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56层螺旋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苹;张晓玮;刘桂红;梁俊福;蔡成仕;刘英峰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分布、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结果 4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42例(腺淋巴瘤25例,多形性腺瘤9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脂肪瘤1例,淋巴管囊肿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4例(腮腺导管癌1例,涎腺腺癌1例,淋巴上皮癌1例,恶性多行性腺瘤1例).42例良性肿瘤中均未发现钙化灶,4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发现钙化灶.良恶性肿瘤的区分,CT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7.8%.结论 256层螺旋CT扫描对腮腺肿瘤定位定性较准确,有助于腮腺肿瘤术前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综合成像时间、辐射剂量、成本费用等指标考察,较其他影像学手段有一定优势.

  •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丽;李为民;曲世巍;李强;任春慧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疾病组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测量其横断面左肾静脉(LRV)扩张段大前后径(d1)、狭窄段小前后径(d2)、d1/d2及肾实质晚期时CT值(D);正常组60例正常受检者左肾静脉近段大前后径(d1)、夹角段前后径(d2),两组进行比较。结果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及60例正常受检者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两组d1、d2、D分别为(14.5±2.3)mm、(3.6±0.7)mm 、(154.3±18.7)Hu及(10.5±2.1)mm、(9.0±1.9)mm、(178.5±21.0)Hu,疾病组与正常组间d1、d2、d1/d2、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刘梅华;王新宇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螺旋CT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中,女9例,男1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颈1例,胰体尾部7例;4例肿块内可见钙化,1例内可见出血;10例肿瘤实质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胰腺实质期均呈渐进性强化;10例均未见胰、胆管的扩张,肿瘤边界清晰,均有纤维包膜.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有一定的特征性变现,其中的实质渐进性强化、病灶内的出血、囊变、纤维包膜边缘及边缘的钙化,结合临床可以与胰腺其他肿瘤鉴别.

  • X-care技术在胸部CT扫描中对患者敏感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光大;时高峰;杨丽;李扬;王琦;杜煜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进行胸部扫描时,使用X-care技术对患者敏感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双源CT胸部X-care扫描模式进行胸部扫描,采用体表检测法测量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在每个患者在剑突下层面选取检测点6个检测点作为感兴趣区,其中面侧取3个,背侧取3个检测点作为感兴趣区。每个检测点放置2个探测器。扫描结束后将检测结果按面侧和背侧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接受辐照剂量,比较单个人面侧和背侧差异和减少率,以及两肺前后部的噪声差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采用两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面侧和背侧辐射剂量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面侧辐照剂量总和250.30 mSv,背侧辐照剂量总和409.43 mSv,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7.82±2.91)mSv、(12.80±5.29)mSv,面侧比背侧辐射剂量减少约38.9%(P<0.05)。肺前部图像噪声(82.55±3.75)HU,肺后部噪声(82.55±3.75)HU(P>0.05)。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分别为(12.34±3.43)、(12.45±3.42)(P>0.05),图像噪声和SNR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进行胸部扫描时,使用X-care扫描技术,能够在保持图像质量的条件下,明显的减少受检者面侧接受的辐照剂量,对受检者的敏感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雨娜;万业达;周玫娟;孟祥;黄文起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显著提高,MSCT冠状动脉成像现已成为非侵入性心脏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参阅大量文献,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按扫描前、扫描中、扫描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总结论述.

  • MSCT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雅鹏

    目的 探讨MSCT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SCT诊断结果 .结果15例患者中,常规CT定位准确率为80.0%,MSCT的定位准确率为100.0%.15例患者中,常规CT定性准确率66.7%,MSCT的定性准确率93.3%.MSCT发现胆管末端癌4例,胰腺头癌7例,壶腹癌4例,均能较清晰地显示其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结论 MSCT可诊断壶腹周围肿瘤,MSCT后处理技术定位准确率较高,有助于术前发现病变,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 实变型肺癌与结核性肺实变CT影像对照分析

    作者:吕平欣;周新华;谢汝明;段鸿飞;贺伟

    目的 探讨实变型肺癌与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的差异,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50例肺叶、肺段实变表现的肺癌与同期50例肺结核实变的CT影像资料.分别对两组实变的分布、密度、空洞、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征、血管造影征、叶裂膨出征以及其他肺野不同特点的播散病变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包括,多发肺叶、肺段实变(肺癌22例,结核9例)、单发下叶肺实变(肺癌17例,结核10例),均匀肺实变(肺癌36例,结核17例)、实变伴液化(肺癌4例,结核33例)、空洞或囊腔(肺癌10,结核28例),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管腔狭窄(肺癌18例,结核7例)、管腔扩张(肺癌4例,结核15例),实变周围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征(肺癌7例,无结核病例).结论 实变的密度、好发部位、病变多叶多段分布、是否易于形成液化空洞、环绕于实变周围分界清楚的磨玻璃征及多种性质并存的气道播散病变影像等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仍需综合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 320层CT双入口灌注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灌注特点

