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림상의사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0785
  • 国内刊号: 11-914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lcy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顾晋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沈冰;周颖明;王玲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与甲状腺功能紊乱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5%-50%的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患者伴有TAO.国内外成人组眼眶疾病中,TAO均为第一位[2-3].TAO临床表现为眼睑退缩,眼睑闭合不全,眼睑水肿,眼球突出等,严重者表现为角膜暴露,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视神经病变[4].临床活动度评分标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评分)根据眼部以下各项临床体征进行评分:球后压迫/疼痛,眼球运动痛,眼睑充血,结膜充血,眼睑肿胀,泪阜肿胀,结膜水肿.每项指标计1分,共7分,≥3分被认为眼病处于活动期[5].TAO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球后放疗及手术治疗.目前早期患者尚无治疗的金标准,活动期中重度TAO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和(或)眼眶放射治疗[6].以下是中重度TAO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 骨保护素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新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钦菁;罗助荣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Tsuda等[1]在人胚胎肺纤维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分泌蛋白,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一员,具有调节骨密度的作用.在随后的更多研究中,OPG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它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来,许多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巾OPG水平与其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OP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风险及危险分层的指标,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对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冈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B ligand,RANKL)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本文对前人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途径.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热射病的机制研究

    作者:孟建中;荣鹏;李丹丹

    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致命性中暑,死亡率高达10%~50%[1].既往认为HS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热应激过度和热休克蛋白结构改变等有关[2].近年来研究表明热损伤可迅速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h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如这一恶性循环不能被及时打破,将威胁患者生命[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热浪袭击频率和强度的逐年增加,高温气候已对公共健康形成灾害性影响.因此,了解Hs导致多脏器损伤的特点,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ontinuity blood purification,CBP)救治HS的机制,对降低HS的致死、致残率十分重要.

  • 重离子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胜范;山口明志;王志军;孙佳;郑丽丽

    放射线的能量能够杀死肿瘤细胞,在临床工作中,习惯用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来区分放射源,LET是指单位长度上的能量转换,一般分为高、低LET,低LET射线包括X线、γ线、电子线等,高LET射线包括中子、α粒子、重离子等.

  • 2型糖尿病与肝细胞型肝癌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何娟;郑雪瑛;陈慎仁

    肝细胞型肝癌(HCC)是全球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1],也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快的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于因癌症而死亡的第3位.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尤其在发达国家.我国近统计城市中成人糖尿病患病率9.7%[2],其中T2DM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90%~95%,在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发展到晚期由于胰岛细胞失代偿可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研究证明,肝脏在糖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2DM也影响肝糖输出,从而引起肝细胞生长和调节的异常.此外,许多肝脏疾病(包括HCC)和转移性肿瘤均可并发糖尿病,即肝源性糖尿病.由此可见T2DM与肝脏疾病尤其是HCC密切相关.本文综述T2DM与HCC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生长因子改变与神经元变性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吕超;谭晓琳;任玲;万超;陈蕾

    糖尿病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对人体的危害源于多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害仅次于其心血管并发症.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中,75%-95%在发病15年后发生DR.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龄的增长,DR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

  • 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研究进展

    作者:崇梅红;王水

    转移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的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脱落、侵入血管、在循环中停留、游离出血管、定位于远隔器官、增殖形成转移灶,肿瘤细胞必须顺利完成这一系列过程才能终形成远处转移灶[1].大约有2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局灶性乳腺癌患者终发展成远处转移;相反,至少有30%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初始治疗之后的5一lO年内未出现远处转移[2].这些数据说明乳腺癌发生血行转移是独立于淋巴结转移途径的.并且血行转移可能发生于疾病进程的早期阶段.微小转移指存在于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巾的不能被常规手段检测到的肿瘤细胞,其中存在于血循环中的微小转移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存在于骨髓中的微小转移为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s,DTC).

  • 药物转运体的变化对肝脏疾病的影响

    作者:刘涛;刘克辛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入血后,经肝细胞的血管侧膜(sinusoidal membrane,SM)摄取进入肝细胞,经过代谢反应后,通过胆管侧膜(canalicular membrane,CM)排入胆汁.SM和CM上分别存在着很多种药物转运体,这些转运体将药物从SM摄取入肝脏,然后通过CM向胆汁分泌以排至肝外,按照其转运方向可以分为摄取型和外排型转运体,前者多位于SM侧,后者多位于CM侧[1-2].研究发现,肝脏病态条件下,尤其在胆汁淤积和炎症反应过程中,如胆道梗阻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药物转运体的改变非常明显[3-4].将转运体的改变作为肝病发生的信号和肝病治疗的靶点是肝病治疗领域的新方向,激励了众多的研究者投身于该领域的探索.新研究揭示,转运体的改变很可能与其mRNA转录时相关核转录因子受到抑制有关.本文将从肝脏转运体的分类、肝病态时转运体的变化及其机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乳腺叶状肿瘤局部复发因素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明迪;郑新宇

    乳腺叶状肿瘤是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乳腺纤维上皮肿瘤中为2.5%,而在所有乳腺肿瘤中则为0.3%~1.O%[1].乳腺叶状肿瘤包含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类型的纤维上皮肿瘤,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存在潜在恶性,虽然在临床特征上与纤维腺瘤很相似,但即使是良性肿瘤,临床上也呈现很高的局部复发率,关于此类肿瘤局部复发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至今仍没有定论.

  • 影响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晓燕;张迪;周聪;金光春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结合成功标准是第1年边缘骨吸收<1.0 mm,之后平均每年<0.2 mm,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像区,无疼痛、感染和感觉异常等症状,5年观察期成功率在85%以上[1].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是影响种植体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2].种植体周嗣的骨吸收始于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大部分发生于一期手术至负荷后1年时间段.而且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时大部分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症,种植体就位时边缘骨应力过大,引起骨代谢障碍.Oh等[3]曾在2002年提出导致早期骨吸收的几个原因是手术操作不规范,种植体周嗣情况,微小裂隙,负荷超载,生物学宽度,颈部顶模型因素等.Albtrktsson等[4]认为种植体在皮质骨周同骨结合比较理想.众所周知90%-95%种植体间接与骨组织接触,大多数临床试验结果的数据稍微偏高.

