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溃疡修复与抑酸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易航;胡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开展的先进内镜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如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以及某些位于胃壁的胃肠间质肿瘤的切除。而术后溃疡的修复程度直接关系到ESD治疗效果,因此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ESD术后溃疡的特点及损伤修复机制、ESD术后溃疡修复与抑酸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血压节律性与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风玲;董巧荣;吴艳青;胡桂才;黄兰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1]。既往研究[2-4]均已证实,高血压既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收缩性高血压和舒张性高血压均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加速肾功能减退恶化;而糖尿病肾病亦可进一步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由此可见,明确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节律性,确定降压目标,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的进展。笔者将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节律性、降压目标及降压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组胺及组胺受体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

    作者:钟斐;蒋瑾瑾

    在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组胺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胺类物质,但它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组胺及其受体的不断研究,发现它们对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新的组胺受体4(histamine H4 recptor,H4R)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至关重要。这些研究确定了先前不能解释的变态反应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H4R 可能成为免疫系统调节新的治疗靶点。

  • GRB7/ERK/FOXM1信号通路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虹;郑建华

    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与信号转导通路的缺陷和异常活化密切相关。干预信号转导也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向。GRB7/ERK/ FOXM1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形态维持、细胞骨架的构建、细胞凋亡和细胞的恶变等多种生物学反应,其异常活化与人体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该通路与卵巢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 血栓调节蛋白在肺血栓栓塞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聂晶;孔英君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它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黏附和炎症反应来维持内皮微环境[1],同时它也可激活蛋白C及凝血酶,增加它们的蛋白水解激活率,发挥抗凝作用[2]。Ding等[3]研究发现肺和血管病变包括氧化应激、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抑制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或活动,这影响了血栓调节蛋白抗凝、抗炎、抑制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功能。血栓调节蛋白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本文就血栓调节蛋白在肺血栓栓塞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中的作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媛;韩崇玉;孙永馨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猝死、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亚型,其人群发病率高,预后不良,而且目前对于ICAD的认识以及治疗远不如颅外动脉。因此,本文将对IC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

  • 金属蛋白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重构的作用

    作者:王莹;康维强;宋达琳

    大血管像弹性贮器(windkessel)承载着心脏搏出的血流、将血液输送到组织和器官中。动脉能够胜任血液循环,依赖于它终生变形机制的可重复力性。因此,对于血管重构(vascular remodeling)的认识源于这种固有功能的丧失,不论是形态上的还是功能方面的。血管重构,又有译为重建、重塑、改建或重组,是指血管内径和血管壁厚度的适应性变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功能变化表现为顺应性降低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发生改变。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心肌缺血再灌注

    作者:吕磊;徐军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KS-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活动的调节。近年研究发现,GSK-3β是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受损并终走向死亡的交汇点,其磷酸化是心肌保护性信号通路汇集的关键。本文就 GSK-3β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18与肿瘤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芳;王宁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和免疫调节因子,具有诱导IFN-γ生成、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增强NK和CTL细胞活性、增强Fas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促进和抑制肿瘤的双重作用。本文将从IL-18的生物学特性、促肿瘤和抗肿瘤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谦;张国军;康熙雄

    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对药物的反应、毒性和治疗效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产生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进展、心理状态等。其中遗传因素,即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如受体)的遗传多态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相关物质遗传多态性的存在,可能导致相应药物在治疗中出现药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随着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个体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对药物反应差异性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1]。CYP2C19,作为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家族中一类重要的亚型,在多种药物应用中体现出其重要性。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其代谢也受CYP2C19多态性的影响,不同基因型患者对氯吡格雷的治疗反应性不同。本文就CYP2C19的几个主要基因多态性位点对氯吡格雷代谢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 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宁涛;白铁成;刘文娜;周志翔;刘涛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高。自1982年Frei提出新辅助化疗的概念以来,新辅助化疗作为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胃癌新辅助化疗作一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淡漠症状研究

    作者:董淑慧;王涛;肖世富

    一、淡漠定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而淡漠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约32.1%~93.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淡漠症状[1-3],约42%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80%中度认知功能损害者和92%重度认知功能损害者存在淡漠症状[4]。淡漠一词指的是对与之无关的外部事物漠不关心或缺乏认识、兴趣、关注及情感的行为。1990年,Marin[5-6]首先提出淡漠是与目标指向性行为减少有关的认知功能、情感反应及行为能力的损害,并认为淡漠是一个动机缺乏的综合征,而动机缺乏并非由智能损害、情感抑郁或意识水平下降所致。Leve等[7]认为动机缺乏是与精神状态相关的行为状态,而且通常难以对动机进行定义,因此他们将淡漠定义为自发主动的、有目的的行为数量的减少。Van Reekum等[1]同样指出评估动机存在争议,并建议将淡漠定义为对外界刺激缺少自发反应。

  •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秦楚;王朝霞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位居所有癌症致死的首位,按其组织学类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与小细胞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在过去几年中未有明显提高。近年来肿瘤中发生的驱动基因突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NSCLC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导致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极其多样化,使个体化治疗成为NSCLC治疗的新方向。个体化治疗指根据各种分子标记物表达的不同,进行分子表型分类,并且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性基因为靶点,研发新的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以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或延长生存期,减少无效治疗,降低毒性反应,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个体化治疗在NSCLC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分子标记物指导下的NSCLC的个体化化疗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前列腺癌影像诊断现状及新进展

    作者:赵丽霞;吴蓉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早期诊断及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影像学技术发展迅猛,前列腺癌影像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现将前列腺癌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天;姜文成;陈洁;李斌

    银屑病(psoriasis)是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明显的鳞屑性红斑和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多集中在遗传、感染、免疫等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IL-23和CD4阳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CD4+T helper 17, Th17)在银屑病病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就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 MicroRNAs在高血压终末靶器官损害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雨晴;冯颖青

    MicroRNAs(mi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长度为21~25 nt的非蛋白质编码单链RNA,通过与靶基因miR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3' UTR)互补配对后降低miRs分子稳定性和翻译抑制两种方式参与靶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研究发现 miRs 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新近研究也表明,miRs 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维持和恢复损害靶器官中相应miR的稳定表达可能成为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深入研究miRs可能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全新方法。

  • 阿司匹林防治大肠癌的新进展

    作者:陈阳;曹平安;曹佃丽;马莉;李胜范

    大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全球每年确诊约100万新发病例。同时大肠癌也是人类癌症第三位死因,每年有超过50000人死于大肠癌相关疾病[1]。阿司匹林诞生于1899年,是一种历史悠久且临床应用广泛普通的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近年来,阿司匹林在多种肿瘤防治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医学界广泛重视,尤其是在大肠癌防治研究中有诸多报道。本文就阿司匹林防癌抗癌作用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Bouveret综合征诊治进展

    作者:陈琳光;马静;陈志男;侯利民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石症的少见并发症,Bouveret综合征是胆石性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即胆石通过胆肠瘘进入胃肠道,持续嵌顿于近端十二指肠或幽门部而引起胃流出道梗阻。本病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延迟诊断,致使并发症与病死率一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各种非手术治疗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手术仍在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取出结石、解除梗阻,一期或二期切除胆囊、修补瘘管是手术治疗主要策略。多年来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总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肿瘤坏死因子和部分白介素对骨折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斌;孙天胜

    骨折的修复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同样骨折端的炎症变化也是错综复杂的。对于闭合性骨折来讲,骨折端无菌性炎症可引起大量炎症因子的分泌,有些炎症因子促进骨折端骨的吸收,而有的可促进新骨的形成。既往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炎症因子对于骨折端骨吸收的作用明确,但是对于炎症因子的成骨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就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和IL-17F的新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黑色素瘤进展

    作者:钱磊;崔久嵬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存在肿瘤周围的一群异质性细胞,包括 CD4+T 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B细胞、NK细胞、NKT细胞、巨噬细胞等,以 CD3+T 细胞为主。TIL 在肿瘤周围浸润的程度及 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呈明显正相关[1]。但部分TIL在肿瘤抑制性微环境中呈免疫耐受状态。基于TIL的过继性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是将浸润在肿瘤周围的淋巴细胞分离,经体外培养,活化和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离体培养的TIL可以脱离肿瘤抑制性微环境的作用,再次活化。因TIL的ACT具有肿瘤特异性好、抗瘤谱广、杀伤活性强以及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的优点,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中受到较多关注。本文将重点探讨TIL的临床应用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周治清;颜小华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相当有限,目前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方面仍仅限于保守治疗,尚无促进神经再生等有效治疗手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导致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和癫痫等一系列后遗症。因此,寻找一种特效的治疗手段,为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提供一条崭新的治疗途径,刻不容缓。近年来应用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成了研究热点。hUC-MSCs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无创、低免疫原性、无伦理争议、尤其可以变废为宝等独特的优势,其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必将展现广阔的前景。以往有关于骨髓来源和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报道甚多,而报道hUC-MSCs甚少,故有必要就h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近年来相关的基因治疗,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保护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 胆管癌的诊疗及进展

