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栓塞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汉志;孙先普;徐厚梅;孙静

    目的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门脉压力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门脉压力有较明显的下降,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有较好疗效,可促进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升高,降低门脉压,为综合治疗赢得时间.

  • 脾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后的护理对策

    作者:曹美丽

    目的:分析研究脾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脾动脉栓塞患者28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手术介入治疗,介入后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治疗和护理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血小板、脾脏大小等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血小板均逐渐上升,术后3周后恢复正常,脾脏缩小;观察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脾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治疗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成功救治1例脾断裂伤大出血患者治疗体会

    作者:汤飞

    病历资料患者,男,46岁,因酒后跌倒近1小时入院,入院后神志尚清,烦躁不安,低血压,仅50/30mmhg左右,急诊B超示血腹,脾破裂可能,转ICU病房后予腹腔穿刺抽的不凝血,予迅速备血开通两路输液通道后准备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由ICU转入手术室后迅速出现休克,神志消失,血压0,予急诊气管插管后无麻醉下行开腹手术,术中见腹腔充满巨量血液,脾肿大,长径>15cm,中间断裂,予迅速吸除血液,结扎脾动脉,切除脾脏,边手术边术中加压快速输血后血压渐复升,术后统计出血量超过4000ml,术中输血红细胞达1800ml,血浆达500ml,输液>2000ml,术后紧接输冷沉淀达15U.

  • 部分脾栓塞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欧阳四新;彭田红;谭建国;杨爱华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2例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病例资料,观察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栓塞程度为45%~70%,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②脾内不小于1mm内径动脉支数为22(18~31)支,来自上、下脾叶动脉的分支支数大致相等.脾上、下叶之间存在无血管区.胰尾动脉1~2支,大多数发自脾动脉下叶支,起始内径为(1.14±0.10)mm,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支细、少.结论:超选择性插管可将脾栓塞程度控制在50%左右.超选择性插管和选用2mm×2mm×2mm明胶颗粒,可避免误栓胰尾动脉.

  • 离体胰尾血供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安重;陈孝平;卢绮萍;唐礼功

    目的:通过对人尸体胰腺尾部血供状态的研究,探讨胰交通支血管对移植胰腺的影响.方法:按供体胰腺的切取方法切取40例新鲜尸胰,然后用墨汁灌注法和动脉造影法对脾动脉在胰体尾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其染色和造影分布特点以及造影剂含量等.结果:每例胰尾均存在有部分浅染现象,与深染区比较,浅染区组织中墨汁颗粒计数和造影含量明显减少,P<0.01,并通过X线摄片证实,其中8例有明显的造影剂缺失区.结论:离体胰腺尾部血供有所减少,部分影响严重,可能参与术后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影响了供体胰腺的长期存活.

  • 肝总动脉变异1例

    作者:夏春波;周思;蒋常文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肝总动脉起源变异较大,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在平第12胸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起点外径为6.3 mm,距起点13 mm处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分支起点外径分别为3.1 mm和6.5 mm,在距腹腔干起点2 mm处发出一支较小的腹后壁动脉,起点外径为1.2 mm.腹主动脉在腹腔干起点下方16 mm处发出肠系膜上动脉,起点外径为7.9 mm,距起点27 mm处分出肝总动脉,肝总动脉起点外径为6.8 mm,肝总动脉分支与系统解剖学第六版(柏树令主编)记载一致.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红;马棣;钱林学;胡向东;张晓丽;范瑾

    目的:探讨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脾动脉瘤(S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像特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13例 SAA 患者中,单发11例,多发2例,2例患者2个瘤体,共15个 SAA;超声误诊2个,准确诊断13个,诊断准确率为86.7%(13/15)。SAA 的超声特征性表现为:脾动脉管径局限性扩张,瘤体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与脾动脉相通。结论超声能方便、准确、无创地显示 SAA 及瘤体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适合临床对 SAA 进行早期诊断。

  • 脾部分栓塞术后的临床护理

    作者:庞振雄

    脾部分栓塞术是借助介入放射学通过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向脾动脉或其末梢分支注入一定量的栓塞物,使脾部分区域梗死和机化,产生脾切除效应.用于治疗各类型脾亢、部分血液病和脾破裂出血,同时又保留了部分脾脏,维持了机体重要的免疫功能,疗效显著,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和经济效益.

