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脊髓损害加重的研究进展

    作者:乔军杰;马迅

    胸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率及确诊率近些年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的唯一途径,虽然各种手术方式层出不穷,手术技术也不断改进,但手术带来的并发症的不容忽视,尤其是脊髓损伤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或延误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脊髓损伤的研究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胸椎管狭窄症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策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予以综述.

  • 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作者:涂绍军;韩睿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其不仅影响钙磷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有明显相关性,即与肥胖、血脂、血压、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亦被发现与代谢综合征明显相关.但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就三者的关系作一综述,为探索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靶点提供线索.

  •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鑫;王媛;王佳冰;童明辉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导致的血栓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因具有无创、快速、实时等特点,现己广泛用于乳腺、肝脏、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并得到临床的肯定,但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较新的领域.本文就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及发展予以综述.

  • 姜黄素缓解动物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作者:谭远辉;刘健;朱四海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急性肺损伤是以急性重度的肺弥散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重症,表现为炎性细胞的浸润、过氧化物的释放、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大量促炎因子的产生等.研究发现姜黄素能缓解多种因素导致的动物急性肺损伤,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TPX2及其调控基因在肿瘤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美玲;丁晓;陆海军

    TPX2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及纺锤体稳定性的维持.研究发现TPX2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高表达,这些组织表现为中心体的异常扩增,异倍体的形成以及细胞的恶性转化.TPX2在肿瘤形成中有重要作用.阻断TPX2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增加机体对治疗的敏感性,这可能会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 肿瘤 基因 TPX2
  • 母乳性黄疸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梅;王俊飞;陈欣

    母乳性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黄疸之一,其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而且临床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国内有报道其发病率占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首位,可引起机体多脏器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母乳性黄疸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密切,故深入开展母乳性黄疸免疫机制研究,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尤其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NLRP3炎性小体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胡龙江;周音频;吕湛;宁琳;向立权

    NLRP3炎性小体是炎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识别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caspase-1,继而活化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等细胞因子,参与诸多慢性疾病体内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本文拟对NLRP3炎性小体与慢性炎性疾病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进展

    作者:李蕾;李东泽;杨毅宁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的一个指标,常用RDW联合红细胞平均体积来诊断或鉴别诊断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近期研究揭示了RDW对冠状动脉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卒中、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RDW能够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和不良事件.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RDW反映了一系列潜在的病理学进程,在心血管与血栓疾病中其机制主要被认为是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神经激素通路的激活所致.现将RDW在心血管疾病中运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 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苏丽娅;苏秀兰

    益生菌源自传统的发酵食品,是一类通过改善肠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益生菌通过影响肠道共生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多样化的机制,改变宿主的上皮和免疫应答反应.益生菌可减轻肠功能紊乱,降低致突变性,促进免疫调节功能.目前,益生菌在全球范围不仅是提高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课题,同时也被纳入了扩充食品、营养品和医药产品的研究中.本文将益生菌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IL-6、TNF-α季节性变异的影响

    作者:王青梅;冯玉宝;李永玲;李长青;乔建晶;郭宏

    目的 观察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季节性变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夏季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鄂尔多斯临床医学院心内科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失访8例,终研究对象为52例,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含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SI)组30例,钙通道阻滞剂(CCB)组22例.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两组均在2013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14年春季来院,采集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6、TNF-α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春、夏、秋、冬季血压及血清IL-6、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收缩压冬季高于夏季[含RASI组:(158±20) mmHg、(145±12) mmHg;CCB组:(158±20) mmHg、(141±9) mmHg],舒张压冬季高于夏季[含RASI组:(101±13) mmHg、(93±9)mmHg;CCB组:(100±4) mmHg、(90±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IL-6浓度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含RASI组:春季(44.71±1.93) ng/L,夏季(48.09±7.97) ng/L,秋季(51.62±11.64) ng/L,冬季(60.29±5.64)ng/L;CCB组:春季(52.27±11.38)ng/L,夏季(45.11±8.72)ng/L,秋季(43.86±2.00)ng/L,冬季(71.72±7.7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血清TNF-α浓度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含RASI组:春季(208.85±25.21) ng/L,夏季(237.26±33.51) ng/L,秋季(217.93±23.32) ng/L,冬季(304.22±21.01) ng/L;CCB组:春季(225.99±40.92) ng/L,夏季(231.72±49.80) ng/L,秋季(206.82±32.82) ng/L,冬季(352.07±36.5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春、夏、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血清IL-6、TNF-α浓度含RASI组低于CCB组(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是秋季及冬季的血清IL-6、TNF-α增高的独立因素(均P<0.05);气温及TNF-α是冬季血清IL-6增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口服CCB及含有RASI为基础治疗药物的降压治疗,血压及促炎因子的水平仍然存在季节性变异,冬季高于夏季.以含有RASI为基础治疗药物的降压治疗,可以使冬季的促炎因子水平明显降低.

