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MicroRNA、Toll样受体与HIV发病机制慢性免疫激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桥桥;孙振明;李东珊;李建强;赵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致命性疾病.该病毒侵犯并摧毁宿主的免疫系统,初始感染CD4+T细胞,逐渐呈现出慢性免疫激活的状态并终导致AIDS的发生.MicroRNAs(miRNA),小型非编码RNA,在控制HIV病毒的感染及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TLRs)在病原体诱导的免疫激活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本综述阐述了miRNA与HIV病毒间的相关联系,并介绍miRNA在AIDS发病机制慢性免疫激活的作用及其与TLRs的关系.

  • 结直肠息肉的内镜治疗进展

    作者:刘伟强;高广荣;李达;张成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常规的结肠息肉切除方法,在我国已普遍应用.目前,内镜医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将病变或息肉予以切除,如利用钳夹活检术或圈套切除术将小息肉予以切除,利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将较大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予以切除,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息肉的内镜下切除在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将是未来癌症预防的主要措施.本文对近几年来息肉的主要内镜治疗技术进行综述.

  • 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齐思勇;施明;高江平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工具.目前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自发及诱发动物模型、移植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明确各模型的优缺点,对于选择合适的骨转移动物模型很有必要.

  •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杜武军;徐彬;刘宸赫

    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目前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仍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及热点,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哪一种固定的治疗方式可以覆盖所有类型的骨折,治疗的热点多是围绕大限度地减少破坏血运及损伤软组织情况.随着AO及BO理念的不断完善,微创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胫骨远端骨折应用较多的几种微创固定治疗方式作一综合阐述.

  • 反晕征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帅;武志峰

    反晕征(RHS)初被发现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随后在各种不同的疾病中也观察到此种征象,有学者观察到不同疾病中病灶的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因而对于其形成机制以及其对疾病的诊断是否有提示价值进行研究.本文收集了一些经报道的病例,综合资料,可能有助于够减小疾病诊断范围.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危险因素的探讨

    作者:陈风;赵学明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是动脉瘤患者致残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术前积极地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对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本文将对可能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当前争论焦点,分析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 利用免疫缺陷动物构建骨肉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张龙;葛乔枫;吕智

    骨肉瘤是骨组织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且青少年多发,目前其机制尚不明确,故构建一个生物学行为和药物动力学接近人骨肉瘤的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该疾病发病机制、寻找靶向性和特异性更高的新治疗手段的重要途径.免疫缺陷动物是先天性遗传突变或人工方法造成的一种多系统免疫功能缺陷动物,裸鼠因其无胸腺和T细胞缺如的免疫缺陷特点,使移植性肿瘤仍能保留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成为直接研究人类骨肉瘤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手段.现就近年免疫缺陷动物的骨肉瘤动物模型建立作一综述.

  •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化疗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艳梅;魏芳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属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凋亡调节蛋白,通过抑制caspase酶活性以及参与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存活,进而参与肿瘤形成及化疗耐药,亦可通过调节Rho家族(Ras homologue)中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等的活性,在肿瘤的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IAP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现就其在宫颈癌及宫颈癌化疗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 吸入性肺炎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晨露;牛小媛

    口咽及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可导致化学性、阻塞性和(或)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以上统称为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及特异性标记物,对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区分仍较困难.pH值监测及胃蛋白酶是目前常用的两种检测指标,α-淀粉酶、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及呼出气冷凝液中白细胞三烯等具有良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 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进展及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作用

    作者:姜琴;张文凯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位于革兰阴性菌外膜的脂多糖是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关于ALI机制的研究发现:促炎/抗炎反应失衡、促凝/抗凝反应失衡、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紊乱等在脂多糖(LPS)所致ALI中起重要作用,且各机制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机体损伤.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通过介导组织细胞抗凋亡、抗炎、抗氧化、促进组织修复等机制保护组织细胞.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情况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解偶联蛋白3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郑银;康文娟;马婵娟