    作者:刘文华;宿华威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且极具侵略性的恶性肿瘤,对其影像学检查往往依靠计算机断层检查(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具有发展前景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来诊断。而对其治疗方式包括传统手术和姑息治疗,姑息治疗又包括辅助化疗、放疗以及新兴的光动力疗法(PDT)、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具有更进一步临床研究价值。

  • 心脏淀粉样变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丁国亮;王玉伏;张艳;刘博武

    心脏淀粉样变疾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诊断及治疗相当困难。其病变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本文综述了淀粉样疾病特点以及心脏淀粉样疾病的新研究进展,并对心脏淀粉样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鲁亚晶;白玉贤

    目前晚期胃癌的治疗仍以化疗为基础。与佳支持治疗相比,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中位生存期,但其缺点是局限性控制及短暂性维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随之诞生的靶向治疗更加掀开了胃癌治疗的新篇章。发现患者生存预后和预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但仍需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笔者就2013年报道的关于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下尿路梗阻伴膀胱过度活动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刚;吴登龙

    在临床上,下尿路梗阻导致下尿路症状的患者越来越普遍;而在男性中,导致下尿路梗阻为常见的疾病便是前列腺增生。临床上治疗一般予以抗毒蕈碱药物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而对于那些同时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患者而言,抗毒蕈碱药物则可能减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从而引起尿潴留。因此,下尿路梗阻伴OAB的患者临床上究竟应如何予以药物治疗,这一直是临床医师经常面对而又困惑的问题。本文将对下尿路梗阻伴OAB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更好地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 交感神经激活在心肾综合征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

    作者:黄冬;董志峰;朱伟;魏盟

    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常相伴出现(即心肾综合征)并且互相促进,终导致心脏、肾脏功能进行性恶化,临床预后极差[1-2]。慢性肾病本身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发生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出现蛋白尿比例较正常人增加而且这些患者临床结果相对较差。因此,CRS的发生、进展相关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 嗅觉障碍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作者:李楠;徐心

    嗅觉与视觉、听觉、触觉一样是人类重要的特殊感觉功能,嗅觉障碍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其中对危险环境的识别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可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嗅觉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头部外伤及鼻-鼻窦疾病是常见的原因。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亦表现有嗅觉障碍,嗅觉功能的研究对于神经内科的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Ansari等早在70年代就有研究证明嗅觉的功能障碍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Down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IPD)等。在神经病学理论中,嗅神经的地位已由第一对脑神经跃居为脑的组成部分。关于嗅觉的检测,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包括主观嗅觉检测和客观嗅觉检测,但在神经病学临床查体中,嗅觉功能的检查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白细胞介素-27研究进展

    作者:郭月英;李国忠

    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白细胞介素-27(IL-27)是近期新发现的隶属于IL-6/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它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许多研究证明,在缺乏IL-27的免疫疾病中,多种炎症因子高表达,从而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然而,IL-27还能促进Th1细胞的分化,具有一定的促炎作用。因此,IL-27具有免疫抑制和促炎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IL-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及近期研究进展方面加以阐述。

  • 腔内温热灌注顺铂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勇;崔林;吴兴军;刘兴祥;周向荣;刘建军;何学军;李阳

    目的:观察胸腹腔内温热灌注顺铂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经细胞学确诊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患者,经超声检查定位后胸腹腔置管,引流毕积液后,予顺铂60 mg和甘露聚糖肽40 mg腔内温热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3周。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均完成3次胸腹腔灌注,完全缓解11例(23.9%),部分缓解16例(34.8%),稳定8例(17.4%),进展11例(23.9%)。全组治疗总有效率58.7%,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有效率68.0%,恶性腹腔积液组有效率47.6%。全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28例(60.9%),稳定9例(19.6%),降低9例(19.6%),总改善率60.9%,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改善率72.0%,恶性腹腔积液组改善率52.4%。二组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腔内温热灌注顺铂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毒副反应轻,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骨折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张彩运;雷敏;冯东娟;李晓红;国春花

    目的:调查骨折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465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48 h内分别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其中不能获得BMI的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含量进行评定。结果营养风险平均发生率为21.98%,其中男性为24.52%,女性为18.17%,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除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颈椎骨折与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与骨盆骨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骨折部位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病史的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0.70%和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自变量(年龄、骨折部位和慢性病史)与营养风险的多元相关系数(R)为0.847,决定系数(R2)为0.717,P<0.0001,回归模型整体解释变异量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年龄和慢性病史分别与营养风险的 OR 值分别是10.662和3.431。结论颈椎骨折、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和两处以上骨折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并且“60岁以上”和“伴有慢性病史”都是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

  • 微创带线铆钉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

    作者:张楠;丁亮华;张晨然;何双华;张爱梁;马文明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带线铆钉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带线铆钉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32例,其中男27例,女5例,术后随访伤口愈合、足跟疼痛、跟腱再断裂及患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患足跖屈角度差异,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AH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9~30个月(23.6±4.5)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及皮肤坏死,无足跟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手术前后患足跖屈角度及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带线铆钉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效果良好并可降低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

  •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鼻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

    作者:艾军红;谢正德;刘春艳;徐保平;胡英惠;申昆玲

    目的:比较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鼻病毒(HR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婴幼儿期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后期哮喘和反复喘息的发生与HRV感染患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 RT-PCR 或 PCR 方法检测住院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吸取物中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选取单一RSV和HRV感染病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RSV感染组纳入病例80例, HRV感染组纳入32例。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相似,但RSV感染组患儿年龄偏小(P=0.004),有喘息表现者明显多于 HRV 感染组(P=0.000)。在与哮喘和反复喘息发生的关系上,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1.000)。结论婴幼儿RSV和HR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相似,但在平均年龄、临床喘息的发生率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发现婴幼儿期 RSV 感染患儿后期哮喘和反复喘息的发生与HRV感染患儿间存在差异。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超声表现与病理分级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翠霞;汪龙霞;王昀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2例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对照Norris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实性部分所占比例超声图像分为3种类型:以囊性为主型8例(36.4%),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囊性部分透声好或尚可,囊内可见分隔或“囊中囊”结构,并可见偏高回声团与低回声区相间,CDFI其内无或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囊实混合型2例(10%),超声表现为边界尚清,囊性部分透声稍差,其内偶可见分隔,实性部分回声不均匀,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分散于偏低回声区内,CDFI其内多可见血流信号;以实性为主型12例(54.5%),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实性部分回声强弱极不均匀,可见钙化样强回声分散于偏低回声区内,并可见多发透声区,CDFI其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表现与病理分级的 Spearman 相关系数为0.224,无统计学意义(P=0.317)。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超声表现复杂多样,与其病理分级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 耐多药继发性肺结核的薄层CT特征

    作者:董莘;陈红兵;洪剑;敖国昆

    目的:与药物敏感性肺结核(DS-TB)对比,评价耐多药结核(MDR-TB)薄层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MDR-TB的薄层CT表现,并与189例DS-TB对照。分析了肺部病变特点,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树芽征、实变、磨玻璃影、厚壁、薄壁和虫蚀样空洞、支气管扩张、支气管不规则和规则狭窄、黏液嵌塞、淋巴结肿大、胸腔积受累叶段数、两侧受累以及空洞的数目和大小。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实变、厚壁和虫蚀样空洞和黏液嵌塞、双侧受累、多叶段受累、较大的空洞以及多发空洞更常见于MDR-TB(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仅实变(危害比7.29,95%置信区间3.11~13.91,P<0.001),6叶段数受累(危害比6.54,95%置信区间2.81~14.77,P<0.001)及空洞数≥3(危害比8.01,95%置信区间2.97~15.58,P<0.001)是MDR-TB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熟悉MDR-TB常见的薄层CT表现,有助于将其与DS-TB区分开来。

  • 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大脑皮层血流灌注研究

    作者:汤可;袁小东;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短期内大脑皮层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15例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于去骨瓣减压术后1周行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于水平位选择颅骨缺损直径大层面图像划定感兴趣区,分别计算颅骨缺损区和对侧镜像区皮层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意识清醒,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满意,无再次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颅骨缺损区皮层CBF和CBV的均值分别为91.12 ml?(100 g)-1?min-1和6.02 ml/100 g,明显高于对侧镜像区的均值69.22 ml?(100 g)-1?min-1和2.42 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骨缺损区皮层的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颅脑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验证,创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皮层脑组织血流灌注有增加的现象,为进一步病生理研究提供依据。

  • 粤籍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与母亲月经和生育史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范雪梅;肖青;区霞晖

    目的:探讨母亲月经史、生育史及避孕药的使用情况与女儿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采用家系疾病调查表,在401例PCOS患者母亲和481名正常对照组妇女母亲中,收集月经史、生育史以及避孕药服用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月经生育因素与患者PCOS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在两组的分布进行分类树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月经不规律(OR=2.39,95%CI=1.53~3.74)、非母乳喂养(OR=3.07,95%CI=2.10~4.47)、自然流产史(OR=2.06,95%CI=1.09~3.88)、该胎生育年龄大(趋势检验,P<0.001)、母亲初潮年龄提前(趋势检验,P<0.001)是致女儿PCOS发病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月经不规律性母亲女儿发生 PCOS 的概率达61.7%;即使在月经规律的情况下,生育该胎年龄>28岁或者生育该胎年龄≤28岁但采取非母乳喂养的方式,都会使女儿发生PCOS的概率增加。结论除母亲月经不规律之外,在母亲月经生育史中,初潮年龄、生育该胎年龄、喂养方式可能也是致女儿PCOS的独立影响因子,但机制可能较复杂。

