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作者:陈悦;赵明才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超家族的新成员之一,初是从人扁桃体和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条长1.3kb,与TNF家族成员相似的cDNA,因其能微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故将其命名为TWEAK [1].近年研究发现,TWEAK可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2].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局限性、退行性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

  • 基于循证医学的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姚舒洋;张毅

    近几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全身治疗有了长足发展.由开始不分组织病理学亚型或分子生物学特点而进行的特异性不高的化疗,逐步发展到了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治疗.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大部分临床医师的NSCLC治疗概念是基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患者的功能状态、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因素的肺癌个体化治疗,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规范化治疗.但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是对每一个肺癌患者的"量体裁衣",根据肿瘤生物学特征和药物基因组学改变进行的针对性治疗.目前很多循证医学证据均说明分子标志物不仅能判断预后,而且它们有助于预测药物治疗的效果或耐药情况以及监测治疗的有效性.本文对NSCLC分子检测方面的发展进行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的线粒体损伤致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巩凤超;毕胜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首次报道,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记忆力减退、行为与人格的改变.新资料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3.5亿人发病,发病率在65岁以后几乎每5年增加1倍,每年每100 000人中约有1275例被确诊为AD[1].AD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大量神经元的丢失、老年斑沉积(主要指细胞外异常的B淀粉样蛋白)及细胞内过多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1].AD包括年龄相关的迟发型散发性AD及少数早发型家族性AD,家族性AD被认为主要与p淀粉样蛋白的前体(amyloid-β proteinprecursor,ABPP)及早老素1、早老素2的基因突变有关[1].

  • 肠系膜纤维瘤病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作者:符涛;王文跃;周雷

    肠系膜纤维瘤病(mesenteric fibromatosis)是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的一个类型.韧带样纤维瘤病也称韧带样瘤(desmoid tumor)或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常向邻近的肌肉组织或脂肪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切除不净极易复发[1].韧带样纤维瘤病通常发生于腹壁、腹壁外、腹腔内和肠系膜.其中,腹腔内和肠系膜发病率较低,仅占10%~20%[2].

  • 脑梗死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治疗展望

    作者:顾昊;张颖冬

    脑卒中已成为世界范围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虽然卒中终导致脑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但是在全脑和局灶梗死组织中存在显著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如在啮齿动物和人类短暂全脑梗死中常导致海马椎体细胞中发生选择性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elayed neuronal death,DND)[1].而在局灶性梗死病灶中绝大多数梗死核心区域的细胞发生坏死,其特征是细胞能量的突然减少以及隆起破坏的亚细胞器.梗死后包绕在核心细胞周围的是缺血半暗带,当再灌注良好时可得以恢复,半暗带的细胞死亡与否,则很大程度上依赖凋亡的强度.

  • 血红素氧合酶-1与中药抗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森;郝华;吴萍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是哺乳动物体内血红素氧化的限速酶,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滑面内质网,能降解血红素,产生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二价铁离子(Fe2+)以及胆绿素(biliverdin,BV),后者随即在胆绿素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胆红素(bilimbin,BR).HO存在诱导型HO-1和结构型HO-2、HO-3三种同工酶,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1].其中,HO-1是研究多的同工酶,由于多种抗炎、抗氧化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其密切相关,HO-1及其下游产物在中药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本就此做如下综述.

  •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研究应用新进展

    作者:郝岩;冯世庆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ells)技术是21世纪干细胞领域令人瞩目和期待的新兴干细胞制造技术.2006年8月,日本东京大学的Takahashi等[1] 从胚胎干细胞相关的24个基因中,筛选出4个基因(Oct4、Sox2、c-Myc和Klf4.),将它们同时导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将小鼠体细胞重新编程为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特点,并具备向3个胚层各类型细胞分化潜能的新型细胞.

  • 脑钠肽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不全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双军;黄欢;周巍;徐欣晖;陆晓晔;陈怡;吕利雄;朱长清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RVD)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APE患者45例,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于入院24 h内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值,同时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RVD组和无RVD组.结果 45例APE患者中,27例和18例分别归入RVD组(60%)与无RVD组(4|D%).RVD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无RVD组,分别为(426±269.42)pg/ml与(40.09±25.37)pg/ml,P<0.001;其中,18例被诊断为低危患者(40%),20例为中危患者 (44.4%),7例为高危患者(15.6%),平均BNP值分别为(30.56±20.58)pg/ml,(284±139.21)pg/ml,(485.32±210.77)pg/ml,并且在低危组与其余两组之间的比较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浆BNP检测可能是诊断APE患者发生RVD的有效方法,并有助于APE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

  • 经皮肾盂穿刺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

    作者:刘训伟;金鹏;梁慧;李凡东;谢志勇;易玉海

    目的 探讨经皮肾盂穿刺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方法 6例肾移植患者行经皮肾盂穿刺输尿管成形术,术后随访3~43个月,行超声、肾功能检查,观察肾盂、输尿管有无扩张,病变段输尿管是否再狭窄,获取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前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肾集合系统分离数值分别为(789.5 ±532.5)μmol/L、(19.55±8.65)mmol/L及(23 ±11)mm,术后为(134.5±57.5)μmol/L、(5.85±1.75)mmol/L及(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无再狭窄出现.结论 经皮肾穿输尿管成形术简便安全,并可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技巧

    作者:湛海伦;周祥福;杨飞;方友强;卢杨柏;司徒杰

    目的 探讨复杂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共8侧患肾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肾CT动脉造影了解肾动脉分支,行肠道准备.采用肋缘下切口经腹(或经腹膜外)途径配合低温阻断(或不阻断)肾动脉进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方法治疗,双侧错构瘤为分期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均获成功.6侧患肾采用肋缘下切口经腹途径,2侧患肾采用肋缘下切口经腹膜外途径.所有患者术中均配合低温,其中6侧患肾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肾动脉32 min,2侧患肾未阻断肾动脉.术中平均出血(350±80)ml,3例患者输血.平均手术时间(160±68)min.术中无肠道损伤,术后无明显出血、尿瘘,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血肌酐正常,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处理棘手,肋缘下切口术野显露清楚有利于暴露,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术中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甘露醇对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谭来勋;张镇涛;刘美真

    目的 探讨应用20%甘露醇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受损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血压突然升高的10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均分为甘露醇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常规应用降压药;若血压≥180/120mmHg,甘露醇组即时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对照组静脉滴注乌拉地尔至血压低于此值;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病程第1、3、7和12天时的平均血压,第28天时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和ADL.结果 治疗后,血压呈逐渐下降趋势:甘露醇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在第7、12天时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露醇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而甘露醇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BI)则高于治疗前,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能迅速降低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且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ADL的增强.

