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中药对术后尿潴留家兔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陶红霖;王杜平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对家兔神经损伤性尿潴留的作用.方法 将45只家兔分为模型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术后予中药及针灸治疗,余两组术后不做特殊处理.4 d后分别进行排尿阈值及残余尿量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测定各组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膀胱内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模型组膀胱内压(P<0.05).实验组排尿阈值、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表达,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中医药疗法可以提高神经损伤性尿潴留家兔膀胱逼尿肌胆碱能受体的表达,提高膀胱压力,降低排尿阈值和残余尿量,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

  • 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缩尿作用谱效关系分析

    作者:龚晓猛;吴珊珊;李梦琪;张美;胡麒;胡昌江

    目的:通过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抑制作用贡献的大小,阐明盐炙益智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5% ~ 25%B;10 ~ 60 min,25%~65%B;60~75 min,65%~100% B),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μL,流速1 mL· min-.考察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对豚鼠离体膀胱逼尿肌活动的影响,分析盐炙益智仁缩尿药效的物质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盐炙益智仁缩尿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缩尿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共有峰编号)为20号>9号>11号>17号>16号>13号>15号>24号>18号>23号>14号>32号>34号>22号>25号>19号>31号>27号>21号>29号>28号>30号.结论:构建的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方法简单,石油醚部位指纹图谱与其缩尿药效之间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盐炙益智仁的缩尿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 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缩尿成分分离与药效学分析

    作者:龚晓猛;李梦琪;吴珊珊;胡麒;胡昌江

    目的:探讨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缩尿的有效成分,并进行药效学验证,拟阐明盐炙益智仁的缩尿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BL-420S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膀胱逼尿肌张力的变化,采用分别加4种兴奋剂BaCl2,磷酸组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累计加药物的方法,观察化合物对豚鼠膀胱逼尿肌肌条的收缩张力活动影响.结果: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成分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圆柚酮,11-hydroxy-valenc-1(10)-en-2-one,香科酮(teucrenone),7-表-香科酮(7-epi-teucrenone B),12-羟基圆柚酮(12-hydroxynootkatone),杨芽黄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通过药效学验证7-epi-teucrenone B与温肾缩尿密切相关.结论:7-epi-teucrenone B可能是通过拮抗磷酸组胺的H1受体释放从而抑制豚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张力.推测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中的7-epi-teucrenone B可能为盐炙益智仁缩尿主要有效成分.

  •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19例

    作者:丁益;丁雪安

    糖尿病性膀胱病又称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VUDD),是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以及膀胱逼尿肌病变而致尿频、尿急、尿流变细变缓、排尿困难、尿淋漓不尽、下腹胀满不适等症.糖尿病患者并发此症者为40%~80%,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其发生率仍在25%,NVUDD可诱发泌尿系逆行感染和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自1996年4月~2000年11月运用益气活血法对19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治疗与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黄体酮对大鼠离体膀胱逼尿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作者:李伟;郑天珍;瞿颂义;何地英;王方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和使用黄体酮替代治疗期症状加重。动物实验也证实,使用黄体酮能够增加雌性兔逼尿肌对拟副交感神经药的敏感性;雌二醇可降低大鼠离体逼尿肌条的收缩波平均振幅[1];同时使用雌二醇和黄体酮处理非妊娠雌性大鼠,来自处理组大鼠的离体逼尿肌对电刺激的反应性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然而单独使用雌二醇处理大鼠却能显著降低处理组大鼠离体逼尿肌对电刺激的反应性。表明黄体酮对膀胱逼尿肌可能具有兴奋作用,也表明黄体酮可能拮抗雌二醇的抑制作用。本文取雌性大鼠膀胱体纵行肌条,观察黄体酮对离体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实验前禁食24h,饮水不限。猛击其头部致昏后,迅速取出膀胱,切取纵行肌条(8mm×2mm),将肌条置于盛有5mL 37℃ Krebs液的恒温灌流肌槽中,持续供给混合气体,记录肌条的等张收缩活动。1.2 黄体酮(Sigma公司),用丙二醇溶解,终浓度分别为10-5mol/L、5×10-5mol/L和2.5×10-4mol/L;六烃季胺(Sigma公司)、消炎痛(江苏太仓制药厂)、阿托品(江苏盐城制药厂)、和心得安(北京第二制药厂)的浓度为10-5mol/L;酚妥拉明(北京第十三制药厂)的浓度为10-6mol/L;N-硝基-L-精氨酸(L-NNA,Sigma公司)的浓度为10-4mol/L。1.3 以给药前3min肌条的张力和收缩波平均振幅为对照值,加入不同浓度黄体酮第2、3、4min的值为效应值,用变化百分数表示[变化百分数=(效应值-对照值)÷对照值×100%]。收缩频率则计算加药前后每分钟的收缩次数。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作t显著性检验。2 结果2.1 黄体酮对逼尿肌条的作用:黄体酮增高肌条收缩张力,但减小收缩波平均振幅见表1,对肌条的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