  •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实验诊断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贤贵;张曦;孔佩艳;刘红;刘思恒;王平;墙星;邓小娟;张洪洋;冉岑霞

    目的:探讨联合多种检测技术的骨髓实验诊断体系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以骨髓涂片检查、切片检查、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为基础,建立骨髓实验诊断体系。体系内容包括实验流程和诊断结果评价体系。实验流程的检验顺序为:(1)骨髓涂片、骨髓切片;(2)FCM分析和染色体培养分析;(3)FISH探针检测。诊断结果评价体系以骨髓涂片(BMA)和病理切片(BMB)作为定性诊断指标,特异性的FCM或免疫组织化学(IHC)的免疫表型和FISH探针的基因表型作为分型依据。CAA结果作为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各项检测技术的实验操作按常规进行。结果总例数为115例,BMA和BMB完成检查各115例,FCM完成74例,FISH 85例,CAA 23例。各单项检出阳性率分别为BMA 72.17%,BMB 89.96%,FCM 90.54%,FISH 54.12%。实验诊断体系综合分析检出率为100%。单项比较,BMB和FC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MA和FISH,差异显著。将75例淋巴结病理确诊为NHL患者的诊断结论在定性、免疫分型和病理分型3个层面上,做骨髓实验诊断结果与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其吻合率分别为98.67%,91.94%,72.00%,说明骨髓诊断NHL在较精准的病理分型水平上还有差距。结论骨髓实验诊断的各单项技术对NHL-BMI的诊断有其临床价值,也有不足和局限。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检查是基本方法,可以做出定性诊断。进一步做 FCM 或 IHC 可以明确免疫分型,配合FISH及CAA可以得到精细的病理分型诊断。多技术联合应用的实验诊断体系是诊断NHL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NHL-BMI的诊断正确性和阳性率。

  • 西洛他唑治疗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张海洋;赵强;徐元杰;陈耀贵;黄伟光;吴同果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作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替代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纳入133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ACS患者,依据患者能否耐受阿司匹林分为阿司匹林组(n=95)和西洛他唑组(n=38)。规律用药14 d后采用全血电阻抗法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0.03±0.18vs.1.42±2.14,P=0.000)、胶原(10.4±5.56vs.18.47±5.02,P=0.000)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西洛他唑组。两组MACE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西洛他唑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2.6% vs.17.9%, P=0.02)。结论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ACS患者,西洛他唑100 mg 2次/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与2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梦云;周京国;青玉凤;黄翠平;潘舒月;蒲梦君;杨其彬;党万太

    目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1,TRF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2,TRF2)基因表达异常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pS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55例pSS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RF1和TRF2转录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PBMCs TRF2转录水平在SS组显著高于HC组(0.0047±0.0107vs.0.0026±0.0049,P=0.001),而TRF1转录水平在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SS组中TRF2与白细胞计数(WBC)(r=0.309,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GR)(r=0.312,P<0.05)、补体3(C3)(r=0.470,P<0.05)、抗核抗体(ANA)(r=0.339,P<0.05)呈显著正相关,TRF1转录水平与TRF2(r=1,P<0.01)、WBC(r=0.316,P<0.05)、GR(r=0.313,P<0.05)、ANA(r=0.421, 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RF2转录水平在SS患者的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S患者端粒酶激活和端粒缩短的调节;TRF2、TRF1表达水平与 WBC、GR、C3、ANA 呈显著正相关,提示 TRF2、TRF1可能参与了SS炎症免疫调节,且与SS的发病机制有关。加强端粒保护蛋白在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

  • 体内木酚素水平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的机制研究

    作者:陈璟;洪兵;蒋理;谢而付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木酚素代谢物尿肠内酯及血浆中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氢酶(GSH-Px)的变化,探寻木酚素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出8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值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n=41);糖尿病无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 n=41);另外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n=30)。比较各组人群尿肠内酯的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浆MDA、血清SOD及血清GSH-Px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尿肠内酯水平和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肠内酯水平和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糖尿病患者的尿肠内酯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浆 MDA 含量等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763和-0.708(P<0.05),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和0.776(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肠内酯水平低下,反映出体内木酚素水平低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机制涉及氧化应激过程。

  • 多发性骨髓瘤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金行;周雯雯;程仕彤;刘柏新;满冬亮;杨志东;宋鉴清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研究MM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的门诊患者,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miR-21和SPRY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iR-21和SPRY2在MM细胞系中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266用脂质体转染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后miR-21的表达。结果 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iR-21内源性高表达的MM细胞株中,SPRY2明显低表达;反之,明显高表达;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转染效率90%以上,转染mimics细胞miR-21表达量(98.6±14.2)较未处理的U266细胞miR-21表达量(0.82±0.13)升高了120.2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转染inhibitor细胞miR-21表达量(0.37±0.06)较未处理细胞降低了61.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可能是导致SPRY2在MM中表达下调的一个负性调控因子。miR-21与MM 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 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资料分析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陶晓勇;刘淑艳;耿晓非;王卫;魏东宁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颅内静脉血栓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颅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该2例患者均为头痛起病,起始症状不明显,血常规检查除血小板明显增高外,白细胞均有轻度增高,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颅内广泛静脉窦未显影,预后良好。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少见,头痛患者发现血小板增多应考虑该病可能。

  • PTEN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金莉;张明智

    目的: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PTEN的表达,并以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PTEN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率为32.0%,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86.7%(P<0.01)。PTE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LDH)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亚甲蓝排泄试验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合理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黄国河;管定国;吴国鑫;张义王;陈少伟

    目的:探讨亚甲蓝排泄试验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实施合理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入院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院的同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入院第3、8、15天进行亚甲蓝排泄试验,根据患者尿液变蓝色的时间确定实施肠内营养、肠内+肠外营养或肠外营养三种方式;对照组常规先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 d后仍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改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个月时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预后,将Ⅰ~Ⅲ级归为预后良好,Ⅳ~Ⅴ级及死亡归为预后不良。结果研究组治疗3周后体重明显重于对照组,治疗14 d、21 d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营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3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2.29%)明显高于对照组(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结论根据亚甲蓝排泄试验来确定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合理营养支持方式,可为患者合理提供全面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中介素的变化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平;周芸;周芩;王清华;李荣山;文涛;毛敏

    目的:探讨中介素(IMD)在慢性肾脏病(CKD)时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C)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147例CKD患者血浆IMD、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1~5期,分析三者在不同分期的变化及其与Hcy、Cyc-C的相互关系。结果(1)随着CKD分期的不同,患者β2微球蛋白、Cyc-C、Hcy、GFR、ADM、TGF-β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D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FR>60 ml/min的CKD患者中不同病因类型中IMD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血浆IMD含量在肾病综合征组、IgA肾病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D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TGF-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GFR>60 ml/min的CKD患者中:IgA肾病组:IMD与Cys-C、Hcy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0.900,P均<0.05)。结论血浆IMD、ADM和TGF-β1在CKD进展中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尤其在IgA肾病早期变化明显,且与血管损伤因子Hcy、Cyc-C具有正相关性,提示IMD和ADM可能参与CKD血管损伤的病理过程;而TGF-β1在肾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反映了机体自我调节的作用。

  • 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张波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12月行阑尾切除术并同时检测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反应蛋白的患者101例,并对这些检测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反应蛋白在三种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三种检测指标对坏疽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从而指导是否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是坏疽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的惟一独立危险因素,从箱状图中可以看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分布范围在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阑尾炎中无明显界限,而在单纯性阑尾炎的C反应蛋白均在50 mg/L以下,约有75%的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的C反应蛋白水平在50 mg/L以下,ROC曲线也提示C反应蛋白对判断坏疽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优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688和0.604),其截断值为51.22 mg/L。结论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相关,可以作为选择是否手术的一个参考指标。

  •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声导抗分析

    作者:陆金山;吾买尔·亚森;唐亮;丁伟

    目的:分析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声导抗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的31例(47耳)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初筛通过的55耳作为对照组,采用GSI中耳分析仪对两组进行中耳功能测试,收集1000 Hz声导抗及250~2000 Hz多频率扫描声导抗图。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中耳共振频率、补偿静态声纳值(ΔB)、补偿静态相位角(Δθ)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将试验组47耳和对照组55耳鼓室导抗图的声导纳Y分型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比较两组的中耳共振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B、Δ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听力新生儿1000 Hz声导纳图Y以单峰型为主;初筛未过新生儿中耳共振频率低于通过初筛新生儿,多频扫描可尝试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

  • 微波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Ⅲ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霞;叶欣;韩晓颖;李文红;倪翔;黄广慧;危志刚;郑爱民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化疗对于Ⅲ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2例Ⅲ期周围型NSCLC (T1~4N0~3M0)患者,根据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分为两组:(1)对照组:47例,应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及常规放疗;(2)微波消融联合放化疗组(联合组)55例,患者于微波消融术后1周给予同对照组相同的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1、2、3年的生存率,并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1.8%和28.9%(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5%和57.8%(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9.1%和40.4%(P=0.654),38.2%和17%(P=0.032),25.5%和8.5%(P=0.002)。联合组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胸腔积液、咯血等,未发生术中和围手术期死亡。对照组的主要并发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微波消融联合化疗治疗Ⅲ期周围型NSCLC具有协同作用,在疾病控制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化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这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方法。