  • 胃类癌1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旭东;申晓军;杨庭松;张浩;毕建威

    目的 探讨胃类癌的诊断、治疗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11月长海医院普外科经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胃类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寄随访信或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期6个月至3年不等.结果 至随访结束尚有13例患者生存,死亡病例中1例术中探查发现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未行手术,其余2例表现为溃疡浸润性肿块,为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大溃疡,伴有腹腔干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腹水.结论 胃类癌较为少见.术前胃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胃类癌准确率较高.手术治疗是胃类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 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李伟;龙晚生;罗学毛;陈曼琼;兰勇;何义改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病变患者行腹部平扫MRI、DWI和增强MRI检查,并在工作站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对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转移癌、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值分别为1.22±0.28、1.61±0.30、2.22±0.26和3.04±0.34,健康志愿者肝脏的ADC值为3.12±0.40.恶性组(肝癌、转移癌)的ADC值明显低于健康志愿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低于健康志愿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1.80为阈值来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口服蔗糖对新生儿疼痛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敬;刘清秀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口服蔗糖是否可减轻新生儿急性损伤刺激所致的脑和脊髓疼痛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双肓的方法 将2010年1~5月出生的新生儿5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24%的蔗糖溶液0.5 ml和无菌水0.5 ml.2 min后针刺脚跟,脑电图和肌电图检测(脑特异性的疼痛反应和股二头肌潜伏期),同时进行行为和心理学检测[疼痛(PIPP)评分、面部表情和肢体退缩时间].29例接受口服蔗糖溶液,30例口服无菌水;15例退出试验,口服蔗糖组20例和口服无菌水组24例纳入数据分析.结果 脚跟针刺后两组新生儿脑损伤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0±0.03 vs.0.08±0.04,P>0.05),股二头肌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3±154.2)ms vs.(413.5±201.7)ms,P>0.05].PIPP评分口服蔗糖组显著低于口服无菌水组(5.8±0.9 vs.8.5±1.1,P<0.01),口服蔗糖组面部疼痛表情显著低于口服无菌水组(35% vs.100%,P<0.01).结论 口服蔗糖不能影响新生儿大脑或脊髓损伤反应,但可减轻新生儿损伤后的疼痛感觉.

    关键词: 疼痛 婴儿 新生 蔗糖
  • TKA中步态参数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发民;曾炳芳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评价工具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TKA患者30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步态分析评定,统计手术前后临床评分与步态分析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步长、步速、大髋关节伸直角度以及双腿支撑时间趋于改善,KSS和HSS的疼痛评分和总分都明显改善(P<0.038),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前,摆动相大膝关节屈曲角度与KSS和HSS的功能评分以及KSS的总分有中度相关性(0.563

  • 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骨密度检测

    作者:吴景泉;刘俊;王琳琳;井建;柳大烈

    目的 通过骨密度检测了解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造成下颌骨部分缺损,随机选取一侧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同填移植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对照.于术后8周及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术后8周实验组骨密度是0.077±0.003,空白对照组骨密度是0.059±0.010,实验组的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实验组骨密度是0.237±0.007,空白对照组骨密度是0.196±0.003,实验组的骨密度大于对照组(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结果 显示应用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成骨效果良好.

  • 小鼠S-180肿瘤模型早期IL-12浓度检测的研究

    作者:孙运芳

    目的 探讨小鼠S-180模型血清中IL-12、IL-2的表达及其IL-12浓度的变化与肿瘤的发展早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180肉瘤细胞建立加只小鼠肿瘤模型并设立对照组.在肿瘤形成的第3、7、10、15、20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2和IL-2的浓度,在第26天处死小鼠取肿瘤局部组织观察肿瘤形成情况.结果 在S-180肿瘤形成的第3、7、10、15、20天,小鼠血清巾IL-12、IL-2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鼠肿瘤形成早期血清中IL-12、IL-2浓度持续地升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较强,检测血清中IL-12的浓度具有辅助预测所建肿瘤的意义.

  • 新生儿宫内感染43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巍;范玲;张为远;李光辉

    目的 探讨产前的临床表现及病原体与有宫内感染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43例病原学诊断宫内感染新生儿的病例,分析相关产科因素及相关病原体.(1)按新生儿的病情轻重分为三组,A组为诊断败血症者,18例;B组为诊断菌血症者,9例;C组为非败血症及菌血症者,16例,此组新生儿仅发生了肺炎或高胆红素血症,分析三组间病原菌的分布.(2)按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和足月分娩组,分析两组间产前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 (1)43例检测阳性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例(30.2%)、葡萄球菌7例(16.3%)、无乳链球菌6例(14.0%)、李斯特菌4例(9.3%).其他为散发的病原菌.(2)18例新生儿败血症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占病原菌首位,其次为无乳链球菌感染;9例新生儿菌血症组中,病原菌分布较平均;C组中,以其他散发病原菌感染占首位.(3)43例孕妇产前的临床表现分别为发热18例(41.9%);白细胞增高23例(53.5%);胎膜早破21例(48.8%);早产24例(55.8%);胎儿宫内窘迫17例(39.5%).(4)早产组和足月分娩组的产前临床表现中,发热、白细胞增高和胎膜早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宫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病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引起新生儿的败血症及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并发早产或胎膜早破时,产前临床表现相应增多,应积极预防感染并适时终止妊娠.

  • X 线和MRI 预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软组织松解范围研究

    作者:张明;孙华强;袁振;白正武;贺业腾;闫新峰

    目的 探讨术前从影像学上预测内翻的膝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否需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sMCL)的方法,以便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方法 对拟行TKA 的膝OA 患者23 例(27 膝)术前行MRI 及X 线检查,测量膝sMCL 相关长度、内翻角度、内侧骨赘长度等相关数值,通过软件模拟去除内侧骨赘并使sMCL 紧张后可纠正的角度与内翻角度比较,从而预测是否需松解sMCL,后通过手术验证找出骨赘长度与内侧软组织松解范围的关系.结果 术前通过MRI 上sMCL 松弛度预测松解与否与术中实际结果 的一致率为29.6%(8/27);松解组平片上骨赘长度相对值R 的平均值为0.0609,非松解组R 平均值为0.085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R <0.0609)松解率为42.9%,乙组(0.0609≤R <0.0857)松解率为10.0%,丙组(R≥0.0857)松解率为0%,三组间松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通过X 线片上骨赘长度相对值R 可较好预测术中sMCL 的松解情况,当R≥0.0857 时,不需松解sMCL;当R <0.0857 时,术中应逐层松解,避免过度松解导致内侧松弛,R 值越小松解率越高.可能是由于MCL 具有一定弹性,MRI 不能准确预测内侧松解的范围.

  • Livin、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屈振杰;张惠洁;郭卫东

    目的 探讨Livi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ivin、HIF-1α蛋白在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Livin、HIF-1α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黏膜组织Livin、HIF-1α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ivin、HIF-1α在结肠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牙半切除术后种植体联合单冠修复下颌磨牙重度单根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永发;赵彤;彭诚

    目的 评价下颌磨牙单根病变应用牙半切除术后的半牙与种植体联合单冠修复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牙周或牙体病变导致的下颌磨牙单根病变患者21例,进行牙半切除术,将保留半牙与种植体联合单冠修复,其中牙周病变7例,牙体根尖病变14例,对联合修复体的稳固性、咀嚼功能有效性和种植体牙周状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21例患者在一期种植3周时,有1枚种植体松动、脱落.择期在原手术区域再行种植,术后未再发生松动、脱落.21例患者应用半牙与种植体联合冠修复完成后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21例联合修复体稳同,不松动,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显效率100%.有2例在9个月、12个月复查时出现患牙咀嚼减弱,显效率90%、有效率10%;种植体牙周检查:视诊见种植体牙龈无明显红肿,种植体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和探诊深度(PD)在修复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检测结果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牙与种植体联合单冠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磨牙半切除术后修复的新方法.