  • 肾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c1/Tc2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赵晴;赵善斌;王艳峰;严文伟;丁弋;宋东;苏文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Th1/Th2及Tc1/Tc2漂移对肾癌发生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不同分期肾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IL-2、TNF-α、IL-4、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症状型肾癌患者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局限型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01),局部进展型和转移型肾癌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Th2、Tc2类细胞因子IL4、IL-6(P<0.05,P<0.01)分泌水平升高.结论 Th1/Th2偏移和Tc1/Tc2偏移促进了晚期肾肿瘤的进展和转移.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 糖尿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血药峰浓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艳静;韩喜琴;高微微;彭勋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体内异烟肼和利福平血药峰浓度的影响,从而分析糖尿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需要调整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剂量.方法 随机选取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为观察组,单纯肺结核(除外肝肾疾病)为对照组,服用抗结核药物7 d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的血药峰浓度,两组间进行对比,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差异,有无糖尿病对异烟肼、利福平在体内的血药峰浓度无影响.结论 有无糖尿病对异烟肼、利福平在体内代谢没有影响.提示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无需调整用药剂量.

  • 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抑制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微云;叶玮

    目的 通过观察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的抑制作用,评价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治疗口源性口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口臭患者唾液全细菌为实验菌,建立挥发性硫化物产生模型,配制纯茶多酚溶液、茶多酚与维生素C浓度比例等于2:1(1号药品组)、1:1(2号药品组)、1:2(3号药品组)的不同比例混合溶液,分别与3种口腔产臭细菌作用,使用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测量厌氧培养3 h和6 h后各组样品产生VSCs数值.阴性对照为不加药品的菌液,阳性对照为加入0.1%浓度氯己定溶液的茵液.结果 (1)药品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3 h后,纯茶多酚组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的3组样品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显著降低(P

  • 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检测与影像学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世俊;高德禄;黄志刚;张金树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水平与其影像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P)和造影阴性(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测定其血清心肌梗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及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后不同时间的AMI患者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心肌梗死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STEMI组三个指标显著高于NSTEMI、UAP及对照组(P<0.01),UAP组三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溶栓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24 h内显著降低,血管完全闭塞组与不完全闭塞组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完全闭塞与NSTE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狭窄程度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与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血管是否完全闭塞有关,因此应及时进行血清心肌梗死标志物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并用来观察疾病的演变、疗效和预后.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CerbB-2、P53、Ki67和Ca15-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陈焕清;符少萍;缪瑞明;沈溪明;吴畏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瘤体组织CerbB-2、P53、Ki67和Ca15-3表达的影响.方法 检测6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瘤体组织CerbB-2、P53、Ki67和Ca15-3的表达水平,比较化疗前后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设手术治疗组为对照组.结果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Ki67和ca15-3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减低(P<0.05),而CerbB-2和P53的表达水平于化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新辅助化疗下调乳腺癌患者瘤体组织Ki67和Ca15-3的表达,但对CerbB-2和P53的表达无影响.

  • 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波;吴锦丹;罗勇;胡蕴;张文礼;马建华

    目的 通过检测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清除率(UAER)在糖尿病肾病进程中的变化以及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共47例患者,采用示踪剂99mTc.二乙胺五乙酸(99mTc-DTPA)检测GFR,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晚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两组间CysC、UAER的变化及评判基于血清CysC计算的GFR(CGFR)与传统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计算的GFR估计值(eGFR)的优劣.结果 晚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UAER均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99mTc-DTPA GFR与CGFR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显著高于99mTc-DTPA GFR与CGFR(P=0.006;P=0.033).相关分析显示GFR与CysC、UAER负相关(r=-0.584,P=0.000;r=-0.507,P=0.000).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伴随慢性肾脏病(CKD)进程,CysC、UAER逐渐升高,与eGFR相比,CGFR与GFR有更好的对应性,能更好地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 射频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不同联合方案治疗肝癌近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建平;郑宝珍;倪家连;牛秀峰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三种不同联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2例采用RFA联合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联合治疗时RFA与TACE组合方式划分为A、B、C三组.A组为RFA+TACE组,48例;B组为TACE+RFA组,69例;C组为TACE+RFA+TACE组,25例.比较三组联合治疗后血清AFP阴转率、肿瘤的完全坏死率和总缓解率和治疗后1年、2年和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三组联合治疗前、后血清AFP阴转率,肿瘤完全坏死率和1年、2年和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均优于A组;C组虽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RFA+TACE组合治疗肝癌疗效可能优于RFA+TACE或FACE+RFA,是RFA与TA-CE 联合治疗肝癌时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 南充地区145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许媛;方莉;黄义山;苏忠龙;陈金文;朱兴春;谢宁;赵维姣;廖涛

    目的 分析南充地区115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状况,为本地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南充地区145例男性生殖器疣状新生物及尿道分泌物进行HPV检测,阳性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145例送检者中检出HPV 115例,阳性率为79.3%.其中低危型感染72例,占62.6%;混合感染(同时感染高危型和低危型HPV)37例,占32.2%;单纯高危型感染较少,占5.2%.低危感染型别以HPV6型、11型为主,分别占53.4%、49.1%;高危感染型别以HPVl6型为主,占15.5%.结论 南充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者HPV感染率较高,且各年龄阶段均易感,感染型别以HPV6型、11型等低危型为主.

  •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静脉营养补钾时机的探讨

    作者:陈慧卿;李明;李素萍;庄思齐;黄越芳

    目的 探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静脉补钾的时机.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9月至如10年9月住院的162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补钾组(86例)和晚期补钾组(76例),分别在生后3、7 d开始经静脉补充生理需要量的钾1.5mmol·kg-1·d-1,于生后第1、3、7、14天分别抽血查生化监测血钾水平.结果 162例患儿中,生后第3天发生低血钾的有24例,且全部纳入早期补钾组.在第7天早、晚期补钾组发生低血钾的分别为4例(4.7%)和24例(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63,P=0.001).第14天早、晚期补钾组发生低血钾的分别为1例(1.2%)和2例(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1,P=0.453).两组在第7天和第14天高血钾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9,0.381,P=0.280,0.250).剔除第3天低钾病例后,两组第7天低钾血症发生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514,P<0.001).结论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有必要早期(生后3 d内)补充生理需要量的钾以预防低钾血症发生.

