和低视力的首要病因是白内障,其次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和青光眼.65岁以上人群是防盲治盲的重点人群.男性和女性盲和低视力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东莞市横沥镇中老年人盲和低视力疾病在高龄患者中,白内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翼状胬肉和青光眼是主要原因.应及时建立慢病健康档案,定期检查,早期预防和干预.

  •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残癌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表达变化的意义

    作者:范秋阳;刘颖;王健琳

    目的 探讨兔肝脏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术后残余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 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细胞接种于23只新西兰白兔肝脏内,行RFA治疗,人为造成肿瘤组织残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后残癌组织中caspase-8的表达情况.结果 RFA术前caspase-8在兔肝VX2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为(9.4±2.3)%,治疗后即刻组残存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2.6±2.9)%;治疗1周后caspase-8于残存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8±12.8)%;治疗2周后的阳性表达率为(76.7±15.5)%.治疗后4周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6.6±18.3)%.结论 RFA可诱导兔肝VX2肿瘤残余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进一步的治疗作用.

  • 辅助化疗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张雁;康骅;罗斌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对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接受全身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除外四期癌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13例,收集每周期化疗前的空腹血糖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中,化疗前血糖正常的104例中,化疗后空腹血糖受损为15例,糖尿病为5例,化疗前空腹血糖受损9例中,化疗后空腹血糖受损为2例,糖尿病为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血糖正常患者,高BMI者易发生血糖损害.在104例血糖正常的患者中,接受蒽环或紫杉类药物化疗患者44例,发生血糖异常3例;接受蒽环及紫杉类药物化疗患者60例,发生血糖异常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4周期化疗者共30例,其中血糖异常2例,>4周期化疗者74例,其中血糖异常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可能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甚至发生糖尿病.化疗后血糖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化疗前空腹血糖受损、患者BMI高、既接受蒽环又接受紫杉类化疗及化疗周期数长,对此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糖
  • B细胞激活因子在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盛楠;马晓蕾;姜波;梁军

    目的 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AFF)及其受体(BAFF-R)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唇腺组织中BAFF及BAFF-R的表达,以HE染色的方法来检测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分析SS患者唇腺标本中BAFF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关系.结果 SS患者唇腺组织中BAFF及BAFF-R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AFF表达阳性率:90%vs.10%;BAFF-R表达阳性率60%vs.20%;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BAFF及BAFF-R的表达与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分别为:r =0.457,P<0.05;r =0.389,P<0.05).结论 SS患者BAFF的表达升高且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相关,提示BAFF可能在SS唇腺组织的破坏及SS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介入性产前诊断2285例指征分析

    作者:阮焱;王欣

    目的 回顾性分析2285例介人性产前诊断指征,探讨联合筛查对于胎儿染色体核型介入性诊断的指导意义,以期提高筛查指标的特异性.方法 按照年龄≥35岁(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超声软指标阳性、其他指征(包括不良孕史、夫妻一方染色体核型异常等)分组,以x2分析各组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分析2个以上穿刺指征(联合筛查阳性)存在时,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软指标阳性组异常核型检出率11.1%,与其他指征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其中妊娠11~14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5.0%,与其他超声软指标阳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8).联合筛查指征阳性时,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3%,与单一指征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存在显著性(P =0.026),但差异主要体现在高龄组,当孕妇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并同时具有超声软指标阳性或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时,异常核型检出率(8.0%)高于单纯高风险组(3.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6).结论 超声对于介入性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龄孕妇组超声作为联合筛查指标可显著提高胎儿异常核型检出率,特别是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应列入产前筛查序列.高龄是否作为独立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尚需进一步探讨.

  • 儿童阴茎显露不良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天佑;梁奇峰;徐晔青;苏诚

    儿童阴茎显露不良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阴茎外观短小,显露欠佳,但多数患儿海绵体发育良好,按压阴茎根部两侧组织后,可显露发育尚可的阴茎体.关于阴茎显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旨在介绍我科近年来治疗儿童阴茎显露不良的经验.