  • 近视眼患者眼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作者:秦力维;彭秀军;刘静;高原

    目的 观测近视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对30例(60眼)正常志愿者及92例(184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的不同,分轻、中度近视眼组(≤-6 D)50例100眼;高度近视眼组(>-6 D)42例84眼]用ATL超9型,ApooGE-8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观测其球后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变化.结果 高度近视眼组与对照组相比,CRA、P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峰值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AV)均减低,CRA的阻力指数(RI)升高(P<0.05),轻、中度近视眼组与高度近视眼组相比,CRA、PCA的各项血流指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度近视眼及轻、中度近视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血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血管、睫状血管系统血供不足是高度近视眼的特征之一,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球后的血流循环会越发减弱,这可能是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理性改变的机制之一.

  • 北京云岗地区62例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董英男;贺菲;王连馥;齐孜

    目的 分析北京云岗地区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有效提高该地区老年人猝死的防治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岗地区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十年间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患者发病的年龄、性别、时间、地点、死因、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表现等.结果 本组6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3:1,此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年龄69.9岁.约4/5猝死发生在家中,死因主要为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对该地区老年人猝死应以预防为主.有明确冠心病病史者及慢性心力衰竭者应及早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尽早行导管消融治疗或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仪.

  • 自拟补肾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刘广玉;刘晓枫

    目的 研究自拟补肾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法和跳台计数仪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荧光法测定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自拟补肾活血汤能增强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大鼠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延长大鼠跳台潜伏期,明显减少5 min内错误次数,显著增加大鼠脑内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P<0.05).结论 自拟补肾活血汤能提高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提高脑内5-HT、5-HIAA、NE含量有关.

  • 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孙伟;杨波;刘长虹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患者34 例,34例患者均行全麻下开颅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原发灶为肺癌9 例(26.5%),乳腺癌12 例(35.3%),大肠癌8 例(23.5%),其他肿瘤5 例(14.7%),包括原发灶不明1 例(2.9%).29 例单发患者中25 例肿瘤全切,4 例次全切.5 例多发患者切除单个范围较大病灶以缓解颅高压症状.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脑转移瘤.术后34 例患者均行放射治疗,18 例接受化疗.结果 术后仅行放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8.0 个月,而术后行放疗加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达15.1 个月.结论 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后加行全脑放疗及化疗较术后单纯行全脑放疗总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包艳娟;陈小伟;邵永富;魏敏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以98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狭窄≥50%者57例为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者41例为对照组,并进行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多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2.65±4.33、24.70±2.29和15.36±3.06,颈动脉IMT分别为(1.37±0.16)mm、(1.21±0.14)mm和(0.92±0.11)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2.05±0.17、1.29±0.18和0.36±0.0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I及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密切相关.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对有效预防CAD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小剂量氯胺酮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晨;洪涛

    目的 观察在双侧乳腺局部病变切除手术中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时,是否联合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体动反应、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及咽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行择期双侧乳腺局部病变切除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K组(n=30)和N组(n=30)两组.两组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2~4 μg/ml,并给予瑞芬太尼首剂1μg/kg后持续泵注0.20~0.25μg·kg-1·min-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置入SLIPA喉罩.K组患者切皮前1 min给予首次剂量氯胺酮0.5 mg/kg后持续泵注氯胺酮10 μg·kg-1·min-1;N组切皮前给予和K组氯胺酮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以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泵注.两组患者均于关闭切口时停止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氯胺酮/生理盐水.观察切皮时患者SBP、DBP和HR以及患者的体动反应,以及两组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及咽痛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N组,K组患者切皮时SBP、DBP和HR指标更平稳,体动反应发生少,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两组苏醒时间、精神症状、咽痛发生率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区别.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双侧乳腺局部病变切除手术麻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更平稳,可预防术后痛觉敏感,术后并发症减少.

  • 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防治兔膝关节黏连的疗效初步观察

    作者:杨冬发;覃健;侯之启;罗琦;叶博材;何小杰;夏卫中;李日旺;陈璟昆;李延辉;陈祝江

    目的 初步观察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防治兔膝关节黏连的疗效.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完成膝关节手术后,于该膝关节腔内注射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对照组完成膝关节手术后,于该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膝关节离体标本测试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 实验组健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35.6±9.2)°,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14.3±10.1)°,患侧较健侧活动度下降(21.3±8.3)°.对照组健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35.7±8.5)°,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93.6±6.9)°,患侧较健侧活动度下降(42.1±4.8)°.经t检验,两组活动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在防治兔膝关节黏连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 早老素相关菱形样蛋白基因Leu262Val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代莉;李会芳;王玉明;宋滇平

    目的 探讨早老素相关菱形样蛋白(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对278例T2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DN0)组102例,微量白蛋白尿(DN1)组91例,临床白蛋白尿(DN2)组85例]和113例健康对照者(NC)的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T2DM组和NC组间,DN组(DN1+DN2)、DN0组和NC组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T2DM患者中,DM病程、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和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HbA1c%)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昆明地区汉族人中PARL基因Leu262Val多态性可能与T2DM及DN的发生无相关性;DM病程、SBP、TG、HbA1c可能是DN的危险因素.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TEN和PI3K表达的影响

    作者:纪勇;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虞桂平;王晓臣;陈亦江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酶基因(PTEN)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SFI治疗组.Sham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结扎;I/R、SFI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式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30 min,SFI组经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10 ml/kg,Sham组和I/R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计算心肌梗死面积.以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PTEN和PI3K表达水平,并计算其比值(PTEN/PI3K).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细胞凋亡指数与PTEN/PI3K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和SFI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加.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TEN和PI3K表达均上调(P<0.05),SFI组PTEN/PI3K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FI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TEN表达下调,PI3K表达上调,PTEN/PI3K降低(P<0.05);SFI组心肌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I/R组及SFI组细胞凋亡指数与PTEN/PI3K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788、P=0.007和r=0.829、P=0.003).结论 SFI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PTEN表达,上调PI3K表达有关.