  • 昆明市五华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米弘瑛;李利;许小艳

    目的了解和探讨昆明市五华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无消化道症状的478例儿童,进行个人资料、饮食卫生习惯、动物接触史、社会经济状况、父母饮食卫生习惯、家庭成员胃病史等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后采集血标本,用斑点ELISA法检测血清HP抗体.分析昆明市五华区儿童HP感染的发生率,HP感染的特点,并对影响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先进行单因素配对资料X2分析,高危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然后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78例中男244例,女234例,年龄范围1岁6个月至14岁.(1)HP感染发生率:HP-IgG阳性238例,HP感染率为49 8%,其中各年龄阶段儿童HP感染阳性率不同,1~3岁、4~7岁、8~14岁HP-IgG阳性率分别为24 3%、38 4%、58 3%,学龄期儿童(>7岁)占总感染人数的64 7%.(2)HP感染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儿童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与年龄(P=0.001),共用餐具(P<0.001),共用牙刷口杯(P<0.001),吃饭看书或看电视(P<0.001),喜食零食(P<0.001),喜食香甜或油炸食品(P<0.001),喜食肉食(P=0.027),饭前饮水(P=0.039),喜食蔬菜(P=0.016),低人均居住面积(P=0.013),家庭人口多(P<0.001),经济收入低(P=0.018),父亲有胃病(P<0.01),母亲有胃病(P<0.001),照顾者有胃病(P=0.001),共同进餐者有胃病(P<0.001),父亲吸烟(P=0.043)及饮酒(P=0.008),父母饭前不洗手(P=0.005)等因素有关联.以上述的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相关联因素为基础进行非条件Logisn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OR=2.126,P<0.001),共用牙刷口杯(OR=2.094,P<0.001),共用餐具(OR=2.260,P<0.001),吃饭时看书或看电视(OR=3.375,P<0.001),喜食零食(OR=0.599,P<0.001),喜食香甜或油炸食品(OR=0.560,P<0.001),家庭人口数多(OR=1.675,P<0.001),经济收入低(OR=1.676,P<0.001),人均居住面积小(OR=0.989,P=0.001),父亲有胃病(OR=2.937,P<0001),母亲有胃病(OR=1.970,P<0.001),照顾者有胃病(OR=2.21,P<0.001)及共同进餐者有胃病(OR=3.162,P<0.001)为儿童HP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HP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易感,且与年龄相关,以学龄儿童为主.母亲有胃病、父亲有胃病、吃饭时看书或看电视、喜食香甜或油炸食品及家庭人口多、经济收入低、人均居住面积小等因素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

  • IgA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7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卫建平;高丽芳;王晨;张晓琴;姚舒蕾

    目的 对IgA肾病肾组织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血清IgA浓度及肾组织IgA沉积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评分标准对139例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下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7蛋白;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gA免疫复合物在IgA肾病肾小球的沉积量;分析各病理参数与临床指标、血清IgA浓度及肾组织IgA沉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系膜细胞增生评分组间(MO/1)24 h蛋白定量(24 h,np)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不同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黏连积分组间(SO/1)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不同程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组间(TO/1/2)24 h蛋白定量、eGF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P<0.001).TGF-β1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与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黏连、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r=0.349,P<0.001;r=0.325,P=0.001);Smad7蛋白与系膜细胞增生评分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3,P=0.013).TGF-β1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与Smad7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9,P=0.001),与Ig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量正相关(r=0.322,P=0.014),而Smad7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与后者无相关性(r=0.269,P=0.094).血清IgA浓度与肾组织IgA免疫复合物沉积量之间无相关性;两者与各临床指标之间也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IgA浓度与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黏连评分呈负相关(r=0.027,P=0.042);肾组织IgA免疫复合物沉积量与肾小球节段硬化/球囊黏连评分呈正相关(r=0.200,P=0.018).结论 IgA肾病牛津分型的4个病理参数能较客观的反映肾活检时肾病的状态.血清IgA浓度的高低可能不是IgA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但肾组织沉积的IgA免疫复合物可能在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过量积聚和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gA肾病肾小球沉积的IgA免疫复合物可能会提高肾小球TGF-βl蛋白的表达,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7很可能参与了病变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过量积聚,并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倍他司汀联合多奈哌齐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作者:庄志清;吴晓燕;陈正东;鞠贵平;叶兴荣;朱军;陈小华;顾卫霞

    目的 研究倍他司汀联合多奈哌齐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患者记忆减退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aM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倍他司汀+多奈哌齐和多奈哌齐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12周末时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听觉词语学习测试(AVLT)、Rey-Oriterrish复杂图形测试(CFT)评定.结果 两组MMSE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AVLT延迟回忆项(AVLT-DR)、CFT延迟回忆项(CFT-DR)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但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VLT-DR均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而CFF-DR仅在治疗12周末时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结论 倍他司汀能增加多奈哌齐的改善认知作用,可能与其扩张脑血管的功能有关.

  • 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c-erbB-2、p53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姜楠;颜承平;杨国山;刘晋红;张宗明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c-erbB-2和p53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乳腺癌标本中EGF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中EGF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4.3%、54.8%和44.0%.EGFR的表达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关(P<0.05,P<0.01,P<0.01);c-erbB-2(+)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73.9%,34/46)明显高于c-erbB-2(-)组(52.6%,20/38)(P<0.05);p53(+)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81.1%,30/37)明显高于p53(-)组(51.1%,24/47)(P<0.01).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c-erbB-2及p53的表达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亮;赵倩;徐丽;尹加林;史宏伟;鲍红光

    目的 探索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雷米芬太尼2μg/kg,药物达峰效应后置入喉罩;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时加用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置入后、拔除前、拔除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并对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监测术毕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拔除前MAP、HR、Sp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或导管置入后及术后拔除时喉罩组MAP、HR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喉罩组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喉罩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麻,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道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性优于全麻插管,值得临床推广.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的研究