  • 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永利;黄廷富;潘小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水平的关系,评价检测 H-FABP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检测H-FABP 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清水平值,分析年龄、大梗死面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程度、应激性血糖增高与 H-FABP 血清水平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与血清H-FABP 水平分析提示:大脑缺血面积和糖尿病并发症与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程度和应激性血糖增高与血清 H-FAB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发生后1 h和3 h血清H-FABP水平与梗死面积有关,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患者血清H-FABP水平也增高(P<0.05)。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0 min:糖尿病组(8.03±0.41)μg/L高于非糖尿病(4.65±0.32)μg/L;1 h:糖尿病组(11.48±0.52)μg/L高于非糖尿病组(6.74±0.38)μg/L;3 h:糖尿病组(18.67±0.48)μg/L高于非糖尿病组(8.89±0.53)μg/L;6 h:糖尿病组(12.59±0.55)μg/L 高于非糖尿病组(8.81±0.37)μg/L]。结论急性脑梗死后 H-FABP 水平也增高是多因素的,有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评定临床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腹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恺惟;方冬;李学松;唐琦;唐渊;张崔建;张骞;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大体积(直径>7 cm)肾癌的入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就诊并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癌,病理提示肿瘤大直径>7 cm的患者。统计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患者各项围手术期信息,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共60例患者被纳入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肿瘤位置等方面并无差异。5例手术中转开放术式。对于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腔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18.6±27.6) min和(169.0±65.5) min(P=0.003)。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输血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对肿瘤的病理特点及肿瘤分级、分期进行评价,经腹腔入路所切除的肾肿瘤分期更高。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安全可行,对于有一定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师,对于经过仔细挑选的患者选择经腹腔或经腹膜后入路均可,对于不同的患者应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后的远期生存情况仍需进一步随访。

  • 校正血钙值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芝涛;李延莉;陶千山;秦慧;翟志敏

    目的:分析经白蛋白校正后血钙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收治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1例,测定其血钙浓度值、血清白蛋白值等。校正公式:校正血钙值(mmol/L)=血清总钙测定值(mmol/L)+(40-血清白蛋白测定值)×0.025(mmol/L)。以血肌酐<176.8μmol/L为A组;血肌酐>176.8μmol/L为B组。结果7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浓度为(2.31±0.45)mmol/L,校正后血钙浓度为(2.61±0.48)mmol/L,校正前后血钙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钙血症患者构成比由14.1%升至校正后的21.1%,低钙血症构成比由53.5%下降至校正后的15.5%,正常血钙组患者例数增加。A、B组患者之间血钙浓度校正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血钙浓度与溶骨部位多少及生存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校正血钙值更好地反映疾病严重程度;高钙血症与肾功能不全存在相关性。

  • 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对提高细胞学诊断及开展基因检测的价值

    作者:杨红;王影;覃胜;杨霞;左卓;汤梅

    目的:探讨低温冷藏(4℃)过夜离心法制作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的可行性,并评估细胞块免疫组化对提高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的价值及其作为基因检测新标本来源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间有组织学确诊的积液152例,均采用直接离心和低温冷藏过夜离心制作细胞块,同时均行传统涂片、细胞块HE染色、免疫组化及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积液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低温冷藏过夜离心法制作细胞块的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直接离心法(75.0%)(χ2=43.43,P<0.001);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准确率(92.1%)明显高于传统涂片(67.1%)和细胞块HE染色(72.4%)(χ2=29.99, P<0.001);EMA对癌性积液中的癌细胞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TTF-1、CDX-2、CA125、GCDFP-15、P63和CgA分别对肺腺癌、胃肠腺癌、卵巢癌、乳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小细胞肺癌积液细胞块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4.0%。结论低温冷藏过夜离心法制作细胞块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细胞块免疫组化极大地提高了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的诊断准确性,同时也可为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标本来源。

  • 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血液及关节液中尿酸、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类风湿因子含量比较

    作者:池继敏;张峰;张静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血液及关节液中尿酸(U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含量。方法将关节炎患者按病因分为6组,每组随机抽取37例分别测定其血液和关节液中的UA、ASO、RF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配对检验,血液和关节液中UA含量除痛风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含量除类风湿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O含量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检验,UA、ASO、RF三者在血液中含量与关节液中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液中UA(痛风患者除外)、ASO、RF(类风湿患者除外)含量高于关节液,且血液含量与关节液含量均呈正相关。测定关节液中UA、ASO、RF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腹主动脉夹闭法制作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效性的探讨

    作者:陈功;陈绪贵

    目的:评价腹主动脉夹闭法制作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G-C)和缺血再灌注组(G-I/R),G-I/R组夹闭腹主动脉50 min,G-C组开腹但不夹闭腹主动脉。检测再灌注6 h后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6 h、30 h、54 h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两组之间神经行为学评分、TNF-α、MDA、SOD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主动脉夹闭法不能造成有效的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 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明;王国征;徐菲;赵如森;崔玉忠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3例高脂血症患者和80名正常人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进行检测,将患者分为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混合增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人群血小板参数、血流变参数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组、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增高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健康人群组,但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健康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高甘油三酯组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高胆固醇组和混合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改变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对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 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重组算法优化方案

    作者:刘健萍;梁长虹;高明勇;刘辉;张水兴;曹希明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的佳重组算法。方法对23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CT扫描后采用soft、standard、lung、detail、bone五种算法进行图像重组。测量各算法图像噪声值(以主动脉根部中心 CT 值标准差 SD 表示)并分级评价不同算法对支架的成像影响。结果 soft、standard、detail、bone、lung算法图像噪声值中位数M分别为:24.1 HU,30 HU,34.7 HU,95.5 HU,113.6 HU。除lung与bone算法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2),余任两两算法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soft算法因支架及内腔显示模糊(以3级为主,P均<0.005)、lung算法支架壁伪影明显(以5级为主,P 均<0.005)均不利于支架图像评价。detail 与 bone 算法均能获得良好的支架图像(前者以1级为多,后者以1级~2级为多,两者比较P=0.002),但bone较detail噪声明显(95.5 HUvs.32.3 HU, P<0.001),不利于非支架段冠状动脉显示。detail算法在不明显提高图像噪声的基础上(26.8 HUvs.32.3 HU, P<0.001)较standard算法对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良好(1级为主vs.2级为主,P<0.005)。结论 GE Light Speed VCT 64-MSCT detail算法在不明显提高图像噪声的基础上较传统standard算法对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良好,推荐临床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CTA图像重组。

  • 婴幼儿肠套叠数字化摄片下空气灌肠结合腹部按摩加压治疗102例分析

    作者:姚勇;谭杨芳;黄爱军;徐明奎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摄片下使用输卵管造影用三腔气囊导管空气灌肠结合手法腹部按摩加压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个月至6岁发病的102例肠套叠患儿,避免透视,直接使用全数字化摄片机摄片,使用输卵管造影用三腔气囊导管,行空气灌肠结合手法腹部按摩加压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结果102例婴幼儿肠套叠经三腔气囊导管空气灌肠结合手法腹部按摩加压治疗后,复位成功92例,成功率为90%。其中6例患儿经扩容、解痉、镇静等处理处理后行二次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0例未能复位成功,改行外科手术治疗。102例复位患儿,共DR曝光336次,平均每例曝光约3.3次,辐射剂量小。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全数字摄片下三腔气囊导管空气灌肠结合手法腹部按摩加压治疗婴幼儿肠套叠是快捷、安全、有效的。减少了患儿在治疗中的辐射剂量,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 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召良;马志方;魏亮;岳亮;郝斌;王东文

    目的:探讨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疾病特点,提高对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报道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34岁,发现左侧阴囊肿物,伴左侧阴囊坠胀感10 d;查体:左侧阴囊体积稍大,精索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物,质软,边界欠清,无触痛,较大者直径约1.0 cm,透光试验(+)。阴囊彩超提示:左精索区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类圆形无回声区,较大者1.6 cm×1.0 cm×0.7 cm。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侧精索肿物切除术,术后病变组织送病检,证实为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结合文献分析,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是精索罕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无明显不适,肿物可缓慢生长,目前确诊依赖于术后病检。对于精索海绵状淋巴管瘤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患者预后良好,应长期随访。

  • 8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陈红磊;王均志;张之栩;王昭

    目的:观察8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人群行急诊PCI的疗效。方法收集8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67例,PCI组在12 h内行急诊PCI开通罪犯血管,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胸痛缓解、心功能及半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PCI组早期开通血管可明显改善胸痛症状,院内死亡率2.7%,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8.1%,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CI组半年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SI)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等心功能指标较术后一周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人群行早期介入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半年MACE事件均明显下降,可从早期积极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获益。