  • 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对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洪宪;马潞林;陆敏;赵磊;田晓军;王国良;黄毅

    目的 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三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其余作为实验组:梗阻3 d组(S1)、梗阻1周组(S2)、梗阻2周组(S3)、梗阻4周组(S4)、梗阻8周组(S5).实验组动物建立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取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上下各0.2 cm输尿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下计数ICC样细胞密度并观察形态.结果 所有实验组大鼠左肾盂及输尿管均见明显扩张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各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分别为:C(7.20±2.29)个/视野,S(7.02±2.68)个/视野,S1(3.54±1.85)个/视野,S2(6.30±1.19)个/视野,S3(4.30±0.67)个/视野,S4(4.42±1.45)个/视野,S5(4.70±1.09)个/视野.除了S2组以外的各实验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P均<0.05),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在各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变化与输尿管蠕动活性关系密切,为将来研究ICC样间质细胞在泌尿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Logistic 回归分析在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李蕾;王洪源;赵金霞;苏茵

    目的 改进198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探索Logistic 回归分析在RA 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9 ~2010 年在国内14 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以关节炎症状为主要表现,病程小于1 年的患者,共765 例,其中RA 患者514 例,非RA 患者251例.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筛选RA 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构建诊断系统,计算RA 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考核模型在早期RA 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共有8 项指标纳入研究:晨僵时间至少持续1 h、累及3 个以上关节、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以及掌指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受累、关节放射学改变、关节受累持续时间≥6 周、RF 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1987 年ACR标准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的灵敏度分别为70.82%和94.16%;特异度分别为90.04%和74.50%;ROC 曲线下面积(标准差)分别为0.821(0.015)和0.949(0.008).结论 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合适的RA 早期诊断模型.

  • 3.0T磁共振对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灰质异常的研究

    作者:汤艳清;吴枫;孔令韬;徐克

    目的 通过对首发、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3.0 T磁共振扫描,寻找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异常改变,探讨大脑结构异常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定法,对35例首发、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的3.0 T三维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进行全脑灰质体积的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灰质体积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对全脑灰质体积研究结果 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右侧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颞叶颞下回、右侧顶叶中央后回、左侧顶叶中央旁小叶和左侧后扣带回灰质体积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首次发病、未经治疗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存在额叶、顶叶、颞叶、扣带同等多个部位灰质体积减小.提示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个脑区,不同脑区之间神经环路的异常可能在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 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表型分析

    作者:李志华;罗永辉;龚宇;刘勇华;瞿伟;涂剑宏;雷秋模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表型及预后,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5例合并2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和随机抽取的同期200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生存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乳腺癌患者年龄更大,平均(57.2±21.8)岁,绝经后患者比例更高,约71.4%,病理分级更高,Ⅱ-Ⅲ级比例为98.8%,新辅助化疗疗效更差,化疗有效率为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量及分子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0.2%和84.2%,均较对照组更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剔除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后分析总生存率结果 仍显示糖尿病组更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乳腺癌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清胰岛素均高于正常值,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水平都属于正常范围.结论 糖尿病组乳腺癌患者巾绝经后的老年患者更多,高病理分级比例更高,新辅助化疗疗效更差,合并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影响糖尿病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 山莨菪碱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脏结构和心肌微血管血流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贾立静;沈洪;陈威;计达;赵秀梅;刘秀华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Ani)对心脏停搏大鼠心脏结构和心肌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击致大鼠心脏停搏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心脏停搏后4 min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4 min后静脉给药,生理盐水对照组不用复苏药物;肾上腺素组(Epi组)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00 μg/kg;山莨菪碱组(Ani组)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00 μg/kg并Ani 10 mg/kg.计算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测量左心室容积(LVV)和心室间隔厚度(VST);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测量心肌组织血流量.结果 Ani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90%,80%)>Epi组(75%,50%)>对照组(50%,30%),三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ni组LVV的变化较Epi组轻;Ani组心肌组织血液灌注量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45 min、60 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Ep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苏早期应用Ani干预可望减轻Epi引起的负面影响,提高组织灌注量,从而改善复苏后的器官功能,可能会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黄体生成素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作者:王伟周;商微;李敏;何晓玲;沈玉良;刘成军;王蔼明

    目的 经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在月经第3天使用促性腺激素(Gn)前对血清黄体生成素(LH)进行测定,探讨不同血清LH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以寻找合适的血清LH降调标准.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海军总医院妇产科辅助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的254个取卵周期进行同顾性分析,按降调节后月经第3天血清LH值不同对254个周期进行分组,分析各组间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同时通过解冻周期胚胎存活率及临床妊娠率,进一步研究新鲜周期血清LH值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 GnRHa降调节后,各组之间年龄、正常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目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22、0.129、0.235、0.605、0.417、0.496),但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GnRHa降调节后不同血清LH值对胚胎的发育潜能无影响.结论 GnRHa降调节后,在月经第3天不同血清LH值对实验室数据及胚胎的发育潜能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临床妊娠率影响显著,并初步认为当2 IU/L≤LH<4 IU/L时,可能会达到较为理想的新鲜周期妊娠结局.

  • 太原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作者:张红宇;王红宇;陈晓丽;肖传实

    目的 探讨太原社区人群血尿酸(UA)水平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太原社区体检的36 ~85 岁人群8871 例进行研究[男2826 例,女6045 例,平均年龄(55.70 ±12.37)岁],其中Af 患者84 例[男30 例,女54 例,平均年龄(66.52 ±8.59)岁];使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来调整相关影响因素,探讨UA 与Af 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UA 水平高于女性,男性UA 第四分位组Af 比例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随着UA 水平的增高,Af 的比例逐渐增高(P <0.05);多因素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显示女性UA 水平增高是Af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女性UA 与Af 之间的关系制作ROC 曲线,发现UA 作为Af 发生时的参考指标的佳界值为309.5 μmol/L,灵敏度为66%,特异度为74%.结论 在35 岁以上人群中,UA 与Af 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UA 为Af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髋关节磁共振造影及扫描技术的研究

    作者:郁冰冰;丁娟;朱明;李杰;姜庆军

    目的 探讨髋关节MR造影穿刺技术及优化扫描方案.方法 临床髋部疼痛,常规MRI检查除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0例,共21个髋关节在透视下进行髋关节造影;分别采用T2WI、T1WI、PDWI、3D-T1WI-FSPGR四种序列进行扫描,将所有图像根据髋臼唇及撕裂显示是否清晰,软骨、骨髓异常信号显示是否清晰进行盲法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透视下髋关节穿刺成功率100%(21/21).T1WI序列在显示髋臼唇及撕裂方面占有优势,PDWI序列在显示软骨异常信号方面占有优势,T2WI序列在显示骨髓异常信号方面占有优势.结论 透视下穿刺技术简单可靠,成功率高.髋关节MR造影扫描应用如下序列能够满足临床应用:(1)平行于股骨颈的斜轴位(T1WI-SE序列);(2)垂直于髋臼连线的斜冠状位(PDWI-SE序列);(3)平行于股骨颈的斜轴位(3D-T1WI-FSPGR序列).如无常规MR平扫需加扫T2WI-SE序列.