    作者:李晓燕;康玲;韩淑芳;高玉琪;张华丽;耿雪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和外周血CD34与VEGFR-2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CD34+/VEGFR-2+EPCs)水平的测定,探讨高血糖促进动脉硬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确诊为CHD患者41例和CHD合并DM患者44例,抽取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M+/VEGFR-2+EPCs水平,并对CHD合并DM的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DM+/VEGFR-2+EPCs有下降趋势(P<0.05).(2)EPCs等级逐渐升高,HbAlc水平逐渐下降(P<0.05).(3)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水平上,CHD合并DM患者体内CD34+/VEGFR-2+EPCs水平均较CHD患者低(P<0.05).结论 高血糖易造成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内皮受损,EPCs水平的降低可能在高血糖加速动脉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作者:潘国忠;赵彦叶;范煜东;许慧;王春玲;吴迪;刘鹏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否影响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的变化.方法 对人选的166例新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行血清hs-CRP、脂联素、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检测,并计算ACR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ACR值分为尿微量白蛋白组(ACR≥30 mg/g,38例)和尿蛋白正常组(ACR<30 mg/g,128例).对两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进行hs-CRP、脂联素等比较,然后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ACR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 (1)健康对照组、尿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血清lg(118-CliP)分别为(0.04±0.14)mg/L、(0.16±0.09)mg/L和(1.52±0.19)me/L,两两比较P均<0.05.(2)ACR与hs-CRP的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示:hs-CRP与ACR的相关系数为0.459(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ACR的升高独立相关.结论 hs-CRP水平与ACR呈明显正相关,hs-CRp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R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 淮安市市区成人体脂百分比与BMI关系初探

    作者:沈旸;詹晓晴

    目的 调查淮安市区部分成人体脂成分现状,了解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F%)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700名成人进行体格测量,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体重、腰臀比、F%、BMI、内脏脂肪面积分布进行描述,部分指标与上海、太原和日本东京成人指标进行比较,重新确定研究对象的肥胖诊断切点.结果 随年龄增长,BMI和F%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两者之间存在不均衡性;淮安市成人与上海、太原、日本东京的BMI、F%分布相近,但20~30岁男性在BMI,50~60岁女性在F%均与其他地区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对象中男性、女性内脏脂肪分布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男性达到50%内脏型肥胖的情况比女性提前10年左右;重新确定肥胖的切点显示男性BMI为24.625 kg/m2,女性为22.505 kg/m2;对研究对象F%的预测:F%(男性)=腰臀比×233.241-BMI×0.673-年龄×0.297-156.3;R2=0.881;F%(女性)=腰臀比×43.388+BMI×0.928-年龄×0.083-25.43;R2=0.616.结论 BMI与F%对肥胖的判定存在不均衡性,BMI的肥胖诊断切点可随慢性病预防的需要适当调整.

  • 健康成人错误相关负电位的特征及神经发生源实验研究

    作者:陈兴时;徐一峰;唐云翔;王勇;王继军;张明岛;楼翡璎;梁建华;陈冲;殷光中;张载福

    目的 利用高密度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新技术探讨健康成人错误监控功能的特征及其神经发生源.方法 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对62例19~50岁健康成人右利手受试者,作了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经LORETA技术对ERN差异波顶点前后125 in8时间窗口内的神经发生源进行研究.结果 (1)ERN波幅以中央区大,潜伏期在50 ms左右.(2)差异波顶点后25~74郴时ERN激活的脑功能区主要为额上回、额中回、额内侧回,差异波顶点后75~124 ms时ERN激活的脑功能区位于中央后回.结论 ERN较适用于神经精神科临床.ERN神经发生源位于额叶(Brodmann 6区)及顶叶中央后回.

  • 螺内酯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质量的影响

    作者:梁衍舜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质量(LVM)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NYHA分级Ⅲ或Ⅳ级,LVEF≤45%)且进行血液透析患者44例,配对分为对照组(B组,n=22)和治疗组(A组,n=22).A组患者额外给予螺内酯25 mg,3次/周;其余治疗2组相同.患者纳入试验时(基线值)、治疗后1、2,3个月月末测定LVEF、LVM、血压、K+、BUN、Cr的数据.结果 (1)2组间治疗前后LVEF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分组=7.440,P<0.01).第2个月显著差异出现[(34.62±6.23)%vs.(30.15±6.07)%,P<0.01],并延续至第3个月[(39.70±6.87)% vs (33.03±6.94)%,P<0.01].3个月时与基线值比较2组均发生显著改善[A组:(30.49 4-5.01)% vs.(39.70 ±6.87)%,P<0.01;B组:(28.66±6.82)% vs.(33.03±6.94)%,P<0.05].(2)2组间LVM治疗前后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047,P<0.05).第2个月时差异显著[(141.34±7.93)g/m2vs.(148.31±9.47)g/m2,F=7.002,P<0.05],第3个月时这种差异更加显著[(139.15±5.03)g/m2vs.(146.85±9.59)g/m2,F=11.117,P<0.01].3个月时与基线值比较A组出现非常显著的下降[(149.11 ±13.79)g/m2 vs.(139.15±5.03)g/m2,P<0.01],B组则下降不明显[(151.17±12.92)g/m2 vs.(146.85±9.59)g/m2,P>0.05].(3)2组间K+、BUN、Cr、SBP、DBP未出现显著差异,2组组内试验前后对比也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 螺内酯可安全地改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LVEF,降低LVM.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长期影响

    作者:邓英辉;林娜;王君梅;贾强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长期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低通量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持续16周.观察患者血清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单次透析后,高通量组患者血清磷和iPTH下降率高于低通量组(P<0.05和P<0.01).16周后,低通量组患者血清钙、磷及iPTH水平较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高通量组患者血钙水平稳定(P>0.05),血磷及iPTH水平较前下降(P<0.05)且低于低通量组(P<0.01).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增加磷的清除、稳定血钙、降低血清PTH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状况.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谢瑛;何院娟;陈滟;蒋燕;胡玥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iS)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苏醒机制.方法 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BAEP)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及CRS.R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a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BAEP及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未显示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rTMS能改善脑电生理活动,对意识障碍患者有一定的促苏醒作用.

  • 脓毒症患者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与内毒素耐受的关系

    作者:滕国杰;聂秀红

    目的 观察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 样受体4(TLR4)的表达与内毒素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32例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20例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入选人员均晨起空腹采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另一部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加入1μg/ml脂多糖(LPS)培养24 h,同样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的浓度.结果 (1)脓毒症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2)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6的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LPS刺激后TLR4表达较刺激前轻度下调,但刺激前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给予大剂量LPS刺激后可以产生内毒素耐受,但这种现象不能单纯用TLR4的表达下调解释,其可能存在更复杂的机制.内毒素耐受状况下,单个核细胞表现为促炎因子表达的明显下调.

