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仪器测定血清白蛋白的方法比较

    作者:贾福苏;柳渊洁

    目的:分析溴甲酚绿法(BCG)与干化学法在测定血浆白蛋白(ALB)时的偏倚,为实间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每天随机选取临床标本8份,分别用2种方法测定样本白蛋白含量,共5天,记录检验结果,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方法间的偏倚.结果:以溴甲酚绿法(X)对干化学法(Y)进行评估,干化学法(Y)和溴甲酚绿法(X)测定血清白蛋白(ALB)的回归方程为:Y=1.1346X+7.3919,相关系数r2=0.9949.白蛋白浓度为30g/L、40g/L、50g/L时,干化学法(Y)相对偏倚分别为11.6%、5.5%、1.8%.结论:溴甲酚绿法与干化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时,测定结果相对预期偏倚随白蛋白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对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参考值.

  • 具创新分子结构的更优长效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促红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制备和特性研究

    作者:富岩;杨小楠;魏开华;富俞淞;云文琦;郑博崴;刘丹;于在林

    目的:研究作为药物级别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促红素融合蛋白的生产制备工艺;开展详尽的融合蛋白理化特性研究;提出作为长效创新药物的质量基础和技术指标。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1个能稳定表达全新分子结构和更优长效性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促红素融合蛋白(rHSA/EPO)的基因工程 CHO细胞株;研究建立悬浮、无血清培养基,批次化、可线性放大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并就分离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详尽的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获得的 rHSA/EPO蛋白质单体纯度达到97%以上;经不同作用位点蛋白酶水解的 rHSA/EPO产物通过 MALDI-TOF/TOF质谱肽质量指纹谱和 Nano LC-MS/MS液质联用串联质谱检测得到总序列覆盖率100%;N-端氨基酸序列前15个氨基酸与理论序列相符;rHSA/EPO为糖基化蛋白,定位了糖基化位点;原液中融合蛋白的质谱分子量测定值为93 kD;酶深度脱糖后的质谱分子量测定结果为84205 D,与理论分子量84849.52 D值相近;融合蛋白含有1个自由巯基,表明仅有1个游离半胱氨酸存在;经圆二色光谱分析比对表明,HSA和 EPO各自的空间二级构象未变;毛细管电泳测定有多个电荷异构体范围在 pI 5.1~5.8,等电聚焦获得的等电点值(pI)约为 pI 4.9;紫外光谱呈现典型蛋白质光谱特征;原料药中的细菌内毒素、宿主蛋白质、外源性 DNA的残留量均符合药物原料药的要求。免疫学鉴别为阳性;小鼠体内生物比活性测定结果值为0.9×105 IU/mg;体外 UT7细胞法与小鼠体内生物活性测定较大差异,但体内与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不同试验目的,且相互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系数。结论理化特性研究获得较为全面的药学数据,其结果可作为指导“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促红素融合蛋白(CHO细胞)”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和制造检定规程的基础,并显示出原创的 rHSA/EPO(之间无连接肽)具有创新性,符合作为药物的更优分子结构要求。

  • 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与肝组织病理损害关系的研究

    作者:邹正升;辛绍杰;李保森;赵景民;刘志国;毛远丽;邢汉前;沈宏辉;齐心;陈德永;陈菊梅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力及白蛋白,同时采用比浊法测定他们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在慢性肝炎轻度至中度,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720~0.778(P均<0.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功能,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它们均与肝脏的病理损害呈明显的负相关.

  • 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研究

    作者:潘涛涛

    目的 探究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法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好转率69.23%,对照组好转率52.38%;治疗组病死率23.08%,对照组病死率30.95%;治疗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2.97±14.92)mmHg和(213.72±93.07)mmHg,对照组为(85.17±12.88)mmHg和(194.30±87.42)mmHg;治疗组肺水肿改善时间(6.27±1.23)h、全身水肿改善时间(19.84±2.37)h,对照组肺水肿改善时间(8.72±0.75)h、全身水肿改善时间(22.94±2.62)h;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24 h尿量(2101.92±861.91)ml,对照组24 h尿量(1673.25±1162.94)ml;治疗组APACHEⅡ评分(11.39±6.03)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20.07±10.08)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白蛋白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能有效改善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好转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慢性健康情况及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进一步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 校正血钙值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芝涛;李延莉;陶千山;秦慧;翟志敏