    解偶联蛋白3(UCP3)是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系线粒体内膜上阴离子转运蛋白,主要通过质子漏的作用降低线粒体膜内外电化学梯度,影响电子呼吸链,从而使ATP和活性氧的产生减少,使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UCP3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而骨骼肌是机体外周摄取葡萄糖的主要组织,同时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缺陷,故人们推测,解偶联蛋白3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索UCP3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中国汉族人群抑郁障碍严重程度与儿童期虐待、人格特征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相关关系

    作者:张豪;李素萍;杜巧荣;李忻蓉;孙宁;张克让

    目的 探究中国汉族人群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人格特征、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共入组抑郁障碍患者203例(87例男性,116例女性)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CECA),生活事件量表(LES)的调查.采用SPSS AMOS 22.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理想:χ2(6)=9.98,P=0.13,CFI=0.96,RMSEA=0.06.儿童期虐待对抑郁障碍的总体效应为0.446(标准系数估计值),直接效应0.316,通过人格特征的间接效应为0.130,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儿童期虐待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人格特征对负性生活事件的直接效应为0.437,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无明显影响.结论 本研究首次分析了中国汉族人群中儿童期虐待、人格特征、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儿童期虐待直接或间接影响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

  • 水通道蛋白3表达及催乳素浓度与羊水量异常相关性

    作者:徐静;许红雁;范舒舒;黄伟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及催乳素浓度与羊水量异常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羊水量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74例行选择性剖宫产健康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接受超声检查,并根据超声检查羊水指数(AFI)进行分组.26例AFI≤50 mm的羊水过少组孕妇为观察组A,36例AFI>50 mm且<250 mm的羊水量正常组孕妇为对照组(B组),12例AFI≥250 mm的羊水过多组孕妇为观察组C;采集三组产妇外周血、胎盘标本,外周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催乳素含量,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上皮细胞、胎盘滋养细胞、绒毛膜滋养细胞的AQP3表达水平.观察并比较三组孕妇外周血催乳素浓度及羊膜上皮细胞AQP3表达水平.结果 羊膜上皮细胞、胎盘滋养细胞、绒毛膜滋养细胞上均有AQP3表达.羊膜上皮细胞的AQP3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观察组A<对照组<观察组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母血内催乳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催乳素浓度与羊水量异常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QP3在羊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可能对羊水膜内吸收的调节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羊水量增多时的代偿改变;而母体外周血催乳素浓度对羊水量异常无显著性影响.

  • 原发灶及转移灶放疗在Ⅳ期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矛;孙涛;崔洪霞;张劲

    目的 评价原发灶及转移灶放疗在Ⅳ期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潜在的影响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288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伴有1~3个转移灶),经4~6个周期化疗有效后,随机分为放疗组和化疗组,放疗组给予胸部以及部分转移灶放疗,放疗组原发灶照射剂量为肿瘤吸收剂量(DT)56~60 Gy/(28~30)次,转移灶照射剂量为DT 30~56 Gy/(10~28)次,观察两组疗效、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析预后因素,同时评估不良反应等.结果 放疗组有效率为31.91%,肿瘤控制率为87.23%;化疗组有效率为22.44%,肿瘤控制率为71.47%,放疗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8.94%、20.57%、15.60%;化疗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8.57%、10.20%、7.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15%、29.79%、16.31%;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41%、19.05%、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功能状态评分较好、腺癌、体质量下降<5%、肺内转移、接受放疗是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较高的预后因素,女性、功能状态评分较好、体质量下降<5%、转移数目较少、肺内转移、接受放疗是患者生存率较高的预后因素.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 对于转移灶数目较少(寡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身治疗后予以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放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但是尚需进一步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 能谱CT对炎性病变与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唐春耕;尹喜;王成伟