  • 腹泻儿童沙门菌的耐药性研究及肠毒素基因与临床关系分析

    作者:陈庆法;陈强;余晓君;周红平;柯江维;朱春晖;段荣

    目的 研究近年来本地区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耐药状况及肠毒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临床病情的判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2004年4月至2009年12月从儿童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80株,采用血清学凝集试验确定沙门菌血清型,再采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对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进行PCR检测,分析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肠毒素的关系.结果 发热、腹泻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鼠伤寒沙门菌是小儿沙门菌肠炎的主要血清型(70/80,87.5%),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呈散发.80株沙门菌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6株沙门菌为多重耐药菌株,17株为可疑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8株为可疑产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菌株,鼠伤寒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X2=30.921,P=0.001).所有沙门菌均含有spvA基因,少数沙门菌含有spvB及rck基因,spvB阳性者高热的比率较spvB阴性者高(X2=7.544,P=0.006),spvB阳性者排黏液血便的比率较spvB阴性者高(X2=6.163,P=0.013).结论 沙门菌肠炎患儿以发热、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鼠伤寒沙门菌是其主要病原菌,鼠伤寒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的沙门菌,spvB阳性菌株临床上更易表现为高热及排黏液血便,临床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腹腔镜D3淋巴结清扫联合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贺孝文;陶峰;单水阳;周秋利

    目的 探讨腹腔镜D3淋巴结清扫联合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129例男性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60例)和开腹组(69例),术后第6个月采用尿流动力学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第3、6、12个月,分别采用IIEF问卷对男性性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病例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IPSS评分分别为(11.8±2.81)分和(11.2±3.1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7,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大尿流率分别为(20.01±3.43)ml/s和(18.12±4.23)ml/s,排尿量分别为(213.81±32.11)ml和(223.72±28.33)ml,残余尿量分别为(2.35±0.33)ml和(2.40±0.35)ml,大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49.32±5.83)cm H2O和(48.41±6.27)cm H2O,大尿道压分别为(80.12±8.32)cm H2O和(80.27±9.25)cm H2O,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性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淋巴结清扫同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是可行的,疗效与开腹组相当.

  • 细胞角蛋白20、基质金属蛋白酶-7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帅;王锡山

    目的 利用细胞角蛋白20(CK20)、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探索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1999年1~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切除的全部淋巴结,以常规HE染色法及CK20、MMP-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检出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2例(34.04%,32/94);检出微转移淋巴结35枚(9.64%,35/363).(2)Dukes A、B期与Dukes C期微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4)微转移阳性组与微转移阴性组的生存率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预后较差.(5)CK20与MMP-7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20、MMP-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有助于检出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判定肿瘤精确分期和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大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小结石疗效的比较

    作者:司徒杰;纳宁;胡成;高新

    目的 分析使用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16~18F)与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24~30F)治疗小于2 cm的肾结石的手术数据,比较两者在小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69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小于2 cm肾结石病例,其中41例采用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28例采用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 两组病例年龄及结石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小通道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为(12.24±17.09)g/L,而大通道组为(21.52±19.91)g/L,小通道及大通道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1.60±36.59)min及(122.52±41.39)min,以上两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取净率小通道组为82.9%,大通道组为82.1%.结论 使用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大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小于2 cm的肾结石效果无显著差异,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出血量更稳定,较为安全.

  • 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应用纤维膳食干预效果的研究

    作者:廖伟光;欧玉英;粱爱荣;李锦萍;廖淑莲;梁锡权

    目的 应用纤维膳食干预以观察其对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筛查年龄在40~80岁患者,以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平均值≥0.9 mm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确定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162例患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治疗组和对照组,以魔芋精粉为主的膳食纤维进行干预.随访一年,观察IMT、颈动脉斑块、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变化.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均可见IMT和平均斑块厚度缩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降低,但膳食纤维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虽均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降低甘油三酯(TG)的水平,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绪论应用膳食纤维干预对颈动脉IMT增厚或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危患者,可显著降低颈动脉IMT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显著降低SBP、DBP、TC、LDL-C、血糖及I-IbMc水平.

  • 广东人类禽流感H5N1亚型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分析

    作者:钟静;李海涛;黄平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寻找广东地区人类禽流感H5N1亚型基因同源毒株.方法 检测广东人禽流感H5N1亚型HA和NA基因核苷酸序列,从GenBank下载国内各种动物和人类相应基因序列,采用Mega 5.03和Lasergene 7.1软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 在总共174个HA基因和173个NA基因序列中,发现广东毒株A/Guangdong/01/2006的HA和NA基因与湖南鸡和安徽鸭流感毒株同源性较高;广东毒株A/Guangdong/02/2006的HA和NA基因与香港鸟禽类流感毒株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较高的毒株基因之间,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但尚未显示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结论 广东A/Guangdong/01/2006毒株与湖南鸡和安徽鸭流感毒株具有共同的近祖先,广东A/Guangdong/02/2006毒株与香港鸟禽类流感毒株具有共同的近祖先.

  • 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张晓东;李辉;李瑛;宋洁;张建荣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0例维持性H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HP组(n=20)及HD组(n=20),另设健康对照组(n=20).HP组进行HP+HD治疗,HD组进行单纯常规HD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检测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HP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明显降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HD组和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无明显变化,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亦无改善.结论 HP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HD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HP治疗减轻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有关.

  • 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研究

    作者:都宝顺;张辉;刘雪莲;刘金来;陈璘

    目的 研究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糖尿病早期肾病组20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25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变化率,测定肱动脉基础血流量,计算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流量及其变化率,以评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和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同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也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糖、血压、甘油三酯、病程和体重指数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比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明显,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是糖尿病肾损害的机制之一.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病程及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

  • 趋化因子受体4和6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甜;唐慧;杨慧;郭强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趋化因子受体6(CCR6)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癌前病变(PL)和胃癌(G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CR4和CCR6在33例CSG、90例PL及76例GC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结果 CXCR4和CCR6在CSG、PL和G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43.33%、27.63%和96.67%、90.00%、85.53%.CXCR4阳性表达率在GC组显著低于CSG组(P<0.01)及PL组(P<0.05);而 CCR6在CSG、PL及GC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理类型,CCR6阳性表达率在CSG、PL和GC组中均显著高于CXCR4(均P<0.01).CXCR4、CCR6表达与PL病理类型及GC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CXCR4阳性表达率从CSG、PL到GC逐渐下降,CCR6在CSG、PL及GC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6阳性表达率在CSG、PL和GC组中均显著高于CXCR4(均P<0.01),联合检测CXCR4和CCR6更有助于准确诊断CSG、PL和GC.