  • 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燕霞;冯鑫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商品名:里亚金)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受试者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资料可靠。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前者30例,后者60例(其中30例为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时入组,另30例为以前有粒细胞减少症病史,本次化疗后24 h内入组)。对照组予利血生、鲨肝醇、VitB4、碳酸锂等一般性治疗;干预组予一般性治疗+rhG-CSF治疗。评估粒细胞缺乏时各组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轻、中、重度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快、更好(F值分别为132、99、108,P均<0.05),其中化疗后24 h内入组者(即轻、中、重度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者三组)好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时入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60、5.7,P 均<0.05)。结论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纠正粒细胞缺乏症,化疗后24 h内即用效果更好。

  • 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崔广;王茵;唐伟华;严玲;宫琳

    目的:观察国产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区固定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制作的国产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共计463单位进行定期观察;所有修复体自粘固之日起纳入观察随访。设定修复体戴入时为基准线,记录相关数据。完成检查后及时填写表格,各项检查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修复体平均观察时间为18个月。结果观察的国产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发现了修复体折裂、脱落、基牙牙髓炎等情况,但与初始相比未发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中未见基牙继发龋及牙周袋探诊深度的改变,患者美学评价满意。结论通过对国产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应用于后牙固定修复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认为国产CAD/CAM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可以满足后牙固定修复的要求;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

  •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出血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刘必松;郑兆聪;王如密;吴志峰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分别测量患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区及健侧皮质脊髓束相应区域的FA值。于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个月及6个月使用Brunnstrom评分法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将患侧/健侧FA比值和发病后3个月、6个月的运动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A比值和发病后3个月、6个月患肢运动功能呈正相关(P<0.05),FA比值越低,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越差。如入院时FA比值>0.75,3个月后运动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脑出血患者入院时DTI检查的FA比值可用于评估运动功能转归情况。

  • 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成功治疗基础肾功能异常并氟康唑耐药热带念珠菌尿路感染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胡志亮;杨永峰;柏春琴;成骢;池云;魏洪霞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尿路感染的认识,为如何选择药物提供借鉴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期一例有基础肾功能异常并氟康唑耐药热带念珠菌尿路感染艾滋病患者的救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念珠菌尿路感染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文献复习表明目前不推荐对无易感因素的无症状性念珠菌尿进行治疗。对于存在易感因素的患者,应首先控制易感因素。当患者存在播散性念珠菌风险时,或是存在明确的泌尿系统侵袭性感染时,需要抗念珠菌治疗。选择药物时需要结合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以及药敏实验结果,首选药物为氟康唑,氟康唑耐药菌株感染替代治疗方案主要为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本例有基线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能较好耐受低剂量两性霉素B联合足量氟胞嘧啶治疗方案,且疗效肯定。结论对于念珠菌尿应首先评估是否需要治疗。氟康唑是首选治疗药物,两性霉素B以及氟胞嘧啶是重要的备用治疗药物。本文特殊病例的救治过程,为有基线肾功能异常并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尿路感染的处理提供借鉴经验。

  • 超声引导下一点法与多点法腋路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郭玲;柳兆芳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一点法与多点法腋路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择期行肘部及肘部以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一点法组(SI组)和多点法组(MI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1%利多卡因与0.375%左旋丁哌卡因混合液20 ml。两组中均首先用5 ml阻滞肌皮神经,SI组在腋动脉后方近六点钟位置注入局麻药15 ml,MI组则定位正中、尺、桡神经各注入5 ml。分别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麻醉成功情况,注药完毕后测定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阻滞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与SI组相比,MI组阻滞操作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均延长,起效时间短(P<0.05),桡神经及尺神经阻滞成功率高(P<0.05),切皮时麻醉优秀率高(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产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点法腋路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一点法。

  • 超声定位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作者:陆京伯;王宝平;黄显莹;林智琪;刘正军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VU患者共26条C5~C6级下肢SEPS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以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术中先行大隐静脉腔内激光闭合,再以超声刀行 SEPS 术。结果超声对ICPV定位的正确率为90.63%,假阳性率6.25%,假阴性率9.38%,SEPS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超声对ICPV诊断准确率高,定位可靠。SEPS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化学;孙振晓;郭兰新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应用精神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药物不良性疾病,以高热、肌强直、意识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病死率在10%~20%[1]。经典治疗为:早期停药、抗感染、对症支持疗法、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肌肉松弛剂丹曲林或苯二氮类的药物[2]。去年我院收诊4例NMS患者,给予另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收到与溴隐亭治疗相似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此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其诊治进行讨论。

  • 血液净化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严重肝衰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茂琴;李家琼;史载祥;许继元;卢博;王晓猛;许艳军;莫逊;李松梅;王志东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f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是肝细胞脂肪变性,临床上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急剧衰竭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脑、肾等多种脏器功能不全[1],是造成妊娠期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由于AFLP并发严重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实质上是以急性肝功能衰竭为主的多器官功能不全,单纯支持治疗效果不好,而血液净化技术在替代肝脏代谢功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支持器官功能,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产妇病死率一定有作用。近年来我们采用不同方式血液净化治疗AFLP并ALF患者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显微支撑喉镜下钬激光手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应用

    作者:傅敏仪;叶飞;陈国平;黄桂球

    激光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安全性好、无需术中气管切开、创伤小、术野清晰、准确率高,能较好地保留喉功能。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治疗喉良恶性病变的理想的手段。本文就中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近年来应用钬激光治疗的41例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作一介绍。

  • 安氏Ⅲ类和安氏Ⅰ类错侧貌特征的X线极坐标法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王世兴;赵俊杰;张良;江久汇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特征差异,以满足不单纯为排齐牙齿而是把改变颜面侧貌而来正畸门诊接受矫正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需要[1-4]。特别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侧貌容颜,矫治难度较大,一些成人患者需要外科正畸联合治疗[5-6]。临床依据患者X线头影测量分析ANB角和MP-SN角大小将其在矢状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型和评估畸形严重程度,但是有时由于前颅底长度的变异等原因,导致ANB角某些情况下不能正确反映上下颌骨间位置关系[7]。

  • 乳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作者:徐静;刘新梅;王绪麟;李思涵

    患者女,31岁。因“发现右乳肿物3年”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右乳外上有一肿物,未伴疼痛等不适,未行任何治疗,3年来肿物未见明显增大。患者无烟酒嗜好,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口服避孕药史。无家族史。体查: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0.8 cm×0.8 cm,质地稍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推动,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无压痛。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一低回声结节。乳腺钼靶(图1)提示:右乳头后上方一椭圆形致密阴影,考虑瘤样结节可能性大,双腋下均可见淋巴结。胸片、腹部彩超、肿瘤指标均未见异常。

  • 万古霉素导致急性肝损伤一例

    作者:秦楠;尤艳明;张春雷;姜薇

    患者女,66岁,主因“面颈部、躯干、双上肢红斑脱屑2个月加重一周”于2013年7月9日到我科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3℃,呼吸16次/min,心率72次/min,血压120/70 mm 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双眼睑红肿、干燥,面颈部、躯干、双上肢、阴阜可见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其上可见片状油腻性鳞屑、大片糜烂面、少量渗出、浆痂,未见明显水疱,尼氏征(+)。口腔、外阴黏膜未见明显破溃。入院后诊断“红斑性天疱疮”。给予泼尼松60 mg/d(观察5 d皮疹未控制,激素增加原剂量的50%即90 mg/d),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药吉法酯100 mg每日3次口服,氯化钾0.5 g每日三次口服,碳酸钙750 mg每日1次口服。入院时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 U/L。7月12日细菌培养出中间葡萄球菌,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但抗感染效果较差,皮疹持续扩展,红斑边缘出现坠积性脓疱,临床上考虑继发金葡菌感染的可能性大,7月18日请药剂科会诊,改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商品名:来可信,生产企业: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批号:130109)1 g q12 h静脉滴注,用药4 d后(7月22日)查肝功:ALT 76 U/L,AST 56 U/L,出现转氨酶升高,当天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考虑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效果好,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继续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同时给予肝太乐399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保肝治疗及监测肝功能。用药7 d后(7月25日)查肝功:ALT 178 U/L,AST 130 U/L,总胆红素TB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正常,出现急性肝损伤,立即停用万古霉素,给予谷胱甘肽1.2 g及易善复465 mg每日1次静脉点滴,停用万古霉素后4 d,查肝功:ALT 282 U/L,AST 139 U/L,停用后6 d ALT及AST指标值降至峰值的一半,停用26 d后ALT及AST完全恢复正常。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变化ALT、AST见图1,2。

  • CT诊断成人腹腔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李冬冬;李然;龚水根

    患者女,43岁,因近1年月经不调,超声发现盆腔肿块5 d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不调,查体腹部稍膨隆,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等症状。妇科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囊性肿块。CT平扫显示中下腹部、盆腔内可见一巨大囊样低密度影,大小约10.9 cm×22.7 cm×30.6 cm,边界较清楚,其内可见分隔,且分隔较少、较薄,囊内密度较均匀,CT值为14 HU,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灶(图1),邻近组织、器官明显受压移位,无腹水。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肿瘤未见明显异常强化,CT值为14 HU,分隔亦未见明显强化(图2),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肿瘤亦未见明显延迟强化, ;CT值为15 HU,分隔稍强化(图3)。术中见肿瘤位于腹直肌下方,内有黑褐色囊液约7000 ml。肿块上起上腹部剑突附近,下至子宫直肠陷凹,其内无腹腔脏器器官。囊壁与四周粘连紧密,不易分离。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以及脾脏由于与囊腔相隔,无法探及。肿块外周部分小肠紧密粘连,且未见腹膜及腹腔结构。子宫及双附件位于囊腔下方外侧,可见其轮廓,未扪及异常。囊壁后方可见直肠走形轮廓,未扪及异常。病理诊断:成人腹腔淋巴管瘤(图4)。