  • Beagle犬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及脂肪干细胞诱导成肌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杰;傅强

    目的 探讨犬脂肪十细胞(ADSCs)诱导成肌细胞及犬表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的可行性.方法 取雄性Beagle犬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和犬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使用酶消化法行ADSCs和表皮细胞原代培养,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表面标志进行相关鉴定;取第1代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两组,诱导剂为10 μmol/L的5-氮杂胞苷(5-aza),每日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在诱导的第7、14、21、28天行细胞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成肌细胞特异性抗原desmin和myos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从犬腹股沟部皮下脂肪组织和犬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和表皮细胞.上皮细胞生长较缓慢,原代需培养20 d方能达到100 mm培养皿的80%左右,传代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般10 d就能达到100 mm培养皿的80%;细胞鉴定采用国际上上皮类组织比较常用的AE1/AE3来鉴定,荧光及流式结果 让人满意.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显示:诱导组细胞诱导3周呈现成肌细胞特有的漩涡样生长形态,在诱导的第4周单个细胞表现出多核化;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desmin和myosin的表达率在诱导28 d时达高,分别为59.4%和56.1%,而诱导前和对照组细胞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总之,由于经济及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国内使用犬作为实验动物的很少,且从犬取材获取相应细胞的实验国内少见.本实验通过诱导培养获得成肌细胞,通过原代培养获得上皮细胞,可用做组织工程化尿道修复的种子细胞.

  • 射频消融联合奥曲肽治疗邻近大血管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宪峰;李恒力;窦剑;邢宏利;李新国;闫广智;鲍鸿斌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联合奥曲肽治疗邻近大血管肝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50例患者57个邻近大血管(距门静脉或肝静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1.5 cm)的肝癌病灶(条件:单个癌灶≤5.0 cm,或多个癌灶≤3个、大癌灶直径≤3.0 cm,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无肝外转移,病灶部位不能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愿意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行RFA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25例,行常规单纯RFA治疗.从肿瘤消融范围、灭活率、局部复发率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治疗组1个月灭活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89.66%(26/29);治疗组6个月局部复发率为10.71%(3/28),对照组为37.93%(1 1/29).两组1个月灭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灭活率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泵入奥曲肽下RFA治疗邻近大血管肝癌可有效减少热量损失,使肿瘤消融更彻底,明显降低了残癌率及局部复发率.

  • 肝脏原发性癌肉瘤六例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徐海峰;毛一雷;杜顺达;徐意瑶;赵海涛;迟天毅;桑新亭;卢欣;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目的 分析总结肝脏原发性癌肉瘤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例肝脏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诊治及预后资料.本组6例患者年龄49~72岁,平均59岁;男5例,女1例;有肝炎病史者4例,无肝炎病史者2例;6例患者影像学均提示肝脏占位,2例伴胆管癌栓.术前诊断均为原发性肝癌.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确诊均为肝脏原发癌肉瘤.4例合并肝炎者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癌肉瘤,2例不伴肝炎患者病理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肉瘤.6例患者有5例在术后行介入辅助治疗;随诊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肝脏原发癌肉瘤非常罕见,术前与原发性肝癌很难鉴别,诊断依靠术后病理.虽经手术切除,预后仍很差.

  • 全反式维A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作者:饶建华;姜新春;孟凡军;齐敦峰;李欢送;刘养岁;张昕辉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A酸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时肝脏组织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影响.方法 将18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全反式维A酸15 mg·kg-1·d-1,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中介液二甲基亚砜(DMSO),共14 d.建立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复流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肝脏和血清,测定血清中ALT和AST,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查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和实时RT-PCR检测MnSOD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全反式维A酸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水平[(138.61±54.63)U/L vs.(458.53±83.17)U/L,P=0.001)]和AST水平[(355.57±70.92)U/L vs.(1152.48±135.86)U/L,P=0.001)];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组织学损伤;明显降低MDA的活性[(0.47±0.03)nmol/mg vs.(0.77 ±0.04)nmol/mg,P=0.001)],增加SOD的活性[(221.36±14.18)U/mg vs.(158.01±13.17)U/mg,P=0.001)];增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MnSOD的蛋白水平和MnSOD mRNA的表达(1.39±0.22 vs.0.40±0.07,P=0.001).结论 全反式维A酸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MnSOD表达,增加SOD的活性,减少细胞脂质过氧化,降低MDA的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实时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细胞黑色素瘤抗原-C1/癌睾丸抗原7基因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瑶;鲍立;陈欢;李金兰;李玲娣;秦亚溱;石红霞;刘艳荣;刘开彦;黄晓军;陈珊珊;阮国瑞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黑色素瘤抗原-C1/癌睾丸抗原7(MAGE-C1/CT7)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制备含MAGE-C1/CT7基因克隆片段的质粒标准品,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制作定量评估MAGE-C1/CT7拷贝数的标准曲线,并利用该技术检测MM患者骨髓细胞中MAGE-C1/CT7基因的表达水平.来自同种基因移植供者的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检测含MAGE-C1/CT7基因克隆片段的质粒的灵敏度可达1个拷贝,在MAGE-C1/CT7表达阳性的患者样本中,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0-5~10-4.在77份MM患者骨髓样本中,有66份检出MAGE-C1/CT7基因表达,阳性率达85.7%,其中初治、难治复发患者中表达阳性率达88.3%(45/51),同时检测的22例正常供者骨髓样本均为阴性.此外,MAGE-C1/CT7表达量与骨髓浆细胞数呈正相关(r=0.435,P<0.05,n=25),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的CD38+/CD138+细胞数呈正相关(r=0.410,P<0.05,n=31).结论 建立的实时定量PCR可灵敏地检测MM患者MAGE-C1/CT7基因表达水平,而MAGE-C1/CT7基因水平可能成为临床辅助诊断MM的一个参考指标.

  • CD26/DPP Ⅳ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移植瘤生物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忠民;姜继勇;卢永科;叶萍

    目的 探讨CD26/DPP Ⅳ基因过表达在体内、体外对卵巢癌细胞株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的PcDAN3.1(+)-CD26/DPP Ⅳ基因和空载体PcDAN3.1(+)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HO-8910PM母系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CD26/DPP Ⅳ基凶的HODPP Ⅳ细胞株和转染空载体的HOPcDNA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CD26/DPP Ⅳ基因表达.利用增殖曲线、黏附、侵袭和移动试验在体外进行三种细胞恶性行为比较;同时将包括母系HO-8910PM细胞在内的三种细胞株注射于裸鼠皮下研究它们在体内皮下成瘤性和远处转移能力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稳定表达CD26/DPP Ⅳ基因的细胞株HODPP Ⅳ.HODPP Ⅳ细胞株在体外的增殖速度、侵袭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皮下移植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率低于HO-8910PM和HOPcDNA细胞株(P均<0.05).结论 CD26/DPP Ⅳ基因过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体内、体外生长和远处转移,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种新手段.

  •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严定芳;陈军;刘金欢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资料23例,对照术前MRI诊断结果 与病理结果 回顾性分析误诊原冈.结果 23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巾MRI诊断正确11例;误诊9例,其中4例误诊为垂体瘤,2例误诊为Rathke囊肿,2例误诊为胶质瘤,1例误诊为脑膜瘤;未作明确定性诊断3例.MRI诊断准确率47.83%,误诊率39.13%.结论 MRI对于颅咽管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不典型者与鞍区垂体瘤、Rathke囊肿、胶质瘤及脑膜瘤的鉴别尚有一定困难.