  • 趋化因子受体CCR4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建辉;唐嗣泉

    目的 探讨CCR4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AR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IFN-γ、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CR4+CD4+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免疫组化检测CCR4在鼻黏膜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4+CD4+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AR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鼻黏膜CCR4表达水平,AR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CCR4+CD4+T细胞数量所占的百分比与血清IL-4含量呈正相关(r=0.873,P<0.05),与鼻黏膜CCR4表达量呈正相关(r=0.826,P<0.05),与血清INF-γ含量呈负相关(r=-0.801,P< 0.05).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4与AR发病机制相关.

  • 脓毒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黛茵;王丽纯;陈雷;胡文利;寇秋野

    目的 通过观察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探讨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TIS)与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74例确诊为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PCT水平,分为脓毒症组(n=48)及重度脓毒症组(n=26),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随访28 d,根据28 d病死率分为死亡组(n=34)及存活组(n=40),比较两组组内指标的差异.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FT3及TSH明显低于脓毒症组(t值分别为-10.580及-3.577,均P<0.05),FT4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CT明显高于存活组(t=5.690,P<0.05),FT3、TSH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FT4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清PCT与FT3呈显著负相关(r=-0.834,P<0.01),TSH、FT4与PC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与PCT及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疾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红蕾;任艳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及明确睡眠障碍在预测评估PD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分别评估110例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认知功能,并详细记录人口学资料和PD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状况,同时配合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对PD患者的注意和工作记忆、执行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以及视空间能力等5大认知领域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结果 (1)110例PD患者中98例(89.1%)伴发睡眠障碍,12例(11.9%)睡眠正常.PD睡眠障碍组MoCA评分和各个分项认知评分均低于PD睡眠正常组,除数字正背和语义流畅性外,余测试结果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睡眠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5.5%,睡眠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3.3%,两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x2=7.28,P=).007).(2)睡眠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7,P=0.012)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OR=1.304,P=0.006)是PD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和性别是日间过度思睡(ED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男性比女性出现EDS的危险性大.(3) PD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MoCA评分<26分)78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评分(MoCA评分≥26分)32例,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71%.PD认知功能障碍组和PD认知功能正常组的睡眠状况存在差异,PD认知功能障碍组PDSS 3、PDSS 6和PDSS 9的分数明显低于PD认知功能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认知功能障碍组的RBD的发生率为41%,明显高于PD认知功能正常组(18.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RLS和EDS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睡眠紊乱(标准系数-0.340,P值0.001)和睡眠效率(标准系数-0.234,P值0.019)与PD认知功能呈线性负相关.睡眠紊乱和睡眠效率下降能够直接影响PD认知功能.(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和睡眠紊乱等睡眠因子分数与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具有普遍相关性(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服用睡眠药物与BVMT-R测试呈负相关(P<0.01);白天功能紊乱与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有关(P<0.05).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伴有睡眠障碍和RBD的P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睡眠状况存在差异;睡眠质量差对PD认知功能的各个领域均有影响,而服用睡眠药物和白天功能紊乱则有针对性的影响PD患者的记忆力;夜间睡眠紊乱和睡眠效率下降均能够直接影响PD认知功能.

  • 多排螺旋CT在诊断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郭辰;蔡嵘;任刚;赵建溪;陈健;汪登斌

    目的 探究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诊断T2期胃癌转移淋巴结大小的佳阈值.方法 选取93例行胃切除术的经病理证实为T2期并行MDCT的胃癌患者,对MDCT上所有可见淋巴结的短径(SAD)和长径(LAD)进行测量,将胃周淋巴结按解剖位置分为两个区域:小弯区域(第1、3、5、7组),大弯区域(第2、4、6组),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根据ROC,SAD的AUC均大于LAD.SAD的佳阈值:总体5.45 mm;分化型5.65 mm;未分化型4.85 mm;小弯区域5.55 mm;大弯区域5.05 mm.单独以淋巴结SAD为5.45 mm作为临界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整体准确度为80.6%,按不同组织学分型和按不同淋巴结解剖部位采取不同临界值所得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均为80.6%.结论 佳阈值的应用可提高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准确率.