  • 全身弥漫性骨质硬化性疾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

    作者:王伟军;王德;任转琴;刘霞

    骨质硬化是指单位体积骨组织内矿物质增加或钙化骨过多.其在X线上表现为骨密度增高,皮质变厚,髓腔缩小或闭塞,骨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累及全身多骨的骨质硬化其发病原因较多,如:石骨症、氟骨症、成骨性转移瘤、肾性骨硬化、骨髓纤维化等,因其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影像实际工作中常不易做出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遇到的8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全身多发骨质硬化性病例,对比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类病变的进一步认识.

  •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作者:包昌盛;贺永雄;刘斌;东家茂;王东升;玉海;刘聪;彭云生;张连生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是颈椎外科常规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已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成熟手术.但植入钢板存在于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由于钢板的切迹造成对食管不同程度的压迫和影响,有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1],尤其是多节段固定影响更为明显[2],严重的并发食道瘘[3]甚至因此导致死亡[4].因此,近期国内、外很多专家尝试无钢板的零切迹(Zero Profile)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ACIF)系统[5-6],初步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我院自2011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首例零切迹ACIF治疗颈椎病,目前已治疗患者15例,现将其应用体会及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总结分析如下.

  • 肺放线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潘建光;翁恒;王岗玲;李红艳;黄进宝

    肺放线菌病由放线菌感染所致的临床少见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得不典型导致临床误诊率高.若有怀疑该病,诊断及时,常预后良好,并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如外科手术等.一、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以"咳嗽、痰中带血、气促3个月"为主诉于2012年1月6日于我院治疗.3个月来患者间断痰中带血,鲜红色,并渐进感活动后气促,无发热、胸痛等不适;自行购买"头孢拉定"等药物治疗无好转,查CT示"右肺中叶软组织团块影,支气管欠通畅,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肺癌,收入院.入院查体:口腔内牙齿见多量黄色污垢,并有龋齿,右中下肺叩诊浊实音,触觉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闻及少许湿性哕音.见图1~3.入院时血常规提示WBC 9.86×109/L、NEUT 80.6%,常规CRP 30.6 mg/L.

  • 640层CT对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郝晓东;黄瑛;成满平;韩月东;强海霞;牛娟琴;任方远;罗樱;叶建军

    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是引起心肌缺血并可能诱发心肌梗死重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非粥样硬化性原因的冠状动脉病变,同样也影响到心肌的供血.查阅相关文献,诸学者报道总结主要有功能性的、感染性、先天性、内分泌性以及创伤、中毒等因素[1-3],总之各种原因影响并使冠状动脉灌流压减低或管腔阻塞、流速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灌流不足,从而影响相应心肌的供血灌注不足,由此可见这些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素,在临床工作中也同样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 乳腺叶状肿瘤11例磁共振征象特点分析

    作者:张嫣;余浩杰;张江宇;王颀;郭庆禄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临床少见,发病率约占乳腺原发肿瘤的0.3%~1.0%[1-2].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及上皮成分组成,具双相分化能力.叶状肿瘤生物学行为复杂,术后易复发和转移,术前正确的诊断能很好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PTs的MRI影像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帮助.

  • 右位心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与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一例

    作者:孙百超;艾永顺;杨东辉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住院.入院查体:BP125 mm Hg,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右锁骨中线内0.5 cm,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规心电图(按右位心矫正)提示室性早搏二联律(图1),24h动态心电图显示总心率118 888次,平均心率83次/min,室性早搏总数14 009次,二联律1089次,无室性心动过速.胸片提示右位心(图2).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镜面右位心,主动脉和左肺动脉导管,直径约6mm,管长13 mm,左向右分流;主肺动脉内径30 mm,左心室内径50 mm,其余各心腔和大血管内径正常;肺动脉收缩压4mmHg;三尖瓣轻度反流(面积4.4 cm2).腹部超声提示全腹脏器反位.诊断:先天性真性右位心,动脉导管未闭(PDA),频发室性早搏,全腹脏器反位.

  • 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右侧偶发性肾癌一例

    作者:骆吉鸿;全昌斌

    患者女,55岁.10 d前无明显诱因始觉乏力,发现皮肤黄染,小便发黄,大便呈陶土色,纳差,体重减轻.门诊以"梗阻性黄疸"收入.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血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158 IU/L,谷草转氨酶159 IU/L,总胆红素235.2μmol/L,直接胆红素227.7 μmol/L.肿瘤五项中有2项异常:糖类抗原50(CA-50)∶65.68 U/ml,糖类抗原199(CA-199)∶358.1 U/ml.