  • P53抑制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燕学波;吕安林;刘博武;黄炜;侯婧;李垚

    目的 研究P53特异性抑制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CON)和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及诱导后心肌样细胞分化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cTnI、CX-43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诱导后cTnI、P53、P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形成集落,传代诱导后细胞体积变大,呈长梭形,排列趋一致.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率为(89.98±1.29)%,CD45阳性表达率为(2.14±0.22)%.心肌样细胞鉴定结果 显示:诱导后1周,空白对照组未见cTnI和CX-43免疫荧光表达,PFT-α组少量表达cTnI和CX-43;诱导后4周时,可见空白对照组少量表达cTnI和CX-43,PFT-α组强表达cTnI和CX-43.Western Blot检测诱导1周时PFT-α组cTnI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诱导后4周,PFT-α组cTnI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cTnI表达量4周与1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1周时,PFT-α组几乎不表达P53蛋白,PFT-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4周时,PFT-α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FT-α组诱导4周时P53、P21表达量与1周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细胞分化率结果 显示,诱导4周时,PFT-α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通过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阻断P53-P21蛋白通路,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 缺血性白质脑病患者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王志海;陈湛愔;刘可威;莫世文;严红;陈瑞珍;张光妍;梁宇航;陈奕奕;陈颖

    目的 探讨缺血性白质脑病患者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的特点及规律,以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方法 收集缺血性白质脑病患者480例和正常对照86例,分别应用缺血量表、MMSE和Hamilton焦虑量表及24项版本抑郁量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测评,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检测.结果 480例缺血性白质脑病中,LA1级118例(24.58%),LA2级153例(31.88%),LA3级134例(27.92%),LA4级75例(15.63%).脑白质损害不同分级之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随着脑白质损害加重、分级增高,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降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加重,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N4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结论 缺血性白质脑病可造成患者严重认知、情感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可作为早期诊断缺血性白质脑病认知障碍有效工具之一.

  • 乳腺癌干细胞的有效富集

    作者:朱敬之;吴志勇

    目的 探讨MCF-7细胞、BT474细胞和MDA-MB-231细胞微球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检测其CD44+ CD24-/low的表达比例,明确富集干细胞的方法,以获得稳定数量的干细胞.方法 将MCF-7、BT474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进行微球体培养,取培养第7天的微球体细胞分别进行干细胞表型的FCM检测分析,判断干细胞富集的程度.结果 MCF-7、BT474和MDA-MB-231细胞形成微球体的效率分别为(2.40±0.20)%、(1.60±0.10)%和(0.60±0.05)%.在通常的干细胞培养液中MDA-MB-231细胞很难聚团生长.但是如果去除胰岛素,MDA-MB-231细胞则聚团生长.单层培养细胞中MCF-7、BT474和MDA-MB-231的CD44+ CD24-/low的比例为(1.00±0.20)%、(0.30±0.05)%和(37.00±1.80)%,微球体细胞中CD44+ CD24-/low的比例分别为(8.10±0.40)%、(0.60±0.20)%和(93.80±2.10)%,乳腺癌细胞巾表达CD44+ CD24-/low细胞表型的比例明显低于同种细胞培养的微球体(P<0.01).结论 通过微球体培养,富集了肿瘤干细胞,但是不同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微球体中干细胞所占的比例差异很大,MDA-MB-231细胞高.

  • 血清骨保护素、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助荣;张克己;郑磊磊;徐高阳;谢菁菁;林毅;盖晓波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300例住院患者分为三组:ACS 10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00例和对照组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 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二者血清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SA组(P<0.01),且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与之相反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SA组(P<0.01),且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减低(P<0.01);冠心病患者OPG水平与Gemini评分水平呈正相关(P<0.01);sRANKL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OPG、sRANK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干预血管炎症反应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 三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氧氟沙星药物抗结核分枝杆菌低抑菌浓度的影响

    作者:张旭霞;张洁;孙勇;姜晓颖;田苗;张健源;孙照刚;李传友

    目的 研究三种外排泵抑制剂对氧氟沙星(OFLX)抗结核分枝杆菌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 在96 孔板上应用加入变色剂的7H9 培养基进行实验.OFLX 经倍比稀释后一系列药物浓度对12 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作用作为对照.经过实验确定羰基氰氯苯腙、维拉帕米和利血平三种常用外排泵抑制剂对OFLX 抗结核分枝杆菌MIC 的影响.结果 三种泵抑制剂对OFLX 抗8 株OFLX 耐药菌MIC 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8 株耐药菌中利血平对OFLX的MIC 值降低了32 ~64 倍,影响均非常明显.8 株耐药菌中的6 株菌维拉帕米与羰基氰氯苯腙两种泵抑制剂对OFLX 的MIC 影响程度相同,其中4 株菌的MIC 值几乎不影响,另外2 株菌的MIC 值降低了32 倍.8 株耐药菌中的另2 株菌维拉帕米与羰基氰氯苯腙对OFLX 的MIC 值影响的差异却高达32 倍.三种泵抑制剂对4 株敏感菌OFLX 的MIC 影响相对一致,影响总体表现较小.结论 三种抑制剂因其机制不同导致其对OFLX 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敏感菌影响相对一致,对耐药菌呈现不同的影响程度.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聚乙二醇化去细胞瓣构建心脏瓣膜复合支架

    作者:周建良;邹明晖;胡行健;邓诚;史嘉玮;董念国

    目的 对去细胞瓣进行聚乙二醇(PEG)化改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价修饰,以改善去细胞瓣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并联合内皮祖细胞构建心脏瓣膜复合支架.方法 枝化状PEG末端的丙烯酰基与引入到去细胞瓣上的巯基,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完成去细胞瓣的PEG化,并作去细胞瓣PEG化前后以及天然主动脉瓣的生物力学测定;通过PEG化去细胞瓣上未饱和的丙烯酰基与VEGF巾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发生另一个迈克尔加成反应,对去细胞瓣进行VEGF共价修饰,免疫荧光测定VEGF修饰效果;在VEGF修饰的PEG化去细胞瓣、去细胞瓣和PEG化去细胞瓣上种植内皮祖细胞(EPCs),培养10 d后行瓣膜上DNA含量测定、苏木素.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结果 力学测试显示:PEG化去细胞瓣的大抗张强度较单纯去细胞主动脉瓣明显提高(P<0.05),而与天然主动脉瓣相比无差异(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VEGF可有效地共价修饰PEG化去细胞瓣;与PEG化去细胞瓣和单纯去细胞瓣相比,VEGF修饰的PEG化去细胞瓣明显促进EPCs的增殖,并且可在瓣膜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单细胞层.结论 PEG化可明显改善去细胞瓣的力学性能,并且VEGF修饰PEG化去细胞瓣可促进支架上黏附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改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