  • 不明原因致双跟腱挛缩跟腱延长矫正一例

    作者:李音华;孙波;刘世珑

    患者女,15岁,2013年7月24日因行走时双足活动不利10余年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行走活动不利,未系统治疗,现患者行走时双足跟不能着地,步态不稳,为求进一步系统诊疗,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双跟腱挛缩”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症见:双足行走活动不利,双足跟不能着地,跛行,纳食可,寐安,二便调。既往:2岁时曾患肺炎,体温持续在40℃左右,患病天数不详。否认其他病史。未婚未育,未来月经。

  • 双侧腮腺多发Warthin瘤一例

    作者:董莘;代鹏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右侧耳后肿物4年就诊。4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右侧耳后肿物,鹌鹑蛋大小,质韧,活动度好,按之无痛感,局部无破溃,患者未在意,未就诊。近来肿物渐进性增大,现肿物约鸡蛋大小,质韧,活动度好,按之无痛感,无局部皮肤红肿、破溃,不伴耳鸣、耳流脓、听力下降,无头痛等其他不适,不影响进食。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腮腺超声检查,诊断为腮腺肿物性质待查(右),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有30年20支/d的吸烟史。查体,一般情况无特殊。专科检查:耳廓无畸形,双侧外耳道洁,右侧鼓膜轻度内陷,松弛部充血,光锥欠清。左侧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双侧乳突无压痛。音叉C256试验 RT双侧阳性,WT居中。右侧耳垂下方、下颌角后方可见一大小约4 cm×3 cm肿物,表面皮肤完整,色泽正常,无红肿,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好,无压痛。腮腺超声示:右耳下方可见大小约3.7 cm×2.5 cm囊实混合型包块,内回声欠均匀,见多发强回声(图1),CDFI: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印象:腮腺肿物性质待查(右)。CT平扫示双侧腮腺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图2),右侧为2.4 cm×2.5 cm×5.1 cm,左侧为1.9 cm×2.1 cm×2.4 cm。右侧肿块密度不均匀,左侧均匀。右侧腮腺前部尚有一小结节影(图3),冠状面重建显示双侧腮腺内肿块(图4)。增强扫描示双侧肿块均匀强化(图5),右侧腮腺前部一小结节亦均匀强化(图6),冠状面重建示右侧肿块大部分均匀强化,残留裂隙样未强化区,左侧肿块均匀强化(图7),矢状面重建示右侧肿块及小结节均匀强化(图8)。随后,在全麻下行右腮腺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所见:送检(右侧腮腺)灰红色组织1块,大小5 cm×5 cm×3.2 cm,切开可见一结节,大小5 cm×3 cm×2.5 cm,局部呈囊性,囊腔直径2 cm,囊内为灰黄色黏稠液体,切面灰黄色,质中等,边界清,表面包膜完整。显微镜下(10×20)肿瘤由双层柱状上皮和淋巴样间质构成,间质血供丰富(图9)。印象:(右侧腮腺) Warthin瘤。

  • 康复新联合5-ASA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FN-γ、IL-4和IL-12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艳娥;霍丽娟

    目的:观察康复新、5-ASA及两者联合用药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NBS)复制大鼠UC模型,并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ASA治疗组、康复新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FN-γ、IL-4、IL-12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复新、5-ASA、联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12、IFN-γ的表达降低(P<0.01),IL-4的表达升高(P<0.01);与康复新组和5-ASA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12和IFN-γ的水平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IL-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康复新组与5-AS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可作为一种治疗大鼠UC的药物,且疗效与5-ASA相当,与5-ASA联合应用可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 转染Cx43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果;王买红;杨世杰;张诚;张曦

    目的:探讨转染Cx43(Connexin 43)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Cs)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增殖的影响。方法重组腺病毒转染以上调人脐血源基质细胞Cx43表达,建立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和SUP-B15细胞共培养模型,选取共培养72 h为时间点收集悬浮SUP-B15细胞,采用CCK-8检测SUP-B15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人脐血源基质细胞抑制SUP-B15细胞增殖,转染 Cx43后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Cx43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SUP-B15细胞凋亡率为(5.51±0.51)%;明显高于未转染组[(2.26±1.41)%]和阴性对照组[(2.97±1.58)%](P<0.05)。结论转染Cx43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具有抑制SUP-B15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

  • 去甲斑蝥素对胆管癌RBE细胞α-Tubulin骨架蛋白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王天阳;王文斌;边伟;张小艳;刘建华;王凤安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对微管蛋白(α-Tubulin)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RBE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去甲斑蝥素处理,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α-Tubulin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α-Tubulin 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胆管癌RBE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2/M期阻滞作用增强,10、20、4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到去甲斑蝥素作用下,胆管癌RBE细胞α-Tubulin骨架结构被破坏,Real-time PCR证实去甲斑蝥素使胆管癌RBE细胞α-Tubulin转录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00,P<0.01)。结论去甲斑蝥素可以通过破坏胆管癌RBE细胞Tubulin骨架、抑制α-Tubulin mRNA的表达,阻止纺锤体的形成,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导致生长抑制,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张媛媛;赵军礼

    目的:评价不锈钢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分别置入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每组9只,术后4周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涂层组支架置入前与置入后4周采集血清样本做肝肾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犬4周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段管腔狭窄,无血栓形成、栓塞及动脉瘤,光学纤维镜下未见内膜下出血和中层坏死,无附壁血栓,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扫描电子纤维镜显示所有支架段血管基本内皮化,管壁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两组犬损伤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内膜厚度、管腔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及内膜平滑肌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层支架置入后与置入前比较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不锈钢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严重的局部组织反应,可用于药物洗脱支架的制作。

  • GFP-LC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定位及胶质瘤U87稳定转染细胞系筛选

    作者:李昊文;刘丽;任远;郭安臣;王雅杰

    目的:构建GFP-LC3真核表达载体,验证其在胶质瘤U87细胞系中对细胞自噬现象的指示作用,并获得稳定转染该载体的U87细胞。方法以人外周血cDNA为模板扩增全长LC3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操作将其导入 pcDNA3-GFP 中,得到重组质粒 pcDNA3-GFP-LC3。将重组及对照质粒转染胶质瘤U87细胞系,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48 h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及Rapamycin处理后细胞的自噬情况。并利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FP-LC3的U87细胞系。结果成功构建pcDNA3-GFP-LC3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胶质瘤U87细胞系中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自噬诱导剂 Rapamycin 处理后,该载体可以很好地指示细胞中自噬泡的形成过程。成功获得稳定转染GFP-LC3载体的U87细胞系。结论 pcDNA3-GFP-LC3真核表达载体及稳定转染胶质瘤U87细胞系为研究胶质瘤细胞的自噬及抗肿瘤药物对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提供了简洁而有效的工具。

  • WIF-1对人骨肉瘤 MG-63细胞中β-catenin表达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鹏;李书忠;张金锋;曲邵政;高甲科;张志

    目的: WIF-1是Wnt信号通路中常见抑制因子之一,本实验研究WIF-1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表达量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0 ng/ml浓度的WIF-1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以0、48、60、80、120 ng/ml浓度的WIF-1刺激MG-63细胞,分别用FQ-PCR及Western blot法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测定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量;细胞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用WIF-1刺激细胞,分别在第0、12、24、48、72、96 h对各组细胞进行计数,观察空白组及WIF-1刺激组细胞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0、48、60、80、120 ng/ml)WIF-1刺激下,FQ-PCR法显示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总量2-ΔΔCT分别为1、0.55±0.30、0.44±0.24、0.35±0.15、0.24±0.21。与空白组相比较,WIF-1刺激下β-catenin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随着WIF-1浓度的增加,β-catenin mRNA表达量下降,但组间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β-catenin/β-act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0±0.11、0.86±0.10、0.51±0.11、0.45±0.06、0.18±0.03;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及WIF-1刺激组细胞数目有差异,空白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WIF-1刺激组。结论 WIF-1可降低人骨肉瘤MG-63细胞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表达量,并抑制人骨瘤MG-63细胞的增殖。

  • Cx43转染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外周血T 淋巴细胞分泌 IL-4、IFN-γ的影响