  • 呼肠孤病毒对乳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敬之;吴志勇

    目的 探讨呼肠孤病毒对乳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 比较呼肠孤病毒和表柔比星对MCF-7、BT474细胞的杀灭作用及其干细胞表型CD44+ CD24-/low 的表达变化(FCM法).结果 表柔比星和呼肠孤病毒均对乳腺癌细胞有杀灭作用.在表柔比星作用下MCF-7和BT474细胞中表达CD44- CD24-/low 比例明显升高,为2.5%±0.6%和0.5%±0.1%(P<0.01).病毒感染后MCF-7和BT474细胞中表达CD44+ CD24-/low 比例明显下降,均为O(P<0.05).结论 表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但表柔比星可以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呼肠孤病毒对乳腺癌干细胞和癌症细胞同时具有治疗作用,有可能达到关闭癌细胞的目的.

  • 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许镇;张晓红;赵志新;林潮双;蔡庆贤;谢冬英;高志良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预测因素.方法 对55例高病毒载量(HCV RNA>1×105拷贝/ml)慢性丙型肝炎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或180μg/次,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900~1200 mg/d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检测HCV RNA定量,4周血清HCV RNA检测不到为获得RVR.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RVR的影响因素,并比较治疗前不同病毒载量患者RVR的比例.结果 RVR与基线病毒载量呈负相关(B=-1.292).基线HCVRNA≥1×105拷贝/ml且<1×107拷贝/ml者快速应答率为86.49%(32/37),基线HCV RNA≥1×107拷贝/ml者快速应答率为61.11%(11/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571,P=0.043).结论 基线HCV RNA水平可作为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RVR的预测因素,治疗前HCV RNA<1×107拷贝/ml者疗效较好.

  •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腺病毒、腺相关病毒体内转染新西兰兔软骨细胞效果比较

    作者:李连华;翁习生;杨新宇;吴志宏;翟吉良

    目的 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比较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对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的转染效果.方法 制作含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5型腺病毒重组体(rAd5)和2型腺相关病毒重组体(rAAV2).分别在正常新西兰兔和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新西兰兔膝关节腔内注射rAd5和rAAV2,分别在转染后1、3、5周处死,肉眼观察关节腔内软骨及关节滑液改变,抽取关节液测量关节液中自细胞数目,计算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的转染率和转染强度,抽取动物静脉血,培养29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表达情况.结果 rAAV2转染组1周后非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6.3±1.7)%,转染强度为1.6±0.6,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19.8±2.1)%,转染强度为5.2±1.3.3周后非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7.9±0.8)%,转染强度为1.9±0.4,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18.1±1.5)%,转染强度为4.2±1.1.5周后非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5.4±0.7)%,转染强度为1.5±0.4,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14.0±2.2)%,转染强度为3.6±1.2.tad5转染组3 d后非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3.6±1.5)%,转染强度为1.6±1.0,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17.2±2.3)%,转染强度为9.3±1.8.1周后非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1.2±0.4)%,转染强度为0.3±0.1,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7.5±2.3)%,转染强度为1.8±0.5.3周后非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0.5±0.3)%,转染强度为0.2±0.1,骨关节炎模型转染率为(1.0±0.5)%,转染强度为O.2±0.1.在转染高峰期,无论是非骨关节炎模型,还是骨关节炎动物模型,rAAV2转染的转染强度和转染率均要显著优于rAd5转染(P<0.01).rAd5转染后关节腔内白细胞数目较rAAV2转染明显增高(P<0.01).在各组血液中均未见病毒重组体表达.结论 两种病毒重组体应用体内转染方法均可在关节腔内得到良好的转染效果,但rAd5组早期高度表达,效果维持差,对关节腔内毒性作用较大,而rAAV2组转染效果比较温和,维持效果较好,毒性作用小,rAAV2对体内转染关节软骨细胞是一种良好的载体.

  • 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镇静效果的比较

    作者:黄辉;刘陕岭;王世端;孙健;张田田;夏长所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异丙酚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20例.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D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4μg/kg泵注10 min后以0.3~0.6 μg·kg-1·h-1维持;P组:1%异丙酚2 ms/kg静脉注射后以2~4 mg·kg-1·h-1维持,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4分.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于手术开始时Ramsay评分均达3~4分,但D组BIS明显低于P组.P组RR较术前和D组明显减慢,PETrCO2升高(P<0.05),且因呼吸抑制需要处理的例数明显多于D组(P<0.05).D组HR明显低于P组及术前(P<0.05),而血压维持较P组平稳(P<0.05).P组发生多语躁动例数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 与异丙酚相比较,右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提供更加理想的镇静效果,呼吸循环更稳定,不良反应少.

  • 膜联蛋白A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

    作者:幸天勇;侯令密;汪建国;赵小波;高砚春;邓世山

    目的 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2(Annexin A2)的表达情况,阐明Annexin A2蛋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8)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nnexin A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nnexin A2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相同上样量的情况下,Annexin 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nnexin 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7%(34/38)和42.10%(16/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Annexin A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非急性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

    作者:李志强;刘玉龙;张春峰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也称为外源性过敏肺泡炎(exogenetic allergic alveolifis,EAA),是一种由易感个体反复吸入各种过敏原所引起的以远端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肉芽肿样炎症病变为特征的免疫性肺部疾病[1].致病物质通常是微生物、动植物、低分子化合物或药物,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也可致病[2-3].但部分病例缺乏明确的外源性过敏原,也没有急性过敏过程,因此,在美国文献中更多使用HP而非EAA[4].

  • 锁骨钩钢板与张力带固定治疗远端锁骨骨折临床回顾性对照研究

    作者:郝延;郝增涛;包国玉

    中远端锁骨骨折占锁骨骨折的12%~15%.造成骨折的原因通常是跌倒时手掌、肩部着地或直接由肩部机械性外力导致外伤引起[1-3].NeerⅡ型骨折多为喙锁韧带与锁骨近折端之间的连续性丧失,如果保守治疗,很容易导致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现阶段治疗Ⅱ型骨折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钢丝张力带、锁骨钩钢板固定、克式针固定、重建钢板固定等[4-5],而钢丝张力带与锁骨钩钢板固定备受临床医师青睐[6],张力带钢丝固定虽然比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费用低,但需患者长时间制动,有时会引起骨折端移位等[7].锁骨钩钢板由于能够坚强固定骨折端,所以患者可以尽早活动,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增加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8].