  • Survivin T34A质粒/脂质体复合物抑制Lewis肺癌实验研究

    作者:于丹丹;王春婷;石华山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及探讨Survivin基因突变体Survivin T34A对Lewis肺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Survivin T34A质粒/脂质体复合物(Lip-mS)及空载质粒/脂质体复合物(Lip-null);体外分别以Lip-mS及Lip-null转染Lewis肺癌细胞,以空白组(NS)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体内试验使用C57 BL/6小鼠建立Lewis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Lip-mS治疗组、Lip-null治疗组及NS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通过对肿瘤组织CD31免疫组化、TUNEL荧光染色探讨Survivin T34A基因的抗瘤机制.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转染不同质粒后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NS组(8.7±0.5)%、Lip-null组(9.0±1.0)%、Lip-mS组(41.6±1.7)%,Lip-mS组相对于其他各组诱导凋亡作用显著(P<0.01);C57 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接受治疗后,计算各组小鼠抑瘤率(TIR),Lip-null组为负值,Lip-mS组为71.1%,分析小鼠肿瘤生长曲线,Lip-mS组较其他各组有显著抑瘤作用(P<0.05);肿瘤组织凋亡染色(TUNEL):Lip-mS组凋亡系数为(40.0±2.3)%,与NS组的(11.8±2.4)%、Lip-null组的(12.8±1.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D31免疫组化染色中肿瘤微血管密度:Lip-mS组为6.3±0.76,明显小于NS组的47.1±1.37和Lip-null组的45.8 ±1.18(P<0.01).结论 Survivin TMA质粒/脂质体复合物对Lewis肺癌治疗有效,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控制肿瘤生长.

  •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聂云贵;丁佑铭;汪斌;张爱民;陈晓燕;王卫星;严际慎

    随着年龄的增长,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常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夹杂证,因此麻醉耐受能力较差,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非常重要.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eopic choledochotomy exploration,LCE)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eystie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两种,且都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良的微创方法.相比而言,LTCBDE对胆总管的生理解剖影响较小,而且术后常不需放置T型引流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5月至2010年8月对34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行LTCBD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卫霞;张敏;张才擎;苏莉莉;龙飞

    我国结核病的发病数占全球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防控形式十分严峻,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侵犯胸膜引起的胸膜炎症及变态反应,是胸腔积液常见原因,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半数以上[1],常规检查有时难以确诊.现将诊断不明的5例胸腔积液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镜下表现进行讨论.

  • 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永聪;王朝晖;陈建超;陈锦

    目前,18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并不少见,分化型甲状腺癌为其常见类型,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与成年人甲状腺癌有所不同[1-3].其治疗方法尤其是术式仍存在争议.1995-2009年,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连续收治的18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61例,占同期甲状腺癌(940例)的6.5%,现总结如下.

  • 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方勇;沙巍

    近年来随着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支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已成为治疗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瘢痕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上开展的治疗多针对双侧主支气管及各个叶段支气管的狭窄,鲜有针对气管狭窄进行高压球囊扩张的治疗.而临床上气管狭窄患者虽然较少见,可是气管狭窄症状较其他部位明显,出现窒息的危险性更高,决速有效的治疗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其临床治疗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通常采取金属支架植入或外科手术切除等办法,但手术切除适应证较为严格,而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较多,支架移位及肉芽组织增生是引起支架治疗良性气道狭窄再梗阻的主要原因[1].本文将目光转移到高压球囊扩张术这个在支气管狭窄的治疗中已日臻成熟的技术手段上,旨在探讨气管镜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结核性气管狭窄治疗中的价值.

  • 少见致咯血性疾病三例的临床分析及总结

    作者:李继辉;吴建平;李欣;肖贵华

    咯血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临床上大部分患者终可作出病凼诊断,但是仍有大约10%的患者始终无法明确病因.我们从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咯血患者中,选取3例少见原因引起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少见原因引起咯血的诊治水平.

  • 单纯性肥胖与胃动力相关激素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张淑梅;姚树坤;常丽丽

    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胃动力异常,胃动力除受神经系统调控外,还受胃动素(MTL)、瘦素(leptin)、生长素(ghrel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激素的调控和影响.MTL可促进胃排空;瘦素可抑制食欲,减少动物的摄食;生长素可增加摄食量,刺激胃酸分泌和胃动力,增加脂肪组织和体重;GLP-1增加饱感,延缓胃排空,增加胰岛素效能,维持碳水化合物平衡,减少动物的摄食.于餐前和餐后30 min,我们对正常体重和肥胖者进行血浆MTL瘦素、生长素、PGL-1水平检测,探讨这些激素对肥胖者胃动力的影响.

  •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诊断

    作者:王伟;刘国辉

    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r of infancy,MNTI)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嵴的肿瘤.关于其影像表现文献报道甚少,笔者搜集了3例经病理证实的MNTI,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13例的观察

    作者:赵美兰;单征珊;贾兵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胆管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胆管扩张或形成囊肿.随着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已广泛应片j并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总结了4年多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13例,并经CT检查、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 大隐静脉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冉峰;刘长建;黄佃;乔形;刘晨;王炜;张明;周敏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已成为治疗的热点.鼓楼医院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应用大隐静脉主干剥脱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0条肢体,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脑血肿128例分析

    作者:王少波

    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电钻钻孔引流置管加尿激酶冲洗术治疗非外伤所致脑血肿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3例分析

    作者:吴文泽;朱春富;陈小平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后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超过90%[1].PTC中,肿瘤小于1 cm者称之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O)的PTMC患者,手术切除病灶的同时是否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尚有争议.自1998年Roy等[2]提出PTC无论其原发病灶如何,均首先转移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观点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概念.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3例cNO期PTMC患者行肿瘤切除的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18F-FDG PET/CT在卵巢癌转移和复发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凯;张成琪;刘庆伟;王广丽

    卵巢癌是妇科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为25%~30%.其主要原因除了早期诊断困难外,还有治疗后易复发,早期不易探及复发和转移灶.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等对早期复发和转移缺乏敏感性.PET/CT可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的角度早期发现病变,并与CT融合准确定位,能够提高卵巢癌转移和复发的早期检出率,并指导进一步的临床治疗[1].本文对21例卵巢癌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及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 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继良;徐菲;陈东;单爱军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而在中国,脑卒中分别是男性的第三位死因和女性的第二位死因[1],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是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人数的3倍多[2],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还不很理想,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复发的首要措施是有效的预防,而预防措施的成功有赖于对引起缺血性脑_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的认识和控制.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及下尿路症状的影响

    作者:郑鸣;陈金洋;曾铬强;李树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后就已成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术后有约14%的患者发生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1].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lasma kinetic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具有出血少,易掌握,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国内外有关PKRP术对阴茎勃起功能和下尿路症状影响的研究甚少,自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选择PKRP治疗BPH患者348例,评估了此方法对术后ED和下尿路症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以腹水为突出表现的小肠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雷蕾

    患者女,33岁,因"腹痛腹胀20 d"入院.入院前20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以脐周为甚,伴恶心,无呕血及黑便,无反酸嗳气,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WBC 3.8 ×109/L,N 78.5%,Hb 91 g/L,PLT 110 × 109/L.腹部彩色超声显示:腹腔大量积液,给予腹腔穿刺抽出1000 ml腹水,腹水常规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抗酸杆菌阴性.给予头孢匹胺抗感染、氨基酸及利尿等治疗,腹痛腹胀好转.入院前3 d腹胀加重,伴畏寒发热,体温高39.5℃,不伴腹泻,病程中否认光敏,无关节疼痛,无反复口腔溃疡等,门诊以"腹水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患病后患者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7.9℃,P 81次/min,R 20次/min,BP130/67 mm Hg.急性病容,无肝掌及蜘蛛痣,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腹部膨隆,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关节无畸彤及活动障碍.