    目的 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在炎性病变与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能谱平扫及两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值、碘浓度(IC)以及有效原子序数,并计算两期增强图像的净增IC(dIC)和70 keV图像净增CT值(dCT).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能谱参数的差异.生成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比较各参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49例患者中炎性病变15例,肺癌34例.比较炎性病变组与肺癌组各能谱参数:肺动脉期IC、dIC及70 keV图像dCT值依次为(11.95±2.52)×100 mg/L和(6.40±3.18)×100 mg/L、(9.77±2.13)×100 mg/L和(4.23±2.51)×100 mg/L及(11.70±3.41)HU和(6.16±3.75)HU;主动脉期IC及dIC分别为(23.36±5.37)×100 mg/L和(15.84±4.65)×100 mg/L及(21.18±6.06)×100 mg/L和(13.64±3.29)×100 mg/L.以上能谱参数炎性病变组均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期70 keV图像dCT值及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5.64±9.30)×100 mg/L和(29.11±12.83)×100 mg/L及7.70±0.17和7.71±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期dIC的诊断价值大,dIC阈值取7.385×100 mg/L,约登指数为0.84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91.2%.结论 能谱CT有助于炎性病变和肺癌的鉴别诊断,尤其是dIC值诊断价值较高.

  • 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晓;王玉梅;刘秀梅

    目的 检测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抗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风湿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108例RA患者、2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收集同时期31例RA患者及8例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及关节液中抗CarP抗体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RA组、CTD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抗CarP抗体滴度分别为(3.724±2.104)U/ml、(1.823±1.029)U/ml、(1.165±0.85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RA患者中抗Car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中抗CarP抗体可为阳性,阳性率为2/13(15.4%),两者没有相关性.(3)抗CarP抗体对于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6.3%、93.1%、92.6%、48.2%、0.891.联合抗CCP抗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84.5%.(4)抗CarP抗体与DAS28、ESR、CRP、关节肿胀数(SJC)及关节疼痛数(JTC)无相关性(rDAS28=0.133、rESR=0.067、rCRP=0.375、rSJC=0.088、rJTC=0.146,P均>0.05),抗CCP抗体/抗体CarP抗体与DAS28呈正相关(r=0.959,P<0.05).(5)RA及OA患者关节液内均有抗CarP抗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组抗CarP抗体滴度大于OA组.结论 抗CarP抗体存在于RA患者中,对于诊断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于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可作为补充诊断指标,与病情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

  • 降钙素原清除率用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观察研究

    作者:周柱江;刘长智;刘海峰;叶志钢;卢剑海;左六二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ICU第1~3天血清降钙素原(PCT)清除率,探讨早期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入住顺德第一人民医院ICU,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且感染灶无需外科处理的内科患者.入选84例,男女各42例,生存49例,死亡35例.检测入选患者住ICU第1、2、3天血清PCT质量浓度(PCT-day1、PCT-day2、PCT-day3),并计算第2、3天的PCTc(PCTc-day2、PCTc-day3).PCTc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绘制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PCT-day1、PCT-day2、PCT-day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0、0.877、0.160),生存组PCTc-day2、PCTc-day3明显高于死亡组[17.00%(-1.00%,40.50%)vs.2.00%(-32.00%,22.00%),Z=-2.35,P=0.018;51.00%(22.50%,67.50%)vs.20.00%(-250.00%,37.00%),Z=-4.01,P<0.001].PCTc-day2、PCTc-day3预测28 d生存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651(95%CI 0.53~0.77,P=0.019)与0.758(95%CI 0.66~0.86,P<0.001).PCTc-day3预测28 d生存佳截断值为38%,敏感度为63.26%,特异度为77.14%.结论 入住ICU第1~3天PCT明显下降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生存率较高,早期监测PCTc有助于判断预后.