  • 彩色多普勒诊断脾梗塞1例

    作者:杨楚香;林炳饮

    患者,女,35岁。腹痛,既往有“甲亢”病史6年,否认伤寒、肝炎。查体:贫血貌,双眼球突出,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脾肋下4.5cm,质中,表面光滑,左季肋部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 8.4×109/L,中性分叶74%,T3 0.58nmol/L,T4 86.19nmol/L,TG49.21%,TM 34.70%。腹部CT示:脾大,达9个肋单元,下极见片状低密度区,大小13cm×5.0cm×10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CT诊断:考虑脾梗塞,少量腹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脾厚6.8cm,长轴14.9cm,脾下极见呈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低回声区(图1),大小9.3cm×5.2cm,脾包膜、形态无明显改变,肝肾隐窝见液性暗区,大小6.5cm×2.0cm,CDFI检查病灶内无血流信号,脾静脉增宽,内径9mm,脾动脉流速增快,彩超诊断:脾下极低回声区,疑脾梗塞;少量腹水。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脾动脉瘤破裂1例

    作者:刘凤芹;刘清茂;贾清海

    患者女性,70岁,突发左上腹剧痛1小时入院.患者无外伤史,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苍白,辗转不安,呻吟不止.查体: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9/12KPa,左上腹饱满,压痛明显,轻度肌卫,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 超声诊断脾动脉瘤1例

    作者:徐大华;谢跃明;张玫玫

    患者女,55岁.直肠癌肝转移介入栓塞术后,无其它特殊不适.超声检查于腹主动脉左上方、胰尾后方见一类圆形囊性包块,大小约23 mm×22 mm×22 mm,边界尚清,内部透声好,囊壁上可见小斑片状强回声附着,并可见包块与腹主动脉通过一迂曲动脉相通(图1),后经仔细扫查证实其为腹腔干及其分支,CDFI示囊性包块内充满红、蓝各半的漩流,脉冲多普勒可探及双向动脉频谱.超声提示:脾动脉瘤.后行增强CT扫描证实超声所见(图2),瘤体距脾动脉开口处约51 mm处,腹腔干及脾动脉走向迂曲.

  • 不同粒径Embosphere栓塞微球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运江;周坦洋;张岳林;王薇薇;孙军辉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粒径Embosphere栓塞微球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接受PSE治疗的40例患者,PSE中使用直径为300~500 μm、500~700μm Embosphere栓塞微球者各20例,分别归入A组和B组,观察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7天、1个月、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术后发热和疼痛的情况.结果 PSE后2组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PSE前有明显升高(P均<0.05).A组术后发热及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轻于B组(P均<0.05).结论 作为PSE栓塞材料,直径300~500 μm的Embosphere微球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 脾动脉 栓塞 微球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Meta分析

    作者:李学强;王运兵;龚建平;王春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对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获得PSE对比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截止时间2015年7月25日.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血小板、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共纳入10项原始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PSE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均数差(MD):-87.68,95%CI(-125.70,-49.65)]、外周血白细胞[MD-4.03,95%CI(-5.74,-2.33)]及血红蛋白水平[MD-0.79,95%CI(-1.48,-0.11)]均较治疗前升高.脾切除术后患者血小板[MD-128.31,95%CI(-162.59,-94.03)]、外周血白细胞[MD-5.22,95% CI(-6.65,-3.80)]及血红蛋白水平[(MD-1.42,95% CI(-2.66,-0.18)]均较术前升高.与脾切除术比较,PSE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MD 54.45,95%CI (37.60,71.30)]、外周血白细胞[MD 1.71,95%CI(-0.01,3.42)]及血红蛋白水平[MD 0.78,95%CI(-0.01,1.56)]的差异更小;且术中出血更少[(MD-71.33,95%CI(-78.13,-64.54)],手术时间[MD-34.08,95%CI(-34.78,-33.38)]和患者住院时间[MD-5.59,95%CI(-7.38,-3.79)]也更短.结论 PSE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用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作者:赵辉;胡红耀;郑传胜;饶珉;罗仕华;吴振中;梁斌

    目的 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簧圈、微弹簧圈或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1周及1、3、9个月行CT增强或CTA复查,随后每月行电话随访.结果 对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采用隔绝旷置术,4例采用瘤腔填塞术,3例采用隔绝旷置术+瘤腔填塞术.术后12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脾梗死,梗死体积约10%~35%;余4例为轻微并发症.随访中无瘤体增大、破裂或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简单可行、安全有效.