  • 3830电极在右心室中位间隔起搏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涛;商丽华;黄立纲;宋怡;孙晓燕;逯春鹏;熊为国

    目的 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Medtronic 3830导线在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6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830电极右心室中位间隔起搏组(n=25)、普通主动电极右心室中位间隔起搏组(n=25)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组(n=15).观察三组在术中及术后3个月的各项心室导线参数以及起搏前后QRS波宽度.结果 随访期间未出现电极导线脱位、起搏或感知不良等并发症.心室电极植入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在三组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及3个月后起搏器程控参数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830间隔组、普通电极间隔组和RVA起搏组术后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均较术前明显变宽[(133.2±10.9) mns vs.(88.6±7.0) ms,P<0.05;(137.2±10.9) rnsvs.(88.9±8.3) ms,P<0.05;(160.6±11.7) ms vs.(89.4±7.6) ms,P<0.05]. 3830间隔组和普通电极间隔组心室起搏时QRS波时限较RVA起搏组明显变窄[(133.2±10.9) ms, (137.2±10.9) msvs.(160.6±11.7) ms,P<0.05].结论 3830导线在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中位间隔部起搏对QRS波宽度增加幅度小,提示中位间隔部起搏是较为生理的起搏位点.

  • 肺鳞癌中Furin和E-cadherin的表达研究

    作者:牛灵;陶琳;董雅璐

    目的 检测肺鳞癌中弗林蛋白酶(Furin)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5例肺鳞癌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ur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检验或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Fu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3.85% vs.4.00%,P<0.000 1),观察组中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92% vs.98.00%,P<0.0001).观察组中Fu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径、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察组中Fu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鳞癌中Furin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是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Furin和E-cadherin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 XIAP和caspase-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

    作者:杨涛涛;杨元元;王文君;王永红

    目的 探讨抑制凋亡蛋白XIAP及caspase-9的表达与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4至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其中25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全部临床资料和分娩时的胎盘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Western blot检测XIAP和caspase-9在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并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图片进行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t=-0.95,P>0.05)及孕龄(t=1.99,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收缩压(t=-8.64,P<0.01)、舒张压(t=-8.09,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t=6.59,P<0.01)、新生儿评分(t=7.56,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两组孕妇胎盘滋养细胞的胞质中均可见XIAP和caspase-9的阳性表达.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中XIAP的表达的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23±0.03 vs.0.34±0.04,t=-11.12,P<0.01);caSpase-9的表达高于正常组(0.32±0.04 vs.0.26±0.05,t=-5.23,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中XIAP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灰度值0.36±0.14 vs.0.96±0.43,t=-3.00,P<0.05);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中caspase-9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灰度值2.58±0.47 vs.1.66±0.19,t=-3.69,P<0.05).结论 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胞质中抑制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下调,caspase-9表达升高,提示XIAP通过影响caspase-9导致滋养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 血清白三烯B4、血栓调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4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关系

    作者:石健;滕华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标记物白三烯B4 (LTB4)、血栓调节蛋白(TM)、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4(IL-4)在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紫癜27例定为常规亚组,伴有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共73例定为严重亚组,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常规亚组、严重亚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LTB4、TM、MMP-9、IL-4水平,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分析血清LTB4、TM、MMP-9、IL-4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关系.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常规亚组血清LTB4、TM、MMP-9、IL-4水平分别为(53.24±15.42)pg/ml、(145.36±22.14)ng/ml、(63.27±10.42) ng/ml、(76.31±15.29) pg/ml,严重亚组分别为(87.92±20.57) pg/ml、(197.59±34.38) ng/ml、(102.75±18.52) ng/ml、(134.57±30.41) 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65±4.36) pg/ml、(76.23±11.54) ng/ml、(26.42±5.78) ng/ml、(35.36±8.79) pg/ml],且严重亚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常规亚组(均P<0.05);治疗后常规亚组血清LTB4、TM、MMP-9、IL-4水平分别为(14.87±5.11) pg/ml、(81.82±15.63) ng/ml、(29.12±6.78) ng/ml、(40.14±10.45) pg/ml,严重亚组分别为(36.81±7.25) pg/ml、(120.12±22.56) ng/ml、(42.37±8.63) ng/ml、(72.31±16.47)pg/ml,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LTB4、TM、MMP-9、IL-4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病程、病情轻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LTB4、TM、MMP-9、IL-4水平变化与小儿过敏性紫癜明显相关,四项联合动态检测用于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病情评定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去分化软骨肉瘤12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分析