  • 骨折延迟愈合相关miRNAs检测

    作者:陈磊;刘黎军;张胜利;杨金星;黄俊锋;尤微;韩云

    目的 检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研究参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miRNAs.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入院治疗的骨折患者.骨折患者按照骨折愈合情况分为延迟愈合组和正常愈合组,用Agilent miRNA芯片检测延迟愈合和正常愈合患者血浆miRNAs差异表达谱,在34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和32例骨折正常愈合患者血浆中用Real-time RT-PCR对芯片检测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组间数据差异比较用t检验.结果 与骨折正常愈合相比,有28个miRNAs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异常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13个基因表达水平增高,15个基因表达水平下降.Real-time RT-PCR验证结果显示,hsa-miR-145-3p在延迟愈合组比正常愈合组表达水平增高8.46倍(P=0.001).结论 hsa-miR-145-3p可能参与了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过程.有可能成为骨折延迟愈合的分子标记和治疗靶基因.

  • 甲状腺结节973例超声与病理特点

    作者:宋立稳;柳林;卢洪文;刘长山

    目的 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97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及病理特点,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避免过度诊疗.方法 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97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男性226例,女性747例,男女比例1:3.31;手术证实的甲状腺良性结节873例,占全部甲状腺结节的比例为89.72%,其中男性198例,女性675例,平均年龄49.92岁;甲状腺恶性结节100例,占全部甲状腺结节的比例为10.28%,其中男性28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46.48岁.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之比为8.73:1,其中良性结节以结节性甲状腺肿(415例)及甲状腺(囊)腺瘤(438例)为主,恶性结节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98例).甲状腺功能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有增高趋势.同时将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超声诊断进行比较,因片面地注重甲状腺结节的某一声像特征引起误诊病例共8例.结论 甲状腺结节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良性结节为主.恶性结节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TSH水平有增高趋势.术前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进行全面诊断有利于减少误诊率,可以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避免过度诊疗.

  • 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治疗少年儿童鼻-鼻窦炎

    作者:怀德;程雷;汪守峰;徐敏;曹影;戴俊;蔡菁菁;金同爱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在儿童鼻-鼻窦炎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中的方法、疗效、价值.方法 对42例84侧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少年儿童鼻-鼻窦炎行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主要开放上颌窦、筛窦等,针对窦腔病变不同采取不同处理策略,额窦、蝶窦如无严重病变一般不做开放,中鼻甲酌情骨折内移或息肉样变部分切除,鼻腔息肉等离子彻底切除)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下鼻甲黏膜下射频消融,局限性鼻中隔矫正,并与传统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患儿42例对比.结果 规范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无效率为7.14%(3/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32/42),无效率为23.8%(10/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共4例出现眶周眶周青黑、窦口闭锁等,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共10例出现鼻腔粘连、眶周眶周青黑、窦口闭锁等,发生率为23.8%(10/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鼻窦炎须行微创鼻窦手术治疗,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比传统动力系统手术有效率高,鼻腔粘连、窦口闭锁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但尚需结合规范随访,值得推广应用.

  • 残存胆囊21例的超声诊断

    作者:李媛博;刘英宏

    目的 探讨超声在残存胆囊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1例残存胆囊的超声表现,结合残存胆囊的病因,总结残存胆囊的超声影像特征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结果 21例均经超声检查(或联合内镜造影检查)被诊断为残存胆囊,包括胆囊管残留11例、胆囊管残留并残留结石4例、残端小胆囊并残留结石6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1例胆囊窝部位见无回声区,囊状,较为规则,形似胆囊;大小1.8 cm×1.0 cm~4.5 cm×3.0 cm,边界清晰、壁厚(0.3~0.5 cm),不光滑;其中10例显示有残留的结石.1例于囊内可见强回声,长度0.4~0.8 cm,后方伴声影.2例于囊内可探及不规则低回声团.4例囊壁光滑,囊腔内未探及异常回声.3例超声检查未提示胆囊区域存在异常回声.患者均经再次择期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好地诊断残存胆囊,对于及时发现和防治胆囊切除术后残存胆囊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极年轻胃癌患者的胃镜表现、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作者:杨霞;章宏;杜爱民;毛勇

