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汉族人群中白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金鎏;张治国;曹树辉;王伟;王旭;程建;苏虹;李传友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性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肺结核患病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所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共243例;选取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于2014年5-10月进行结核病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226名.利用NCBI数据库筛选出9个IL-2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3762318、rs11209026、rs10889657、rs10889677、rs6682925、rs1004819、rs11465804、rs2201841、rs7514847)作为待测位点,利用高温连接酶检测技术对待测位点进行检测并做基因分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析找出连锁不平衡和易感单倍型,从而发现该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比较分析,IL-23R多态性位点rs6682925小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中频率为44.0%(213/484),高于对照组中的37.4%(169/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P=0.040;OR(95%CI)值:1.32(1.01~1.71)];基因型TT在病例组频率为30.1%(73/242),低于对照组的38.9%(8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40;OR(95%CI)值:0.68(0.46~0.99)].rs3762318等位基因C频率在病例组中为16.0%(78/486),高于对照组的10.2%(46/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P<0.01;OR(95%CI)值:1.69(1.14~2.49)];基因型CC在病例组中频率为3.3%(8/243),高于对照组的0.4%(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P=0.040;OR(95%CI)值:7.63(0.95~61.46)];基因型TT频率在病例组中为71.5%(173/243),低于对照组的80.0%(18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9,P=0.030;OR(95%CI)值:0.62(0.40~0.95)].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中发现由9个目标SNP位点构建的单倍型CTCACTCTG在病例组中期望频率为5.1%,在对照组中为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5,P=0.017;OR(95%CI)值:2.44(1.14~5.19)].结论 IL-23R的rs6682925和rs3762318多态性位点突变在汉族人群中有较高的频率,且和肺结核患病相关;携带由9个目标SNP点位构建的单倍型CTCACTCTG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

  • 健脾活血补肾汤体外干预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3与IL-17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卫东;郑江霞;喻建平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补肾汤体外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3与IL-17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健脾活血补肾汤治疗AS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不同浓度健脾活血补肾汤大鼠含药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大鼠含药血清培养的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BMCs上清液中IL-23与IL-17水平。结果:AS患者PBMCs经72、36 g·kg-1·d-1两组浓度大鼠含药血清培养后,与生理盐水组及18 g·kg-1·d-1组相比,上清液中IL-23与IL-17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健脾活血补肾汤组含药大鼠血清对健康自愿者PBMCs上清液中IL-23与IL-17表达水平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活血补肾汤可能通过下调炎症因子IL-23和IL-17的表达而起到延缓关节炎性骨质破坏的作用。

  • 泻肝凉血解毒方对豚鼠银屑病模型IL-23/Th17轴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朋月;杨波;李咏梅;李晓睿;高尚璞

    目的:探讨泻肝凉血解毒方对豚鼠银屑病模型IL-23/Th17轴的影响.方法:5%普萘洛尔霜剂外涂豚鼠耳背皮肤,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皮损,然后分别以泻肝凉血解毒方和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光镜下观察局部皮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皮损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和CC趋化因子受体6 (CCR6)、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的水平.结果:豚鼠耳部皮肤HE染色显示:造模部位可见典型的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有较明显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经泻肝凉血解毒方和阿维A胶囊治疗后,皮损组织病理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皮损IL-17、IL-23、CCR6、CCL20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其余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维A胶囊组与泻肝凉血解毒方组IL-17、IL-23、CCR6、CCL20显著降低(P<0.05).其中,泻肝凉血解毒方组IL-23及CCR6显著低于阿维A组(P<0.05).结论:泻肝凉血解毒方可有效调节普萘洛尔致豚鼠银屑病样皮损IL-23/Th17轴的平衡.