  • 下尿路梗阻伴膀胱过度活动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刚;吴登龙

    在临床上,下尿路梗阻导致下尿路症状的患者越来越普遍;而在男性中,导致下尿路梗阻为常见的疾病便是前列腺增生。临床上治疗一般予以抗毒蕈碱药物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而对于那些同时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患者而言,抗毒蕈碱药物则可能减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从而引起尿潴留。因此,下尿路梗阻伴OAB的患者临床上究竟应如何予以药物治疗,这一直是临床医师经常面对而又困惑的问题。本文将对下尿路梗阻伴OAB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更好地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及逼尿肌超微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进生;刘宁;渠渊;吴宗山;张前;柴军;刘春林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与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BPH组患者43例,平均年龄(69.5±6.0)岁;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其他疾病患者21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4±7.2)岁.2组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透射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比较2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及逼尿肌超微结构情况.结果 BPH组和对照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分别为(21.1±3.0)和(7.6土1.4)分,P<0.01;大尿流率分别为(7.7±1.3)和(14.9±2.3)ml/s,P<0.01;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60.1±11.o)和(48.7±7.1)cm H2o(1 cm HzO=0.098 kPa),P<0.05;梗阻系数分别为44.8±9.9和19.0±5.9,P<0.01;膀胱逼尿肌细胞线粒体相对密度分别为0.81±0.24和1.03±0.11,P<0.05;膀胱逼尿肌细胞间隙分别为(19.4±4.8)和(14.1±2.0)nm,P<0.05.结论 BPH患者逼尿肌细胞线粒体水肿、相对密度减低,是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细胞间隙增宽,导致逼尿肌收缩速度减慢或不协调,引起膀胱协调收缩力下降.

  • 膀胱内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五例报告

    作者:林超;时少显;李海涛;吕共生;和学强;陈家旺

    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我们对5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行腹腔镜下膀胱内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法再吻合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31岁.均有反复发作肾盂肾炎致间断高热史,间断行抗感染治疗4~7年.均经尿道膀胱造影诊断为膀胱输尿管反流.尿动力学检测2例有膀胱逼尿肌不稳定.

  • 肉眼可见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观察

    作者:

    [Herr HW,et al.J Urol,2001,165∶62]  膀胱癌淋巴结没有转移或N1的患者,外科治疗效果良好,但N2-N3患者很少进行外科治疗,为了观察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对肉眼可见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全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进行长期随访。从1980~1990年,共有79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拟行膀胱全切除术,其中29例(4%)无法切除,763例进行了膀胱全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93例(25%)发现淋巴结转移,111例有多发的或触及的肿大、固定的淋巴结,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27例曾行术前化疗,84例只进行了外科手术。对这84例患者进行10年随访。84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40~81岁),其中20例(24%)仍然生存(生存期至少10年),64例死亡,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53例患者膀胱癌为T2(局限在膀胱内),17例(32%)生存;31例为T3(肿瘤穿透膀胱),3例生存。因此,肉眼可见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张晓春摘译 顾方六校)异丙肾上腺素和选择性β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正常、低顺应性和高反射性膀胱的松弛作用[Igawa Y,et al.J Urol,2001,165∶240]  分别在取自正常膀胱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逼尿肌标本上,比较异丙肾上腺素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和选择性药物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逼尿肌松弛作用。逼尿肌标本分别取自45例正常膀胱、26例低顺应性膀胱和7例高反射性膀胱患者。异丙肾上腺素对逼尿肌标本的松弛作用为浓度依赖性,且对正常膀胱和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的作用强度相同。37例正常膀胱、25例低顺应性膀胱和7例高反射性膀胱逼尿肌标本的pD2值分别为6.36、6.25和6.38。三组间大松弛程度无显著差别。在高达10-5 mol/L浓度时,β1-/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或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三组标本均不产生显著的松弛作用。在10-4 mol/L浓度时,标本松弛但均未达到大值。选择性β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BRL37344A、CL316243和β3-肾上腺素受体部分选择性阻滞剂及β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GP-12177A在浓度超过10-6 mol/L时,对正常、低顺应性和高反射性膀胱逼尿肌标本有松弛作用。各组间每种阻滞剂的pD2值无显著性差别。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是松弛人类逼尿肌的有效方法,且松弛作用在正常或神经源性膀胱相似。异丙肾上腺素的松弛作用主要由刺激β3-肾上腺素受体途径介导。临床试验可以揭示这种方法是否对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  (张凯摘译 顾方六校)