    目的 研究极年轻(年龄<35岁)胃癌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胃镜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解放军八五医院收治的108例极年轻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试验组,对照组为同时期本院收治的年龄>35岁的中老年胃癌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临床症状、胃镜表现以及病理结果、生存期等,根据数据分类的不同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108例极年轻患者中,中位年龄为31岁,其中60.2%为女性患者,35.2%的患者临床表现有报警症状,19.4%的患者有胃癌家族史.59.3%的患者肿瘤位于胃体,32.4%的患者位于胃窦.64.8%的患者肿瘤为弥散型;这些临床特征与对照组的中老年(年龄>35岁)胃癌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4%的试验组患者进行了外科切除手术,其5年生存率为42.1%.与行外科手术的对照组患者相比,两者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年轻胃癌患者以女性为主,临床表现很少有报警症状,但是这些患者中有胃癌家族史的较多,大部分胃癌位于胃体,行根治性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其长期生存率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当.

  • 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比较

    作者:卞立松;张鸿祺;任健;李静伟;叶立双;李桂林;何川;马永杰;王志潮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手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有效性、复发率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确诊的38例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SDAVF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3±6.8)岁.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30例)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组(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复发风险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中,22例(73.3%)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13.3%)术后临床症状加重,4例(13.3%)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该组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2例(6.67%),其中硬膜外血肿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1年影像随访均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组中,5例(62.5%)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12.5%)术后临床症状加重,2例(25%)症状好转后又加重至术前水平,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复发后转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该组患者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两组在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0.266,P=0.7903),而在复发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1,P=0.0042).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式.显微外科手术较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复发率低,但并发症相对较高.

  • 肠道疾病超声类同心圆征的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张文;孙红光;戚庭月

    目的 探讨肠道疾病超声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结果 7例超声表现为类同心圆征的病例术前误诊为肠套叠或疑似肠套叠,术后证实为肠扭转1例,回肠球状重复畸形1例,阑尾炎术后改变2例,阑尾脓肿1例,肠套叠合并肠道肿瘤1例,腹内疝1例.结论 肠道超声检查表现为典型同心圆征在超声诊断中多特指肠套叠,类似同心圆征时需与肠套叠仔细鉴别,以免贻误病情.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哮喘小鼠的表达及细辛脑的干预作用

    作者:宫晓丹;丁雁启;宫冰;黄传君;张才擎

    目的 (1)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2)研究细辛脑干预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细辛脑干预组(C组),每组各8只.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VEGF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V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哮喘组的VEGF在血清和BALF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辛脑干预组的VEGF含量比哮喘组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哮喘组VEGF表达量相比于对照组升高(P<0.05),细辛脑组小鼠VEGF表达量相对于哮喘组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哮喘组大部分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周围VEGF均呈阳性表达,细辛脑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对照组几乎没有.结论 VEGF在哮喘小鼠的肺组织内高度表达,可能参与气道重塑过程,细辛脑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气道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

  • 活性氧激活内质网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刘超;夏长所;李晓飞;金丹凤;吕成昱

    目的 探讨应力诱导的人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OS)与内质网应激(ERS)的作用关系.方法 分离培养人膝关节软骨细胞,应用细胞牵张力加载系统对各组软骨细胞分别加载0 h、6 h、12 h和24 h,在各受力组中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抑制剂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标志因子Caspase-12的表达;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2结果显示:2 h表达量开始增加;24 h达峰值;NAC抑制剂组,与受力组相比,表达明显降低(P<0.05);DCFH-DA检测ROS结果显示:受力2 h后含量明显增加,24 h达峰值;NAC抑制剂组,相较于受力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显示:受力2 h后凋亡率开始增加,24 h达峰值,而NAC抑制剂组,与受力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结论 应力诱导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ROS可能作为上级信号激活内质网应激途径参与软骨细胞凋亡.