  • 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7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陆庆革;曾莉;闫昕;白国民;刘宇;李小海;张海磊

    目的 观察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直肠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栓直肠给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腹泻与脓血便)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45天、90天时内镜下观察直肠黏膜情况、检测直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 (IL-23)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64/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9% (59/70) (P <0.05).两组治疗1、2、3个月腹泻与脓血便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或P<0.01),且随疗程延长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1、2、3个月治疗组积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5天、90天后较治疗前内镜下直肠黏膜情况积分、IL-6、IL-23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且两组治疗90天较治疗45天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45天、90天治疗组较同期对照组直肠黏膜情况积分、IL-6、IL-23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三七阿胶栓长疗程递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直肠黏膜情况,同时可降低直肠黏膜中IL-6、IL-23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3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许海霞;李学俊;潘兴飞;徐启桓

    目的 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3表达,探讨IL-23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重肝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23表达,并与患者ALT、AST、TBil、HBV 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肝组患者血清中IL-23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3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P<0.05),与TBil、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3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

  •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天;姜文成;陈洁;李斌

    银屑病(psoriasis)是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明显的鳞屑性红斑和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多集中在遗传、感染、免疫等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IL-23和CD4阳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CD4+T helper 17, Th17)在银屑病病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就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洪琼;徐建华;徐胜前;张锐;张明铭;邹延峰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法测定120例RA患者(RA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统计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及与RA疾病活动性及骨侵蚀的关系.结果 (1)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7[22.45(13.18~28.24)pg/ml vs.9.22(5.08~14.14)pg/ml,P<0.001]和IL-23[152.56(99.49~204.94)pg/ml vs.49.71(35.65~81.20)pg/ml,P<0.001]水平显著增高;(2)DAS28评分为轻、中、重三组的RA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依次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IL-23与疾病活动性相关(P=0.002);(3)相关分析,IL-17及IL-23分别与RA患者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患者疾病总体疼痛评分(VAS) 等呈正相关(P均<0.05);(4)X线分期为Ⅰ/Ⅱ期,Ⅲ期,Ⅳ期的RA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依次增高,且RA患者Sharp评分与其血清IL-17和IL-23水平呈正相关(P均<0.001);(5)经过慢作用药物治疗的RA患者组血清IL-17和IL-23水平较未治疗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RA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RA骨侵蚀相关;IL-23与RA疾病活动性相关.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IL-23、IL-17、IL-25含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建华

    目的 探讨IL-23、IL-17及IL-25在炎症性肠炎(IB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24例克罗恩病(CD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L-23、IL-17及IL-25含量,比较三者在三组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UC和C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UC组和CD组中血清IL-23、IL-17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UC组和CD组中血清IL-25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1);IL-23与IL-17呈正相关,IL-23与IL-25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23、IL-17在IB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IL-23能促进IL-17分泌,扩大炎性反应;IL-25在IBD患者外周血中低表达,IL-25表达与IL-23呈负相关.IBD的发病机制与IL-23、IL-17表达调高及IL-25的表达调低密切相关.

  • 精浆弹性硬蛋白酶、IL-6、IL-23在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段永刚;张琼丽;刘大伟;田芙颖;甘辉梅;易庭华;镇万华;唐爱发;蔡志明

    目的 研究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白细胞介素(IL)-6以及IL-23在慢性生殖道炎症患者精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60例,健康生育男性精液标本20例作对照组.每份标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验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标准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行白细胞CD45染色、精子染色质结构完整性实验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 检测精浆弹性硬蛋白酶、IL-6和IL-23表达水平.结果 精浆IL-6、IL-23与精子总数、存活率、活力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并且IL-6与精子DNA碎片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r=0.645,P<0.01).精浆IL-6、IL-23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25,P<0.01).精浆弹性硬蛋白酶表达水平与精液量、精子密度呈负相关性(P均<0.05).结论 精浆炎症因子弹性硬蛋白酶、IL-6和IL-23对诊断慢性生殖道炎症具有提示意义,并且精浆IL-6和IL-23可能对精液质量影响更大.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IL-17A、IL-23含量检测