  • 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宾;林世海;罗磊;熊伟;王玉柱;阳军;黄政

    目的 探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脾动脉的血管造影图像,测量脾动脉分支血管的直径并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并基于VR重建图像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采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52.15±3.29) %]与术后1个月CT测量栓塞体积百分比[(49.99±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0,P=0.12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中度或中度以下左上腹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症状,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外周血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应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评估脾脏栓塞体积,简便、实时且较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介入脾动脉断流术治疗Child-pugh C级肝硬化患者严重脾功能亢进一例

    作者:丁雪丽;荆雪;常晓;田字彬;孙成建;王彦华

    患者女,51岁,因呕血4年、腹胀1年余,双下肢水肿7个月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查体:肝病面容,全身皮肤黏膜、巩膜中度黄染,睑结膜略苍白,右下肺第3肋间以下叩诊浊音,腹部饱满,无压痛、反跳痛,脾肋下10 cm、剑突下4 cm 可及,质硬,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示肝功谷草转氨酶(AST)55 U/L,谷丙转氨酶(ALT)45 U/L,白蛋白(ALB)18.37 g/L,总胆红素(TB)62.7μmol/L,抗核抗体(ANA)滴度1:32000,抗RO-52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核糖体P 蛋白抗体(++),肝炎全套阴性,血氨64μmol/L,PT 百分比活度(PTA)77%,白细胞计数(WBC)1.82×109/L,红细胞计数(RBC)3.26×1012/L,血红蛋白(Hg)77 g/L,血小板计数(PLT)8×109/L,上腹部增强CT 提示肝硬化、脾大、大量腹水、右侧胸腔积液并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图1)。

  • 脾脏动静脉漏误诊为肝硬化1例分析

    作者:刘德志

    现将脾脏动静脉漏误诊为肝硬化1例分析如下.

  • 脾动静脉瘘1例

    作者:惠威

    1病例报告女,20岁.因腹胀、尿少20 d,伴恶心、呕吐、腹泻,于1999-03-26入院.无肝炎接触史及肝病家族史,无应用血及血制品史,无结核病史.入院查体:体温正常,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一),蜘蛛痣(一),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0 cm,移动性浊音(+),腹水大量.入院诊断:腹水原因待查:①肝炎肝硬化;②结核性腹膜炎.

  • 胰腺炎后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魏炜;艾红;尹益民

    患者男,41岁,以"发作性上腹痛5年,加重1个月"主诉入院.5年前因上腹部疼痛经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好转,近1个月疼痛加重,经外院CT检查显示胰尾部囊性包块,提示"假性胰腺囊肿",转入我院后行彩超检查发现:胰尾部、脾动脉前方可探及一31 mm×30 mm囊性包块,前部饱满,后部逐渐变细,呈"气球样",脾动脉中段前壁可见一宽度约4 mm缺损,向前与囊性包块相交通,CDFI显示:囊性包块内可见高速动脉血流信号充填,血流方向自脾动脉射入囊性包块内,囊壁侧有逆返血流信号(图1),囊颈部可检测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流速高达3.06 m/s(图2).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

    作者:徐鹏;刘丽;刘凤先;许传斌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观察正常脾动脉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患者接受上腹部CT增强扫描,测量脾动脉起始处血管内径(dSA)、脾动脉主干长度(ISA)及横断面上脾动脉与腹腔动脉的夹角(aSA/CA).结果 200例脾动脉显示清晰,其中25例脾动脉起源变异,变异率为12.50% (25/200).dSA、ISA、aSA/CA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脾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

303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