  • 肿瘤自分泌相关因子TGFβRⅡ对MKN-45人胃癌调控作用的体外及体内研究

    作者:叶敏;矫建鹏;张璇;武峰;裴蓓;魏品康;岳小强;孙大志

    目的 从肿瘤自分泌相关因子TGFβRⅡ探讨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的方法,Weston blot法检测不同组别TGFβRⅡ的蛋白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组别TGFβRⅡ的基因表达.结果 体外实验中TGFβRⅡ的蛋白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342±0.032、空白药物血清组0.359±0.043、消痰散结方血清组0.825±0.143、替加氟血清组0.969±0.077,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痰散结方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药物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 PCR法检测体外实验中不同组别TGFβRⅡ的基因表达:空白药物血清组6.17±0.77、消痰散结方血清组6.64±0.97、替加氟血清组9.13±2.12,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加氟组与消痰散结方组均有上调其表达的趋势,替加氟的上调趋势更明显.体内实验中各组TGFβRⅡ的蛋白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97±0.04、生理盐水组0.692±0.091、消痰散结方组0.639±0.099、替加氟化疗组0.465±0.064,四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进一步两两比较,替加氟组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表明替加氟组不能上调体内实验瘤中TGFβRⅡ的蛋白表达,消痰散结方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虽然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有上调趋势.体内实验各组TGFβRⅡ的基因表达分别为空白模型组1.56±0.39、消痰散结方组3.30±1.17、替加氟化疗组6.44±3.50,不同组别TGFβRⅡ的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加氟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消痰散结方组(P<0.05),消痰散结方组与模型组虽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明显的上调趋势.结论 消痰散结方对TGFβRⅡ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表明消痰散结方的治疗胃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胃癌自分泌因子TGFβRⅡ发挥作用.

  • 抗炎治疗促进脑梗死后脑内神经发生和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晓巍;孟庆敏;张晓芳;毛今明;李常新;李新果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潜在的促神经发生作用.方法 电凝法制备MCAO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及抗炎组后分别给予相应处理,于2周行转子杆、爬梯实验以及水迷宫测试评价运动及认知功能,并通过病理学处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各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计数.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急性期米诺环素短期治疗并不能明显减小梗死面积,但运动功能、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均有所恢复(P<0.05).抗炎组BrdU、Nestin以及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BrdU、GFAP阳性细胞呈增加趋势,2周时增加为明显;Nestin阳性细胞1周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米诺环素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发生过程补偿、修复局部病灶的功能损伤与缺失,从而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 H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曹艳丽;徐瑞

    目的 构建并评价H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只和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KY)8只,适应性喂养一周.SH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水组和2%蛋氨酸饮水组,WKY大鼠为普通饮水组,每周记录每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体质量增加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1个月后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 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大鼠每日平均进食量、饮水量比较,SHR 2%蛋氨酸饮水组均低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而SHR双蒸水组与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体质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体质量增加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各组大鼠平均每周体质量增加量,SHR 2%蛋氨酸饮水组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双蒸水组与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每周SBP比较发现,SHR 2%蛋氨酸饮水组DBP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SHR双蒸水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均高于WKY双蒸水组(P<0.05);(4)各组大鼠每周DBP比较发现,SHR 2%蛋氨酸饮水组DBP在0、2、3、4周均明显高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在1周时,SHR 2%蛋氨酸饮水组与SHR双蒸水组DBP均高于WKY双蒸水组(P<0.01),SHR 2%蛋氨酸饮水组DBP与SHR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HR 2%蛋氨酸饮水组Hcy水平高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而SHR双蒸水组与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蛋氨酸饮水与SHR结合可以构建H型高血压大鼠模型.