    作者:罗勇强;林东子;曾今诚

    目的 研究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7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I-23含量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收集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7例,其中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前(治疗3d以内)患者19例,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治疗28~35 d)患者28例;痰涂片检查Mtb阳性患者19例,阴性患者28例.同时选取26例与PTB患者同期于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亚群含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T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亚群含量[(3.18±0.15)%]低于健康志愿者[(5.02±0.21)%](t=7.116,P<0.001).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前PTB患者Th17细胞亚群含量[(2.90±0.21)%]低于治疗后[(3.60±0.20)%](f=2.321,P<0.05).痰涂片检查Mtb阳性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亚群[(2.51±0.20)%]低于阴性患者[(3.64±0.21)%](t=4.185,P<0.001).PTB患者外周血血清IL-17A含量[(71.24±8.03)pg/ml]高于健康志愿者[(30.46±2.24)pg/ml](t=2.588,P<0.05);而血清IL-23含量[(26.02±1.35)pg/ml]低于健康志愿者[(35.06±2.66)pg/ml](t=3.511,P<0.05).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前PTB患者血清IL-17A含量[(77.36±4.29) pg/ml]显著高于治疗后[(65.50±3.35) pg/ml](t=2.678,P<0.05);而IL-23含量治疗前[(24.10±1.22) pg/ml]低于治疗后[(30.06±2.63) pg/ml](t=2.716,P<0.05).痰涂片检查Mtb阳性患者血清IL-17A含量[(80.28±4.16) pg/ml]高于阴性患者[(65.32±3.37) pg/ml](f=2.678,P<0.05);而IL-23含量阳性患者[(23.65±1.21) pg/ml]低于阴性患者[(29.75±2.35) pg/ml](t=3.143,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T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亚群与血清中IL-17A和ID23含量呈正相关(r=0.324,P<0.05;r=0.215,P<0.05).血清中IL-17A和血清IL-23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0.078,P>0.05).结论 Th17细胞亚群、IL-17A和IL-23在机体抗结核免疫过程中可能扮演不一致的作用.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援军;黄德东;来晓维;施洁

    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在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情活动评估及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LN组患者54例,其中活动组29例,稳定组25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7、IL-23水平,收集整理L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29例活动组LN进行正规治疗并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分析IL-17、IL-23在LN病情活动评估及疗效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LN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男女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活动组IL-17水平为(9.58±1.38) ×10-15 g/L,高于LN稳定组[(6.20±1.04) ×10-15 g/L] (P<0.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6.18±0.98)×10-15g/L] (P<0.001).LN活动组IL-23水平为(175.7±25.67)×10-15 g/L,高于LN稳定组[(132.6±19.54) ×10-15g/L] (P<0.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114.6±19.70)×10-15 g/L](P<0.001).LN活动组经过治疗后,IL-17、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N活动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IL-23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缓解组IL-23基线水平较部分缓解低(P <0.001),也低于未缓解组(P=0.003).IL-17与C3呈负相关(r=-0.35,P=0.002);IL-1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61,P<0.001);IL-2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6,P<0.001).IL-17与病理急性指数相关性(r=0.47,P<0.01)较IL-23与病理急性指数相关性(r=0.39,P<0.05)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IL-17、IL-23可作为评估LN临床病情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9)的指标,IL-17可作为评估LN病理急性指数>8的指标,IL-23可作为预测活动性LN疗效的指标.结论 IL-17、IL-23可能在LN玫病中起重要作用,IL-17可作为评估LN疾病活动及病理急性指数的指标,IL-23可作为预测LN活动期治疗疗效的指标.

  • 江苏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及其表型的关系

    作者:赵晓丹;沈方程;张红杰;沈秀云;王亚民;杨晓钟;屠惠明;邰雅宏;施瑞华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中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及其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17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 135例,克罗恩病(CD)43例]和134例健康对照,检测IL-23受体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 1805303、rs1343151、rs11465804、rs11209032、rs17375018、rs11465788)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UC、CD各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rs 11805303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UC中为60.4%,高于对照组(50.4%),P=0.020.UC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炎活动性指数(UCDAI)即UC的严重程度相关,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倾向于发生轻度UC.CD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诊断年龄≤25岁的CD患者中明显高于诊断年龄>25岁的患者(41.7%比22.0%,P=0.050,OR=2.532,95% CI0.988~6.494);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与CD的诊断年龄、病变范围有关联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44);rs 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肠外表现的几率较等位基因G携带者低(23.1%比46.7%,P=0.040,OR =2.917,95% CI1.027~8.283).结论 在江苏汉族人群中,rs11805303是UC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rs11805303、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UC、CD的临床表型有关联性.