    目的:分析经白蛋白校正后血钙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收治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1例,测定其血钙浓度值、血清白蛋白值等。校正公式:校正血钙值(mmol/L)=血清总钙测定值(mmol/L)+(40-血清白蛋白测定值)×0.025(mmol/L)。以血肌酐<176.8μmol/L为A组;血肌酐>176.8μmol/L为B组。结果7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浓度为(2.31±0.45)mmol/L,校正后血钙浓度为(2.61±0.48)mmol/L,校正前后血钙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钙血症患者构成比由14.1%升至校正后的21.1%,低钙血症构成比由53.5%下降至校正后的15.5%,正常血钙组患者例数增加。A、B组患者之间血钙浓度校正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血钙浓度与溶骨部位多少及生存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校正血钙值更好地反映疾病严重程度;高钙血症与肾功能不全存在相关性。

  • 尿白蛋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唐文佳;吴炯;郭玮;潘柏申

    尿白蛋白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但在临床应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尿液标本类型、判断阈值的确立、检测系统标准化等多个方面有待加强。(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20-424)

  • 尿白蛋白检测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作者:俸家富

    尿白蛋白检测是慢性肾病早期诊断及其正确处治的重要手段。然而,尿白蛋白检测因缺乏参考方法和参考物质,至今尚未标准化。因此,作为检测工作者认识和了解尿白蛋白的生化特征、检测技术、采样方式、参考区间设定和报告的单位非常重要。(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86-588)

  • 尿白蛋白准确定量有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王金良

    尿中自蛋白定量是很重要的常规检验项目.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在早期发现与监测肾损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国际权威组织认为尿白蛋白定量这一看似普通而简单的试验却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一些国家发布的指南中的多处不一致,定量中存在的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国际组织提出的多项改进建议和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加以介绍并提出看法,包括在国内停止使用"尿微量白蛋白"一词,而仍用"尿白蛋白"定量.

  • 不同时段尿白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郭玮;吴炯;唐文佳;朱文欣;潘柏申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段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的排泌情况及尿白蛋白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中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 d内不同时间段的尿液,分析尿白蛋白天内、天间的排泌变化情况;以24 h尿白蛋白为标准判断肾脏早期损伤情况,比较不同时段尿及时间点尿与24 h尿白蛋白的相关性、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评估随机尿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推导随机尿佳诊断水平.结果尿白蛋白天间变异较大,以尿Cr和尿量分别校正后可降低变异.糖尿病组中尿白蛋白使用尿Cr校正后变异系数(CV)小于尿量校正(CV分别为49%±23%vs 64%±30%).尿白蛋白天内排泌呈节律性变化.不同尿液留取方式中夜间尿尿白蛋白/尿Cr(ratio of 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albumin and creatinine,ACR)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相关性好(R~2=0.976),优于晨尿ACR(R~2=0.900)、午间餐后尿ACR(R~2=0.584)和随机尿ACR(R2=0.791).以24 h尿白蛋白总量作为判断标准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随机尿ACR的判断值为27.7 μg/mg尿Cr(存在男女性别差异:男性12.8μg/mg尿Cr vs性27.0μg/mg尿Cr).小阴性似然比0.011时推导随机尿ACR的排除判断值为13.0 μg/mg尿Cr;大阳性似然比481.000时推导随机尿ACR的确诊判断值为87.4 μg/mg尿Cr.结论 尿Cr较尿量能更好地降低尿白蛋白天内变异,但仍无法完全消除变异.夜尿ACR与24 h尿白蛋白定量相关性好,可替代24 h尿白蛋白定量.随机尿ACR作为方便留取的尿液标本亦可以较好地替代24 h尿白蛋白定量,但应考虑引入尿Cr后带来的性别间差异.以13.0 μg/mg及87.4 μg/mg作为随机尿ACR的排除判断值及确诊判断值可以便于临床医师基本排除或确定白蛋白尿的出现.

  • 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对离体牛肝脏射频消融增效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建刚;乔森;袁常秀;刘志超;崔文;陈桂林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5-Fu-MAMS)对离体牛肝脏射频消融体积的影响。方法实验材料采用新鲜离体牛肝,根据消融介质的不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 组为单纯 RFA 组;B 组为 RFA 联合游离5-Fu 组;C 组为 RFA 联合5-Fu-MAMS 组。观察各组消融灶形态学特征,测量消融灶平均大纵径和横径,计算消融灶体积,通过肉眼大体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消融灶病理改变。射频消融时间、温度、消融灶纵径、消融灶横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离体牛肝对射频融灶的形态肉眼观,所有消融灶中心横切面大体形态均呈灰白色椭圆形外观;剖面可见明显的凝固性坏死区,中央组织干燥,治疗区域和周围肝组织分界比较清楚;镜下呈典型凝固性坏死改变。A、B、C 组所形成的平均消融体积大纵径分别为(4.45±0.23)cm、(4.93±0.53)cm、(5.68±0.5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23,P <0.05);平均大横径分别为(2.83±0.25)cm、(3.08±0.22)cm、(4.10±0.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1.23,P<0.05),RFA 联合5-Fu-MAMS 组平均消融体积明显大于其他两组。A、B、C 组平均消融时间分别为:(472.00±20.49)s、(632.50±21.05)s、(836.50±19.1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89.28, P<0.05)。A、B、C 组消融完成时距离中心穿刺点周围3cm 处的平均温度变化分别为:(41.83±2.04)℃、(47.33±3.83)℃、(55.67±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7.20,P <0.05)。结论RFA 联合5-Fu-MAMS,能产生更大的组织消融灶,组织病理上呈典型凝固性坏死改变。