    作者:李利佳;王迪;刘倩颖;敖国昆;董莘;崔媛

    目的 运用320层CT双入口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灌注特点,研究病灶血液循环与结核病复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确诊的5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结核球6例,浸润性病灶21例,空洞型病灶8例,多形性病灶19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初治治愈组30例、复治组24例(首次复治10例、多次复治14例).对初治治愈患者的灌注值与复治涂阳患者及初次复治与多次复治者的病灶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治治愈组患者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值为(46.4±9.2) ml·min-1·(100 ml)-1,高于复治组[(25.9±7.6) ml·min-1·(100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P=0.001);而其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值为(18.9±10.0) ml·min-1·(100ml)-1,低于初治组[(24.8±8.8) ml·min-1· (100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25).多次复治组PF值为(20.7±4.6) ml·min-1·(100ml)-1,低于首次复治组[(32.6±5.3) ml·min-1·(100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1),而其BF值为(25.8±3.2) ml·min-1·(100ml)-1,高于首次复治组[(22.3±5.2) ml·min-1·(100m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41,P=0.648).结论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灶的肺动脉血供明显低于初治治愈病灶,推测局部血液循环差是结核病患者复治的原因之一.

  • 对比分析MSCT一站式低剂量扫描在胸腹联合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玉国

    目的:探讨MSCT一站式低剂量扫描在胸腹部联合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胸腹部联合外伤患者548例,给予低剂量扫描,记录每个病例的有效平均剂量:将影像检查结果与72 h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系统设置扫描范围临床诊断符合率100%,一定范围内降低剂量的扫描方案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结论:胸腹部MSCT一站式低剂量扫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准确评估病情,又能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和其他检查技术的不足.

  • 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陈宏平;张启禄;颜家刚

    目的:提高CT对不典型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有完整资料证实的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不典型脑转移瘤CT表现呈多样性,常常表现为发生部位不典型;病灶呈高密度、部分有出血和囊变或内部有钙化;瘤周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带、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不典型脑转移瘤具有比较不典型的CT表现特征,并且具有多样性,颅外肿瘤的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肺部的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临床辅助检查.不典型脑转移瘤的影像学病例必须结合临床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 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矽肺并发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陈宏平;张启禄;缪玉和;谢奎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薄层重建Ⅲ期矽肺的CT表现,以提高矽肺并发肺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比分析研究了各9例病历较齐全的Ⅲ期矽肺和矽肺并发肺癌矽肺病人的HRCT表现.结果:矽肺并发肺癌在CT表现为矽肺结节直径多>1.5 cm,矽肺结节轮廓粗糙、边缘分叶及细小毛刺征发生率90%;CT三维薄层重建能从多平面较清晰显示肺内病灶与相关支气管的细微改变,增加了矽肺并发肺癌恶性伴随征象的检出.结论:CT三维薄层重建诊断矽肺并发肺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矽肺并发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林军生;黄志杰

    目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CT的分析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CT检查要解决三个问题:判断是否为梗阻性黄疸;明确梗阻部位;鉴别梗阻原因.方法:收集56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共显示5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其中胰头癌22例,胆管癌19例,胆总管结石7例,壶腹部癌3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部转移癌(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分析具有很大的价值.

  • 食管裂孔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

    作者:刘泽坤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或上消化道钡餐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MSCT资料,20例CT平扫,4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滑动性食管裂孔疝20例,短食管裂孔疝3例,食管旁裂孔疝1例,CT表现为膈上疝囊24例,膈肌脚分离移位24例,"葫芦征"20例,后下纵隔食管裂孔旁脂肪增多16例,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疝囊内黏膜强化与膈下胃黏膜强化一致.结论:各型食管裂孔疝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对其正确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急性颅脑外伤CT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玉强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外伤经CT检查诊断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2005-2010年来该院脑外科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首先采用颅部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统计扫描结果,与手术视野结果和术后诊断对比阳性率的正确性.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颅骨骨折21处,18例患者,占36%;硬膜下血肿23处,15例患者,占30%;硬膜外血肿18处,11例患者,占22%;蛛网膜下腔出血14处,6例患者,占12%,CT诊断与手术视野结果和术后诊断对比阳性率的正确性达100%.结论 螺旋CT检查诊断阳性率高,操作方便,对患者创伤小,是帮助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入院确诊的佳方法.