    作者:曹建江;陆琳松;韩雯;黄丽娟;孙俊刚;徐江波;袁宏

    目的 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分析.方法 选取2002~2014年间确诊去分化软骨肉瘤12例,对其临床表现、放射学改变、病理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8例,女4例,年龄范围在21~63岁,平均年龄48岁,发病部位为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2例、骨盆1例、肩胛骨1例、掌骨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肿胀,局部可触及的肿块,1例患者因病理性骨折就诊.去分化软骨肉瘤表现为双重形态特征的恶性肿瘤,大体中央型多于周围型,组织学由分界清楚的高分化软骨性肿瘤和高级别间变性肉瘤构成.结论 去分化软骨肉瘤较少见,临床结合影像及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对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 白细胞介素-3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凤丽;董梅;任法新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 (IL-33)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无复流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共计纳入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于PCI术前采集血样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IL-3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肌无复流(MNR)定义为TIMI血流分级≤2或TIMI(TIMI)3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结果 共计21例(35.6%) STEMI患者发生MNR,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IL-33水平显著降低(P=0.019),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0.123,95% CI:0.018~0.811,P=0.026)、发病至再灌注时间(OR=0.392,95%CI:0.314~1.106,P=0.025)、血栓负荷评分(OR=0.078,95%CI:0.007~0.913,P=0.040)、hs-CRP(OR=1.441,95% CI:1.162~1.793,P<0.001)、IL-33水平(OR=0.624,95% CI:0.436~0.877,P=0.014)是MNR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IL-33在MNR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降低可能是MN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作者:杨子文;洪美娟;周桥灵;王汉兵;蔡日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该手术术后镇痛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0.25%罗哌卡因TAPB组(Ⅰ组)、0.3%罗哌卡因TAPB组(Ⅱ组)、0.4%罗哌卡因TAPB(Ⅲ组)及0.5%罗哌卡因TAPB组(Ⅳ组),每组2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毕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各组注入不同浓度(0.25%、0.3%、0.4%及0.5%)罗哌卡因(AstraZenecaAB公司),每侧20~40ml,各组患者罗哌卡因总剂量均为3.5 mg/kg.观察患者术后1h (T1)、6h(T2)、12 h(T3)及24 h (T4)的数字评分(NRS)和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术后需辅助使用舒芬太尼的例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皮肤瘙痒、头晕、胸闷等)的例数,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患者表示满意的例数).结果 与T1时比较,Ⅰ组及Ⅱ组T2~T4时和Ⅲ组T2~T3时的NR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的T2~T4时BCS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及Ⅳ组T1~T3时NRS下降,BCS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及Ⅳ组术后需辅助舒芬太尼例数减少,Ⅳ组头晕及胸闷例数增加(P<0.05).满意度方面,Ⅲ组高(100%),Ⅰ组低(84%).结论 对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TAPB时使用罗哌卡因,其适宜浓度是0.3%~0.4%,安全,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NB-UVB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商福民

    目的 探讨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NB-UVB治疗前后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及CD4+/CD8+降低,CD8+显著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治疗后CD4+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I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 NB-UVB治疗银屑病的部分原理是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促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二根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建军

    目的 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腭侧2根管的临床表现和发现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25颗需要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二磨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发现3颗上颌第二磨牙具有腭侧2根管,发现率为1.3% (3/225),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腭龈沟,冠部腭侧宽度稍大于颊侧,远中舌尖过大或腭侧3个牙尖,腭侧颈部釉突.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2根管有较低的发现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供临床诊断治疗时参考.