  •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3在预测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疗效中的作用

    作者:张鑫;胡佳;索朗央珍;徐婷;张燕

    目的 探讨IL-17和IL-23能否有效预测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结肠组织中IL-17和IL-23的表达,另选取17例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其肠黏膜组织检测IL-17和IL-23的表达.每个样本随机选取10个高倍镜视野(HPF)计数.结果 IFX治疗有效的CD患者共16例(69.6%),无效者共7例(30.4%).IFX有效组肠黏膜内IL-17和IL-2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FX无效组和对照组.IL-17阳性细胞数在IFX有效组为26.7(18.0,38.6)/HPF,在IFX无效组为11.8(7.0,14.0)/HPF,在对照组为3.0(2.0,4.0)/HPF,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IL-23阳性细胞数在IFX有效组为74.5(44.8,128.6)/HPF,在IFX无效组为22.4(19.0,38.8)/HPF,在对照组为3.0(2.0,4.0)/HPF,3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8).与治疗前相比,IFX治疗后CD患者肠黏膜内IL-17和IL-2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IL-17及IL-23高表达的CD患者对IFX治疗应答更佳,IL-17和IL-23有可能是预测IFX治疗CD疗效的较好指标.

  • Th17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发病及临床严重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中魁;魏东宁;王卫;陈玉萍

    目的 研究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探讨Th17细胞与MG疾病临床严重度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utoantibodies,AChR-Ab)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G患者及健康对照(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淋巴细胞悬液(PBMCs)Th17细胞比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BMCs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及AChR-Ab水平;使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QMG评分评价MG临床严重程度.结果 MG伴胸腺瘤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1.57±0.56)%]显著高于对照组[(0.94±0.32)%,P=0.031];MG伴胸腺瘤组IL-17 mRNA转录相对水平(23.16±4.72)高于对照组(14.82±3.03,P=0.0083),IL-1β mRNA、IL-6mRNA、ROR-γmRNA、IL-23 mRN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7.36±2.14、8.96±1.93、18.46±2.11、1.32±0.2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1±1.68,P=0.039;4.61±1.68,P=0.037;0.78±0.25,P=0.028;12.84±2.97,P=0.041);MG伴胸腺瘤组血清IL-17表达量[(30.0±7.2)pg/mL]高于对照组[(20.0±4.9) pg/mL,P=0.029],IL-1β、IL-23表达量分别为(72.0±11.5)、(208±85.6) pg/m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45.0±9.3)pg/mL,P=0.034;(93.0±48.3)pg/mL,P=0.004].伴胸腺瘤MG患者QMG评分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74,P=0.034).MG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AChR-Ab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26).结论 MG胸腺瘤中Th17细胞增多,可能导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MG发病.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17IL-23IL-10和TGF-β表达水平

    作者:徐小容;陈永艳

    目的 通过检测尖锐湿疣(CA)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及复发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50例CA患者分为初发组25例,复发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23、IL-10、TGF-β水平.结果 CA初发组、复发组IL-1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9.466±106.528)ng/L、(61.984±44.414) ng/L,正常对照组为(467.276±473.80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初发组、复发组IL-2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48.719±207.467)ng/L、(174.917±71.578) ng/L,正常对照组为(673.725±314.36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初发组、复发组IL-1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0.820±200.309)ng/L、(680.020±472.428) ng/L,正常对照组为(113.075±70.60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初发组、复发组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 407.673±416.672)ng/L、(3 657.118±2 634.541)ng/L,正常对照组为(913.915±655.30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7、IL-23水平复发组低于初发组,IL-10、TGF-β水平复发组高于初发组,IL-17、IL-23、IL-10、TGF-β表达水平在CA的发病及复发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白细胞介素-2与白细胞介素-23对小鼠类结合蛋白特异性T细胞向Th1、Th17分化的诱导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李洋;崔彦;毕宏生;王影;李娇;王兴荣