  • 术中超声在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纯海;张松;吴京展

    我院对开颅血肿清除患者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发现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简便、有效的辅助方法,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有比较切实的临床应用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67例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开颅血肿清除患者,男40例,女27例,年龄17~79岁,年龄49.6岁,其中自发性脑内血肿45例,外伤性22例,血肿位于基底节区32例,额叶12例,颞叶3例,顶叶10例,枕叶6例,小脑4例.

  • 鼻内镜下联合进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

    作者:纪育斌;栾险峰;徐金操;冯勇

    霉菌性上颌窦炎是鼻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柯-陆氏手术方式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组织和黏膜为主要目的,但对患者损伤相对较大,并且术后易导致下鼻道黏连、开窗口狭窄闭锁、炎症迁延等问题[1].随着鼻内镜鼻窦功能性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为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手术理念和更多的手术方式.第二炮兵总医院耳鼻喉科在2002~2008年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121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方法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膀胱镜辅助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朋欣;马力;史建庚

    膀胱异物是泌尿系统异物中常见的一种,膀胱异物的种类繁多,主要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特别是性心理异常有关.膀胱异物诊断比较容易,诊断明确后都需要及时取出.膀胱异物多数可通过内镜下经尿道取出,但对于较大异物、蜡质异物及质脆、易碎的异物应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出[1-2].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10年11月对16例不适合在内镜下行经尿道膀胱异物取出术的患者,行膀胱镜辅助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异物取出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红岩;王宁;吴学东;李乐生;刘庆文;盛盼;孙迪文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虽是常见病,但在小儿相对少见,其临床特点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易误诊或漏诊.现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小儿急性胰腺炎9例,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特点.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1岁5个月至14岁,<3岁3例,3~7岁3例,>7岁3例.上腹部卡压伤史9 d 1例,曾诊断为肠蛔虫症1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后1例,未能陈述明确原因或诱因6例.

  •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南润玲;尚培中;苗建军;李晓武;贾国洪;王丙信;任清华

    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I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初期,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技术尚未成熟,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被广泛应用于胆囊结石继发胆管结石的治疗.但长期随访发现,EST术后8%~28%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急性胆管炎、胆管结石复发以及慢性胰腺炎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生活质量[1-3].尤其是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后,造成广泛的腹膜后间隙坏死感染,病情凶险,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20%~30%[4-5].现将我院收治的34例EST术后并发SAP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魏华莉;刘亚静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为1%~5%,其发生率因种族和地区差异较大,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GDM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如:羊水过多、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等[1].本文以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产检分娩的GDM 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正常产妇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原凌;靳宏星;安颖;赵铭;田蓉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1].Frantz [2]于1959年首次报道了SPTP.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文献曾使用了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囊实性上皮瘤、乳头状囊性肿瘤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细胞瘤等[3].2004年WHO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其统一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4].SPTP以年轻女性多见,常见临床症状是腹痛及腹部包块,但近15%无临床症状[5].以往SPTP的诊断率较低,但随着多层螺旋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有所提高[6].SPTP的CT表现由于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笔者将SPTP的临床、CT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试图进一步提高对SPTP的CT征象认识,以提高SPTP的术前正确诊断率.

  • 多平面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建良;徐允良;殷敏;程雷

    上呼吸道阻塞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trome,OSAS)的主要原因,通过手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而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 pharyngo plasty,UPPP)及其改良术式是解除软腭梗阻的主要手段[1-3].射频及等离子等微创技术治疗OSAS也取得良好的疗效[4-6],但对其远期疗效仍缺少足够的临床观察.本文采用等离子对鼻腔和口咽平面阻塞为主的OSAS患者进行消融治疗,并对其中远期疗效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9例观察

    作者:孟箭;孟庆飞;顾倩平;司亚萌

    目前,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特别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三联疗法的治疗原则,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共识.但常规放射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副作用较大.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一种放疗方法.它是在超声、CT引导下,根据采集的靶区图像,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肿瘤内或瘤周组织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使靶区得到持续、短距离辐射,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方法.既往文献表明[1-3],该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自2009年起,对就诊的9例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手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照射"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胃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20例体会

    作者:连彦军;曹赣;徐宁;王元杰;朱家沂;杨传春;杨斌;伏亦伟

    随着腹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外科理念的不断更新,"安全、有效、合理、微创"的外科手术已成为现代外科发展的趋势.将内镜及腹腔镜技术联合应用,使优势互补,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已显示其独到的优势,极具发展潜力[1-2].我院应用术中胃镜定位,腹腔镜胃局部(楔形)切除成功治疗2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现报道如下.

  • 高龄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血糖控制

    作者:夏晓明;施仁忠;张亚锋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的情况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在此,对我院近年来高龄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此类患者快速平稳的血糖控制方法.

  • 合并盆腔异常情况下的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

    作者:秦成路;罗光楠;廖莳;杜敏;张娟娟;李宝艳;黄志欣;石瑾秋;余鸿标

    先天性无阴道是双侧米勒发育不全的结果[1],根据国外资料,其发病率可以达到1/5000~1/4000,所以在临床上这类患者并不少见.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创造一个解剖上和功能上接近正常状态的人工阴道,目前随着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一式及罗湖二式)[2-3]术式的成熟和改进,这种治疗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此类患者还合并其他盆腔异常情况,如合并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盆腔包块,盆腔炎性疾病,一些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合并盆腔内隐睾,混合性性腺等情况,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同时,是否能够处理患者并发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至2011年3月共收治各类先天性无阴道患者316例,其中合并各种盆腔异常情况38例,此38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的同时进行各种相应手术,并获得成功,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 腹腔穿刺持续放置间断或定期引流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一例

    作者:龙文;尹太郎;杨菁;赵庆红;邹宇洁;吴庚香;李赛姣;徐望明

    患者女,28岁,因"垂体微腺瘤、闭经泌乳综合征"致原发不孕4年,口服溴隐亭治疗后月经恢复,因有生育要求,于2007年7月到我院监测排卵示无优势卵泡,使用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C/HMG/HCG)促排卵治疗.末次月经2007年8月7日,方案如下:月经第3~7天,口服枸橼酸克罗米酚50 mg/d.