  • 延髓半侧梗死二例临床及MRI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昊;曹树刚;王建;张文婷;王嵘峰;夏明武;徐文安

    目的 探讨延髓半侧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MRI特点及预后.方法 总结2例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并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致死的延髓半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延髓半侧梗死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均存在舌下神经瘫),并累及呼吸中枢,其中例2合并四肢瘫痪;病因上,例1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合并椎动脉变异,例2病因不明确,不排除椎动脉夹层;MRI上,表现为以延髓中线为界的半切样征象,弥散加权成像上呈高信号;预后差,2例均于发病24 h内进展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复习文献发现有20例延髓半侧梗死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经病理诊断3例,MRI诊断17例.结论 延髓半侧梗死罕见,常表现为Reinhold综合征,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MRI上表现为以延髓中线为界的半切样征象,预后不佳,病死率高.

  • 冷刀锥切术诊治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新敏;张瑶;古雅丽;张茂娜;陈慧萍;任志敏

    目的 探讨分析冷刀锥切术(CKC)诊断和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HSIL患者CKC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宫颈CKC后手术切缘阳性率,并对术后患者随访,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结果 CKC术后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1.23%,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88%,HSIL(CIN Ⅱ级)22.09%和HSIL(CINⅢ级)58.28%,微小浸润癌3.68%,鳞状细胞癌1.84%;CKC术后切缘残留阳性率13.50%;术后随访率达92.32%,hr-HPV转阴率82.19%.结论 CKC能明确诊断和治疗HSIL,并有效去除hr-HPV感染.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律失常与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作者:范文强;穆荣;栗占国

    目的 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与SLE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7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SLE患者338例,分析病史及心电图情况,统计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并研究其与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38例SLE患者有71例存在心律失常,发生率21%.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25例(已排除19例发热、贫血等因素的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2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房室传导阻滞7例、束支传导阻滞5例、窦性心律不齐6例、频发房早4例、频发室早2例、房颤1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之间皮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抗心磷脂抗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性别及其他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中心律失常有21%的发生率,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SLE心律失常与皮疹、抗心磷脂抗体关系密切.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牛小千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便预防、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心脑血管病房住院和门诊患者104例,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有无斑块,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探讨上述指标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IMT增厚组较非IMT增厚组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及高血压与颈动脉IMT增厚相关(P<0.05).结论 年龄、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应严格控制与管理,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 腹膜高转运患者血胰岛素抵抗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永业;李若福;郑元回

    目的 观察持续不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变化特点及与腹膜高转运的关系.方法 选择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长期随访的80例CAPD患者,常规测定患者血常规、血脂、血糖、血胰岛素、肝肾功能、透析液葡萄糖、透析液肌酐、尿肌酐,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行腹膜平衡试验评估腹膜转运功能(D/Pcr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根据腹膜转运特性分为高和高平均转运组(D/Pcr≥0.65,A组)、低和低平均转运组(D/Pcr<0.65,B组),在高转运组中,根据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高组(C组)和胰岛素抵抗低组(D组),对结果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1)A组HOMA-IR、葡萄糖吸收率、CRP值显著高于B组,血白蛋白(ALB)、残肾功能(RRF)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血D/Pcr、葡萄糖吸收率、CRP值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D/Pcr与HOMA-IR、葡萄糖吸收率、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3、0.695、0.666,均P<0.05),HOMA-IR与CRP、葡萄糖吸收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7、0.540,均P<0.05),与RRF呈负相关(r=-0.403,P< 0.05).偏相关分析结果:HOMA-IR与D/Pcr呈显著正相关(r=0.451,P< 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CAPD患者腹膜高转运的重要原因之一.

  • 鞣酸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作者:左小明

    目的 建立鞣酸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鞣酸软膏进行检查.结果 常规法不适用于鞣酸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鞣酸软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宜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细菌计数.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鞣酸软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炎症因子与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大鼠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作者:刘静;巫斌

    目的 研究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uPA)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进而探讨其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大鼠的机制.方法 采用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灌胃法建立大鼠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uPA干预组、别嘌呤醇干预组和模型组,并设立对照组.于实验第6、10周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E)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磺柳酸比浊法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大鼠临床表现,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表达.结果 (1)造模成功后干预组、模型组血清TNF-α、ICAM-1、肾脏组织TGF-β1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uPA、别嘌呤醇干预组治疗10周后与模型组比较TNF-α、ICAM-1值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PA、别嘌呤醇干预组治疗10周后肾组织中TGF-β1 (0.21±0.03、0.21±0.04)的浓度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2.63±0.21、2.71±0.13)等指标与模型组(0.39±0.01、3.86±0.73)比较亦均有下降(P<0.05).结论 (1) TNF-α、ICAM-1、TGF-β1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成为高尿酸血症性肾脏病变的预测因子;(2) uPA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影响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生.