    目的 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L)-2和IL-23对小鼠类结合蛋白(IRBP)特异性T细胞向辅助性T细胞(Th)1、Th17分化的诱导及致病性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向30只雌性C57BL/6小鼠(6~8周)皮下注射200 μl含200μg人IRBP 1~20和0.8 mg结核分枝杆菌的乳糜液,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在免疫后第13天取出小鼠脾脏和引流淋巴结,预留部分脾脏通过逆转录(RT)-PCR法检测其中干扰素(IFN)-γ mRNA与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脾脏在纱网研磨后用尼龙毛富集的方法提取小鼠T细胞,将其分为IL-2组和IL-23组,均加入抗原递呈细胞和IRBP 1~20,分别加入外源性小鼠重组IL-2与IL-23.在培养后第2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T细胞,RT-PCR法检测T细胞中IFN-γmRNA与IL-17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取T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中IFN-γ与IL-17的含量.继续培养到第4天,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取30只小鼠建立EAU模型后,取出T细胞,按照以上方法建立IL-2组和IL-23组IRBP特异性T细胞.另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内注射IL-2组与IL-23组的T细胞,剂量为3.5×106个/只.在注射后第3、7、14天通过间接眼底镜观察小鼠的眼部发病情况,在第21天处死小鼠取出小鼠眼球做病理切片,观察IL-2组和IL-23组小鼠眼部病理变化.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抗原和外源性IL刺激后第2天,T细胞出现明显的“玫瑰花环”现象.RT-PCR检测结果显示,IL-2组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0.26±0.0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2 ±0.05)和IL-23组(0.10±0.00) (F=80.51,P=0.003).IL-2组T细胞上清中IFN-γ的含量[(13 124.67±107.73)μg/L]高于IL-23组[(3953.67±117.34)μg/L](t=169.61,P=0.000),而IL-17的含量[(588.67±77.43)μg/L]低于IL-23组[(5038.33 ±88.00)μg/L](t=-361.71,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IL-23组中分泌IL-17的γyδT细胞的比例为(9.93±0.55)%,高于IL-2组的(3.23±0.28)%(t=-33.18,P=0.001).IL-2组和IL-23组小鼠在过继性转移免疫后第3天均未出现炎症反应,在第14天时两组小鼠炎症反应重,IL-23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明显重于IL-2组.结论 IL-23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其中Th17细胞又以γδT细胞为主,而IL-2对其却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证实,IRBP特异性Th17细胞的致病性明显高于Th1细胞.

  • 白介素23的生物活性与免疫调节

    作者:杜国盛;石炳毅

    白介素23(IL-23)是Oppmann筝[1]于2000年发现的白介素-12(IL-12)细胞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它与IL-12一样,都是含有亚单位p40和IL-12Rβ1受体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它们的功能部分重叠而又有所不同.现就IL-23的生物活性与免疫调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厚朴酚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蔡肇栩;莫斯喻;祝曙光;陆少君;钟淇滨;余伟;臧林泉

    目的 探究厚朴酚对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按照体重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涂抹等量凡士林,同时灌胃0.9% NaC1 0.2 mL)、模型组(涂抹咪喹莫特60 mg,同时灌胃0.9%NaCl 0.2 mL)、阴性对照组(造模的同时,灌胃脂肪乳0.2 mL)、阳性对照组(造模的同时,灌胃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kg-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造模的同时,灌胃90,30,10 mg·kg-1的厚朴酚脂肪乳制剂0.2 mL),每组6只.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造模后第6天开始给药,连续7d.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为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模型组与高剂量实验组的IL-17分别为671.32±225.63,290.83±83.89;这2组的IL-23分别为580.36±108.63,273.41±57.29;这2组的JAK2分别为509.16±183.98,283.71±83.47;这2组的STAT3分别为551.84±126.47,270.19±75.72.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剂量厚朴酚对咪喹模特诱导的皮肤银屑病样损害具有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与IL-17/IL-23炎症通路下调JAK 2和STAT 3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有关.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