  •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毛庆东;张晓娟;张海燕;刘希双

    患者男,54岁,因上腹痛半个月收入普外科.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间断性钝痛,不向肩背部放射,无发热、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泻、便秘.于2013年1月9日到我院行胃镜(OLMPUS GIF-H260)检查:幽门至胃角胃窦小弯侧见一巨大溃疡形成,边缘不规则,表面覆污苔,周边黏膜呈环堤样隆起,活检质硬(图1).胃镜诊断:胃癌;食管炎(C级).病理诊断:(胃窦)癌,有明显鳞状细胞分化特征(图3A).血CEA 6.38 ng/ml(参考值1~ 3.4 ng/ml),AFP和CA19-9均正常,腹部CT:胃窦壁增厚并胃扩张,肝左叶旁类圆形略低密度影,所见部分肠腔内液性密度影;胸部CT:双肺少许纤维灶,双肺上叶肺气肿;腹部超声:腹腔内低回声结节,考虑淋巴结肿大.2013年1月15日再次行胃镜检查见胃窦小弯侧溃疡较前无明显变化(图2).胃镜诊断:胃癌;贲门溃疡;食管糜烂.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干燥综合征并发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一例

    作者:李忱;刘晋河;董振华

    患者女,56岁,因"口干、眼干27年,腰背疼痛3个月"于2008年4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81年出现口干、眼干.1982年出现发作性四肢软瘫,查血钾1.1 mmol/L,诊断为低钾性周期麻痹,予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

  • 膀胱异物性结石一例

    作者:董莘

    患者男,38岁.自述十几年前误将1根长针插入尿道,因年轻,羞于就医,当时亦无明显不适.近3年内,患者间歇出现肉眼血尿,偶伴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两次排尿间隔短30 min).曾就诊于某医院,诊为膀胱结石,未予治疗.近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而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膀胱异物收入院治疗.平素体健,既往史无特殊.泌尿外科情况:双肾区未见红肿隆起,双肾区无叩击痛,未触及血管杂音,双输尿管行径无压痛,膀胱区未见膨隆,右侧耻骨上区压痛,未扪及包块.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尿道外口无异常分泌物.超声示:两侧肾盂内输尿管扩张,右侧内径约0.7 ~0.9 cm;左侧内径0.5 cm.膀胱充盈欠佳,壁不均匀增厚.

  • 肩背部巨大纤维瘤病一例

    作者:马冬捷;张志庸;李单青;陈野野;韩志军;郭峰

    患者男,34岁,因"发现右肩背部肿块9个月,伴右上肢放射痛5个月",未经诊治入院.体检:右肩背部可及大径约30 cm实性质韧肿物(图1),无压痛,不可推动,颈部及锁骨上,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彩色超声:右锁骨上及肩背部低回声软组织肿物.CT及MRI提示肿物上极至颈根部,未包绕大血管,右肩关节无异常(图2).穿刺活检示:梭形细胞组织,结合免疫组化CD34血管(+),S-100(-),SMA(+),Ki-67 index 3%,考虑纤维瘤病或结节性筋膜炎.手术情况:右胸后外侧切口延伸至右颈根部,实性质韧肿物位于肩胛骨下与肋骨表面之间,两侧分别达到腋窝及脊柱旁,向上延伸至右颈根部.有完整包膜,表面散在迂曲血管,未侵及肋间肌、肩关节及神经大血管、胸导管.仔细分离后完整切除肿物(图3).测量称重:27 cm×15 cm×8 cm,1.308 kg(图4).手术2.5h,出血量800 ml.患者症状缓解,无术后并发症,恢复顺利出院.病理:肿物表面被包膜,光滑,切面灰粉、实性质中,呈编织状,符合背部纤维瘤病(图5,6).