  • 磁性5-氟尿嘧啶修饰物在裸鼠大肠癌组织分布的意义

    作者:孔令斌;王茜;王一波;李洪运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修饰的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PEG-5-Fu-MAMS)和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5-Fu-MAMS)对大肠癌组织的被动靶向性。方法20只人大肠癌裸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PEG-5-Fu-MAMS 组、5-Fu-MAMS 组,每组10只,分别将2种不同的制剂(按8 mg/kg5-Fu)经尾静脉给药,在磁场下30 min 后,经眼眶采血,处死大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肿瘤组织、血清和肾脏组织中5-Fu 的水平。采用 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不同组织中5-Fu 水平以 x ±s 记录,显著性检验采用 t 检验。结果注射 PEG-5-Fu-MAMS 组大肠癌组织中的5-Fu水平为(51.21±2.12)μg/mL,明显高于5-Fu-MAMS 组的(33.07±8.21)μg/mL(t =78.69, P<0.05);而在注射 PEG-5-Fu-MAMS 组的血清中5-Fu 的水平为(1.69±0.53)μg/mL,则明显低于5-Fu-MAMS 组的(6.78±0.23)μg/mL(t =18.76,P<0.05);在肾脏中 PEG-5-Fu-MAMS 组药5-Fu 水平为(21.1±2.3)μg/mL,明显低于5-Fu-MAMS 组的(38.2±4.9)μg/mL(t =39.23,P <0.05)。结论PEG-5-Fu-MAMS 比5-Fu-MAMS 的亲大肠癌作用强,PEG-5-Fu-MAMS 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大肠癌的药物。

  • 聚乙二醇修饰的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联合恒定外磁场对体外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建刚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修饰的磁性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 PEG?5?FU?MAMS)联合恒定外磁场体外对人结肠癌( 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乳化?加热固化法制备PEG?5?FU?MAMS,并检测其表征,将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分为4组:A组为PEG?5?FU?MAMS联合磁场组;B组为PEG?5?FU?MAMS组;C组为游离5?氟尿嘧啶(5?FU)组;D组为单纯磁场组。参照5?FU血浆峰水平10.0 mg/L,每组设含5?FU水平为1.0,2.0,5.0,10.0,20.0,50.0,100.0 mg/L 7种不同的药物和微球备用。每种条件重复3孔,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IR),观察PEG?5?FU?MAMS联合恒定磁场组对体外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1.32±0.50)μm,呈球形,表面光滑,载药量为(5.31±0.13)%,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和缓释性。LoVo细胞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各组肿瘤细胞完全贴壁,生长良好,折光性好。单纯磁场组体外对LoVo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经过不同的处理后,含5?FU浓度为20.0,50.0,100.0 mg/L时,B组和C组IR>50%,药物敏感,两组在相应药物浓度下IR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q =2.02,2.11,2.74;P>0.05)。在含5?FU浓度为10.0 mg/L时,A组IR为59.8%,IR>50%,药物敏感,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IR逐步升高,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62.09,66.74,56.62,66.13;P<0.05)。结论PEG?5?FU?MAMS具有良好的外形、粒径、载药量、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作用;PEG?5?FU?MAMS联合恒定外磁场能显著增强对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

  • 临床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干预研究

    作者:李雷;史佳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9例(肠内营养),对照组29例(自由饮食)。治疗前后检测各项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LVEF、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LVEF [(48.98±6.38)% vs (42.38±5.98)%,(42.73±5.34)%]、FVC [(2.98±0.38)L vs (2.75±0.31)L ,(2.76±0.34)L]、FEV1[(2.06±0.87)L vs (1.78±0.72)L ,(1.92±0.90)L]、FEV1/FVC [(78.36±12.32) vs (70.65±12.28),(71.23±12.55)]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 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苗雏;冯虹;李敏;姚小梅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脑水肿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利用ELISA法分别在大鼠脑缺血6、24、48 h检测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特点.脑切片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VEGF表达主要在梗死区周围的神经元细胞质内.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早期给予白蛋白治疗后,VEGF高表达下调,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