  • 新生儿广泛小肠穿孔一例

    作者:郑明华;翟超;刘晓晨;相建国

    患儿女,20 d,足月单胎顺产,出生体重3.5 k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史,母乳喂养;其母亲孕期无特殊病史.现以"腹泻5 d,抽搐2次"之代诉入院.患儿于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约6-7次/d,由黄色稀糊便转为黄色稀水样便,量中;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效不佳,现转入我院,入院前抽搐2次,双眼向上凝视,口唇发绀,四肢强直,肌张力增高;给予镇静治疗后缓解.入院时情况:T 37.2℃,P 114次/min,R 50次/min,体重3.31 kg;呈浅昏迷状,无肢体活动,刺激不哭、仅有皱眉,吸吮反射消失,皮肤出现大片花斑,肢体末梢温度降低;前肉无隆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4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略软,腹壁无红肿,肠鸣音弱.入院后按新生儿败血症及新生儿腹泻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及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病情渐平稳,反应较前好转,肢体活动增多,刺激后能哭,可进食母乳.

  • 脾动脉瘤自发性破裂出血一例

    作者:王景祥;沈维纲;蔡英豪;冯矗

    患者男,68岁,因"持续性中上腹痛1 d,3 h前晕倒1次"入院.否认高血压、肝炎病史,否认急慢性胰腺炎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30/70 mm Hg,脉搏86次/min,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或肌抵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WBC 15.4×109/L,PLT 250×109/L,RBC 3.85×1012/L,Hb 117 g/L.

  • 未婚女性宫颈癌一例

    作者:潘晓华

    患者女,20岁,未婚,无性生活史,因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半年来院就诊.患者月经初潮14岁,每次5-7 d,25-35 d一个周期,经量中等.近半年来,月经问期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血色较鲜红,有时伴臭味,下腹隐痛不适.曾多次于多家医院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止血调经治疗,本次来院后行肛诊检查发现子宫体正常大小,宫颈粗大,6 cm×6 cm×4 cm大小,宫旁组织较僵硬,无触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检查后阴道内流血明显增多,鲜红.

  • 椎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庆春

    患者女,60岁.因背部疼痛2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无力、尿潴留5 d入院.查体:T5椎棘突区压痛明显,略肿胀,T5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腹壁反射减弱,剑突以下腹部感觉减弱,双下肢活动受限,感觉减弱,肌张力增高,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巴宾斯基征、克尼格征阳性.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检查:胸椎为胸后凸畸形,T5椎体变扁呈楔形(图1),双侧椎弓根骨白线消失(图2).X线平片诊断: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急性重度肝损伤一例

    作者:罗家伦;徐慧琴;何延辉

    患者女,46岁.2009年3月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予丙硫氧嘧啶(PTU)治疗1年,1月余前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外院查黄疸升高,住院予停PTU、保肝、退黄等治疗,无好转,2010年4月4日转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6.5℃,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双肺(-),心率82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

  • 四原发癌一例

    作者:陈丽民;谢源福;吴秀萍;陈伟霖;黄伟凤

    患者女,47岁.1992年以"回吸性血涕伴双颞部持续性疼痛1个月"就诊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诊断:"鼻咽低分化鳞癌侵犯颅底并右颈淋巴结转移T3N1M0Ⅲ期".给予单纯根治性放疗,鼻咽、颅底剂量78 Gy,右上颈淋巴结引流区剂量66 Gy,左上颈淋巴结引流区剂量64 Gy,双下颈、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剂量50 Gy,放疗后定期复查无复发.

  • 肾移植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一例

    作者:赖添顺;郭振辉

    患者女,29岁,身高158 cm,体重59 kg.2006年9月12日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术后多次出现急性排斥和亚临床排斥反应,多次予以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冲击治疗,病情反复,尿量波动于300-700 ml.于2006年12月5日出现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呼吸音粗,胸部X线片见双肺弥漫性改变,动脉血气示:PaO2 5.86 kPa(鼻导管吸氧5 L/min),先后给予面罩吸氧、无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低氧血症不能缓解,遂于当日13:00转入监护病房治疗.入科查体示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哕音,呼吸浅促,呼吸次数48次/min,口唇发绀,指尖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波动在69%~82%.心率增快,快达152次/min.右下腹可见一长约10 cm的斜行手术瘢痕.转入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重症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经电子气管镜介入联合放疗治疗大气道腺样囊性癌一例

    作者:董一山;何桂梅;黎联;牟江;万雄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咳嗽、喘憋1年余,加重2 d收入院.入院前1年始无明显诱因咳嗽、喘息,活动加重,休息缓解,辗转多家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按哮喘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反复,且逐渐加重,咯黄脓痰;查体:喘息状,端坐、张口、耸肩呼吸,28次/min,口唇发绀,双肺闻及弥漫哮鸣音及少许湿哕音,心率130次/min;血气分析(吸空气):pH 7.26,PCO2:81.0 mm Hg;PO2:55 mm Hg;SO2:88%;HCO3-35 mmol/L;血常规:WBC:20.7×109/L;中性分叶:78.2%;RBC:4.93×1012/L;Hb:103g/L;PLT:488×109/L;入院后予"泰能、甲基强的松龙、氨茶碱"等治疗,第2天胸部x线片提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症及少量感染灶(图1).

  • 适度医疗与糖尿病治疗原则的合理把握

    作者:汤旭磊

    糖尿病的危害在全球远未消除,中国尤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其不仅表现在患病率持续显著增长[1],也表现在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率不高[2],并发症难以有效预防.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糖尿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的因素,也有社会与经济的因素.如果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更为困难的话,那么控制糖尿病病情,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则是我们医务人员必须承担的职责.

  • 糖尿病前期与微血管病变

    作者:胡睿婷;宋滇平

    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减退(IGT),两者可单独或者同时出现.糖尿病前期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是血管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已不仅限于糖尿病患者,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轻微的微血管病变,本文旨在对此做一介绍.

  • 源于降脂,高于降脂——他汀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徐雷;冯波

    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中国是个重灾区[1].2型糖尿病常合并血脂异常,主要特点为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近20年中,他汀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中的关键地位被逐渐确立,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降低LDL-C水平以及非降脂依赖性的多重功效.

中华临床医师(电子版)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