  • 血清浓度和培养基对人γδT细胞增殖、表型和杀伤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燕;陆玲玲;张赞

    目的 研究血清浓度和培养基对人γδT细胞增殖、表型和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AIMV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对γδT细胞进行培养,比较细胞增殖、表型和杀伤活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培养基(AIMV、OpTmizer)对γδT细胞进行培养,比较细胞增殖、表型和杀伤活性.自动细胞计数仪检测γδ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γδT细胞表型;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SGC-7901的杀伤效应.结果 采用AIMV培养基,无血清条件下细胞无法生长,添加5%或10%胎牛血清(FBS)培养,细胞增殖优于添加1% FBS (P=o.024和P=0.006)或10% NBS (P=0.043和P=0.006),具有统计学意义,杀伤活性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OpTmizer培养基,无血清及添加1% FBS培养均优于添加5% FBS的AIMV培养基,其中,1% FBS与AIMV5% FBS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0).结论 OpTmizer培养基比AIMV培养基更适用于临床过继免疫治疗用γδT细胞的无血清培养.

  • 异丙酚改善氯胺酮诱发新生大鼠脑损伤的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伍佳莉;段晓霞;王茂华;苏松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引起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后海马组织蛋白组学的变化,揭示海马神经元变化的病理机制,为提高临床麻醉安全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出生后7d幼鼠80只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氯胺酮组(K组),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低、高剂量组模拟幼儿麻醉状态,并进行海马组织切片及海马蛋白提取,应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进行蛋白组学差异研究.结果 水迷宫实验提示P组和P+K组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优于K组;在海马神经元凋亡方面,P+K低剂量组[(10.23±4.82)%]及高剂量组[(6.79±6.48)%]均较K组凋亡指数[(14.98±5.65)%]明显降低(P<0.05),但P+K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K组海马组织蛋白浓度[(1.78±0.28) μg/μl]较N组明显下调[(2.11±0.32) μg/μl,P<0.05].P+K各组[(1.88±0.27)%,(1.93±0.21)%]与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P组在6h检测海马组织蛋白,发现上调蛋白并鉴定为PD1A3、NDUFB10、HSPA8、ATP5JD、PSMA1,下调蛋白为PPIA、PKM2、GFAP、NSE、PPIA、PKM2、GFAP等,21 d后检测结果表达上调蛋白为FUBP3、PRDX5,下调蛋白为GAPDH、AKR1A1、VC、TUBULIN A1 B.结论 本实验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筛选了异丙酚及氯胺酮麻醉后海马组织蛋白的差异表达,并分析了其在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为预防和改善海马神经元变化后认知功能损害提供理论基础.

  • 微小RNA-4804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与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邢同京;徐洪涛;沈美龙;陆欣星;曹琳

    目的 探讨miRNA-4804对人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单核细胞株THP-1中miRNA-4804和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与CCK8检测miRNA-4804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HP-1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加入miRNA-4804模拟剂,IFN-γ诱导的THP-1细胞增殖、HLA-DR、CD86分子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CD80表达无明显变化;而加入miRNA-4804抑制剂,THP-1细胞的增殖,HLA-DR、CD86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加,CD80表达也明显增加.IFN-γ刺激后,THP-1细胞和培养上清中IL-6、TNF-α和IL-12的表达明显增强,IL-10的表达明显下降;miRNA-4804模拟剂处理后,能拮抗IFN-γ诱导THP-1细胞表达IL-6、TNF-α和IL-12的作用,且促进THP-1细胞表达IL-10.反之,miRNA-4804抑制剂处理后,能促进IFN-γ诱导THP-1细胞表达IL-6、TNF-α和IL-12的作用,而抑制THP-1细胞表达IL-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4804能够影响单核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稳态机制中发挥作用.