  • 原发性肺粘液腺癌结合病理MSCT表现分析

    作者:陈晓燕;阙瑞华;黎辉

    目的:肺原发性粘液腺癌临床少见,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但病理学有其特征,结合病理分析其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诊治肺原发性粘液腺癌患者9例,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原发性粘液腺癌,均行胸部MSCT扫描,分析肺原发性粘液腺癌MSCT表现.结果:9例患者均为周围型,均表现为实性及粘液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其中4例形态表现为"肺炎"型,可见枯枝征及血管漂浮征;5例形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伴发空洞1例.结论:结合病理回顾分析肺原发性粘液腺癌在MSCT表现,仍可见一定特征性,但需与其他影像表现相似病变鉴别.

  • 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兵华;孙俊英;倪增良;何斌;何建群;邵嵘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远端旋转轴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成年国人86例(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左54膝,右52膝。应用CT垂直于股骨机械轴对股骨远端进行薄层扫描,将获取的通过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横断面CT图像输入电脑,标识、测量前后轴线(APL)与外科髁上轴(STEA)的外侧夹角(A-TA),APL与后髁轴线(PCL)的外侧夹角(APA),APL的垂线(APLP)与PCL的夹角(A-PA),后髁角(PCA),髁扭转角(CTA),CTEA与STEA之间的夹角(CSA)。按性别和侧别分组,分析各角度两组间差异,比较CTA、A-PA、PCA、PT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常数3°之间以及ATA、APA与常数90°间差异,分别对A-PA、PCA与CTA行线性回归分析,用直线回归评定STEA、CTEA、PCL、APL及APLP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ATA平均(89.79±1.22)°,APA为(84.84±1.83)°, A-PA为(5.16±1.83)°,PCA为(4.80±1.23)°,CTA为(8.23±1.40)°,CSA为(3.45±0.68)°,以上各角度除CSA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角度在性别和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T角、PCA及A-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CTA、常数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数90°与A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与CTA、PCA与A-PA、A-PA与CTA均存在明显相关性。 STEA与CTEA、STEA与APL、PCL与STEA均明显相关。APLP和APL均与PCL相关,PCL与CTE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国人TKA中,股骨后髁的外旋截骨角度应为5°,方能获得更满意的股骨假体旋转对线。 STEA与CTEA是两条性质完全不同的轴线,不能以平行于CTEA作为旋转力线的参考标志,国人股骨远端旋转轴之间的可靠性,分别为STEA﹥APL﹥PCL,STEA是股骨远端旋转轴线中可靠的定位标志。

  • 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富权

    目的 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整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术前CT诊断,归纳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50/50);对于大肠各段及十二指肠各段的解剖定位率达100%(50/50);对于空场、回肠及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判定,准确率达76%(38/50);梗阻病因符合率96%(48/50)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很高临床价值.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作者:张立华;杨宁;冯逢;马永强;路军良;刘炜;薛华丹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均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检查,复习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3例位于胰头,8例位于体尾部,肿瘤直径2~15 cm.19例与周围组织界限清,具有完整的包膜,以囊实性为主,囊大直径4 cm,囊壁厚0.2~3 cm;仅2例为实性.位于胰头的肿瘤胰管及胆总管扩张不明显.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均匀;CT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增加.结论 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病理变化是CT表现的基础.

  • CT对颞骨茎突骨折的诊断

    作者:袁斌;黎旭英

    目的 探讨颞骨茎突骨折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13例颞骨茎突骨折患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3例共15根颞骨茎突骨折,在CT连续断面图上主要表现为:间断征(7根),双点征(5根),位置跳跃征(3根).8例行颞骨三维图像重建,共发现了11根茎骨骨折.结论 颞骨茎突骨折诊断的有效措施是连续薄层CT检查,螺旋CT检查时要常规骨三维图像重建.

  • 肠系膜巨大淋巴管瘤1例

    作者:王建秋;郭俊男;牛亚丽;孟珊珊;孙戈新

    患者男,54岁,发现腹部包块2年,于1周前出现无诱因餐前疼痛入院.体格检查:腹部正中可触及大小约15 cm×15 cm肿物,质韧,边界清,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后CT全腹平扫示腹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6 mm×124 mm×150 mm,CT值约为31 HU,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散在点状脂肪密度影(图1);增强示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肠系膜上动脉穿行于病灶中(图2~4).提示腹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不排除脂肪肉瘤.遂行腹腔探查术,开腹可见小肠系膜内巨大肿物,呈多囊性,质软,表面不平,直径约为15 cm,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肿物,见部分肿物囊液呈黄白色.病理:(肠系膜)巨大淋巴管瘤.

284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