  • 凉膈散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影响

    作者:周勇;赵玮

    目的 观察凉膈散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凉膈散治疗ALI的抗炎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凉膈散大剂量组、凉膈散中剂量组、凉膈散小剂量组和泼尼松治疗组.给予正常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均气管内滴注LPS,每天一次,连续2 d,气道内滴注1 h后分别以生理盐水、凉膈散不同剂量、泼尼松灌胃,每天2次.分别于第二次气管滴注后12 h、24 h每组处死6只.取肺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各组指标的均数比较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 h肺组织HMGB1 mRNA灰度值模型组(1.3655±0.4492)高于正常对照组(0.3898±0.1696)(P<0.01),泼尼松组(0.6008±0.2128)、凉膈散大剂量组(0.6707±0.2175)、中剂量组(0.7315±0.2001)、小剂量组(0.7993±0.5526)均低于模型组(1.3655±0.4492)(P<0.01),HMGB1相对光密度值模型组(30.03±0.15)高于正常对照组(12.20±0.10)(P<0.01),泼尼松组(13.47±0.25)、凉膈散大剂量组(15.70±0.20)、中剂量组(18.60±0.20)、小剂量组(22.47±0.25)均低于模型组(30.03±0.15)(P<0.01);24 h肺组织HMGB1 mRNA灰度值模型组(1.7109±0.8028)高于正常对照组(0.6918±0.2453)(P<0.01),泼尼松组(0.7270±0.0977)、凉膈散大剂量组(0.7825±0.1780)、中剂量组(0.9433±0.1136)、小剂量组(1.1255±0.2137)均低于模型组(1.7109±0.8028)(P<0.01或P<0.05),HMGB1相对光密度值模型组(30.63±0.25)高于正常对照组(10.27±0.31)(P<0.01),泼尼松组(13.63±0.15)、凉膈散大剂量组(18.63±0.21)、中剂量组(22.57±0.21)、小剂量组(24.53±0.32)均低于模型组(30.03±0.15)(P<0.01或P<0.05).结论 凉膈散可抑制肺组织 HMGB1 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减轻ALI肺部炎症反应.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作者:江晨;宋文慧

    目的 应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6年6月)、EMbase(1974年至2016年6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6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至2016年6月)及万方数据库(1998年至2016年6月),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和会议论文,收集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Man 5.2软件对可以合并分析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652例患者,其中前路手术患者290例,后路手术患者151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211例.分析结果显示:前路的手术时间小于后路(WMD=-22.22,95%CI:-34.20~-10.24,P=0.0003)及前后联合入路(WMD=-117.27,95%CI:-132.41~-102.12,P<0.00001);前路的出血量小于后路(WMD=-255.33,95%CI:-306.81~-203.85,P<0.00001)及前后联合入路(WMD=-402.84,95%CI:-489.59~-316.09,P<0.00001);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的固定节段无统计学差异(WMD=-1.38,95%CI:-4.18~1.43,P=0.34),但均小于后路(WMD=-1.29,95%CI:-2.16~-0.42,P=0.004);前路的术后椎体水平位移小于后路(WMD=-0.06,95%CI:-0.10~-0.03,P=0.0004)及前后联合入路(WMD=-1.67,95%CI:-2.60~-0.74,P=0.0004);前路与后路的术后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WMD=-0.18,95%CI:-0.61~0.26,P=0.42),但小于前后联合入路(WMD=-1.29,95%CI:-2.25~-0.33,P=0.008).结论 虽然不同手术入路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就手术入路本身而言,前路手术的优势较明显.限于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尚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模式及效果分析

    作者:许亚梅;刘丽杰;田劭丹;张坤;孙鲁英;王玫

    目的 评估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探讨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习的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16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生一年级组及二年级组各8名.设计针对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培训体系.授课老师为肿瘤专科高级职称医师,并有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师资"资质,进行沟通技能培训15学时.沟通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基础知识及核心技能、如何问诊及采集全面信息、如何讲解病情及诊治方案、舒缓医学与生命教育、心理学.分别评估培训前及培训后两组医患沟通能力.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全体肿瘤学研究生培训前SEGUE评分(67.12±7.62)分,应用课题组构建的医患沟通培训体系培训15个学时后,SEGUE评分提升至(83.62±7.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按年级分组,培训前一年级组SEGUE评分(65.50±8.60)分,二年级组SEGUE评分(68.75±6.67)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再次进行评估,一年级组SEGUE评分(82.75±7.78)分,二年级组SEGUE评分(82.14±11.7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对照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瘤专业研究生沟通技能并未随临床实习轮转而明显改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设计的医患沟通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