  • 不同血管途径取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脱落封堵器二例

    作者:杨锋;卢竞前;吕云;李易

    例1,患者女,42岁,因活动后气促15年,加重1周于2009年6月11日入院.体检胸骨左缘2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约12 m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10 mm Hg,双向分流,以左向右为主.患者要求试行介入治疗.术中降主动脉造影示PDA直径12 mm,测肺动脉收缩压116 mm Hg,主动脉收缩压120 mm Hg,肺动脉内注入10 mg酚妥拉明后10 min再测肺动脉收缩压108 mm Hg,主动脉收缩压118 mm Hg,使用16/18 mm的PDA封堵器(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试封堵,在PDA处展开,30 min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到108 mm Hg,主动脉收缩压为118 mm Hg,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由于肺动脉压力下降不明显,建议患者放弃介入治疗,但患者及家属强烈要求继续介入治疗,遂释放封堵器,在释放瞬间透视下见封堵器脱落到主动脉并固定至胸主动脉水平.立即经股静脉换用14F输送鞘至胸主动脉下,通过输送鞘内使用6F的MP2导管及圈套器试图圈套封堵器尾端螺旋柄,同时通过股动脉用猪尾导管调整封堵器位置,并在封堵器下支撑和固定,约40 min后圈套器成功套住尾端螺旋柄,遂前送MP2导管夹紧封堵器,回拉至14 F输送鞘中,退出输送鞘,取出封堵器,结束手术,期间输悬浮红细胞1U,血浆200 ml.患者术后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于第3天出院.出院后使用西地那非,2013年3月随访无明显并发症.

  • 胃异位并扭转误认为食管裂孔疝一例

    作者:刘志

    患者男,22岁,上腹不适2个月,并食后上腹憋胀.查体:患者较消瘦,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肝脏较大,左叶延伸到左全腹,右叶后段消失,被一类圆形囊实性密度影占据,其内见液液平面及少量气体,壁厚度一致并光滑;左叶内侧主动脉左前方另见一圆形囊实性密度影,较前者小;其上层面肝右叶被类圆形囊实性密度影全部占据,该影形态呈葫芦状,气体位于上方,量有所增多,并与主动脉前方囊实性密度影有相连趋势;在右膈层面该影呈巨大囊实性影,内侧见一较大切迹,此层面肝脏影消失(图1).

  • 烧伤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二例

    作者:庞淑光;李泳焱

    例1,患者男,70岁,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3h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5 mm Hg,专科检查:见面颈部、臀部、四肢烧伤创面,表皮已脱落,面颈部基底红润,四肢、臀部创面基底红白相间、苍白色.诊断:(1)烧伤(火焰)50% TBSA,浅Ⅱ度6%,深Ⅱ度9%,Ⅲ度35%;(2)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予积极补液抗休克,休克期度过平稳,于伤后5d行双下肢切痂、开窗异体皮覆盖术,伤后8d行小块自体皮嵌植术,伤后31 d行残余肉芽创面植皮术.

  • Fahr病一家系

    作者:周广滨;李钊;戴宜武

    先证者男,68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语言不利2d,在外院做头颅CT考虑右侧枕叶脑出血、脑白质病而来我院就诊.患者系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现居住于河北省白沟,农民.入院后询问发现患者近5年有智力下降、生活能力减退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查体:血压170/11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差,张口伸舌不配合,左上肢呈屈曲状,左上肢肌力Ⅱ级,肌张力略高;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略低;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侧肱二肌、肱三头肌肌腱及跟腱反射略减弱,左侧Babinski征阳性.再次查头颅CT平扫:右侧顶区可见片状高密度,边界清楚,大小约50.6 mm× 24.0 mm,CT值约为67.37 HU.左侧丘脑可见小片状低密度,边界清楚.

  •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作者:庞慧;彭珍;骆秉铨;付强

    患者女,41岁,因"活动时胸闷3年"于2011年8月3日入院.患者3年来活动时(登二楼)诱发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一年前炒菜时晕厥一次,先出现心悸、胸闷先兆,继之意识丧失,无抽搐,3~5 min后清醒如常.2个月前因胸闷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心电图示:前壁导联ST段压低(0.1 mV)伴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稍大.2011年6月2日于外地某三甲医院门诊就诊:胸闷3年,测血压两次:120/80 mm Hg和140/90 mmHg,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伴继发性ST-T改变.