  • 异丙肾上腺素和选择性β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正常、低顺应性和高反射性膀胱的松弛作用

    作者:

    [Igawa Y,et al.J Urol,2001,165∶240]  分别在取自正常膀胱和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逼尿肌标本上,比较异丙肾上腺素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和选择性药物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逼尿肌松弛作用。逼尿肌标本分别取自45例正常膀胱、26例低顺应性膀胱和7例高反射性膀胱患者。异丙肾上腺素对逼尿肌标本的松弛作用为浓度依赖性,且对正常膀胱和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的作用强度相同。37例正常膀胱、25例低顺应性膀胱和7例高反射性膀胱逼尿肌标本的pD2值分别为6.36、6.25和6.38。三组间大松弛程度无显著差别。在高达10-5 mol/L浓度时,β1-/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或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三组标本均不产生显著的松弛作用。在10-4 mol/L浓度时,标本松弛但均未达到大值。选择性β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BRL37344A、CL316243和β3-肾上腺素受体部分选择性阻滞剂及β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CGP-12177A在浓度超过10-6 mol/L时,对正常、低顺应性和高反射性膀胱逼尿肌标本有松弛作用。各组间每种阻滞剂的pD2值无显著性差别。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是松弛人类逼尿肌的有效方法,且松弛作用在正常或神经源性膀胱相似。异丙肾上腺素的松弛作用主要由刺激β3-肾上腺素受体途径介导。临床试验可以揭示这种方法是否对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  (张凯摘译 顾方六校)

  • 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症的诊断

    作者:崔喆;来永庆;张和平;李黎明;强万明

    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为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尿道外括约肌不开放甚至升高,可以导致下尿路梗阻.明确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性的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一、临床资料1999年6月~2001年6月检测患者122例.男85例,女37例,年龄(53±21)岁.均因排尿困难、尿频、剩余尿增多等接受检查.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发现神经系统疾患者58例,其中脑桥以上疾患者19例,脑桥至骶髓疾患者9例;骶髓及骶髓以下周围神经疾患者30例,其余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病史或未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22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3例,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后1例,充盈性尿失禁8例,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各2例.

  • 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逼尿肌中多种生长因子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进生;柳建垒;刘宁;渠渊;罗静;吴宗山;冯超;张前;柴军;刘春林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多种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前列腺增生者膀胱逼尿肌标本,其中30例逼尿肌功能正常(稳定组),21例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组)。同时选择非尿路梗阻者15例为对照组,取膀胱逼尿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逼尿肌中转化生长因子(T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T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6.67%、90.48%及40.00%,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F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93.33%、90.48%及73.33%,稳定组、不稳定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73.33%、85.71%及53.33%,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中TGF、NGF表达的增高可能是其收缩功能改变导致膀胱不稳定的分子学基础。

  • 急性尿潴留患者的尿动力学研究

    作者:王海新;马文义;任吉代

    目的 探讨急性尿潴留产生的原因及其膀胱逼尿肌功能的改变.方法 结合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占60.63%(77/127);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腰骶段脊椎外伤后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占72.55%(37/51).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急性尿潴留原因皆为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年龄50岁男性患者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膀胱低顺应性及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膀胱及膀胱出口梗阻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男性患者产生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为膀胱出口梗阻;而女性及中青年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以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为主,其逼尿肌收缩功能依不同的病因出现不同的改变.

  • 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技术

    作者:韩崇华

    前列腺增生症(BPH)可引起昼夜尿频,尿细点滴站立久等,严重者完全排不出尿,形成尿潴留,插导管痛苦难当,久而久之可影响肾脏功能。我院采用特殊针法针灸秩边、中极两穴治疗BPH引起的排尿困难,效果显著。秩边穴是膀胱经经穴,其解剖位置恰好在支配前列腺体的骶3、4神经和腹下丛神经处。中极穴属于任脉,任脉循行胸腹正中,如脉气失调可发生前阴诸病,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且中极穴又为膀胱经募穴,募穴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针刺可助膀胱气化。针灸两穴,能调整膀胱功能,使之气化有权,则溺出畅矣。另从解剖角度看,针刺病所,则选择性松弛前列腺平滑肌,而不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缓解尿梗阻,顺畅排尿。