    作者:王买红;张诚;杨世杰;陈果;张曦

    目的: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经腺病毒介导的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转染后Cx43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转染前后分别对CD4+T分泌IL-4、CD8+T分泌IFN-γ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腺病毒Ad-Cx43-GFP转染hUCBDSCs,荧光显微镜报告基因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RT-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hUCBDSCs转染前后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将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分别与未转染以及转染腺病毒载体的hUCBDSCs共培养,共培养72 h后,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上清IL-4,IFN-γ的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hUCBDSCs在转染Ad-Cx43-GFP后24 h即有绿色荧光表达,转染48 h计数绿色荧光细胞的百分率得出转染效率为(87±3.8)%;免疫荧光法、RT-PCR法、Western blot法显示转染Ad-Cx43-GFP后hUCBDSCs 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转染前增强(P<0.05);此外Cx43转染的hUCBDSCs和转染空病毒组比较IL-4分泌增加,IFN-γ分泌降低(P<0.05)。结论 Cx43转染的hUCBDSCs能促进IL-4分泌,抑制IFN-γ分泌,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免疫调控作用及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RNA干扰HCCR-2基因表达对食管癌 EC9706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作者:姜琳;于鸿;孙灿林;焦霞;朱晓蔚;戴桂红;肖蔚;吴振东;林梅;黄俊星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探讨人宫颈癌癌基因-2(HCCR-2)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及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将pGCsi-shHCCR-2与pGCsi质粒转染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抑制HCCR-2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HCCR-2、P21、P27 mRNA与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增殖周期。结果成功构建稳定抑制 HCCR-2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模型。反义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细胞 HCCR-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9±0.07、0.43±0.22、0.45±0.21;相应的P2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5±0.09、0.12±0.04、0.11±0.05;相应的P27 mRNA表达量分别为0.28±0.13、0.13±0.05、0.15±0.08;相应的HCCR-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2±0.23、0.88±0.41、0.91±0.46;相应的P2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0.34、0.36±0.15、0.35±0.17;相应的P27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1±0.38、0.41±0.17、0.43±0.24,较其他组,反义组细胞HCCR-2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而P21、P27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反义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64±3.35)%、(6.75±0.91)%、(6.79±0.98)%,反义组较其他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相应的G0/G1期细胞百分数分别为(56.58±11.37)%、(41.32±8.52)%、(42.65±8.63)%,反义组较其他组处于G0/G1期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下调EC9706细胞HCCR-2表达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其作用机制与P21与P27表达增加有关。

  • 牵张激活离子通道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黄根牙;彭良欢;杨静;周莉娟

    目的:探讨牵张激活离子通道(SACs)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SACs抑制剂链霉素分别干预高血压形成早期的SHR和尚未发生高血压的SHR的主动脉平滑肌血管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RP的表达情况。结果5周龄后,SHR的收缩压、血清hsCRP浓度和主动脉平滑肌CRP的表达量均进行性增高,而链霉素在无降血压作用的前提下能显著抑制CRP的表达、降低血清hsCRP的浓度。机械牵拉还未形成高血压的SHR的主动脉平滑肌可导致其CRP的迅速表达,而链霉素预处理后能显著抑制机械张力所诱导的CRP的表达。结论链霉素抑制SACs是抑制SHR的hsCRP表达的主要机制。

  •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减轻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作者:刘珊珊;龚奕;张诚;邹仲敏;邓天霞;张曦;彭贤贵;陈幸华

    目的: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s)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小鼠MHC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模型,观察联合hUCBDSCs移植组和单纯移植组小鼠的生存率,临床表现,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移植后14 d对小鼠皮肤、肝脏和小肠进行病理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后21 d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比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VHD临床表现明显减轻;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hUCBDSCs移植实验组NK细胞的阳性率为(26.34±2.7)%,对照组阳性率为(14.92±0.34)%,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UCBDSCs 可能通过提高 NK 细胞的比例减轻MHC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GVHD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提高小鼠生存率。

  • 环孢素A诱发的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闫赋琴;滕雅琴;陈充抒;牛玉坚;徐春

    目的:建立环孢素A诱发的大鼠糖尿病模型,通过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病理改变探讨环孢素A升高血糖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89±10)g]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10只。环孢素A组:环孢素25 mg·kg-1·d-1;对照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均在空腹(禁食水8 h)时灌胃给药,用药1 h后喂食。每周测量大鼠体重,每月监测大鼠空腹血糖和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用药5个月后于空腹状态下将每组大鼠处死,心脏穿刺取血,4%多聚甲醛体内灌流取胰腺组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胰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4个月后,与环孢素A组平均血糖大于7 mmol/L,说明环孢素A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成功。与对照组相比,环孢素组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降低(P<0.05),环孢素组大鼠胰腺组织的胰导管均遭到破坏,胰岛细胞数量减少,且明显坏死、空泡化。结论环孢素A导致胰岛细胞坏死,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大鼠血糖升高。

  • 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肺部抗菌肽表达影响与机制研究

    作者:罗光燕;蓝楠;王孝芸;张沄;李国平

    目的:研究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BCG-PSN)对变应原诱导的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和肺部抗菌肽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与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治疗组;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在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免疫 BALB/c 小鼠后,用卵清蛋白致敏,并用卵清蛋白滴鼻激发;用整体体积描记系统测定小鼠气道呼气间歇(Penh)值;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浓度;免疫印迹测定肺组织抗菌肽表达。结果在乙酰胆碱浓度为6、12、24 mg/ml时,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与哮喘组相比,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能抑制Penh值(P分别为0.002、0.001和0.001);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炎症细胞评分低于哮喘组;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BAL液中IL-4浓度低于哮喘组(P=0.006),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BAL液中IFN-γ的浓度高于哮喘组(P=0.003);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组抗菌肽表达与哮喘组相比,其抗菌肽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P=0.001)。结论卡介菌核酸多糖注射液通过诱导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抑制变应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同时提高肺部抗菌肽表达。

  • 姜黄素增强胰腺癌细胞移植瘤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洪军;张兆伟;刘峰;曹家忠;李磊;王亚征

    目的:探讨姜黄素增强胰腺癌BXPC-3细胞移植瘤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耐药胰腺癌 BXPC-3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区组的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Con组),吉西他滨组(Gem组,125 mg/kg),姜黄素组(Cur组,50 mg/kg),联合用药组(Gem+Cur组,吉西他滨125 mg/kg,姜黄素40 mg/kg)四组,每组8只裸鼠。各组给药均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每3 d一次,共9次。实验过程中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逆转录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1 mRNA、MRP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组织中P-gp、MRP1、MRP5蛋白的表达。结果末次用药1周后Gem+Cur组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其他各组。RT-PCR结果显示Gem+Cur和Cur组MDR1、MRP1、MRP5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n组和Gem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r组和Gem+Cur组的P-gp、MRP1、MRP5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Con组和Gem组。结论姜黄素通过下调P-gp、MRP1、MRP5的表达量,增强胰腺癌BXPC-3细胞移植瘤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从而增强其抑瘤作用。

  • 不同温度热化疗对膀胱癌 BI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作者:杨建安;王斌;李靖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吉西他滨(GEM)热化疗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株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IU-87细胞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热化疗1组[(38±0.2)℃],C组为热化疗2组[(40±0.2)℃],D组为热化疗3组[(43±0.2)℃], GEM的工作浓度为1μg/m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BrdU掺入实验检测各组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cL-2,Ca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相对于A组,B、C、D组对BIU-87细胞的生长增殖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其中D组的抑制作用为明显,热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掺入实验提示B、C、D组细胞处于S期的比例明显少于A组(P<0.05),其中D组的比例低。FCM检测显示,BIU-87经处理后48 h后实验组细胞周期有明显的变化,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其中以D组变化为明显,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各组的凋亡率明显增高,其中以D组为明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试验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活性增高,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也以D组变化为明显。结论 GEM热化疗能抑制BIU-87细胞的增殖,并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活性,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明显。

  • 阿仑磷酸钠联合透明质酸钠在膝关节细胞凋亡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马钢;刘勇;任明姬

    目的:观察大鼠OA模型中Caspase-3、Caspase-12的表达及阿仑磷酸钠和透明质酸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40只,采用双后肢手术横断前交叉韧带并每日驱赶,持续6周。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阿仑磷酸钠(AL)组:灌服阿仑磷酸钠混悬液2 ml(1.75 mg/ml);透明质酸钠(HA)组: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0.1 ml;联合用药组:灌服阿仑磷酸钠混悬液同时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各组灌服药1次/d,关节腔注射药物1次/周,未给药的均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对照。上述实验持续6周,于末次给药后1周处死,解剖双侧膝关节观察软骨大体形态,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中Caspase-3、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较AL组、HA组及联合用药组各表现均加重,外观Mankin评分:模型对照组(3.30±0.41)分,AL组(2.33±0.36)分,HA组(2.10±0.34)分,联合用药组(1.36±0.50)分,空白对照组(0.54±0.50)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组织学观察:模型对照组软骨表层细胞纤维变性,部分区域形成糜烂、溃疡,中间层细胞呈特征性簇状排列,软骨空陷窝率较高;HA组表层及中间层细胞轻度减少,深层细胞肥大呈特征性柱状排列,AL组表层及中间层细胞减少,深层细胞肥大成团分布,联合用药组各层细胞均轻度减少,软骨空陷窝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法示:各用药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Caspase-12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比单纯用药组Caspase-3、Caspase-12表达减少(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各组比较,模型组Caspase-3、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各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Caspase-3、Caspase-12蛋白表达减低(P<0.05)。结论 OA软骨细胞凋亡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模型对照组细胞凋亡的表达高,其次为HA组>AL组>联合用药组,提示:AL或HA均有减缓OA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若两种药联合应用效果更好,为临床KOA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与难治性哮喘