  • 胸腔内佯似包裹性积液的巨大先天性脊膜膨出一例

    作者:杨燕;赵征;曹建霞

    患者女,44岁.右侧胸背部疼痛5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为持续性,不向他处放射,右侧卧位时疼痛较轻,不伴发热、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脊柱疾病,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予特殊治疗.此后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摄胸片示右侧胸腔可见一巨大类圆形囊状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整,同时胸段脊柱局部右凸畸形(图1).门诊拟包裹性胸腔积液收入.

  •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4个月成功脱机一例

    作者:王金春;史大治;罗莉;郑伟;张立春;吴丽红;贾艳辉

    患者男,92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发热1d于2012年8月26日入我院呼吸内科.痰液多为白色黏痰,偶咳黄痰,有胸闷、气喘,尤以活动后明显;体温高38℃,自服左氧氟沙星,疗效不佳.既往:脑梗死病史17年,遗留言语笨拙;冠心病病史8年;支气管扩张病史60年;高血压病病史8年,血压高时180/90 mm Hg,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监护示:HR 90次/min,BP 140/60 mm Hg,RR 27次/min,SpO2 91%(低流量吸氧).查体:意识清,桶状胸;左肺呼吸音弱,双下肺可闻及散在干、湿哕音;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

  •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钙化及骨硬化一例

    作者:谭书德;赵潇;李恩春;李瑾

    患者男,32岁.入院前2年,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心累、乏力及食欲缺乏症状,间断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透析后好转;此后一直进行规律透析.入院后一直无尿,查体发现有腰背部疼痛.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尿素测定(酶促学法)28.69 mmol/L(参考值:2.80 ~ 8.20 mmol/L),肌酐测定(酶促学法)1529.00 μmol/L(参考值:53.00~123.00μmol/L),胱抑素C(CYSC)9.06 mg/L(参考值:0.63~1.25 mg/L),血清尿酸测定(酶促学法)649.00μmol/L(参考值:210.00 ~430.00 μmol/L),肾功能极差达重度尿毒症期.甲状腺功能检查:降钙素(CT)31.8 ng/L(参考值:男性为0 ~ 14 ng/L);骨钙素(BGP) 23.5μg/L(参考值:4.8 ~10.2μg/L);甲状旁腺激素(PTH):氨基端(活性端)892 ng/L;羧基端(无活性端)2132 ng/L(参考值:氨基端230~630 ng/L,羧基端430 ~ 1860 ng/L);维生素D 3.2 nmol/L(参考值:5.0 ~11.8 nmol/L).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全身重度水肿一例

    作者:刘荣;黄敏坚;晏平;林俊敏;梁子敬

    患者男,8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促10年,加重2d"于2011年8月1日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8℃,血压137/79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急促,桶状胸,触诊语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及弥漫散在湿哕音.心率121次/min,律齐.腹平软,肠鸣音正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入院时血白细胞17.7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6.3%;血气分析:pH值7.146,二氧化碳分压69.92 mm Hg,氧分压64.66 mm Hg,氧饱和度89.3%;血乳酸1.5 mmol/L;血葡萄糖:24.2 mmol./L,肌酐154.5 μmol/L,钾4.74 mmol/L,肌钙蛋白Ⅰ 0.18 ng/ml;血白蛋白34.4 g/L,γ-谷氨酰转肽酶110 U/L;B型钠尿肽前体5546.00 pg/ml.

  • 超声诊断外阴异位乳腺一例

    作者:陈丽敏;张海春;陈钟萍

    患者女,20岁,主因"发现左侧会阴肿物2年余"来诊.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外阴肿物,如黄豆大小,无不适感,包块逐渐增大.查体:双侧乳腺对称,外观、大小正常.患者未婚,无性生活史,故未行内诊.左侧大阴唇见一大小约7 cm(长)×6 cm(宽)肿物,表皮光滑,表面见一丘状皮赘,大小约0.5 cm,质韧,活动好,边界清晰,无红肿痛及波动感.其余无特殊.