  • 缬沙坦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预防性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孟莉莉;李竹;涂文程;陈丽波;沈维红;那荣妹;李倩晓;刘百亭;李晓菲

    目的 探讨缬沙坦预防性保护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行性.方法 将61只8周龄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四组:A对照组(n=10),正常喂饲;B模型组(n=17):腹腔注射阿霉素,2.5 mg/kg,每周1次,共6周,累积计量15 mg/kg;C缬沙坦低剂量干预组(n=17),D缬沙坦高剂量干预组(n=17).其中,缬沙坦低剂量与高剂量干预组在前述阿霉素处理的同时,分别按照缬沙坦10 mg·kg-1·d-1和30 mg·kg-1·d-1,每日1次灌胃,共6周;随后观察4周,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HE、Sirius red病理染色并计算胶原容积比.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活性氧(ROS).采用qRT-PCR检测胶原Ⅰ、胶原Ⅲ和caspase3、caspase8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组较对照组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R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心肌胶原Ⅰ、胶原Ⅲ、caspase3、caspase8 mRNA含量显著增加(P<0.05),心肌胶原容积显著增加(P<0.05);缬沙坦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缬沙坦高剂量组、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四组间LVEDD无显著性差异,而LVESD、LVEF、LVFS在模型组与缬沙坦低剂量组间以及缬沙坦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显著小于模型组、低剂量组(P<0.05).结论 阿霉素引起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以及ROS生成增高,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纤维化以及心功能减退.而预防性给予适量缬沙坦可使RAS活性减低、有效减轻心肌损伤和预防心功能减退.

  • 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袁桧;钱锐峰;陈茜;薛玉荣;陈永权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组(FPC组),所有心脏予以缺血30min,再灌注60 min.FPC组在持续缺血前用含FDP的K-H液灌注15 min做预处理.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30 min (T0)、缺血30min (T1)、再灌注5min(T2)、再灌注15min(T3)、再灌注30 min (T4)、再灌注60 min (T5)时的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心室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F),并计算(LVSP-LVDP)×心率.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常规石蜡固定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表达及以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 与I/R组相比,FPC组的LVDP、(LVSP-LVDP)×HR、CF在T3~5时点、+dp/dtmax在T2~5时点、HR在T4~5时点升高显著(P<0.05,P<0.01),而LVEDP在T2~5时点降低显著(P<0.05,P<0.01),表明FPC组的心功能显著优于I/R组,且FPC组心肌中的SOD增加而MDA减少、Bcl-2升高而Bax降低、心肌凋亡指数也显著下降.结论 FDP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的心功能和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质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心肌.

  • 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薛文;管晓鹂;刘姝娆;康忠仁;王增平;周慧茹;刘林;钱耀文

    目的 对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及WanFang Date数据库,全面收集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四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CONSORT声明和一些外科临床评价指标对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纳入28个研究(25个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和3个回顾性比较研究),1 3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显著减少手术持续时间[SMD-1.11,95%可信区间(-1.63,-0.58)];失血量[WMD-235.71 ml,95%可信区间(-253.12,-218.29)];术后引流量[WMD-209.76 ml,95%可信区间(-254.75,-164.77)],矢状指数[SMD 0.39,95%可信区间(-0.11,0.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 0.36,95%可信区间(0.23,0.5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然而,大多数的相关方法和结果不够详细.我们建议根据相关标准报告随机对照试验,提高整个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和真实性.

  • 黄连素(小檗碱)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姚金铭;宋秀玲;王焕君;赵军玉;尚红霞;冷玲;廖琳;董建军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黄连素(小檗碱)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我们对PUBMED、EMBASE、万方、CNKI、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筛选,检索词为“糖尿病肾病”和“黄连素”.只有关于黄连素与安慰剂或者其他药物比较的在非妊娠成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估和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完成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7个研究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研究对象437例,异质性分析表明纳入的7个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可以接受(I2<50%,P>0.1),用固定性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连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MD=-0.23,95% CI:-0.38,-0.09)、尿蛋白(MD=-0.52,95% CI:-0.83,-0.22)、胆固醇(MD=-0.11,95% CI:-0.19,-0.03)和C-反应蛋白(朋D=-1.50,95% CI:-2.03,-0.96)的水平,且副作用小.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黄连素(小檗碱)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尿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水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然而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 血液净化治疗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张建荣

    急性肾损伤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其中1%~15%的患者需要血液净化治疗,及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肾功能的恢复,除了常规的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外,近年来又衍生出了包括持续低效血液透析在内的多种血液净化方式.