  • 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的影响

    作者:李敏;苗维;王敏;李敏芝;冯虹;姚小梅

    目的 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 h大鼠海马VEGF和flt-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 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 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明显降低(P<0.05).结论 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 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肝硬化Child-Pugh法分级与血清中糖类抗原125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的关系

    作者:陈国伟;唐双桥

    目的 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探讨其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55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患者年龄61~81岁,平均(65.5±6.2)岁.另随机选取50例老年健康受试者血清样品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60~79岁,平均(67.3±5.2)岁.通过Child-Pugh法对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化程度进行分级,并检测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的CA125、PA及CHE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A125显著升高,PA、CHE水平显著降低(t=8.41、11.03、23.05,均P=0.000).Child-Pugh分级A、B、C级分别有63例、51例、41例,血清CA125值分别为(43.55±23.71) μg/L、(157.22±57.18)μg/L、(261.28±131.98)μg/L;血清PA值分别为(176.81±55.18)mg/L、(135.23±39.98) mg/L、(89.27±49.11) mg/L;血清CHE值分别为(4 727.46±998.10) U/L、(2 451.016±528.81)U/L、(1 962.58±439.14) U/L;随着肝硬化分级增加、病情加重,血清CA125呈进行性增加趋势、PA值和CHE值则逐渐下降(F=102.33、177.61、208.95,均P=0.000),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CA125、PA和CHE在老年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影响

    作者:阮丹杰;杨正强;王伟;王雪琴;魏靖;卜石;杨文英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后非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变化,探讨其对该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方法,从2005年2月至11月在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无或仅有轻度糖代谢受损的非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对照组(n=35)、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安慰剂组(n=27)、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吡格列酮干预组(15 ms/d,n=26),随访2年,每年进行口服匍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血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共有67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其中安慰剂对照组23例,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安慰剂组22例,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吡格列酮干预组22例.基线时,安慰剂对照组、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安慰剂组、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吡格列酮干预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年末时,三组空腹血糖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吡格列酮干预组游离脂肪酸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0.30、0.43 mmol/L,t=-0.18,P<0.05),游离脂肪酸降幅显著大于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0.246、-0.003,t=-0.24,P≤0.01).基线时,三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年末时,生活方式宣传教育加吡格列酮干预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低于安慰剂对照组(分别为0.31、2.28g/mol,P<0.01).结论 非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逐年升高,应用吡格列酮可使该比值显著下降,并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可意;曾龙驿;舒同;穆攀伟;江柏泉

    目的 探讨舒洛地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3只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11)、糖尿病组(n=11)及舒洛地特干预组(n=11).糖尿病组和舒洛地特干预组空腹10 h后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65 mg/kg),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2 h后尾静脉空腹血糖>16.7 mmol/L且持续3 d视为造模成功,其中糖尿病组成模大鼠9只,舒洛地特干预组成模大鼠10只.舒洛地特干预组给予10 mg·kg-1·d-1舒洛地特灌胃,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12周.用药结束后次晨测定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留取肾脏组织作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其mRNA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或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糖尿病组平均为363μg/min,舒洛地特干预组为151μg/min,健康对照组为26 μ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93,P<0.01).糖尿病组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量为3.11±0.84,舒洛地特干预组为0.99±0.27,健康对照组为0.4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3,P<0.01).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糖尿病组着色深且广泛,舒洛地特干预组较糖尿病组染色浅,与健康对照组相近.结论 舒洛地特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下调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白燕南;严茂林;王耀东;李德华

    目的 构建携带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研究肝脏Hepa l石细胞的IDO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酶切含有小鼠全长IDO cDNA的IDO质粒,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AdTrack.ALB上,在BJ5183细菌中和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生成并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检测病毒滴度,RT-PCR和荧光显微镜鉴定重组腺病毒转染AD-293细胞后IDO的表达.重组腺病毒进一步感染Hepa 1-6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IDO基因在细胞内表达情况.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转染后AD-293细胞内IDO的表达,病毒感染滴度为2.9×10~6pfu/ml.感染Hepa 1-6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可以检测到IDO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构建了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世龙;丁威威;范欣鑫;刘凯;王士凯;刘宝晨;吴性江;黎介寿

    目的 探讨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栓后出现缺血性肠病患者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收治的27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后出现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肠切除吻合组和肠切除造口组.结果 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方式选择有关(t=3.585、4.194,P<0.05),BMI和体脂肪与手术方式选择有关(t=2.325、2.430,P<0.05).另20例门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至缺血性肠病出现临床表现间隔时间为2 ~240 d,中位时间为20(6 ~30)d.结论 抗凝和手术切除病变小肠是门静脉系统血栓后远期发生缺血性肠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患者术前营养水平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18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