  •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大鼠不稳定膀胱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洪德;叶雪挺;翁志梁;李澄棣

    目的 探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不稳定膀胱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 成年自发性高血压模型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每日灌胃组、间断灌胃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每日灌胃组:每日伐地那非(10mg·kg-1·d-1)灌胃;间断灌胃组:每隔3 d伐地那非(10 mg·kg-1·d-1)灌胃;空白组:每日生理盐水灌胃.另以8只成年雄性SD大鼠为对照组,行每日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4组分别行膀胱尿动力学检查.各取4组大鼠膀胱逼尿肌分为2份,用于观察预收缩后硝普钠、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大鼠膀胱逼尿肌舒张作用的影响及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组织中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 空白组膀胱排尿间隔时间及膀胱容量均小于对照组[(409±36)s比(568±60)s;(284±25) μl 比 (395±42)μl,均P<0.01]、储尿期膀胱收缩次数大于对照组[(2.03±0.49) 次/min比(1.07±0.30)次/min,P<0.01];间断及每日灌胃组上述指标[(486±53)s 和 (564±44)s;(337±37)μl 和(392±30) μl;(1.82±0.32 )次/min和 (0.52±0.23) 次/min]较空白组明显改善(P<0.05);且每日灌胃组作用更为显著(P<0.01).间断及每日灌胃组与空白组比较,膀胱逼尿肌对硝普钠敏感性较强[大舒张率:(50.6±2.1)% 和(67.9±4.1)%比(25.3±5.0)%,P<0.01],对Y-27632的敏感性较弱[(35.8±2.5)% 和(20.2±2.3)%比(71.6±2.8)%,P<0.01],组织cGMP含量较高[(20.6±4.1) fmol/mg和(29.4±4.3) fmol/mg比(12.9±2.1) fmol/mg,P<0.01];且每日灌胃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高血压模型大鼠膀胱逼尿肌存在不稳定收缩,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有效治疗不稳定膀胱,且持续每日干预效果更佳.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改善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可能与cGMP介导的蛋白激酶G-RhoA/Rho激酶途径有关.

  • 针刺结合拟胆碱能药物治疗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症

    作者:高文喜;付本千;郭凡;徐杰;朱旋;胡少炜;曾令启

    目的:观察固定穴位针刺结合拟胆碱能药物治疗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7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症的患者,针刺百会、三阴交、关元、膀胱俞、肾俞、中极,同时口服拟胆碱能药溴吡斯的明,3例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加用坦索洛辛. 结果:治疗3疗程后,16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恢复自行排尿;1例仍需膀胱造瘘引流. 结论:固定穴位针刺结合拟胆碱能药物治疗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症安全有效,疗效差异可能与原发疾病、病程长短和疗程有关.

  • 自控镇痛致尿潴留病人拔尿管时机护理观察

    作者:韩善芹;韩继霞

    病人自控镇痛(PCA)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因它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优点,术后病人PCA在国内外应用日益广泛,但在使用中常发生尿潴留,也一直为众人所关注.文献报道,使用PCA持续镇痛,由于镇痛药物有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作用等原因,而导致6%~53%的病人出现尿潴留,使用PCA病人拔除尿管后45%能正常排尿.因此,为降低术后PCA病人拔除尿管后继发尿潴留的发生率,同时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我们对40例手术后使用PCA留置尿管病人采取了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继发性尿潴留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功能锻炼对前列腺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苏秋棉;杨荆艳

    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中,伴有逼尿肌无力(ACD)的为10%~20%[1].手术虽可解除膀胱颈部机械性梗阻,但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如果不能有效恢复,即使切除了前列腺,解除了梗阻,排尿困难仍很难得到改善.于是,在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肌的功能锻炼,促进了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残余尿量.

  • 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荣英;康义;刘丽娜;李双军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之一,主要好发于3~8岁.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常规及尿培养均阴性为特征.该病病因不明,可能是由于幼儿膀胱逼尿肌发育不良,神经不健全,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增加,睡眠后则无尿频现象,有反复发作趋势,尿常规与泌尿系统B超检查正常.此病非由炎症引起,在基层多被误诊为尿路感染而错误使用抗生素.

  • 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

    作者:白杨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病因与内分泌平衡失调,男性激素增加有关.前列腺增生使尿道前列腺段弯曲、伸长、膀胱颈抬高.由于尿流梗阻膀胱逼尿肌肥厚,黏膜面出现小梁、小室和假性憩室,输尿管间嵴肥厚,加重排尿困难.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电切术是一种新手术方法,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去除腺体量大、出血少、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优点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