  • 鼻腔神经鞘膜瘤一例

    作者:何双珠;庞宇峰;龚静蓉

    患者女,41岁,因"鼻塞1年,加重半年"于2012年5月18日收治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外鼻无畸形,无触痛,双侧鼻前庭无异常,双侧鼻腔欠通畅,鼻黏膜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左侧中鼻道未见明显脓涕及新生物,右侧总鼻道内见息肉样新生物堵塞鼻腔(图1),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各鼻旁窦区无压痛.入院诊断"右侧鼻息肉",完善各项术前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2012年5月21日行右侧鼻内窥镜手术.术中见右侧总鼻道有一圆形带蒂淡红色新生物,大小约2.5 cm ×2.5 cm,表面有少许血丝,质地韧,探查其根蒂,来源于鼻中隔中后段.予鼻黏膜钳夹持其根蒂将其咬断取出,鼻中隔创面少许出血,双极电凝局部烧灼止血.病理:(右鼻)神经鞘膜瘤(图2),酶标:Vim(+)、CK(-)、CD34(-)、S-100(+)、NSE(+)、SMA(-)、Ki67指数0.4.分别于术后2周、2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鼻腔通气好转,无鼻出血症状,双侧鼻黏膜充血,双下鼻甲肥大,右侧鼻中隔黏膜光滑,未见新生物.

  •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Ufm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作者:严士敏;刘卉芳;陈凤玲

    目的 构建小鼠Ufm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实现该基因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的稳定表达抑制.方法 根据小鼠Ufm1基因设计两条RNA干扰序列,合成靶序列双链DNA,与pFU-GW-RNAi载体连接,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pFU-GW-RNAi载体、pHelper 1.0载体及pHelper 2.0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其滴度,随后感染RAW264.7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将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RNA干扰慢病毒感染组,用Real-time PCR检测Ufm1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 PCR扩增检测阳性菌落和测序证实,shRNA片段完全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pFU-GW-RNAi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293T细胞呈绿色荧光,并测得病毒滴度为9×105 TU/μl.重组慢病毒感染RAW264.7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到Ufm1基因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能够在RAW264.7细胞中有效沉默靶基因.

  • 羧胺三唑对TNF-α诱导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MMP-1、MMP-3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蕾;李娟;武丹威;罗丽丰;郭磊;于晓丽;叶菜英;张德昌

    目的 研究羧胺三唑(CAI)对TNF-α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以及MMP-1、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并分离培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FLS.实验分为对照组,20 ng/ml TNF-α组,同时加入TNF-α和溶剂DMSO组,以及同时加入NF-α和不同浓度CAI(10、20、40 μmoL/L)组.CCK-8法检测FLS的增殖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和MMP-3的蛋白表达.结果 20 ng/mlNF-α能明显增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FLS的增殖反应,增加MMP-1和MMP-3的蛋白表达(P<0.01).CAI(20、40 μmol/L)能够显著抑制TNF-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FLS的促增殖反应(P<0.01),抑制率分别为(31.13±7.07)%和(42.48±5.84)%,且CAI能够降低TNF-α诱导的MMP-1和MMP-3产生(P<0.01).结论 CAI体外给药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FLS增殖以及产生MMP-1和MMP-3,这可能是其抗关节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顺铂抑制IL-8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迁移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妍雨;张蓓

    目的 观察外源性人白细胞介素-8 (IL-8)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的影响,及顺铂对它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顺铂抑制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 顺铂处理SKOV-3细胞,MTT法确定顺铂使用的佳作用浓度;Transwell法观察顺铂对IL-8诱导SKOV-3细胞迁移的干预作用;ELISA法检测顺铂分泌IL-8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顺铂浓度为100μg/ml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浓度区间在200~400μg/ml的顺铂对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该范围内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浓度为100μg/ml的顺铂,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24 h、48 h、72 h,各时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8(100 ng/L)处理细胞后,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顺铂(100 μg/ml)具有抑制IL-8诱导的SKOV-3细胞迁移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迁移的细胞数由241.67减少到15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刺激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64.04±4.6).结论 IL-8具有促进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的作用,顺铂可能是通过NF-κB细胞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起抑制作用.

  • 全瓷修复体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徐晓乾;徐东选

    口腔美学修复随着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成熟,而在整个口腔美学修复中,前牙区的美学尤为重要和关键.前牙美学修复的原则是经过修复将前牙颜色调整到正常范围、牙体形态协调对称、排列整齐、牙列完整.前牙美学修复往往面对患者的高期望值,因此要求医师在美学认知方面的提高,同时需要有较好的修复材料的支持.