    作者:李杰;张黎明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经吸入药物治疗可控制症状。但有一部分患者,规范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及长效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控制药物,经治疗6个月仍不能达到症状良好控制,这一部分哮喘被定义为难治性哮喘。此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auss syndrome,CSS)。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

    作者:张立强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种常见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大多数PTE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PTE发病率约在1‰,死亡率在40%以上,住院患者5%~10%死于PTE,1/3未经治疗的PTE患者死于之后的某一次PTE发作。PTE常见临床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不活动、住院、外科手术、严重创伤、肿瘤、妊娠和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另外,还包括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与冠心病重叠的危险因素。尽管PTE的危险因素已确立,但是30%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因此,PTE危险因素的评估对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对老年性肺炎有关问题的认识

    作者:刘书盈

    老年性肺炎(geriatric pneumonia,pneumonia in the elderly)不是一个标准的诊断术语,但将之单纯看做是发生在老年人的“肺炎”是不合适的,因为老年性肺炎在病因、发病及临床表现各个方面有其特殊性,与一般成人肺炎相差较大。对其缺乏认识或错误认识,或重视不够,将导致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早在1892年,William Osler即对老年性肺炎进行了描述:“老年人肺炎可以是隐匿的,没有寒战,咳嗽、咳痰轻微”[1]。研究发现,人类生命的两端是肺炎的高发年龄段,呈V字形或倒钟形,在60岁后发病率明显升高,且老年人肺炎较为严重[2]。欧美国家研究显示,超过65岁老年人肺炎患病为8.4‰,而超过90岁人群,肺炎患病率升高6倍以上[3]。我国尚缺乏相关数据。对于年龄划分,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以65岁以上为老年人,但随着生活和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类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从医学意义上考虑,目前更倾向为以70岁为界。

  • 老年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

    作者:陈小东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肺癌已经成为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快的恶性肿瘤。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城市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占首位。而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人肺癌患者的数量也将随之“水涨船高”,这无疑对呼吸科和肿瘤科等相关科室医生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早期诊断老年人肺癌并给予其恰当的治疗模式。

  • 大咯血的界定及临床救治原则

    作者:王娟;王婷;张杰

    一、关于大咯血的界定
      大咯血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种严重的状况,这种状况有潜在的致命性,因而我们需要对这一概念有着清晰、准确的理解。既往关于大咯血的定义并不完全统一,而且各文献报道有着较大差异。以往大咯血多是以咯出血量来作为界定指标。而实际上,这种仅仅依据咯血量的多少来定义大咯血常常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原因有三:第一、文献报道对大咯血的咯血量没有统一的界定。Amirana等[1]提出24 h咯血量超过100 ml即可定义为大咯血,而Corey等[2]则将大咯血定义为24 h咯血量≥1000 ml。在上述二者之间,另有一些研究用200 ml、240 ml、500 ml或600 ml的咯血量来界定大咯血[3-6]。另外,Mal 等[7]对“致命性”咯血做了描述:既往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咯血速度不小于200 ml/h;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咯血量不小于50 ml/h;尽管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24 h内仍有2次以上中等量咯血(至少30 ml)。第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患者咯血常常很难准确计量,这样依靠咯血量作为标准来定义大咯血就显得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8]。有时候,咯血量被患者夸大,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积血灌入肺内而没有被咯出,咯出血量又可以明显的小于实际失血量[9]。第三,咯血在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与咯血量有关,而且与出血速度、患者咯出积血的能力、肺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10],因此仅仅武断的依靠咯出血量来定义大咯血而不考虑与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的其他重要因素,会导致一些临床情况判断的失误,所以另有一些学者将咯血导致的后果如气道阻塞、低血压[11-12]、低氧血症[13]的严重程度等作为重要因素来定义大咯血。

  • 重症哮喘诊治

    作者:赵蓓蕾

    全球约3亿人患支气管哮喘,重症哮喘或称严重哮喘约占哮喘患者总数的5%~10%,然而其医疗费用可能占到支气管哮喘总费用的50%[1],因为重症哮喘患者需要更昂贵的药物治疗,占用更多的医疗资源。

  • 恶性原发性中央型气道肿瘤新的分型和支气管镜新的诊断方法探讨

    作者:王洪武

    恶性原发性中央型气道病变是指原发于气管、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段支气管的病变,与原发于肺内的恶性肿瘤不同,病变类型、性质和临床分期均不尽相同。一般将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气管的癌肿统称为中央型肺癌,约占3/4。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分期方法,治疗也很不规范。近年来,笔者经过几千例的气管镜介入治疗,积累了不少经验,借鉴国外的方法[1],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有助于规范化治疗。

  • 第七届亚洲儿科感染性疾病会议通知

    作者:

    为了促进亚洲,尤其是我国儿科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全球儿童感染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华医学儿科学分会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将联合主办第七届亚洲儿科感染性疾病会议(7th ACPID),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图谱》书讯

    作者: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图谱》由美国著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专家Litwin教授撰写,中文版由邓勇志、李保等医师翻译,著名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刘迎龙教授审校,原书作者为中文版作序,大16开,铜版纸全彩色印刷,全书488页,98.7万字,于2011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199元。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

    作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连续型电子期刊(ISSN:2095-2260;CN:11-9317/R),季刊,杂志由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承办,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出版。杂志以DVD-ROM为载体,以多媒体形式报道心血管外科专业科研成果,实施相关专业人员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本刊以中高级心血管外科医师、麻醉师、体外循环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心血管外科临床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感染 炎症
  • 《中华烧伤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中华烧伤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全国烧伤学术界权威刊物。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整形和康复的临床医师和护士以及与烧伤医学研究有关的科研人员。烧伤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涉及许多相关医学科学,既是烧伤也是整个外科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创面修复技术,已成为治疗非烧伤领域各类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专长。本刊将择优刊登上述内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为读者提供新理论、新观点、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中华烧伤杂志》由国内著名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编委会,杂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内容新颖,可读性强。

  •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

    作者: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脑科疾病与康复医学专业学术类科技期刊,2011年3月正式创刊ISSN 2095-123X CN 11-9309/R。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脑科疾病研究与康复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进展,介绍世界脑科研究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脑科疾病与康复研究的交流和发展。本刊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和多媒体课件结合在一起,其可视性强,信息量大。本刊除有评述、论著、综述等传统栏目外,还设有专家视频讲座、手术演示及病案讨论等视频栏目。本刊为双月刊,以多媒体光盘(C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2014年《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是一本反映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新科学研究成果,探索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现代应用,为本领域前沿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研讨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新技术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以来,我刊先后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ELSEVIER网络版期刊、ScienceDirect英文全文数据库期刊及10余家知名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其影响因子在同类期刊中始终保持较前位的排名(2009年影响因子0.641,曾在55个本领域同类期刊中的学科排名第5位);杂志曾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三等奖;承担过刊载科技部等14部委主办“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9个学术分会推荐的优秀论文任务;2010年杂志社还收到了来自美国NIH等国外研究机构学者的来函,自荐愿意承担审稿和英文审译工作,说明杂志已受到国际学术界一定关注。

  •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14年征订通知

    作者:

    创刊于1984年的《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系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华东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ISSN 1006-3617,CN 31-1879/R, CODEN HYZYAZ)。本刊已连续多次被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等著名国际数据库所收录。

  • 《麻醉决策》书讯

    作者:

    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贾东林、王军教授主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基金资助的麻醉学专著《麻醉决策》近期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 欢迎订阅《国际儿科学杂志》

    作者:

    《国际儿科学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曾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主要栏目有综述、述评、论著等。报道内容涉及儿科各专业,是国内专门介绍国内外儿科学界新进展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之一,综述为本刊特色栏目,均为国内医学院校、科研单位、研究所、教学医院的研究生导师及高年资临床医生撰写,所刊文章基本代表国内外近10年来,特别是近5年儿科学术发展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儿科学疾病诊治新进展,为儿科科研人员确定科研课题提供前沿的参考信息。

  • 《鼻咽癌放疗并发症防治手册》书讯

    作者:

    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刘军教授主编的《鼻咽癌放疗并发症防治手册》,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全国发行。
      全书共20章,系统地介绍了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鼻咽癌放射治疗及其面对的挑战,放疗导致的各系统损伤等。尤其是重点阐述了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颅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皮肤损伤、肌肉损伤、口腔损伤、耳、鼻、咽喉损伤等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同时介绍了鼻咽癌放射性损伤的康复治疗、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患者护理的方法与手段。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欢迎投稿、订阅

    作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是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2002年6月,双月刊。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江洪;易春峰;李元红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3年10月。客观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总有效率(OR=4.01,95%CI:2.49~6.47,P<0.00001),心功能总有效率(OR=3.96,95%CI:2.56~6.12,P<0.00001),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WMD=7.70,95%CI:5.25~10.14,P<0.00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OR=0.13,95%CI:0.05~0.37,P=0.0001),再住院发生率(OR=0.26,95%CI:0.15~0.44,P<0.00001)五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OR=1.55,95%CI:0.89~2.70,P=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和再住院发生率。因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故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