  • 典型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的PeutZ-Jepher综合征一例

    作者:黄镭;张丹丹;周世广

    患者女,18岁,1999年(8岁时)因下唇色素沉着、腹痛、腹胀、呕吐、便秘在河南南乐县医院就医,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并予以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2009年2月因唇周色素沉着、腹痛、腹胀、呕吐、便秘来邯邢矿山局总医院就诊.患者4岁时口周出现点状黑色素沉着,逐渐增多.患者祖母70多岁时曾便血,母亲情况不详,其父亲、舅舅及姨无类似病史.入院查体:T36.5℃,P 78次/min,R 18次/min,BP 90/60 mm Hg;痛苦病容,口周、口唇、颊黏膜、牙龈、软腭、眼睑、鼻孔周围、手指、足趾皮肤均有色素沉着,为黑色或棕黑色斑疹,直径1~5 mm,呈圆形或卵圆形,其边界清楚,分布不规则,少数融合成片状,压之不退色(图1~7).

  • 临床表现类似基底动脉偏头痛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一例

    作者:黄琳;王玉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发作性左侧或全头痛伴呟晕、畏声畏光、恶心呕吐5年"入住我科.患者头痛发作较频繁,大多每次或每2个月一次,偶有多达每周3次;头痛一般持续数小时,伴随的呟晕症状持续时间往往为0.5h 左右而不超过1h.头痛性质为极剧烈单侧或全头部非搏动性头痛,伴随呟晕、畏声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呟晕发作时伴有视物旋转,不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症状.

  •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一例

    作者:江思德;唐明山;邹耀兵;肖静;潘成德

    患者女,41岁,因"发作性头痛9个月,再发伴神志不清、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2 h"人院.9个月前患者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全头剧烈胀痛,左侧头部疼痛明显,晚间疼痛难以入眠,每次头痛伴恶心、黄视、绿视,头痛多始于月经前1~2 d,每次发作1~10 d不等,中间缓解期完全正常,平素自服"头痛粉、去痛片"对症治疗,头痛症状可缓解.人院前12 h,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痛再次发作,并呼之不应,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20/70 mm Hg,浅昏迷,双瞳孔直径3 mm,直接、间接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稍浅,疼痛刺激右侧肢体活动较差,右侧肢体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踝反射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一),脑膜刺激征(一).急诊头颅CT未见异常.

  • 胆囊右肝前叶胆管迷走胆管瘘一例

    作者:李德新;李敬东;岳瀚;赵国刚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不适2年,复发加重4 d入院.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胆囊结石",予以"消炎利胆片"后缓解.患病以来反复发作,未作特殊处理.4 d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再次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向背中部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吐后未见缓解,发热(高达38.5℃),无畏寒、黄疸.门诊以"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收住院.查体:T 38.0℃,急性痛苦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阳性体征.

  • 脑干损伤合并肺部多种耐药菌感染一例

    作者:姚国杰;粟时颖

    患者男,25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 1d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0 mm Hg,神志昏迷,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直径约5 mm,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消失,颈略硬,颌下3指.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损伤.行胸部CT平扫示:肺挫伤.患者入院后行气管切开.血常规、C反应蛋白结果均提示感染象.至入院第60天时,共行24次痰菌检查,检出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RSA)、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 十二指肠空肠多发憩室一例

    作者:闫军;董光龙

    患者男,72岁,因上腹腹胀不适15 d,进食后呕吐4 d入院,无发热、黄疸、腹痛、便血.既往无腹痛及消化道疾病等病史.门诊腹部X线片:膈下有游离气体,无气液平面.腹部CT:腹腔少量积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右上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2~3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腹部站立位X线片提示:双侧膈下游离气体.上消化道水溶性造影检查: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多发囊袋状影.经禁食、胃肠减压、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1周,患者能进水少许,进流食后呕吐明显,全腹平软,压痛不明显,肠鸣音稍弱.复查腹部站立位x线片:膈下游离气体较前有所减少,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经全科讨论病情,患者腹痛虽缓解,但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无改

  • 超声诊断胰腺损伤一例

    作者:贾化平;梁会泽;孙志英;孙宏伟

    患者男,19岁,于建筑工地劳动时不慎被歪倒的楼板从两侧季肋部挤伤,伤后即刻有腹痛,但可忍受,伤后12 h于2011年6月26日至解放军第306医院检查,腹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0.5×109/L,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未住院观察.伤后40h左右腹痛加剧,遂到我院急诊就诊.

  • 外阴多点穿刺伴腹水超滤综合治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伴严重外阴水肿一例

    作者:尹太郎;闫文杰;杨菁;赵庆红;邹宇洁;吴庚香;李赛姣;徐望明

    患者女,29岁,结婚1年未孕.14岁月经初潮,周期30 d至数个月.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大小正常;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回声增强,轮廓较光滑,每侧卵巢均可见10余个小囊性卵泡,呈车轮状.基础血清雌二醇(E2)58.32 pg,/ml,促卵泡激素(FSH)5.75 mIU/ml,促黄体生成激素(LH)19.35mIU/ml,睾酮(T)0.36 ng/ml,黄体酮(P)0.20 ng/ml,泌乳素(PRL)5.17 ng/ml,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于2007年7月使用克罗米酚(CC)/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末次月经2007年6月28日.方案如下:月经第3~7天,口服枸橼酸克罗米酚50 mg/d;第8~15天,HMG 150 U im qod;第16天超声监测有优势卵泡10个未排卵,行卵泡穿刺术,穿刺约60 ml卵泡液,术后行人工授精.

  • 前列腺癌治疗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粱朝朝;陈先国;周骏;江长琴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统计表明,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男性癌症第一位(28%)[1].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前列腺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升高,81-90岁为高.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深入和临床处理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开展了较多的早期患者的根治手术,使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邢念增;王国栋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剩余的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 除颤和心肺复苏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时实施先后顺序对复苏成功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张蓓;甄玲玲;秦静;马莉;王小红;宋菲

    目的 评价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时除颤和心肺复苏(CPR)实施顺序对患者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有关常规抢救方案与除颤前先行CPR比较抢救院外心脏骤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 4.2.6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并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3个研究(6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抢救方案相比,除颤前先行CPR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在自主循环恢复(Rose)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年生存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出院存活率和ROSC方面,不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5 min或≤5 min,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除颤前先行CPR不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5 min或≤5 min,其复苏疗效在出院存活率,ROSC及1年生存率方面与常规抢救方案无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所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RCT进一步证实.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