  • 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洪亮;宋应亮

    在口腔种植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骨量不足的问题.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手术和后期修复方案的制订.对于骨量不足的患者,一般仅能选用较细或较短的种植体,而且往往需要骨增量技术来加以弥补骨缺损.例如上颌后牙区骨质吸收后窦嵴距不足,往往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而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患者在进行种植修复时美学风险较高,通常也需要植骨.

  • 口腔修复治疗中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桥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作者:索来;万乾炳

    种植义齿用于修复牙列缺失时,具有体积小、口感舒适、固位力强、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牙缺失修复的重要手段.由于缺牙间隙大或者邻牙位置关系不佳等原因,修复时可能会采用天然牙和种植体基牙联合修复的方法.以往研究[1-2]表明,同牙槽骨骨性融合的种植体周围的支持组织与天然牙牙周膜在结构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异,此种修复方式存在争议;但鉴于临床上已有大量成功的病例,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桥(tooth-implant supported bridge,TISBs)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大部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 自体牙移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周宏志

    自体牙移植的基本定义是"将牙齿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包括将埋伏、阻生或萌出牙齿转移到手术制备的牙槽窝内".此外,将倾斜的牙齿通过手术竖直,或将断面位于龈缘下方的牙根通过手术推出以及将牙齿拔出体外完成根管倒充填后再植回牙槽窝(意图再植),这三者的愈合过程也与自体牙移植类似,因此自体牙移植可以分为三类:(1)传统移植;(2)牙槽内移植;(3)意图再植.本文重点介绍传统移植[1].

  • 近期中国口腔种植大发展背后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智;高承志

    缺牙患者进行修复的目的,在于恢复因牙齿缺失导致的健康、功能、美观损害.口腔种植修复无需像固定义齿或活动义齿那样利用口内余留牙齿或软组织获得支持、稳定和固位,并且还能阻止缺牙后的牙槽骨的进一步吸收.正因如此,种植技术无可非议地被誉为新一代的口腔修复技术.

  • 种植牙临床常见的问题与预防

    作者:余梓东

    种植牙是目前牙列缺失的第一选择,正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种植牙的成功涉及口腔上下颌骨及其软组织的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内容[1].因此,其临床碰到的问题很多.但临床常碰到的问题与对策应是初涉种植牙科学的同道们必须首先共同探讨的问题.而且,预防其问题发生,其意义更为重要.

  • 牙种植治疗与根管治疗的抉择

    作者:凌均棨

    由于龋病及外伤等原因造成牙体硬组织不可复性缺损的残根残冠,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0%~50%.对于残冠残根的治疗包括根管治疗后冠修复或拔除行牙种植治疗[1].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是国际公认的牙髓根尖周病的佳治疗方法,其目的在于"把根留住",进而保存患牙,恢复牙冠外形和功能[2].完善的RCT是保留残根残冠的基础,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三个主要步骤,其原理是通过根管预备清除髓腔尤其是根管内的炎症牙髓、感染牙本质、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并进行适当的根管消毒和严密的三维充填,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 种植上部修复新手段:visio.lign

    作者:徐小川;楼勇贞

    一、背景理想种植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应与骨组织弹性模量相近或者差别不大,但目前,钛合金类种植体的弹性模量约是皮质骨弹性模量的5倍,为避免弹性模量不同造成的界面剪切应力过大,需要通过良好的咬合设计调节剪切应力,种植义齿保护合概念被提出,即:适当降低种植义齿所受合力[1]423,防止负载过重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炎.

  • 2012年第三届欧洲骨结合学会共识研讨会报告(种植体修复重建部分)及对我国种植修复的启示

    作者:吕亚林;Hai Zhang

    迄今为止欧洲骨整合学会(EAO)共识研讨会共成功举办了三届,第一届和第二届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H(a)mmerle & van Steenberghe 2006;H(a)mmerle & Quirynen 2009)举办.第三届EAO共识研讨会于2012年2月在瑞士Pf(a)ffikon举办.会议的组织者分为是:Marc Quirynen,Christoph H.F.H(a)mmerle,Bj(o)m Klinge.此次研讨会分成4个专题小组,讨论了当前牙科种植领域四大方面问题:(1)种植体的存留和并发症;(2)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破坏;(3)计算机辅助的牙种植治疗以及硬组织和软组织方面处理;(4)种植修复重建.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