  • 血液净化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作者:侯世科

    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已拓展到救治多种原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危重症救治领域.近年来,在突发公共事件后出现的大量危重症伤病员救治中,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血液净化技术的充分合理应用将有利于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水平.大型医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的关键力量,其血液净化中心在日常血液净化专科运行基础上,从应急管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血液净化应急救援流程等方面健全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可更好地发挥血液净化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作用,高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特殊状态下不断变化的治疗需求.可移动式、便携式及穿戴式血液净化设备的研制也将使血液净化技术直接运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现场,使危重症伤病员“院内外救治一体化”成为可能,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灾难中减少伤亡.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关系的探讨

    作者:王彩丽;吕丽;米焱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与血钙、血磷的关系.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151例CKD 1~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组全段FGF-23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 (OH) 2D3]的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肌酐(CREA)、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分析FGF-23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1) CKD 1期、CKD 2~3期、CKD 4~5期者血清FGF-23水平逐渐升高,CKD 2~3期、CKD 4~5期与对照组比较,CKD 4~5期与CKD 1期、CKD 2~3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KD 1~5期患者血清FGF-23与CREA、P、PTH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971、0.650、0.536,均P<0.01);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1,25 (OH) 2D3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78、-0.586,均P<0.01).(3)多元回归结果显示:CREA、1.25 (OH) 2D3、PTH是血清FGF-2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1~5期患者血清FGF-23显著升高,CREA、P、1.25 (OH) 2D3、PTH可能是血清FGF-23水平的影响因素.

  •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改善尿毒症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作者:安书强;王保兴;张建荣;杨倩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DF)疗法对尿毒症患者合并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HP串联HDF组,给予每周一次HP串联HDF、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B组30例为HDF组,每周一次HDF、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分别在两组患者第1周首次治疗前后及第24周末次治疗前后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Ca2+、P3+;分析每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末次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后、末次治疗前后各指标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A组与B组患者iPTH、FGF-23、BALP、OPG、Ca2+、p3+首次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及两组之间PTH、FGF-23、BALP、OPG、p3+等首次治疗前后与首次治疗前比较、末次治疗后与末次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物质清除率比较:A组与B组患者iPTH、FGF-23、BALP、OPG、p3+清除率首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iPTH、FGF-23、p3+为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相对危险因素.结论 iPTH、FGF-23、BALP、OPG、p3+可作为尿毒症合并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标记物;Hp串联HDF能有效清除iPTH、FGF-23、BALP、OPG、p3+,从而有利于改善尿毒症合并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

  • 阿加曲班抗凝法在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脓毒血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盛晓华;李军辉;范瑛;崔勇平;俞岗;程东生;陈玉强;费杨;汪年松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法在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脓毒血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中的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共192例,113例患者在CRRT基线期即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53例患者采用阿加曲班作为CRRT抗凝方式,阿加曲班抗凝方法为首剂100 μg/kg,追加剂量为0.3~0.6 μg·kg-1·min-1.48例采用无抗凝剂治疗,另有1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加鱼精蛋白治疗,比较各组的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有完整资料且连续CRRT治疗大于3d患者入选.结果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组因例数过少,未予纳入.共纳入阿加曲班组41例,其中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4±18.26)岁,平均APACHEⅡ评分(30.55±6.69)分,无抗凝剂组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55±17.56)岁,平均APACHEⅡ评分为(32.41±6.58)分.阿加曲班组基线期血小板计数为(73.71±18.71)×109/L,治疗第3天血小板计数为(70.02±17.42)×109/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抗凝剂组基线期血小板计数为(76.74±15.46)×109/L,治疗第3天血小板计数为(68.97±18.14)*×109/L,治疗后血小板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二聚体下降.阿加曲班组均顺利完成每次CRRT治疗,血滤器及管路在治疗后无明显凝血情况,无明显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而无抗凝剂组滤器及管路Ⅲ级凝血的发生率达到了14.7%.结论 在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脓毒血症患者行CRRT治疗中采用阿加曲班抗凝方法安全有效.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玉想;王宇;王晓丹;郑岩;徐成;封喜翠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4年10月解放军第309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断与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先后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给予相应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血细菌培养涂片回报为革兰阳性球菌,予利奈唑胺治疗后,明显好转.后血细菌培养回报为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用药3周后换为青霉素继续治疗,青霉素治疗近3周后患者无头痛、发热等症状,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出院.结论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临床少见,误诊率高,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给予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